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教学成果奖总结报告

时间:2017-10-15 工作总结 我要投稿

  网络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教学成果奖总结报告》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篇一:教学成果总结报告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教学成果总结报告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成 果 名 称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构建“三维渗透式”人才培养模式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成果完成人 成果完成单位申 请 等 级 申 报 时 间 成 果 科 类 代 码

校 网 址

渤海大学 2008年12月

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三维渗透式”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成果总结报告

一、成果研究背景

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国务院决定从1999年起高校实施扩招政策,当年扩招三十万名大学生。以后几年以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增加招生名额,从此中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在全国高校大学生总数中,高职在校学生的数量已占大学生半壁江山。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满足了广大考生升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给高等教育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另一方面,落后的教育观念,陈旧的课程设臵、单一的教学模式、双师型教师的匮乏、实训投入不足等,无疑给高职教育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严峻的挑战。渤海大学高职学院根据自身办学实际状况,确立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出发点,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打破传统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体系,建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综合素质养成三维并重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三维渗透式”人才培养模式。

二、成果研究内容

(一)以就业为导向,动态调整专业

专业设臵是社会需求与高职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思想汇报专题是学院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我院始终以就业为导向,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求,形成了“坚持动态化,文工结合”的专业建设思路。在发挥原有财经管理类老牌专业优势的同时,积极拓展工科专业,把专业“做实、做强”。

1.全面规划,重点突出

以就业为导向,减少专业设臵数量,集中优势办好重点专业。经过论证我院将原来的29个专业调整为16个,2005年专业调整结束。同时,对重点专业加强软、硬件环境投入与建设。财经管理类专业是我院老牌专业,具有几十年办学历史,充分发挥老牌专业优势,将其建成省内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品牌专业。

2.以点带面,建设品牌专业

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对原有财经管理类专业有计划、有目的建设成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品牌专业和试点专业,实现一个专业一个特色,以特色求发

展。到目前为止,我院已建成旅游管理国家级试点专业1个,会计电算化、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省级试点专业3个,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校级试点专业2个,商务英语、商务文秘、旅游英语院级试点专业3个。

(二)从工作岗位出发,构建“三维”并重的课程体系

从2003年开始,我院着手全面推进高职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打破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设臵体系,建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综合素质养成三大课程体系,通过渗透与融合实现对人才的全面打造,构建了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三维渗透式”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经过近5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可喜成果。

图“三维渗透式”人才培养模式

理论教学课程体系

范文写作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综合素质养成课程体系

1.精要、实用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

按照职业或岗位实际需要,以应用为目的,以理论必须够用为度,压缩课程门数,每个专业集中力量打造5-8门专业核心课程,采取模块化方式进行运作。

⑴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

⑵以培养目标为依据,科学地确定课程结构。课程分为三大类(七小类):基本素质课(含政治课、文化基础课、现代技能课);专业核心课,每个专业确定为5-8门;选修课(含职业方向选择课和任意选修课)。

⑶探索教学方式的创新,实行分类教学。根据课程类型,可以选择四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即双元强化式、自学辅导式、强化训练式、精讲实践式。

⑷加强“三级”精品课建设。积极建设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以重点专业为主体,加强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将专业核心课程全部建设成为精品课程。到目前,我院已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13门。

2.能力主导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⑴独立实践教学,构建“双元”体系

将实训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体系,构成与理论教学并列的“双元”体系。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按职业技能主导的原则设计实训内容与形式,每个专业都设计了课程内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业务综合实训、顶岗实践等。

⑵增加实训比重,突出技能培养

学院从2003年起,不断增加实践学时比例,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轨运行”模式,采用“教与学、学与练、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突出高职教育本质是“做人+技能+知识”的理念。

⑶增大经费投入,建设实训平台

良好的实训教学条件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五年来,学院不断增加教学经费投入,投入资金逾千万元,建设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应用电子技术3个省级实训教学基地;完成了每个专业建设2—3个特色实验(实训)室,省级试点、示范专业建设多个实验(实训)室的建设目标。同时,着力构建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大力拓展综合性、创新性和仿真性实验。建立企业资源综合管理实训室(ERP),购买多个教学软件。目前,我院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已达38个。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上,加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已在北京、沈阳、大连、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建立了50余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

3.全方位、立体化、渗透式的综合素质养成课程体系

我院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专门设计了综合素质养成课程体系,并纳入教学系统。综合素质养成课程体系重点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往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竞争力。形成多渠道、渗透式、全方位、全口径、立体式综合素质养成体系。

