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通过对经典作品的梳理和整理,形成的一种文学样本。范文范本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写作要求和技巧的一种学习材料,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感动中国获奖人物的事迹资料(实用20篇)篇一
我们之所以会感动,是因为有的人大公无私,默默奉献着,至此,他们也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感动中国2019年度十大获奖人物先进事迹学习心得,希望能帮到大家!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近日黄文秀的名字和事迹从广西传遍了全国,她是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百坭的村第一书记,一个永远阳光朝气、笑容灿烂的姑娘,从贫苦大山走出,学业有成后毅然放弃大城市的优厚条件回到家乡,不顾条件艰苦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最终因遭遇山洪不幸遇难殉职。这个30岁的女孩,不施粉黛,不穿裙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不忘初心”四个字诠释的淋漓尽致。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不忘来处,铭记初心。黄文秀同志在北师大硕士毕业后,她没有忘记还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乡亲父老,没有忘记自己苦心求学走出大山的初衷,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毫不犹豫的选择回到家乡奉献自我。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黄文秀同志守初心、怀真情的精神,始终把人民群众装在心中,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摒弃小我意识和享乐主义思想,同人民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做广大群众的的贴心人。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勇于担当,有勇有谋。百坭村是深度贫困村,初来乍到的黄文秀经常会“碰钉子”、吃“闭门羹”,面对乡亲们的质疑,她很快转变工作思路,从帮助村民干农活到下地种油茶,从闲话唠家常到帮助村民申领扶贫贷款,这个女娃娃用真心一点一点取得了贫困户的信任和尊敬。党员干部们要学习黄文秀同志敢担当、用真心的精神,多弯下身子倾听,多深入基层体察,把为民谋福祉、解难题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只有做到“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用自己的智慧与行动解决困扰群众的一切难题,才能获得人民的信赖和支持。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百坭村全村472户中有195户贫困户,得知要到这样一个深度贫困的村子赴任,黄文秀没有丝毫犹豫和畏惧,收起裙子、挽起裤腿,满怀热情和信心奔赴脱贫攻坚的一线战场。党员干部们要学习黄文秀同志肯吃苦、甘奉献的精神,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坚持以民为本、吃苦在前,作风过硬、工作务实,用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诠释共产党员的担当和作为。
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要通过学习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传承她常怀感恩之心、不忘初心使命的为民情怀,汲取她知重负重、直面挑战、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学习她扎根基层、无怨无悔的责任担当。只有俯下身去,沉下心来,为基层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永葆初心,牢记使命,才是对黄文秀同志最好的纪念。
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农村,成为了一名“第一书记”。在百色,她帮助老百姓硬化公路、安装路灯、修建水池、发展产业,一步一个脚印。2019年6月17日,她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
7月1日,中宣部向全社会发布她的先进事迹,并追授其为“时代楷模”。这位时代楷模让我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好。
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指出,人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理想信念。而共产党人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列宁思想和共产主义永远追求者。黄文秀同志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那段经历磨砺了她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她用美好的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用短暂的生命续写了“长征”的辉煌。
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也许做不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既然坚定地选择了这条路,就应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做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黄文秀,青春正盛的岁月,她选择扎根基层,反哺家乡。在那个下着大雨的深夜,她离开还在生病的父亲,奔向受灾群众,面对危险坚定前行。家国情怀定格在她30岁的芳华!
黄文秀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只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理想之中,理想才会更远大。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这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兑现了自己对党的承诺!
2019年6月17日,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同志在突发山洪中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黄文秀同志扎根基层,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初心和使命的事迹,引起党内高度关注。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了重要指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向黄文秀同志学习。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黄文秀先进事迹,在全国各行业党组织以及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中引发强烈反响。
黄文秀同志出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巴别乡德爱村多柳屯,为2016届广西定向选调生、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生前系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副科长、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同志因公殉职后,全国妇联追授她为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广西区党委宣传部追授她为“八桂楷模”称号;广西区党委追授她为“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追授她为“全国扶贫攻坚模范”;中央宣传部追授她为“时代楷模”称号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习总书记表示,黄文秀同志不幸遇难,令人痛惜,向她的家人表示亲切慰问。他强调,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近黄文秀的事迹在全网传开,看着她的张张照片和事迹的介绍,我内心深受震撼,对她心中无比敬佩,更无比惋惜!
