当前位置: 首页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推动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建设构筑开放发展新格局的调研报告三篇

时间:2024-07-05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推动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建设构筑开放发展新格局的调研报告三篇

  党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纯洁性建设等,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实践性,指导党在不同时代、不同情况下的工作与活动,网络小编为此收录了推动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建设构筑开放发展新格局的调研报告三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推动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建设构筑开放发展新格局的调研报告1

  中国轻纺城作为柯桥区的一张“金名片”,是记录其改革开放进程的一个精彩缩影。根据省委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和领导干部蹲点调研的要求,5月以来,我专门就中国轻纺城创新发展开展蹲点调研,通过走市场、进企业、访商户,召开企业家、市场经营户座谈会,并召开区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进行讨论研究,认真听取了各方的意见建议。调研后,我进一步理清了轻纺城未来发展的思路,对轻纺城如何打造新时期“国际纺织之都”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一、基本现状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中国轻纺城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多的纺织品集散中心,2017年成交额1642.5亿元,同比增长9.2%,成交额连续30年位居全国纺织品专业市场第一位。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历经30多年的发展,中国轻纺城坚持改革开放不停步,不断优化硬件和软件配套。投资100余亿元新建100万平方米的纺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成为全国首批开展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的园区(平台),并设立全省首个花样版权保护机构,制定实施全国首个绿色印染团体标准,致力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二、存在问题

  我们在蹲点调研中发现,对照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中国轻纺城当前仍存在一些问题:

  1.商业模式相对单一。在调研中发现,由于不少企业和经营户的交易意识较为传统,对网上交易金额公开、交易安全仍存在顾虑,因此当前中国轻纺城还是以传统看样订货的交易模式为主。但从受访经营户的情况看,60%以上的市场经营户希望政府能创造条件引导经营户发展电子商务,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打造功能齐全的纺织信息、贸易交互的公共平台。

  2.产品层次参差不一。多数纺织企业设计研发能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缺乏引领行业、引领全球的产品,个性化的产品较为罕见,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一流设备,二流技术,三流产品”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从调研情况分析,中国轻纺城高端产品比重仅占20%左右,总体没有解决“低质跑量、低价竞争”以及“大而不强、大而不精”的问题。

  3.知识产权保护滞后。在调研中市场经营户普遍反映,花样剽窃、恶意仿冒等无序竞争行为仍较为突出,且花样版权保护还面临取证难、鉴定难、执行难,维权手段少、费用高、效率低等问题,知识产权问题越来越成为阻碍创新的突出问题,因此希望政府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4.市场配套发展不足。从调研情况看,由于目前中国轻纺城有17个分散布局的专业市场,且多数位于柯桥主城区,繁忙的客流量和货运量给城市管理带来巨大压力,而且无论市场内部配套还是市场周边的公共设施,都难以与现代专业市场的要求相适应。从反馈来看,80%以上的受访经营户希望政府加快完善市场硬件配套设施,尤其是扩大市场物流仓储面积,切实降低市场物流成本。

  三、对策建议

  中国轻纺城是柯桥的立业之本、立城之本。推动中国轻纺城加快创新发展,是促进柯桥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结合此次调研,提出如下对策:

  1.推动思想观念大解放。中国轻纺城从一条布街到成为全球纺织品集散中心,靠的就是解放思想、开放包容。推动轻纺城创新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杭绍同城、走向世界”的开放包容理念,站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四大建设”、杭绍甬一体化等重大战略框架下,更高层次谋划中国轻纺城以及柯桥城市建设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打响中国轻纺城这张“金名片”。