⑴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的目标

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的目标包括短期、网络中期和长期目标,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线,侧重培养学生的人品素质、文化底蕴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从业综合素质。

⑵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的实施方案

①养成目标:一个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两大基点——“文化修养”与“职业技能”。

②基本结构(八大板块):思想道德修养;文明礼貌与组织纪律性;吃苦精神与坚强毅力;历史、社会与科技知识;职业意识、职业常识与职业技能;观察力、分析力、创新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交际、沟通(表达)、合作与管理的能力;学习与发展能力。

③实施方式(七大途径):课堂教学;专题讲座;阅读与测试;社团活动;专项训练;顶岗实践;心理调适。

④实施步骤(六个阶段):第一学期——学会做人;第二学期——文化修养;第三学期——技能强化;第四学期——角色转换;第五学期——融入社会;第六学期——迎接挑战。

⑤考核机制,“激励”与“约束”并行:建立学生个人素质档案——“学生综合素质记录卡”,从学生的日常文明素养、专题学术讲座、活动参与情况、课堂表现等多方面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定性定量的考核,并装入学生档案;将“学生综合素质”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成绩合格方可毕业;学生综合素质成绩与奖学金、评优挂钩;从考核人员构成看,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对学生的点评等三个层考核机制。

图1全方位、渗透式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示意图

篇二:东北财经大学教学成果奖总结报告

东北财经大学教学成果奖总结报告 成 果 名 称 东北财经大学范文TOP100国际化商务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成 果 完 成 人 王庆石葛竞天 史达 孙磊 成 果 完 成 单 位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推荐单位名称及盖章 东北财经大学

推荐时间 2008 年 11 月 25 日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一、成果产生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任何国家要适应全球化的经济分工合作,融入全球化的经济运行发展,就必须要有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这是经济全球化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最主要的要求。同时,经济全球化也要求高等学校加强国际交流,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人必须要了解世界经济,了解国际社会。教育国际化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

教育国际化就是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这种对教育国际化的界定体现了教育资源共享与教育信息开放的意识。

在这种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下,教育的国际交流日益加深,并逐步呈现出双向交流的特点。探索如何应对教育国际化所带来的挑战成为高等院校提高自身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所必需要解决得课题。教育国际化所依托的手段和形式在这个过程中也因此发生很大的变化,中外合作办学在国内很多地方高等院校出现,丰富了教育国际化的方式和内容。

此外,教育本身就应该与国家或特定区域对人才的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教育国际化也应该是与人才的培养目标紧密联系的。只有对国家或特定区域人才的需求认识清楚,才可能制定出合理的人才需求和培养战略。辽宁省建设老东北工业基地的过程中应该逐步提高自身的国际化程度,以开放的思维和胸襟吸纳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来支撑自己发展。

我校在中国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立足于自身教育资源的特点并借鉴其他国家和院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经验,逐步建立起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出我校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理解。首先,教育的国际化是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我们应该顺应这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其次,伴随着全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手段的进步,教育国际化的程度也逐步加深,实现教育国际化的形式也呈现多样化。因此我校在探索建立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进程中重视对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引进和吸收。最后,我校在构建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意识到处于引进地(来自:WWw. 网络:教学成果奖总结报告)位的一方的教育国际化程度越深,就越应该坚持本国文化的传统。我们在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不断探索如何实现国际化教育背景下的学生教育。

二、理论研究基础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化商务人才遵循如图1所示的培养模式,即在引进、消化、吸收及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将国际化和本土化相融合,构建了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跨文化培养为特色,以国际化教师资源和课程体系为基础,以多样化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创新为保证,以“英语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国际化商务人才职业导向培养模式,培养出了一批具有世界眼光,在素质、知识和能力诸方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1.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我国普遍使用的一个新概念。最早使用这一概念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文献是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该文献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也就是由传统的教育模式向以探究式学习为核心的教育模式进行改变。

所以,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探究式学习为核心,培养具有国际

化的意识和胸怀,能够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和国际惯例,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并能够独立地在全球化经济竞争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2.探究性学习的概念