正值美好年华,勇敢追逐梦想,尽情挥撒汗水!我们相仿的年纪,她是如此的伟大,是如此的无私奉献;用生命诠释了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用生命诠释了当代年轻人应有的初心和使命;她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不朽的丰碑!因此,我决心将他作为榜样,向她学习。学习她的无私奉献,不怕苦难,勇敢向前的精神;学习她敢想敢做,坚韧不拔的决心与毅力;学习她敢担当敢作为,有责任心。
我们是扎根基层的青年一代,黄文秀同志是基层优秀的青年代表,因此我们要向他学习,敢于直面挑战,她在基层工作中的优良的工作作风。我们应该积极的了解广大的人民群众的需求,年轻有为,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尽自己的微小力量!
黄文秀同志生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家乡百色工作,2018年3月,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19年6月17日凌晨,她在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
黄文秀走了,但是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心系群众,甘于奉献的公仆精神,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顽强斗志已经定格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成为了扶贫路上永恒的一抹秀色!
感恩,守初心使命,秀出别样人生。研究生毕业以后,黄文秀毅然选择回到家乡,这就是一种初心,不管走多远,都不忘记为什么而出发,即便已经成为了大家眼中的“精英”,可以在城市中扎根,他始终不忘的是家乡人,始终坚守的是自己最初的梦想,是通过知识和智慧帮助家乡成长起来,她选择了扎根基层。到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埋头苦干,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感动中国获奖人物的事迹资料(实用20篇)篇二
2019年6月17日,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同志在突发山洪中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黄文秀同志扎根基层,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初心和使命的事迹,引起党内高度关注。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了重要指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向黄文秀同志学习。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黄文秀先进事迹,在全国各行业党组织以及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中引发强烈反响。
黄文秀同志出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巴别乡德爱村多柳屯,为2016届广西定向选调生、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生前系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副科长、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同志因公殉职后,全国妇联追授她为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广西区党委宣传部追授她为“八桂楷模”称号;广西区党委追授她为“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追授她为“全国扶贫攻坚模范”;中央宣传部追授她为“时代楷模”称号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习总书记表示,黄文秀同志不幸遇难,令人痛惜,向她的家人表示亲切慰问。他强调,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感动中国获奖人物的事迹资料(实用20篇)篇三
叶志平的事迹,让我深悟。
其一是平凡的人生,同样能够成就伟大的人生。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生活中,总有一部分人因为种。种“原因”绞尽脑汁跑关系,搞贿赂,为金钱为地位,从这个行业跳槽到那个行业,从相对较低的职位进步自认为高高在上的层次,从偏僻落后之地调往所谓发达、方便之地,总认为“英雄无用武之地”。然而,叶志平校长却在安县桑枣中学一干就是33年,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奉献在了众人眼中的偏远之地,而他就在那偏远之地成就了伟大的人生。
其二在微小的细节不能忽略,因为它是关乎学生的一切。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一颗爱心,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有了这颗心,你才有资格去教你的学生。教师爱学生是天经地义的,对学生没有爱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是有瑕疵的。用爱的火花去点燃每一个孩子的心灯,相信每一个孩子。鼓励孩子不断地、自主地探究,使他们的才华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有爱就有教育”,这句话说得多好啊!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让我们一起来爱我们的学生,爱我们的孩子吧!
我相信只要老师们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认真地对待自己所教的学生,相信几年之后会涌现出更多的叶志平,那时将是我们学生之福,也将是我们的家长之福,更是我们教育界最令人开心的事。而这些我想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工程,在这里真心祝愿让铜臭远离校园,多一些美好的元素,这样才能使校园达到真正的净化,才能办人民满意教育,才能办让家长们都放心的教育!
