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系统全面、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组织好、推进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就要坚持以学增智,把理论学习和增长智慧能力有机统一起来。学懂弄通蕴含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领悟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意义重大。学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才干和水平,也就掌握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金钥匙”。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和精髓要义,学好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掌握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思想武器,有助于我们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更有底气地运用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必须“深刻领会“六个必须坚持”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揭示了这一科学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概括了“六个坚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坚持”,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理论精髓,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也为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六个必须坚持”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学理哲理,只有搞清楚这些“理”,才能更好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真正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一)“六个必须坚持”系统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六个必须坚持”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和鲜明特质,其中,人民至上是根本的价值立场,自信自立是内在的精神特质,守正创新是鲜明的理论品格,问题导向是源头活水,系统观念是基本工作方法,胸怀天下是特有的大视野大境界。“六个必须坚持”虽然是第一次作为一个整体集中提出,但其主要内涵贯穿体现在“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的全部内容之中。比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阐述的“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都是坚持人民至上的体现;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等,都蕴含着对系统观念的运用;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坚持胸怀天下的体现。“六个必须坚持”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一脉相承。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概括为“十个坚持”,其中就有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胸怀天下等。“六个必须坚持”构成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为我们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进一步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供了“金钥匙”。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二)唯有准确把握“六个必须坚持”,才能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六个必须坚持”遵循从“立场”到“观点”再到“方法”的逻辑链路,构成了相互联系、互为支撑的思想体系。只有准确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的内涵要义和理论逻辑,才能把思想方法搞对头,认识问题才能站得高,分析问题才能看得深,开展工作也才能把得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的统一。一直以来,我们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六个必须坚持”以自信自立、守正创新的理论态度,以问题导向、系统观念的实践路径,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解决了“桥和船”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疫情防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关系全球治理的一系列中国方案,正是“六个必须坚持”的生动注脚。“六个必须坚持”是我们党在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历史进程中,在科学标定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主要矛盾、战略规划的基础上,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而形成的系统方法论。其中蕴含着站稳立场、保持定力的原则性方法,把握大势、谋深虑远的战略性方法,统筹兼顾、重点突破的策略性方法等。我们必须进一步学习掌握“六个必须坚持”,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各项事业和工作提供科学思想方法指导。
(三)“六个必须坚持”为我们破解时代课题、把握历史主动、创造光明未来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掌握“六个必须坚持”,就要领悟其中蕴含的正视问题、较真碰硬、迎难而上等精神品格,时时刻刻刀刃向内审示自我,坚持严的基调,保持高压态势,深化标本兼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清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前进道路上,无论局势如何变化、挑战如何严峻,我们都要坚信真理的力量,以自信自立的态度、守正创新的精神、胸怀天下的格局,牢牢把握住政治性方向性原则性问题,深刻认识自身发展和外部环境的互动变化,树立正确看待世界格局及其演变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坚定不移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在乱花迷眼、乱云飞渡中清醒把握时与势、辩证研判危与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要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秉持“六个必须坚持”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打开视野格局,拿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补短板、强弱项,为推进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二、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本质要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具有内在统一性和高度关联性,并为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加明确的实施路径。
(一)体现了我国现代化的内在规定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不懈奋斗的进程。党的领导在本质要求中发挥着统摄的作用,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前进的方向。领导力量决定道路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之间具有内在必然联系,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根本标志。因此,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被纳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这表明我国的现代化不是固步自封的现代化,而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内在要求和发展趋势的现代化,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成果,是党团结带领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新道路。
(二)体现了我国现代化的本质属性。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这些特征共同指向了我国现代化的本质属性——以人民为中心,这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必然体现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与基本制度,为中国式现代化聚合了人民的创造伟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作为实践主体,人民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伟力。作为认识主体,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人民呈现出的需要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力量。作为价值主体,人民至上、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依托。
(三)体现了我国现代化的合规律性。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体现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现代化作为一个系统,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又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这也是把握现代化发展规律的要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将物质生产发展视为现代化重要基础的同时,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一体”指向了现代化建设各个领域的横向规划,侧重解决的是“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问题,突出了现代化建设多领域的整体性。“一体”的布局克服了单纯以物为中心的现代化,强调了现代化建设多个领域和丰富层次的全面性。“五位”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要素融入为有机系统,指向了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之间的协调问题,侧重解决的是“现代化各领域之间的均衡发展”问题。
三、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必须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路径,推进和拓展责任、使命和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系统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和深刻把握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坚定历史自信,牢牢把握历史主动、政治主动和战略主动,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践行历史使命中创造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业绩。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党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取得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事实是最生动的教材,实践是最有力的证明。“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近代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到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事实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富强和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首先,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具体来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其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重要阐述科学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蓝图,也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遵循,体现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是历史的、现实的、未来的,是要实现全面的、全局的、全体的现代化,既具有现代化理论的一般性和普遍性,也体现现代化实践的中国性和特殊性,中国式现代化既能够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最佳方案和路径,也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三)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政治上的主动是最有力的主动,政治上的被动是最危险的被动。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我们要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是要发挥政治指南针作用,引导全党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推动全党把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确保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因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所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对于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至为关键。
同志们,开展主题教育是统一全党思想意志行动、始终保持党的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和“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重要要求,不断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把“金钥匙”,增长干事创业的智慧和才干,将学习成果真正转化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动力,奋力书写无愧于组织、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崭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