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创新座谈会领导发言稿》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社会管理创新是在化解社会矛盾的基础上,推动社会管理新机制的建立,使社会管理更加健全完善,富有生机活力。与过去的社会管理相比,它的工作标准更高,工作量更大,工作视角更广泛。在多元管理主体中,党作为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在社会管理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努力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社会管理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社会管理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社会管理活力。
一、充分认识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热门思想汇报党委、政府、社会、公众在社会管理中的基本职能不同,角色定位也不同。只有充分认识基层党组织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找准基层党组织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着力点,做到依法推进、理性推进、科学推进。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一)基层党组织是社会管理创新的组织基础。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执政为民最为重要的组织基础,也是我们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如果没有基层组织,党就会像一盘散沙,就不能形成有战斗力的集体。苏联剧变原因很多,但拥有2100万党员的基层组织在关键时刻软弱涣散、四分五裂,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导致苏联共产党最终垮台的原因之一。从整体上说,我们党的基层组织是很有战斗力的。个人简历我们党的8000多万名党员,活跃在近400万个基层组织中,正是通过各领域各单位的基层组织,党把广大党员组织起来,使党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正是通过各领域各单位的基层组织,党团结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开创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局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在基层,动力和源泉也在基层,基层基础打得牢,和谐大厦才稳固。我们要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放到基层,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的能力,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二)基层党组织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领导核心。李源潮同志强调指出,基层党组织在城乡基层社会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在基层社会管理中担负着领导核心责任。社会建设水平的高低、社会管理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和检验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的建立、发展,基层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范围越来越广阔。从社会管理演进的趋势看,社会管理越来越社会化,社会事务不再只是各级政府管理的公务,而是需要整个社会参与的事项。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提供社会服务、反映诉求、协调利益、规范行为、化解矛盾乃至应对危机的作用。特别是在某些社会问题比较集中的公益性领域,如环境保护、扶贫开发、社会福利、工作总结慈善救助、疾病救治等方面,更要重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只有把社会管理创新的着力点放在基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让社会发展和创新同步前进,才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三)基层党组织是社会管理创新的直接力量。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党员来自社会各个不同利益群体,有的直接处于各种不同的社会矛盾之中,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处于最有利的地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层党组织置身于社会基层,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最密切,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最了解,在促进社会管理与稳定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推动发展、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重要力量;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公共事务、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主要平台。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应该紧紧抓住基层党组织这个基础平台,把各种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形成有序可控的社会环境,才能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实现科学有效管理的基本途径。
(四)基层党组织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纽带。基层党组织是联结各个社会单元的重要纽带。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实质上是党和政府依托基层党组织与社会互动共进的过程。基层党组织直接从事社会管理活动,是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的重要力量,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最活跃的依靠力量,在行政机关和公众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心得体会党的基层组织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直接和人民群众打交道,是人民群众认识了解党的“窗口”,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了解人民愿望,倾听群众呼声的重要渠道。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应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发挥好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协同作用,形成党委和政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网络。
二、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市场化、工业化、全球化、城市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快速发展,给社会管理带来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社会管理环境从静态封闭走向动态开放,社会管理对象从“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社会管理领域从现实社会延至虚拟社会,已经从一个“整体性的社会”转变为一个“多样化的社会”。这些新问题和新挑战使在社会管理中担任领导核心责任的基层党组织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一)社会管理对象日益多元化带来的新挑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国企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新产业的蓬勃兴起、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以及择业范围的不断扩大,我国城乡结构、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在城市就业总人口中,“单位人”已由过去占95%以上降到现在的25%左右,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包括管理技术人员和所有的从业人员,已经达到1.5亿人,中国历年累计的下岗职工人数近4000万。同时,在深化改革和推进城市化、范文写作工业化的进程中,我国流动人口比例大幅增长,下岗职工、失地农民、城乡贫困人口等弱势群体不断显现。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到2.21亿人,占世界流动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还多,并逐步形成了以80后新生代为主体的明显趋势。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失地农民总数将超过1亿人。在我国现有的2.4亿农民工中,流动党员达300多万。社会管理对象的日益多元化和非组织化,给基层党组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和压力。
