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乡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报告(热门23篇)

时间:2024-01-19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乡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报告(热门23篇)篇一

20××年以来,我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的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以“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为方针,统一思想认识,团结协作,围绕全镇中心工作,全方位、高起点地积极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以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为基础,确保《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扎实推进。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为切实贯彻“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抓好科学技术普及和示范,促进城乡文明发展,为社会事业,科技做贡献。我镇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党政综合办、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社会事务办业、各村(社区)主职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镇领导小组把推动纲要实施工作纳入了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政府议事日程。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同时,实行了科技工作“三包”责任制、即镇科技领导包片、农技人员包村、村技术人员包户。建立了下辛店镇科普活动室,做到有办公室、有牌子、有人员、有计划。全镇42个村都成立了科普活动站,设立了科普宣传栏,配备了科普宣传员,健全的科普网络为科普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保障。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二、以开展科学知识培训为抓手,切实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动力、农村党员的技术培训,着力培养“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新型农民。四年来,全镇培训农村劳动力1.5万人次,其中党员2400多人次,妇女4650人次,科技示范户360户,有520人获绿色证书,重点提供了计算机、养殖、面点、汽车驾驶、建筑工程、农业种植等六个专业的技能培训,其中超过80%的受训农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同时还加强了对村干部的培训指导,增强村干部在引导农民养成科学习惯、建立良好发展意识等方面的能力。

(二)积极开展城镇居民的科学素质培训。深入开展“科教进社区”,充分利用“科普活动月”、“科技下乡”等活动,在镇科普活动室举办科普讲座、科普展览、科普文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宣传安全生产、节约资源、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促进城镇居民素质的提高。全镇总共开展了科普讲座25次,举办科普展览15次,科普文艺12次,受教育的城镇居民有4800多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2000余份。

(三)积极开展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培训。中小学校围绕素质教育,充分发挥科技辅导员的作用,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各类科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弘扬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知识,应用科学方法,学会科学思维。在镇团委的牵头组织下,镇中举办了4次科技创新大赛,中心小学举办了4次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活动,其余中心校举办了多次“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校园科技活动。同时还在全镇10所中小学放映了爱国主义教育片和科普片26场次,使全镇7000多名中小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镇科技培训教育专题会议,要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强化科技意识,推动科技创新,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强化了提高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的科学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四年共培训机关干部145人次,培训机关党员128人次。

乡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报告(热门23篇)篇二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帮助下,20xx-2015年,我单位按照《xx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xx-2015年)》提出的目标任务,积极开展相关工作,现总结如下:

成立以街道办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为主题,在“全国科普日”、"地球一小时”活动日、世界水日、全国防灾减灾日期间组织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增强居民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和认识,调动居民参与科普活动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居民的科学素质。

围绕安全健康、节能环保、防灾减灾等内容,不定期开展科普知识讲座,通过科学知识的普及,逐渐增强居民科普意识,逐步形成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的社区氛围。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围绕跨越赶超工作,以落实文化惠民为理念,以“文化城”建设为引领,积极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出更多文艺精品,推动我区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我区荣获了“xx市20xx年春节文化活动先进县(市区)”、“省会彩色周末文化活动先进县(市区)”等荣誉,建成全国健身球之乡,全民健身活动进入全国示范行列。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牢固树立惠民思想,创新文化形式,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一是春节文化活动异彩纷呈。举办了栾城首届元宵景苏诗会、乡镇民间花会调演、火红春联送万家、新春趣味有奖猜谜语、青少年书画比赛、京剧票友演唱会、优秀影视展映、乒乓球比赛、三人制篮球赛、中老年空竹展演等春节系列文体活动,丰富了我区群众节日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主题文化活动气氛热烈。举办了第二届“我要舞”广场舞大赛。举办了八场“迎驾贡酒杯”广场舞联谊会、“卓达杯”民间舞蹈大赛、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演出等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文化惠民效果显著,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三是“彩色周末”活动缤纷精彩。成功举办了第23届“彩色周末”文化活动,彩色周末活动已经成为我区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活动的举办增强了城市凝聚力,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了丰盛的文化大餐。“彩色周末”活动历时5个月,共举办演出16场。四是群众文化活动方兴末艾。持续加强对群众自娱自乐团体的指导和支持。对农民工俱乐部、南客同乐丝弦剧社、冀中画院等给予了重点扶持。其中楼底镇农民工俱乐部被确定为“河北省文艺辅导基地”,成为全市唯一一家以服务农民工为特色的辅导基地。冀中画院被确定为河北省书画院创作基地。开展了“群众文化之星”评选活动,经过基层推荐、审核遴选、组织评定等程序,共评选出“群众文化之星”10名,通过发挥他们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丰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五是全民健身活动如火如荼。举办了“迎驾贡酒”杯羽毛球、篮球比赛、栾城区职工运动会、庆“3.8”妇女节趣味运动会,还举办了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老年节庆祝活动、健身球大赛等多种体育活动,我区群众均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水平稳步提高。大力组织推广健身球活动,我区被授予“全国健身球之乡”称号,做到了村村有队伍,月月有比赛,并积极组队参加12月份举办的全国健身球操大赛。六是竞技比赛活动成果辉煌。组队参加省委宣传部、省群艺馆、省电视台举办的“幸福跳起来”舞蹈大赛,获石家庄、沧州联合赛区第一名,顺利进入12月份决赛阶段。我区健身操舞代表队参加“全国第四届全民健身操舞比赛”荣获一等奖。我区参加四年一届的xx市第十五届全民运动会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囊括了全运会组委会设置的突出贡献奖、体育道德风尚奖、成年组最佳组织奖、老年组最佳组织奖和青少年组最佳组织奖全部五个奖项。共获得成年组广播体操、男女混合拔河、健身秧歌和老年组健身秧歌四项第一名,成年组总成绩获得全市第二名,青少年组总成绩获得全市第三名,综合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

文化馆克服场地困难,想方设法转变阵地服务模式,由过去的等上门辅导转变为主动下基层辅导,激活“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之间的文化联动与互动,形成覆盖全区的基层文化辅导培训网络。此外,文化馆还积极培养新人,并结合我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创作新的文化节目30余个。图书馆进一步贯彻落实免费开放政策,在传播正能量,建设书香栾城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今年以来,添置打印复印机两台,为读者提供快捷方便的打印复印服务。购置读报机、阅览机各一台,丰富电子阅览室阅读设备,方便读者阅览。购置数字借阅设备一台,实现图书借阅数字化。共购置新书5000余册,订阅期刊200余种。种类丰富的书籍吸引了广泛的读者群。截至目前,借阅图书量为13000余册,接待借阅数为4000余人次,电子阅览室接待读者300人次,解答读者咨询100余次,均比去年同期有了明显增长。苏东坡祖籍纪念馆配合柴武台公园整体建设,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更换展区展牌。现已成为我区历史文化、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重要展示窗口,接待各级领导、研苏专家和青少年学生及团散游客2万余人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体育管理中心举办各类体育健身活动30余场,计有3000余人参与,为广大健身爱好者提供了体育活动平台。进一步扩大“全国健身球之乡”的影响,组织全区健身球操培训活动,共培训健身球社会指导员400余人。新华书店严格按照“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要求,确保中小学教材发行及时到位,通过与石家庄二中协调,使其初高中教材实现属地化发行,扩大了我区教材发行范围。

1、文化下乡活动常抓不懈。一是我区8支数字电影放映队在全区173个行政村巡回放映,共下乡放映电影20xx场次。放映公益电影80余场次,通过公益电影的放映,宣传了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突出了公益电影的公益性、普及性及长效性。怡馨影业传媒中心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二是深入基层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组织文艺编演人员,创编文艺节目进行下乡宣传工作,文艺演出共35场次,同时将先进文化以通俗易学的方式送到农村,繁荣了农村文化,助推了美丽乡村建设。三是组织文化馆人员下乡辅导,以集体下乡辅导和专业技术人员个人分村包干辅导为主要形式,同时发挥舞蹈、曲艺、戏曲等协会作用,开展非遗知识培训、广场舞培训、音乐辅导20余次,使上万名群众受益。四是提升“农家书屋”建设,丰富图书种类,给广大群众增加精神食粮。向全区173个行政村配送书籍两万余册。举行栾城籍知名人士王喜民、康连春捐赠新作活动,共捐赠图书1000余册。

2、城乡文体设施迅猛发展。市人大两次视察我区基层文化建设和体育工作,并给予充分肯定。在阵地建设上一是在城区和农村新安装健身器材53套,城区实现了五分钟健身圈,农村健身路径覆盖率达85%,基本实现全覆盖。二是加强对乡镇文化站的扶持,西营乡文化站评为省二级文化站,楼底、冶河、柳林屯和南高文化站被评为三级文化站。三是完善村级设施,争取上级扶持建设了宿村、大任庄、西营村、苏邱村、南贾村、冶河村六个村的农村文体广场。结合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对西宫二、大周、前彪冢、北安乐等32个村给予了重点支持。为150余支文体队伍给予音响器材支持。

乡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报告(热门23篇)篇三

20xx年,我旗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在旗委、旗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的关心和指导下,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紧紧围绕四大重点人群提升科学素质目标任务,不断优化科普工作社会环境,努力增强科普能力,扎实开展各类科普教育宣传活动,全旗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实施《纲要》工作机制。

1、健全组织体系。完善了旗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鉴于人事变动和工作需要,对领导小组组成人员进行了调整,组成人员由原来的18个增加到32个。制定了《土右旗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明确了各单位职责分工和工作任务。旗委、旗政府分管领导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旗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履行职责,认真研究和部署工作,及时协调、督促工作落实,各成员部门联手协作,形成了工作合力。同时,将科技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安排科学技术支出70万元。各部门也安排资金专门用于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支出,有效保障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顺利实施。

2、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土右电视台、土右广播电台、敕勒川报、敕勒川新闻网等媒体传播优势,大力宣传《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同时由旗经信局、科协牵头,深入社区、学校、企业、乡村开展《纲要》宣传,并组织各部门、单位开展《纲要》学习活动,先后印发《纲要》读本5000余份,举办贯彻《纲要》主题培训班2期,开展了《纲要》知识竞赛等多种宣传活动,有效调动了全社会参与科学素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强化安排部署。旗政府将科普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各乡镇、单位实绩考核业务目标,重点对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和领导干部与公务员四大重点人群,提出了科学素质行动具体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合力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二)围绕重点人群开展科普活动,全力提升整体素质。

1、大力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一是组织开展“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等各类科普申报推荐工作,累计荣获“全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3家,“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3家,“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3人,“中国农技协优秀乡土人才”1人;“自治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家,“自治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家,“自治区农村科普带头人”1人,“全国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家。通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行动计划”,加快了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了区域优势产业发展,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养了一大批乡土科技人才,加强了农村科普组织建设,提升了农村科普公共服务的能力。二是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建设为载体,邀请内农大职业技术学院,包头市农科院、包头市畜牧改良站及旗农牧业专家,深入8个乡镇16个行政村开展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巡回技术指导服务等送科技下乡活动,通过科技人员直接到户、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如蔬菜种植、肉羊养殖技术等问题,培育了王屯良、张彦刚、邬心明、赵宁等一批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社领办人等农村实用人才。累计培训农民12000人次,培育青年科技致富带头人231人,技术指导服务32次,接受培训的农民基本掌握了1-2项农牧业种养技术,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种养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三是引导明华生物科技、宏丰、绿蒙、明石、心明等科技示范基地、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展种植、养殖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示范推广玉米、蔬菜、奶牛、肉羊种养殖新品种15项、新技术12项,进一步提高了农牧业科技含量,农牧业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先进实用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基地成为农业科技成果展示的平台、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的平台,辐射带动农民通过科学种养比原来增收15%以上。四是积极引导科技科普基地、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如旗果树蔬菜专业研究会,与山西、辽宁、河北、上海、广州等地签订了订单,与各盟市的水果批发市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内建基地外接市场的目标,带动5000多户农户依靠果树种植脱贫致富。

2、大力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一是开展了以“体验科学”为主题的“中国流动科技馆”土右旗巡展活动。通过声光体验、电磁探秘、运动旋律、数学魅力、健康生活、安全生活、数字生活、科学表演八个主题展区50余件展品及球幕影院,免费向全旗青少年及社会公众开放4个多月,为青少年零距离接触科学、体验科技、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搭建了平台,共组织镇内各中小学校师生10000余名进行了参观体验。二是邀请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原魁、位梦华、杨海花三位老科学家分别在萨一中、萨二中、蒙小举办了“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机器人”、“南极、北极与人类未来”和“人类友好微生物的故事”6场专题科普讲座,各中小学师生3000余人参加了讲座。三是组织全旗各中小学校开展少儿科幻画大赛、科技创新大赛、科普进校园等活动。全旗各中小学校每年进行地震应急避险演练2次以上,实现了地震科普进校园全覆盖。各中小学开设了“科学”课,运用“远教”资源服务中小学,大力开展走进科学、快乐学习科普教育。

3、大力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一是成功承办了包头市20xx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仪式和主场活动、包头市第九届防震减灾宣传月活动暨第六届平安中国防灾选导系列公益活动启动仪式。市、旗四大班子领导及有关部门、单位、科技人员代表、居民群众等1500余人参加。主场活动开展了科普展品展示、“双创”展示、科普互动、科普体验、义诊、科普文艺表演等系列活动100余项,发放宣传和科普资料54多种1.8万多份(册),现场咨询服务400多人次,为广大居民提供了丰盛的科普大餐,进一步营造了“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开展社区科普活动场所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回民、影院、后炭社区科普活动室制度,组织居民、青少年科普体验500多人次。投资40万元,新建成兴隆、团结、振华、交通、柴火、花苑、东胜社区新建科普活动场所7个,配置了落地式、壁挂式科普展品和展板36种,为社区居民搭建了参与科普、学习科技、体验科学的平台,实现了我旗城镇社区科普活动场所全覆盖。三是开展科普进社区主题活动。在兴隆等社区举办科普专题讲座3次。在东胜社区、回民社区成立了包头市社区科普大学分校,累计举办3期,139名学员参加了学习。组织科普放映队在萨拉齐生态公园、磐安门广场开展科普影视放映活动。四是开展了职工实用技能培训,组织举办企业高技能人才、农村劳动力、外来务工人员、失业人员再就业等培训1000余人次。组织开展现代公民素质教育6000余人次。深入企业开展“讲创新、比敬业”、技能竞赛、节能环保、低碳经济、生产安全等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4、大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一是充分利用干部党员学习网、现代远程教育网、领导干部读书会、报告会等多种形式,不断满足公务员各类别、多层次、多样性的培训需求,有力地促进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素质的提高。二是邀请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潘习哲,举办了“遥感技术与智慧城市”科普专题讲座。旗委中心组各成员,全旗各乡镇(管委会)、部门和单位500余人参加。三是开展了专业技术人员更新知识培训和公务员网络在线学习。同时,为全旗干部订阅科学和理论书籍、编印理论学习资料,有效更新了公务员知识,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素质。

(三)实施“基础工程”,努力夯实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1、在各乡镇、行政村全部建成科普图书室。在10个社区建成科普活动室、活动场所,配置了落地式、壁挂式科普展品和展板36种,实现了我旗城镇社区科普活动场所全覆盖。开展了“科普之家”建设,在图书馆、文化馆和文化大院10家单位,授予“科普之家”牌匾。在东胜社区、回民社区建成自治区科普示范社区和包头市社区科普大学分校。在敕勒川博物馆建成包头市科普教育基地。年接待参观人数35万人次。累计建成322个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实现了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乡镇、农村、社区全覆盖。

2、在土右电视台、电台、敕勒川报开办了“科技之窗”“科普园地”、“农民之友”等栏目,在内蒙古科协网建成并开通土右旗网页,使科普宣传做到了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报纸有文章、网络有平台。在镇内主要街道、广场及各社区设置了科普宣传栏。全旗各学校配备了“校校通”、“班班通”、多媒体教室、电教、实验仪器、体音美器材等设施,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学校课堂教学信息化水平。

我旗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与我旗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科普的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如科普设施建设还满足不了新时代科普的要求,各部门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不够平衡,科普活动实际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科普经费投入不足等,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全民科学素质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基础作用,狠抓薄弱环节,深化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更大力度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新成效,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科普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安全生产、健康生活以及促进创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防灾减灾日和专项科普活动等平台,加强对主题科普活动的组织发动,统筹协调,更好地向公众传播科技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围绕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和社区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创新活动方式方法,增强活动的影响力吸引力,加快提升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水平,并以此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跨越提升。

以创建各级科普示范基地、乡镇、学校、社区活动为抓手,推动科学素质工作重心下移,带动基层科学素质工作深入开展。一是进一步完善工作网络。加强社区科普大学、农村科普惠农服务站等,推动科普工作网络向基层延伸。着力构建学校、企业、社区、农村科学素质工作体系,使科普教育覆盖更多的基层群众。二是进一步打造载体平台。加快引入手机、互联网等新载体新形式,并与有线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校校通、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强化以“新知识普及、新技术示范、新产品应用”为主要内容的“三新”科技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科普惠民方面的重要作用。三是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加强对社区、农村科普工作的扶持,推动科普资源向基层聚集,引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支持基层科学素质工作。

(三)进一步提高科普公共服务能力。

一是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普场所建设,建立社区科普益民服务机制和服务设施。巩固和发展科普信息化建设成果,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整合科普资源,推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媒体融合开展科技传播与普及,切实满足公众对科普内容和传播的需求。二是加强科普公共服务产品开发。在城乡文化活动场所增加科普设施,推动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建设网络化科普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等方式为社会和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加大对科普创作的扶持奖励力度,促进优秀科普作品不断涌现。积极开展科普文化产品研发、制作及创新,培育壮大经营性科普产业,推动科普宣传与文化产业互相促进、加快发展。三是加强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媒体报道最新科技创新成果以及科技相关热点问题的能力。积极打造科技传播品牌,在电视台、电台、敕勒川报等媒体培育一批群众欢迎的科普品牌栏目,开发一批有影响力的图文声像科普读物。

一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认真落实国家科普人才规划,加快培养科普专门人才,科学制定考核评价制度,努力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能的体制机制。鼓励支持更多的科技、教育、传媒等各界人士以及大学生、离退休科技人员积极参与科普宣传和创作,合力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二是完善科研与科普结合机制。加大科技信息公开力度,使公民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科学发现和科技创新成果。三是健全和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社会化机制和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综合协调职能,加强组织协同,进一步凝聚工作合力,加大监督检查,全面推进《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方案》顺利贯彻实施。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把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摆上重要位置,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工作责任制,层层分解落实,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动态沟通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强化经费保障。逐步增加对科普经费投入,确保每年人均科普经费达到全民科学素质考核指标要求,同时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公民科学素质工作。三是强化环境营造。大力宣传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重要意义、现代科技发展趋势以及我旗科技进步与创新成就,让更多的公民了解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权利和义务,不断强化科学素质建设主体。强化督促检查,加大考核力度,对成绩突出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形成有利于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鲜明导向。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持续性强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和持续努力。今后,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切实把上级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奋力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加快建设新型中等城市和打造包头市新的增长极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乡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报告(热门23篇)篇四

20xx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区科协的指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素质纲要》、《xxxx市科学技术普及条列》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和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积极促进生产经营单位提高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不断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学习,提高安全生产工作的科技含量,保障我区安全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一方面认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围绕滨江开发建设重点开展了建筑施工领域、危化品和烟花爆竹的安全监管,全区安全生产的形势呈现了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态势,全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呈下降趋势。20xx年xxxx区首次荣获xxxx市安全生产一等奖,这是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共同支持安全生产工作的结果,也是全区安全生产科普宣传的结果。借此机会,向各部门各单位表示感谢!

下面就20xx年我局安全生产科普工作汇报如下:

自20xx年起,每年均制定全区年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计划,按照部门、街道下达了任务。做好培训前的宣传、摸底、检查等工作。科学组织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对一般性企业实施合训,对市场、饭店宾馆、娱乐场所、交通运输、建筑拆除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实施分训。通过教育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意识有了较大提高,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20xx年有6000多人参加了各类教育培训,分别是8期企业负责人、安全员培训班;10场专门为拆除施工、雨污分流施工队伍义务安全教育,赠送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读本和宣传画册;3场为机关、社区组织的安全生产知识讲座,从而大大提高全社会关注安全生产、关注生命安全的主人翁意识。

重点是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安全可靠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全面改善企业安全生产装备水平,提高事故防范能力。在与企业接触期间,我们得知xxxx饮料有限公司原有的饮料灌装人工操作流水线存在较大的事故隐患,该公司已投资130多万元引进了3条全自动灌装线替代人工吹瓶。我局在肯定该公司科技兴安的同时,对其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职业危害提出了治理意见,并积极向企业宣传《职业卫生法》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方面的知识,要求企业进一步改善职工作业条件,为职工配备安全有效的劳动防护用品,定期开展职业病体检,积极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同时,我们针对31家涉及职业危害的企业开展了3期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培训,要求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更新设施设备,改善作业环境以保障职工的生命健康安全,目前31家企业均完成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和作业人员体检工作,并形成常态管理。聘请专家现场检查,对3家不符合现行安全距离规定的加油站发出停业整改的监察指令,并积极帮助企业学习gb50156-20xx《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施工规范》,并帮助企业积极制定整改方案,3个加油站10月底前均按规范要求在储油罐内加装阻隔防爆装置完成了整改,消除了隐患。上门为3家使用氨气制冷的企业宣传《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帮助企业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完善了人员管理和设备管理的制度、增设了有毒气体自动检测报警设备等,为企业安全经营提供了科技保障。

我们积极以6月份“安全生产月”为载体,采取进企业、进机关、进工地、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等方式开展了咨询服务、体检送健康、巡展宣传画板、事故应急演练、专题讨论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安全生产宣传活动,20xx年共有近千名市民参加了广场各类咨询服务,现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500余份,赠送印有安全知识的小礼品1000余份,与机关工委组织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进机关”活动。与工会、团委共同组织全区职工广泛开展“安康杯”竞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和“1+3”安全监控体系推广活动。全年向社会发布安全生产工作信息104篇,其中国家总局网站采用2篇、省局网站采用4篇、市委、市政府办公厅采用9篇。在原有“xxxxxxxx安全网”的基础上,又开通了3个即时交流qq群(安委办qq群、区列管企业监管qq群、危化监管qq群),开设了应急科普专栏,利用网络平台积极与行业监管部门、重点企业开展互动,及时上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各种指示精神供部门、企业及时下载学习,有力的提高了大家守法遵法、重防范、想后果、讲安全的思想意识,为我区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起到了很好地推动作用。

一是为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作为对相关部门和列管企业年度安全生产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二是针对市场多、人员密集的特点,组织所有市场负责人开展应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训,要求严格落实市场动火管理相关规定,从严控制电焊等动火作业,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火灾事故的应急疏散指挥和救援能力;三是认真组织区列管企业学习《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总局17号令《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重新修订了《xx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xx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区列管企业也均按要求重新修订了预案并到我局办理了备案;四是在xx市场、xx超市以及xx集团开展了大型的事故预案应急救援演练,并组织相关企业到场学习观摩,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五是改进和完善了安监局自身的应急装备(应急车、应急灯、安全帽、应急靴、笔记本及便携打印机、摄像机等),为迅速处置各类突发事故、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救援能力提供了科技保证。

以上汇报的是20xx年做的一些工作,20xx年,我们将在以下四个方面继续做好科普工作:

一是在加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力度下功夫。目前绝大多数的生产经营单位特别是规模较小的生产经营单位没有主动提高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识,没有提升本质安全的意识,没有安全生产“人文关怀”的意识。作为负有安全管理监督责任的部门,如果坐等企业主动接受培训、企业法人、负责人主动改进安全生产环境,主动保护从业人员的健康权利,当前的安全生产工作的每一项要求就难以落实到位。因此,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将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对进一步提高和增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推动企业改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安全就是效益”的认识。

二是在深化安全生产技术管控上下功夫。一是利用我局现有的安全生产监管网上平台,突出抓好重点行业监控,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建设,重点是危化、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拆除施工、街巷出新、雨污分流)等行业和领域,推动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推行实施“1+3”安全监控体系,使每个岗位、每个环节都能自觉按照规范标准开展作业,增设管控点位,增强安全管控的及时性、有效性,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三是在推广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上下功夫。认真总结推广现有科技兴安经验,逐步将科技手段运用纳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形成规范化模式,并在重点行业推广,从根本上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一是在易燃易爆场所(加油加气站、汽车修理厂等)推广应用可燃气体报警设备、手机信号屏蔽设备、阻隔防爆技术、无火花快速堵漏器材;二是在职业危害作业场所推广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设备等;三是在客运和货运企业大力推广gprs监控系统,以科技手段推动和保障安全营运。

四是在科普与隐患排查整治制度建设结合上下功夫。一是做到科普与制度建设相结合。继续完善科普教育,推动企业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投入、隐患排查整治等制度,形成推进科技兴安的制度体系。二是做到科普教育与其他监管手段相结合。既大力运用科技手段,又综合利用各种监管手段、治本之策,形成严密的监管网络和有效的隐患处置机制,不断提高事故防范能力,确保全区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

安全生产科普工作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将以落实这次会议精神为契机,学习各单位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科普特别是科技兴安工作,在“加强、深化、扩大”上做文章,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乡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报告(热门23篇)篇五

作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在推进各项工作中深化专项行动,---总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扎实组织开展工作,做到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今年我单位增加多套办公设施设备,改善办公条件,提供干部学习、工作的平台和阵地,切实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是科普教育的教材和科普宣传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探索。

四、2016年工作思路。

乡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报告(热门23篇)篇六

为全面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深入实施,加快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根据省、两级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是大力宣传我镇科技事业发展成就,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营造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加快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增强经济社会发展软实力,为我镇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引导科技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报效祖国的精神,鼓励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积极开展科学素质宣传教育。(科协、各成员单位)。

二是深入开展主题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主题,组织引导广大公民积极参与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创新实践。组织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等重点活动。继续开展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科协、各成员单位)。

三是针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生态文明、食品安全、医学保健等社会热点焦点中的科技问题,及时开展科普宣传,回应社会关切,引导公民用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来认识问题、指导生产生活,推动形成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经济发展办、科协、卫生院、食品药品监管所、安监中队、环保所、宣传科、文化站)。

一是继续深化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加强对学生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指导,充分运用科技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资源,开展科技教育培训和科普活动等。(教委办、科协、团委、妇联)。

二是围绕城镇化发展,提高城镇新居民科学素质,深入实施城镇劳动者和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创新社区科普活动载体,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内容列入城镇化发展规划,完善我镇城镇社区科普组织体系,建设一批科普活动阵地。大力开展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宣传科、劳动保障所、经济发展办、总工会、科协、教委办)。

三是提升农民生产致富和科学生活水平,深入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生产、科学生活的综合素质。大力加强农村妇女科学素质工作,推动“巾帼创业行动”等工作深入持续开展。着力加强农村基层科普组织服务能力建设,推进科普惠农、“科普双百”工程贯彻实施。(宣传科、财政所、农技站、林果站、妇联、科协)。

四是深入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抓好各级领导干部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在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工作及公务员考录中,体现科学素质方面的要求。充分发挥各类学习载体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培训中的阵地作用。(组织科、劳动保障所、科协)。

一是进一步优化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条件建设。抓好科技教师培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科学培训教材的质量。(教委办、科协)。

二是大力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编印一批科普图书,开发原创性和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基层的优秀科普展教品。搭建科普资源交流共享平台。(科协、文化站)。

三是进一步提升各级各类科普基础设施的综合服务能力。加大对科普教育基地的支持力度。利用整合各部门和高校实验室、展教室等科普资源,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富有创意的科普教育基地。(科协、财政所、教委办、文化站)。

四是进一步提高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质量和效益。报纸、电台和电视台等主要媒体,增加科学素质宣传内容的播出时间及频率。加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宣传报道力度。发挥新兴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鼓励新兴媒体研究开发“网络科普”、“移动科普”,扩大实施“数字科普工程”。(宣传科、文化站、科协、信息室)。

五是推动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试点工作。进一步调动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的积极性。深化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和志愿者队伍建设。(经济发展办、科协、卫生院、计生办)。

当今时代,信息革命突飞猛进,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供了最便捷、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要紧跟时代潮流,创新工作方式,在遵循科学传播及互联网运营规律基础上,积极推进网络科普向移动化、视频化、游戏化、社交化发展,推动社交媒体、网络搜索、二维码等新形式开展科技传播,通过互联网、微博、微信、微电影、移动多媒体等方式传播科学知识、科技成果,满足公众对科学知识日益增长的需求,不断营造我镇创新文化氛围。加强科普与艺术的结合,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漫画、动画、电影、电视等艺术形式,传播科学知识,增强科普工作的吸引力。(科协、各成员单位)。