感动中国获奖人物的事迹资料(实用20篇)篇四
“重返舞台,放不下人间悲欢;再当爷娘,学的是前代圣贤。为救孤,你古稀高龄去卖唱;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台上,你苍凉开腔;台下,你给人间做了榜样。”这是“感动中国”给予王宽的颁奖词。
王宽,国家一级演员,河南豫剧名家。19,王宽从郑州市豫剧团业务团长的位置上退休,和妻子王淑荣凭借着并不丰厚的退休工资,收养了6个孤儿。为了抚养这6个孩子,功成名就的王宽10余年风雨无阻,撑着多次病危的身体,去茶楼“卖唱”,将这几个孤儿养育成才。十多年来,他们还为社会各界需要帮助的人士捐款超百万。
温暖需要传递、爱心需要弘扬。王宽、王淑荣夫妇以退休之龄、17年含辛茹苦养育6名孤儿长大成人的大爱故事打动了社会各界。他的事迹经河南以及全国多家媒体报道后,众多网友纷纷为这个爱心家庭点赞、祝福。去年11月,王宽被中宣部、民政部等六部委和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奖”,成为全国百名慈善家之一,也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人。去年12月底,王宽被提名为度“感动中国”候选人。
从忆苦思甜到同苦共甘“王宽家”感动亿万观众。
颁奖典礼上,王宽和老伴王淑荣相扶相携走上领奖台,并接受主持人白岩松的专访。
“苦尽甘来”和“忆苦思甜”,白岩松说,看到老两口他想起了这两个词。
说起这些,王淑荣的眼泪止不住地流,台下不少观众的眼里也噙满了泪花。“军功章里你占60%,我占40%。”王宽由衷地说。
王宽坦言,他当时已经60多岁,再到茶楼去“卖唱”,遭受了不少白眼,有时一晚上连登台的机会都没有,他心里憋屈呀。可为了孩子们,他一直咬牙坚持着,“我的这些孩子都是孤儿,他们上学、吃饭、穿衣都很难,家里一点着落都没有,怎么办?我和我爱人说接回郑州,咱们同吃同住,把孩子养大成才。孩子们抱着我放声大哭,我说孩子们放心,只要我在,不会让你们上不起学,一定叫你们幸福地活下去。”王宽的话引起全场热烈的掌声。
白岩松又问:“刚开始是苦尽甘来、后来是忆苦思甜、然后就是同甘共苦、现在就变成同苦共甘了,幸福了吧?”王宽老两口幸福地笑了,他们说,两个女孩都大学毕业,现在都有了稳定的工作,几个男孩也都工作了。
但这些孩子们没有忘记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交不起赞助费,孩子们上学成了老大难,郑州市南阳路一小当时的张校长听说他们的事迹后,免费接收了孩子们;后来去茶座唱戏,大家都知道王宽挣钱养孤儿的事情,纷纷伸出援手,都来点他的戏。“我的家庭条件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孩子们也都长大成才了,我能不高兴吗?我现在是心花怒放呀。”王宽高兴地说。
最后,这幸福的一家人走上舞台,拉板胡、吹笙、弹古筝……在孩子们的演奏下,王宽唱起了豫剧。“好!”“太棒了”“真好听啊!”观众们连连鼓掌叫好。
颁奖典礼录制刚结束,观众们纷纷与王宽夫妇合影留念。“我的眼泪一直在流,王宽的事迹非常感人,他身上体现出的这种大爱弘扬了河南人的传统美德。我是河南人,我很自豪。‘王宽家’已经成为一个爱的符号,他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帮助弱势群体。”在北京工作了20多年的朱军梅感动地说。
“养育6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孤儿,这对于一般人来说很难。我又羡慕又敬佩,如果将来我遇到这样的事情,也要伸出援助之手。”来自山西太原的观众李震英说。
捧着沉甸甸的奖杯,王宽激动地说:“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我要感谢河南父老乡亲对我的支持。我也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今后我不仅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更要带领孩子们把爱心传承下去,去帮助更多的人。
感动中国获奖人物的事迹资料(实用20篇)篇五
黄文秀同志生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家乡百色工作,2018年3月,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19年6月17日凌晨,她在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
黄文秀走了,但是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心系群众,甘于奉献的公仆精神,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顽强斗志已经定格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成为了扶贫路上永恒的一抹秀色!
