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祝福大全

婚庆礼仪锦集

时间:2023-08-15 祝福大全 我要投稿

婚庆礼仪锦集十五篇

【礼仪】导语,眼前所欣赏的本篇有29801文字共十五篇,由杨力璟经心修正后发布!仪式,读音yí shì,汉语词语,意思是多指典礼的秩序形式,如升旗仪式等。在古代这个词也有取法、仪态或者指测定历日的法式制度的意思。感谢学习参考!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婚庆礼仪锦集 第一篇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附加篇婚礼司仪礼仪一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婚礼司仪台词第1阶段:致欢迎辞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各位先生、各位女士,大家好!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而今天一对新人将在这里放飞希望,融为一体。从今天起,他们将共同培育爱情的常青树,共同分享人生的幸福果。很荣幸能够接到新郎新娘的委托为他们主持今天的新婚大典,在这里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二位新人以及他们的家人对各位来宾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秋风送爽,歌声朗朗,金风送喜,喜气洋洋。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在这温馨浪漫的时光,我们欢聚一堂,共同迎来了一对情侣先生和小姐幸福的结合。

朋友们,看今日,树上喜鹊叫喳喳,一对新人喜成家,郎才女貌结姻缘,堂前盛开并蒂花。现在,吉时已到,我宣布先生、小姐结婚典礼现在开始,鸣炮奏乐,迎新人!请大家朋友们,掌声欢迎!

有道是:天搭鹊桥,人间巧奇,一对鸳鸯,恰逢新禧,花开成双,喜接连理,甜甜蜜蜜,百年夫妻,这正是,天喜,地喜,人也喜。物喜,事喜,样样喜。不到不喜,一到就喜,再到再喜,越到越喜,喜喜欢欢,欢欢喜喜。是你喜,我喜,他也喜,男女老少一块喜,里喜外喜处处喜。祝愿新娘新郎喜上眉梢,喜笑颜开,喜从天降,今天是欢天又喜地,祝大家鼠年大吉,牛气冲天。

婚礼司仪台词第2阶段:新娘新郎入场

站在我身边的新娘子,是一席婚纱,亭亭玉立,白里透红,是与众不同。身形苗条似仙女,风姿翩翩似鹤翔,有如出水芙蓉娇艳美,赛过五彩的金凤凰。而我们的新郎是英俊潇洒,相貌堂堂,浓眉大眼,落落大方。他们往这儿一站,是天生一对,地配一双,一个飘逸,一个温柔,我想,这就叫做“飘柔二合一吧”!

带着款款的情,含着深深地意,一对新人手挽手,肩并着肩缓缓向我们走来,他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走入这幸福的时刻,从她们彼此注视的眼眸中,仿佛告诉对方,我把真心交给了你,我把真爱交给了祝福。在此,让我们用掌声向一对新人表示诚挚的祝福!祝福他们甜甜蜜蜜,恩恩爱爱,地久天长!

婚礼司仪台词第3阶段:重要人物婚礼致辞

从一见钟情到海誓山盟,从情投意合到心心相映,月亮为他们做证,花儿为他们绽放。今天就让我们再以天地为公,以亲朋为证,共同祝福一对新人的美满因缘。

现在请证婚人作证婚词(掌声)

现在请新郎、新娘的双方代表致主婚词(掌声)

现在请新郎新娘致答谢词(掌声)

婚礼司仪台词第4阶段:新人拜堂

新郎你幸福吗?新娘你呢?你们认为谁最幸福?其实还有四位老人他们也很幸福,是啊,儿女大了,爸妈老了,儿女笑了,爹妈累了,看着你们的今天,想想你们过去,父母很幸福,也很欣慰。古语说的好:树高千尺,叶落归根。你们能有今天的幸福,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那么首先向父母三鞠躬。一鞠躬,祝二老永远快乐;二鞠躬,祝二老永远健康;三鞠躬,祝二老永远幸福。

在座的各位嘉宾朋友,平日里少不了你们的关心和厚爱,今后还请多多关照!在这里也向你们三鞠躬。一鞠躬,祝大家笑口常开;二鞠躬,祝大家好运常来;三鞠躬,祝大家都发大财。最后提醒一句,别忘了把红包留下来!

夫妻对拜,请四目相对,含情脉脉,暗送秋波,刷刷放电,准备(模拟声响,放电十秒)一拜互敬互爱白头偕老;二拜工作学习争分夺秒;三拜尊老扶幼越过越好!

婚礼司仪台词第5阶段:交杯酒切蛋糕

俗话说的好,两人结伴世间走,锅碰勺子经常有,幸福长久不长久,堂前请喝交杯酒。现在请新郎新娘互敬交杯美酒。交杯酒情意长 祝福新郎和新娘 交杯酒两人端 挽起胳膊一起干,一二三,干!这杯酒你喝一口,幸福的日子天天有,这杯酒你喝一杯,喝完一块比翼飞,这杯酒你喝下肚,夫妻和睦,真爱永驻!

(开香槟酒,然后新娘新郎互敬美酒。)配乐朗诵:“我愿是急流。”自选一小段,配舒伯特小夜曲。

现在,由新郎和新娘和他们的父母大人的代表共切百年好合的蛋糕。(来宾齐唱:甜蜜蜜)

全场齐唱拍手歌,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啪啪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啪啪,如果感到幸福你就亲亲她……(新郎吻新娘)啪啪各位来宾,让我们高举金杯,让我们共同祝愿,愿这对新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相爱永久,相伴永久,幸福到永久。祝酒歌响起,请新郎新娘入席。

婚礼司仪礼仪

1、美酒飘香,迎来良辰吉日,欢歌笑语,共贺花好月圆。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金秋九月,稻谷飘香,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是一个充满喜悦的时刻,金灿灿的稻谷、红彤彤的果实、灿烂的笑容,这一切意味着我们播种的种子已经开出灿烂的鲜花结出累累的硕果。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先生和××小姐他们的爱情的种子也获得了大丰收。可以说是枝叶茂盛、繁华似锦、硕果累累。在这里我们真心的祝福他们,喜结良缘、百年好合。今天是××××年××月××日,我们共同欢度在北国春城××大酒店,共同迎来了我们的朋友××先生××小姐的新婚庆典,此时此刻我仅代表所有来宾衷心祝愿一对新人新婚幸福,开心快乐。美酒清香,迎来良辰吉日,欢歌笑语,恭贺花好月圆。

2、在这里我希望当我们的新郎新娘携手走进这个新婚的殿堂的时候,我们在座的所有朋友能用你们的热情掌声和喝彩声,一起伴随着婚礼进行曲的音乐迎接新郎新娘的入场,我希望朋友们的回答应该是热烈的,你们的掌声,直接影响现场气氛!

3、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受到我们尊敬的××先生的委托,在这里主持××小姐和××先生的婚礼庆典。希望我们所有的来宾今天在这里开心愉快,共同分享新郎新娘的幸福喜悦,度过一个非常快乐而又难忘的上午时光。

4、朋友们来宾们!我们共同期待着神圣,庄严,美好的时刻就要来到了。刚才最后一响是时间10:58婚礼司仪××先生宣布新婚庆典正式开始,乐队奏乐婚礼进行曲!!!朋友们全体起立掌声祝贺二位新人隆重入场……

5、有请今天最美丽漂亮的新娘××小姐和最幸福开心的新郎先生!(新郎新娘走到前台音乐渐止,现场再一次掌声响起)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站在我身边的新郎新娘真非常般配,郎才女貌、天作之合,一代佳人,幸福伴侣。新郎××先生啊,当新郎的感觉怎么样呀?好啊!现场再一次掌声响起,新娘××今天晚上最漂亮温柔动人,能不能给我们描述一下您们是如何认识的和您们今天的幸福快乐的温馨感受吗?今天是你们大喜的日子,我们在座的所有朋友都和你们一样开心高兴,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来祝福你们白头到老,幸福到永远!

6、女方领导致辞

7、男方领导致辞

8、中国有句老话:“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到晚上蜜月洞房(上床)”.一拜天地我们就不拜了,我们请新人为我们的来宾朋友鞠躬,把他们做为新人结婚的上帝。谢谢所有来宾。在座的各位嘉宾,都是你们生活中的知心朋友,工作上的良师益友。是你们走向成功的坚强后盾。要想喜上加喜,就应该向他们三鞠躬。一鞠躬,祝大家笑口常开;二鞠躬,祝大家家庭和美;三鞠躬,祝大家都发大财。

9、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下面请证婚人××上台为××小姐××先生的新婚大典致证婚辞!并宣读结婚证书。

10、在今天这个大喜日子里,其实最高兴的应该是两位新人的双方父母。父母养儿不容易。二拜高堂,有请双方父母上台!合影,新人面对父母站好,三鞠躬感谢父母养育恩。父母辛辛苦苦把你们养大成人、教育你们、培养你们,费了很多的心血,从现在开始,您们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我们希望新人以后要好好感谢感谢父母的恩情,找点空闲,常回家看看!!!有请新人向父母改口,父母准备上货(钱),好,为父母行礼行完了,我们来听听双方父母的心里话请父母台下就坐。

11、酒是甜美的,它象征着你们的幸福。酒也是辣的,它将带给你们动力。在你们携手走上人生道路的庄严时刻,请(新人喝交杯酒。共饮交杯酒,我希望这甜甜的美酒伴随着朋友们的掌声,由衷的流入二位新人爱的心田,让爱的种子在他们的新心中,生根发芽结果,枝叶茂盛,芳香缌溢,硕果累累。

12、有请新人互赠新婚礼物:刚才证婚人说了,准予他们两位结婚。那么请新郎新娘互换戒指!……

13、夫妻对拜头碰头!小日子越过越有,人才两旺!福寿双全!那好,现在夫妻对拜。一鞠躬,忠诚是永远的;二鞠躬,理解是必要的;三鞠躬,尊重是相互的。为了表达你们此时的幸福和欢乐,昭示你们永恒的爱情,你们一定会选择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方式来印证,请来宾们为他们出题目!!感谢朋友们的光临,我们希望大家同喜同乐

14、最后有请新郎在新娘的脸上亲吻一下,这是多么令人销魂的吻。但是,这终究是空口无凭。那么,请新郎、新娘互相拥抱,以表示海枯石烂不变心的情怀吧!(一对新人开始传递爱的电波。)朋友们掌声祝贺!

