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事迹材料

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四篇】

时间:2024-06-27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事迹材料是指党政军机关为了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属于事务公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四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篇1

贺珍珍,女,汉族,1964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河南尉氏人,1984年3月参加工作,1986年12月入党,2018年4月退休。她先后担任连队技术员、副连长、连长、指导员、社区、机关书记等职务。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一、甘于奉献,务实工作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2018年,从团机关退休后的她担任起了团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她以老干部工作为依托,积极投身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她经常为了给学生们做思想政治教育奔波于学校和连队,和团“五老”成员一起组织开展了“优良传统报告会”、“道德教育报告会”等多项活动,并组建“网吧义务监督员”、“假日学校辅导员”队伍,较好地发挥了“五老”的专长和优势,从而达到了老有所为的目标。她经常深入连队、社区、机关、学校,走访青年学生、家长,全面了解青少年的思想状况、生活和学习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主动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共同探讨并解决有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新问题;她参与开展团场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国史、民族团结教育、法律讲谈、军垦传统文化现身说法,累计11场次,受教育青少年达2800人次。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二、率先垂范,发挥余热

自她担任团退休一支部书记以来,大力加强党支部政治、思想、组织建设,认真抓好离退休党员干部的各项工作,积极开展各种活动,较好地发挥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离退休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

(一)找准结合点,积极发挥好夕阳红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以及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组织退休老党员开展以“展示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生活、畅谈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把老干部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组织支部退休人员参观团露天博物馆,现场讲解团场发展史、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历程,以此让退休党员干部亲身体验感受几十年来团场经济新发展、新变化给职工带来的巨大变化;组织支部退休党员开展“我看团场新变化,建言献策十九大”、“助力34团快速发展”、“七一”为党旗增添光彩、“重温入党誓词·牢记使命担当”等座谈交流主题教育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重大纪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老同志畅谈团场改革发展变化,为“留住老团场的‘底片’,建好新铁干里克的‘客厅’”等方面建言献策,及时为团党委及各部门了解真实情况、科学决策部署、改进推动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二)“党支部+银发志愿”主题党日结对帮扶促和谐。她根据上级部门要求,注重发扬老同志“离休不离岗、退休不褪色”的精神,在保重身体、量力而行的基础上,组建成立老干部老党员银龄帮扶新职工服务队,深入连队、社区,宣传兵团向南发展政策、积极结对新职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鼓励新职工为推动团场经济发展、促进和谐团场发挥作用、贡献力量。团退休一党支部共结对新职工16对,在生活上为新职工提供帮助,棉花红枣种植上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绝大部分新职工现已熟悉并掌握棉花、红枣的种植技能,种植稳定率达到100%,成为团场的又一道生力军风景线。

(三)慷慨奉献,助力疫情防控。在年初的疫情期间,她作为退休一支部书记向党支部发起了一场抗击疫情助力捐款行动。捐款行动一发起,就得到了全体党员的积极响应,老党员们迅速利用微信、电话开展爱心捐款活动,主动奉献爱心。不能用微信支付捐款的老同志,纷纷让儿女或者其他同事帮着捐款。他们说:“爱心不分大小、善意不分先后。在这非常时期,举国之力都在抗疫,我们这些退休老党员虽不能像医务人员、人民子弟兵那样冲在抗疫前线,但我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贡献一点绵薄之力!”这次党支部收到慷慨解囊捐款520元,展现了退休老同志对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老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三、加强学习,热心公益

2018年,她从机关一支部书记退休以后,并没有因此停止和放松学习,而是树立“主动学、终身学”的理念,始终坚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会,坚持学习老干部制度,利用休息时间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密切关注团党委作出的重大工作决策和部署,时常把团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特别是在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中,为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自身独特优势,尽个人所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正能量。疫情防控期间,她坚持做好个人防护,认真学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并主动承担商住五栋楼栋长工作,即时摸排居民详细信息,对每天的检测体温、上报各类摸排材料做到准确无误,配合社区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她利用入户、微信群等多种方式为居民讲解防疫知识,担当义务宣传员和监督员;帮助居民订购生活用品,手把手教他们利用手机学习防疫知识,及时传达各类信息,稳定居民思想情绪,使大家能够在不允许出门和下楼的情况下也能正常生活。