一是深入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共建机制建设。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与各级、各成员单位签署。

责任书。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各级、各成员单位对《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培育形成资源共享、多元投入、动员激励、联合协作等机制,做到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

二是开展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考核。今年,省、枣庄市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各级党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滕州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和考核规范。各级、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形成合力,切实抓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贯彻落实。

为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科普服务能力,明确“”期间我镇全民科学素质的主要目标任务。根据常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常熟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xx—20xx年)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紧紧围绕镇党委、镇政府“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的实施,大力推进科教兴镇战略,突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工作主题,以提升科普服务能力为核心,以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为抓手,以竭诚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科技人员为着力点,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活化工作载体,进一步推动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努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到20xx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在“”基础上取得长足发展,公众获取科学技术知识渠道进一步拓宽,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更加理性和科学,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体系、基础设施体系、条件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使全镇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2%以上,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位于全省前列。

——促进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突出工作主题,关注民生科普,大力宣传低碳生活、绿色经济、防灾减灾、公共安全、食品卫生等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科学发展观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人们主动的价值追求。

——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持续提升。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水平显著提升,城乡居民之间科学素质差距逐步缩小。

——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不断完善,大众传媒、科普基础设施的科技传播与普及力度不断增强,科普资源更加丰富,科普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显著增多。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机制不断创新。政策支撑、经费投入、资源共享、考核激励、联合协作、社会参与等机制进一步健全;积极探索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体制,使科学素质工作社会合力显著增强,推动形成科普工作社会化工作格局。

(1)在幼儿园日常教育中融入科学启蒙教育。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将科学启蒙教育融入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结合幼儿的特点,利用日常的科技现象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开发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认知能力。

(2)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科学素质教育手段。实施新的科学课程标准,使科学课程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普遍提高,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推广科学教育的经验和成果,扩大科学教育方法创新与实验,鼓励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实践和动手制作等方式提高科学素质。

(3)提高青少年科技活动水平。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科普场馆、科技素质培训示范基地的作用,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科普进校园(社区)、走进实验室等科技传播行动,组织专家教授、科普志愿者与青少年面对面的科技交流活动。不断提高青少年“金钥匙”科技竞赛、科技创新大赛和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水平,不断扩大参与面和社会影响力。

(4)营造崇尚科学的文化氛围。在创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学校、和谐校园活动的同时,开展科技特色教育学校(幼儿园)的创建活动。宣传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心理生理健康、防灾避险自救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通过定期举办校园科技节、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等主题教育活动,设立科普教育画廊、板报,建立科普论坛和小院士讲堂,营造崇尚科学思想,热爱科技活动,积极参与的浓厚科学文化氛围。

(5)建立青少年校外科技辅导服务中心(站),组织开展青少年各类科技培训,重点保护面向单亲家庭和农民工子女,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我保护教育等各类志愿者服务,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引导市民开展隔代科技教育心得和经验交流活动,使家庭、学校和社区共同联合,形成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新手段、新方法。

(6)发挥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作用。鼓励和引导家长为未成年人进行科学实践提供条件,引导未成年人广泛接触自然,走近社会,养成热爱科学的良好习惯。

牵头部门:镇教育办、镇科协、镇团委、镇妇联。

参与单位:镇宣统办、镇劳动所、镇合管所、镇卫生办、镇文体办、镇环保办、镇计生办、镇党校。

(1)构筑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进一步加强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站)和科协组织建设。培育和发展新型的农业生产和流通服务组织,发展培育130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扶持2个农技协;加强对农技推广员和专兼职科普宣传员的培训,提高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能力、实践能力和传播能力。组织农业科技服务团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开展服务“三农”活动,发挥农技专家、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的科普宣传、科技咨询服务作用,建立健全科技人员服务“三农”的保障机制。

(2)不断拓展农民培训渠道,大力培育有文化、讲道德、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利用各种载体,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培训,使全镇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创业能力、致富能力、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转移就业能力明显提升。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开展以实用技术为主体的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组织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广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和农业信息技能培训,到20xx年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130期以上,培训农民1.3万人次,举办农民创业培训46期以上,培训0.8万人次,开展农业信息技能培训25期以上,培训农民0.16万人次;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素质培训示范基地等,举办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现场会,帮助农户解决生产环节中的技术难题,到20xx年开展25多场次培训,培育农业技能人才0.5万人次,260个科技示范户(基地),辐射带动0.39万个农户;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训,到20xx年培训合作经济组织成员2.5万人次;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到20xx年培训农村劳动力和失地农民6万人次,实现3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3)加强农村科普能力建设,为开展农村科普教育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加强“一站一栏一员”(科普宣传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员)科普服务站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快农家书屋、科普惠农服务站的建设,为广大农民接受技术培训、科普教育、从事科普活动提供阵地保障。

(4)加强农村科普示范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园、农科教示范基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的示范作用,不断培育新的典型。深入开展科普示范镇创建活动,到20xx年虞山镇力争达到省级科普示范镇的标准。

(5)加大科技兴农富民工程实施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大力开展强农富民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新一轮“科技专家进村入户兴农富民工程”,组织动员科技专家,明确5个村,100户科技示范户,对接实施5个兴农富民项目,重点培育1个省级项目和2个苏州市级项目,以点带面,辐射带动3000多个农户,使农民实现科技致富,年纯收入增长20%以上;大力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培育和资助一批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并择优向省科协和苏州市科协推荐一批先进典型,争取有更多的项目得到上级资金的支持。组织开展农村妇女“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多载体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到20xx年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140期,就业指导培训班700多期,培训妇女1.2万人次,转移妇女劳动力0.5万人次。

(6)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村科普活动,拓宽农民科学素质教育的渠道。以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惠民村村行等活动为载体,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农村科普活动。继续实施节能减排科普行动,大力开展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和“剿杀一支黄花”等宣传活动,大力开展反对封建迷信、反对邪教、远离“黄赌毒”的科普活动。

具体分工:。

牵头部门:镇农业、镇科协、镇妇联。

参与单位:镇组织人事、镇宣统办、镇教育办、镇劳动所、镇团委。

(1)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管理。将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培训课程,将有关科学素质的要求纳入职业标准,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用人单位要加强对科学素质工作的重视,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

(2)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创业培训,加强对在岗职工、新成长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特种作业岗位等职业技能培训。“”期间,全镇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万人次,培训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26万余人次,开展创业培训0.22万人次,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0.15万人次。

(3)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信息产业、能源管理、安全工程等领域,举办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长效机制,实现专业技术人员从单科型向复合型、从经验型向研究型、从传统型向创新型的转变,进一步促进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水平和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期间,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培训0.4万人次。

(4)开展技术培训、技能竞赛、技术革新和创造发明活动。深入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树新时代职工形象”等活动,创新工作方法,全面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着力打造一批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团队。继续深入开展“万名职工岗位练兵,千名选手专业比武,百个工种技能竞赛”、科技人员创新行动等活动,打造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的品牌和亮点。“”期间,参与大练兵的职工达1.5万人次以上,使我镇高级技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0%左右。同时,围绕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现代服务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职工学历培训、专业证书培训、继续教育、短期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名师带高徒等多种形式,使0.5万名职工在学历上提高一个等次,0.5万名职工在技能上提升一个技术等级,0.2万名技术工人成为企业技术标兵。

(5)开展经常性职工科普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职工之家、产品陈列室、研发中心等机构组织的作用,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举办面向职工的专题讲座,在企业内部刊物、电子屏幕开办科普专栏,设立科普橱窗、职工书屋等;加大面向广大职工和科技工作者的健康知识科普宣传,关注进城务工青年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问题,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具体分工:。

牵头部门:镇总工会。

参与单位:镇宣统办、镇劳动所、镇教育办、镇科协、镇合管所、镇环保办、镇安监办、镇团委、镇妇联、镇科技。

(1)加强规划,把提高科学素质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技教育培训的长期任务。贯彻落实《20xx-20xx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20xx—20xx年公务员培训纲要》,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抓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教育,将科学素质教育内容列为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主修课程之一,“”期间,科级领导干部至少全部轮训一次,股级及股级以下公务员参训率达到100%。

(2)依托干部培训基地,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培训。镇党校将科学素质教育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举行专题讲座。

(3)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普及现代科技知识。举办全镇领导干部科学素质专题讲座,通过举办科技论坛、科普报告会、科技讲座、科学素质竞赛、领导干部菜单式学习讲座和领导干部在线学习等活动来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科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科普活动,带头参与科学技术的普及、科技成果的推广活动,用科技成果惠及更多的居民。

具体分工:。

牵头部门:镇组织人事办、镇宣统办。

参与单位:镇科协、镇党校、镇科技、镇合管所、镇环保办、镇团委、镇妇联。

(1)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围绕食品安全、养生保健、节能环保、低碳生活、防灾减灾等内容,开展科普知识进社区、医疗卫生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普行动、社区科普大讲堂、节能减排社区行、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发挥社区在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服务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开展科学生活、安全生活、健康生活等宣传和教育活动。面向农民工、新常熟人开展提升自身素质、适应城市生活的宣传和教育活动。面向老年人开展隔代教育的科学方法、存在问题、解决对策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2)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提升社区科普能力。充分依托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加快推进社区科普惠民服务站建设,建立完善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科普画廊等基础设施,定期举办科普讲座和科技培训,建立长效教育机制。加强科普画廊的建设和管理,建立定期更换制度,通过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寓教寓乐的形式,重点宣传和普及市民关注热点和应急科学知识。结合社区信息化建设,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电视等新型传媒在科普教育中的功能。不断壮大社区科普宣传员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建立覆盖各类人群的多渠道、全方位的社区科普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

(3)建立共建共享机制,搭建社会化的社区科普工作格局。鼓励学校、科研院所、科普场馆、科技素质培训示范基地、科普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驻常部队积极参与社区的科普活动,有效整合,集成资源,大力开展科普文明示范街道、科普文明示范社区、科普楼宇、科普文明家庭的创建活动。

具体分工:。

牵头部门:镇民政办、镇宣统办、镇科协。

参与单位:镇教育办、镇科技、镇财政所、镇合管所、镇文体办、镇环保办、镇团委、镇妇联。

(六)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1)大力提高教师的科学素质。着力培养从事科学教育的专门师资,对在职教师的定期培训和进修,增加科学教育的内容,加强科学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推进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与课程实施能力建设,广泛开展中小学科学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提高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2)提高和优化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学内容。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进一步提高科学课程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互动性。根据五大重点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分类指导,加强各类人群科学教育培训教材,开发制作适合我镇科学素质教育的。

课件。

科教片。

(3)改进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学方法。加强对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变革,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先进教学理念,增强教学效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科学教育培训,改革与探索科技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4)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省教育厅相关规定,高标准建设好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不断充实科学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科普图书等。继续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网络资源建设,扩大科学教育资源的容量。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动员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各类科普场馆、图书馆等公共机构和设施对公众进行分类教育和培训,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教育培训基地。

(5)加快推进公共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对接经济转型和产业调整,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符合我镇产业布局的实训基地,具备教学、培训、鉴定和生产等多种功能,全面提高职业培训及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评价水平,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的规模和培训质量,为实现素质就业探索道路,为经济发展输送合格的技能人才。

具体分工:。

牵头部门:镇教育办。

参与单位:镇宣统办、镇科技、镇团委、镇妇联、镇科协。

(七)实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1)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发挥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科普创作的积极性,把科普作品的创作纳入业绩考核范围;建立将政府重大科技项目成果及时转化为科学教育传播与科普资源的机制。将科普作品纳入科技进步奖评审范围,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积极探索将学术交流与科普活动紧密结合的新途径,选择适宜向公众传播的科技成果,探索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的机制。鼓励和支持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和负责人将科研成果向社会公众传播,扩大科研成果对社会的惠及面。

(2)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促进各类科研项目成果的传播和普及工作,提高公众对重大工程项目、科技计划项目产生的创新成果的关注度和知晓率。推动科技项目验收时对科普效果进行评价。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联系科技工作者及科普创作团队的作用。借鉴先进科普创作理念和方法,促进我镇科普创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3)建立科普资源共享交流平台。组织和购置一批国内外优秀科普影视资料光盘,建立科普光盘库,采取免费借用的方式,提供给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单位使用;将科学素质教育纳入创建农村远程教育示范点争创的考核内容;有效集成各类科普场馆设施、科普展教品、科普器材、科普人才队伍等科普资源,以分散存储、统一菜单服务为资源共享形式,推动全社会优质科普资源集成共享,鼓励各类科技、教育等资源有效转化为科普资源。

(4)加强科普展览、教育、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开展主题科普展览巡回展出,推动展览和展品在各基层单位的交流。开展简便易行、具有特色的科普展览和科普活动。

具体分工:

牵头部门:镇科技、镇科协。

参与单位:镇组织人事办、镇宣统办、镇教育办。

(八)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1)加快推进虞山镇科普场馆建设。按照《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加强展览和教育活动的设计策划,力争建成富有特色、功能互补、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的科普馆;各管理区要结合本区域的特色,建设规模适度的专业、主题科普场馆;对科普教育功能薄弱的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完善基层科普设施功能。

(2)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将社区科普画廊建设纳入到社区建设规划的审批范围,新开发建设的居民小区都要配套一处以上科普画廊;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推进电子科普画廊的建设,“”期间,在城区力争建成一定数量的电子科普画廊。

(3)进一步推进科技素质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对原建设的科技素质培训示范基地实施动态管理,跟踪“”期间要再培育1—2个科技素质培训示范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进一步推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面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面向公众开放研发机构、生产设施(流程)或展览馆,建设专门科普场所;开辟公园科普角、科普长廊,强化科普教育功能。

(4)拓展基层科普设施服务能力。推动建设具备科普教育、培训、展示等功能的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在充分利用和整合不同情况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镇、管理区、行政村、社区的科普活动站(室)要不断充实科普设施和功能,拓展科普服务能力。到20xx年末,有50%以上的社区建成苏州市级科普惠民服务站。加强对现代远程教育接受站点的管理和维护,定期开展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加强村、社区科普画廊、科普宣传栏的管理和维护,宣传内容每年更新4次以上。有条件的社区要建立社区科普大学,全镇中小学、社区要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场所100%建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具体分工:

牵头部门:镇科协、镇教育办。

参与单位:镇组织人事办、镇民政办、镇财政所。

(十)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1)建立健全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结合中小学科学课程和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普活动,重点在中小学、少年宫、科普场馆建立专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每两年开展一次科技园丁评比表彰活动。依托科技专家、大学生志愿者、老科技工作者等建立兼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加强对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培训,提高其开展科学技术教育、组织策划科普活动的能力。

(2)加强农村实用科普人才培养。积极发展农村科普宣传员队伍,向群众传递科技信息,组织群众参与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利用农技推广站、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科技素质培训示范基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惠农服务站等,采取培训、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农村实用科普人才,发挥农村科普带头人的示范作用,提高科普服务能力。

(3)建立健全企业科普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开展职工职业技能提升活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培养和造就企业实用科普人才。

(4)建立健全社区科普人才队伍。结合社区科普惠民计划,建立社区科普宣传员队伍。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科普场馆、科技团体等,建设社区科普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鼓励学校、学会、科研院所、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企事业单位的专业人才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建立社区科普人才队伍交流协作机制。

(5)加大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力度。推动建立科普志愿者协会、科普志愿者服务站等组织形式,为科普志愿者施展才能提供服务平台。吸引老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在职科研人员、传媒从业者参加科普志愿者队伍。在组织大型主题科普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的作用,为其他们提供参与科普实践的机会。

具体分工:

牵头部门:镇组织人事办、镇科协。

参与单位:镇宣统办、镇党校、镇教育办、镇科技。

(1)按照《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方案》的要求,镇相应成立由政府牵头、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总体部署,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

充分履行工作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2)进一步明确责任,分解任务。建立相关工作制度,牵头部门要发辉统筹协调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具体。

工作方案。

共同落实各项工作任务责任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把科学素质工作与本部门职能工作有机结合加强各基层开展科学素质工作的指导与服务。

(3)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形成工作合力。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统筹部署。根据工作要求,每年召开不少于2次会议,听取《科学素质纲要》各项重点任务实施工作情况汇报,研究促进《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重大政策措施,推动各项任务的落实,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工作协作,努力形成镇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各负其责,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乡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报告(热门23篇)篇七

局各科室、直属单位:

根据《广元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20xx年工作要点》,为继续努力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做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特制定我局20xx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计划。

一、继续将环保科普宣传工作纳入日常工作。

在结合环保的工作实际开展环保科普知识宣传,普及环保知识的同时,将环保科普宣传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按任务分解做好相关工作。

二、加大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力度。

为广泛开展群众性、基础性、社会性科普活动,利用“6。5”世界环境日、“4。22”地球日、科技活动周、科普月等主题活动,开展“蓝天杯”新《大气污染防治法》演讲比赛;评选广元市“最美环保人”活动;组织“低碳出行、绿色生活”全民健步走;开展环保法律法规、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咨询活动;播放环保微电影,宣传环保保护;与三大电信部门开展环保公益短信宣传等,普及环保知识。

三、深入开展环保等科普下乡活动。

一是对我局精准扶贫村,举办一期送科技下乡活动,邀请职业中学老师利用10天时间就种植、养殖多方面采取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现场对村民进行系统化的培训、解难,使村民在家门口学到实用技术,助力产业发展。同时开展包括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防治等的宣传。二是利用20xx年科技活动周,深入到乡镇开展以“环保科技服务农村发展”为主题,向村民广泛宣传科学种养殖,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等观念和意识,倡导建立绿色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

四、继续做好环境监测站开放工作。

监测站是青少年了解环保知识的重要场所,年内做好监测站开放,接待中、小学生的参观,继续关心学校、未成年人环保科技知识的普及与提高,做好未成年人的科普教育工作。

五、完成省环保厅和市科技部门布置的其他工作。

文档为doc格式。

乡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报告(热门23篇)篇八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xx—20xx—20xx年)的通知》(国发〔20xx〕7号)和关于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xx〕33号)精神,努力提高我县公民的科学素质,实现建设创新型郫县的目标,制定本实施方案。

到20xx年,全县党政领导重视、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各界共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格局基本形成;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组织网络、阵地设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的能力不断完善和增强;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公民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和途径明显增多,全县公民科学素质有所提高。到20xx年,全县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网络、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提高。

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明确的四大主要行动、四大基础工程和保障条件与监测评估等工作要求,主要开展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牵头单位:团县委。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科协、县妇联、县科技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教育局、县文广局、县环保局。

工作内容:以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学兴趣,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组织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提高科学教育水平。加强中小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科学教育实验室、中小学图书室。发展针对农村校外未成年人的非正规教育。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心里生理健康、安全防范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发挥未成年人在家庭和社区科普宣传中对成年人的独特影响作用。组织科技工作者与未成年人开展面对面的科普活动。提高母亲的科学素质,重视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作用。

(二)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牵头单位:县农发局。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科协、团县委、县总工会、县妇联、县教育局、县水务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县人事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卫生局、县文广局、县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县环保局、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工作内容:以促进农村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致富能力为重点,组织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开展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支持农技协等专合组织及科普示范基地开展科技教育;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推广科普站、栏、员建设;开展富有特色的重点科普宣传活动;在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广播站、图书室、中小学校、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等基层公共设施建设中增加和完善科普信息和传播功能;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普示范体系,重视农民群体中女性劳动者科学素养的提高,开展适合女性农业劳动者特点的科普活动。

(三)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

牵头单位: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县总工会、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人事局、县文广局、县环保局。

工作内容:以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组织实施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开展“科教进社区”活动,大力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降耗、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将城市社区科普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和发展总体规划,通过设立社区科普活动场所,举办科普讲座、展览、培训、竞赛等多种活动,满足社区居民的科普需求。在企业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技能培训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活动,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鼓励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活动。加强对城镇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提高就业能力、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

(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牵头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

责任单位:县科协、县科技局。

工作内容:以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为重点,组织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将提高科学素质列为领导干部、公务员继续教育培训的必备内容。在公务员录用考试大纲及题库中列入与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具体内容。适时举办科普讲座、科普报告会等活动,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介绍现代科技知识及发展趋势,积极组织公务员参加各种社会科普活动。

(五)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牵头单位:县教育局。

责任单位:县科协、县科技局。

工作内容:加强科学教育师资力量,促进科技界与教育界的合作,动员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作为科学教育的“志愿者”积极参加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行动中去,积极发展专业科学教育教师队伍;加强科学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提供基础条件支持。

(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牵头部门:县科协、县科技局。

责任部门:县文广局、县教育局、县农发局。

工作内容:有效整合现有科普资源,充分发挥县内科技类展馆、图书馆等的科技教育功能,探索各类科普资源有效服务公众的模式,拓宽公共科普资源的传播渠道,扩大科普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发挥互联网科普传播优势作用,发挥广播、电视等媒体受众面广的优势,加大科技知识的宣传。

(七)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县科协、县文广局、县科技局、新《郫县》内刊社、县电视台、县信息化办。

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增加电视台科技节目的播出时间、新郫县内刊科技专栏的数量和版面、各类科技出版物的品种和发行量;建设好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科技专栏,研究开发网络科普的新技术和新形式;开辟电视、广播和报刊科技专栏,建立与市场、公众需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八)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牵头单位:县科协、县发改局。

责任部门:县总工会、县财政局、县规划局、县城管局、县国土局、县科技局、县教育局、县农发局、县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县环保局。

工作内容: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为公众提供科普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满足公众利用科普设施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需求。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具有本单位特色的专题科技场馆,积极发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在城乡社区建设和完善科普画廊、科普活动室、远程科普教育终端等基层科普设施。

(九)政策法规、队伍建设与监测评估。

牵头单位:县科协、县科技局。

责任部门: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发改局、县商务局、县财政局、县人事局、县农发局、县水务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卫生局、县文广局、县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县环保局。

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将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议事日程,加强领导,通力合作,务求实效。各牵头部门要会同责任部门制定工作方案,协调、指导和组织工作实施;探索实施工作的模式、机制,开展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各责任部门要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制定工作方案,并做好本部门、本系统的实施工作;及时沟通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创新方式方法。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要高度关注公众科学需求,按照建设创新型社会的要求,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通过召开会议、专家讲课、办班辅导、舆论宣传等多种渠道和形式,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和科普活动,组织和引导公众迅速投入到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来,全面营造学习、贯彻、落实《纲要》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突出工作重点。针对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共性问题,每年确定一个工作主题,并围绕主题开展工作,做到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抓住科学教育这个关键环节,立足校内外、社区、企业、乡村以及机关等科普宣传教育这个重点,搞好科普资源整合,推动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科技传播主渠道的作用,为贯彻实施《纲要》提供良好舆论导向。

(三)强化队伍建设。注重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升各类学校科学课教师、科技传播媒介采编人员等科普设施辅导员等专职队伍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充分调动在职科技工作者、大学生、研究生以及离退休科技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努力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素质较高的兼职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

(四)落实经费保障。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政府和社会投入,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要根据财力情况和实际需要,逐步提高教育、科普经费的增长速度,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要从省市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中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承担的实施任务,按照国家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要广泛吸纳境内外机构、个人资金,支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五)健全完善机制。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在全县的实施工作。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科协)承担日常工作,负责协调和落实县领导小组作出的工作部署。县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的任务和职责分工,发挥优势,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各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要加大对《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的考核力度,并逐步建立起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监测评估体系和督促检查、奖惩考核制度,确保取得实效。

乡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报告(热门23篇)篇九

20××年以来,我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的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以“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为方针,统一思想认识,团结协作,围绕全镇中心工作,全方位、高起点地积极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为基础,确保《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扎实推进。

为切实贯彻“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抓好科学技术普及和示范,促进城乡文明发展,为社会事业,科技做贡献。我镇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党政综合办、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社会事务办业、各村(社区)主职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镇领导小组把推动纲要实施工作纳入了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政府议事日程。

同时,实行了科技工作“三包”责任制、即镇科技领导包片、农技人员包村、村技术人员包户。建立了下辛店镇科普活动室,做到有办公室、有牌子、有人员、有计划。全镇42个村都成立了科普活动站,设立了科普宣传栏,配备了科普宣传员,健全的科普网络为科普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以开展科学知识培训为抓手,切实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动力、农村党员的技术培训,着力培养“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新型农民。四年来,全镇培训农村劳动力1.5万人次,其中党员2400多人次,妇女4650人次,科技示范户360户,有520人获绿色证书,重点提供了计算机、养殖、面点、汽车驾驶、建筑工程、农业种植等六个专业的技能培训,其中超过80%的受训农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同时还加强了对村干部的培训指导,增强村干部在引导农民养成科学习惯、建立良好发展意识等方面的能力。

(二)积极开展城镇居民的科学素质培训。深入开展“科教进社区”,充分利用“科普活动月”、“科技下乡”等活动,在镇科普活动室举办科普讲座、科普展览、科普文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宣传安全生产、节约资源、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促进城镇居民素质的提高。全镇总共开展了科普讲座25次,举办科普展览15次,科普文艺12次,受教育的城镇居民有4800多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2000余份。

(三)积极开展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培训。中小学校围绕素质教育,充分发挥科技辅导员的作用,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各类科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弘扬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知识,应用科学方法,学会科学思维。在镇团委的牵头组织下,镇中举办了4次科技创新大赛,中心小学举办了4次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活动,其余中心校举办了多次“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校园科技活动。同时还在全镇10所中小学放映了爱国主义教育片和科普片26场次,使全镇7000多名中小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乡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报告(热门23篇)篇十

为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科普服务能力,明确“”期间我镇全民科学素质的主要目标任务。根据常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常熟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xx—20xx年)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紧紧围绕镇党委、镇政府“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的实施,大力推进科教兴镇战略,突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工作主题,以提升科普服务能力为核心,以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为抓手,以竭诚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科技人员为着力点,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活化工作载体,进一步推动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努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到20xx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在“”基础上取得长足发展,公众获取科学技术知识渠道进一步拓宽,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更加理性和科学,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体系、基础设施体系、条件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使全镇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2%以上,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位于全省前列。

——促进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突出工作主题,关注民生科普,大力宣传低碳生活、绿色经济、防灾减灾、公共安全、食品卫生等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科学发展观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人们主动的价值追求。

——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持续提升。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水平显著提升,城乡居民之间科学素质差距逐步缩小。

——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不断完善,大众传媒、科普基础设施的科技传播与普及力度不断增强,科普资源更加丰富,科普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显著增多。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机制不断创新。政策支撑、经费投入、资源共享、考核激励、联合协作、社会参与等机制进一步健全;积极探索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体制,使科学素质工作社会合力显著增强,推动形成科普工作社会化工作格局。

(1)在幼儿园日常教育中融入科学启蒙教育。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将科学启蒙教育融入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结合幼儿的特点,利用日常的科技现象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开发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认知能力。

(2)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科学素质教育手段。实施新的科学课程标准,使科学课程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普遍提高,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推广科学教育的经验和成果,扩大科学教育方法创新与实验,鼓励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实践和动手制作等方式提高科学素质。

(3)提高青少年科技活动水平。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科普场馆、科技素质培训示范基地的作用,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科普进校园(社区)、走进实验室等科技传播行动,组织专家教授、科普志愿者与青少年面对面的科技交流活动。不断提高青少年“金钥匙”科技竞赛、科技创新大赛和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水平,不断扩大参与面和社会影响力。

(4)营造崇尚科学的文化氛围。在创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学校、和谐校园活动的同时,开展科技特色教育学校(幼儿园)的创建活动。宣传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心理生理健康、防灾避险自救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通过定期举办校园科技节、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等主题教育活动,设立科普教育画廊、板报,建立科普论坛和小院士讲堂,营造崇尚科学思想,热爱科技活动,积极参与的浓厚科学文化氛围。

(5)建立青少年校外科技辅导服务中心(站),组织开展青少年各类科技培训,重点保护面向单亲家庭和农民工子女,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我保护教育等各类志愿者服务,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引导市民开展隔代科技教育心得和经验交流活动,使家庭、学校和社区共同联合,形成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新手段、新方法。

(6)发挥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作用。鼓励和引导家长为未成年人进行科学实践提供条件,引导未成年人广泛接触自然,走近社会,养成热爱科学的良好习惯。

具体分工:

牵头部门:镇教育办、镇科协、镇团委、镇妇联。

参与单位:镇宣统办、镇劳动所、镇合管所、镇卫生办、镇文体办、镇环保办、镇计生办、镇党校。

(1)构筑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进一步加强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站)和科协组织建设。培育和发展新型的农业生产和流通服务组织,发展培育130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重点扶持2个农技协;加强对农技推广员和专兼职科普宣传员的培训,提高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能力、实践能力和传播能力。组织农业科技服务团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开展服务“三农”活动,发挥农技专家、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的科普宣传、科技咨询服务作用,建立健全科技人员服务“三农”的保障机制。