15、我宣布婚礼庆典结束,新婚酒会现在开始!谢谢各位……

16、好,各位来宾,亲爱的朋友们,今天的新婚庆典仪式就暂时告一个段落,祝愿我们在场的所有来宾所有的朋友们,家庭幸福,生活美满,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希望所有未婚的男女,继续努力,早日找到如意伴侣。请大家尽情地拥抱着这幸福时刻!请大家共同举杯,同喜同乐。我宣布婚礼庆典结束,新郎新娘到台下换服装,一会为朋友们点烟敬酒。新婚宴会现在开始,乐队奏祝酒歌,希望来宾吃好和好,开怀畅饮,尽情欢歌。谢谢!!!

婚庆礼仪锦集 第二篇

当然,酒筵有蘩有简,规模不等,但最主要的意义,则是新郎新娘的婚姻得到了亲朋好友的承认。因此,酒筵也是婚礼中最具有社会意义的环节。 先秦时代,新郎新娘的酒筵并不和众人在一起,而是在新房中专设一席,新郎新娘在司仪的指挥下,相对而坐,按照一定的程序服用一些饭菜酒食之后,即告撤席,时间不很久。在酒筵上,最具有意义的仪式无过于“合酒”了。

“合酒”,是以线相连,新郎新娘各执其一,相对饮酒的仪式。酒杯一分为二,象征夫妇原为二体;以线连柄,则象征两人通过婚姻而相连;合之则一,象征夫妇虽两体犹一心。新婚夫妇在酒筵上共吃一鼎所调制的菜肴,同喝一杯,象征夫妻间互敬互爱、亲密无间。 由于这一仪式意义深远,所以后来的婚礼中都少不了这一节目,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名称有所不同(“饮交杯酒”)、器皿也有所变化、饮酒的形式也不一样。

秦汉以后,在婚礼酒筵前后,又增加了“撒帐”、结发等仪式。当新郎将新娘迎入新房后,两人一起在婚床帐中女左男右对坐,随后由前来参加婚礼的女宾或司仪边唱边向帐中抛洒金钱彩果,即所谓“撒帐”。接着,将一些预先从新郎头上取下的头发交给新娘,让她和自己的头发梳结在一起,称为“结发”。

这以后,新郎就从床上下来,到外室接受亲友道贺,招待众人参加酒筵,而新娘则仍然在帐中继续安坐,直到酒筵结束,新郎再度回房为止。

婚庆礼仪锦集 第三篇

即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夫妻应共同承担家务事,各尽所能,丈夫不妨多干点力气活。夫妻在事业上更要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同走向人生的辉煌。

印度诗圣泰戈尔(1861—1941 年)年轻时听从父命,与一位社会地位低下、长相平平、文化水平较低的姑娘结婚。但这种差别并未给诗人的生活和创作带来不利影响,相反,她的高尚品德却成了诗人生活和创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婚后,在丈夫的热情关怀和严格要求下,她掌握了孟加拉语,同时学会了英语和梵语,并用孟加拉语改写了梵语的简易读本枟罗摩衍那枠,还登台演出了泰戈尔的戏剧枟国王和王后枠。她的这些出色表现,在丈夫的心中很快赢得了位置。

一次,泰戈尔身患重病,贤惠的妻子日夜守护床头,亲自调理汤药,整整两个多月,不曾离开丈夫的病榻。她以真诚的爱情,去抚慰丈夫被疾病折磨得支离破碎的心灵,使他的身体终于得到了康复。

泰戈尔希望隆重而热情地接待客人和来访者,每当这种时候,一贯崇尚简朴的她便亲自动手操持烹调,以其精湛的手艺使客人满意,让丈夫高兴。她做的烙饼,堪称一绝。他们外出旅行,她也悄悄带上必要炊具,为丈夫做美味的馅饼。

直到1902 年她去世为止,在整整20 年漫长岁月里,她把丈夫的理想和事业视为自己的最高追求,始终精心照料他的生活,为他分忧解难。

泰戈尔夫妇在社会地位、相貌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别,但他俩互相靠拢,互相帮助,家庭生活美满和谐,在事业上比翼双飞,堪称“模范夫妻”。

婚庆礼仪锦集 第四篇

在双方约定进行“纳采”礼的这一天,男家派出的媒使手捧一只活雁作为贽见礼物(最初用活雁作为贽礼,即取雁为候鸟,秋南飞而春北归,来去有时,从无失信来作为男女双方信守不渝的象征;又取雁飞成行,止成列,以明嫁娶必须长幼有序,不能逾越的意思。 后来也用羔羊、白鹅、合欢、胶漆等作为贽礼的),来到女家大门外,对女家摈者(辅助行礼的人)说:“您家主人非常盛情,赏给某某(婿名)一个妻子,某某(婿父或兄)根据祖先遗下的规定,让我来向您家主人请求举行选择贵府小姐的仪节。”

女家主人得到通报后亲出大门迎接,宾主互作一揖让之后,媒使再次向女主人表达前来行纳采礼节的意思。主人答礼,收下活雁并谦让一番。媒使见婚事得到女方家长的正式应允,就告辞回去复命了。

婚庆礼仪锦集 第五篇

【娶亲】包头婚礼旧俗先从娶亲说起。娶亲选定吉曰良辰,走在娶亲队伍前的是一对男童,每人一手提灯笼,一手拿把干草。随后是鼓匠,一般鼓匠6至7人,,其中核心人物是吹唢呐者,沿街吹奏“得胜鼓还朝”一曲。鼓匠后是轿和骡马轿车,花轿是红慢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由角挂着丝穗,有钱人家娶亲为五乘桥,花轿三乘,娶亲去的路上女迎亲者坐一乘;其余二乘由压轿男童坐,迎回时新娘、迎亲、送亲各坐一乘,另有二乘蓝轿;用蓝呢子围盖,上面插铜顶,由新郎、伴郎各坐一乘。老百姓称这样的迎亲队伍为“小登科”,按习俗就巡检、县老爷乘马遇上迎亲队伍也得停下让路。

娶亲队伍回到大门口,先是鞭炮喧天驱灾压邪(燃爆竹驱邪习俗起源于晋朝,晋朝人宗慷〈荆梦岁时记〉载:“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然后由两位年长老妇手拿油灯笼点着,把干草烧着,燃草称“祝灾”,表示驱灾祈福的意思。新郎下轿穿着长袍马褂,身披红绸。清朝时头戴“瓜壳”帽,初年戴礼帽,上插金花。男子插戴花冠习俗最初见于唐代,称“一年景”,寓富贵之意。新娘头戴花冠,俗称“凤冠”,冠上金凤衔珠串,金玉玳瑁理,身穿犹如戏装的红蟒袍,绣珠凤,头上藏红盖头。新娘结婚前一天要“开脸”,由婶娘、舅妈、夫妇,双全有子孙者修去新娘上的汗毛,以示处子生活结束。新娘头上蒙红色轻纱始于东汉,盖头以遮羞避邪,嫣红取吉祥之意。新郎、新娘下轿脚踩红布,沿道有亲属托着盘子,放着红枣、花生、桂圆、栗子等撒到新郎新娘身上,取意“早生贵子”,一般只撒红枣、花生,取意“早生”。

【拜天地】“卜地安帐拜堂之礼”(〈封氏见闻记》始于唐代。包头地区称“拜天地”。帐(俗称“喜棚”)内放一供桌,习称“天地桌”。桌上放大斗、尺子、剪子、镜子、算盘、秤,称“六证”意为“六证”可知家里粮有多少,布有多少,衣服好坏,容颜怎样,帐目清否,东西轻重等。民间讲只有“三媒(媒人)六证”才表示新婚合理合法。土默特蒙族则是另“六证”,即香斗、蜡烛、明镜、弓前、胸叉骨、五叉上苫哈达。

新郎进帐先拿弓搭箭向四方虚射,土默特蒙族则是娶亲时就身挎长弓箭壶,然后把月箭放在新娘家的房外。这是古代抢婚的遗俗,是女子对父系制从夫居的反抗,妻方要坚持旧传统,男子全副武装用抢婚来实现把妻子留在夫家的愿望。

“拜天地”后新娘入洞房,郎才可揭红盖头,新婚夫妻是喜是悲在此一揭。由于封建社会“婚前男女不相面”不知酿成多少爱情悲剧

【新房婚床】

1. 压床:

婚礼前一天,找小孩(男孩)在新人新房的新床睡一晚

2.“枣生桂子”:

婚礼当天在新房的婚床洒上大枣、花生、桂圆、瓜子寓意早生贵子

3. 婚礼当天新家的婚床应配套大红色的被褥

【红包】

新郎准备:

1、新娘那边给新郎戴花的红包

2、 10元:摄像、摄影、化妆、伴郎、伴娘、小天使等帮忙的人;

1元:接亲时可以多塞、以及停车费等、帮忙开门之类的多发点可以

3、给新娘家平辈或晚辈的改口红包

新娘准备:

1、100-200即可(可自我调整)去新郎家给洗脸的人

2、给新郎家平辈或晚辈的改口红包

新娘父母准备:

1、改口红包101、1001、10001寓意百里挑一、千里挑一、万里挑一

2、压箱钱

新郎父母准备:

1、改口红包101、1001、10001寓意百里挑一、千里挑一、万里挑一

2、压箱钱(必须是娘家压箱钱的一倍)