感恩,守初心使命,秀出别样人生。研究生毕业以后,黄文秀毅然选择回到家乡,这就是一种初心,不管走多远,都不忘记为什么而出发,即便已经成为了大家眼中的“精英”,可以在城市中扎根,他始终不忘的是家乡人,始终坚守的是自己最初的梦想,是通过知识和智慧帮助家乡成长起来,她选择了扎根基层。到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埋头苦干,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感动中国获奖人物的事迹资料(实用20篇)篇六
2019年6月16日,黄文秀放心不下百坭村的防汛抗洪工作,担忧白坭村的人民群众安危,毅然决然的冒着暴雨连夜开车返回工作岗位。返回途中,遭遇山洪暴发不幸因公牺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获奖人物黄文秀。
事迹。
观后感。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黄文秀同志不幸遇难,令人痛惜,向她的家人表示亲切慰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文秀同志研究生。
毕业。
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连日来,关于扶贫干部黄文秀的报道不绝于各大媒体。从广西各地深入学习黄文秀先进事迹,到央视1套《时代楷模发布厅》播出《用生命坚守初心和使命的优秀青年共产党员――黄文秀》;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追授黄文秀同志“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称号,到中宣部追授黄文秀“时代楷模”称号,黄文秀的扶贫事迹在神州大地“经典咏流传”。
“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徐梅、潘玲玲、曾翙翔……精准脱贫以来,已经有上百名扶贫干部接连因公殉职,不幸倒在扶贫路上。她们中,绝大多数像黄文秀同志一样风华正茂,冲在脱贫攻坚战场第一线,却瞬间燃烧了自己的青春,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扶贫干部就是“最苦最累”的代名词,他们数九寒天迎风站,却“顶天立地,气宇轩昂”。无论“老少”与“边穷”,哪里有贫困户,哪里就有扶贫干部,也无论周内与周末、白天与黑夜,她们始终坚守扶贫一线,战天斗地,不脱贫绝不鸣金收兵。我们要向黄文秀们学习,学习他们不忘扶贫初心、牢记脱贫使命的精神,但也要保重自己,将为党为国为人民的生命线尽可能延长下去。
崇高的信仰激发强大的力量,远大的目标坚定前行的方向。新时代的优秀共产党员黄文秀以青春无悔的选择、坚韧不拔的毅力、永不懈怠的干劲谱写出一曲芳华璀璨的青春之歌,为全党全社会树立起一名优秀共产党人的精神标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驻村第一书记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指示的精神,时刻牢记“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自觉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牢记初心使命,勇于奉献担当,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向黄文秀学习,就要学习她永怀初心的赤子之情。十年寒窗,黄文秀走出大山;名校毕业,她又回到大山。本能留在大城市的她选择用青春扎根基层、把深情奉献乡土、以行动诠释赤诚,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忠实信仰者和矢志践行者。
向黄文秀学习,就要学习她勇于担当的品格。她以不获全胜不撤退的扶贫精神,将责任扛在肩上,把困难踩在脚下,驻村一年间,她以两万五千公里的行车里程走出了一个扶贫攻坚的“新长征”,以极强的使命感责任感完成各项脱贫攻坚任务。
向黄文秀学习,就要学习她甘于奉献勇于实干的精神。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一年间就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在平凡岗位上,她书写下了非凡的业绩。在脱贫攻坚这一历史之役中,还有20万第一书记、70万驻村干部和几百万基层干部。黄文秀的感人事迹,必将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勇往直前。
向黄文秀同志学习,就要像黄文秀同志那样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坚守初心、践行宗旨,勇担使命、主动作为,锐意进取、狠抓落实,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表示,黄文秀同志不幸遇难,令人痛惜,向她的家人表示亲切慰问。他强调,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教育。
脱贫28户152人,发展生产脱贫42户209人,共计88户417人,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6.38万元,实现翻倍增收。她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注重乡风文明建设,成立“乡村振兴、青年作为”小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村规民约吟诵比赛和文明家庭评选活动。百坭村获得百色市2018年度“乡风文明”红旗村荣誉称号。
当前,脱贫攻坚战已进行到紧要关头,乡村振兴战略正在有序实施,美好的生活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学习黄文秀精神,凝心聚力打赢脱平攻坚战。
6月16日深夜,在返回驻村途中因为突遭暴雨山洪,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同志不幸遇难,因公殉职。就这样,年仅30岁的她,化作一块坚定的铺路石子,永远定格在了扶贫路上,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黄文秀,壮族人,1989年4月18日出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巴别乡德爱村多柳屯,2016届广西定向选调生、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生前系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副科长、派驻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2019年7月1日,中宣部追授“时代楷模”称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表示,黄文秀同志不幸遇难,令人痛惜,向她的家人表示亲切慰问。2019年7月1日,中宣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黄文秀的先进事迹,追授她“时代楷模”称号。2019年7月2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追授黄文秀“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
向黄文秀学习,就要学习她的赤子初心。十年寒窗走出大山,名校硕士毕业后,本有更多机会更好选择的她,只因为父亲“脱贫不忘共产党”的话,她义无反顾回到大山。她的家乡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她选择了用青春扎根基层、把深情奉献乡土、以行动诠释赤诚。她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突出典型,她用生命诠释了当代年轻人应有的初心和使命,是所有扶贫工作者的榜样,给了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动力。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黄文秀以她的感恩之心、为公之心、务实之心、担当之心,抒写了当代青年的壮丽人生,为广大党员干部竖起了一座丰碑!