(二)社会管理内容日趋多样化带来的新挑战。2011年两会前夕,在人民网推出的“你最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调查中,社会保障、司法公正、反腐倡廉、个人收入、房价调控、医疗改革、物价调控、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教育改革位列其中。这一系列问题,无不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无不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无不涉及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同时,随着群众自主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和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对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的欲望与要求越来越高,已经由普通的物质利益向精神利益、民主政治权利转变,越来越注重公平、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正义、地位和尊严,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甚至有的开始主动关心和参与政策制定,通过各种渠道介入国家政治生活。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是基层党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面临的重大课题和现实挑战。
(三)社会管理范围更加广泛化带来的新挑战。随着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加大,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多元多样多变,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心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焦躁疑惧、迷茫失落、愤青思维、拜金主义等在急剧转型中社会心态的失衡之势,是我们基层党组织正在面对的挑战。这些大众情绪虽未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但正对社会发展与改革进程产生抵触消解。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折射,是反映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关系的一扇窗口。以普遍存在的“焦躁不安”为例,城镇化及大规模人群流动,“漂族”、“蜗居”、“蚁族”人群大量出现,不安全感容易加重;房难买、学难上、病难看的现实矛盾,让人的不确定感增强;而少数干部的贪污腐败、一些地方的暗箱操作,使干群关系变得紧张而不信任。在这种情况下,以管理手段要求老百姓用“理性思维”代替“情绪表达”,以“淡定心理”驱除“焦灼疑虑”,显然难以达到。消除“焦虑情绪”需要强化社会沟通。“沟通”就是要“通”,如果没有“通”就会形成一条无法跨越的“沟”———社会鸿沟。因此,把握和调适社会心态,创新社会管理思维,范文内容地图理所应当地成为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时代挑战。
(四)社会管理环境更趋复杂化带来的新挑战。目前,我国既处于发展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市场经济、群众组织、社会团体、媒体舆论等构成了社会管理的多维、复杂环境。今天的我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思想和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从一种声音到百花齐放,从千人一面到丰富多元,反映出思想的极大解放,也体现着中国的前进方位:在改革深水区和攻坚期,不同利益的调整与博弈,自然带来不同诉求的表达;随着开放扩大和全球化深入,传统与现代、国外与本土,不同价值观念也必然产生碰撞交锋。多元表达难免会有“异质思维”,甚至给人“鸡同鸭讲”的感觉。其实,不同意见甚至牢骚意见里往往包含着民众的信任期待,这恰恰是宝贵的治理资源。如果不让讲错话,就不会有人讲真话;如果拒绝接受“失当批评”,就会逐渐滑向拒绝接受一切批评。网络TOP100范文排行在一个多元社会,尊重不同的声音和意见,既是尊重公民的表达权,也是纾解社会焦虑、疏导矛盾冲突的必然要求。特别是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使社会管理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更加难以控制和应对。互联网正在迅速、深刻、全面地改变着人类社会,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乃至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舆论生成的策源地,舆论传播的集散地,舆论交锋的主阵地。网上舆情很容易成为社会矛盾的“催化剂”和“放大器”,容易使局部问题全局化,简单问题复杂化,个别问题公众化,普通问题政治化,一般问题热点化。舆情不是敌情。如何回应群众的诉求、媒体的监督、社会的关切,是基层党组织面临的一个时代课题。
(五)社会管理制度严重滞后化带来的新挑战。在社会管理体制方面,一些地方仍然沿用传统的以部门为主导、各自负责、条块分割的社会管理体制,没有完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齐抓共管格局,社会力量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网络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方面,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等还没有建立健全,各方面利益关系统筹协调不够,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依然存在;在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机制方面,人口动态管理机制还不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对社会困难弱势群体的保障力度不够,保障覆盖面还比较狭窄、保障水平仍然较低,群众就业难、入学难、就医难、住房难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在精神卫生方面,预测、预警、疏导、救助等机制尚未建立健全,社会成员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化解;在基层工作保障机制方面,一些基层党组织人力、财力、物力有限,管理人才短缺,缺乏必要的活动场所、办公设施和工作经费等,工作开展受到严重制约。这些都是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面临的根本性问题。
三、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党委领导是核心,政府负责是关键,社会协同是依托,公众参与是基础。各级基层党组织要以勇于担当的精神,把领导社会管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正视热点,解决问题,像经常分析经济形势那样,经常分析社会形势,正确把握社会管理的大政方针,引导各种社会组织、群众组织、自治组织和人民群众积极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勇于走到群众中去,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认真听取群众诉求,注重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努力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在基层社会管理中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一)坚持党委领导,改进社会管理方式,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我们的党组织覆盖全社会、延伸到最基层,国有企事业单位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支柱,工青妇等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既担负着大量社会服务的职能,也担负着部分社会管理职能。最重要的是,这些组织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的。这就决定了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坚持党委领导,完善社会管理格局,改进社会管理方式,发挥好党委在社会管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组织起来,把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组织起来,把各方面社会工作者及志愿者组织起来,积极有序参与社会管理,不断增强党的威信,提高党的凝聚力。要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把社会管理纳入党建整体布局来谋划,把社会管理纳入党员承诺来推动,把社会管理纳入党建考评来落实,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二)调整组织设置,努力扩大组织覆盖,构建社会管理网格化体系。