【手捧花】

注意数量9支、19为宜寓意一生一世

【四色礼】

1、订婚时新郎家要送去新娘家的有烟、酒、糖、茶(双数)

2、婚礼当天新郎接亲时要带去新娘家

【喜被】

1、新郎接亲时带两个单人的龙凤被子(1绿;1红)去新娘家,给新娘坐上

【生根发芽】

新郎婚礼当天接亲时要拿一对好看的酒瓶子里面放绿豆

新娘家婚礼当天准备两根葱

新郎家接亲的人把葱放在提前准备的两个瓶子里一起带回新郎家寓意落地生根,生根发芽

【离娘肉】

新郎家婚礼当天准备一扇排骨拿去新娘家接亲,新娘家人负责剃下骨头,让新郎带走肉

【新郎装扮】

1、婚礼当天新郎最好着西服(新旧均可只要干净整齐即可)

2、婚礼当天新郎一定要穿新鞋,理新头发

3、婚礼当天新郎要系红腰带

4、新郎婚礼当天应配合新娘婚纱礼服多备一件衬衫

【新娘嫁妆】

1、红箱子:放新娘日常服装,在箱底压现金(酌量)

2、两个红脸盆

一个放一对镜子、一对牙刷、一对梳子

一个放新娘的化妆品

【其他物品】

1、新郎准备巧克力接亲时用来敲门

2、新郎准备烟接亲时用来敲门

3、新娘准备红手绢,婚礼当天如遇到同是喜事的新娘子要互相交换手绢

【新郎接亲流程】

1、着装得体

2、查看需带物品

红包、巧克力、烟、2个装绿豆的瓶子、喜被

3、检查接亲人员(成双数)

新郎、伴郎、接亲人员

4、新郎家放鞭炮,跟车队出发去新娘家

5、新娘家放鞭炮,新郎到达新娘家

6、敲门(巧克力、红包、烟等物品配合)

7、进门找鞋

8、找到鞋后,新郎求婚,给新娘送手捧花、戴腕花

9、新郎给新娘暖脚、穿鞋,抱新娘出门去客厅

10、新郎吃5味饺子(酸甜苦辣咸)

新娘家人问新郎:饺子甜不甜

新郎回答甜寓意娶了人家姑娘心里甜如蜜,吃什么都甜

11、新郎、新娘给新娘家人行礼,向新娘家人允诺

12、新娘的弟弟给新郎带胸花(新郎给红包)

13、新郎的妹妹给新娘带胸花(新郎给红包)

14、新娘妈妈给女儿盖上红头盖,新郎抱新娘出门一直抱上头车

15、新娘家楼下放鞭炮,新郎带上新娘、新娘嫁妆、插瓶的葱、离娘肉、喜被回婆家

16、新人到婆家,婆家放鞭炮

17、新郎抱新娘进家门放在床上,掀开新娘的红盖头

18、新郎的妹妹给新娘洗脸,新娘给红包

19、婆婆翻新娘嫁妆中的红箱子,数新娘娘家的压箱钱,再放进新娘娘家双倍的现金放在箱底

20、婆婆喂新媳妇面条吃问新媳妇:生不生

新娘要回答生,寓意早给新郎家添丁生子

21、新人给新郎家人行礼、出发去酒店

回门】新娘第二天回娘家称”回门,土默特蒙族是结婚一个月后回娘家住对月(一个月),这不是新娘不忘父母培养的现代观念,是“不落夫家”的古代习俗的象征。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带来男子从妻居向女子从夫居的转变,女子不愿立即实现这一转变,因而才有“不洛夫家”的象征性的“四门”。

【结束语】婚礼习俗是世代相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婚礼习俗是历史遗痕,有精华,也有糟粕,考证婚礼习俗,才可达到“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的目的。

【注意事项】

1、新郎新娘上车下车要切记同门进同门出

2、新郎家附近井盖要压上红纸或苹果寓意吉祥如意、一路顺风、一切顺利

婚庆礼仪锦集 第六篇

互爱即互相体贴,温情脉脉。俗话说:“知夫莫若妻”、“知妻莫若夫”。夫妻在一起生活,相互了解彼此的性格、爱好和生活习惯等。丈夫不要在婚后变得粗暴,妻子也不要在婚后变得俗气。夫妻虽然不常有恋爱时花前月下的浪漫,但体贴对方的话要常讲,关心对方的话要常说,不要忘了感情交流,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声亲切呼唤,无不包含深情厚谊。

婚庆礼仪锦集 第七篇

先秦时,新娘拜见公婆是在新婚的第二天清晨。新娘沐浴后,由赞者引带着去见公婆。新娘双手捧着盛有枣子和栗子的竹盘,走到公公的坐席前,脸向东行拜礼,然后上前一步,跪坐下,把竹盘摆在席上,公公用手抚了一下,站起来回拜,新娘再行拜礼,然后下堂,从女随从手里接过盛有肉干的竹盘,走到婆婆的坐席前,进行如同刚才一样的仪式。

接着,赞者代替公婆向新娘行一种以甜酒赐给新娘的礼节,然后,新娘再用根据规定准备好的食品向公公婆婆行“馈食礼”,以表示公公婆婆的生活,今后要由她来照料。 第三天,公公婆婆再以“一献之礼”赐还给媳妇。

再公公婆婆和媳妇相互敬酒之后,公公婆婆由西阶下堂,新媳妇由东阶——这是主人的方位——下堂,显示新媳妇已取得了接替婆婆做家庭主妇的资格。 再拜见公婆后第三个月的某一吉日,新媳妇要到夫家的祖庙行“庙见之礼”——即拜见夫家的列祖列宗,以慰先祖在天之灵。经过这一系列仪式,新媳妇才算正式成为夫家家族中的一员。

从汉魏到唐代,北方一带,拜堂有在“青庐”中举行的。所谓“青庐”就是在住宅的西南角“吉地”,露天设一帐幕,新娘从特备的毡席上踏入青庐,公公婆婆则踏着新娘的脚印随后而入,以压媳妇的锐气。新娘入门后,先拜猪圈及灶,然后夫妻交拜,第二天再拜见公婆及亲戚。

后来,逐渐把拜堂这一仪式改在新婚之夜进行。新郎迎请新娘进门后,各执一端用红绿彩缎结成的同心结,并立在高烧大红龙凤喜烛的堂前,请男家福寿双全的太太,以秤杆或机梳挑去新娘的蒙面巾。

新郎新娘先拜天地,然后依次拜见公婆及尊长亲戚。这时,拜与被拜的双方往往要互赠礼物。最后夫妻交拜,礼毕之后,新人由亲友送入新房。

婚庆礼仪锦集 第八篇

互敬即相互尊重,相敬如宾。例如,在一次青年联欢会上,女教师小吕准备上台参加歌赛,她的丈夫大张悄悄叮嘱说,别紧张,你一定能行。小吕说,谢谢你的鼓励。这段话听起来再平常不过。事后,大张的朋友小于提起这件事儿,竟说了一句:跟你媳妇还虚虚假假的,太酸了。其实,夫妻虽是一家,但相互间多说几句“谢谢”、“请帮帮忙”或鼓励之类的话,并不是多余的。这样做既体现尊重对方,又能加深彼此的感情。

婚庆礼仪锦集 第九篇

内蒙古婚庆礼仪

聘婚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纪以后,蒙古族进入封建社会,即普遍实行聘婚制。但仍有抢婚制的残余。在部落间的战争中,抢婚或掠夺婚仍屡见不鲜。内蒙古的达斡尔族的结婚仪式也很具有民族特色。

相亲——多求则贵,少求则贱。

青年男女在定亲之前,男方要向女方求亲。按蒙古族的传统婚俗,男方须多次向女家求亲,才能得到女家的许诺。《蒙古秘史》卷一中记载:也速该把阿秃儿带领其子铁木真(即成吉思汗)到德?薛禅家求亲。德?薛禅说:“多求几遍,才许给啊,会被人尊敬;少求几遍,就许给啊,要被人轻看。”后来形成了一句蒙古谚语:“多求则贵,少求则贱。”求亲达成协议后,由男方带上哈达、奶酒和羊五叉或全羊到女家“下定”。女家请亲友陪客人饮酒,表示正式定亲达斡尔族青年男女的提亲,要由媒人出面,自由恋爱者也如此。通常由男方请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穿戴整齐,在帽子的右边挂一根新红布条,并携带礼品,前去提亲。如女方有意,则与媒人约定下次见面的日期。当媒人第二次来时,若女方表示完全同意,就提些办喜事所需的衣物家具等,这门亲事就算定下了。

新中国成立前,通常是由男方的父母或委托媒人到女家求亲,如果女家同意,就可以定亲。但是无论怎么说都要有媒人从中牵线的。

订婚——娶得起媳妇,聘不起姑娘聘礼:青年男女定亲后由男方家送给女方家的礼品,又叫彩礼。

聘礼的多少由男方家的经济情况而定。农区多以金银首饰、柜子、衣物为聘礼;牧区常以牛、马、羊等牲畜为聘礼。牧民视“九”为吉祥数,聘礼以“九”为起点,从“一九”到“九九”,最多不得超过八十一头,取“九九”为长寿的意思。如贫困牧户不具备九数牲畜的聘礼,也可以择小于九的奇数,以三、五、七头牲畜为聘礼,但绝不能择偶数。嫁妆:女家陪送女儿的出嫁礼物。蒙古族非常讲究陪送嫁妆。男方送多少聘礼,女方就要陪送相应数量的嫁妆。通常是女方陪嫁的东西,比男方送给女家的东西多。因此,蒙古族有一句俗语:“娶得起媳妇,聘不起姑娘。”

择吉日:蒙古族的婚俗之一。又称择喜日。解放前,男女两家定亲后,首先要请喇嘛占卜,选择吉日,确定结婚日期。吉日择定以后,由男家派媒人和亲友带上哈达、美酒、糖果等礼品,前往女家,同其父母商谈结婚事宜。谈妥后,男女两家开始准备婚事。一般是打扫喜房,或新搭蒙古包,宰牛杀羊,准备聘礼、嫁妆及其他结婚用品,通知双方亲朋好友,光临贺喜。