贺珍珍自退休以来,“永葆共产党员政治本色,加强理论修养,保持党员本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老有所为,展现了一位老党员的高尚情操。她曾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篇2

每天,在xx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收发室的某一时间段,师生们总会看到一位面庞俊朗,精神矍铄,满头白发的老者,雷打不动地到传达室退休办的报箱中取出报纸,他就是学院退休的原后勤处书记、老共产党员xx。

一九四六年出生的查老在任职期间便酷爱读书,天性乐观,深得师生的爱戴。学院的后勤工作就如小巷总理一般,学生的吃喝拉撒睡都得管,平时需要对外打交道的机会很多,更可以为自己捞些好处。然而,他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时刻告诫自己身为党的干部,不能做对不起良心的事,决不给党的脸上抹黑,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因此,学院有人背地里称他“木处长”,有人以他为原形写了一篇文章,题为“莫科长”(电力机车报1994年7月25日)。

退休后的查老认为,人退休决不意味着“三个饱二个倒”地走向坟地,而是工作环境变了,人生的时间可由自己来安排了,可以来耕耘自己的“自留地”,可以干自己喜欢的事,读书、唱歌、摄影......;还可以为学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党为民发挥自己的余热,为xx的发展做点事情,这可以防止患上“政治老年痴呆症”。

做学习楷模,影响身边人。党的十八召开以来,查老认真地学习党中央的文件,并把院退管处的报纸——《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xx晚报》等定时地夹到退休员工活动室的报架上,供大家阅读。夹报纸的这份工作是他毛遂自荐找来的义务工作,他一做就是好多年。他常对人说:“每天学习、读报如同人要吃饭一样。人活着总要有点精神支撑,要有一点理想和信念。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能战胜千难万险,战胜敌人,靠的就是坚定的信念和人民的支持。”

在学院开展三严三实的学习中,他不但自己认真学习,做笔记、写心得,还再三叮嘱子女认真学习党中央文件精神,并鼓励他们多讲多谈学习体会。查老认为孩子们的生活五彩斑澜,不学习就难以抵挡各种诱惑;下一代人,不对他们经常地注入反腐教育的预防针,将有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渊。正如纪实片《永远在路上》,以铁的事实告诉人们一个真理:要想党风清正、廉洁,必须从小事做起,才能防微杜渐;小善要为之,小恶一定不能为,才能永保革命青春。

学院党委组织学习中央文件,退管处要求退休员工写写心得、体会。查老便结合学院的实际写了一篇文章,被选上了xx教育网,受到领导的表扬。党中央开展“两学一做”的学习,他认真地对照党员要求写出心得、体会,被评为了二等奖并上了学院的院报。

做行动表率,关心老同志。退休后,查老担起了退休管理处的小组长工作,别人笑他降级了。他却十分认真地当回事干,每一次的活动、学习、通知,他会尽可能地一个个通知到位。离学院较远的员工家,他则利用晚上散步的方式进行走访通知。

xx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已经走过了六十多年,退休的员工有好几百人。查老只要听到学院退休员工生病住院,他都会积极与退管处的其他同志一同去慰问。由于学院还有不少独居的退休老人,退管处年年都会组织走访、慰问,查老几乎每次都会参与。有一年的春节走访,正赶上冰天雪地,查老同其他同志一道背着慰问品一家一家地送到老员工们的手中,这些老员工接到慰问品后甚是感动,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做快乐老人,增添正能量。七十岁的查老,当别人问起他的年龄时,他总会爽朗地对别人说“我今年三十五公岁!”他牢记母亲的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七十二岁还学巧!”他的爱人喜欢写文章,许多文章要配一点相片,这项工作一直是孩子们的专利。查老退休后便学起了电脑和相片制作,为爱人的文章配相片,先后被《xx日报》、《xx晚报》采用,他认为给爱人当好秘书也是工作。后来爱人还写了一篇文章《老伴给我当秘书》(见xx日报20**年5月9日)。他还将一些xx湘江风光带的小视频发给曾在xx生活和工作过的朋友和亲人,一起来分享xx的发展成果。他爱唱歌,曾多次参加了xx市举办的各种合唱演出,并得到大家一致认可。