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现在使用的科学探究具有双重含义。探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和现实中选择一些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欧美诸国纷纷倡导“主题探究”与“设计学习”活动。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其目的是“追求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学习”;并确认这种学习对培养儿童的“生存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以国际化、信息化等为标志的社会变化是十分必须的。“综合学习时间”的设置被认为是日本即将推行的新课程的最突出的特色之一。我国台湾推出的新课程非常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研究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作为台湾整个新课程体系之灵魂的“十大能力”的第九条规定:“激发主动探索和研究的精神”。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即将推出的新课程所确立的基本理念是“终身学习、全面发展”,贯穿这一基本理念的课程体系则以“学会学习”为总目标。中国大陆当的课程改革更加强调“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

3.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流程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流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遭遇问题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为学生提供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问题的呈现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一个案例、一个研究报告或一段视频资料。学生对情境进行分析,确定需要研究的问题,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问题的讨论,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于该问题的观点。

2)问题分析阶段

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需要明确所研究的问题中,已知的信息有哪些,还需要进一步学习获取的信息有哪些,如何去获取这些未知的信息,并制定问题解决计划,对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工。通过这一步骤,小组成员对于该问题的认识得

到细化。

3)问题解决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根据问题解决计划和各自的任务分工进行自主学习,对信息进行搜集并整理、加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小组成员汇集在一起,互相交流所获取的信息,并对信息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判断是否已经解决问题。若问题未解决,重复第二阶段的过程;若问题已经解决,则进入下一阶段的活动。

4)问题解决的评价阶段

这一阶段中,小组展示问题解决成果,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小组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评价的形式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将师评、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内容包括能力提高、知识获取、合作情况、学习态度和作品展示五个方面。

5)总结反思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对学习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小结,教师和学生分别对此次学习活动进行反思,以改进下一次的学习活动。

4.探究式学习是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

多年合作办学的实践和探索使国际商学院深刻认识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首先必须以国际人才市场对商务人才的需求品质为出发点,即按市场导向设计和组织我们的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过程。而这种培养必须以探究式学习为核心。

大量走访和资料调研表明,各类国际性的企业或用户对国际化商务人才在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诚信、务实、敬业、主动性等方面要求很高,而对专业知识构成方面却不强求。其次适应现代社会职业生涯易变的特征,企业要求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可持续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这些都是对探究式学习的要求。基于以上教育改革的理念,国际商学院将学生的培养目标确定为:精通英语,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通晓基本的经济分析方法,熟练掌握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会计和国际管理等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国际化商务人才。以此为基础,国际商学院多次修订培养方案,以“实用性英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教学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手段,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凸显了人才培养的特色。

篇三:教学成果总结报告

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创新之举 ----实施《数学实践与应用》教学环节

一.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高职学生整体数理文化素质偏低。据统计,入学的学生,其高考数学成绩优秀率为零,及格率不足30%,即70%以上的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不扎实,数学的学习能力较差。另外,大批的学生是通过自主招生入学的,数学基础就更差了。同时,因为所有的专业招生都是“文理兼收”,所以,学生的数学基础更是参差不齐,个体差异性非常大。据调查,多数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没有兴趣,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不能正常完成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任务。教师面对考试成绩表上的一大片“红灯”而无可奈何,而学生在消极被动地应付考试过程中,对数学的恐惧与日俱增。这是摆在每一个高职院校面前的难题,这种被动的教学局面必须得到改变。为此,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并不断地进行一些改革,比如:精简教学内容;加强课堂练习;采用案例教学法等等。但是,试验下来效果总是不令人满意。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也在不断地进行总结、反思。逐渐悟到了一点,那就是:只是停留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一些改革是完全不够的,必须从教学理念这个根本问题入手进行总结和反思。

二.对教育理念的思考

传统的教育理念是:“应试”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知识

教育”;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灌输式”;传统的考核理念是:“分数”;传统的学生学习的方法是:课堂上“被动的听”。我们以前所做的一切,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在传统的教育框架下进行的,这就难怪取不到突破性的进展。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 “培养了解行业发展、熟悉生产过程和有知识、发展型的能说会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数学教育必须要实现如下转变:从面向少数学生转向面向全体学生;从强调“学科中心”转向首先关注学生的职业一般能力的培养;从被动学习数学转向在数学活动中的主动建构学习。高等职业教育的数学教育理念应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让不同的学生获得对他们各自有用的数学知识。归纳起来就是:教育理念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教学模式要从“知识教育”向“能说会做”转变;

教学方法要从“灌输式”向“讨论研究式”转变;

考核理念要从“分数”向“综合能力考核”转变;