  2.开创产城融合新时代。未来轻纺城的发展,仍须将市场、产业、城市的融合发展作为“牛鼻子”来抓。一是加快集聚人气商气。人气商气是衡量一个城市、一个市场繁荣程度、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要优化市场布局,推动新旧交易区改造提升、功能配套完善,特别要大力发展智慧仓储物流和楼宇经济,培育更多公司化经营主体,做大做强网上轻纺城,更新换代传统商贸交易模式,努力把“人”留在轻纺城,切实打造国际一流综合体市场。二是加快推动“依市兴城”。要全面发挥柯桥城市化进程中大规模集聚的人流、物流、商流和资金流优势,促进城市经济为代表的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切实加强柯桥城市形象、城市品牌的宣传推介,从“以市建城”向“依市兴城”跨越,使柯桥成为专业市场引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典型。三是加快吸引高端人才。要依托金柯桥科技城、省级“千人计划”绍兴产业园、纺织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和浙工大之江学院、浙江树人大学等资源优势,举办好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通过“以会引才”“以赛引才”“以站引才”等方式,大力引进更多高端人才和专业团队。

  3.勇当全面开放排头兵。一是做深做透融杭联甬接沪文章。抢抓全省大湾区大都市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主动承接沪杭甬城市的信息经济、时尚创意、金融物流等产业资源和要素转移,大力引进培育若干个高端产业集群;加快对接沪杭甬的综合交通规划,构筑快速化、集约化、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二是做深做透“丝路柯桥”文章。以“丝路柯桥”布展行动为载体与纽带,组建以境外采购商为主的“一带一路”纺织商会,让中国轻纺城更广更深地开拓市场、走向世界。向“西”,主要在欧美国际知名面料展上加快建立一批“绍兴柯桥馆”,占据更多高端市场份额;向“东”,主要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精心办好中国轻纺城国际面料展,今年重点组织好第二届缅甸纺织博览会和首届菲律宾纺织博览会。三是做深做透时尚引领文章。时尚是轻纺城创新发展的新“灵魂”。要进一步办精办好“纺博会”“时尚周”和“月月有展会、天天可时尚”系列活动,做专做优中国·柯桥纺织指数、时尚指数,争取永久性定期举办世界布商大会、中国服装定制论坛等高级别的会议、论坛和赛事,加快建设中国面料流行趋势研究与发布中心,尝试建设“服装定制一条街”。要加快推进设计“梦工厂”和制造“云工厂”建设,做好欧洲企业品牌、设计师招商工作,为轻纺城注入时尚血液,引领全球纺织时尚潮流。

  4.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大力弘扬柯桥的“四千精神”,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加快推动企业投资项目行政审批集成式改革省级试点,引导广大干部强化责任担当、提高办事效率,努力为广大企业经营者、市场经营户提供更优服务。要鼓励纺织原创设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形成尊重创意设计的良好氛围。要规划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和国际物流城,切实增强配套功能。要支持建设纺织品检测中心,加快纺织标准化建设,构建中国轻纺城花型大数据平台,尽快建成国际面料采购中心,为产业提升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大力推进诚信社会建设,引导合法经营、诚信经营,为轻纺城市场发展营造公平优良的环境。

  推动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建设构筑开放发展新格局的调研报告2

  根据省委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部署和“‘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大调研安排,5月份我先后赴侨乡进口商品城、侨乡项目交易中心、青田文化会展中心、油竹街道、山口镇等地,就构筑开放发展新格局进行专题调研,累计考察基层点21个,召开座谈会4次,与100多位侨商、青商代表和基层干部群众进行了广泛研讨,征集到相关意见建议57条。

  通过深入沟通交流,恳切问计问需,逐步摸清了青田在打造开放平台、发展平台经济上的长处和短板,明晰了如何依托特色平台、抢抓省委支持建设浙江(青田)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的历史性机遇,进一步打好“侨牌”,加快构筑开放发展新格局的实践路径。

  一、打造开放平台、发展平台经济有底气

  1.拥有难得的机遇。“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在我省交汇,特别是近期省里提出要全力打造新时代高能级开放平台,支持建设浙江(青田)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为青田发展平台经济、提升开放水平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

  2.拥有丰富的资源。青田有着300多年的华侨史,现有华侨33万人、侨眷18万人,是全省华侨人口占比最高的县。经过几十年打拼,青田华侨已具备了较强实力和能力。2017年底,居民人均储蓄余额排全省第三,金融服务便利指数位居全国前三,民间资金具备数千亿的投资能力,这是青田开放发展的一个“大富矿”。