按达斡尔族的婚嫁的传统习俗,订婚以后,男方要择吉日过礼,即送“察恩特”(彩礼)。察恩特包括猪、酒、糕点等,一般是由未婚夫和其长辈陪礼人送到女方家中。这一天,女方家则要摆设察恩特宴,款待贵客及同家族的人。在察恩特宴上,未婚夫要向女方父母及其他长辈敬酒、磕头,正式认亲。老人们则赠给未来的姑爷钱、钱搭子等礼物。席筵上双方还要互致传统的祝词。男方陪礼人先道:“贵方的少女我方的郎,千里姻缘系双方。选择这良辰吉日,我们将微薄的察恩特献上。山间的幼松稚柏,今已挺拔健壮,英俊美丽的少男少女,都已长大而且年貌相当。为祝贺两家美好的亲事,我把喜酒斟满举起,光临的众族胞和亲戚,请接受这虔诚的心意”。女方的父亲接过敬酒,回唱道:“为着我们联姻和睦,道远路遥让您饱受辛苦,送来的察恩特项目,请求您代我向族亲们备述……”。优美而有趣的祝词,使喜庆的察恩特宴更加欢乐、热闹。小贴士:如今,这两个名族的订婚仪式仍在,但是过程已经从简了。内蒙古的汉族人的订婚和北方的有些相似。

嫁娶——求名问庚娶亲,是蒙古族的婚俗之一。

过去,蒙古族的娶亲非常隆重,并保留着男到女家投宿娶亲的传统习俗。娶亲一般是在结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在欢乐的气氛中,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伴郎也穿上节日盛装。一同骑上马,携带彩车和礼品,前往女家娶亲。娶亲者至女家,先绕蒙古包一周,并向女家敬献“碰门羊”1只和其他礼物。然后,新郎和伴郎手捧哈达、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长亲逐一敬酒,行跪拜礼。礼毕,娶亲者入席就餐。晚上,又摆设羊五叉宴席。并举行求名问庚的传统仪式。次日清晨,娶亲者起程时,新娘由叔父或姑夫抱上彩车。新郎要骑马绕新娘乘坐的彩车三圈。然后,娶亲者和送亲者一同起程离去。婚礼,是蒙古族很注重婚礼仪式,尽管地区不同,形式各有差异,但都非常隆重、热闹。

一般牧区的婚俗是:当娶亲回到男家后,新郎新娘不下车马,先绕蒙古包三圈。然后,新郎、新娘双双穿过两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尘。表示爱情的纯洁,新生活的兴旺。新郎新娘进入蒙古包后,首先拜佛祭灶,然后拜见父母和亲友。礼毕,由梳头额吉给新娘梳头。梳洗换装后,等待婚宴的开始。婚宴通常摆设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种奶食品、糖果应有尽有。婚宴上,新郎提银壶,新娘捧银碗,向长辈、亲友,逐一献哈达、敬喜酒。小伙子们高举银杯,开怀畅饮;姑娘们伴随着马头琴,放声歌唱。婚宴往往要延续两三天,亲友才陆续离去。而女方送亲者还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有时,新娘的母亲也送亲,要住十多日。分别时,母女拥抱,痛哭,表示恋恋不舍。

拜火,是蒙古族婚礼中的一个重要仪式。各地蒙古族尽管拜火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在婚礼上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新娘娶到新郎家后,首先要举行拜火仪式,新郎新娘从两堆旺火之间双双穿过,接受火的洗礼,使他们的爱情更加纯洁,坚贞不渝,生活美满幸福,白头偕老。杜尔伯特蒙古族的拜火仪式别具一格。当新娘进入婆家后,院子里垒着一堆旺火,新郎和新娘要一齐往火里祭洒奶酒,并跪拜叩头。旁侧站着司仪诵念《火的赞词》:圣主成吉思汗发现的火石,诃额仑母夫人保存下来的火种,用洁白的哈达、奶酒祭祀,民族之火从古到今。请新郎新娘祈祷吧!神火是你们婚配的见证;请新郎新娘叩头吧!佛光为你们传宗接代。求名问庚,也是蒙古族娶亲的程序之一。求问新娘的姓名,又称讨封。是一场有趣的戏耍活动。娶亲者在女家投宿的晚上,要在新娘的闺房里摆设羊五叉或全羊宴,也叫求名宴。新郎和娶亲者,新娘及其兄嫂、姐妹们,皆为同辈,参加此宴。

宴席上,大家戏耍新郎,逼他下跪或半跪,求问新娘的乳名或奶名。新娘羞怯不言,或故意不答。新娘的嫂子和姐妹们也不作答,有意拖延时间。这时,由男方的祝颂人与女方的嫂子相互答辩,并唱对歌,直到女方说出真实乳名,求名宴才告结束。求名问庚,实际上是一场智力竞赛,以此表达蒙古族青年男女的聪明智慧。刁帽子,也称抢帽子。过去,蒙古族在娶亲途中,娶亲者和送亲者纵马奔驰,互相追逐,都想争先到家,成为优胜者。为此双方在途中要进行刁帽子竞赛。通常是送亲者想方设法把娶亲者的帽子抢过来,挑在马鞭上,或者扔到地上,迫使新郎下马去拣,以影响其行速。娶亲者彼此掩护,而不让送亲者抢去帽子。一路上,你追我赶,互相嬉戏,具有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

达斡尔族男女青年订婚后,男方要送女方家马、牛、羊和酒,称为“大礼”。这一天姑娘要躲起来,不见未婚夫。婚礼前一个月,男方还要送一次小礼,礼品主要是衣物,这时未婚夫妇才可以见面,并在一起吃“拉里”和挂面。结婚要置办酒宴,食品和菜肴必须丰盛,特别是在迎亲时,如果沿途碰见行人,不论是否相识,都可分得一份酒肉和点心。

结婚仪式后,主人要以炒犴鼻和手把肉等上等菜肴待客。达斡尔族的婚礼十分隆重,从媒人到女方叩头订亲起,男方要向女方过两次礼。第一次为大礼,男方长辈带上礼品和未婚夫,前往女家。而女方则大门紧闭,由守卫在外的意味长者向送礼人提问,直到满意了才放行进门。当晚双方举行宴席,姑娘则会躲起来,不和未婚夫见面。第二次是在结婚前一个月,双方商量婚期。这次岳父会叫姑娘出来,和未婚夫一起吃饭。

结婚那天,新郎不去接新娘,而是由女方组织人送姑娘,新娘头蒙红纱巾,由五至七个男女青年陪同,清晨从女方家坐车出发,装上嫁妆及陪送的礼品,大家拉琴唱歌,欢声笑语撒满一路。送亲的喜车一定要在落日前到达。男方会在中途派人迎接,并向客人敬酒。然后一人回去报信,一人陪同缓缓前行。在到达男方家时,喜车一定要向东方前进。第二天,送亲人回去时,男方还要设宴款待,等送亲人走了,新郎还要带着酒追上去,敬一次酒。

达斡尔族对离婚十分痛恨,一般很少离婚。在达斡尔语人有句俗语:“写离婚书的地方,三年不长草。”离婚的男子要受到众人耻笑。如果实在要离婚,则须举行离婚仪式,这个仪式也是十分庄重,丈夫必须跪卧在地上,让妻子从他颈部跨过。还要把一块白布缠在男家的烟囱上,用来象征丈夫已经死去。

蒙古族的迎娶上具有了民族的特色,那么生活在蒙古草原上的达斡尔族人的迎娶方式也别有一番风味。现在结婚当天都用轿车了。

闹洞房——偷杯窃碟戏新郎蒙古人的闹洞房没有新意,但是达斡尔人的却很别致。

当送亲人陪护着新娘到达男家后,新郎家对送亲贵客格外关照,未进门,先敬“进门盅”,进屋后再设“接风酒”,可谓细致入微,惟恐怠慢。尽管如此,新娘的男傧相“花大”仍然横挑鼻子竖挑眼,新娘的弟辈“库吐鲁”们则一边吃喝,一边偷酒杯筷子碗碟等藏在身上,以此捉弄新郎和陪客。因为达斡尔人认为,酒杯是为新郎新娘准备的量粮食的斗,碗碟是盛粮食的箩筐,都是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因而席后男方发现少了东西,便开始搜查。搜出便罚“偷”酒杯者喝酒一杯,“偷”碗者喝酒一碗。第二天,送亲人准备打马回程时,也伺机“偷”走几个酒杯碗碟,待新郎带酒追来,才肯归还。

回门——三朝回门

少数民族同样也吸收了汉族的回门传统。

婚庆礼仪锦集 第十篇

结婚流程中的礼仪

迎宾:

当天下午组织专人在现场指挥协调(酒店,场地布置,婚房布置,蛋糕,香槟的摆放)以及台牌,签到本的安放,礼品和饮料等物品的接收。

入场:

1.新人入场,转弯时应留给摄影摄像师3秒转镜和对焦时间。

2.新郎昂首挺胸,目视前方。新娘面带微笑手捧花束挽住新郎。

3.切勿刻意躲避,遮挡,抖落花瓣,彩纸。

4.喷洒礼炮,花瓣,彩带不可直接对准新人,以免弄脏服装,影响新人的仪表。

致辞:

1.上台后可稍做整理,新人与司仪保持一人左右空间,新娘始终面带微笑挽住新郎。

2.主婚人,证婚人站在司仪的位置致辞,身体可向新人方侧转45度。致辞后切勿关闭话筒或手握话筒大声鼓掌,上下舞台应从司仪身前行走。

3.致辞中新人切忌左顾右盼,交头接耳。应正视来宾或发言嘉宾。

拜天地:

1.行礼时新郎可通过放在新娘腰间的手掌暗示,协调行为的一致。

2.“夫妻对拜”行礼前双方应相对后退一小步,以免影响拍摄质量。

换戒指:

1.建议伴娘从新人身后上台,避免遮挡住摄像视线。

2.新人互取对方戒指,新娘如有手套应事先考虑到戒指的大小。新娘戴完戒指后将手中花束交与伴娘带下。

切蛋糕:

新郎主刀,新娘扶持,动作轻柔而缓慢,给工作人员留有足够的拍摄时间。

开香槟,倒香槟:

1.新郎开香槟时应避免将瓶口对准摄制人员或台下来宾。(侧握酒瓶呈45度倾角)

2.一按,二拧,三摇,四顶。

3.新人两双手一起捧瓶,从最上层倾倒香槟,动作应缓慢,避免酒的冲力倾覆香槟塔。

4.如遇酒杯溢满,新人也应倾尽瓶中香槟。

交杯酒:

1.新人手握酒杯退至台(避免香槟塔遮挡摄制人员和来宾的视角)。

2.饮酒时掌握速度,最好一干而尽。

主桌:

1.新人入座摄制人员将安排新人亲昵以及主桌好友祝酒的场景。

2.新娘补妆时,伴郎,伴娘安排敬酒酒杯(小而宜),香烟,火柴等物品。

敬酒:

1.新人持杯,伴郎持瓶,伴娘持烟。遵循敬酒次序(参考:女方长辈亲属——男方长辈亲属——单位领导——重要来宾——好友)

2.注意家人协调新娘补妆时间以及发放喜糖时间。

新娘礼仪与仪态

笑容:

婚礼一整天,新娘脸上都要保证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是最起码的礼仪,即使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也不能摆脸色,但不要做作,其实很简单,只要嘴角上翘就可以了,如果做不到的话,就要多多练习了。

方法就是:嘴里横含一根筷子,嘴角上翘,样子看上去像笑一般,保持嘴形不变,把筷子拿出来,便完成了笑脸,就这样保持着,每天都做一下,就不相信婚礼当天还会出问题!

站姿:

无论迎接客人还是拍纪念照,站立姿态很重要,因此要特别注意才好。特别是两个人站到一起,注意新娘应站在新郎身边靠后约15厘米处,右手挎新郎右胳膊,两人的位置象八字,正面拍照感觉最佳。

坐姿:

也许婚礼当天,起大早已经很不容易了,还要招待宾客,可能会让人劳累,但是在婚礼现场,新人可不能像在家里一样,一看见椅子就一全部坐进去,这样无形之中就给宾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1]。比如新娘穿着低胸礼服,坐在椅子的中心处,扭着腰,这样的姿势最优雅!很累吧,没办法,谁让你是这一天最优雅的呢,对吧,忍忍吧!晚上回去让老公好好的!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哦!

行走:

考虑到有些新娘会不习惯穿婚纱和高跟鞋,不注意的话,很有可能会踩到裙子而跌倒,所以小编还是建议各位不要选择太长的礼服,且正确的走路方式是:用脚尖轻踢着裙边,足底轻擦过地面,徐徐向前就行!

转身:

给客人们来个回眸一笑吧,一定会倾国又倾城的,同时鉴于礼服和一般衣服不同,所以即使只是改变一点方向都很难,优雅的姿势就是轻轻抓住礼服的衣襟,实现迅速转身!千万别缓慢的进行哦!

婚礼注意事项

1.提裙子的方法

轻轻提起婚纱的前中部,提起的高度以不影响走路为宜。双手没有拿东西时,一手提婚纱,另一手作为协助拉旁边的纱,最好不要露出脚面。大步伐地急匆匆地像行军似的前进是不应出现的。行走时上身保持直立肩膀不要跟着腿摆动,目视前方。

2.脱手套的方法

穿着婚纱是必须佩戴与之相配的手套的。但是,交换戒指的仪式时就要摘掉手套了。这时优雅地脱掉手套是个重点。摘下手套时,指甲应朝向正前方,手指应自然地并拢在一起再把手套摘下来轻轻捏住手套的指尖部,从拇指到小指顺次摘下会很得体。摘下的手套放在新娘身边专门放置手套的地方。如果没有设专门的地方就放在靠近新娘的地方,便于拿取。仪式完毕后,要戴好手套退场。宴会中干杯的时候可以戴着手套,进餐时可摘下来。

3.转身回眸

在婚礼进行中,不经意间被身后的人叫到的时候,会像平时那样不经意回头看,这样是不对的。仅仅回头看过去的话会表现出不诚恳,即使心里并不是这么想的,但这样的动作和表情也会把不好的状态表现出来。脖颈上会出现难看的皱纹,这种时候最好把身体也转过来。轻柔的动作是优雅转身的要领,用手提住身后婚纱的中心线,使后部的纱向与转身相反的方向转动。向后看的时候,不要只转动脖子,身体也一起跟着转动。不要大幅度地挥动裙摆,慢慢地转身,时刻保持优雅。慌慌乱乱的转身要尽量避免。

4.随身应带着手绢

即便是在结婚这种令人兴奋的日子也会留下幸福激动的泪水,所以一定要准备拭泪的手帕,新娘随身带或伴娘带着。新娘在擦拭眼泪的时候要轻轻地按在眼睛上,注意如果来回擦拭的话会破坏眼部的妆容。容易激动而流泪的新娘注意眼妆不要太浓,而且时刻注意补妆,以免发生尴尬。

婚庆礼仪锦集 第十一篇

厦门婚庆礼仪

提字仔

厦门俗称提亲为"提字仔",男方托媒上女方家门提条。

女方父母若无意结亲,煤人只得怏怏离去。如女方父母有意,即向煤人要来写有男方姓名籍贯、出生年月日、职业等情况的红纸条——"字仔",让煤八三天以后再来,这门婚事算有了希望。

在提亲议婚的过程中,"煤太婆"往往凭借其三寸不烂之舌,鼓动议婚双方振成亲事,好从中捞取"煤人钱"。

厦门议婚很早就有"对看对相"的相亲风俗。两家通过"提字仔",彼此认定门户相当之后,即通过煤人进一步谈论聘金、聘礼的具体数目,婚事的各项程序、日期和要求。

现在能简洁到什么程度呢?

男方直接带礼品(要有黄金,喜糖和喜饼)上门就成,那叫一个干净利落!

小妖后来跟厦门的老人聊天,问到这个提亲到底要怎样。

男方:就带“四件”礼物上门。烟、酒和水果什么的。

女方:就是招待啦。看客人多不多决定要不要摆酒。

吃定

称为"订婚"。

一、祭祖

男方在出发前往女方家之前,要先在家中进行祭祖仪式,并将纳聘所用之盒仔饼9西饼)、大饼、陈列于祖先神案前,行香祭告列祖列宗将前往某地女家下聘,请祖先保佑这段姻缘美满幸福。

下聘人数应成双,男方家之年长亲朋担任。

二、纳采:

男方纳聘车队到女方家门口,男方燃放鞭炮,女方亦应燃引连炮相迎,并由新娘兄弟一人替新郎开门,再端洗脸水,让新郎洗手、擦手,,新郎应回以红包答谢。而后将聘礼交给新娘父兄。

男方的纳采人群进入女家,此时媒人介绍双方家人及亲友相互认识,并讲些吉祥语,增添喜气,而双方亲友也可借此机会寒暄问候。

三、受聘

由女方敦请一位福寿双全的长辈,在列祖列宗神案前进行点烛、燃香、献饼及献礼仪式,默默预祝此女婚姻幸福。开始订婚仪式:

奉甜茶:准新娘在媒人的陪同下,奉甜茶献请前来纳聘的男方亲友,并由媒人---加以介绍,男方亲戚可借此机会端详新娘。

压茶瓯:甜茶饮毕,准新娘再捧出茶盘收杯子,男方来客此时应将红包与茶杯同置于茶盘上,即俗称“压茶瓯“

戴戒指:由新郎取出系有红线的金戒、铜戒、套在新娘右手中指上,象征永结同心。通常在戴戒指时,均故意将中指一屈,以免日后被对方吃定,但互信互重是婚姻制胜之道。

燃炮:订婚礼进行至此,女方应燃炮,男、女双方互相道贺结成儿女亲家,并将喜饼与亲友共享。

订婚喜宴:订婚仪式完成后,女方家设宴款待男方来客及媒人,宴毕男方应送红包“压桌”给女方,酒宴结束后,整个订婚仪式也到尾声。

回礼:宴毕,男方应尽速离去,不宜久留,女方则回赠男方几项礼品,如新郎衣料,皮鞋等十二件,同时亦让男方携回几盒喜饼及礼香、礼烛、礼炮一份。同时附有媒人礼,男方回家时,绝不可互道再见,因为下聘之事岂能再来第二回。

告祖礼:男方回家后,要行告祖礼,告知完成纳采之礼,并将女方回敬之喜饼分享亲友。

现在婚礼一般都不再经过"订婚"这个环节,合并到"送定"这个步骤,节省了应酬花费、也有送女方一只金戒指或一条金项链作为信物的,这颇有旧时代"吃暗订"的订婚意味了。

一朋友订婚非常简单,收了男方送的黄金首饰,给双亲敬茶改口(特地问了下,敬茶时候要跪着)。仪式完了后,一起吃顿饭也就算成了……

还有个俗语叫“吃糖”。糖是男方家买,送来给女方的亲戚吃。其他东西就带提亲的时候女方提的条件。(黄金啊,房子钥匙之类的。)

送走

即送聘礼、聘金。

聘礼:

扎饼,俗称"大饼着花"。"大饼"即特制的碗口大的马蹄酥,两个一包,动辄数百数千包。"着花"即中空的油炸糯米球,外面用糖浆粘上"米香"(爆米花),类似今日的"麻著"。还有"四色饼",即各种小馅饼,包装成封,视"大饼"的多少,按一定比例搭送。