(2)不断拓展农民培训渠道,大力培育有文化、讲道德、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充分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利用各种载体,广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培训,使全镇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创业能力、致富能力、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转移就业能力明显提升。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开展以实用技术为主体的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组织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广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和农业信息技能培训,到20xx年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130期以上,培训农民1.3万人次,举办农民创业培训46期以上,培训0.8万人次,开展农业信息技能培训25期以上,培训农民0.6万人次;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素质培训示范基地等,举办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现场会,帮助农户解决生产环节中的技术难题,到20xx年开展25多场次培训,培育农业技能人才0.5万人次,260个科技示范户(基地),辐射带动0.39万个农户;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训,到20xx年培训合作经济组织成员2.5万人次;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到20xx年培训农村劳动力和失地农民6万人次,实现3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3)加强农村科普能力建设,为开展农村科普教育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加强“一站一栏一员”(科普宣传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员)科普服务站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快农家书屋、科普惠农服务站的建设,为广大农民接受技术培训、科普教育、从事科普活动提供阵地保障。

(4)加强农村科普示范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园、农科教示范基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的示范作用,不断培育新的典型。深入开展科普示范镇创建活动,到20xx年虞山镇力争达到省级科普示范镇的标准。

(5)加大科技兴农富民工程实施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大力开展强农富民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新一轮“科技专家进村入户兴农富民工程”,组织动员科技专家,明确5个村,100户科技示范户,对接实施5个兴农富民项目,重点培育1个省级项目和2个苏州市级项目,以点带面,辐射带动3000多个农户,使农民实现科技致富,年纯收入增长20%以上;大力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培育和资助一批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并择优向省科协和苏州市科协推荐一批先进典型,争取有更多的项目得到上级资金的支持。组织开展农村妇女“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多载体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到20xx年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140期,就业指导培训班700多期,培训妇女1。2万人次,转移妇女劳动力0.5万人次。

(6)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村科普活动,拓宽农民科学素质教育的渠道。以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惠民村村行等活动为载体,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农村科普活动。继续实施节能减排科普行动,大力开展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和“剿杀一支黄花”等宣传活动,大力开展反对封建迷信、反对邪教、远离“黄赌毒”的科普活动。

具体分工:

牵头部门:镇农业、镇科协、镇妇联。

参与单位:镇组织人事、镇宣统办、镇教育办、镇劳动所、镇团委。

(1)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管理。将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培训课程,将有关科学素质的要求纳入职业标准,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用人单位要加强对科学素质工作的重视,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

(2)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创业培训,加强对在岗职工、新成长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特种作业岗位等职业技能培训。“”期间,全镇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万人次,培训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26万余人次,开展创业培训0.22万人次,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0.15万人次。

(3)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信息产业、能源管理、安全工程等领域,举办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长效机制,实现专业技术人员从单科型向复合型、从经验型向研究型、从传统型向创新型的转变,进一步促进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水平和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期间,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培训0.4万人次。

(4)开展技术培训、技能竞赛、技术革新和创造发明活动。深入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树新时代职工形象”等活动,创新工作方法,全面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着力打造一批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团队。继续深入开展“万名职工岗位练兵,千名选手专业比武,百个工种技能竞赛”、科技人员创新行动等活动,打造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的品牌和亮点。“”期间,参与大练兵的职工达1.5万人次以上,使我镇高级技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0%左右。同时,围绕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现代服务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职工学历培训、专业证书培训、继续教育、短期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名师带高徒等多种形式,使0.5万名职工在学历上提高一个等次,0.5万名职工在技能上提升一个技术等级,0.2万名技术工人成为企业技术标兵。

(5)开展经常性职工科普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职工之家、产品陈列室、研发中心等机构组织的作用,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举办面向职工的专题讲座,在企业内部刊物、电子屏幕开办科普专栏,设立科普橱窗、职工书屋等;加大面向广大职工和科技工作者的健康知识科普宣传,关注进城务工青年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问题,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具体分工:

牵头部门:镇总工会。

参与单位:镇宣统办、镇劳动所、镇教育办、镇科协、镇合管所、镇环保办、镇安监办、镇团委、镇妇联、镇科技。

(1)加强规划,把提高科学素质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技教育培训的长期任务。贯彻落实《20xx—20xx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20xx—20xx年公务员培训纲要》,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抓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教育,将科学素质教育内容列为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主修课程之一,“”期间,科级领导干部至少全部轮训一次,股级及股级以下公务员参训率达到100%。

(2)依托干部培训基地,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培训。镇党校将科学素质教育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举行专题讲座。

(3)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普及现代科技知识。举办全镇领导干部科学素质专题讲座,通过举办科技论坛、科普报告会、科技讲座、科学素质竞赛、领导干部菜单式学习讲座和领导干部在线学习等活动来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科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科普活动,带头参与科学技术的普及、科技成果的推广活动,用科技成果惠及更多的居民。

具体分工:

牵头部门:镇组织人事办、镇宣统办。

参与单位:镇科协、镇党校、镇科技、镇合管所、镇环保办、镇团委、镇妇联。

(1)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围绕食品安全、养生保健、节能环保、低碳生活、防灾减灾等内容,开展科普知识进社区、医疗卫生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普行动、社区科普大讲堂、节能减排社区行、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发挥社区在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服务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开展科学生活、安全生活、健康生活等宣传和教育活动。面向农民工、新常熟人开展提升自身素质、适应城市生活的宣传和教育活动。面向老年人开展隔代教育的科学方法、存在问题、解决对策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2)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提升社区科普能力。充分依托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加快推进社区科普惠民服务站建设,建立完善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科普画廊等基础设施,定期举办科普讲座和科技培训,建立长效教育机制。加强科普画廊的建设和管理,建立定期更换制度,通过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寓教寓乐的形式,重点宣传和普及市民关注热点和应急科学知识。结合社区信息化建设,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电视等新型传媒在科普教育中的功能。不断壮大社区科普宣传员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建立覆盖各类人群的多渠道、全方位的社区科普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

(3)建立共建共享机制,搭建社会化的社区科普工作格局。鼓励学校、科研院所、科普场馆、科技素质培训示范基地、科普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驻常部队积极参与社区的科普活动,有效整合,集成资源,大力开展科普文明示范街道、科普文明示范社区、科普楼宇、科普文明家庭的创建活动。

具体分工:

牵头部门:镇民政办、镇宣统办、镇科协。

参与单位:镇教育办、镇科技、镇财政所、镇合管所、镇文体办、镇环保办、镇团委、镇妇联。

(六)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1)大力提高教师的科学素质。着力培养从事科学教育的专门师资,对在职教师的定期培训和进修,增加科学教育的内容,加强科学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推进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与课程实施能力建设,广泛开展中小学科学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提高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2)提高和优化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学内容。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进一步提高科学课程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互动性。根据五大重点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分类指导,加强各类人群科学教育培训教材,开发制作适合我镇科学素质教育的课件、科教片。

(3)改进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学方法。加强对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变革,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先进教学理念,增强教学效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科学教育培训,改革与探索科技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4)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省教育厅相关规定,高标准建设好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不断充实科学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科普图书等。继续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网络资源建设,扩大科学教育资源的容量。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动员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各类科普场馆、图书馆等公共机构和设施对公众进行分类教育和培训,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教育培训基地。

(5)加快推进公共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对接经济转型和产业调整,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符合我镇产业布局的实训基地,具备教学、培训、鉴定和生产等多种功能,全面提高职业培训及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评价水平,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的规模和培训质量,为实现素质就业探索道路,为经济发展输送合格的技能人才。

具体分工:

牵头部门:镇教育办。

参与单位:镇宣统办、镇科技、镇团委、镇妇联、镇科协。

(七)实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1)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发挥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科普创作的积极性,把科普作品的创作纳入业绩考核范围;建立将政府重大科技项目成果及时转化为科学教育传播与科普资源的机制。将科普作品纳入科技进步奖评审范围,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积极探索将学术交流与科普活动紧密结合的新途径,选择适宜向公众传播的科技成果,探索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的机制。鼓励和支持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和负责人将科研成果向社会公众传播,扩大科研成果对社会的惠及面。

(2)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促进各类科研项目成果的传播和普及工作,提高公众对重大工程项目、科技计划项目产生的创新成果的关注度和知晓率。推动科技项目验收时对科普效果进行评价。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联系科技工作者及科普创作团队的作用。借鉴先进科普创作理念和方法,促进我镇科普创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3)建立科普资源共享交流平台。组织和购置一批国内外优秀科普影视资料光盘,建立科普光盘库,采取免费借用的方式,提供给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单位使用;将科学素质教育纳入创建农村远程教育示范点争创的考核内容;有效集成各类科普场馆设施、科普展教品、科普器材、科普人才队伍等科普资源,以分散存储、统一菜单服务为资源共享形式,推动全社会优质科普资源集成共享,鼓励各类科技、教育等资源有效转化为科普资源。

(4)加强科普展览、教育、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开展主题科普展览巡回展出,推动展览和展品在各基层单位的交流。开展简便易行、具有特色的科普展览和科普活动。

具体分工:

牵头部门:镇科技、镇科协。

参与单位:镇组织人事办、镇宣统办、镇教育办。

(八)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1)加快推进虞山镇科普场馆建设。按照《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加强展览和教育活动的设计策划,力争建成富有特色、功能互补、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的科普馆;各管理区要结合本区域的特色,建设规模适度的专业、主题科普场馆;对科普教育功能薄弱的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完善基层科普设施功能。

(2)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将社区科普画廊建设纳入到社区建设规划的审批范围,新开发建设的居民小区都要配套一处以上科普画廊;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推进电子科普画廊的建设,“”期间,在城区力争建成一定数量的电子科普画廊。

(3)进一步推进科技素质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对原建设的科技素质培训示范基地实施动态管理,跟踪“”期间要再培育1—2个科技素质培训示范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进一步推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面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面向公众开放研发机构、生产设施(流程)或展览馆,建设专门科普场所;开辟公园科普角、科普长廊,强化科普教育功能。

(4)拓展基层科普设施服务能力。推动建设具备科普教育、培训、展示等功能的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在充分利用和整合不同情况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镇、管理区、行政村、社区的科普活动站(室)要不断充实科普设施和功能,拓展科普服务能力。到20xx年末,有50%以上的社区建成苏州市级科普惠民服务站。加强对现代远程教育接受站点的管理和维护,定期开展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加强村、社区科普画廊、科普宣传栏的管理和维护,宣传内容每年更新4次以上。有条件的社区要建立社区科普大学,全镇中小学、社区要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场所100%建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具体分工:

牵头部门:镇科协、镇教育办。

参与单位:镇组织人事办、镇民政办、镇财政所。

(十)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1)建立健全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结合中小学科学课程和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普活动,重点在中小学、少年宫、科普场馆建立专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每两年开展一次科技园丁评比表彰活动。依托科技专家、大学生志愿者、老科技工作者等建立兼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加强对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培训,提高其开展科学技术教育、组织策划科普活动的能力。

(2)加强农村实用科普人才培养。积极发展农村科普宣传员队伍,向群众传递科技信息,组织群众参与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利用农技推广站、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科技素质培训示范基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惠农服务站等,采取培训、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农村实用科普人才,发挥农村科普带头人的示范作用,提高科普服务能力。

(3)建立健全企业科普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开展职工职业技能提升活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培养和造就企业实用科普人才。

(4)建立健全社区科普人才队伍。结合社区科普惠民计划,建立社区科普宣传员队伍。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科普场馆、科技团体等,建设社区科普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鼓励学校、学会、科研院所、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企事业单位的专业人才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建立社区科普人才队伍交流协作机制。

(5)加大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力度。推动建立科普志愿者协会、科普志愿者服务站等组织形式,为科普志愿者施展才能提供服务平台。吸引老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在职科研人员、传媒从业者参加科普志愿者队伍。在组织大型主题科普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的作用,为其他们提供参与科普实践的机会。

具体分工:

牵头部门:镇组织人事办、镇科协。

参与单位:镇宣统办、镇党校、镇教育办、镇科技。

(1)按照《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方案》的要求,镇相应成立由政府牵头、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总体部署,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充分履行工作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2)进一步明确责任,分解任务。建立相关工作制度,牵头部门要发辉统筹协调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共同落实各项工作任务,责任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把科学素质工作与本部门职能工作有机结合,加强各基层开展科学素质工作的指导与服务。

(3)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形成工作合力。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统筹部署。根据工作要求,每年召开不少于2次会议,听取《科学素质纲要》各项重点任务实施工作情况汇报,研究促进《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重大政策措施,推动各项任务的落实,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工作协作,努力形成镇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各负其责,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乡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报告(热门23篇)篇十一

为全面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深入实施,加快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根据省、两级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广泛开展科学素质宣传教育活动。

一是大力宣传我镇科技事业发展成就,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营造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加快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增强经济社会发展软实力,为我镇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引导科技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无私奉献、报效祖国的精神,鼓励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积极开展科学素质宣传教育。(科协、各成员单位)。

二是深入开展主题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主题,组织引导广大公民积极参与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创新实践。组织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等重点活动。继续开展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科协、各成员单位)。

三是针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生态文明、食品安全、医学保健等社会热点焦点中的科技问题,及时开展科普宣传,回应社会关切,引导公民用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来认识问题、指导生产生活,推动形成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经济发展办、科协、卫生院、食品药品监管所、安监中队、环保所、宣传科、文化站)。

二、加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力度,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基础性作用。

一是继续深化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加强对学生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指导,充分运用科技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资源,开展科技教育培训和科普活动等。(教委办、科协、团委、妇联)。

二是围绕城镇化发展,提高城镇新居民科学素质,深入实施城镇劳动者和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创新社区科普活动载体,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内容列入城镇化发展规划,完善我镇城镇社区科普组织体系,建设一批科普活动阵地。大力开展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宣传科、劳动保障所、经济发展办、总工会、科协、教委办)。

三是提升农民生产致富和科学生活水平,深入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科学生产、科学生活的综合素质。大力加强农村妇女科学素质工作,推动“巾帼创业行动”等工作深入持续开展。着力加强农村基层科普组织服务能力建设,推进科普惠农、“科普双百”工程贯彻实施。(宣传科、财政所、农技站、林果站、妇联、科协)。

四是深入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抓好各级领导干部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在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工作及公务员考录中,体现科学素质方面的要求。充分发挥各类学习载体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培训中的阵地作用。(组织科、劳动保障所、科协)。

三、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大众。

一是进一步优化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条件建设。抓好科技教师培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科学培训教材的质量。(教委办、科协)。

二是大力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编印一批科普图书,开发原创性和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基层的优秀科普展教品。搭建科普资源交流共享平台。(科协、文化站)。

三是进一步提升各级各类科普基础设施的综合服务能力。加大对科普教育基地的支持力度。利用整合各部门和高校实验室、展教室等科普资源,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富有创意的科普教育基地。(科协、财政所、教委办、文化站)。

四是进一步提高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质量和效益。报纸、电台和电视台等主要媒体,增加科学素质宣传内容的播出时间及频率。加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宣传报道力度。发挥新兴媒体的科技传播功能,鼓励新兴媒体研究开发“网络科普”、“移动科普”,扩大实施“数字科普工程”。(宣传科、文化站、科协、信息室)。

五是推动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高层次科普专门人才试点工作。进一步调动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的积极性。深化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和志愿者队伍建设。(经济发展办、科协、卫生院、计生办)。

四、创新科普技术和手段,促进科技传播能力提升。

当今时代,信息革命突飞猛进,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供了最便捷、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要紧跟时代潮流,创新工作方式,在遵循科学传播及互联网运营规律基础上,积极推进网络科普向移动化、视频化、游戏化、社交化发展,推动社交媒体、网络搜索、二维码等新形式开展科技传播,通过互联网、微博、微信、微电影、移动多媒体等方式传播科学知识、科技成果,满足公众对科学知识日益增长的需求,不断营造我镇创新文化氛围。加强科普与艺术的结合,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漫画、动画、电影、电视等艺术形式,传播科学知识,增强科普工作的吸引力。(科协、各成员单位)。

一是深入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共建机制建设。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与各级、各成员单位签署责任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各级、各成员单位对《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培育形成资源共享、多元投入、动员激励、联合协作等机制,做到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

二是开展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考核。今年,省、枣庄市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各级党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滕州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和考核规范。各级、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形成合力,切实抓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贯彻落实。

文档为doc格式。

乡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报告(热门23篇)篇十二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有力支持下,我市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突出工作重点,加大财政投入,深化办点带片示范,xx市的统筹发展、整体推进以及其它县市区的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亮点纷呈。

今年,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有关精神,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手段,有力地推进了全市新农村建设进程。

一是加大了领导力度。各级领导对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龚武生书记要求: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围绕“村庄美、村民富、村风好”目标,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易鹏飞市长要求:新农村建设总体原则是要立足实际、注重效果、彰显特色、受益百姓。龚武生、易鹏飞、易春阳、杨云辉、刘事青、张定良、刘益丈等领导多次调研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并分别率市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前往挂点的示范村现场办公,帮助理清建设思路,明确工作重点,解决实际难题。龚武生书记在办好新化示范点的同时,还在xx市金星村增挂了示范点,极大鼓舞了该市统筹城乡发展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信心。张定良、刘益丈等领导于3月率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乡村开展村庄规划编制的调研和指导,要求我市村庄规划编制要做好“科学、实用、可持续、好操作”的文章。各县市区根据各地实际,进一步深化了办点帮扶工作机制。如xx市所有市级领导挂点示范村,并完善了督查和考核机制;xx县制定下发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管理考评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建设对口帮扶工作人员管理的规定》等文件,将新农村建设纳入对乡镇、县直单位绩效考核内容,并实行根据工作实绩新增或淘汰示范村的动态管理制度,进一步保证了办点示范的效果,涟源、新化、市经开区等都建立了领导办点,部门联村的新农村建设机制。

二是强化了资金管理。年初,我部组织市经管局对示范村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根据检查结果,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资金项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示范村实施项目应民主决策、先批后建、科学奖补,做到既调动群众积极性,又防止产生依赖思想和短期行为,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年底,我部又会同市财政局,对市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进行了绩效评估,总结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并为下一步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投入使用提出了建议。

三是大力推介典型,做好宣传报道工作。今年7月,我部与市妇联一起举办了“新农村·新女性·新发展”巾帼示范村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充分发挥美化家园、促进和谐的主力军作用,为新农村建设不断添砖加瓦。8月,与市组织部合作举办的“xx市首届新农村建设优秀带头人”评选活动圆满落幕,评选出了10位 “xx市首届新农村建设十大杰出带头人”和 40位“xx市首届新农村建设优秀带头人”, 宣传了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物和先进经验,激发了全市村干部为民服务、带民创业、助民致富的热情,推动全市新农村建设向前发展。11月,湖南日报上刊登了系列专版报道,对我市新农村建设的进展进行了全面的宣传推介。

通过3年的建设,6个示范村基本上达到了实现 “五通”(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四化”(产业现代化、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美化)、“三提高”(农民收入有新提高、农民素质有新提高、农民自治管理水平有新提高)的目标,中阳村、眉山村、水竹村、铁马山村先后获得“省人民政府新农村建设授牌示范村”称号,坝塘村今年也已通过省委农村工作的初审,黄潭村在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发展上也跃上了新的台阶。主要成就是: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卓有成效。通过引导扶持,眉山村的葡萄产业、黄潭村的桂花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中阳村的休闲旅游和蔬菜产业、水竹村的稻田生态农业及规模养殖业、铁马山村和坝塘村的蔬菜和食用菌产业均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在自我发展的同时,辐射带动了周边乡村产业的发展。据统计,三年来,6个示范村主导产业年产值共增加2.2亿元,村民人平年纯收入从20xx年的5900元增长到20xx年的13200元,如眉山村,人均年纯收入增加11302元,达到了 20884元。

二是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三年来,6个示范村共新建公路20公里,硬化、拓宽公路45公里,基本实现户户通公路,95%以上通组公路得到硬化,解决了村民通行难问题;新修渠道4.5公里、整修渠道25公里,整修河道3.7公里、山塘120多口,修建提灌站3座,村村实现人畜安全饮水,解决了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村村完成农村电网改造,解决了村民生产生活用电问题。

三是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观。全面开展“三清”(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四改”(改厨、改水、改厕、改栏)、“四洁”(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能源)、“一整治”(整治空心房和废弃杂房)工作。6个村共拆除旧房200多栋,整修旧房400多栋,新建住宅200余栋,如眉山村,按照屋面、墙面、墙裙、门窗、装饰线条“五统一”的原则,下大力气推进房屋改建工作,如今村内基本不见旧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6个村户户配置垃圾桶、村村配有保洁员,推广户用沼气池450多口、建设800立方米大型沼气池1个,推广太阳能热水器400多个,98%以上农户进行了改厨、改厕,90%以上农户进行了改栏,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大力推进绿化亮化工程,6个村结合庭院经济,共栽植各类果树和绿化树木2.5万多株,基本实现村干道、庭院绿化全覆盖;安装太阳能路灯350余盏,大大方便了村民夜间生产生活。如今的6个示范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根除,山清水秀的优美田园风光正在呈现。如眉山村先后获得“xx市最美乡村”、“湖南省绿色村庄”等荣誉,铁马山村被评为“省级生态示范村”, 中阳村被评为“湖南省绿色村庄”。

四是社会事业建设同步推进。6个村都建有村级活动中心、卫生室、图书室、远程教育室和健身休闲场所,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各示范村同时完善了村规民约,开展了各类评比活动,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村民科技、法律素质明显提高,示范村风气日新月异。3年来,6个示范村无村民上访、无重大刑事案件,铁马山村还成为衡阳蔬菜研究所、贵州马铃薯研究所的技术培训和良种推广基地;同时,示范村民主建设得到加强,各村健全和完善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落实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制度,实行财务“村财民理镇监管”,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有效地调动了村民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今年,我市统筹城乡发展、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以xx市为主战场,以省“百城千镇成村工程”示范镇为载体,以点带片,连片推进,各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作为全省的统筹城乡,整体推进型农村建设试点,xx市20xx年进一步扩容提质加快推进,确定一线两圈六片,共38个第二批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并以 s312线、沙禾线、毛矿线沿线乡、镇、区改造为突破口,开展镇村联动,共同发展,在鼓励农民进城的同时,积极推进了资江麻溪市民下乡点的建设,对农村土地流转、户籍制度进行了大胆改革。在推进过程中,xx市的具体做法是:

1、坚持规划先行。全市制订了市域整体规划,完成了二批73个推进村、麻溪下乡点建设规划,打破区域界限,坚持城乡融合,对村庄布局、产业布局、交通、排水、电力、供气、生态进行了专项规划。

2、加强基础建设和综合整治。投资1亿元,改造良溪、柳溪等8条河流,基本实现区域共建、设施共享。拓宽通村组公路152公里,完成房屋风貌改造1533栋,绿化植树41万棵,绿化草皮31万平方米,形成了新村新貌。

3、创新机制。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中心,在市政务中心开设了办事窗口,各乡镇成立了流转站,流转农村土地3.8万亩,眉山村探索了“组集中、村承包、大户种植”的新模式。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三尖镇石槽村率先改为居委会,农科、金连、眉山三村改为农村社区,并实行“一站式服务”模式,农村养老金得到了落实,低保每月提高100元,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4、壮大农业产业。省级龙头企业达2家,市级10家,渣渡1.5万亩油菜,铎山1000亩葡萄,大坪3000亩杨梅初具规模。

除xx市以外,我市其他县市区也在积极开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如市经济开发区,以中阳村为中心,按照“十村联动,整体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总思路,推进水利建设、公路通达、民居风貌改造、生态环境提升、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文化繁荣六大工程建设。在全市打造城乡统筹示范区、新农村建设样板区、农村体制改革试验区,实现农村环境生态化、基础设施景观化、农业生产设施化。中阳、上元等六个村全面完成乡村清洁工程,输变电产业不断壮大,城郊型、休闲型特色产业不断发展,白鹭山庄、新东方公司、石泉山庄等休闲农业落户开发区,带动葡萄、蔬菜、苗木、农家乐等产业基地建设。开发区连片村基本实现了城乡交通大贯通、城郊产业大调整、城乡环境大整治。

xx县通过领导办点、老板带动、人文旅游拉动等举措,加快城乡统筹步伐。蛇形山秋和村,引导本村企业老板康雪林捐资6000万,支持家乡改造旧矿区,建设新村庄,发展新产业,目前已到位投资1200万,成为湖南省支持农村建设最大单个捐资户,将赴全省新农村建设会议做典型经验介绍。杏子铺虎塘村,整合项目资金5000万元,调整产业结构,兴建100栋村民集中居住点。荷叶镇以曾国藩故居为中心,统一建筑风貌,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人文旅游产业,建设历史文化名镇,加快镇村一体化的步伐。

xx市城乡统筹重点打造石马山、开发区十村连片区,并实施好“十百千”新农村统筹发展建设工程,即,培植10个市级精品村,100个乡镇示范村,1000 个清洁卫生全覆盖村。今年,经开区七个村环保项目全覆盖,目前已投入600万元进行环境整治,共树立各类宣传牌、说明牌1000余块,购置2500个到户垃圾桶、27个到组垃圾箱、14台保洁车、2台垃圾转运车、1台沼液吸污车、130个马路果皮箱,新建六处水源保护设施,355个堆沤池,21座沼气、沼液池,15口禽畜尸体安全填埋井,两个大型的垃圾中转站,50多个污水处理四格池,一座日处理能力50吨污水的污水处理厂。

xx区重点做好城乡结合部的文章,在实现城乡融合的同时,着力打造好“仙女寨-孙水河”沿线示范带,万宝镇浒石、磨石、石埠等连片十村已纳入全省“百城千镇万村工程”。

xx县以曹家镇为中心,以水竹、娘家村等十村为重点,通过招商引资、引导老板回乡创业、发展出加工和城郊服务型产业。同时整合环保、农开资金,加快产业发展,整治农村环境。

乡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报告(热门23篇)篇十三

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xx-2035年)》(国发〔20xx〕9号)《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xx-2035年)》(苏政发〔20xx〕75号)等文件精神,根据《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立足泰州实际,制定本方案。

“十三五”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泰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xx-20xx年)》(泰政发〔20xx〕124号),紧扣“强富美高”总目标,积极推动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圆满完成了“十三五”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定期召开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强化责任落实,积极推进工作。加强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20xx年全市具备基本科学素质公民比例达12.6%,较2015年提高4.6个百分点。将科普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稳定增长,20xx年全市人均科普经费达3.8元,较2015年提高59%,有力保障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深入实施。

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有力推进。举办机关干部高端科普报告会10余场次,对近2万名公务员进行在职培训,公务员网络培训覆盖率达100%。开展“科普惠农”“送科技下乡”等科技服务活动,培训农民技术骨干和职业农民6万多人;组织600多名农技专家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累计惠及农民20余万人。开展城镇职工帮扶就业技能培训,培训人数5万多人;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15万人取得资格证书或晋升高级职称。组织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20余万名青少年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金钥匙”科技竞赛、高校科学营等活动;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表彰活动,将科创类特长生纳入普通高中自主招生范围。

科普示范体系持续完善。“十三五”期间,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2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4个、省级37个、市级88个,市级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46所,市级科普惠农服务站56家。泰州市科技馆建成并对公众免费开放,成为全市开展科学素质提升工作的主阵地,累计接待群众超90万人次。

科普供给能力明显提升。拓宽科普传播渠道,推进“科普中国”app应用,开办《科普新说》科普栏目,依托“微泰州”“我的泰州”等新媒体平台推送科普知识,不断满足群众个性化科普需求。丰富科普活动载体,以科普宣传周、科普日、全民阅读日等为契机,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推动科普活动进学校、进社区(村)、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提升应急科普能力,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新形势,开展“防控疫情、科普先行”系列活动,科学宣传防护知识。壮大科普服务队伍,成立了“市—市(区)—乡镇(街道)”三级科普志愿者服务组织,全市科普志愿者达1.8万人。

当前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仍存在一些短板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市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省内其他发达城市相比仍有差距;二是推进重点人群特别是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的工作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三是科学素质工作投入和保障力度不足,各类人才从事科普工作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科普活动品牌影响力和创新性有待提高,科普专项经费保障仍待加强;四是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尚未完全形成,优质科普资源有效供给不充分,科技资源科普化方式有待拓展,存量优质科普资源社会化服务动力不足,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还不够浓厚等等。

(一)指导思想。

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以深化科普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着力构建社会化协同、智慧化传播、规范化建设的公民素质建设新生态,积极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努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泰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

