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教育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的教育工作。会前县委、县政府围绕全县教育品质提升开展了系列调研,昨天县委常委会会议还专门研究通过了县委、县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调整方案、教育事业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绩效核算办法等文件,为开好这次大会作了充分准备。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20XX年X月XX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科学回答了一系列关系教育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奋力开创新时代XX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围绕建设“教育强县”目标,坚持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工作优先发展,城区教育资源不断优化,教育均衡发展稳步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及特殊教育相对完整的教育体系,全县教育工作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XX的教育还存在质量与社会预期有较大差距、资源配置与城市空间结构不够协调、共育机制不健全、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优质生源流失严重等问题。针对这些短板和不足,我们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以务实的作风、扎实的举措,逐一研究解决。关于我县教育工作,待会XX同志还要作具体安排。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不断增强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千秋基业,育人为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努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
(一)深刻认识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战略地位和重大意义。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时候重视了教育,什么时候就会创造发展机遇;哪个国家和地县重视了教育,哪个国家和地县就会拥有强大的发展动力。当前,XX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新要求,我们比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高质量的教育、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全县上下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对党和国家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扎实有效做好教育各项工作。
(二)深刻领会总书记教育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九个坚持”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领域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作了精辟概括。这“九个坚持”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既各有侧重、又辩证统一,其中“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方向指引,“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战略部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政治原则,“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是自觉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价值追求,“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是鲜明导向,“坚持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责任担当,“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是立教之本。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九个坚持”作为做好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南和行动纲领,贯彻落实到我县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确保我县教育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深入推动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在XX全面落地落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仅看表态、更要看行动、最终看效果。要善于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汲取营养、汲取力量,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要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培训和研讨活动,实现对分管党政干部、教育系统行政干部、学校书记校长和教职员工的全覆盖,确保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握准、理解透。要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抓手,把“九个坚持”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等系列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与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各项部署和工作要求结合起来,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行动计划,不断提高我县教育现代化水平,以教育的优先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升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XX领先、XX靠前”的目标,围绕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大力实施基础教育品质提升工程,全面推动各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XX特色教育品牌。
(一)大力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水平。学前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我县公办幼儿园X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X所,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达X%,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X%。但仍然存在着公办幼儿园资源不足、民办幼儿园收费偏高、幼儿园办学水平差异大等问题。要健全学前教育管理和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学前教育办学能力和质量,确保幼有所育,幼有优育。要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增加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确保每个乡镇原则上至少办好一所公办幼儿园。要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落实民办幼儿园各项政策待遇,引导更多的民办幼儿园主动提供普惠性服务。要大力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科学规划布局城乡学前教育资源,落实新建小县幼儿园配套建设要求,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立“广覆盖、保基本、多形式、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体系,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X%,有效化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二)大力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尽管我县X年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认定,但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仍然存在。因城区内部分义务教育学校人数超标、优质师资力量过度集中,“大班额”问题十分突出,有的偏远乡,还存在师资不强、经费困难、资源闲置、质量不高等问题。要根据城乡常住人口变化趋势,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提高优质教育资源占比。要合理增加城区教育资源总量,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努力消除老百姓反映强烈的“择校热”“减负难”等问题。要大力推进学校特设文化建设、课程改革及课堂改革,打造一至两所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学校,不断提升我县义务教育品质。要推进特殊儿童教育,让每一个特殊儿童得到关心照顾。
(三)要大力提升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水平。高中教育是一个地县教育的窗口,也是衡量一个地方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尽管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县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取得了较大成绩,但离老百姓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要实施普通高中发展促进计划,着力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完善设施设备,解决超大规模学校问题。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按照国家规定做好课程开设、增加选修课程比例,推行选课走班,建立选课和生涯规划指导制度。要探索引进名校合作办学,近年来,我们先后引进了XX中学、XX中学等优质资源,但还不够,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大。要集中优势资源,着力打造一至两所在全市都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品牌高中。XX中学作为我县高中教育的龙头,承载了社会各界的期望,希望大家勠力同心,重塑XX中学品牌和形象。
(四)要大力提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我县发展职业教育基础好,现有职业教育学校X所,学生X人,县职业教育中心先后获得了国家重点中职学校、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等称号。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10年)》,大家要主动作为、积极谋划,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任务,逐步建立起专业结构合理、中高职合理衔接、办学主体多元、产教深度融合、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积极引进市内外特色高职教育资源,支持民办职业学校发展,力争全县普通高中学生与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比逐步达到5:5,着力打造职业教育强县。要紧紧围绕高端数控机床、汽车及零部件、大数据智能化等产业,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具有高尚品德、精湛技艺的“XX工匠”。
三、大力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师资保障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目前,我县有各级各类学校X多所,在职教职工近万人。长期以来,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呕心沥血、默默奉献,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XX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我们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的基础工程,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一)着力提升教师队伍能力素质。“千金易得,良师难求”。高质量的教育,关键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要求,全面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全县教育工作者要珍惜荣誉,用热爱教育的定力、淡薄名利的坚守,加强内心修养,在传道授业解惑中体现人生价值、享受人生快乐。要强化教师队伍能力提升。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行动计划,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认真组织各类教师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努力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教学名师、知名校长和教育专家,让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要定期组织教学骨干外出参观学习,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要适时开展教师课堂大赛、班主任技能大赛等活动,帮助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要加强教育管理。加强班子队伍、学校校长的建设和管理,加大对学校教职工、离退休教师教育管理力度,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原则稳步推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工作,切实把他们教育好、管理好、激励好。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坚决依法依纪严惩教师队伍中的害群之马,确保教师一身廉洁、一身正气。