  3.拥有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我们立足自身优势,抢抓有利时机,探索打造了几个特色平台,取得了一定成效。侨乡进口商品城快速成长,年销售额从2015年的2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0亿元。目前,挂牌项目645个,总投资超过3500亿元,已有11个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达21.5亿元。同时,物流、金融、商务等开放服务平台建设也在有力推进,为青田做大平台经济、加快建设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发展平台经济存在的短板

  1.平台效应有待彰显。尽管青田平台经济发展呈现较好势头,但仍处在起步阶段,发展潜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应用范围不广、水平不高、主体不强等问题,对产业发展拉动作用不明显。

  2.体制机制有待创新。在调研中,有不少投资主体对创新机制体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的呼声比较强。现有平台自身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部分产业平台的商家各自为战,未能形成有效合力。

  3.要素制约有待破解。土地资源稀缺,严重制约了青田平台经济的规模化、集聚化发展。公共服务体系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商务服务、技术评估等第三方服务机构缺乏,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引进难、留住难。

  4.营商环境有待改善。部分行政审批程序仍有优化空间,部门“中梗阻”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单位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全覆盖、全过程的平台经济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三、壮大平台经济的对策

  根据调研,结合青田县情实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抓好长远谋划。一是拓展领域。科学定位各平台的主导产业,着力在延伸主导产业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上下功夫,推动平台经济从单一产业向三次产业全覆盖、由单一产业链向多产业链交叉融合发展方向迈进。二是拓展地域。坚持内资与外资并重、青商与侨商并举,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进一步拓宽国际国内合作领域和市场,依托产业发展平台,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大文章。三是拓展形式。深入实施“华侨要素回流”和“青商回归”工程,用好异地青田商会、海外青田同乡会、侨团组织等各种交流渠道,大力拓展物流、经贸、文化、科研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平台经济全面发展、多元发展。

  2.做强十大平台。一是高效运营侨乡项目投资交易中心。加强与省政府浙商服务中心合作,提升中心线上展示、线下服务功能,做强金融基金、中介评估等配套建设,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性综合项目交易平台。二是提质扩容侨乡进口商品城。启动B保仓建设,完善海关、商检服务,发展物流配套,积极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中城市谋划布点,全力打造全国进口商品集散中心。三是积极组建世界红酒中心。加快世界红酒中心规划设计、招商选商,筹办首届进口红酒博览会,发布青田进口红酒价格指数,将青田打造成国际红酒的“中国代言人”。四是继续做大侨乡农品城。加快建设全国优质农产品集中出口平台、华侨(中国)农产品采购中心,辐射带动浙西南乃至全国农产品“走出去”。五是建成运营青商回归创业园。建成集展销中心、生产基地等配套设施于一体的“青商总部回归”示范基地,鼓励更多青商组团回归,打造国内领先的创业兴业集聚高地。六是加快建设华侨总部大楼。以华侨总部经济大楼为主阵地,培育楼宇经济新业态,打造总部经济新高地。七是积极构建石雕交易大平台。发挥石雕艺术品公司作用,加强与省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合作,构建公开透明的石雕交易市场。八是创新搭建东堡山文化主题公园。以“侨石”文化为主题,高标准编制规划,形成集民间博物馆群、城堡酒店、中西式商业街区等为一体的文养综合体,把东堡山打造成具有浓郁欧陆风情的大花园。九是创新打造咖啡小镇。大力发展咖啡特色休闲业态,建设世界咖啡品牌代理与输出的区域性总部,让“青田咖啡+”成为侨乡百姓外出创业增收又一品牌。十是培育发展万国风情集聚区。规划打造万国风情康养小镇,建设一体化配套双语学校、康养中心、主题民宿,走出一条华侨回乡兴业安居的新路子。