2025年目标:围绕“致力民生、聚力转型”两大主题,做实“富民、惠民、安民”三篇民生文章,全面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城市转型提级”两大行动,擦亮“健康名城、幸福泰州”城市名片,力争到2025年,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体制机制、条件保障等体系更加完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的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公平普惠,科学家精神在社会广泛弘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发展更加协同,公民科学文化水平全面提升,全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9%,全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

2035年远景目标: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水平全面提高,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显著缩小,科普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科普服务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科普公共服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科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创新生态建设实现新发展,全面构建起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新格局,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泰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十四五”时期,突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工作主题,以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以及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人群为重点,着力实施五大提升行动、推进五项工程建设,推动科普理念、科普内容、传播方式、服务模式等方面全面创新,构建完善主体多元、手段多样、供给优质、机制有效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体系。

(一)实施五大提升行动。

坚持立德树人,将科学精神弘扬、科学素质培养贯穿中小学校育人全链条。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市夯实人才基础。

(1)提升学校科学教育水平。加强学龄前儿童科学启蒙教育,在幼儿园保教工作中融入科学启蒙和生活技能教育内容。深化义务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教学改革,引导变革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保持学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和想象力。完善初、高中包括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在内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将综合实践能力纳入学生学业质量标准进行考核。在普通高中科学与技术领域课程标准中明确学科和学业质量要求,普通高中要开齐通用技术课,开设科学教育选修课,广泛开展科学创新与技术实践跨学科探究活动。完善科学教育质量评价和青少年科学素质监测评估,将中小学校科学教育活动纳入学校工作考核内容。推动科学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加强农村中小学校科学教育设施建设和配备。到2025年底,扶持建立10个引领全市青少年科学教育的“名师工作室”、命名60所“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培育100个中小学“优秀科技社团”。推进高等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中高等职业学校科技创新教育,支持在校学生开展创新型实验、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大力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实践,增强学生创新能力、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团市委、市科协等;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以下均含、不再重复列出)。

(2)推进校内外科学教育合作。实施馆校合作行动,引导中小学校充分利用科技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科普阵地,广泛开展各类科学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利用中小学课后服务,广泛开展科技类实践活动,鼓励学校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协同育人,丰富课后服务的形式与内容,探索利用校外资源开展实践研学活动的新模式;培育一批“青少年科普研学基地”,促进校内科学教育与校外科普活动有效衔接。广泛开展科技专家进校园、科技馆资源进校园、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科学调查体验、少年科学院等活动,普及科技创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地质矿产、防灾应急、身心健康等知识。(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团市委、市科协等)。

(3)拓展青少年科学教育方式。构建完善新时代科学教育培养机制,持续开展“泰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评选,积极组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金钥匙”科技竞赛、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和“领航杯”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实践活动,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引导全市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办好“名师空中课堂”“云上科学课堂”等在线教育平台,引导青少年正确合理使用互联网信息资源。推动科学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加大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力度,面向农村特别是农村青少年儿童开展科普教育、科技创新指导、心理疏导、应急避险技能培训等科普志愿服务。加强家庭科学教育传播渠道及方法创新,把科学家教纳入“五好家庭”等评比标准。(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应急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等)。

(4)提高教师科技创新教育能力。将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作为教师培养重要内容,加强新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在中小学校教师年度培训中融入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提高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举办高校青年教师学术沙龙,助力青年教师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升。规范科技教育辅导员培训、管理,每年培训科技辅导员200人,每年评选表彰“中小学优秀科技辅导员”20人。加大对学校专兼职科技辅导员的支持力度,在职称评定、待遇享受、评价考核、激励奖励、外出培训、继续教育、带队参加活动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等)。

以提升科学文化素质和科学技能水平为重点,提高农民文明生活、科学生产、科学经营能力,培育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1)完善农村科普服务体系。建立完善以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乡土人才为主体,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技协等社会组织为重要力量的新型农村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推进科普助力乡村振兴,培育发展一批科普惠农服务站、科技推广示范基地、科技服务超市等农村科技社会化服务载体平台,整合涉农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社会优势资源,组织动员农业科技工作者为基层农业生产、农村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有效打通技术应用“最后一公里”。支持农技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社会化组织融合发展,推广科技小院、专家大院、院(校)地共建等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的作用,支持家庭农场、合作社、农技协等通过建立示范基地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科协等)。

(2)实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面向服务农业农村的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农技推广人员、农技协领办人、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乡土人才等群体,分类分层次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和小农户科学素质培训,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与生产经营能力,每年培育高素质农民1.2万名,其中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800名。实施农村妇女科学素质提升计划,重点开展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帮助农村妇女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妇联、市科协等)。

(3)加强农村科普与科技服务。在全国科普日、科普宣传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院士专家科普行”等科普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级学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普及绿色环保、卫生健康、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移风易俗等科学理念和科技知识,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动农民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实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组织农技推广人员包村联户,每年组织400名农技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完善移动端传播体系,开发创作一批通俗易懂、适合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科普作品,加强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持续提升农村基层科普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市气象局、市科协等)。

以提升技能素质为重点,提高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更好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1)构建科学教育培训体系。按照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建设要求,加快推进职业培训市场化、社会化、多元化改革,建立各类主体平等竞争、产业工人自主参加、政府购买相关服务的技能培训机制,形成覆盖广泛、形式多样、运作规范,企业、院校、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在职前教育、职业培训、考核鉴定中融入绿色发展、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心理健康等科学素质内容。引导支持企业、社会组织等加大职业教育和培训投入,发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泰州技师学院、泰州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主渠道作用,培养高技能人才,提升技师学院教学质量和水平,打造校企发展共同体。(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市总工会、市科协等)。

(2)实施产业工人科技教育培训。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提升综合素质和创新创造能力。免费为产业工人中低收入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脱贫服务,每年培训新生代农民工1000人。加大进城务工人员职业培训力度,深入推进“求学圆梦”行动,每年帮助1500名农民工和一线产业工人提升学历等级,促进进城务工人员提高科学素质、增强就业本领、提升生活品质。深入推进“公益培训企业行”活动,支持技工院校面向企业职工、就业重点群体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加强校企合作,高质量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强化高危行业和中小企业一线作业人员以及农民工的安全培训。(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应急局、市总工会等)。

(3)提升产业工人科学操作技能。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促进职工赋能成长,广泛开展群众性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打造“技能泰州”竞赛品牌,组织开展“百行千企”职工岗位练兵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巾帼建功、创新方法大赛等技能竞赛,组织开展泰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企业首席技师评选活动。每年培养培训6万名技能劳动者、6000名高技能人才,评选20名企业首席技师,建设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应急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等)。

(4)营造崇尚创新创造的社会氛围。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幸福路”主题教育,在产业工人中大力宣传新发展理念,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提高企业家科学素质,引导企业家踊跃探索引领创新发展、推动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探索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的共赢机制。(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科协等)。

以提升老年人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为重点,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1)提高老年人科技素养。按照个体互助与组织推进相结合、自发分散与统一集中相结合、基本保障与按需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向老年人普及智能技术知识与技能,让广大老年人更好更快适应并融入智慧社会。推动“百姓社区科普大学”品牌建设,依托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等社会组织,壮大“科普讲师团”“科普艺术团”队伍,按需设课、互动教学,提升老年人科学素质,到2025年各地实现“百姓社区科普大学(老年科技大学)”全覆盖。(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科协等)。

(2)加强健康生活科普服务。加大对老年人科普宣传力度,针对医疗健康、心理辅导、智能信息、应急处置、反网络谣言、反诈骗等专题开展科普活动,各级各类媒体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引导老年人科学健康生活。组织各类科技志愿服务团队深入社区(村),加强老年常见病和慢性病健康防治、反诈骗等科普知识宣传,常态化开展助老类科技志愿服务活动,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体育局、市妇联、市科协、市广电台等)。

(3)实施银龄科普行动。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基层“五老”的智力优势,坚持自愿参加、就地就近、量力而行、主动作为的原则,组建理论宣讲、文化服务、科技科普等志愿服务队,以讲座报告、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健康咨询等形式开展科普活动,持续放大“名老专家科普讲坛”品牌效应,打造富有特色、喜闻乐见的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品牌。(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妇联、市科协等)。

5.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建设科技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的认识,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树立科学执政理念,增强现代化治理能力,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

(1)拓展教育培训内容。把提高科学素质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规划的重要内容,市、市(区)两级党校、行政学院要将科学教育的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班次和课时,突出科学理论、科学方法、科技知识培训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的培养。在学习型机关建设中注重培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将新发展理念、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思想、国家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等内容作为重要内容,切实增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科学决策的能力。(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市科协等)。

(2)创新学习平台载体。用好“学习强国”“科普中国”“泰州市干部在线学习中心”等平台,创新开展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教育培训,扩大优质科普资源覆盖面,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深入开展科技科普教育,通过科学家精神宣讲、院士专家科普报告以及实地考察科技场馆、科研场所、企业等多种方式,鼓励引导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积极参与科普活动、参加科技志愿服务,带头讲科学、学科学,弘扬科学精神。(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科协等)。

(3)强化考核激励措施。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在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选拔任用和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增加科学素质内容,引导激励其学习科技知识、提升科学素质。发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对有突出贡献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予以适当奖励激励。(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科协等)。

(二)推进五项工程建设。

1.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主体科普责任意识,充分发挥科技设施科普功能,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力。

(1)健全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加大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推进力度,优化整合科技资源,推进机关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社会团体之间联络协作,促进科技资源更好转换为科普产品资源进行推广和使用。建立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协调机制,支持科技人才参与科技资源科普化工作,引导各行业科技人才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公共科技资源、开发优质科普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科普活动。(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科协等)。

(2)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建设。遵循应享尽享、优质高效、安全有序的原则,拓展科学仪器设备等科技条件资源和科技创新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载体资源的科研科普功能,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社会研发组织将大型实验室、科研设施设备转化为科普设备和科普基地,面向社会开放。实施学术资源科普化工程,提高非涉密科技成果、学术交流成果向科普资源转化的效率。鼓励相关单位设立科普工作岗位,增强科研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科普产业发展,开展“产业+科普”行动,注重培育和壮大本土科普产品研发生产企业。(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等)。

(3)增强科技工作者社会责任。引导各行业科技工作者开放公共科技资源、开发优质科普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科普活动。加强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建设,深入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等主题宣传教育、榜样示范活动,打造一批科学家精神家园培育基地,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精神、坚守社会责任。加强科学传播专家队伍建设,培育高层次科技志愿服务者和组织。鼓励支持高端科技人才开展高新技术科普报告,加强科普方法和科学传播能力等培训,培育更多优秀科普创作者和科普传播者。(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科协等)。

2.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提升优质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能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建设即时、广泛、精准的信息化全媒体传播网络,服务数字化社会建设。

(1)加大科普创作支持力度。加大科普创作人才培养,支持科研人员开展科普创作,鼓励文艺工作者跨界从事科普创作,围绕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等重大题材和重大科技成果,以科幻、动漫等形式开展科普作品创作。组织开展优秀科普作品评选、科普公益作品创作大赛等活动,到2025年,评选20部优秀科普公益作品。繁荣科幻创作,推动有条件的高校和中小学校成立科幻创作社团组织。开展优秀科普作品全民阅读活动。(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团市委、市科协、市广电台等)。

(2)提升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进一步推动建立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加大科普资源集成、开发和配送力度,推动“科普中国”等优质资源的落地运用,切实提升科普资源科学性、趣味性、体验性。加强科学传播载体建设,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实现跨媒体、跨终端科学传播。组织开展媒体从业人员科学传播能力培训,提升大众传媒从业者的科学素质和科学传播能力。(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市气象局、市科协、泰州日报社、市广电台等)。

(3)推进科普数字化发展。强化科普信息落地应用,与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深度融合,鼓励扶持新建科普基础设施搭建5g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平台,重点布局人工智能、远程医疗、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普场景应用;鼓励支持已有科普基础设施积极融合应用新技术手段,开展科普需求感知分析、用户分层、情景应用,针对不同区域、行业、年龄人群开展科普资源内容精准推送、智慧服务,推动传播方式、组织动员、运营服务等创新升级。(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科协等)。

3.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政府引导、多渠道投入的机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服务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

(1)统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普惠共享、分类施策、精准泛在、协同增效的要求,构建以综合性科技场馆为龙头,专业科普场馆、数字科技馆、流动科技馆为骨干,各类科普教育基地为支撑,基层科普设施为补充的科普基础设施体系。政府在切实履行科普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兜底责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健全市场化运行的多方参与、多元投入、上下联动的保障体系。(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体育局、市气象局、市科协等)。

(2)加强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提升泰州市科技馆运行质态和社会效益,推动有条件的市(区)建设综合性科技馆。支持实体科技馆提升服务水平,汇聚科学教育、科学家精神教育、前沿科技体验、公共安全健康教育等功能。常态化开展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等科普场馆内的展品更新、巡展换展,持续推进数字科技馆建设迭代升级,突出服务便捷可及、优质普惠,与实体科技馆差异互补、协同增效,提升“全天候”科普服务能力。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社会组织兴建各类专业科普场馆,完善科普服务功能,提供分众化、特色化科普展教服务。(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科协等)。

(3)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研究制定《泰州市科普教育基地认定管理办法》,鼓励支持自然资源规划、生态环境、水利、卫生健康、应急、市场监管、住房城乡建设、气象等部门(单位)建立专业科普教育、研学基地,加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情教育、人类社科等各类科普基地间交流协作。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规划馆等公共科学文化设施拓展科普服务功能、丰富科普活动内容。引导促进公园、车站、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强化科普服务功能。利用既有工业遗产和闲置淘汰生产设施,开发建设科技博物馆、工业博物馆、安全体验场馆和科普创意园。到2025年,新认定市级科普教育基地30家以上,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科普教育基地。(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气象局、市科协、市社科联等)。

(4)推进科普基础设施普惠开放。构建“馆校结合”长效机制,推动科技馆和科普基地的优质科普资源、活动、项目与学校科学教育双向互通。加强公益性引导,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科技社团的科普场馆面向公众有序开放,鼓励经营性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面向公众优惠开放,节假日期间对中小学生免费开放。支持开展关爱弱势群体的公益科普活动。推动科普展陈资源、科教活动、数字科普资源入驻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市科协等)

4.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建立健全应急科普协调联动机制,显著提升基层科普工作能力,基本建成“平战结合”应急科普体系。

(1)建立应急科普联动机制。将应急科普宣教纳入各级政府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体系,构建应急科普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应急科普宣教资源数据库。提升应急管理人员和媒体人员的应急科普能力,对突发生态环境、卫生健康、防灾减灾等重大事件社会舆情进行智慧化、网络化监督引导,及时做好政策解读、知识普及和舆情引导等工作,引导公众科学认识和积极防范突发事件。有效开展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等主题科普宣教活动,统筹各级各类资源和力量直达基层。(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市科协等)。

(2)健全基层科普服务网络。健全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科普组织,切实发挥各级教育、医疗卫生、农业技术推广等领域的机构负责人和企业家在基层科技工作者队伍中的引领作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站)等场所建设科普阵地,推广科技志愿服务、主题科普活动等科普服务“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推动科普资源下沉、工作重心下移。依托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科技媒体、社会组织等组建科技志愿服务团队,大力发展科技志愿者和科普信息员队伍,加强基层专兼职科普人员能力培训,推进科技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和精准化对接,完善科技志愿服务表彰激励等制度。(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科协等)。

(3)提升基层科普供给能力。积极推进国家、省级科普示范市、区创建,扎实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创新基层科普支持方式,加大资金统筹,合理保障基层科普公共服务有效投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和生活生产技能,持续广泛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普宣传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公民科学素质大赛等各级各类主题科普活动,大力培育各领域特色科普品牌活动,年科普活动覆盖面达到常住人口的85%以上。(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体育局、市气象局、市科协等)。

5.科学素质开放合作工程。

拓展科学素质建设交流渠道,搭建开放合作平台,推进科技科普交流合作。

(1)拓展合作空间。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聚焦科技赋能产业、科普惠及民生等重大议题,促进科学技术与人文文化相互渗透、协调发展。推动科技场馆、科技志愿服务、青少年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交流,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广范围科普合作模式。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积极举办“科技·人才活动周”等重大科技交流合作活动,以科技创新合作的高水平促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迈上新台阶。(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科协等)。

(2)实现共建共享。加强区域科普资源协同发展,在创新方法、科普资源共享、科普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常态化的区域科普合作交流机制。深化与省内其他地区的合作交流,依托省内场馆体系资源,在共建共享中提升科普资源供给能力。聚焦国内其他地区的优秀科普项目、科普活动和科普资源,做大做强“院士专家泰州行”“凤城科技大讲堂”等高端科技交流与学习活动品牌,助力公民科学素质有效提升。(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科协、市广电台等)。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将本方案有关任务纳入相关工作规划和计划,认真履职、协同配合。各地负责本地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组织实施,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定期研究部署,提供支持保障,强化监督检查。

(二)注重监测评估。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评估机制,落实国家新时代公民科学素质标准,定期开展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科学素质建设能力监测评估,把监测和评估结果作为提升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强化督促检查与工作交流,查找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健全分类指导机制,指导各地强化组织、机制和条件保障,立足实际开展社会化、信息化、规范化、特色化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三)保障经费投入。各级财政按照规定安排经费支持科普事业发展,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科普经费保障机制。市各有关部门统筹考虑和落实科普经费。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捐款捐赠、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促进公民科学素质发展资金来源多元化。

乡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报告(热门23篇)篇十四

根据《湖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岳阳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2-2025年)》和《华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精神,为实现我县2025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目标,结合华容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科普工作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以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为重点,着力构建社会化协同、智慧化传播、规范化发展的科学素质建设生态,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加快富美华容现代化强县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目标:到2025年,全县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5%,力争超过全市、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全县城乡公民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明显改善。科普供给侧改革成效明显,科普工作载体创新升级,科普的组织力、传播力、精准度、实效性大幅提升。社会化大科普格局更加健全,大众化科学传播体系基本形成。“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

紧紧围绕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重点人群,着力协同社会各方,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提高劳动、生产、创新创造的技能,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提升。实施5项提升行动。

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精神,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让科技工作成为青少年向往的职业,为科技自立自强夯实人才基础。

1.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中小学育人全链条。坚持立德树人,将求真务实、理性质疑、开拓创新等科学精神融入课程与教学,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弘扬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激励青少年从小树立投身建设科技强国远大志向。

2.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水平。加强学龄前儿童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龄前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在中小学开齐开足科学课程,把自然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引导变革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保护学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和想象力。完善初高中包括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等学科在内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将科技实践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引导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个性化发展。完善科学教育质量评价和青少年科学素质监测评估。

3.推动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深入实施馆校合作,鼓励中小学校充分利用科技场馆、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场所,广泛开展各类学习实践活动,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面向中小学开发开放互动性、体验性强的优质产品和科学教育资源。广泛组织开展科技节、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公众科学日、科学营、科学阅读、科技小论文(发明、制作)等科普进校园活动,普及节约资源、环境保护、防灾应急、食品药品安全、心理健康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

4.实施农村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补齐农村青少年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短板,多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加大科普大讲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活动对农村青少年倾斜力度,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科学工作室等设施面向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开展科技辅导、心理疏导、安全健康等方面的活动,帮助他们提高科学素质、增长见识。

5.实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计划。建立科学、多元的发现和培育机制,对热爱科学、有科学家潜质的中小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大力开展各类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为热爱科学的中小学生搭建学习、交流和展示平台。通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模型竞赛、全国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等活动,探索“双减”政策下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贯通式培养模式,总结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成长规律。

6.实施教师科学素质培养提升工程。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将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加强新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大对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支持有关学校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加大对学校专兼职科技辅导员教师的支持力度,在职称评定、享受待遇、评价考核、激励奖励、外出培训、继续教育、带队参加活动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规范科技教师培训、管理和资格认定。

7.推进家庭科学教育。加强对家庭科学教育的指导,增强家长科学教育意识,掌握科学教育方法,引导积极性高的家长成为科技志愿者。加强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龄前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责任分工:县教体局、团县委、县科协牵头,县委宣传部、县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广电局、县人社局、县民政局、县市场监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气象局等单位参加)。

以提升科技文化素质为重点,提高农民文明生活、科学生产、科学经营能力,培养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产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1.广泛开展农村科普活动,树立农村新风尚。重点围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绿色生产、耕地保护、防灾减灾、卫生健康、移风易俗等,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世界气象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科普宣传教育活动,遏制各类陈规陋习,激发农民振兴乡村的内生动力。

2.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面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新需求,依托农广校等平台,实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工程、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大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鼓励农民参加继续教育,促进农民终身学习,持续更新知识能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持承担高素质农民培训。开展农民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等级认定、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举办面向农民的技能大赛、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发展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加强农村双创人员和双创导师培育,从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电商辅导员、科技特派员、返乡创业带头人中选拔一批创业就业导师,培大育强创业主体。实施农村妇女素质提升计划,帮助农村妇女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十四五”期间,培训农技人员100人次、高素质农民1200人以上。

3.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开展科技专家服务团活动,建立健全符合农业科技服务需求和特点的科技帮扶服务体系,着力提升科技帮扶实效。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围绕华容特色农业产业,建设大美华容优质农产品基地,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田间学校等方式开展科技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引导专业技术学(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设施导入小农户,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4.提升脱贫地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引导社会科普资源向欠发达地区农村倾斜,积极支持各学会(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精准科普服务;开展乡村振兴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计划,提升农村低收入人口职业技能,增强内生发展能力。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为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提供健康科普服务。

5.加强农村科普服务平台和资源建设。加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设施的科普资源配置,推动“科普中国”“科普湖南”优质科普资源,嵌入基层党群(政务)服务网络平台全覆盖,提升科普能力。广泛利用村村响、华容手机台、华容电视台等媒体传播先进科学知识和农技服务信息。推进农村科普基地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发挥科普示范村(社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科技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农村科普能力整体提升。强化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推进农村科普“互联网+”工程,依托信息化平台,提升农村社区科普传播能力。

(责任分工: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牵头,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林业局、县教体局、县科技局、县人社局、县自然资源局、岳阳市生态环境局华容分局、县文旅广电局、县卫健局、县民政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委党校、县气象局、县融媒体中心、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等单位参加)。

(三)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以提升技能素质为重点,实现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水平跨越提升,工匠精神和职业技能显著提高,聚焦服务全县“4+1”优势产业链,为全面提升制造业发展能级,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地贡献智慧力量。

1.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教育,营造创新创造浓厚氛围。在产业工人中大力宣传新发展理念,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活动,组织劳模工匠进园区企业开展宣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产业工人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培养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加强科普宣传,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提高企业家科学素质,引导企业家踊跃探索引领创新发展,推动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探索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共同提升的良性机制。

2.推进产业工人教育培训。聚焦地方生态产业和重大项目,面向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培训人数不少于3000人。紧扣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需求实际,主动对接园区并梳理大项目大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开展新生代农民工适岗培训,精准培训一大批产业发展需要岗位技能人才。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每年不少于2000人。支持各类培训机构、互联网平台企业组织开展养老、托幼、家政等技能培训,以及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新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开展直播销售、电子商务、网约配送、社群健康、快递收发等新业态培训。积极发挥职业技能培训资金等政府资金激励导向作用,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000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1500人。

3.提升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建立各类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每年举办县级职工职业(行业)技能竞赛,在竞赛中锻炼一批、发现一批、认定一批高技能人才。围绕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培养企业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一批高技能领军人才和劳模工匠。全县重点支持1个专业培训机构,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模式,夯实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

4.完善产教融合发展制度。落实产教融合政策,健全行业、企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鼓励企业积极培养使用创新型技能人才,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扩大各类技术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技能培训覆盖面。在职前教育、职业培训、考核鉴定中融入科学素质、绿色发展、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心理疏导等内容。

(责任分工:县人社局、县总工会、县教体局牵头,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委宣传部、县科技局、县工信局、县民政局、县卫健局、县文旅广电局、县气象局、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等单位参加)。

(四)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以提升老年人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为重点,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能力,促进老年人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

1.开展积极老龄观培育行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老年人生活和宣传教育活动中,鼓励老年人积极面对老年生活,做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2.开展智慧助老专项行动。加强家庭、社区、社会协同,提高老年人信息素养。依托社区科技志愿活动,普及智能手机使用知识和技能,提升老年人信息的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电信诈骗,提升老年人应对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能力。

3.开展老年人健康科普促进行动。依托健康教育系统,开展老年人健康科普进家庭、进社区、进机构,通过健康大讲堂、老年健康宣传周等活动,普及膳食营养、健身活动、心理健康、合理用药、应急处置等知识,增强老年人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

4.搭建老年科普服务平台。加强社区科普大讲堂、养老服务机构等平台建设。推动各类科技场所、科普教育基地等结合资源优势,为老年人提供科普服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通过开设专栏、专题节目等方式,面向老年人开展科普宣传教育。

5.实施银龄科普行动。大力发展老年协会、老科协等组织,充分发挥老年人在咨询、智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组建老专家科普报告团,发挥老科技专家在社区、农村、青少年科普中的作用。发展壮大老年志愿者队伍,鼓励支持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科学普及等志愿工作。

(责任分工:县卫健局、县民政局牵头,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部、县科协、县科技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县文旅广电局、县融媒体中心等单位参加)。

(五)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的认识,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树立科学执政理念,增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领,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1.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切实找准将新发展理念转化为实践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在新发展阶段的科学执政素质和履职能力,强化对科学素质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2.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干部的特点,多渠道分类别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围绕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重点加强应急和社会治理能力教育培训。

3.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培训。认真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公务员培训规定》《2019-2022年湖南省干部教育规划》等文件精神,加强前沿科技知识和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学习,增强把握科学发展规律的能力。把树立科学精神、增强科学素质纳入党校和各类干部培训院校教学计划,引导、帮助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不断提升科学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依托国内知名高校优质培训资源定期举办干部专题研修班,持续推动领导干部知识更新,牢固树立科学执政理念。实施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行动计划,完善基层干部系统化经常化实战化教育培训机制。利用学习强国、红星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开展基层干部教育培训。

4.在领导干部考核和公务员录用中,落实科学素质要求。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在公务员录用和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任职考察、年度考核中,强化科学素质有关要求并有效落实。

(责任分工: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委党校牵头,县委宣传部、县科技局、县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岳阳市生态环境局华容分局、县文旅广电局、县卫健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气象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等单位参加)。

深入开展“科普中国”华容行动,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主体多元、手段多样、供给优质、机制有效的全域、全时科学素质建设体系,在“十四五”时期实施5项重点工程。

(一)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主体科普责任意识,充分发挥科技设施科普功能,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力。

1.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有效开展科技资源科普化,持续推动在科技奖项评定、科技人员职称评聘、科技创新基地考核中纳入科普工作指标,激发多元主体的科普参与活力。鼓励科技计划(工程、专项、基金等)项目承担单位和人员,在科研任务中增加科普工作指标。推动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发展,探索“产业+科普”模式,支持科学素质共同体、联合体等发展,打造一批科普产品研发基地。

2.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专项行动。支持和指导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利用科技资源开展科普工作,开发科普资源,加强与媒体、专业科普组织合作,及时普及重大科技成果。实施学术资源科普化工程,提高非涉密科技成果、学术交流成果向科普资源的转化率。拓展科技基础设施科普功能,鼓励科研机构、企业、社会研发组织将生产线、专题展示场馆、科研设施设备等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3.增强科技工作者社会责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建设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展示科技界优秀典型、生动实践和成就经验,激发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加强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建设,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守社会责任,成为践行科学家精神的表率。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主题宣传教育、榜样示范活动,组建科技传播专家服务团,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主动、及时、准确发声。

(责任分工:县科技局、县教体局牵头,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岳阳市生态环境局华容分局、县文旅广电局、县科协等单位参加)。

(二)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提升优质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能力,促进科幻产业发展,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建设即时、泛在、精准的信息化全媒体传播网络,服务数字社会建设。

1.实施繁荣科普文艺创作和产品研发资助计划。支持优秀科普原创作品,重点扶持先进制造、双碳目标、生态保护等领域的科普创作。支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等重大题材开展科普创作。支持科研人员开展科普创作,加大科普创作人才培养,组织参加优秀科普作品评选、科普公益作品大赛、科普摄影大赛等活动。大力开发动漫、短视频、游戏等多种形式作品。支持科普产品研发与创新,打造高端优质科普内容,丰富科普智能化传播方式。推动科普创作和展教品研发示范团队扶持科普创作和展教品研发人才成长,培养科普创作研发人物。

2.实施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提升计划。推动华容手机台、华容电视台、华容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增加科学内容、增设科普专栏。推动公共交通、户外电子屏、楼宇电视、广播村村通、图书、报刊、音像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鼓励公益广告增加科学传播内容,打造全媒体、全平台科学传播矩阵。组织开展媒体从业人员科学传播能力培训,提升大众传媒从业者的科学素质和科学传播能力。