学生学习的方法要从“被动的听”向“主动的做”转变。

教学理念的转变使紧锁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只要围绕着一个字:“做”,做足、做好文章,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常规的数学教学过程由: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完成作业、平时测验、复习、期末考试组成。长期以来,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教学的规律,从来没有对它产生过丝毫的怀疑,更谈不上有什么突破、改变和创新。我们认为这个传统的教学过程模式,在“应试”教育理念下,

是完全有效的,它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但是,在现代“素质”教育理念下,它的局限性就暴露无遗了,依靠它是不可能完成“能力、素质”培养目标的。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它缺少了一个根本的环节:“做”。

三.一个创新之举

经过大量的学习、分析、研讨,我们决定突破传统的框框,在常规的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插入一个新的教学环节:《数学实践与应用》教学环节。并且自2009年9月起,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对管理系、应用技术系09、10、11级部分专业的十二个班级,正式试点实施《数学实践与应用》教学环节。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创新之举,正合了 “秤砣虽小压千斤”“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取得了出乎意料的、令人惊喜的教学效果,基本扭转了高等数学教学的被动局面。

四.《数学实践与应用》教学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

1.作为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管理系、应用技术系一年级新生的高等数学课程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插入一个新的教学环节《数学实践与应用》教学环节.一般从第九周~第十五周,规定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每个同学必须参加,三个人一组合作完成《数学实践与应用》课题任务.

2.建立《数学实践与应用》题库

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结合专业的情况,我们收集并编写了一些起点比较低、与各个专业紧密相关的实际问题,形成了近百道题的《数学实践与应用》题库.题目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微积分、微分方程、统计学、概率论、线性规划、决策论、库存

论等不同的学科。各个课题组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从中自主进行选择(各组完成不同的课题)。

3.各课题组完成《数学实践与应用》课题任务

完成《数学实践与应用》课题任务不占用正常课堂教学时间,同学们在课外时间,充分利用学校能够提供的各种方便条件(图书馆、资料室、网络、计算机等)、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或是找参考书、翻阅资料、学习新的知识,在一定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独立地建立数学模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小组成员集体的努力,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认真努力地完成课题任务。最后,按照课题的具体要求,把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数学模型、分析解题的详细过程、结论、联想、拓展、体会等汇总成一篇数学应用文章。

4.总结、考评。

各课题组的组长负责填写《数学实践与应用》总结报告和《数学实践与应用》考核表,与数学应用文章一起装订好提交给老师作为考核的依据。教师按照完成情况、科学性与系统性、广度与深度、创新与思考、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评分并给出评语。最后以30%的比例计入高等数学课程总评分。

5.《数学实践与应用》报告会

各班级挑选3~5个组进行课题专题报告,要求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完成课题的成果以及心得体会进行总结并作出专题报告,供大家学习和分享。

五.《数学实践与应用》教学环节的内涵分析

1.《数学实践与应用》教学环节的设置使教学环节的安排更为科学合理

《数学实践与应用》教学环节的设置更加符合高职教育的客观规律;更加符合上海市教育规划纲要中“教学做一体”的职业教育思想;更加有利于贯彻“以做定教、做学结合和以做为主”的职业教育原则;更加有利于培养了解行业发展、熟悉生产过程和有知识、发展型的能说会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2.《数学实践与应用》教学环节的设置体现了数学考核理念的转变和考核方法的改革

《数学实践与应用》教学环节的设置连带引起了考核理念的改变。长期以来,数学考核的主要形式是期末的笔试(占70%),试题的题型基本上是例题的变形,是单纯的数学题。这种考核方式的弊端在于:一是用“一把尺子”来评价所有的学生,没有考虑到学生个体在知识基础、智慧类型、学习速度、个性特征等方面差异;二是容易使学生养成机械地背习题、记公式的习惯,不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由于高职学生整体数学基础较差,这种考试形式只能使教师面对考试成绩表上的一大片“红灯”而无可奈何,使学生在消极被动地应付考试过程中,对数学的恐惧与日俱增。

考虑到学生个体在知识基础、智慧类型、学习速度、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数学考核方法改革的具体做法是将对学生的综合考评分为常规、测试和应用三大模块。

  《教学成果奖总结报告》是篇好范文参考,讲的是关于学生、学习、国际化、数学、实践、教育、专业、能力等方面的内容,看完如果觉得有用请记得(CTRL+D)收藏。

手机移动版
教学成果奖总结报告
热门工作总结范文推荐:

★2020年干部评议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2020年大学生村官工作总结范文

★小学体育课教师2020年工作总结范文

★初中生物教师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语文教学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教师2020年工作总结范文600字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