他常说xx是第二故乡,只能为自己的故乡添彩,不能抹黑。只要能为故乡xx出一点力的事情,他都会乐此不疲的去做。他退休后,不断将自己的爱好进行拓展。参加《多彩xx》征文,并将打印好的文稿亲自送到xx市委秘书处,当时就受到了肯定和认可。他还参与了xx市两次关于“水文明·湘江美”的征文活动、《光明日报》和XXX省文明委联合举办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主题征文,并且荣获了三等奖。

查老退休后仍然有点不近“人情”。去年他近七十岁时,孩子要给他办七十岁生日,他说:“三十五公岁不办,要办六十公岁再说!”爱人劝说他时,他则说:“那你送辆车给我好了,这样还可以拉动内需。”他的爱人便写了篇《老公七十不办酒,让我送他一辆车》。(见xx日报20**年7月15日)。

查老不论是在职工作期间,还是退休后,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学习,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特别是退休后仍然继续发挥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常说:“一个人的信念是生活的根本,党员宣誓时就决定了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篇3

她,今年71岁,1964年1月参加工作至今50多年,197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乡镇兽医,到乡镇干部,再到县委领导(正处级),1994年7月起兼任县计生协会会长,XX年5月退休后至今担任县计生协会会长。任协会会长20多年来,她的足迹遍及全县236个村庄和角落;她的爱心,牵挂着无数的困难群众;她的信念,“只要用心,没什么解决不了的”;她是百姓心中的好领导干部,曾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工作者;她也是全国“最美协会人·中国计生协会十佳人物”——xx

急群众所急,亲力亲为,心系困难群众

xx由于长期跋山涉水,落下了双膝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双膝关节严重变形。但她仍坚持拖着疾病的双腿访贫问苦,多年来走访困难群众2000多人。201X年春节,她的双腿站起来已很艰难,联系好春节后去上海做手术。后来由于五里街镇西安社区的二女户陈建宏家发生火灾,一家祖孙五人全被烧伤,至少需要100万元的巨额医疗费用。噩耗传来后,xx心急如焚,她立刻启动“生育关怀”给予紧急救助,一边向社会各界和乡贤募捐,又让同事搀扶着到市计生协会、市慈善总会等单位部门到处“跑”,最终筹集到10万多元救助金,并亲自到泉州180医院看望其一家老少。在xx的努力下,社会各界陆续为陈建宏一家捐助了60多万元。xx这才放下心,动身前往上海做手术。有人问她腿疾如此严重为何还总要亲力亲为,她却说“这么穷的家庭,如果我不到他们家,心里会很难受的!我去了,县、镇、村三级干部会跟着我去看他们,他们就能得到一点安慰和鼓励,就有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撑。”“我就是爬,也要亲自到他们家里。”带着这样的信念,老谢一户一户走访,一户一户“过关”,“绝不落下任何一户”困难计生户。201X年夏天,一都镇光山村11组一独女户,丈夫突遭车祸身亡。得到消息的老谢连忙带着慰问金直奔一都。到了村部,村干部说,那户人家在大山的半山腰处,刚下过雨,路滑难走,还是托人把钱带上去,或者叫他们下来拿吧,但老谢还是坚持要亲自上门。患严重关节炎的她好不容易撑到那户人家,不料下山更难,被雨水冲刷的一段土坡路滑溜溜,又狭窄,旁人无法搀扶。老谢双手撑地,让臀部贴地,慢慢地“挪”了下来。

想群众所想、善始善终,真情为民解忧

多年来,她时常冒着严寒、酷暑、暴雨,给独女户、失独家庭送去慰问金,四处奔波筹措资金帮助困难学子圆上“大学梦”。有时上门只是慰问,但当了解到其他困难情况,她都一帮到底,她这样想“能帮一点是一点”。达埔镇达理村14组的独女户汤某填,因丈夫患血痨治病欠下一屁股债,被列为计生慰问对象。老谢上门慰问时,发现他们一家三口长期租住在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旧房里。经了解,得知他们家由于经济困难,十年前申请的建房还过期搁置着,老谢二话没说,找到镇政府、国土局协同解决,并给予县“安居工程”建房困难补助金1万元。当月,汤某填就向亲戚朋友筹借2万元,半年后,建起了70平方米的二层新房。搬进新居不久,十年不孕的她还有了身孕,一家人喜出望外,逢人就说:“协会的老谢,真是一位观音菩萨啊。”