3.实施智慧科普建设工程。推进科普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深度融合,强化需求感知、用户分层、情景应用理念,推动传播方式、组织动员、运营服务等创新升级。加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设施的科普资源配置,推动“科普中国”“科普湖南”优质科普资源,嵌入基层党群(政务)服务网络平台全覆盖,提升科普能力。强化科普信息落地应用,与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深度融合,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向偏远乡村倾斜。

(责任分工:县委宣传部、县科技局牵头,县科协、县文旅广电局、县教体局、县人社局、县工信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岳阳市生态环境局华容分局、县自然资源局、县融媒体中心等单位参加)。

(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政府引导、多渠道投入的机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服务均衡化、广覆盖。

1.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与宏观指导。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履行综合性科普场馆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兜底责任。推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的规范和标准,建立健全分级评价制度。建立完善社会资金投入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引导和扶持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参与兴办、建设、资助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符合条件的科普场馆免费开放。持续推动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机制创新,建设完善科普展览等资源共享机制。

2.创新现代科普场馆体系。加快推进科普场馆能级提升,构建服务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的现代科普场馆体系。探索多元主体参与的运行机制和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能力,支持科技场馆与图书馆等文化场馆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推动科普展陈资源、科教活动、数字科普资源入驻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场所。

3.大力加强科普基地建设。探索“科普+教育+旅游+产业”科普推广模式,构建动态管理和长效激励机制,助力富美华容现代化强县建设。鼓励和支持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文旅广体、卫生健康、应急、市场监管、农业、水利、林业、气象、地震、消防等行业或部门建立科普(教育、研学)基地,探索建立区域或行业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体、共同体,提高科普服务能力。到2025年,新认定市级科普旅游教育基地、科普示范基地2个以上。

(责任分工:县科技局、县发改局、县科协牵头,县委宣传部、县教体局、县工信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自然资源局、岳阳市生态环境局华容分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广电局、县卫健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林业局、县气象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等单位参加)。

(四)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建立健全应急科普协调联动机制,显著提升基层科普工作能力,基本建成平战结合应急科普体系。

1.建立应急科普宣教协同机制。建立应急科普部门协同机制,坚持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应急宣传相统一,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整体规划和协调机制。针对不同人群开发、储备和传播优质应急科普内容,有效开展传染病防治、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等主题科普宣教活动,全面推进应急科普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突发事件状态下,各级各部门密切协作,统筹力量直达基层开展应急科普,及时做好政策解读、知识普及和舆情引导等工作。

2.健全基层科普服务体系。构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为阵地,以志愿服务为重要手段的基层科普服务体系。依托各部门、科技型企业、科技媒体、科学共同体和社会组织等,组建科技志愿服务队,完善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制度,推进科技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推广群众点单、社区派单、部门领单、科技志愿服务队接单的订单认领模式。建立跨区域的科普合作和共享机制,鼓励开展全域科普行动。

3.实施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积极开展全国、全省科普示范县、镇创建活动。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乡镇(管委会)和村(社区)建设具有科普教育功能的综合服务设施,加快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中小学科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未成年人科技活动场所,探索建立基层科普展览展示资源共享机制。深入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防灾减灾日等科普主题活动,以知识宣讲、技能培训、案例解读、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增进公众对科技发展的了解和支持。

(责任分工:县科技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卫健局牵头,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县气象局、岳阳市生态环境局华容分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文旅广电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科协等单位参加)。

(五)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制定全县科普人才发展规划,促进形成总量快速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结构日趋合理的科普人才发展态势,建设规模较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运行稳定的科普人才队伍。

1.实施科普人才培养培训行动。构建以骨干人才培训带动全县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的体系,重点培养科普创作、科普产业经营管理、科普展览研发、科技辅导等方面人才。加强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建立科普人才培养培训、使用、交流的信息管理平台。对接先进发达地区科技人才服务,加强科技人才举荐、培养、交流和服务工作,探索共建共享区域高端人才联系服务,更好地凝聚高精尖人才。

2.加强专职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面向科普场馆、科普基地、新媒体科普、科普研究等专职科普人才队伍。鼓励企业设立科普岗位。加强科普信息员队伍建设,依托基层各类组织,动员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气象信息员、中小学教师等担任科普信息员,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实现扩量、盖面、提质,至2025年,全县所有乡镇(管委会)每百人中至少有2名科普信息员,每年人均传播量60次以上。

3.大力发展科技志愿者队伍。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组织动员科研人员、教师、媒体从业者、学生、社区工作者等参与科技志愿服务,线上持续开展“科普中国”全民科普“公益星计划”活动。建立完善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制度,推进科技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4.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力。让科技工作者成为科学家精神的践行者和弘扬者。通过宣传教育、能力培训、榜样示范等增强科技人员的科普能力,推动将科普工作纳入业绩考核,调动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

5.推进执业规范、多元激励等制度建设。贯彻落实科普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办法,推动科普人才列入各类人才奖励和资助计划。

(责任分工: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部、县科协牵头,县委党校、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卫健局、县文旅广电局、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应急管理局、县市场监管局、岳阳市生态环境局华容分局、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局、县财政局、县科技局、县教体局、县林业局、县气象局等单位参加)。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列入对乡镇(管委会)和县直部门单位考核内容,加强实施的督促检查。各部门要充分履行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县科协要发挥县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县纲要办)的综合协调作用,做好沟通联络工作,定期开展科学素质工作培训,会同各有关方面共同推进科学素质建设。各乡镇人民政府(管委会)要负责领导本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实施工作,制定本单位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实施方案,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本地总体规划,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完善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机制,加大投入,为贯彻执行提供保障。

(二)完善机制建设。定期对县纲要办成员单位、乡镇(管委会)实施工作进行检查评估,查找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开展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评审工作,将科普人才列入各类人才奖励和资助计划。鼓励联合开展科学素质专项提升行动,鼓励开展科学素质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打造科学素质建设智库。各相关单位要配合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对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科学素质建设能力监测评估。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保障经费投入。县财政要将科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科普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统筹考虑和落实科普经费,大力提倡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采取设立科普基金、资助科普项目等方式,支持科普事业发展。

乡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报告(热门23篇)篇十五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国发〔2021〕9号,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安徽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皖政办秘〔2021〕121号)《宣城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宣政办秘〔2022〕30号)《宁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全市科技教育与普及全面发展,社会科普工作进一步贴近大众。科普工作机制更加完善,“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公民获取科技信息渠道更加多样化,公众运用科学技术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与创新型社会的要求相适应。

1.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鼓励科普、文化、卫生等科技工作者进校园。深化中小学科学课程教育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推行场景式、体验式学习,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组织学生到科普教育基地、科普馆、研学旅行基地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加强职业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学龄前儿童科学启蒙教育,加强对家庭科学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科学教育意识和能力,推动学校、社会和家庭协同育人。(牵头单位:市教体局、市科协,责任单位:安徽材料工程学校、团市委、市妇联)。

2.开展科普品牌创新活动。承接省、宣城市科技(科普)志愿服务专家团进校园巡讲活动,组织本地科技志愿者走进校园,开展幼儿食育科普教育、生态环保、消防安全、防灾减灾、健康教育等活动。开展“童心科技·放飞梦想”、青少年科技体育比赛、校园科技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学调查体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牵头单位:市教体局、市科协,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应急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团市委、市妇联)。

3.推进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加大对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以及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培训力度,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将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加强新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实施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牵头单位:市教体局,责任单位:市科协、安徽材料工程学校)。

4.打造高素质农民队伍。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等平台的作用,培训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乡村创业人才。开展农民工技能水平评价。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深入开展“山核桃种植者公益大讲堂”“畜牧科技进万家”“三下乡”“科普惠民乡村行”“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等技能培训活动,传播生态文明、农业现代化、粮食安全、迷信等科普知识。(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林业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市水利局、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市应急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市科协、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

5.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探索建立科技小院,搭建集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一线科技服务平台,为基层农业生产、农村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优化科技特派员队伍,增强服务能力,到2025年实现全市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开展科技示范,积极培育农村产业带头人。(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林业局)、市科协、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

(三)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6.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教。积极参加“中国梦·劳动美·安徽篇章”“安徽省最美职工”“巾帼建功”等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劳模工匠“五进”(进企业、进社区、进车间、进班组、进工地)活动等主题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牵头单位:市总工会、市妇联,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经开区管委会)。

7.培育高素质产业工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展各类劳动和技能大赛,建设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开展“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精心培育高技能人才,推优参加安徽工匠、安徽金牌职工评选。在职前教育和职业培训中进一步突出科学素质、安全生产的相关内容。每年举办好“企业家日”,弘扬企业家精神,推进企业家科学素质提升。利用“科创中国”“科创安徽”平台,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双提升。(牵头单位:市总工会,责任单位:经开区管委会、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人社局、市科协)。

(四)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8.实施智慧助老行动。依托老年大学、养老服务机构等,普及智能技术知识和技能,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网络谣言、电信诈骗。深入开展健康大讲堂、老年健康宣传周等活动,普及合理膳食、食药品安全、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应急处置等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牵头单位:市科协、市卫健委,责任单位:市委老干局、市民政局、市电信公司、市移动公司)。

9.发挥银龄作用助力科普。大力发展各级老年协会、老科协等组织,充分发挥老专家在咨询、智库等方面的作用。发展壮大老年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的优势,打造“科技点亮未来”科普活动品牌。(牵头单位:市科协,责任单位:市委老干局、市卫健委、市教体局、市总工会)。

(五)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0.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培训。通过学习强国、安徽干部教育在线等网络平台,强化科学素质相关内容的学习,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在干部培训教材建设中,强化新科技内容的编写和使用。在公务员录用考试和任职考察中,强化科学素质有关要求并落实。推动市委党校在各类主体培训班次中设立科学素质教育课程。(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市委党校)。

(六)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11.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鼓励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和人员,结合科研任务加强科普工作。引导和鼓励科技工作者将科普作品申报安徽省优秀科普作品。深入开展全市科普资源调查活动,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建立创新、科普、研学等基地,进一步拓展科技基础设施科普功能,推动各类科普场地面向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科协,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教体局、市经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

(七)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12.提升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增加科学传播内容、办好科普专栏,实现科普内容多渠道全媒体传播。引导主流媒体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增加公益类科普节目的策划和宣传。(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市融媒体中心、市科协)。

13.加强智慧科普阵地建设。充分发挥“皖事通办”作用,宣传推广数字赋能科普。强化“科普中国”“科普安徽”落地应用,促进科普信息落地应用与智慧教育、智慧社区等深度融合,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向偏远山区倾斜。(牵头单位:市数据资源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网信办)、市科协、市教体局、市民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

(八)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4.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依托农村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科普活动场所。完善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等资源共享机制,推动优质科普资源下沉。(牵头单位:市科协,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

15.促进科普基地发展。鼓励和支持科普教育、研学旅行等基地建设,提高科普服务能力。推进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和旅游景区、红色基因基地等公共场所强化科普服务功能,利用工业遗产和闲置淘汰生产设施建设科普教育基地。(牵头单位:市科协,责任单位: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九)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16.提升应急科普宣教协同能力。将日常宣教与应急宣传纳入各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整体规划和协调机制。储备和传播优质应急科普内容资源,有效开展传染病防治、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等主题科普宣教活动,全面推进应急科普知识“五进”(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及时做好政策解读、知识普及和舆情引导等工作。(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应急局,责任单位:市教体局、市卫健委、市科技局、市科协、市气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

17.筑牢基层科普服务平台。动员学校、医院、企业和各级学会(协会)等单位组建科技与科普志愿服务队,不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品牌。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防灾减灾日、食品安全宣传周、公众科学日、世界地球日等主题科普宣传活动。(牵头单位:市科协,责任单位: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

18.强化科普队伍建设。注重加强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推进各级学会(协会)党组织建设。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守科普社会责任。积极推优参加省级优秀科普作品评选、科普讲解大赛、科学实验展演汇演活动、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等。(牵头单位:市科协,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体局、市科技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

(十)组织领导。

各乡镇、街道要把科学素质建设作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总体规划,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市直有关部门要按照《科学素质纲要》、本实施方案任务分工,将重点任务列入本部门本系统年度工作计划。市科协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会同有关方面共同推进落实《科学素质纲要》及本实施方案。

(十一)经费保障。

各地各部门要将科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科普经费投入水平,根据承担的工作任务,统筹考虑和落实科学素质建设所需经费。要积极拓展科普资金多元化来源渠道,鼓励引导社会机构、企业、个人加大对科普事业的投入。

(十二)宣传引导。

突出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着力打造社会化协同、智慧化传播、规范化建设的科学素质建设生态。大力宣传在科学素质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营造更加浓厚的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完善表彰奖励机制,对在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乡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报告(热门23篇)篇十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xx—20xx—20xx年)的通知》(国发〔20xx〕7号,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为实现全民科学素质工作20xx年的目标,进一步安排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阶段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制定本实施方案。

自20xx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以来,各地区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联合协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较好地实现了全民科学素质目标,为开局和实现20xx年长远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积极贡献。20xx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3.27%,比20xx年的1.6%提高了1.67个百分点;对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措施的稳步推进,带动了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科学教育和科普活动广泛开展、科普设施不断完善、科普资源逐步丰富、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显著增强,使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联合协作工作机制的建立,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发展还不平衡,不能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主要表现在:面向农民、社区居民、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亟待强化;科普资源整合力度仍然不够,科普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科普事业投入不足,科普产业培育和发展仍在起步阶段;科学基础教育需要进一步推进,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进一步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对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指导方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工作主题,面向基层、关注民生,完善机制、提升能力,加强领导、开拓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目标:

到20xx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显著发展,基本形成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5%。

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深入贯彻落实。突出工作主题,更加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宣传普及低碳生活、创新创造、公共安全、身心健康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持续提升。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决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显著提升,城乡居民之间、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居民之间科学素质差距逐步缩小。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逐步完善,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和科普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科普资源更加丰富,科普人才队伍发展壮大,促进基本科普服务的公平普惠,公民提高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显著增多。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机制不断创新。资源共享机制逐步完善,资源集成和有效利用得到加强,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体制初步建立。动员激励机制不断完善,社会各方面参加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社会化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科普工作与科研、教育、文化等事业紧密结合,联合协作机制不断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合力不断增强。

根据指导方针和目标,时期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实施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宣传科学发展观,结合我国国情,重点宣传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等内容,使未成年人不断提高科学认知水平,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着力提升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中小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与兴趣。

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为农村未成年人特别是女童和留守儿童提供更多接受科学教育和参加科普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引导未成年人形成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树立科学意识、崇尚科学精神,养成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

措施:

在幼儿园日常教育中融入科学启蒙教育。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总结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改革经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和评价、考试制度,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实施科学等课程标准,提高科学课程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加强数字技能学习教育,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学习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推广“做中学”活动的经验和成果,创新科学教育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实践和动手制作等方式提高科学素质。

推进高中阶段的科学教育。鼓励普通高中开设科学教育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开设通用技术课程,支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逐步实施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制培训。

丰富校外和课外科学教育活动。动员科技和教育工作者开展与青少年面对面的科技交流活动。发挥科技场馆等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校园(社区)、走进科学殿堂等活动。鼓励学生进实验室、动手做科研、参加科学调查体验。办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活动,提高各类科技竞赛的质量。积极鼓励地方和民间公益组织开展普及性科技活动,扩大参与面和影响力。面向乡村学生、农民工子女组织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等各类志愿服务,帮助他们提高科学素质、丰富生活阅历、增长见识。

营造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创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活动中,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自救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开展学校科技节、科技周等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组织开展防灾避险应急演练,设立科普教育长廊、板报,营造师生自由讨论的文化氛围。

建立完善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课程的衔接机制。总结推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科普教育共建共享试点工作经验,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等工作,鼓励中小学校利用科技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资源,开展科学教育和科普活动。

发挥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作用。鼓励中小学校利用家长会、家校联系会议等形式,对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育儿观念、方法给予指导,提高其科学育儿水平。鼓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为未成年人进行科学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引导其广泛接触自然、社会,培养亲近自然的情感。

分工:由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牵头,中央宣传部、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卫生部、广电总局、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气象局、自然科学基金会、全国妇联、中国科协参加。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面向农民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保护耕地、发展循环农业、建设生态家园等内容的'宣传教育,推动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提高农民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发展生产、增产增收致富的能力,引导农民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将普及实用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

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以及适应现代科学文明生活的能力。

提高农村妇女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西部欠发达地区、贫困地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措施:

建立农村科学教育培训体系。落实《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农村成人的文化教育机构、农业科教与网络联盟、普通高校、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在农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面向农民大力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科技培训。结合农民创业培训、绿色证书培训、星火科技培训、双学双比、技能竞赛、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百万新型女农民教育培训等活动,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创业、创新和创造能力。

继续实施农业从业人员培训。面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人员和农村社会管理人员,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水平。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和企业岗位实际要求,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开展订单式培训或定岗培训,使其掌握初级以上职业技能或达到上岗要求。鼓励农村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参加1—2个学期的劳动预备制培训,提升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组织有技术、资金和创业意愿的农民开展创业培训,加强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小额贷款、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帮助其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支持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参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农村科普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总结推广科技特派员、科技入户、科技110、科普之冬(春)、科普大集、专家大院、科技咨询服务站、科技专家和致富能手下乡、科教兴村、科技之光青年专家服务团、“三农”网络书屋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科技工作者“常下乡,常在乡”的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节约资源和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等宣传,开展反对封建迷信等科普活动。

加强农村科普示范体系建设。继续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项目、农村清洁工程、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等惠农工程。加强农村基层科普队伍和科普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工作队等示范带动作用,探索建立科普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县)和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乡(镇)、村等创建活动,推广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先进经验。

健全农村科普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乡镇企业等发展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对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骨干农民、科技示范户、农民合作组织负责人以及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开展科普工作培训,重点加强对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机构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发挥乡镇科协、村科普小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机构在农技服务中的作用,发挥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志愿者的科普宣传、科技咨询服务作用,组织专家咨询服务和志愿者队伍,形成动员科技人员为“三农”服务的有效机制。

加强对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的科普工作。探索开展科普富民兴边行动,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农牧民的科学素质。落实国家民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见》。扶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科普宣传品的翻译出版,加强双语科普工作。加强民族地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开展面向少数民族群众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组建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科普志愿者队伍,支持其发挥作用。结合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活动。

分工:由农业部、中国科协牵头,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民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卫生部、广电总局、安全监管总局、林业局、中科院、工程院、气象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参加。

(三)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知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以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提高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要求。

围绕城镇化进程的要求,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

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措施:

加强对城镇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将科学素质内容纳入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课程及培训教材,将有关科学素质的要求纳入国家职业标准,作为各类职业培训、考核和鉴定的内容。促进用人单位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

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健全以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为主要内容的职业培训制度。开展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和创业小额贷款工作,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的就业需求,组织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开展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中国青年就业创业行动,推进进城务工青年订单式技能培训,组织青年技能训练营,鼓励青年积极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深入实施全国妇女巾帼建功活动,广泛开展妇女岗位培训和创业技能培训,激励妇女在工作岗位建功成才。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实施新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举办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建立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开展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工作,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法制建设,促进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水平和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参加跨行业、跨学科的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活动。

开展日常性职工科普教育活动。继续深入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讲理想、比贡献”等活动,着力打造一批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团队。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举办面向职工的专题讲座,组织职工技能竞赛和同业技术交流,广泛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等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乡镇企业和国有大型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服务等活动。在企业内部刊物、广播、闭路电视、局域网络上开办科普专栏,设立科普橱窗、职工书屋等,充分利用有关实验室、产品陈列室等建设科普宣传阵地。加大面向科技工作者的健康知识科普宣传,组织开展健康讲座、心理培训等宣传教育活动。关注进城务工青年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问题,着力加强对务工青年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分工: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安全监管总局牵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卫生部、广电总局、中科院、工程院、气象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参加。

(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提高科学素质贯穿于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选拔录用、教育培训、综合评价全过程,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科学执政的能力,增强公务员终身学习和科学管理的能力,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

措施:

加强规划,把提高科学素质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长期任务。按照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部署,落实各级各类干部培训规划,将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重点培训市县党政领导、地方和部门各级科技行政管理干部、科研机构负责人和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负责人等科技管理人员。

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为载体,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学习。在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中,将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战略思想以及我国科技发展规划作为重要内容。在组织培训、自主选学和在职自学中,强化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学习。组织开展院士专家西部行等活动,开展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内容的宣传教育。

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选拔录用、综合评价中体现科学素质的要求。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在党政领导干部、国有企业负责人选拔任用考试大纲和题库中,强化与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具体内容。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强化科学素质有关内容。研究制订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监测、评估标准。

依托各类干部培训院校,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培训。将科学素质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计划中。在全国干部培训教材建设中,加强科普内容的编写和使用。

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普及现代科技知识。继续办好院士专家科技讲座、科普报告和专题科普讲座等各类科技知识讲座和报告。有计划地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到科研场所实地参观学习。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编辑出版科普读物。

加大宣传力度,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提高科学素质营造良好氛围。推出一批注重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典型,宣传其好做法、好经验。落实中央宣传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宣传工作的意见》,大力传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分工: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中央宣传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卫生部、中科院、社科院、气象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参加。

(五)实施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宣传科学发展观,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健康生活等知识,促进社区居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激发社区居民提高科学素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的学习型社区,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措施:

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围绕安全健康、节能环保、防灾减灾等内容,开展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社区科普大讲堂、节能减排家庭行动、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发挥社区教育在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服务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面向老年人、妇女、少年儿童开展科学、安全、健康生活等宣传和教育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获得有益知识,拒绝不良信息。面向农民工开展提升自身素质、适应城市生活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提升社区科普能力。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充分依托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建立完善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科普画廊等基础设施,发挥其科普功能。结合社区信息化建设,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移动电视等新型传媒的科普宣传功能。健全街道科协、科普协会和社区科普小组等网络组织。建立社区科普宣传员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开展科普示范街道、社区、楼宇、家庭等创建活动。

搭建社会化的社区科普工作格局。整合社区及周边科普资源,建立共建共享机制,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社团、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和部队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

分工:由中国科协、全国妇联牵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民委、环境保护部、卫生部、广电总局、安全监管总局、中科院、社科院、气象局参加。

(六)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任务:

加强教师的科学素质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科学素质和水平。

加强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适应不同对象需求,满足科学教育与培训要求。

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场所、基地,根据需要建设新的科学教育基础设施,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和设备,为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提供基础条件支持。

措施:

大力提高教师的科学素质。鼓励高等师范院校和有关高校增设科学教育相关专业,着力培养科学教育的专门师资。在职教师培训增加科学教育内容,推进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与课程实施能力建设,广泛开展中小学科学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提高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以县及县以下幼儿园、中小学科学教育教师培训为重点,加强科学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逐步完善科学教育教师职称评价标准和办法。

建立健全科技与教育结合、共同推动科学教育的有效模式。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专家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科学教师培训。继续实施科教合作共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项目。推动有条件的中学科学教师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重点实验室参与科研实践。

提高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材质量。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进一步提高科学课程教材的质量和水平,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吸引力。将科普工作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将科普内容纳入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教材和教学计划。根据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特点和需求,加强各类人群科学教育培训的教材建设。重视少数民族文字的教材编写和音像类教材的开发制作。

改进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学方法。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先进教学理念,增强教育教学效果。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科学教育培训,改革与探索成人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的基础条件建设。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边远农村地区中小学科学仪器、教具、图书等基本达标,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继续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网络资源建设,支持和鼓励现有科学教育网站扩大科学教育资源。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动员大学、科研院所、科技馆、职业学校、成人的文化教育机构、社区学校等公共机构对公众进行分类教育和培训。

分工:由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中央宣传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农业部、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气象局、自然科学基金会、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参加。

(七)实施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

任务:

繁荣科普创作。围绕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时代发展脉搏,适应国家、社会和公众的需要,注重科学与艺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创作开发一批优秀科普作品。

集成国内外科普资源及信息,建立共享交流平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基本科普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

促进科普资源开发、集散和服务的社会化,发挥市场机制引导作用,积极推动科普产业发展。

措施:

促进原创性科普作品的创作。以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挂图、图书、展览、影视作品、文艺节目等科普资源,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认知度。推动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制作的优秀科普电影、电视节目在基层播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优秀科普产品,带动我国科普创作整体水平的提高。激发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的科普创作热情,把科普作品纳入业绩考核范围。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促进各类科研项目成果的传播和普及工作,提高公众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重大专项产生的创新成果的关注度和知晓率。积极探索将学术交流与科普活动紧密结合的新途径,充分发挥科技社团联系科技工作者及科普创作团队的作用,选择适宜向公众传播的科技成果,探索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的机制。鼓励和支持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和负责人将科研成果向社会公众传播。

加强科普资源的开发、集成与共享。开展主题科普展览巡回展出活动,推动展览和展品在各类科普场馆、设施、服务机构之间交流。推动科普资源包开发,集成各种科普展览、教育和活动资源,供广大青少年宫、活动中心、图书馆、文化馆、科普活动站等场所和学校、农村、城镇社区等基层单位共享使用,为其开展科普工作提供公共指导和服务。促进科普展教活动与学校科学课程教学、综合实践和研究性学习相衔接。加强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展教资源的支援力度。建立应急科普资源开发与服务机制。

制定科普资源开发共享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加强科普资源开发和共享的指导和规划,不断优化科普资源的内容和结构。探索科普产品的新形式,开发适用于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需要的新型科普资源。

建立全国科普资源及信息的共享交流平台。以中国数字科技馆等优秀科普网站为平台,建立动员激励机制,通过分散存储、集中服务等形式,推动全社会优质科普资源集成共享。

—推动科普产业发展。以公众科普需求为导向,发挥市场的引导、优化和调节作用,推动科普产品的研发、生产、集散和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制定科普产品技术规范和设计制作机构资质认定办法等,促进科普产业的良性发展。举办科普产品博览会、交易会,及时发布科普场馆建设和科普活动信息,为企业及其他社会机构搭建交流和服务平台。推动科普出版、科普旅游馆(园)、科普展览展品开发制作、科普玩具、科普教育与科普游戏软件、营利性科普网络等科普产业发展,逐步建立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体制。

分工:由中国科协、科技部牵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卫生部、广电总局、安全监管总局、林业局、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气象局、自然科学基金会、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参加。

(八)实施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任务:

加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

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科技传播中的积极作用。

提升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质量。

措施:

制定鼓励大众传媒开展科技传播的政策措施。推动电视台、广播电台制作更多喜闻乐见的科技节目并增加播出时间,出版单位增加各类科普出版物的品种和发行量,综合性报纸增加科技专栏的数目和版面,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建设科技专栏。中央主要新闻媒体确定专人负责科技宣传工作,设立科技宣传专门机构。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扶持科技宣传报道做大做强。推动各类大众传媒机构参与科普产品的开发和制作。大力扶持科普出版物等科普产品在农村和边远地区、民族地区的发行和使用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宣传联席制度的作用,统筹协调科技宣传工—提升大众传媒从业者的科学素质与科技传播能力。各媒体配备一定数量的科技记者,专门负责科技宣传报道。吸收自然科学类专业毕业生充实科技宣传报道队伍。加强科技宣传报道人员业务培训,定期组织科技宣传报道编辑记者集中学习培训。组建科技宣传专家库。推动科技社团与媒体交流互动,定期举办科学家与媒体交流活动,提高媒体从业者客观准确报道最新科技创新成果、具有科技背景的社会热点话题以及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推动形成一批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科普出版机构。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开辟科技宣传专栏或专题节目,定期进行科技宣传报道。各地各类新闻媒体参照中央媒体做法,开设专题、专栏或专版,加大科技宣传报道力度。

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在科技传播中的积极作用。研究开发网络科普的新技术和新形式。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开设科技宣传专栏。培育、扶持若干有较强吸引力的品牌科普网站和虚拟博物馆、科技馆。开辟具有实时、动态、交互等特点的网络科普新途径,开发一批内容健康、形式活泼的科普教育、游戏软件。发挥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的作用,促进网站之间开展科技传播的交流与合作。

分工:由中央宣传部牵头,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广电总局、中科院、社科院、气象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参加。

(九)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任务:

大幅度增强科普基础设施的整体服务能力,增加公众提高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

优化科普资源配置,增加科普基础设施总量,形成较为合理的全国整体布局。

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的保障体系。

措施:

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发展的宏观指导。落实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xx—20xx—20xx年)》。研究制定科普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认定办法、管理条例及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开展监测评估,发布科普基础设施发展报告。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各地基本建设计划,加大对公益性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公共投入。

积极发展科技馆。按照《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对不具备展教功能或不能充分发挥科普作用的科技馆进行必要的更新改造。积极推动科技馆在全国的合理布局,重点在市(地)和有条件的县(市)发展主题、专题及其他具有特色的科技馆。创新理念,加强展览和教育活动的设计策划,增强科技馆的教育功能,提高各级各类科技馆的重复参观率。加强对科技馆运行的规范管理,开展科技馆评级和绩效评价。