礼糖,俗称"大糖小巧"。"大糖",由糖压制成块状,中空;"小巧",顾名思义,是较小的糖块,多为乐形或菱形,实心。女方大部分收下,退回小部分。男方也散发礼饼礼糖给亲友,常再加香蕉搭进,寓招子之意。男方在"送定"前已给亲戚喜物,为红糯米汤圆一桶(用红色饭桶装)或糯米掺四大团和礼糖若干。

面线。寓白头偕老之意。

冰糖、冬瓜糖、桔饼、柿饼、糖花生等蜜料、茶料(饮茶的条配),女方也退回部分。这些都是招待客人的甜点佳品。甜应俗语"吃甜甜,生后生",桔饼寓吉意,生花寓早生贵子。女方陪嫁也都有这些。

瓮酒、活鸡活鸭。女方留下酒,鸡鸭要退回。

龙风大红烛、礼炮、礼香。都是婚事必需品,龙凤大红烛供女子出嫁前举行"上头"(冠礼)仪式用。

四时水果。香蕉、凤梨、柑桔等,香蕉寓招子,凤梨寓"旺来",柑桔寓吉意。

饰物。手环、戒指、项链、珍珠片头、金银河、珠宝等。

女方回礼:

收大部分礼饼礼糖,退回小部分,俗称“压箱底”。

收下猪羊肉、退回猪脚

回赠女婿一套结婚礼服,衣服鞋袜,文房四宝及其他礼品,希望女婿知书达礼,出人头地。

填写女方婚书,交付媒人送往男方家,即起结婚证书的作用。至此是缘定终身,婚事宣告成功。

婚期既定,各项婚前准备就加紧进行...

婚前准备——择定佳期。

亲友。男女双方都发出红帖遍告亲友。有的再发礼饼礼糖,以示隆重。自"吃定"以来,收到喜糖喜饼的亲友都准备结婚礼品.前往致贺或"添妆"。婚家派送喜糖喜饼也颇有考虑,关系密切、感情深厚的宜厚送,反之薄送。

吉日裁衣,男女两家同时进行。过去结婚外装多请外工裁缝制作。裁衣日,女家还制作新妇结婚系的"肚裙",也以白布为之。这件"肚裙"在头胎婴儿出生后裁作儿衣,具有预兆早生贵子的意思,也是必不可少的。

合帐。男家在裁衣当日,须制床帐一顶,也是"好命人"执剪,在当日缝制好,称为"台帐"。

安床。男家择吉日安床。安床即摆放新床。

要请熟悉个中忌纬的亲戚参议,择下吉日良辰,考虑新夫妇生辰八字,求平安吉祥如意。床安好后,用酒肉、豆腐等事物祭床母,祈其安适,多家庇佑。当晚,新郎要于衣个父母双全的男孩同睡新床,俗说:翻铺生干铺,即男孩睡在床上左右翻身,新娘将来会生男孩的佳兆。(老人说的是属龙的小男孩比较好)

送嫁妆。迎娶前一日或数日,女家将新妇随嫁的物品——嫁妆先行送往男家。一般试钱、衣服、布料、金器、礼饼、礼糖、冬瓜糖、桔饼、红枣、龙眼干肉、茶点、日用品等,还有一个子孙桶。子孙桶拿进新房时要念:“子孙桶(提)高高,生子生孙中状元。”

送嫁妆由女方派人押送,不用煤人,煤人只算男家的代表。男家也同样礼待女方客人。

婚礼当天——行上头礼,即行成年礼。

“上头”男女穿上称为“上头衫仔裤”的白布衫,端坐正厅祖先神位前竹椅上。男子朝内坐,妇子朝外坐,意如男子成年掌家,女子成年外嫁。

神位前放一大“加箩”――扁平竹制大晒盘,上铺红毯一条,毯上放一小竹椅,搁脚用。仪式前神位前先摆十二道菜,焚香、点烛、拜祖。然后由“好命人”从后面梳头,梳好后,男子用红丝线束发,戴上礼帽。

妇子“上头”须先“开面”――用红线绞去脸上汗,梳好头后,用发簪插在发髻上。在梳头时,“好命人”要对男子念:“上头带冠已成人,出门坐大位,食人头杯酒,说人头句话。”意即指新人从此后受人敬重,给女子念:“头发梳起,坐金交椅”意即将来过好日子的祝福。

好像很多都能省略了……

女方出门的时候要选定吉时,拜祖先拜父母。男方同样也要拜,而且时辰要跟女方家的吉时相同

婚庆礼仪锦集 第十二篇

现在,随着社会的变化,婚礼的许多作用已被正式的社会组织,法律机构的注册登记所取代。在传统社会,婚礼的作用如同现代社会领取结婚证,以取得法律和社会的承认是一样的。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特别是社会组织与专门机构不发达的情况下,举行有广泛见证的仪式是证明重大事件的唯一办法,这种习俗直到今天依然存在。结婚对于个人无疑是一大人生转折,婚礼是为男女双方举行的一种仪式,象征着俩人都已进入成年,标志着男女双方的关系有了重大转折,有了新的权利与义务,此后俩人之间的很多关系,如同居、性行为、子女等都将变成合法的。对于别人和社金来说,婚礼本身就是一桩公开和公众性的事务,亲朋好友参加公开举行的婚礼,表明社会对当事人婚姻合法性的承认,也表明社会赞同这一结合,亲属们和社会因此而接受新的角色和义务,同时也伴随着新的期望。

在中国的民俗文化传统中,婚礼的真正意义在于“别男女”。《大戴礼记·盛世篇》日:“凡淫乱生于男女无别,夫妻无义,婚礼享聘者,所以别男女,明夫妻之道也,故有淫乱之欲,则饰婚礼享聘也。”在儒家看来,家庭的基础在于夫妇,而夫妻关系的确立在于婚礼。婚礼即然是人伦之本,风教之始,所以必然要有庄重而严格的程序,严其男女之别,而后才可以使夫妻关系有一个稳固的基础。

正因为婚礼担负着如此重任,所以历代对于婚礼都十分重视,有载于典籍、行于民间的所谓六礼,这就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程序分明,极为隆重。但由于时间的流逝和各地民情不同,六礼所规定的基本程序虽然人们都还遵守着,但完全意义上的六礼已在民间逐渐变得不完整了。即便是在山西这样一块不大的范围内,六礼的具体风俗在各地都有一些不大不小的差异,人们把注意力较多地集中到了结婚当天的仪式上,其余的程序渐趋淡化。

这里,我们选几则富有特色、流传颇广的习俗分述如下。

山西婚礼习俗

交杯酒与结发夫妻

“合卺”这个词对于现代人而言是陌生的。然而,新郎与新娘的“交杯酒”却是每一个结过婚或参加过婚礼的人非常熟悉的。“合卺”就是指新婚夫妻在洞房之内共饮合欢酒。卺是飘之意,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拿一个,用以饮酒,就叫合卺,合卺始于周代,后代相卺用匏,而匏是苦不可食之物,用来盛酒必是苦酒。所以,夫妻共饮合卺酒,不但象征夫妻合二为一,自此已结永好,而且也含有让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正如《礼记》所载:“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宋代以后,合卺之礼演变为新婚夫妻共饮交杯酒。《东京梦华录·娶妇》记载:新人“用两盏以彩结连之,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饮讫,掷盏并花冠子干床下,盏一仰一合,谷云大吉,则众喜贺,然后掩帐讫。”这个仪式的象征意义是意味深长的。

用彩绸或彩纸把两个酒杯联接起来,男女相互换名,各饮一杯,象征此后夫妻便连成一体,合体为一。当然很多情况下,“惟新妇羞涩,不肯染指一尝”。(:《解县志》)

饮过之后把杯子掷千床下,以卜合谐与否,如果酒杯恰好一仰一合,它象征男俯女仰,美满交欢,天覆地载,这阴阳合谐之事,显然是大吉大利的了。时期,山西民间结婚,拜天地之后,“导入洞房,婿先进,上床踏四角,新娘继入,坐床后隅,饮交杯酒,是日‘合卺’,合卺之后,尚有谒祖日见勇姑等礼,大抵于结婚之翌日行之”。(:《浮山县志》)

今天,山西农村青年的婚礼上,交杯酒是必不可少的,但其形式比古代要简单的多。男女各自倒酒之后两臂相勾,双目对视,在一片温情和欢乐的笑声中一饮而尽,或者是在洞房或是在举行婚礼的大厅、饭店、酒楼。按民俗传统,交杯酒是在洞房内举行的,所以都把合卺与入洞房连在一起,但不管此俗的表现方式有何不同,其寓意与心态都是一致的,结永好、不分离的暗示对于新婚夫妻今后长期的婚姻生活都会产生影响。

当人们置身于偏僻山村的婚礼中,不管平常人们的生活多么艰辛,但通过交杯酒所洋溢出的欢笑,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照婚礼习俗,在交杯酒过后,常常还要举行结发之礼。结发在古代称合髻,取新婚男女之发而结之,新婚夫妻同坐于床,男左女右。不过,此礼只限于新人首次结婚,再婚者不用。人们常说的结发夫妻,也就是指原配夫妻,娶妾与续弦等都不能得到结发的尊称。

古代婚俗中,结发含有非常庄重的意义,后来这一习俗逐渐消失,但结发这一名词却保留下来了。结发夫妻受到人们的尊重,结发向征着夫妻永不分离的美好含义,如同交杯酒一样,在农村仍然得到大多数人的充分肯定和赞许。

在男人们可以娶妾、养姨太太的时代,结发夫妻就显得尤为突出。以至于不论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新科进士,还是突发横财的商人地主,在攀援富贵、寻花问柳、续纳小妾之时,一般都要对结发夫妻保持一定的尊重。