(二)着力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要把党中央和总书记对教师的关心关怀落到实处,大幅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要稳步提高教师收入水平。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相关要求,建立中小学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联动调整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要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和动态调整机制,探索建立名师名家津贴补贴制度,优化绩效分配方案,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激励导向。要关心乡村教师实际困难。着力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持续改善我县乡村教师教学条件,落实好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政策,让乡村教师有更多归属感、获得感、荣誉感,打造一支“扎根乡村、素质优良、乐于奉献”的乡村教师队伍。要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改革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适当提高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适时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发展。要树立全局意识,培养优秀青年教师、选拔优秀青年校长,形成干部队伍梯次。要健全完善中小学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
(三)着力弘扬尊师重教风尚。尊师重教、崇智尚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师道”有尊严,教育才有底气。我县有许多在基层一线默默奉献、辛勤耕耘的优秀教师,事迹让人感动,我们要深入挖掘、树立典型、广泛宣传。要切实把教师工作记在心里、扛在肩上、抓在手中,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要按规定定期评选奖励一批这样的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广泛宣传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形成关心教师、爱护教师、尊重教师的良好氛围。
四、持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增强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内生动力
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当前教育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短板,迫切需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我们要进一步对标对表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一)要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教育评价是教育的关键环节。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加快建设一套科学、合理、完整的教育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要积极稳妥推进高考改革,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着力解决好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扎实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坚决查处、严肃处理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课上不讲课下讲、课上少讲课后讲”以及诱导、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决不能让良心行业变成逐利产业。
(二)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教育办得好不好,改革成功不成功,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我县城乡之间、县域之间乃至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需求差异大,只有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要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科学配置教育资源、扎实推进教育精准脱贫。要深化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扶持薄弱学校发展,推进学区制改革,组建教育集团、联合办学等,着力解决办学形式单一、质量不高、活力不足等问题。要不断推进课堂改革,聚力品质提升,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切实优化课堂教学的质量。要积极发展民办教育,健全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制度,完善相关政策支持体系,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探索向民办学校或教育科研、评估等专业机构购买职业培训、优质课程、科研成果、政策咨询等服务。
(三)深化教育管理方式改革。教育管理是门“精细活”,切忌“用力过猛”。要推进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破解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通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不断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活力。要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主体作用,把该管的管住管好、不该管的坚决放开,让教师把更多精力放到教学上。要严格控制针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检查、评估、评价,尽可能把资源配置、教师招聘、经费使用考评管理等放给学校,实现学校的事情学校办。要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解决好职业教育政出多门、职能交叉、政策协同不够等问题。要健全完善民办学校监管机制,推进民办教育分类管理,促进民办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四)要深化教育保障机制改革。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再穷不能穷教育,再难不能难学校。各乡镇、县级各部门和各单位要坚持把教育投入作为战略性投入予以优先保证,确保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达到4%的目标。同时,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要进一步优化教育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向偏远薄弱学校和薄弱环节倾斜,向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倾斜。要切实管好用好教育经费,把资金用在刀刃上,严禁超标准建设学校,严禁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五)要深化教育对内对外开放。目前,我县部分学校正努力探索开放办学、交流合作,不断优化自身教育资源。但总体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利用市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力度不够,速度效果都还有待提升。要完善教育开放合作机制,大力实施“教育开放助推工程”,结合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行动计划、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行动计划等,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多载体引进市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要紧跟大数据、智能化时代步伐,加快智慧教育建设步伐,用好用活互联网优质教育资源。
五、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汇聚推动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党管办学方向、管改革发展、管干部人才,把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落实到教书育人各方面,使教育领域成为党领导的坚强阵地。
(一)要压实领导责任。要把党领导教育的要求贯彻到教育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定期研究和解决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学习教育,当好服务教育的“后勤部长”。分管教育的领导同志要主动钻研教育,多听学校和师生的意见,努力成为教育管理的行家里手。
(二)要抓好党的建设。党的领导在教育系统能不能有效实施,取决于教育系统党的组织体系健不健全、党的建设抓得好不好。全县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严格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抓好队伍建设和班子建设。要切实抓好书记校长队伍建设和班子建设,加强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加快推进民办学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要持续推进学校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深入实施“双培养、双带头”培育工程,定期听取学校党建工作汇报,确保学校党建工作责任压实、工作落实、基础夯实。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党建作为办学治校基本功,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三)要强化思想引领。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全县各级党委(党组)、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要善于运用一切场合、一切载体、一切方式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立足于管好课堂、论坛、讲座、网络信息等,建立学校意识形态管控机制,强化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把学校建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不可摧的牢固阵地。要加强广大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精心培养和组织一支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在日常、做到个人。
(四)要凝聚各方合力。办好教育事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全县各部门、各乡镇、各单位要健全社会教育资源有效开放配置的政策体系,统筹和调动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各方面资源和力量。要积极主动关注教育、关心教育、参与教育,破除唯名校、唯学历是举的倾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共同担负起青少年儿童成长成才的责任。要加强校园安保力量、深入排查隐患、提高应急能力,防止校闹事件,守住安全底线,坚决保障师生生命安全,维护好学校和师生应有尊严,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
同志们,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国家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大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奋力谱写新时代XX教育发展的新篇章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