  3.深化产业布局。一方面支持鼓励市场主体发展平台经济。以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延伸为重点,支持推动青山产业园、起步—意尔康鞋服产业园、阀门(高端装备)产业园、钼深加工产业园等企业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平台经济承载力和人才吸引力。另一方面,认真对接省市重大平台建设。以“积极投身创新区建设 全域打造侨乡大花园”为目标,抓好省市有关大平台、大产业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提升项目支撑力、执行创造力,推动平台经济上层次、上水平。

  4.营造良好环境。一方面,积极改善硬环境。按照各平台年度建设目标任务,倒排工期,集中推进,在最短时间内完善各平台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大力优化软环境,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简化工商登记、投融资、房产管理等工作与生活领域的办事程序,为企业和客商提供“妈妈式”服务,努力打造侨乡特色的审批服务最佳县。

  5.强化工作保障。一是建机制。探索建立平台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平台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及时为平台经济发展排忧解难。二是给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政策的精准性和专业性,让投资者知道什么事情适合做、怎么做、值不值得做。三是引人才。推进科技人才服务创新改革,为做大做强平台经济提供智力支持。四是严考核。加大对平台经济发展的督查考评力度,形成全县上下齐抓平台、共谋发展的良好工作格局。

  推动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建设构筑开放发展新格局的调研报告3

  发展乡村旅游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宁海认真贯彻落实“两山”理念,紧扣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初具成效。通过“昼访夜谈·蹲点破难”系列调研活动,我走访了一批如桑洲南岭村这样村庄环境优美、发展方向清晰,但产业发展尚未成熟的“转型过渡村”。桑洲南岭村是宁海乃至宁波南部最偏远的山村,但是资源很丰富、潜力很大,如果南岭村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将对其他地方的乡村振兴提供积极经验。现在桑洲南岭村正在加快挖掘潜力,走出一条不忘本来(立足自身资源)、吸收外来(引进工商资本)、面向未来(运用市场化、“互联网+”思维)的美丽蝶变之路。

  一、基本概况

  南岭村位于宁海县桑洲镇屿南山岗,是闻名省内外的桑洲油菜花基地,被游客和网友誉为三月中国最美的九大景区之一。南岭村由南山章和六峰两个自然村组成,区域面积1.5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耕地524亩,山林1705亩,村民301户共765人。近年来,南岭村先后获评宁海县“乡村旅游发展先进村”、宁波市“最洁美村庄(提名奖)”、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宁波市首批“3A景区村庄”等。

  二、发展现状

  1、村容村貌发生蝶变。近年来南岭的村庄建设是循序渐进、稳步向前的,该村充分利用了“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工程”“精品村”“美丽乡村示范村”等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资金近1000万元。一是通过拆危房、拔粪坑、除废弃、清沟渠、整立面等整治措施,村庄环境由原先的“脏乱差”转变为“洁净美”;二是通过修建村民活动中心、生态公厕、村内道路、路灯照明等硬件设施,村级公共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三是通过规划设计,建了休闲活动广场、景观池塘、光景平台、游步道等旅游设施,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产业发展初步成形。南岭村域范围500余亩梯田油菜花的生态资源以及相对便利的交通条件,吸引了较高的人气,年到访游客20余万人次,逐步形成了集乡村观光、休闲旅游度假为一体的农旅融合发展模式。一是配合上级政府举办油菜花节等节庆活动,为餐饮、农产品销售搭好平台,目前已连续举办了七届油菜花节及央视美丽乡村快乐行、茶艺赛品茶会等活动;二是利用村内保存完好的四合院古民居,引进社会资本开发精品民宿,目前全村已有4家精品民宿、客房50余间,社会资本投入约2500万元,2017年营业额300万元;三是依托文旅公司、精品民宿等平台对当地农副产品进行深度开发销售,提高附加值,拓展乡村旅游产业链。目前已有都市田园、玩转南山等项目在建开发。

  3、集体经济出现量变。南岭村充分利用开发红利,在“村委承租、政府招商”的精品民宿联合开发模式下,将经营收益转化为集体固定资产增值,逐步形成村集体出地、政府出项目政策、社会资本出资金的良性循环共建模式。南岭村2017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0余万元,同比增长60%,且茶园、果林等原有集体发包收入占总收入10%以下。