在中国人的心理和情感上,从古至今,漫漫几千年,尤重结发夫妻。

因为结发意味着“第一次”。在男女授受不亲,人们一生中深交的异性寥若星辰的情况下,结发,意味着第一次接受了异性的新鲜,第一次发出会心的微笑,第一次品尝了爱的幸福,第一次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家庭。所以,无论如何,这个第一次都是弥足珍贵,值得珍惜的。

此外。结发还具有庄严、神圣、天意、缘份等等得到社会认可的深层含义,在此基础上,婚姻的双方产生了义务和责任感。

山西婚礼习俗

闹洞房的秘密

闹洞房是婚礼的最后程序,也是任何婚礼都不可少的内容,它是婚礼的,也是最热闹最有趣的节目。

新婚之夜,亲戚朋友围坐房中,对新娘百般戏谑,称之为“闹房”、“戏新娘”。闹的方式各种各样,各地有同有异。总括起来可分为文闹和武闹两种。文闹以较文雅的方式,往往都是向新娘出谜语、对对子,请其讲述恋爱经历及平常不见于口的男女之事,山西民间有称“说令子”,妙趣横生,迫使新娘无法对答而大出洋相,借以取乐。“是夕,好事者多以谈谐语编为词调,强使新妇歌之,名曰‘闹房’。近则变本加厉,庆贺之忱出以戏谑,抑失礼之甚矣。”(:《翼城县志》)武闹是使用较为粗野的方式,不仅口出秽言,还对新娘动手动脚,颇有恶作剧的性质。

闹洞房时,平辈的、晚辈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纷纷拥入新房,喜笑逗乐,尤其是新郎的朋友,他们极尽所能,想出种种方式,让新娘当众表演,以逗乐取笑,俗话说“三日没大小”,除了爹妈都能闹。这期间,人们之间随随便便的关系是礼俗所允许的,很多禁忌都被解除了,颇似西方文化中的狂欢节。因此,无论如何戏闹,如何难以接受,新娘是万万不能生气的。如若气走了闹洞房的人,将被视为是新娘的任性,人缘不好,日后的光景就不会好过。

闹洞房是对新婚夫妻的一种祝贺方式。在民俗中,人们认为洞房中常有狐狸,鬼魅作崇,为了趋逐邪灵的阴气,增强人势的阳气,才闹洞房的,所以民间俗语说“人不闹鬼闹”。

闹房在功能上也是对新婚夫妻的考验,包括机智与耐心,原本是一种“关口考验”,但在民间往往行之过分,成为陋俗。

闹洞房的习俗起源甚古,《汉书》记载“燕地嫁娶之夕,男女无别,仅以为荣。”(《汉书》,《地理志》)闹房之俗可能起源于“听房”。在新婚之夜,亲朋好友在洞房窗外窃听新媳妇的言语和动作,人们感兴趣的无非就是男欢女爱之事。从性心理的角度讲,这种举动似乎正是弗洛伊德理论中的“意淫”之举。以后逐渐演变成为戏弄新娘的闹洞房。此种风俗行至唐代,风行民间,不但男方亲属,贺宾客朋都有戏弄新娘的权利,连不相干的陌生人,也可以中途阻拦,品头论足,抚摸取笑,需索于难。这种习俗由古至今,已由个人行为变为集体行为。

综观闹洞房之俗,驱动人们听房、闹洞房的心理动机是复杂的。

首先,这是一种人们性意识的外化与下意识的冲动,人们从闹房戏妇与抚妇之中,表现了对异性的某种挑逗,发泄出来之后便可克服既羡且忌的心理,以达到性在“下意识”界域的某种平衡,这种对异性的态度与行为在平时是受到严格限制的,闹洞房正好提供了一种机会。

其次,闹洞房是传统婚姻中包办婚姻的产物。因为只有在新婚典礼之后,激动的新郎才可搞开新娘的红盖巾,这对新人以前不相识,无相交,更无情感的沟通,第一次见面便要共堕爱河,显然是陌生和难堪的。因此,闹洞房习俗可以消除彼此的距离和陌生感,协调俩人之间的紧张气氛,融洽感情。无疑,洞房之闹是百米赛跑前的必要准备。

再者,在兴旺发家的心理趋动下,大多数的新婚之家,都存在着既苦于众亲友之闹,又乐于让其闹的双重心理。

闹房可以使双方的亲友们熟悉起来,显示家庭宾朋满座,兴旺发达,增进亲友间的沟通与感情,以及邻里间的和睦。

热闹是中国人生活的美学理想,闹洞房正是臻于此境的手段。热闹了才能形成喜事喜庆的氛围,闹是一种快乐的场景,是一种欢腾与兴旺发达的象征,只有闹、大闹特闹,喜庆才有市场,财路才可大开,人丁才能兴旺。

山西婚礼习俗

洞房验贞

在中国,性行为是一种受习俗高度制约的行为。人们不仅对公开的、合法的性关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且习俗的规范试图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缝隙之中。

在《诗经》中,我们可以谈到许多妇女与情人们私奔的故事,至少在孔子时代,社会上层中,男女之间的性关系之混乱多少有如堕落的罗马时代。当时离婚很容易,再婚也并不难,少女的贞操还不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

然而,随着儒学的兴起,特别是宋代的理学泛滥之后,妇女被认为要对社会道德负起责任,理学家们强迫妇女生活在禁闭的世界里,寡妇再嫁是道德上的罪恶,极其珍视妇女的贞洁。

此后,中国人对于妇女贞洁的崇拜也就成了一种心理上的痴迷。这种痴迷的一个恶劣的例子便是所谓的“洞房验贞”。这种习俗把新娘子的贞洁与否,变成了一种当场验明并有众人在一旁作证的裸的处女检验,可悲的是,新郎并不以为这是对自己情感的亵读,新娘也不觉得是对自身人格的侮辱。习俗已经扭曲了人们的心灵。

洞房验贞的习俗在民间被称作“验红”、“授巾”,古已有之。一般是在结婚之日,由新娘之母送给女儿或者女婿的白色巾帕,以为初行房事时之用,民间也称“喜帕”。

旧时,历朝定婚礼,都有授巾之礼。有的地方如广东,授巾之后,新郎新娘关门入室,云雨,而新郎的父母亲友则在门外静候,风流之后,新郎手捧朱盘,盘内放着所授之巾,盖以红帕,其所示新娘为处女新红,众人皆大欢喜,纷纷表示祝贺,并以烧猪送于新娘娘家。在此之前,娘家人一直揣惴不安,惟恐新娘不见处女红。

由于处女膜是否破裂成为检验贞女的唯一标准,一旦未见其红,新郎与家人便要归因于新娘不贞,至少在心理上要产生很大的猜忌与不和,形成隔膜。轻者使新娘无言以对,受辱终生,在婆家和丈夫面前无地位,重者由媒人遣送女子返回娘家。

重视处女红,是中国社会的普遍观念。善于观察的文人们又把其赋予了浪漫的情调。

王实甫的《西厢记》在记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幽会之后,特别提及香巾,他写道:

“(花)春罗儿莹白,早见红香点嫩色,灯下低睛觑,胸前着肉揣,畅奇哉,浑身通泰,不知春从何处来。”

剧作家汤显祖在其《邯郸梦》那颇具艳丽色彩的对白中曰:“好夫妻进洞房花烛,……大河犯客槎,猛擒拿,无媒织女容招嫁。休计挂,没嗟呀,多喜檀郎蘸眼惊红乍,美人带笑吹银蜡。今宵同睡碧窗纱,明朝看取香罗帕。”

陶宗仪的《辍耕录》记载了一个人娶新娘后未见处女红,文人袁可潜赠与如梦令一首“今夜盛排宴筵,准拟灵芳一遍,春已去时,问甚红深红浅,不见,不见,还你一方白绢。”

今天,在山西农村,验红之俗已不多见。但有些地方常在新婚的第二天早上,把见红的白毛巾放在新房外的明眼处,以示外人表明新娘是处女。

山西婚礼习俗

婚礼习俗

完整的婚礼习俗在古代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但是明清以来,山西各地完整的六礼已经不复存在,如大量地方志中所载的,“婚礼各处不同,大约六礼之中,仅存其四:问名、纳采、请期、亲迎而已,亦有不亲迎者。”(乾隆:《平阳府志》)

解放以后,在婚礼形式上新旧相间,而新的婚礼形式逐步在取代旧的形式。新的,较为文明和现代的婚礼形式在期间就已在山西各地开始实行,作为一种新的婚礼习俗,我们把它详述如下:

“结婚证书,仍用向来红柬,但主婚人、证婚人、介绍人、新郎、新妇,俱署名耳。其结婚仪式,系就庭前设礼案,奏乐,由司仪人入席面北立,宣唱:“男女宾人席”而北立。男女族主婚人人席,而南立。男女族全体人入席,而东西立。证婚、介绍人入席,而南立。纠仪人人席,而北立。男女宾相引新郎、妇人席,俱面北立。

奏乐。证婚人读证书,并为新郎新妇交换饰物。新郎、妇行结婚礼,东西向立。双鞠躬。奏乐。

主、征婚人致训、箴词,新郎、妇谢证婚、介绍人,三鞠躬。

男女宾代表致颂词、赠花,两鞠躬。奏乐。

新郎、新娘致谢词,两鞠躬。

女宾代表唱文明结婚歌。

证婚人、介绍人、男宾、女宾俱退。

新郎、新娘谒见男女主婚人及男女全族全体礼,奏乐,男女主婚人及各尊长面南立,三鞠躬,男女平、晚辈面东而立;两鞠躬。男族女族全体行相见礼,东西相向立,两鞠躬。

男女嫔相引新郎、新娘退。男女两家主婚人及男族、女族全体、纠仪人、司仪人俱退。礼毕筵宴。”(十二年:《临汾县志》)

福谣

在婚庆的整个过程中,诵读歌谣是必不可少的。晋中一带旧俗,女儿出门前要吃离家饭。这离家饭是不能吃蔬菜、喝汤水的,以免路途中出现紧上厕所的尴尬。一般的离家饭是吃几个熟鸡蛋,不但营养耐饥,而且具有“团团圆圆”的含义。当地一首歌谣记录了这种现象:古代婚礼陶俑