颜某梅是石鼓镇石鼓社区人,60岁的母亲身患类风湿病卧床长达35年,每年要花费1万多元医药费,66岁的父亲长期从事农耕,且早在XX年因大骨骨折留下后遗症,不能继续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一家三口挤住一间房、挤睡一张床,全家靠着每月450元低保维持。201X年8月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她没法交学费。

了解到情况后,老谢坐不住了,立即帮忙办理6000元助学贷款,让她先到大学报到,暂时度过第一年难关。第二年,在老谢的多方发动下,县计生协会、县慈善总会、石鼓镇政府、香港同胞、颜氏公会等单位和个人在爱心助力下,共筹措的1.65万元学费,让小颜得以继续学业。为解决小颜的“以后”学习费用,她又找机会把小颜介绍给颜氏公会成员。最终,颜氏公会答应每年资助小颜1万元学费,其中一个在厦门办企业的成员承诺让她毕业后到企业就业。“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老谢心上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下。

装群众所难、尽心尽力,倾情助力中国梦

在老谢家里,老谢拿出两本电话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的,只是困难群众的联系电话,而与他们相关的住处、家庭、身体等等情况,事无巨细,老谢都能一一道来。

“她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平时她不但自己三千两千地资助群众,甚至还发动女儿女婿做慈善,但他们总不愿留名。石鼓镇桃星村16岁的郑毓斐,父亲早早就因病离世,母亲改嫁,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知情后,老谢不但自己掏出1500元资助他,还动员女儿也捐出1500元。“爷爷奶奶六七十岁了,她以后怎么办呢?”老谢让女儿负责起郑毓斐的“以后”,“三天两头三百两百地掏钱资助他们,每年过年,就把她,还有颜冬梅、刘巧玲等叫来吃饭,为他们加油鼓劲,给他们温暖。”

“至今,老谢靠着个人力量筹集到的帮扶资金达200多万元。”为了源源不断帮扶困难群众,老谢在2000年千方百计成立了贫困母亲基金会,经多方努力筹集到90多万元基金。“此后边帮扶边筹集,直到201X年还有40多万元转入生育关怀基金会”。在她的倡仪下,老谢又引导有条件的村设立生育关怀基金会,用于开展助学、扶贫、慈善等公益事业,“让村干部办实事,让乡贤有支持家乡建设的平台”。

xx同志永葆本色、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展示了一名退休共产党员干部的风采;她的甘于奉献、淡泊名利、心系百姓,是增添正能量的楷模;她的忘我工作和无私奉献精神,是最美老干部的模范表率!

最美老干部事迹材料篇4

她今年71岁,1964年1月参加工作50多年,197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乡镇兽医,担任乡镇干部,担任县委领导(处级),从1994年7月开始担任县会计协会会长,XX年5月退休后担任县会计协会会长。任协会会长20多年来,她的足迹遍布全县236个村庄和角落,她的爱,担心无数困难的大众,她的信念是只要小心,什么也解决不了,她是平民心中的好领导干部,曾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协会的先进工作者,她也是全国最美的协会人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的十佳人物xx。

急于大众,亲力亲为,心系困难的大众。

xx长期跋山涉水,双膝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掉落,双膝关节严重变形。但是,她仍然坚持拖着病腿访问贫困,多年来访问了困难的大众2000多人。201X年春节,她的腿站起来很困难,春节后联系上海做手术。后来由于五里街镇西安社区二女户陈建宏家中发生火灾,一家祖孙五人全部烧伤,至少需要100万元的巨额医疗费用。噩耗传来后,xx很着急,她立即开始生育关怀给予紧急救助,向社会各界和乡贤捐款,向市会计协会、市慈善总会等部门支持奔跑,最终筹集了10万元以上的救助金,亲自去泉州180医院看望其家庭老少。在xx的努力下,社会各界纷纷向陈建宏一家捐赠了60多万元。xx这才放下心,出发去上海做手术。有人问她为什么腿病这么严重,她说:这么穷的家庭,如果我不来他们家的话,心情会很痛苦!我去了,县、镇、村三级干部会跟着我去看他们,他们就能得到一点安慰和鼓励,就有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撑。我要爬,自己去他们家。