感恩之心。黄文秀上高中时,因家境贫困,受到了国家资助。黄文秀家是贫困户,党和政府的关怀,使他们家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对此,她感恩在心,念念不忘。大学毕业后,她毅然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牢记父亲说的“没有共产党,我们家不可能脱贫”,在偏远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把全部心思用在党的扶贫事业上,用实际行动回报党和人民给她的帮助。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有一颗感恩的心很重要,所有的人都要有感恩的心。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党员干部的一种基本品质。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黄文秀把党的关怀,把国家的关心,把人民的关爱,化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实际行动,这种以感恩的心态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事之举,值得所有人学习。
为公之心。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黄文秀将私家车开到村里当工作车用。她甚至没有时间考虑自己的婚姻大事。领导、同事多次关心她,热心人要给她介绍对象,她的回答是:“等百坭村的父老乡亲都脱了,我一定轰轰烈烈爱一回,让乡亲们做证婚人。”即使在殉难当日,她割舍下患癌的父亲,带着愧疚毅然回到工作岗位。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黄文秀只是一个小女子,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但她却有着“天下为公、心系百姓”的大格局,在“公家”面前,在“大家”面前,她舍小家,顾大家,大公无私,忘我奉献,这种精神,正是新时代党员干部所追求的,也是必备的。
务实之心。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务实之心一重,就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持务实之心,谋务实之举,正是黄文秀的生动写照。黄文秀来到百坭村后,为贴近群众,她收起漂亮的裙子,穿上运动装,改说方言,两个月访遍全部贫困户。为帮助群众致富,她和村两委班子立足实际,发展杉木、砂糖橘等扶贫产业,建起了电商服务站,并亲自到外村考察养蜂产业。她帮群众摘砂糖橘、种油茶,她双手撑在黄土上,爬到河沟边查看暴雨冲毁的水利设施….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正是秉承一颗务实之心,黄文秀所驻的百坭村,88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2.88%下降到2.71%。学习黄文秀,就要务实肯干,像黄文秀那样,在一点一滴的实干中,在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中,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担当之心。“为官避事平生耻。”贫困户黄邦旋想申请低保,因不符合纳入低保的条件,未能如愿,就不给黄文秀开门。黄文秀毫不灰心,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面对“暴雨如注、电闪雷鸣,汹涌的洪水漫过道路,眼前是黑压压的模糊世界”,黄文秀毅然前行,冒险返村,用生命书写着一个共产党员的担当!汉安帝年间,朝歌一带数千叛匪连年作乱,朝廷派名将虞诩去当县令时,朋友都替他担忧,他却坦然答道:“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虞诩多谋善断、指挥有方,很快让百姓过上了太平日子。事不避难,就是担当!黄文秀用“长征中,战士死都不怕,在扶贫路上,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前行?”给广大党员干部,诠释了什么是新时代的担当有为!
相关。
文章。
4.