三颗鸡蛋一壶酒,打发闺女上轿走,闺女走了莫想家,过年生个小子娃。

布置洞房铺床时也常常伴随着念诵歌谣,有些地方叫做“唱喜歌”。各地铺床时所诵有所不同,但意思大体相似:

铺床铺床,儿孙满堂,先生贵子,再生姑娘;

铺床铺床,富贵堂皇,金钱满地,米粮满仓;

铺床铺床,龙凤呈祥,夫妻恩爱,地久天长。

晋中平遥等地,洞房之夜新娘子要喝疙瘩汤,俗称女儿汤。疙瘩汤里要放上枣儿和花生。新娘子喝之前要一边搅拌疙瘩汤,一边念诵:

左手拌疙瘩,儿女一不沓,小子会念书,闺女会纺花。

喜气洋洋的婚庆结束了,在浓浓的乡情乡音中,一对对幸福的新人,

今天山西农村的婚礼习俗也大体如此,仅是在内容与形式上更富有一些时代特色。

婚庆礼仪锦集 第十三篇

椐《仪礼.士婚礼》记载,结婚那天傍晚,新娘穿上结婚礼服——系有浅红色花边的纯衣(丝质衣服),头上戴着“次”(编好的假发套),向南站在房中,身右站着保姆,新娘的女随从则披着白黑色相间的外衣,站在后面。 当新郎穿着礼服,带领着墨车(新郎坐车)、彩车(新娘坐车,设有帏帘)、从车、仆人等迎亲队伍来到新娘家大门外时,女家主人亲自出来迎接,经过一番揖让,双方来到堂上,新郎向岳父行过稽礼(古代跪拜礼中最重的一种,需磕头至地多时)的大礼之后,新娘就从房里走到东阶上她父亲跟前,父亲告戒她道:“今后要时刻小心、恭敬、谨慎,不要违背你公公婆婆的意愿。”同时,将一件衣服给她,作为告戒的证物。接着,新娘再来到西阶上她母亲跟前,母亲给她在腰间系上一条带子,并接上佩巾,然后告戒她道:“勤勉、恭敬,好好完成你公公婆婆吩咐你的家务。” 随后,新娘随新郎下堂来到大门口,新娘披上御尘的外套登上彩车,并从新郎手中接过驾车的带子。于是,新郎驾着彩车往前走,在车轮转了3周后,新郎将车子交给驾车的,自己则乘坐墨车先走,因他还要到自己家门前迎候新娘。

亲迎流传到后世,多以花轿、喜车、彩船等迎娶新娘,新娘的结婚礼服多为绣有龙凤图案和彩饰的凤衣凤冠,垂下丝穗以遮面,也有以红巾一帕、纸扇一把以遮面的。当新郎亲迎来到女家时,新娘往往哭哭啼啼不肯上轿,新娘的亲友则要当众试才——请新郎赋诗,新郎在当场吟诵了“催妆诗”后,新娘方始起身上轿。上轿前,女家先使一妇人手持灯或镜子向轿中照一下,谓之“照轿”,认为这样可以压邪。 近代,花轿起轿后,女家在门口泼上一盆水,原意是认为水可以涤除污秽,当然也可以压邪治鬼,后来演变成“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祈祝女儿出嫁之后和婆家关系融洽,不要被斥退回。

花轿在迎归男家的路上,前呼后拥,好不气派:最前面的是开道的,紧随的是执事的、掌灯的、吹鼓奏乐的,然后才是新娘的花轿。沿路吹吹打打,呈现出一派喜庆景象。 花轿迎至男家,邻人乡亲还要索取吉利钱,谓之“拦门”:送亲者以铜钱向空中扬撒,儿童争着去抢,叫做“撒满天星”,另有一个手执花斗,将所盛之谷物、豆子以及金钱、果子等物望门而撒——据说是用以禳避阻挡新妇进门的煞神——称为“撒谷豆”。 新娘要下轿了,但双脚不能履地,只能履青布条、毡席或麻袋。因古人认为,地与天都是神圣的境界,不得侵犯,而新娘的脚一旦与土地接触,难免会触犯地神,因此,必须铺上毡或席来避免。唐代白居易《春深娶妇家》诗记叙了这一习俗:“青衣转毡褥,锦绣一条斜。”宋代改毡为席,称做“传席”或“传袋”,即以席或麻袋辗转传递,直到洞房前,席谐音“息”(即小儿、后代),袋谐音“代”,都是传宗接代的意思。后来也有使女家亲戚中力气较大者抱新娘下轿登床的,演变至今,已成为娘家小舅子抱新娘上轿、下轿的了。

当新娘来到新房门前时,还要从马鞍上跨过去,以示平安,也有跨火以压邪的。

婚庆礼仪锦集 第十四篇

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三书”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

“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

“礼书”——礼物清单,当中详细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

“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六礼:“六礼”是指从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

“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

“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

“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则隐含不尽之意。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与现代结婚过程有些不同,现代结婚一般指结婚当日所举行的礼仪,而三书六礼则包括了从谈婚、订婚到结婚这一系列的过程。

接亲

婚礼当天的上午,男方要带着迎亲队伍来女方家接亲。

找红鞋

新郎需在新娘的房间里找到号准备好的红色婚鞋,帮新娘穿上方可带走新娘。

奉茶

新人需向双亲跪拜,奉茶直到长辈喝下方可站起。

撑红伞、撒米

新娘新郎出门的时候,要由伴娘撑红伞陪同,而且要同时往路旁撒米,意思是不要让鸡啄到新娘。注意新娘双脚不可着地,并且嫂嫂不能相送。

绕吉祥路

新人上迎新车后需要绕当地所有吉祥的路名开一圈。

过门:即新娘正式进入新郎家门,拜见翁姑(公婆)。传翁姑不可在大厅直接看见新人进门,需当新娘步入新郎家后,从房间出来会见新人。

下轿下车

地铺红毡,新娘鞋不沾地。

过火盆

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拜堂

先拜天地,后拜高堂,夫妻对拜。拜天地代表著对天地神明的敬奉;而拜高堂就是对孝道的体现;至於夫妻拜就代表夫妻相敬如宾。

掀盖头

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喝交杯酒

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

改口茶

改称对方父母为“爸妈”。

进入洞房

上枣和栗子,寓意“早立子”。

回门:完婚后三日,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

婚庆礼仪锦集 第十五篇

杭州婚庆礼仪

杭州结婚习俗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说媒

杭州民间婚礼,基本上沿袭南宋婚礼的习俗遗风。

旧时男女婚配封建色彩极浓,中等以上人家都要请媒婆说合,叫做“穿婚”。男、女方问卜得吉“定帖”后,男家择日备礼邀女家,两亲相见,谓之“相亲”如女方

中意,即以金钗插于冠髻中,名曰“插钗” 若不如意,则送彩缎两匹,谓之“压惊”。

二、订婚

正式结婚前的一种仪式,古称“缔姻” ,又称“传红”订婚这天,两家都挂灯结彩,厅上供和合二仙神马,燃点红烛,邀请亲友吃订婚酒。

三、行聘

订婚后,男家要行聘,古称“纳征”,现在俗称“聘礼”“财礼”。

根据男家情况,以送金银、绸缎为主,女家受聘,亦必有答礼,称为“回盘”。

四、发奁

结婚日期确定前一日要发奁,俗称“发嫁妆”。

旧时,富裕大户嫁妆甚厚,嫁妆先在家中布置陈列,何桌在先,何物在后,都有一定的格式。

到了男家必须照样陈列,最前面的嫁妆,必为子孙桶,桶内盛有红蛋、喜果各一包。

女家嫁妆无论如何丰富齐全,唯眠床必须男家准备 女方家长必须在棉被内放一些花生 ,以讨 生儿育女 化生的吉利。

五、迎娶

婚礼的正日,俗称“拜堂”。

早一日下午,花轿抬至男家大厅,晚间,百烛齐燃,灯火辉煌,称为“亮轿”。

女方早一日亦要备席请新娘,称为“辞家宴” ,俗称“别亲酒”。

古俗,婚礼系昏礼,须晚间举行。

杭俗大都在日间,拜堂之日,以巳午未三时为多,花轿从男家出发,到女家后停在厅上。

新娘由喜娘伴随着遍辞父母和家属亲戚,然后,由一人执红烛,一人执红灯笼,引上花轿。  花轿由四人杠抬,官宦人家还可以鸣锣喝道。这也是浙江女子出嫁的特殊风俗

六、三朝回郎

即新亲上门,就是女方亲属上男方去,旧时都要在结婚第三天举行。

现在男方习惯第二天就邀请女方父母及兄弟姐妹上门。旧时还有吃三道茶等礼节,现在吃一餐新亲上门酒。

婚后三天,新郎偕新娘一同回娘家,拜见岳父岳母,俗称“双回郎”。

旧时,新娘回娘家,多则住一月,少则七天,再由新郎接回家

杭州结婚习俗中的禁忌 :

男女婚事禁忌生肖相克,认为“白马怕青牛”、“猪猴不到头”、“兔龙泪交流”、“鸡狗相配是断头婚”等等。禁忌娶属虎的女子,认为女属虎命硬,要克丈夫、公婆。迷信“红蛇白猴满堂红,福寿双全多康宁.赤兔黄狗古有,万贯家财赛北斗”。禁忌五六月结婚,认为五荒六月,结婚不利。有的禁忌五月、七月、九月结婚。喜庆日忌打碎器皿。

婚庆礼仪锦集
热门礼仪大全范文推荐:

★新娘礼仪范本汇总

★着装礼仪模板合集

★关于2022年着装礼仪合集

★关于生活礼仪模板

★生活礼仪

★2023年饮食礼仪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