党的基层组织分布于社会基层,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执政的坚实根基。目前,我州共有6341个基层党组织,其中党委374个,党总支231个,党支部5736个。丰富的组织资源,为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会管理网格化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党员的流动性不断增强,“两新”组织不断产生,外部环境相对复杂,既增加了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的跟进难度,也增加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难度。构建社会管理网格化体系,必须坚持以创建、调整和优化为手段,以社区、行政村和“两新”组织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调整组织设置,确保“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员;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要改变现在“乡(镇)党委———村支部”的组织设置模式,探索“乡(镇)党委———中心村党总支———小村党支部或分区域、行业的党支部”的办法,这样纵到底、横到边的组织设置才能真正建立。各级党委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加大“两新”组织中党组织的创建力度,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巩固一个、带动一批,切实加大党的组织覆盖面。要积极探索推行大党建制度,实现“共管、共建、共享”,进一步解决更优化、更科学的问题,使之更好服务社会管理。
(三)积极整合资源,强化资源共建共享,加强社会管理区域化联建。基层社会越是多样、多元,越是需要构建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增强对各种社会力量的统筹、整合和引领。我们近年来在重点移民村、建整扶贫村和社区共建点对整合面向基层的各种资源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既提高了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又使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如针对库区移民村设施脆弱、发展缓慢、上访频繁等问题,我们对重点移民村“主动关怀、帮助发展”,坚持“党群部门派弱村,政法部门派乱村,经济部门派穷村,农技部门派专业村”,通过向重点移民村选派第一书记,较好地统筹了重点移民村的发展和稳定问题。又如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多、基础设施差、基层组织薄弱等问题,我们创新建整扶贫工作模式,整合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农业开发等涉农扶贫资源,采取“整片推进、联村开发”、“以县建队、以村建组”和“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驻村”的方式,做到了“建整扶贫一片、开发产业一片、巩固成果一片、致富群众一片”。再如针对州府吉首城市社区基础设施薄弱、非法集资问题爆发后党群干群关系受到严重损伤等问题,我们以建立区域化党建格局为核心,以精神文明联创、社会事业联办、生态文明联管、社会治安联防为重点,“共驻、共建、共管、共享”的区域化社会管理新格局初步形成。
(四)建强基层队伍,提升社会工作能力,推进社会管理全员化参与。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各级干部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当前,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主要表现在基层、集中在基层,解决这些问题、做好群众工作,基层党组织是核心,党组织书记是关键。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在于加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能够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组织保证。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继续选调优秀大学生毕业生、选派大学生村官、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重点移民村、建整扶贫村和州市共建社区挂职锻炼,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要继续有计划地选派基层干部到上级机关、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放心灵,不断提升基层干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要把加强作风建设贯穿于干部队伍建设始终,贯穿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始终,实施和完善党员干部联系基层群众制度、为民办实事制度、督促检查制度,做到领导在一线指挥,情况在一线掌握,督查在一线开展,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动,形成转变干部作风的长效机制。
(五)密切联系群众,培育良好社会心态,推进社会管理常态化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我们党不仅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而且面对“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精神懈怠则无法凝聚人民力量,能力不足则难以满足人民期待,脱离群众则极易违背人民意愿,消极腐败则势必危害人民利益。如果任由这些危险成为现实,不仅使党员干部精神堕化,权力异化,“朝气消而暮气生,锐气遁而惰气深,清气降浊气升”,更会使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伤害,最终将影响人心向背。永远不能忘记“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拜人民为师”,把群众“当亲人”。手中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检验着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也蕴含了新时期永葆政治本色的关键点。思想观念多元,秉持公心、谋求公利才能凝聚人心;利益诉求多样,善听民意、善用民智才能达成善治;改革攻坚克难,洞察规律、砥砺勇气才能乘势而上;发展矛盾凸显,尊重权利、包容共享才能促进和谐。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让“为人民服务”成为一种理念、一种常态,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定期开展接访下访、民情恳谈、蹲点调研等活动,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要加强良好社会心态的培育和引导,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积极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以包容心态对待“异质思维”,用公平正义消解“弱势心态”,用理性言行为人民服务,努力在喧嚣中倾听“沉默的声音”,用理解民间疾苦的思路来解决群体性事件。
(六)狠抓基本保障,改善基层组织条件,夯实社会管理物质化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注重解决基层组织经费保障和活动场所等问题”,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上把“基层组织的基本保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鲜明地提出来,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要主动争取国家对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投入,有计划、有重点地改善县乡各级政权组织的办公条件和基层干部的生活条件,让基层组织有地方办公,让基层干部有心思工作,让基层群众有条件办事。要把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因地制宜、功能完善、适度超前”,将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党员活动、科技培训、医疗防疫和村民议事等硬件资源整合起来,把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成“议事中心”、“培训中心”、“服务中心”、“信息中心”,建设成凝聚党员、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要把人力、物力、财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舍得给基层送钱,愿意为基层花钱,把保障基层作为财政资金投入的一种导向,尽可能地改善基层条件,让党和政府的政策在基层得到正确贯彻,让群众在基层就能把事办好,让各种矛盾纠纷能在基层得到解决。
以上就是这篇范文的详细内容,讲的是关于社会管理、基层、群众、社会、党组织、创新、组织、问题等方面的内容,觉得好就按(CTRL+D)收藏下。
热门思想宣传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