带着这样的信念,老谢一户一户走访,一户一户“过关”,“绝不落下任何一户”困难计生户。201X年夏天,一都镇光山村11组一独女户,丈夫突遭车祸身亡。得到消息的老谢连忙带着慰问金直奔一都。到了村部,村干部说,那户人家在大山的半山腰处,刚下过雨,路滑难走,还是托人把钱带上去,或者叫他们下来拿吧,但老谢还是坚持要亲自上门。患严重关节炎的她好不容易撑到那户人家,不料下山更难,被雨水冲刷的一段土坡路滑溜溜,又狭窄,旁人无法搀扶。老谢双手撑地,让臀部贴地,慢慢地“挪”了下来。

想群众所想、善始善终,真情为民解忧

多年来,她时常冒着严寒、酷暑、暴雨,给独女户、失独家庭送去慰问金,四处奔波筹措资金帮助困难学子圆上“大学梦”。有时上门只是慰问,但当了解到其他困难情况,她都一帮到底,她这样想“能帮一点是一点”。达埔镇达理村14组的独女户汤某填,因丈夫患血痨治病欠下一屁股债,被列为计生慰问对象。老谢上门慰问时,发现他们一家三口长期租住在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旧房里。经了解,得知他们家由于经济困难,十年前申请的建房还过期搁置着,老谢二话没说,找到镇政府、国土局协同解决,并给予县“安居工程”建房困难补助金1万元。当月,汤某填就向亲戚朋友筹借2万元,半年后,建起了70平方米的二层新房。搬进新居不久,十年不孕的她还有了身孕,一家人喜出望外,逢人就说:“协会的老谢,真是一位观音菩萨啊。”

颜某梅是石鼓镇石鼓社区人,60岁的母亲身患类风湿病卧床长达35年,每年要花费1万多元医药费,66岁的父亲长期从事农耕,且早在XX年因大骨骨折留下后遗症,不能继续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一家三口挤住一间房、挤睡一张床,全家靠着每月450元低保维持。201X年8月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她没法交学费。

了解到情况后,老谢坐不住了,立即帮忙办理6000元助学贷款,让她先到大学报到,暂时度过第一年难关。第二年,在老谢的多方发动下,县计生协会、县慈善总会、石鼓镇政府、香港同胞、颜氏公会等单位和个人在爱心助力下,共筹措的1.65万元学费,让小颜得以继续学业。为解决小颜的“以后”学习费用,她又找机会把小颜介绍给颜氏公会成员。最终,颜氏公会答应每年资助小颜1万元学费,其中一个在厦门办企业的成员承诺让她毕业后到企业就业。“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老谢心上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下。

装群众所难、尽心尽力,倾情助力中国梦

在老谢家里,老谢拿出两本电话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的,只是困难群众的联系电话,而与他们相关的住处、家庭、身体等等情况,事无巨细,老谢都能一一道来。

“她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平时她不但自己三千两千地资助群众,甚至还发动女儿女婿做慈善,但他们总不愿留名。石鼓镇桃星村16岁的郑毓斐,父亲早早就因病离世,母亲改嫁,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知情后,老谢不但自己掏出1500元资助他,还动员女儿也捐出1500元。“爷爷奶奶六七十岁了,她以后怎么办呢?”老谢让女儿负责起郑毓斐的“以后”,“三天两头三百两百地掏钱资助他们,每年过年,就把她,还有颜冬梅、刘巧玲等叫来吃饭,为他们加油鼓劲,给他们温暖。”

“至今,老谢靠着个人力量筹集到的帮扶资金达200多万元。”为了源源不断帮扶困难群众,老谢在2000年千方百计成立了贫困母亲基金会,经多方努力筹集到90多万元基金。“此后边帮扶边筹集,直到201X年还有40多万元转入生育关怀基金会”。在她的倡仪下,老谢又引导有条件的村设立生育关怀基金会,用于开展助学、扶贫、慈善等公益事业,“让村干部办实事,让乡贤有支持家乡建设的平台”。

xx同志永葆本色、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展示了一名退休共产党员干部的风采;她的甘于奉献、淡泊名利、心系百姓,是增添正能量的楷模;她的忘我工作和无私奉献精神,是最美老干部的模范表率!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