建设各类专业科技博物馆。鼓励和推动有条件的研究机构、大学、企业和具有重要资源的城市,因地制宜建设和发展一批专业或产业科技博物馆。充分利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或企业闲置淘汰的生产设施,建设富有特色的科技博物馆。积极推动科技博物馆合理布局。

推进科普基地建设。发展国家级和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到20xx年底,使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总数达到1000个左右,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总数达到3000个左右。建设不同功能的行业科普基地,不断完善运行机制,纳入国家整体布局。进一步推动科研机构和大学开展科普活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向公众开放研发机构、生产设施(流程)或展览馆,建设专门科普场所。推动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妇女培训基地、文化宫等增加科普教育功能。引导海洋馆、野生动物园、主题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动植物园等强化科普教育功能。

发展基层科普设施。依托现有社会设施,推动在全国所有的县(市、区)建设具备科普教育、培训和展示等功能的县级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在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到20xx年底,在全国60%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科普活动站(室),60%的社区(行政村)建有科普画廊(宣传栏),宣传内容每年更新10次以上。加大科普大篷车配发工作力度,扩大服务范围,更新展品展项,增强为基层群众服务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农村职业学校、成人教育机构、中小学、青少年宫利用现有场所建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分工:由中国科协、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牵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卫生部、林业局、中科院、气象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参加。

(十)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任务:

提升科普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普人才队伍。

优化科普人才队伍结构。稳定专职科普人才队伍,逐步建立一支专业化科普管理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兼职科普人才队伍,积极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大力培养面向基层的科普人才。

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研究与开发、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科普传媒、科普产业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措施:

加强农村实用科普人才培养。依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基层科普组织人员、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业务骨干、农村科技带头人和基层科技、教育工作者以及离退休人员,积极发展科普员队伍,向群众传递科技信息,组织群众参与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利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等,采取培训、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农村实用科普人才,提高科普服务能力。发挥农村科普示范户、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骨干等农村科普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普人才建设,充分发挥少数民族科普人才特别是双语科普人才在科普宣传中的重要作用。

建立社区科普人才队伍。结合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社区科普大讲堂等活动以及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建立社区科普宣传员队伍。依托大学、科研机构、科普组织、科普场馆、科技社团、社区科普大学等,建设社区科普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鼓励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科技社团、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企业事业单位和部队的专业人才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建立社区科普人才队伍交流协作机制。

发展企业科普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企业科协、企业团委、职工技协、研发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等,培养和造就企业实用科普人才。

积极发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结合中小学科学课程和课外科普活动,重点在中小学、科普场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等建立专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依托科技专家、大学生志愿者、老科技工作者等建立兼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加强对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培训,提高其开展科学技术教育、组织策划科普活动的能力。

大力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推动建立科普志愿者协会、科普志愿者服务站等组织,为科普志愿者施展才能提供服务平台。鼓励老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中学生、在职科研人员、传媒从业者参加科普志愿者队伍。在大型主题科普活动和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的展教活动中,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的作用,为其提供参与科普实践的机会。

加快高端和专门科普人才培养。办好科技传播和相关专业,建设一批科普专门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培养大批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研究与开发、科普传媒、科普产业经营、科普活动组织策划等专门人才。

分工:由科技部、中国科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卫生部、广电总局、安全监管总局、林业局、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气象局、自然科学基金会、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参加。

(十一)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长效机制。

任务:建立健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加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机制。

措施:

完善人才培养和动员机制。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建设好专职和兼职科普工作队伍。通过学校培养、在职培训、国外进修、国际交流、实践锻炼等,培养适应我国科技馆、科普传媒等事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制定专职科普工作者的评价标准。完善科普人才评价政策,提高科普人员和科普成果在科技考核指标中所占比重。研究制定激励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科普创作,传播科学知识和科技成果。

建立科研与科普密切结合机制。研究制定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相应增加科普任务的措施与办法。将科普工作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任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不涉及保密的情况下,使公众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科技发现和创新成果。推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重大专项在立项时增加相应科普任务,验收时对科普效果进行评价。推动承担国家科技项目的科研团队、企业、高校和广大科技专家在科研与科普工作的结合上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为广大科技工作者作出表率。

强化科普投入和产业发展保障机制。逐步加大对科技场馆等公益性科普设施的投入,保障基本建设、维护良性运转。落实完善捐赠公益性事业税收政策,广泛吸纳民间资金投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推动各类科普平台的整合共享,提高科普资源使用效益。落实和完善有利于科普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措施,研究制定科普产业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推动科普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健全监测评估体系和考核激励机制。制定《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建立《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监测指标体系,定期开展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和全国科普统计工作,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导,为《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和监测评估提供依据。探索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业绩考核,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

分工:由科技部、财政部、中央宣传部牵头,中央组织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国家民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卫生部、广电总局、安全监管总局、林业局、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气象局、自然科学基金会、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参加。

(一)组织领导。

国务院负责领导《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工作。各有关部门按照《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中国科协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会同有关方面共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地方各级政府负责领导当地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要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重点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要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实施方案。要继续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工作机制和制度,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加大投入,为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提供保障。

加强《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督促检查,推动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保障条件。

政策法规。在国家和地方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以及有关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法律法规中,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完善促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法规,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对现有政策法规进行修订、补充和调整,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条例和地方科普条例的研究制定工作,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科普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供政策保障。

经费投入。各级政府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教育、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科学素质纲要》的顺利实施。中央财政根据财政状况,逐步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地方各级政府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各有关部门根据承担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任务,按照国家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经费。落实完善捐赠公益性科普事业税收政策,广泛吸纳境内外机构、个人的资金支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三)进度安排。

启动实施。20xx年,推动和指导各地制定本地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实施方案并启动实施工作。组织制定本实施方案中11项重点任务的具体实施方案。做好《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动员和宣传工作。

深入实施。20xx—20xx年,继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监测评估,针对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的实施。

总结评估。20xx年,组织开展督查,对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继续推进组织实施工作。

乡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报告(热门23篇)篇十七

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xx-20xx-20xx)》和省、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政策法规、队伍建设与检测评估实施方案》,按照《武义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意见》的要求,“政策法规、队伍建设与检测评估”工作由县科技局会同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局、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人劳社保局、县农业局、县文广新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等单位共同推进。为了做好该项工作的实施,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如下方案。

根据“政策法规、队伍建设与检测评估”工作的任务和要求,结合武义实际情况,期间主要推动的工作包括:

1、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县的树立和落实。结合武义实际,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明确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及公民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建设中的职责定位。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2、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营造有利于科学素质行动建设专、兼职人才和志愿者队伍发展的良好环境。

3、做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建设监测指标建立工作,并按此指标对有关工作开展评估。

(一)研究提出促进科普事业发展的政策。

1、完善有关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明确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及公民个人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贯彻落实《科普法》,稳定和加强专业科普队伍建设;繁荣科普创作和加强科普读物的出版发行;鼓励和扶持公益性科技服务事业发展;打击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犯罪活动。做好科普政策研究。(县科技局、科协牵头,各成员单位参与)。

2、制定科普工作表彰奖励制度。对在科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可与晋升工资、评定职称、授予荣誉称号等挂钩。(县委组织部、县人劳社保局、县科协、县财政局)。

3、加强新时期的科普理论研究,建立调查研究制度,提高科普水平,对科普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进行认真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县委宣传部牵头,各成员单位参与)。

4、提出加强科普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包括繁荣科普创作、提升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强化科技工作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强重大科技成果的科普宣传、建设科普人才队伍等,全面提高我县的科普能力。(县委宣传部、县科协牵头,各成员单位参与)。

(二)推动高水平的科普人才队伍建设。

1、培养专业化人才,发掘兼职人才,加强科普相关理论研究,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专业知识及理论支撑。(县人劳社保局、县科技局牵头,有关成员单位参加)。

2、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进修活动,加强业务学习,全面提升在职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人员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县科协牵头,各成员单位参与)。

3、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和相应措施,充分调动在职科技工作者、大学生、研究生和离退休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等各界人士参加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专业和技术特长,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素质较高的兼职人才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县科协、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

4、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组织予以表彰和奖励。增强科技界的责任感,支持科技专家主动参与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促进科学前沿知识的传播。(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人劳社保局、县科技局、县科协、县教育局、县财政局)。

5、建设一支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宣传在内的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水平和科普工作能力的“三下乡”科普人才队伍,以适应新时期农村对于科普知识的新需求。(县科技局、县科协牵头,有关成员单位参加)。

6、各专业学会建立加强各自科普队伍建设,落实任务,积极开展以本学科专业的科普活动。(县科协)。

7、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挥其在技术培训、示范推广、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科普功能。积极发展农函大和成人的文化技术学校教育,组织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县农业局、县科协)。

8、繁荣科普创作。广泛组织科普创作队伍,着力撰写、编辑、制作一批高品位的科普作品。(县文广新局、县教育局)。

(三)建立和完善科普监测评估体系。

1、根据国家《公民科学素质基本标准》,结合我县县情和我县的实际情况,借鉴周边县(市)的相关经验和成果,围绕公民生活和工作的实际需求,提出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导。(县科技局、县科协牵头,有关成员单位参加)。

2、推动我县公民科学素质状况和《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监测指标体系的建设工作,委托有关监测评估机构对我县公民科学素质状况和《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情况进行试评估。(县科技局、县科协牵头,各成员单位参与)。

3、认真开展我县的科普统计工作。准确地掌握我县科普资源概况和配置状况,为政府科普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性数据。

乡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报告(热门23篇)篇十八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部署,进一步明确我区“十四五”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工作分工和保障措施,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xx―2035年)的通知》(国发〔20xx〕9号)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新政发〔20xx〕26号),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十三五”时期,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和各有关部门(单位)、各地(州、市)始终坚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突出抓好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四类人群”科学素质提升,积极实施“十项工程”,持续推动我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党的领导、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社会协同、开放合作”建设模式基本形成,“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20xx年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新疆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7.52%,超过了“十三五”6.08%-6.97%的发展目标预测区间,比20xx年的3.97%提高了3.55个百分点,我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具体来看,乌鲁木齐(10.9%)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已超过全国(10.56%)总体水平,进入快速提升阶段;克拉玛依市(9.8%)、昌吉州(9.3%)、吐鲁番市(8.2%)、哈密市(8.1%)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超过新疆总体水平;博州(7.4%)、巴州(7.0%)、阿克苏地区(6.9%)、伊犁州(6.8%)、塔城地区(6.7%)、阿勒泰地区(6.5%)、克州(5.4%)、和田地区(5.1%)、喀什地区(5.1%)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均超过5%。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自治区党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以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为重点,着力打造社会化协同、智慧化传播、规范化建设和开放合作的科学素质建设生态,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贡献力量。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我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2%,南北疆公民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明显改善,特别是南疆各地州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得到较大提升,“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科普高质量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科普有效供给显著增强,科普“去极端化”成效明显,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1.实施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坚持立德树人,把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全过程,融入中小学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鼓励中小学开展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主题活动。各地科技部门、科协和教育部门每年联合开展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不少于2次。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学校打造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前沿科技体验基地。

2.实施馆校合作行动。引导中小学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场所广泛开展科学营、科技小论文(发明、制作)、明天小小科学家等科技教育活动。开发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所属优质科技教育资源开展青少年前沿科技夏(冬)令营、一日营、周末营、科学调查体验、高校科学营等科技教育活动。中小学校每学期联合各类场馆、高校等开展科普研学实践教育活动不少于1次,举办科普讲座不少于1次,有条件的学校每年举办校园科学节,参与科普活动的在校学生达到90%以上。每两年命名不少于20所自治区青少年科技活动特色学校,每五年在全区科技馆挂牌成立一批“新疆青少年实践教育基地”。

3.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每年从自治区青少年科技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等赛事选拔100名左右品学兼优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在学科领域专家、教授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感受名师魅力,体验科研过程,激发科学兴趣,提高创新能力,树立科学志向。建立高校与中学联合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开展英才计划、少年科学院、青少年科学俱乐部等工作,自治区建成1个高标准青少年科学俱乐部。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学校等建立一批少年科学院、青少年科学俱乐部。

4.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加快推进“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重点加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实施“自治区高等学校重点学科振兴行动计划”,打造更多学科高地。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国家级创新创业示范高校建设,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竞赛,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完善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提升研究生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加强职业教育、科学教育和技能培训。

牵头单位:自治区教育厅、科技厅,自治区科协。

5.实施高素质农牧民培育计划。面向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新需求,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把科学精神和科技知识课程纳入自治区现代农牧民培训计划,每年培训不少于2万人次。开发适用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站点培训的科学精神和科技知识教学课件,在每期集中学习中安排不少于1课时课程,每年覆盖100万人次。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创建一批实习实训、创业孵化基地。发挥农技协组织和“科技小院”作用,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和骨干为重点,每年组织培训不少于500场次,培训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家庭农场经营者不少于500人次。开展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等农村电商普及培训,“十四五”期间培训5000人以上。开展乡土人才示范培训,发展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发挥手机“新农具”科普效用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探索开展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建立符合高素质农民特点的职称评价标准和评定办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农民,为自治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结合实际开展农牧民高级技师认定工作,“十四五”期间认定农牧民高级技师100名以上。推进“乡村振兴巾帼行动”,提高农村妇女职业技能,普及身心健康、应急避险等知识,提高农村妇女素质。

6.实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建立社会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激励机制,每年选派不少于1000名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等领域人才下乡服务,投入乡村文明建设。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十四五”末全区科技特派员培训达5000人次。组建100个“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持续推动“科创中国@新疆”建设,围绕自治区重点产业找准技术难点,开展“揭榜挂帅”、重点攻关。加强乡村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每年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开展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2.5万人次。实施基层农技人员素质提升培训,每年重点培训各类农业科技人员400人。加强乡村文化旅游人才队伍,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选派具有相应素质、专业要求的文化工作者和专家组下乡服务指导。引导社会科普资源向南疆四地州和脱贫县倾斜,开展兴边富民行动、科普边疆行活动,推动科技援疆。

7.培养农村创业创新人才。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加快建设农村创业创新孵化基地,搭建农村创业创新大赛平台,评选推出一批农村“双创”带头人。加强农业企业科技人才培养,组织农业领域科技型企业参加新疆创新创业大赛。实施农民创业创新行动,提高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孵化带动作用,面向返乡农民工等开展创业培训、创业辅导、创业孵化,营造社会化、专业化、便捷化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依托科技计划项目、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十四五”期间选拔培养高层次农业科技创新人才50名左右,培育创新团队20个。

8.广泛开展农村科普活动。引导社会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农村科普,进一步发挥农村科普教育基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村中学科技馆、科学工作室等科普阵地科普功能和作用。开展农村优秀科普文化艺术作品创作、征集活动,开发创作通俗易懂、接地气的科普动漫、挂图、“口袋书”,丰富农村科普内容供给。在《科学与生活》《知识-力量》中增加“五大人群”精准科普内容。开展“1+1”科教帮扶活动,组织自治区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示范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子,每年结对子青少年不少于1万人次。每年组织100名农村学生参加“高校科学营”活动。

牵头单位:自治区科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

(三)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9.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开展“中国梦·劳动美”“最美职工”“巾帼建功”等活动,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和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开展“劳动创造幸福”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文化润疆·进千企到万家”主题活动,组织“永远跟党走”“展技能、亮初心”等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夯实产业工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思想基础。

10.加强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落实《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五年规划(20xx-2025年)》,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充分发挥职工首创精神,提升职工创新能力,深入开展职工创新活动。发挥“科创中国”新疆平台服务作用,探索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双促进路径。建设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协作、技术发明,注重培养创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加大自治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力度,到“十四五”末,自治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达到800家。支持一批具备条件的行业、企业联合高校、职业院校和专业科研机构共建实验实训平台。发挥企业家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示范引领作用,对具备较高职业技能和自主创新意愿人员特别是企业拔尖技能人才,开展岗位创新创效培训,鼓励企业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创新方法大赛、企业“创新达人”评选,积极参与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等创新活动,以赛代训提升技能,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广“工学一体化”“职业培训包”“互联网+”等先进培训方式,鼓励建设互联网培训平台。

11.推动进城务工人员素质提升。持续实施农民工“春潮行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劳动预备培训、就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等专项培训,全面提升进城务工人员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实施“求学圆梦行动”,“十四五”期间每年帮助3000名左右农民工和一线职工提升学历水平。围绕市场急需紧缺职业开展家政、养老服务、托幼、安保、电商、汽修、电工、妇女手工等就业技能培训。开展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宣教活动,引导进城务工人员爱岗敬业,追求精益求精。加大面向进城务工人员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力度。

牵头单位:自治区总工会,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四)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2.提升老年人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聚焦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融入智慧社会需求和困难开发科普音视频资源。依托老年大学、老年科技大学、社区科普大学、养老服务机构等,聚焦出行、就医、消费、办事、文娱等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开展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使用培训,帮助老年人更好适应智能技术、享受信息化发展成果。把“科普中国”嵌入街道、社区各类综合服务平台,联接到自治区主流媒体及所属新媒体平台。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宣传阵地开辟老年人健康科普专栏,丰富老年人健康科普传播渠道和内容。在农村幸福大院院长、养老院院长培训中增加卫生、保健相关科普知识。

13.实施银龄科普行动。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扶持发展好老年大学协会、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老教授协会等组织,建立完善老年人科普专家库,动员组织退休教师、医生、科技人员、文化工作者开展老年人健康科普进社区、进乡村、进机构、进家庭活动,普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健身运动、合理用药、应急处置等知识。发展壮大老年志愿者队伍,鼓励支持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推动红色文化、科学家精神、口述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匠精神等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十四五”末基本实现老年科技大学、老年志愿者队伍、老专家科普报告团在地(州、市)一级全覆盖,每年举办“科学大讲堂”活动200场次以上。

牵头单位:自治区卫生健康委。

(五)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4.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找准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前沿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趋势等学习,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履职水平。强化对科学素质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深入贯彻落实“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升协同推动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意识和能力。

15.强化科学教育培训。把科学素质课程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培训课程体系,加强面向基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养培训。把“科普中国”优质资源纳入新疆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公务员主管部门依照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将全民科学素质有关要求列入公务员考试录用的测查内容。在干部任职考察中,强化科学素质有关要求并有效落实。

牵头单位:自治区党委组织部。

(一)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16.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逐步推动科普工作实绩列入科技人员职称评聘条件,把科普工作纳入科技创新基地考核。鼓励、支持国家和自治区科技项目承担单位和人员结合科研任务开展科普工作。加快各类科技教育资源开发转化,建立学术交流与科普活动结合机制,推动学术资源科普化。用好援疆机制对接优质科普资源。推动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融合发展,探索“产业+科普”模式。

17.发挥科技资源科普功能。支持和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学会(协会、研究会)聚焦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聚焦自治区重点产业关键技术和创新成果开发科普资源,开展科普工作。拓展科技基础设施科普功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和“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创新高地植入科普元素。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到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实地参观学习。推动成立新疆科普共享联盟,鼓励有条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等高端科技资源面向社会开展科普活动,每年组织50名科学爱好者、拔尖青少年走进重点实验室。建设科学传播专家工作室。推动“科创中国@新疆”创新成果科普化。

18.强化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十四五”期间力争建设新疆科学家精神馆,展示科技界优秀典型、生动实践和成就经验。鼓励、支持各地打造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广泛宣传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青年女科学家奖、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新疆科普奖、新疆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和新疆最美科技工作者,号召和激励更多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十四五”期间评选表彰新疆科普奖60个、新疆青年科技奖40个、新疆最美科技工作者100名。通过能力培训、榜样示范等提升科技人员科普能力。探索创办“天山科技论坛”,打造领导干部与科技工作者交流平台。

牵头单位:自治区科技厅。

(二)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19.大力支持科普创作。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重点工作,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题材,大力支持开展科普创作,大力宣传、推广优秀科普作品。加大对数字图书、动漫、短视频、游戏类优秀原创科普作品扶持和奖励力度。支持单位、社会机构、个人汲取中华文化积淀,开发贴近新疆实际、贴近群众生活的网络科普资源。针对公众关注的热点事件、科技领域开展科学解读,诠释科技问题和科技现象,挖掘背后的科学人文价值,融入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支持科幻产业发展,整合力量探索打造新疆首个科幻主题公园。

20.提升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推动自治区主流媒体及所属新媒体平台、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相关单位官方网站以开辟专栏、链接网址等方式传播“科普中国”资源。增加主流媒体公益性科普宣传内容,增加科普公益广告。促进媒体与科技界沟通合作,开展媒体从业人员科学传播能力培训,增强科学传播专业性和权威性。开通“新疆科协学习强国号”,突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培养。拓展新疆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科普功能。加大融媒体中心、远程教育网、校园班班通等渠道科普传播力度。借鉴先进省市经验,适时开发融合“科普新疆”“科创新疆”“智汇新疆”“科协融媒体”“科技工作者之家”五大功能的“新疆科普云”平台。用足用好科普电子大屏、科普e站传播科普资源。持续发展壮大“科普中国”信息员队伍。

21.推进智慧科普建设。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科普资源创造和传播渠道,推进信息技术与科技教育、科普活动融合发展,使公众在智慧体验中感受科技魅力。推动建设新疆科技馆数字馆,在科技馆展教中采用更多数字技术。整合各层级科技馆信息资源,探索各层级科技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协同应用,构建数字化网络科普格局。推动科普元素作为“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内容和构成部分。

牵头部门:自治区科协。

(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22.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把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地发展规划,保障公益性科普基础设施和运行经费相关支出。继续推行科技馆登记注册制度和年报制度。继续推进符合条件的科技馆免费开放,地方财政部门对科技馆免费开放提供经费配套保障。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支持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建设科普馆,在新建及现有基础服务中心拓展科普功能,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科普设施。

23.加强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促进全区实体科技馆合理均衡分布,推动资源共建共享,提升科技馆覆盖率和利用率。“十四五”期间推动全区地(州、市)级科技馆覆盖率达到50%以上。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县域科技馆。“十四五”期间全区实体科技馆接待观众500万人次以上。推动新疆科技馆、乌鲁木齐市科技馆一体多元合作发展。统筹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县域巡展全覆盖,南疆四地州乡村振兴26个巩固提升县至少各有1所农村中学科技馆。推动把实体科技馆建设成为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前沿科技体验基地、公共安全健康教育基地和科学教育资源汇集平台。打造数字科技馆。支持基层推动科技馆与博物馆、文化馆等融合共享。

24.加强科普基地建设。开展科普教育基地创建活动,建立完善动态管理和长效激励机制,“十四五”期间培育200个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有条件的以院士、知名科学家命名扩大影响力。命名20个青少年科普研学基地,开发科普研学课程,打造特色科普研学线路。开展应急消防科普基地命名评选工作。成立科技文化场馆联合体,推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等公共设施开展联合科普行动。引导和促进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机场、车站、服务区、电影院等公共场所拓展科普服务功能。鼓励建设科技博物馆、工业博物馆、安全体验场馆和科普创意园。

牵头部门:自治区科技厅。

(四)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25.健全基层科普服务体系。构建以自治区统筹政策和机制、地(州、市)构建资源集散中心、县(市、区)组织落实的长效机制,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站)等为阵地,以志愿服务为重要手段的基层科普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推动有条件的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开展全域科普行动。完善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制度,持续推进科技志愿服务“智惠行动”,不断壮大科技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力争“十四五”末全疆注册科技志愿者突破5万人,科技志愿服务组织超过2500个。推动建立党建引领下的社区科技志愿服务模式。加强科普智库建设,加大科普理论、政策、创作和效果评估研究。

26.建立应急科普协同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科普协同机制,纳入本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整体规划,组建应急科普专家队伍,储备优质应急科普内容资源,实现突发事件状态下统筹力量直达群众开展应急科普。完善应急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消防安全科普馆、气象科普馆等应急科普宣教场馆,在科技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开辟应急科普宣教专区。常态化开展传染病防治、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等应急科普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开展领导干部、应急管理人员、媒体人员应急科普能力培训。利用防灾减灾日、气象日、消防日、安全生产月等节点开展技能培训、案例解读、应急演练等应急科普活动。

27.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普人才培养,优化科普人才结构,建立完善科普人才激励机制。落实科技、教育、人才发展规划,把科普人才发展纳入各类人才发展规划。加强科普场馆、科普基地、科技出版、科普研究等领域科普人才培训。加大科学教师、科技志愿者等培训和研修力度。支持和鼓励高校、行业组织等举办科普人才论坛、研讨会、交流会。建立自治区科技辅导员培训基地,完善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三级科技辅导员培训体系,编制科学教育培训大纲和教材,每年培训1000名科技辅导员。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

28.加强科普“去极端化”工作。深入贯彻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讲好科学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倡导进步、开放、包容、文明、科学的理念,提高公众科学认知能力,提升抵制和反对极端化的自觉。编制科普“去极端化”工作大纲,开展科普“去极端化”工作试点,加强科普“去极端化”工作顶层设计。“十四五”期间开展科普“去极端化”专题培训1000人次。利用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科技之冬、双创活动周、爱国卫生运动、食品安全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增进公众对科技、科学的认知,培育理性思维,抵御伪科学、极端思想等不良文化侵蚀,营造科普“去极端化”浓厚氛围。每年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500场次以上,“科技活动周”活动100场次以上,“科技之冬”活动1万场次以上。

29.推进南疆基层科普行动。推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实施专家服务基层项目,组织科技工作者下沉南疆四地州开展科技服务、技能培训、科普活动,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向南疆四地州倾斜力度。继续加大科协系统结对帮扶南疆四地州力度,完善工作机制,形成稳固合力。加大南疆农村“科技小院”建设力度,推动实现零距离科技对接、零时差指导解决、零门槛普惠服务、零费用培训推广。在南疆四地州建成100所“乡村青少年科学工作站”。组织新疆老科协“科学大讲堂”讲师团开展百场科普宣讲活动。继续开展“我和妈妈学科学”等系列科普活动。

牵头部门:自治区科协。

(五)科学素质开放交流与合作工程。

30.加大科学素质交流合作力度。利用区位优势,聚焦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科技、教育交流与合作,架起交融互鉴的民心之桥。鼓励和支持高校与科研机构科研人员更广泛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与沿线国家高校、科研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研究团队。用好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平台,鼓励新疆高校和各类科研机构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工作。借助中国—亚欧博览会等国际交流平台,探索建立与中亚国家民间科技交流合作渠道,探索青少年科技教育、科学传播人才培养等领域交流合作。

牵头单位:自治区科协。

(一)组织保障。

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完善落实科学素质建设协调机制。把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目标纳入自治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自治区科技厅牵头)。建立健全工作考核机制,加强对实施的督促检查(自治区科协牵头)。各级政府负责领导本地实施工作,推动将有关任务纳入本地区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充分履行工作职责(各级人民政府牵头)。各地科协统筹协调实施工作,完善工作机制,会同各相关部门全面推进本地区科学素质建设(各地(州、市)科协牵头)。

(二)机制保障。

完善表彰奖励机制,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对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和成绩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自治区科协牵头)。健全完善科普工作评估制度,配合国家定期开展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自治区科协牵头)。完善科普法律法规体系,根据国家科普相关法律体系建设,适时推动修订科普条例(自治区科技厅牵头)。完善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评审条件,开展职称评审工作(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牵头)。开展科学素质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自治区科协牵头)。将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十四五”人才发展总体规划,健全培育、使用、激励等制度机制(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牵头)。

(三)条件保障。

强化标准建设,分级分类落实科普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治区科协牵头)。统筹考虑和落实科普经费(自治区科协牵头,自治区科技厅、财政厅、社科联配合)。各级政府按规定安排经费支持科普事业发展(各级人民政府牵头)。争取中国科协和援疆省市支持和帮助(自治区科协牵头)。大力提倡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采取设立科普基金、资助科普项目等方式为科学素质建设投入资金(自治区科协牵头)。

乡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报告(热门23篇)篇十九

到20xx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公众科学素质明显提高。围绕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最关键、最具基础性的问题实现以下目标:

搭建科技服务新平台,注重技术创新,为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提供技术支撑,加强农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强化人才的合理利用,优化人才队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科技对提高市域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的能力。

—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重点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较大增强;城乡劳动人口的科学素质有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逐步缩小;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等公众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得到加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

成立什邡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副市长黄剑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陈碧、市科协主席王昌宁任副组长,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广电局、市畜牧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安监局、市妇联、市总工会、市团委、市科协等相关部门的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市科协,市科协副主席易佑全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各单位负责本单位此项工作的领导和具体实施。