  4、基层队伍战斗力增强。南岭村以基层党建为抓手,夯实干部队伍,为村庄整治建设、乡村旅游发展、集体经济壮大等重点领域工作提供了最强执行力保证。一是近两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均一轮完成、高票当选,村班子交接平稳有序。二是对拆迁、土地征收、民宿开发承租等难点工作,镇村干部均齐心协力,抢抓完成,在短时间内跑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南岭加速度”。三是社会层面有序稳定,镇村干部排解矛盾纠纷,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为村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三、存在问题

  1、业态不够丰富,农旅产业链过于单薄。目前南岭村的乡村旅游发展在餐饮、住宿方面已成规模,但是围绕高质量的休闲度假旅游仍有较大的差距:一是缺少休闲娱乐配套设施,如水果采摘、亲子乐园、垂钓烧烤、咖啡酒吧等业态有待发展;二是缺少旅游附加产品的开发销售,如当地特色的砌石工艺如何转化成文旅、文创产品仍有待破题,既可提升桑洲休闲旅游的内涵,又可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

  2、核心竞争力不强,旅游品牌缺位。核心竞争力可以来源于稀缺的资源、创新的产品、品质的服务,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持续发展的动力。南岭村的油菜花景观、精品民宿等旅游资源仍属于基础资源范畴,其可替代性高、市场竞争程度高的发展模式容易丧失吸引力。目前南岭乡村旅游的产品创新度不高,服务品质普通化,仍未形成一个休闲度假旅游的核心品牌,没有解决游客“为何而来、来干什么”的旅游需求的理念,尚不能适应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要求。

  3、人口外流严重,人力资源匮乏。南岭村目前只有户籍人口的三分之一常住村内,且多为老年人。该部分群体的文化程度、专业技能较低,无法为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旅游提供足够的人才要素保障。同时,南岭村处于乡村发展的起步阶段,吸引外来专业人员较少,尤其是文旅产业的创业、投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4、农户参与度不高,全民营销的氛围尚未形成。当前,南岭村乡村旅游从经营者角度分类主要有外来社会资本主导经营、合资合作经营、农户个体经营等方式。由于当地农户在资金、技术、知识等方面的不足,只能从事农家菜馆、小吃摊贩、土特产销售等,且经营农户在当地比重较低,全民营销旅游的氛围并未形成,造成“少数人热火朝天,多数人隔台看戏”的局面,不利于南岭村全时全域旅游的发展。

  四、对策建议

  1、构建全产业链体系。要围绕资源禀赋,最大限度地破除乡村旅游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固有障碍,实现全域全时旅游发展,让乡村资源全面开发、价值最大化,最终实现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的双赢局面。

  2、谋划乡村旅游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乡村旅游开发要立足当地,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要挖掘乡村独有的资源,包括山水田园、民俗风情等;同时还要挖掘与周边其他乡村的比较优势,比如相对规整的地形、相对便利的位置等。在此基础上,做好顶层设计、系统规划,把优势做成强势、做成品牌。

  3、建立健全乡村发展招才引智的体制机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更多的人才、项目将流向广大农村。要为乡村发展“筑巢引凤”,加大政策扶持、人才奖励等政策的覆盖面和执行力,提供足够的要素保障,将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红利完全释放到农村。政府、社会层面均要建立人才流向乡村基层的导向机制。各乡村要营造家乡归属感、荣誉感的浓郁氛围,积极引导本地优秀外出群体回归家乡施才创业。

  4、建立当地村民的培养体系。很多地方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当地农民都是土地、房屋流转之后就被排除在外,只获得较少的租金或股金,并不能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开拓产业思维、提升商业素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当地社会及村民转变思维获得发展的能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其中尤以建立当地居民的培养体系为重中之重。要让村民通过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实践、理论提高、技能培训等方式,完成从小农生产者向现代生活服务提供者的转变。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