感动中国获奖人物的事迹资料(实用20篇)篇七
陈彼得直接去了医院,挂了急诊。医生一番检查之后告诉他,身体没有异常,难受是由于心理的焦虑导致的。心理医生给他开了药,但一段时间过后并未见好转。
陈彼得最终选择离开了他生活的城市和人群,到远处的山水间返璞归真。“我觉得大自然的疗效要好过心理医生。”
此后几年间,他走遍了台湾的大小山川,在曲径通幽处探险,在雾霭隐隐中看茶人采茶。远离了人群与纷扰,切断了各种社会联系,在和大自然的对话中,陈彼得逐渐好转,焦虑一步步走开了,但是,对祖国和亲人的思念却日益强烈。
陈彼得曾为歌手凌峰创作了一首《吾爱吾国》,以抒发对大陆故乡的情感与憧憬。里面有几句歌词是:“如果有轮回,我情愿投生,再回到中国,因为我还没有见识过她的地大物博。”
陈彼得说:“其实这也是我心里想的,我这一辈子就是要做中国人。这是镌刻在你的血液里的,就是我们的本能。”
1987年10月,一个消息传来,台湾当局宣布开放台湾居民到大陆探亲。陈彼得盼望已久的事情终于成真。
在两岸隔绝的几十年里,故乡,成了陈彼得一家回不去的远方。成都小吃、四川话,这些记忆里的东西,如今终于有了回到现实的可能。
有人问陈彼得为什么要离开台湾?他的答案是:故乡的呼唤。他说:“我要回到我的故乡,既然是龙的传人我就要回到龙的故乡,这是一个本能。”正像陈彼得在《归雁》中的那段歌词:“我是一只孤雁,飞过高山,飞过大海。不知走过多少岁月多少时光……终于找到了自己出发的地方。”
感动中国获奖人物的事迹资料(实用20篇)篇八
【颁奖词】。
重返舞台,放不下人间悲欢,再当爷娘,学的是前代圣贤,为救孤,你古稀高龄去卖唱,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台上,你苍凉开腔,台下,你给人间作了榜样。
【人物事迹】。
郑州戏曲圈里有这样一位老艺术家:台上兢兢业业唱好戏,台下尽心尽力做善事,戏迷们夸他是德艺双馨的好人,他就是74岁的王宽。退休后,王宽夫妇陆续收养了6名老家的孤儿。为了供养这些孩子吃饭穿衣、读书学艺,王宽决定放下自己国家一级演员的身段,去茶楼卖唱,这一唱就是7年。起初,他的“上台率”并不高,每晚冷板凳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但王宽依旧坚持每天骑着自行车,一家一家茶馆地跑,常常晚上六七点就去了茶馆,等到天亮才回家。后来为了能够让更多人点他的戏,王宽又学起了川剧变脸。如今,王宽夫妇苦心抚养的几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自食其力,而老两口却还在坚持资助老家的孩子。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办起一个孤儿艺校,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余热,让这些孩子学到一技之长。王宽老师用他的行动向大家传达爱的意义。
“父母”为6名孤儿去“卖唱”
73岁的王宽曾是豫剧名角,在河南乃至全国,对于豫剧粉丝而言,早已经家喻户晓。
在他的家里,墙上挂满了一家人的合影。照片上,王宽和老伴的身边聚着他们的孩子。那是他们收养的6名孤儿。如今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并反哺这个大家庭。
说起参加“感动中国”的颁奖仪式,王宽告诉记者,“很激动,我先上台然后我老伴上台,接着孩子们都上台了!”白岩松还邀请他现场唱了一段豫剧。
1991年,王宽和老伴遇到了名叫袁前良的孤儿,从那时起,王宽家的成员开始不断壮大了。丧父的汪海波、父母双亡的汪文胜等6个孩子,先后被王宽收养。加上王宽患有“渐冻症”的外孙王海龙,王家的“常住人口”达9人之多。
“我负责挣钱,老伴负责照顾家。”王宽告诉记者,在自己的“卖唱”生涯中,只要没有去外地演出,他就风雨无阻地去茶楼唱戏。
“儿女”们反哺报恩的最美家庭。
“凡事就怕认真和坚持”。“曾经有人不止一次地劝我放弃,但我从没有放弃的念头。”王宽说。
在王宽家里,如今摆放着“中华慈善奖”“最美家庭”“中国好人榜”等很多奖杯与奖状。“感动中国”这项国内最高级别的“大爱”荣誉,被他摆放在最醒目的位置。
王宽从未想过自己会获得什么荣誉,就像多年前,他收养这些孤儿时,从没想过自己未来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他说,从收养第一个孩子起,自己就承担起了更多的责任。
“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因为我们这种爱心,不是一天两天积成的,也不是一件事两件事积成的。王宽的父母都已经去世,我家里也没什么人了。但我们家乡观念特别强,还是想着要经常回去看看乡里乡亲、亲戚邻居。”王淑荣说。
他们收养的孤儿如今都已成家立业,但每逢周末、假日都会回来。6月,王宽的外孙王海龙和5名孤儿一起登上了《中国梦想秀》的舞台,他们的梦想是为王宽二老办一场金婚典礼。最终,梦想助理团全票通过,朱时茂更是当场落泪,而王宽夫妇也第一次穿上婚纱礼服。