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市文爱办、市环保局、市科协、市妇联、团市委。

牵头部门: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局。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局、市广电局、市文爱办、市团委、市科协、市妇联、市林业局、市畜牧局、市人事局、市水利局。

牵头部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责任单位:市总工会、市发改委、市安监局、市环保局。

牵头部门: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党校。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广电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环保局。

(五)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牵头部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人事局。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市科协。

(六)科普资源开发和共享工程。

牵头部门:市科技局、市科协。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文爱办、市农业局、市广电局。

(七)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牵头部门:市委宣传部。

责任单位:市广电局、市文爱办、市科技局、市科协、市农业局。

(八)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牵头部门:市发改委、市科协。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安监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广电局。

(九)政策法规、队伍建设与监测评估。

牵头部门:市科技局、市环保局。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局、市人事局、市农业局、市广电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党校。

(十)经费投入。

牵头部门:市财政局。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局、市人事局、市农业局、市广电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

《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时间长,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大,难度高。实施的关键在政府推动,核心在全民参与。

(一)加强领导、密切协作。市政府负责领导《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工作进行统一动员部署和督促检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能范围及计划开展工作。牵头部门要按照《科学素质纲要》提出的主要任务和本方案职责分工,会同责任单位以外的有关部门,结合本部门实际,积极参与实施工作。按照《科学素质纲要》规定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各成员单位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范围。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以全体公民为科学素质建设主体,发动全民参与《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坚持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抓住科学教育这个关键环节,加强资源整合力度;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作用;加强科普资源建设与共享,努力形成社会化大科普格局。

(三)加大投入、健全队伍。结合科技、科普工作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市财政每年应预算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此项工作的开展,要建立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工作队伍,加强督促检查和检测评估,建立动态协调机制。

(四)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加强领导小组与成员单位间的沟通与联系,建立健全情况通报制度等工作制度,及时反馈和沟通实施中的工作情况。各成员单位间既分工明确,又协同配合,形成整体合力。搭建社会化工作平台,加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与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充分整合、利用现有各类资源,加强所属各部门、单位和团体之间的横向联合,形成上下联通、左右协同的工作格局。

(五)检查监督,责任到位。领导小组负责对各部门的实施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监督,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及时将检查监督情况报告给各成员单位。领导小组每年组织一次督促检查。每年各成员单位应向领导小组办公室书面汇报当年的实施情况。

(六)围绕主题,全民参与。广泛开展宣传和社会动员,系统设计全民参与的科普活动。针对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共性问题,每年确定一个工作主题,围绕主题开展工作。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拟定工作方案,多种方式动员全民参与,充分发挥公民作为科学素质建设参与主体的作用,调动全民参与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积极性。

乡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报告(热门23篇)篇二十

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工作主题,充分发挥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基础作用,推动大众创业创新的热情和潜力,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驱动。

到20xx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在“十二五”基础上有较大发展,公民科学素质大幅度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比例达到或超过10%,力争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我市“十三五”科学素质行动的重点任务是继续抓好“四大重点行动”和“六项工程”,以四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

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发挥科技场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教育功能,丰富校外、课外科学教育活动。动员青少年参与各类科普活动。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帮助青少年正确合理使用互联网。积极开展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进校园、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开展科普中国v视快递播放,推动实现科技教育活动在所有中小学全覆盖。面向农村学生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牵手关爱行动”、科技辅导、心理疏导、安全健康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帮助他们提高科学素质、丰富生活阅历、增长见识。

市教育局、团市委为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环保局、市文广局、市卫生局、市妇联、市科协为责任单位。

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农业实用技术、信息技能、农业电商、知识产权等培训。以“科技之春”、“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为载体,面向农民传播现代农业新技术、新理念。

完善农村科普“站、栏、员、网”建设,精心组织科普示范县(区)创建活动。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陕西省科普惠农富民计划、巾帼创业就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大科普(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和科普带头人、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培养。组织开展新型农民创业项目开发、银会合作、小额贷款服务,帮助农民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提升农村科普的服务能力。

推进农村科普精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实施科普助力精准扶贫,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的科普和心理辅导,有效解决农村“三留守”人群科学素质提升缓慢问题。支持农村青年利用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实施科普中国乡村e站建设,开展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帮助农民提高科学素质。市农业局、市科协为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政研室、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卫生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为责任单位。

深入推进企事业科协组织建设,开展“讲理想、比贡献”“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等各种形式的技术交流、科技服务活动。围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全面推进高级研修、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岗位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帮助专业技术人员更新知识成长提高。把各类科技培训与开展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继续实施打造“宝鸡技工”品牌活动、人人技能工程、职业技能培训促就业行动等,培养造就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积极开展面向进城务工人员的维权知识培训及面向失业人员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增强其就业、工作、职业转换以及参与社会生活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促进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助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宜居。市人社局、市总工会为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文广局、市卫生局、市安监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为责任单位。

认真贯彻落实《20xx-20xx年宝鸡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将提高科学素质列为领导干部和各级各类公务员教育培训“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作出整体部署和安排。各级党校和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要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培训。重点加强对县镇党政领导干部、各级各部门科技行政管理干部、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负责人的教育培训。在公务员选拔录用、考核评价工作中,强化对科学素质的考查。有计划地组织领导干部到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科研院所实地参观学习,鼓励引导领导干部参与各类科普活动,努力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队伍科学素质。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为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卫生局、市气象局、市地震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为责任单位。

实施科技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建成一支优秀科学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科学素质能力培训,实施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专项培训,推动所有中小学配备科学教师或科技辅导员。重点加强农村偏远地区中小学科技教育硬件设施建设,逐步加大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农村中学科技馆、少年科普馆、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力度,充实科学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图书、多媒体等科普资源。继续开展城乡学校“一帮一”结对子活动,提高边远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市教育局、人社局为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为责任单位。

围绕安全健康、节能环保、防灾减灾等内容,开展科普六进活动(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充分发挥科普宣传员、科普志愿者队伍的作用,指导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继续开展文明社区、科普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到20xx年,在市区所有的建成社区建立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科普画廊(科普宣传栏),搭建城区科普资源共享平台,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推动社区科普信息化建设。发挥互联网、移动电视、电教等新兴传媒功能,开展科普中国v视快递播放,推动建设科普中国社区e站、社区科普体验馆、社区科技馆。加强社区科普组织和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和陕西省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益民惠民,推动科普示范社区蓬勃发展。市民政局、市科协为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工信局、市卫生局、市文广局、市气象局、市地震局、市药监局、市安监局、市总工会、市环保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为责任单位。

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推动实现科普理念和科普内容、表达方式、传播方式、组织动员、运行和运营机制等服务模式的全面创新。县区以上科协组织都要开通运行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推送针对性、权威性较强的科普内容。实施科普创作繁荣。支持广大科技人员以及从事科普编创、科技传播等专业机构和社会力量,策划、制作、出版科普图书、科普动漫等作品。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产品和创新科普作品的奖励支持力度,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科普作品创作。引导市级主要新闻媒体加大科技宣传力度。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科普内容、渠道、平台、经营和管理上深度融合。实施科普传播协助工程,推动县级以上电视台、广播电台开办科普频道(栏目),市级报刊开设或增加科普专栏版面。市委宣传部、市工信局、市文广局、市科协为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气象局、市地震局、市药监局、市安监局、市总工会、市环保局、团市委、市妇联、宝鸡日报社、市科协为责任单位。

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投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宝鸡新科技馆建设,建成以科技馆、青少中心、博物馆为主体的科普资源展教中心。争取到20xx年,一半左右的县区建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科技场馆,充实基层科普资源。培育发展社区益民服务站和农村科普惠农服务站,增加科普图书、挂图、声像资料以及有关展示设备的数量和比例,丰富科普教育内容。继续抓好农村“三个一工程”(科普服务站、科普宣传栏、科普信息员)建设,巩固农村科普阵地。开展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创建活动,鼓励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开放日活动,保证每年不少于60天(含节假日)的开放时间。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科协为牵头单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卫生局、市气象局、市地震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为责任单位。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培育科普产业市场,争取金融、财政有关政策支持,探索建设科普众创空间,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科普资源的转化,有效支撑全市科普事业发展。推动制定科普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将科普产业纳入高新技术产业、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相关优惠政策范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科普社会资源的功能。支持引导有条件的科研院所、高校、社会组织、科普场馆、科普企业从事科普产品和服务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研发推广,增强科普产品和服务的原始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科普资源,不断丰富科普产品,切实提高科普产品品质。搭建科普创客空间,支持创客参与科普产品的创新、创造、创业。加大政府购买科普产品和服务的力度。市科技局、市科协为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文广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局、市卫生局、市民政局、市气象局、市地震局、市药监局、市安监局、市总工会、市环保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为责任单位。

加强农村实用科普人才培养,发挥农村科普大学、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科普讲师团、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普惠农服务站、党员远程教育、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人才协会和农村实用人才的优势,采取理论培训、田间示范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农村实用科普人才,推进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工作,提高农民的技术等级。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发展企业科普人才队伍。

建立专职、兼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提高其开展科学技术教育、组织策划科普活动的能力。建立完善科普志愿者组织管理制度,推动各级各类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动员职业高校、高等院校大学生、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中小学教师、社区科普大学教师和科普志愿者等担任科普宣传员,实现乡村、社区、街道科普宣传员全覆盖。建立健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科普志愿者动员机制,发展我市应急科普志愿者队伍。

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科协为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文广局、市卫生局、市安监局、市气象局、市地震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为责任单位。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我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

各有关部门要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任务纳入本部门本系统工作计划,牵头单位要加强对各项重点任务落实情况的检查和督查,责任单位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市科协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做好日常沟通联络,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各县区政府负责本辖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实施,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目标管理考核,切实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各县区要及时制定本县区“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方案,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定期评估督查,全面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各县区要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和工作例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络员工作会议,每年年底向市政府报告本年度《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情况。

(二)完善保障条件。各县区政府要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逐年增加,为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提供切实经费保障。市级各有关部门根据承担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任务,按照财政预算管理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所需经费。

(三)做好监测评估。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照每两年进行一次公众科学素养抽样调查工作的要求,定期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建立我市公众科学素质数据库,监测我市公众科学素质变化情况,科学分析存在问题,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合理建议,切实推进我市公众科学素质建设。

(四)严格检查评比。市全民科学素质纲要领导小组办公室每两年对县区和市级成员单位进行一次督导检查,并结合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进行评比,由市政府对先进单位进行通报表彰,最大限度调动成员单位和县区开展科学素质行动的积极性,在全市范围内掀起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热潮,推动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不断取得实效。

20xx年启动期:推动制定我市“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实施方案。加大宣传动员力度,进一步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发挥各牵头部门具体协调作用。

20xx—20xx年推进期:针对薄弱环节,继续完善工作机制,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的实施,及时监测评估,确保任务目标的完成。

20xx年总结评估期:组织开展督促检查和绩效评估,对“十三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总结,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

乡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报告(热门23篇)篇二十一

到2025年,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力争与全省同期平均水平持平。科普有效供给显著增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升,科普资金投入逐步增加。“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为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奠定坚实社会基础。

到2035年,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25%,与全省同期平均水平持平。城乡科学素质发展差距显著缩小,科普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科普服务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基本完善,科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为我市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重点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营造创新氛围,以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主要目标人群,在“十四五”时期开展5项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求知欲,树立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激发科学兴趣,增强创新意识,培育一大批崇尚科学的青少年群体,夯实我市创新驱动发展的人才基础。

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学校为主战场,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充实丰富科学教育资源,将科学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让课堂成为滋养科学精神的沃土。到2025年,建设10个中小学德育工作示范基地、20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20个中小学家校共育创新示范基地。开展“大手拉小手”系列活动,组织院士专家走进校园,通过宣讲、辅导等多种形式,开展主题科普活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西迁精神”“照金精神”等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激励青少年树立科学思维和创新志向。

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引导变革教学方式,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完善初高中包括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在内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引导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个性化发展。加强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向农村倾斜力度。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每年开展“科学实验秀”10场次,推行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学习。

推进高等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深化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科学基础课程建设。深化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支持在校大学生结合各自专业特色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创业实践项目和科普宣传活动,大力开展“创青春”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实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计划。建立科学、多元的发现和培育机制,对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进行个性化培养。每年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幻绘画大赛、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无人机大赛等不少于5场次。每年组织我市中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

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实施馆校合作行动,加强青少年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场所,引导中小学广泛开展各类学习实践活动,不断提高科普场馆和科普设施利用率。组织高等职业院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单位开发开放优质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鼓励科学家、工程师、医疗卫生人员等科技工作者走进校园,开展科学教育和生理卫生、心理健康、自我保护等安全健康教育活动。广泛开展校园科技节、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等科学教育活动。加强对家庭科学教育的指导,加强学龄前儿童科学启蒙教育,在“家家幸福安康工程”中融入家庭科学教育内容,提高家长科学教育意识和能力,推动学校、社会和家庭协同育人。

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将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加强新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培养广大教师的科学精神。加大对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到2025年,重点培养2800名骨干教师、建设1个市级教师示范性培训基地和10个教师教育实践基地。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开展乡村教师全员科学素养提升培训。实施城乡科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计划。加大科学教师线上培训力度,深入开展“送培到基层”活动,“十四五”期间,培训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200名以上,打造10个“互联网+教育”创新应用示范案例。

提高农民文明生活、科学生产、科学经营的能力,造就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推进农村树立社会文明新风尚。开展“科技之春”宣传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传播相信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推进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乡村秀美”工程,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广泛利用新媒体、融媒体宣传节约资源、绿色生产等生态文明理念,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到2025年,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污水有效治理行政村比例分别达到100%和8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

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组建高水平农业科技创新智库,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决策咨询服务供给体系,助力乡村振兴。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健全科技特派员服务体系,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优化农村实用技术师资队伍结构,打造“手机学校”“指尖微课堂”等先进适用的精品教材,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讲师。鼓励高等职业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乡村振兴智力服务,促进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融合服务“三农”。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星创天地,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鼓励企业、职业院校、科研机构、农技协、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和组织创新推广方式,探索开展市级现代农业智慧园、市级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聚焦“3+x”现代特色产业发展,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生产、经营和创业技能,提高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积极打造乡村劳动力培训品牌,以农广校、农学会、职业农民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为依托,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十四五”期间,培育高素质农民2000人,引进高层次人才100名,建设实训基地5个。积极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农民科学素质竞赛等活动,传播先进生产经营理念和农村服务信息。

加强农村科普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社会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农村科普,“十四五”期间,每年开展乡村公益科普活动20场次以上,受益群众逐年增加。不断提升革命老区农民科学素质,放大“红色照金”文化品牌价值,吸引组织科技专家深入革命老区农村、企业、学校及幼儿园开展科学普及、技术指导、示范推广等志愿帮促活动,让老区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巩固科协组织“三长制”建设成果,提升农村科普供给能力。支持区(县)创建省级科普示范区(县),鼓励有条件、基础好的区(县)争创国家科普示范区(县)。加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农村科普能力整体提升。

持续做好农村妇女科学素质提升发展工作。加强政策宣传和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各级“巾帼宣讲团”作用,深入农村面向妇女群众开展集中宣讲,提升农村妇女科学素养。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持续深化各级工会、妇联的专项帮扶行动。开展“三秦母亲健康行动”等活动,加强健康保健、疾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农村妇女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鼓励发挥个人才能,开展技能培训,到2025年,建成10个“手工艺助力乡村振兴”特色村,帮助农村妇女在生产生活中感受创造美、享受美的生活乐趣。

以提升技能素质为重点,提高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更好服务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

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持续开展“铜川工匠”等主题宣传活动,树立新时代劳动者的标杆旗帜,“十四五”期间重点宣传100名左右的劳模工匠先进典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通过拍摄专题片、举办报告会等形式,讲好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传承工匠精神。开展全市职工优秀创新成果评选交流活动,鼓励和支持产业工人展示创新成果。

实施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围绕着力打造科创转化高地,聚焦创建国家高新区和秦创原铜川创新谷建设,强化对科研生产一线富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科技创新创业能力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力度,依托在铜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创新服务站等创新赋能组织,培养造就一批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和一批进入全省乃至国家科技前沿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对接省内外优质科技资源,柔性引进汽车装备、光电信息、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和专家团队,支持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全市每年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不少于5家。建立健全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实施科技创新团队、科技新星兴铜行动以及“铜川工匠”特色化培养人才计划、“传帮带”人才薪火计划及青年人才托举计划,加大对青年人才的激励和支持。

实施技能创新行动。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以创新技能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的双促进机制。依托铜川创业大街、大学生孵化园、创业服务中心等平台,创新服务模式,致力为创业者打造优质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到2025年,建成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实训基地1个,建设市级职业技能大赛实训基地10个。统筹用好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与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培养高技能人才。力争2025年底建设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市级劳模、工匠人才等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50家。组织企事业单位青年科技工作者参加省创新创业大赛、创新方法大赛、“五小”竞赛、“三新三小”创新竞赛、一线工程师创新方法培训、先进操作(工作)法总结命名推广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展示和交流企事业单位创新实践成果,引导科技工作者积极创新创业。鼓励企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制造实操培训,积极培养使用创新型技能人才,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组织职工开展节能减排竞赛。实施铜川全面转型科学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提高生产资源利用效率,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

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围绕产业链部署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技能人才职业资格制度改革,提升铜川技能人才水平。围绕“陕西制造、铜川配套”“西安研发、铜川转化”,深化校地、院地合作,建立园区(企业)、产业链、职工培训中心,在全市形成互相交织、互为依托、相互补充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十四五”期间,培训高技能人才8000名,产业工人20000名。推动建立小工种、特殊工种、服务行业技能人才评定制度,为特殊工种人才搭建成长平台。

提升进城务工人员科学素质。深入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求学圆梦行动,实施职工书屋“百千万”提质工程,增加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培训机会,“十四五”期间,培训农民工5万人次。开展“安全生产月”等安全知识普及活动,深化“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活动,大力普及职业病、传染病防护知识。

发挥企业家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家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不断提高科学素质,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加强铜川企业家队伍建设,不断增强企业家爱国情怀、创新精神、责任意识、生态意识、国际视野,努力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和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的推动者。

围绕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以提升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为重点,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倡导积极老龄观。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介,积极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鼓励老年人积极面对老年生活,主动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发展。积极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为有能力、有意愿发挥余热的老年人提供平台,为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创造条件与环境。注重发挥离退休干部作用,为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加油助力。

实施智慧助老行动。聚焦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融入智慧社会的需求和困难,依托家庭和社会协同,提高老年人信息素养,提升老年人适应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能力。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日常就医的困难,维护老年人健康权益。依托老年大学、社区科普大学、养老服务机构等,健全科普活动阵地建设,面向老年人开展宣传,普及智能技术知识,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的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网络谣言、电信诈骗。

加强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依托健康教育系统,推动老年人健康科普进社区、进乡村、进机构、进家庭。通过健康大讲堂、老年健康宣传周等活动,利用各类媒体普及膳食营养、健身活动、心理健康、合理用药、应急处置等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充分利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科普园地、党建园地等阵地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科普服务。推进老年健康宣传周暨老年健康促进活动。开展养老服务人才科普培训行动,在养老院院长和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内容中增加卫生、保健相关的科普知识,“十四五”期间,培训10名养老院院长,养老护理员200人次。

实施银龄科普行动。积极发展老年协会、老科协等社会组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银发人才”专家信息库,充分发挥老专家、离退休干部在咨询、智库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老年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支持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科学普及等志愿工作。发挥老专家科普团体的作用,组织老专家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开展科普宣讲工作。发挥农村老年人“土专家”“田秀才”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5.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持续深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认识,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树立科学执政理念,增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领,更好服务铜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鼓励开展学术研究,切实找准将新发展理念转化为实践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履职水平。强化对科学素质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提升协同推动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意识和能力。

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培训。认真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公务员培训规定》要求,突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培养,开展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培训工作。围绕信息化发展要求,开展数字铜川战略相关培训,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服务政府数字化转型的能力。发挥“铜川讲坛”作用,加强对科学方法、前沿科技知识、全球科技发展趋势以及铜川国家高新区创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等重点工作任务的辅导学习,增强领导干部把握科学发展规律的意识,提高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在公务员录用中落实科学素质要求。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在公务员录用考试和任职考察中,强化科学素质有关要求并有效落实。

(二)实施科普服务重点工程。

深化科普服务供给侧改革,推动科普产品供给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培养科普理论研究和科普传播人才队伍,营造全社会崇尚科学的氛围,着力提升应急科普能力,构建完善的科学素质建设体系。“十四五”期间,实施4项重点工程。

1.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建立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主体科普责任意识,充分发挥科技设施科普功能,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力。

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鼓励国家、省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承担单位和人员,结合科研任务加强科普工作。推动将科普指标列入相关科技奖项评定中,推动将科普工作实绩作为科技人员职称评聘内容。推动将科普工作纳入秦创原铜川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中,打造体现铜川地域特色的“航天科普”“新材料科普”“中医药科普”“能源科普”和“生态科普”。

促进科技资源向科普资源转化。围绕铜川建设西部产业转型示范城市,着力打造先进制造高地、科创转化高地、红色教育高地、生态康养文旅高地等开展科普工作。在高新技术应用产业平台建设中提升科普资源利用水平,带动我市科普水平提升。鼓励职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具备条件的实验室面向青少年及社会公众开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加快健康铜川建设,实施健康铜川17项行动,推进8类健康细胞示范建设,强化卫生健康、疫情防控知识普及,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水平。

强化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西迁精神”,讲好科学故事、科普故事、科技工作者故事,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通过宣传教育、专题培训、典型示范等方式不断提升科技人员的科普能力和开展科普工作的积极性,提高社会对科普重要性的认识。

强化科普推广能力建设。发挥各类学会、协会、研究中心作用,积极支持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活动,鼓励其结合本职工作进行科普宣传。充分发挥各类主流媒体作用,广泛运用新媒体传播渠道,强化“科普e站”等阵地建设,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运用市场机制推动科普产业发展。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及个人创作更多、更好的科普产品。推动建立扶持科普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资源配置机制,促进科普产业健康发展。

2.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提升优质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能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建设即时、泛在、精准的信息化全媒体传播网络,服务数字社会建设。

实施繁荣科普创作资助计划。支持优秀科普原创作品,加大对优秀科普原创作品的扶持和奖励力度。支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等重大题材开展科普创作。大力宣传、推广优秀科普作品,提升科普作品价值。

实施科普科幻影视(短视频)创作扶持计划。发挥市属有关文化企业和市级媒体平台作用,针对疫情防控等公众关注的热点事件、科学现象,鼓励更多的科普科幻影视(短视频)创作,加强科普作品在社会公众间的传播。鼓励科技工作者将科学的专业性、严谨性和艺术传播的生动性、趣味性相结合,开展科学解读,诠释科技问题和科技现象,提高公众科学素质。

实施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提升计划。创新科普方式方法,推动科普多元合作,推进报刊、音像、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实现科普内容多渠道全媒体传播。引导各类媒体增加科普内容,增设科普专栏,加强科普宣传报道。鼓励公益广告增加科学传播内容,提高科普内容的接受度。促进媒体与科学共同体的沟通合作,增强科学传播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大力发展新媒体科学传播,扩大科普传播速度与范围。

实施智慧科普建设工程。推进科普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传播方式、组织动员、运营服务的创新升级,推进科普服务的精准化实施。推动“科普中国”科普信息落地应用。推动科普信息在社区、学校、农村的传播和普及,构建省、市、区(县)联动的科学传播和科学辟谣网络平台。依托科技馆、“科普e站”等,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向基层倾斜。

3.科普基础设施强化工程。

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和完善现有各类科普基础设施的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科普服务的广覆盖和均衡化,满足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需求。

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统筹规划与宏观指导。积极推进科普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支持传统科普基础设施迭代升级,加大对公益性科普基础设施经费投入。加强公益性引导,支持园区、企业、高等职业院校、科技社团的科普场馆、展览馆、实验室、标本室、陈列室等科普基础设施面向公众常态、定期、优惠开放。实施学校教育装备提升计划,推动中小学校“创新实验室”建设。

推动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按照“实现设区市级科技馆全覆盖”要求,2022年,启动铜川市科技馆建设项目,“十四五”时期,建成市科技馆并实现对外开放。支持王益区、宜君县科技馆不断更新完善,提高服务功能。加强科技馆信息化建设,推动科技资源共享,提升科普服务能力。推动科技馆与博物馆、航空航天、生态环境等科普展馆融合共享,服务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升。

大力加强科普基地建设。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建立科普教育、研学基地。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开展科普活动,拓展科普服务功能。引导和促进公园、植物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车站、服务区、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强化科普服务功能。鼓励依托现有工业遗产和闲置淘汰生产设施,建设科技博物馆、工业博物馆、安全体验场馆和科普创意园。

4.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创新应急科普方式,建立健全应急科普协调联动机制,提升应对突发紧急事件的能力,形成平战结合的应急科普传播和服务体系。

提升应急科普协同能力。坚持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应急宣传相统一,将各类应急科普宣教平台纳入应急工作整体规划,建立应急科普的部门协同机制。构建市域统筹协调、区(县)资源集散、镇(街办)组织落实的多级联动协作机制。突发事件状态下,统筹各级各类资源和力量开展应急科普,及时做好政策解读、知识普及和舆情引导等工作。建立应急知识平台,针对不同人群储备应急科普内容资源,提升应急管理人员和媒体人员的应急科普能力。

提升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推动实施科普服务全领域、全地域、全媒体、全人群覆盖的全域科普行动,深化共建共享机制,提高基层科普水平,增强科普信息传播能力,扩大科普公共服务受益面,促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完善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制度,推进科技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动员学校、医院、科研院所、企业、科学共同体和社会组织等组建科技志愿服务队,形成1000人左右的科普志愿者队伍,每年开展科普志愿服务活动50(场)次以上。

加强日常科普宣传教育。利用全国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月、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低碳日等时间节点,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食品安全、生态保护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组织开展系列专题科普活动。围绕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世界气象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世界森林日等,开展生态公益科普活动,加强环保知识科普工作。以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等为契机,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加强专职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领域专职科普人才队伍,鼓励职业院校、企业等设立科普专岗。

(一)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方案实施工作的组织协调。联席会议召集人为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成员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林业局、市乡村振兴局、铜川职业技术学院、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有关负责同志组成。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科协,办公室主任由市科协主要负责同志兼任。联席会议每年至少召开1次,研究促进方案实施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充分履行工作职责,共同推进方案的实施。

加强考核督促。各区县政府要建立相应协调机制,负责制定本级《实施方案》,把科学素质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本区县总体规划,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市科协定期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估各区(县)科学素质发展目标成效,加强对方案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

(二)机制保障。

加强与其他相关工作的有效衔接。将全民科学素质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精神文明建设中,与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巩固提升及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等有效衔接,形成共建共享机制。

完善表彰奖励体系。按照国家和省市评比达标表彰工作有关规定,对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加强对科普类成果的奖励,发挥获奖优秀成果的带动作用。

(三)条件保障。

完善法规政策。完善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体系,加强科普法治建设。根据相关规定,积极探索科普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将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十四五”人才发展工作中,健全培育、使用、激励机制。

加强研究交流。完善市、区(县)两级公众科学素质研究教育(培训)体系,支持市、区(县)科学素质平台开展科学普及和研究教育(培训),加强工作交流;深入开展科普手段和方法研究,围绕新科技、新应用带来的科技伦理、科技安全、科学谣言等风险防范开展科学素质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

加大经费投入。市级财政要统筹考虑和落实科普经费,保障科普经费投入,并按照省政府有关规定逐年增加。各区县政府要依法加强科普工作,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大力提倡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采取设立科普基金、资助科普项目等方式为科学素质建设投入资金。

乡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报告(热门23篇)篇二十二

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着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聚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模范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上杭篇章筑牢公民科学素质基础。

到2025年,通过实施“五项提升行动”和“六大重点工程”,全面推进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工作,我县基层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全民科学素质水平持续提升,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力争达到16%,全县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协同发展,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公民科学素质基础进一步夯实。

重点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理性思维,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科学生活方式,提高劳动、生产、创新创造的技能,在“十四五”时期实施五项提升行动。

1.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进校园等活动,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育人全链条。以科学、技术、工程、数学(stem)教育理念为指导,完善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的科学教育,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想象力。加强学龄前儿童科学启蒙教育,强化中小学启发式、探究性教学,完善初高中包括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在内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鼓励开发优秀科学教育校本教材,加强科学素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共享普及。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大力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实践项目,选树大学生创业典型。有序推进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

2.促进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广泛开展科学调查体验、科技节、科学营、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趣味科普比赛等活动。实施“馆校合作”计划,鼓励中小学利用科技(普)馆、博物馆、图书馆、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宫、乡村“复兴少年宫”等开展各类科技学习研学实践活动。组织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开发开放优质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面向青少年开展实验室开放活动。广泛开展各类校外青少年科技活动,以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学生五项学科竞赛、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中小学生电脑制作、科学调查体验等特色活动为载体,大力普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心理生理健康、安全避险自救等知识,推进科技创新活动与学校基础教育有机结合。继续组织开展上杭县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科普活动,推动“院士专家报告进乡村”“科教资源进乡村”,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农村中学科技馆、科学工作室等,促进全县青少年科学素质均衡发展。加强对家庭科学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科学教育意识和能力。

3.实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计划。建立科学、多元的发现和培育机制,对热爱科学、有科学潜质的中小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鼓励普通高中探索开展跨学科科学创新与技术实践探究活动,通过开展福建省中学生英才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探索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贯通式培养模式,总结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成长规律,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龄前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4.加强科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将科学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新科技知识和技能纳入各级各类教师培训课程,加大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培训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建立专兼职科技辅导员队伍。广泛开展科技教育专家巡讲、“送教下乡”“送培到基层”等活动。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科协牵头,县委文明办,县工信科技局、上杭生态环境局,团县委等参加。

5.开展农村科普服务。重点围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绿色生产、卫生健康、移风易俗等提供科普服务,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层科普行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活动,传播科学理念,反对封建迷信,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边远山区基层科普基础设施及科普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老人的科普服务力度,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科普教育水平。

6.培育高素质农民。实施农民培育行动,到2025年,培训高素质农民2000人次以上,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0期,全面完成省、市下达农民大专学历教育生源组织任务。加大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农村致富带头人、乡土人才、家庭农场主、高素质女农民等培育力度。开展农民职称评定,举办面向农民的技能竞赛、科学素质网络竞赛、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培养各类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

7.强化科技兴农。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农村科普,联系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乡村振兴智力服务,推广科技小院、院(校)地共建、科企合作等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深化新时代科技特派员制度,进一步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推动实现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行政村全覆盖、一二三产业全覆盖。引导专业技术学(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发挥优秀基层农技协、农村科普基地和农村科普带头人示范带动作用。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科协牵头,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县工信科技局、财政局、人社局、自然资源局,县妇联等参加。

(三)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8.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开展“中国梦·劳动美”、最美职工、巾帼建功、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青年岗位能手评选等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开展“劳动创造幸福”主题宣传教育,引导产业工人争当“时代楷模”“八闽楷模”“最美人物”。

9.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围绕技术创新、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等主题,深入开展职工科技周、“安全生产月”、创新方法培训等活动。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加强企业科协等组织建设,培育企业创新文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0.促进职业素质提升。开展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增材制造技术综合应用等职业技能竞赛。在产业工人职前教育和职业培训中进一步突出科学素质、安全生产等相关内容。引导支持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社会组织开展职业能力评价,发挥科技社团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

11.发挥企业家示范引领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将科学素质建设纳入企业家培训体系,打造企业家新风正气上杭“名片”。引导企业家做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的推动者,积极培养使用创新型技能人才,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支持企业开展新业态从业人员科学素质提升工作,结合行业特点开展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

责任单位:县总工会牵头,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县人社局、教育局、工信科技局、应急局,县科协、工商联等参加。

(四)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2.实施智慧助老行动。依托开放大学、老年大学(学校、教学点)、养老服务机构、社区科普场所等,加强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网络谣言、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开展智能技术运用互助互学活动,激发老年人自主学习意愿和活力。

13.加强健康科普服务。依托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推动老年人健康科普进社区、进乡村、进机构、进家庭,开展健康大讲堂、老年健康宣传周等活动,广泛利用各类媒体资源,普及营养膳食、运动健身、心理健康、合理用药、康复护理、应急救助等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覆盖率。开展“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创建活动,推进体卫融合发展。到2025年,参加科学体育健身老年人占全县老年人总数比例达60%以上。

14.实施银龄科普行动。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培育发展老科协等组织,充分发挥离退休科技工作者在咨询、智库等方面的作用。加强银龄科普志愿服务,发挥老专家科普报告团、金融知识老年宣讲队在社区、农村、青少年科普中的积极作用。鼓励老年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责任单位:县卫健局牵头,县委宣传部、网信办、老干部局,县教育局、民政局、市场监管局、文体旅游局,县科协等参加。

(五)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15.强化贯彻新发展理念基础支撑。将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作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基础工作,促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了解科学知识、前沿科技和全球科技发展态势,以适应上杭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等领域发展需求。

16.加强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大力开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培训工作,把数字上杭、生态上杭、碳达峰碳中和、科学思维与决策等内容纳入领导干部培训计划和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安排,引进开发一批科学素质新课件、现场教学基地。办好院士专家科技讲座、科普报告等各类科普活动,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到科研单位和科学教育场所参观学习。

17.推动科学素质纳入干部考核内容。在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任职考察、年度考核、选拔任用中,强化落实科学素质有关要求。树立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注重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讲究科学方法的典型。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牵头,县委党校,县工信科技局、人社局,县科协等参加。

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效能,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主体多元、形式多样、供给优质、机制有效的全域、全时科学文化素质建设体系,在“十四五”时期实施六大重点工程。

(一)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1.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鼓励科技计划(工程、专项、基金等)项目承担单位和人员,结合科研任务加强科普工作。推动在科技人员职称评聘、科技创新基地考核中纳入科普工作指标。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学会服务站等平台作用,促进科技资源科普化。制定实施加强学会科普工作的意见,推动学会依法设立科普奖项。推动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发展,探索“产业+科普”模式。

2.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专项行动。鼓励学会、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加大科普资源开发开放力度,加强与传媒、专业科普组织合作,拓展公众参与科普的途径,及时普及重大科技成果。拓展科技基础设施科普功能,推动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基地面向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3.强化科技工作者科普责任感。开展我县知名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利用全县科普场馆建设龙岩籍院士、科学家博物馆及科学家精神教育实践基地,展示科技界优秀典型、生动实践和重大成就,激发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加强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建设,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活动,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自立自强,建功立业,成为践行科学家精神的表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弘扬科学精神进校园、院士专家集中宣讲、“最美科技工作者”集中学习宣传等活动。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增强科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争做科学传播者。

责任单位:县科协、县工信科技局牵头,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县教育局、人社局、上杭生态环境局等参加。

(二)科普数字化赋能工程。

4.搭建数字科普平台。推进科普工作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深度融合,推动传播方式、组织动员、运营服务等创新升级。依托科普中国、数字福建、e龙岩和杭好办建设,推动实施“互联网+科普”,打造优质科普资源汇聚。强化科普信息落地应用与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未来社区等深度融合,发挥科普中国e站阵地作用,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向边远乡村倾斜。

5.繁荣科普创作。面向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等重大题材开展科普创作。利用数字化手段,发挥好科普创作行业协会等组织作用,促进科学家与科普、教育、出版等工作者合作,创作一批原创科普图书、短视频、微电影、动漫等科普精品,遴选一批优秀科普作品。组织开展青少年科幻创作交流活动和科学启蒙活动。

6.提升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依托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技术,增加科普内容、增设科普专栏,制作科普类公益广告,实现多渠道全媒体科学传播。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科学传播能力培训,围绕重大科学事件、突发事件等及时发声和辟谣。促进科学与文化艺术、媒体融合,创新科普表达和传播方式,增强科普传播力和实效性。推动媒体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沟通合作,增强科学传播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科协牵头,县委文明办、网信办,县工信科技局、文体旅游局、数字办、团县委、融媒体中心等参加。

(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7.加强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政府引导、多渠道投入的机制,引导和扶持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参与兴办、建设、资助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上杭县科技馆装修布展,推动县科普馆设备更新升级,打造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前沿科技体验基地、公共安全健康教育基地和科学教育资源汇集平台。加强数字科技馆建设,推动优质展览展品的数字化转化和配套网络资源建设,实现科普资源线上线下双向互动、多渠道传播。对接流动科技馆“区域换展”,建设完善各类专题科普馆、科普大篷车、科普展览资源等全县资源共享机制,形成全县科普大联盟。

8.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依托农村文化礼堂(文化家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青少年宫、乡村“复兴少年宫”、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各类培训基地和文化场所等,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具备科技教育、培训、展示等多功能、有特色的科普活动场所和设施。将科普设施与未来社区建设同规划同部署。统筹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科普长廊等建设,探索多元主体参与的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能力。

9.发挥各类科普基地作用。开展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到2025年,累计建设10家以上优秀科普教育基地。探索科普教育基地联盟化发展模式。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建立科普教育、研学等基地,引导和促进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车站、电影院、公共交通等设施场所强化科普服务功能,利用工业遗产和闲置淘汰生产设施打造科普基地。精选科普资源,打造科普旅游线路。鼓励科普基地利用多媒体、互动设施、文创产品等将科学知识可视化、趣味化。

责任单位:县科协牵头,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县发改局、教育局、工信科技局、财政局、文体旅游局、数字办等参加。

(四)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10.协同推进应急科普。建立应急科普响应机制,坚持平急结合、协同联动,组建专家委员会,搭建公众和科学家沟通的桥梁,及时做好政策解读、知识普及和舆情引导等工作。储备和传播优质应急科普资源,推进传染病防治、防灾减灾、应急避险等主题科普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

11.加强基层科普服务。构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图书馆、老年大学等为阵地,以志愿服务为重要手段的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加强科技志愿者队伍建设,推进科技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到2025年,注册科技志愿者达到1500名。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活动。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合力推进科学素质建设。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基层科普组织。深入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防灾减灾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主题科普活动。

12.强化科普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科研机构、企业设立科普岗位,推动将科普工作实绩作为科技人员职称评聘条件,激励科技人员积极开展科普。大力发展科普场馆、科普基地、科技出版、新媒体科普、科普研究等领域专职科普人才队伍,建立应急科普专家队伍,提升应急管理人员和媒体人员的应急科普能力。以专家信息和科普行为为基础,推动科普专家库建设。

责任单位:县科协牵头,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文明办,县工信科技局、人社局、上杭生态环境局、应急局等参加。

(五)科学素质交流合作工程。

13.拓展科技人文交流。围绕提升我县公民科学素质,促进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各类科普主体现有交流机制的作用,聚焦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灾害风险、气候变化等人类可持续发展共同挑战,加强科技人文交流,拓展合作领域,扩大合作范围,提升合作层次。

14.搭建合作平台。设置科学教育、传播和普及的双边、多边合作项目,促进科普产品交流交易,推动建立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积极开展青少年、妇女和教育、媒体、文化等领域科普项目合作。

责任单位:县科协牵头,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县工信科技局、教育局、文体旅游局,团县委、县妇联等参加。

(六)心理健康促进工程。

15.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在线心理问题解答及远程视频会诊等,探索心理健康服务的“互联网+”模式。推广心理帮助计划,为企事业单位员工、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心理服务。有针对性地面向教师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培训,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针对中老年人、失独家庭、空巢老人等特殊人群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科普,支持有条件的社区建立心理辅导站,开展心理体检、心理保健和上门心理辅导等服务。

16.加强心理健康科普和危机干预。发展壮大心理健康科普人才队伍,开发心理健康科普课程,大力宣传普及应对危机的心理健康科学知识。针对台风、泥石流、洪灾等重大自然灾害及重大交通事故、火灾、疫情等突发危机事件,及时组织专家参与心理危机干预,降低受灾群体心理影响。

责任单位:县科协、县卫健局牵头,县委组织部、党校,县教育局、人社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等参加。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和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制,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和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总体框架。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纳入本部门本系统相关工作规划和计划,认真履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县科协负责日常协调联络,会同有关单位共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各乡镇要全面推进本乡镇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把《科学素质纲要》重点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制定本乡镇“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方案,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加强乡镇科协能力建设,为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提供保障。

(二)健全长效机制。

县公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建立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共建机制,形成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建立完善科研与科普相结合机制,将科普工作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宣传普及,鼓励支持广大科技专家和工作者开展科普活动。建立完善监测评估机制,组织开展《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情况督促检查,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完善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体系,定期开展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和科普统计工作,为《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和监测评估提供依据。建立完善社会动员和激励机制,深入开展科普示范县、科技进步示范县、科普教育基地等创建活动,进一步形成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良性机制。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及时给予表扬奖励。

(三)加强条件保障。

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保障,在政策文件中充分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任务。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福建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和调研工作,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科普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多渠道经费投入机制,县、乡(镇)政府要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逐步提高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建立稳定增长的科普财政投入机制,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到2025年,财政人均科普专项经费达到2.5元。各有关部门根据承担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任务,按照国家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所需经费,加强科普经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经费等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绩效考评,确保专款专用。

(四)强化落实评估。

2022年,推动和指导各乡镇完成本地“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并做好“十四五”《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动员和宣传工作。2022—2025年,持续推进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和重点工程建设。针对薄弱环节,继续完善工作机制,解决突出问题,完成各项目标任务。2025年,对“十四五”期间和《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以来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总结和全面评估。

责任单位: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乡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报告(热门23篇)篇二十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xx-2035年)的通知》(国发〔20xx〕9号)、《江西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xx-2025年)》和《吉安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xx-2025年)》,为实现20xx年我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目标,助推泰和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科学素质,对于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面向世界科技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科学素质建设担当更加重要的使命。一是围绕在更高水平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需要科学素质建设彰显价值引领作用,提高公众终身学习能力,不断丰富人民精神家园,服务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科学素质建设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以高素质创新大军支撑高质量发展。三是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需要科学素质建设更好促进人的现代化,营造科学理性、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是围绕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需要科学素质建设更好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深化科技人文交流,增进文明互鉴,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省委、市委、县委历次全会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按照市县党代会的部署要求,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以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为重点,坚持协同推进,扩大开放合作,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二)工作目标。

到20xx年,全县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力争达到14%。全县各人群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明显改善,科普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科学素质建设开放合作取得新进展,跨区域、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逐步健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

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科学思维,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科学生活方式,提高劳动、生产、创新创造的技能,在“十四五”时期实施五项提升行动。

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青少年爱国情怀、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让更多的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厚植创新土壤,为加快创新型泰和建设夯实人才基础。(牵头部门:县教体局、县科协)。

1、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育人全链条。高度重视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坚持立德树人,将科学精神贯穿于教书育人全链条,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将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激励青少年树立投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县教体局、团县委、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2、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和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月”,青少年空模、海模、车模、建模竞赛,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竞赛,青少年无人机大赛等系列科普活动。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应急避险”等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县教体局、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进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工作。完善初高中包括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在内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引导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个性化发展。深化中等职业学校中等教育课程改革,推动科学教育与专业教育同步发展。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推行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学习。完善科学教育质量评价和青少年科学素质监测评估。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科普教育,加强中小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和心理健康教师配备。(县教体局、县工信局、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4、开展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计划。建立科学、多元的发现和培育机制,对有科学志向、有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进行个性化培养。深入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对接庐陵英才计划,建设泰和县“青年人才储备库”,优先推荐参评国家级与省级、市级人才项目、青年科技创新奖、吉安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等。(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教体局、县科技局、团县委、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5、提升农村青少年科学素质总体水平。加大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设计开发适合农村青少年的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满足农村青少年个性化需求。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等活动对农村青少年倾斜,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农村中学科技馆、科学工作室、团属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等设施组织开展各类校外活动。(县教体局、团县委、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6、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将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加大对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持续实施“特岗计划”等项目,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大科学教师线上线下培训力度,深入开展“送培到基层”活动,每年培训30名科技辅导员。(县教体局、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7、打造多方参与的科学教育模式。实施馆校合作行动,支持中小学利用博物馆、青少年宫、科普教育基地、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等科普场所广泛开展各类科技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校企合作行动,鼓励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等开发开放优质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鼓励科技工作者走进校园,广泛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和生理卫生、自我保护等安全健康教育活动。扩大普惠制学前教育资源有效供给,重视学龄前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加强对家庭科学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科学教育意识和能力,推动学校、社会和家庭协同育人。(县生态环境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文广新旅局、县林业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科技局、县教体局、县卫健委、团县委、县妇联、县社联、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以提升科技文化素质为重点,提高农民文明生活、科学生产、科学经营能力,造就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牵头部门:县农业农村局)。

1、树立相信科学、和谐理性的思想观念。重点围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绿色生产、防灾减灾、卫生健康、移风易俗等,深入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农民应用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县委宣传部、县生态环境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文广新旅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卫健委、县融媒体中心、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2、实施农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依托各类培训平台,大力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科技文化素质。通过举办农村妇女科学素质专题培训班等方式,有效提升农村妇女的科学致富能力和科学文化素质。开展农民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等级认定、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林农培训,举办面向农民的技能大赛、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妇联、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3、实施科普助力乡村振兴行动。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乡村振兴智力服务,推广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科技小院、院(校)地共建等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深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新时代赣鄱乡村好青年选培计划”、“‘三定向’培养基层农技人员计划”等,高质量建设乡村振兴实用人才队伍。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开展科技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引导专业技术学(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服务,鼓励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共建利益联结体,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县委组织部、县教体局、县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团县委、县气象局、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4、提升脱贫地区农民和少数民族农民科学素质水平。围绕农民生产经营实际需求,开展科学普及和实用技术培训等活动,提高农民劳动生产和创业就业能力,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着力提升农村低收入人口职业技能,增强内生发展能力。(县委统战部、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科技局、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实施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加强价值引领和技能素质培养,提高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更好服务工业强县战略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牵头部门:县总工会、县人社局)。

1、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以“中国梦·劳动美”、“青年岗位能手”、“巾帼建功”等活动为载体,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职业理念,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和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县委宣传部、县人社局、县融媒体中心、县总工会、团县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2、实施技能中国创新行动。积极对接“技能中国行动”,开展多层级、多行业、多工种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实施新时代技工教育强基工程,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推动完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组织参与“赣鄱工匠”、“江西省能工巧匠”评选活动,打造一支有特色、素质高的技能人才队伍。组织“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群众性创新活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县人社局、县总工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在职前教育和职业培训中进一步突出科学素质、安全生产等相关内容,构建职业教育、就业培训、技能提升相统一的产业工人终身技能形成体系。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安全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持续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活动,增加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培训机会。(县教体局、县人社局、县卫健委、县应急管理局、县总工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4、发挥企业家示范引领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提高企业家科学素质水平,引导企业家做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的推动者。鼓励企业积极培养使用创新型技能人才,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发挥学会、协会、研究会作用,引导、支持企业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培训等活动相结合,建立与薪酬、岗位晋升相衔接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发挥“科创中国”平台作用,支持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推动相关互联网企业做好快递员、网约工、互联网营销师等群体科学素质提升工作。(县工信局、县人社局、县总工会、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5、鼓励支持成立企业科协。发挥企业科协在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科技交流、提高员工科学素质、举荐创新人才、激发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等方面的作用。(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实施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以提升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为重点,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能力,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牵头部门:县卫健委)。

1、开展智慧助老服务。结合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运用智能技术的需求和困难,依托老年大学(学校、学习点)、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互助养老机构等,普及智能技术知识和技能,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识别和使用能力,有效预防和应对网络谣言、电信诈骗。(县委宣传部、县民政局、县卫健委、县工信局、县科协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加强老年人健康科普服务。利用现有健康教育系统和网络,推动开展健康讲堂、老年健康宣传周等活动,推动老年健康科普进社区、进乡村、进机构、进家庭。鼓励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设老年科普专栏,普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心理健康、体育锻炼、合理用药、应急处置等知识,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整合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科普园地、党建园地等现有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科普服务。(县民政局、县卫健委、县应急管理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教体局、县融媒体中心、县科协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3、实施银龄科普行动。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大力发展老年协会、老科协等组织,充分发挥老专家在咨询、智库等方面的作用。发展壮大老年志愿者队伍。组建老专家科普报告团,在社区、农村、青少年科普中发挥积极作用。(县委宣传部、县民政局、县卫健委、县科协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五)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对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等战略的认识和理解,树立科学执政理念,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牵头部门:县委组织部)。

1、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切实找准将新发展理念转化为实践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与科学履职水平,强化对科学素质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推进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意识和能力。(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2、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公务员培训规定》、《20xx-20xx年江西省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有关部署,加强前沿科技知识和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学习,突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培养,增强把握科学发展规律的能力。开展面向基层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培训工作。(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县委党校、县教体局、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3、在公务员录用中落实科学素质要求。不断完善干部评估标准与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落实基本科学素质要求。加强对公务员报考人员科学素养、科学思维、科学决策的测查,并在公务员录用考察中,注重科学素质有关要求并有效落实。(县委组织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提高供给效能,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主体多元、手段多样、供给优质、机制有效的全域、全时科学素质建设体系,在“十四五”时期实施五项重点工程。

(一)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

建立完善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主体科普责任意识,充分发挥科技设施科普功能,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力。(牵头部门:县科技局、县科协)。

1、深化科技资源科普化机制改革。促进科研与科普深度结合,鼓励各级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承担单位和人员,结合科研任务开展科普工作。推动将科普工作业绩作为科技创新创业基地考核、科技人员职称评聘、科技奖评定的要素之一。探索“产业+科普”、“旅游+科普”发展模式,在产业链中融入科普元素,丰富旅游内涵,推动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融合发展。(县科技局、县人社局、县文广新旅局、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2、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专项行动。鼓励学校、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利用科技资源开展科普工作,加强与传媒、专业科普组织合作,推动最新和重大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科普文章、科普图书、科普视频、科普展品、科普游戏、科普报告等科普作品。拓展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基础设施科普功能,面向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科技局、县高新区、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3、激励科技工作者的科普使命担当。讲好科学家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探索在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场所中增加反映科技进步和科学家精神的相关展项。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成为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表率。通过开展“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工作,增强科技工作者的科普服务能力,鼓励他们针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主动、及时、准确发声。(县委宣传部、县科技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文广新旅局、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4、发展泰和特色科学文化。充分挖掘泰和地域文化中的科学元素,总结新时代泰和发展实践中的科技内涵,发挥科技在泰和特色文旅产业上的作用,提升科学文化引领力。增强科技社团的科技文化创造力,拓展科学文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县文广新旅局、县科技局、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科普信息化提升工程。

提升优质科普内容创作能力,加强科普传播的信息化建设,推动形成即时、泛在、精准的科普内容多渠道全媒体传播网络。(牵头部门:县科协、县委宣传部)。

1、加大科普创作资助力度。扶持科普创作人才成长,培育科普创作带头人,支持科普创作人才开展科普创作。积极组织参与“江西省科普微视频大赛”、“江西省大学生科普动漫创作大赛”等相关活动,鼓励科技工作者创新科普创作手段和作品形式,开发动漫、短视频、游戏等多种形式科普作品。大力支持全县文学界、艺术界与科技界创作人员的交流与融合,提升科普创作人才的跨界创作能力。(县委宣传部、县教体局、县文广新旅局、县科技局、县融媒体中心、团县委、县社联、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2、提升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推进传统媒介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实现科普内容多渠道全媒体传播。引导县融媒体中心等官方媒体增设科普专题,及时发布社会重大事件和公众关注热点专题科普知识。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科技资源,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科学传播能力培训,全面提升兼职科普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科技领域与新闻媒体的互动合作,推动实现优质科学文化资源的跨平台、多渠道良性互动。(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新旅局、县融媒体中心、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进智慧科普建设。深化科普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技术深度融合,推动科普传播、组织动员、运营服务方式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动科普信息化落地应用,探索将“科普中国”、“科普江西”、“科普吉安”和“科普泰和”嵌入县融媒体中心,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台,实现优质科普资源的全区域落地、全领域应用。(县委宣传部、县科技局、县工信局、县融媒体中心、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优化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强化科普基础设施服务功能,促进科普资源合理配置和服务均衡,夯实科学素质建设可持续发展基础。(牵头部门:县科技局、县科协)。

1、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顶层设计。落实国家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完善社会资金投入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统计局、县科技局、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强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推动县级主题科普馆与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融合共享,构建服务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的现代科技馆体系。统筹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主题科普馆建设与管理,提高其服务质量和能力。(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教体局、县文广新旅局、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3、强化科普基地建设。建立健全科普基地动态管理和长效激励机制,推动江西省“科普小镇”建设。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建立科普教育、研学等基地,提高科普服务能力。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开展科普活动。引导和促进公园、风景名胜区、机场、车站、电影院等公共场所拓展科普服务功能。(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局、县文广新旅局、县科技局、县卫健委、县应急管理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教体局、县林业局、县气象局、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建立健全应急科普协调联动机制,打造平战结合的应急科普体系。推广全域科普模式,加大优质科普资源下沉力度,促进基层科普能力提升。(牵头部门:县科协)。

1、完善应急科普宣教协同机制。构建应急科普联动机制,坚持日常宣教与应急宣传相统一,纳入各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整体规划和协调机制。加强资源整合和应急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推进应急科普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突发事件状态下,各地各部门密切协作,统筹力量直抵一线开展应急科普工作。建立应急科普专家库,充实应急科普工作队伍,提升应急科普能力。(县委宣传部、县卫健委、县应急管理局、县气象局、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2、完善基层科普服务体系。构建“县-乡-村”三级协同参与,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站)等为阵地,以志愿服务为重要手段的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加强科技志愿者队伍建设,动员学校、医院、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组织等组建科技志愿服务团(队)。推进科技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推广群众点单、社区派单、部门领单、志愿组织接单的订单认领模式。积极宣传举荐优秀科技志愿者、优秀科技志愿项目,打造泰和特色科技志愿服务品牌。(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科技局、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3、提升基层科普服务能力。积极创建国家级科普示范县。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提升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科普服务功能。深入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双创活动周、知识产权宣传周、社科普及宣传周、防灾减灾日、食品安全宣传周、全国低碳日、赣鄱科普大讲堂等活动,增进公众对科技发展的了解和支持。(县发改委、县科技局、县文广新旅局、县卫健委、县应急管理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快培育专职科普队伍。大力发展科普场馆、科普基地、新媒体科普、科普研究等领域专职科普人才队伍。鼓励企业设立科普岗位,培养一批涉及科普场馆、科普基地、新媒体科普、科普研究等领域的专职科普人才队伍。(县教体局、县科技局、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科学素质对外交流合作工程。

拓展科学素质建设交流渠道,搭建开放合作平台,丰富交流合作内容,实现科学素质建设互鉴、互促、互惠。(牵头部门:县科协)。

1、加强对外科技人文交流。围绕提升科学素质、促进可持续发展,推动各地各部门增强与国内外同行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碳达峰碳中和等关键领域的交流合作。探索与长三角、粤港澳等发达地区合作共建城市科普联盟,推动科技专家、活动资源、场地资源等科普资源的互联共享。积极开展与国内发达地区相关学校、教育机构、知名公司等合作,实施跨地域的青少年科学交流培育工程。(县教体局、县科技局、团县委、县科协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2、丰富对外科技合作内容。围绕科学教育、传播和普及,积极与国内外科技组织、科技联盟等开展项目合作,促进科普产品交流交易。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加强科技人文交流。(县科技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广新旅局、县卫健委、县应急管理局、县气象局、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进“一带一路”科技人文交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创新实施“远航工程”、“海智计划”等人才国际交流合作工程,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组织的交流合作,实现双方交流互鉴、合作共赢。(县委组织部、县教体局、县科技局、县生态环境局、县卫健委、县科协按职责分工负责)。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人民政府负责领导全县公民科学素质工作,将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本地区总体规划,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县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评价,加强对《实施方案》实施的督促检查。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将《实施方案》有关任务纳入部门相关规划、计划。县科协认真履行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做好综合协调和沟通联络工作,统筹安排各成员单位年度科学素质工作任务,并会同有关方面共同推进科学素质建设。

(二)完善机制保障。

1、完善表彰奖励机制。20xx年对“十四五”期间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有关规定宣传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

2、完善监测评估机制。完善全县科学素质工作评估考核制度,加强对科学素质工作的监督检查。开展全民科学素质模拟测评活动,加强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和科学素质建设能力监测评估。

(三)完善条件保障。

1、完善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县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配套政策,适时推动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县委、县政府对县直单位、各乡镇的绩效管理考核评价体系,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将科普人才列入各级各类人才奖励和资助计划。

2、保障经费投入。落实科技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统筹资金将科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以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的比例逐年增加。各乡镇、有关单位要主动履责,确保各项任务完成。大力提倡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采取设立科普基金、资助科普项目等方式为科学素质建设投入资金。

(四)明确进度安排。

1、启动实施。20xx年,制定《泰和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xx—20xx年)》,并做好实施动员和宣传工作。

2、深入实施。20xx年到20xx年,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监测评估,重点突出、分工合作、协同推进。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制定针对性措施,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动各项重点任务和目标任务的落实。

3、总结评估。20xx年,在各乡镇、各部门自查基础上,组织开展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的督促检查和专题调研,对“十四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

4、后续计划。20xx年底,在对“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评估的基础上,编制《泰和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xx-2030年)》。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