曾经的`孤儿们,也从小得到了王宽的“真传”,每人都会一种乐器。王宽说,团聚之时,他们围在一起唱上一曲,成了自己和老伴最幸福的事。
“王宽家”成了传递温暖的火种。
获得“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不仅是因为王宽将6名孤儿养大,更重要的是,一份坚持的爱如今已经在孩子们的身上延续了下来。
在此次“感动中国”颁奖过程中,王宽还遇到了同样获奖的郎平等人。“他们身上都让我学到了很多,像郎平、阎肃,他们为国家付出了那么多,那种大爱奉献值得我们一家学习。”王宽说,现在自己年龄大了,如何让这个小家的温暖传递下去,是他接下来要做的。
“谁都要挣钱,而挣钱看你怎么花。”王淑荣告诉记者,20王海龙从《中国梦想秀》得到了25万元捐助,在第三天他就捐给了西安的一位病人。年底,得知“河南好人刘东兴”患白血病无钱医治,王宽带着孤儿们在紫荆山公园义演,将得到的16000多元全部捐了出去。
相比被邀请演出,更多的人是去“求助”王宽演出。“有人因患病没钱治疗,来请我去义演帮他们筹款。”王宽说,面对这种请求,他从不会拒绝,而这种帮助正是这个“家”的延续。
感动中国获奖人物的事迹资料(实用20篇)篇九
一个平凡的人,在美好的桃李年华坠入无边的黑暗,该怎样面对接下来的人生?红船旁的党员朱丽华不但在黑暗中前行、在逆境中奋起,更用一颗大爱之心谱写生命的华章。
资助贫困学生480人次,捐款金额高达333万元,带动了100多名残疾人就业,为22万人次患者缓解病痛……一串串数字,拼凑出盲人中医师朱丽华不平凡的人生,也让她获得无数荣誉和关注。
10月10日,中共嘉兴市委印发《中共嘉兴市委关于开展向朱丽华同志学习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全市广泛开展向朱丽华同志学习活动。
榜样一直在身边,学习一直在路上。
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心有大爱、乐于奉献,盲人中医师朱丽华失去了光明,却给许多人带去了光明,先后获得全国自强模范、浙江省“十大之江先锋”、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最美浙江人、浙江省第六届道德模范、嘉兴市“十大红船先锋”等荣誉称号。
《决定》指出,朱丽华是我市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优秀代表,值得全市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认真学习:
学习朱丽华同志坚守初心、一心向党的政治品格。朱丽华同志听党话、跟党走,南湖革命纪念馆筹建时她月工资只有58元却捐款116元,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筹建时又捐款1万元;,她响应党中央抗震救灾号召,用辛苦积攒的现金,为支援汶川地震灾区救灾建设交纳了10万元“特殊党费”。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朱丽华同志为榜样,讲政治、顾大局,对党忠诚、听党号令,始终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学习朱丽华同志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顽强品质。朱丽华同志18岁时因意外事故造成双目失明,但她始终自信自强自立,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锲而不舍的努力,潜心学习掌握推拿按摩技术,获得中医执业资格证书,成为嘉兴首个盲人中医师,并自筹资金开办诊所,为22万多人次解除疾病痛苦,闯出了自己的人生之路。朱丽华同志说过,“我没有视力,但却不能没有事业”。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朱丽华同志为榜样,面对困难不畏惧,面对挫折不气馁,勇往直前,顽强奋斗,以过硬的党性和扎实的作风,立足岗位争创一流业绩,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学习朱丽华同志心有大爱、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怀。朱丽华同志始终秉持“自己少花一元钱,就能多捐出一元钱”的理念,生活俭朴,热心公益,以实际行动关爱他人,回报社会。她常年资助寒门学子,主动为其支付学费,几十年来资助贫困学生480人次,捐款金额高达333万元,仅结对的大学生就达46名,一次性支付资助费36.8万元。同时,她还一直为现役军人提供义务推拿,如今已免费服务超过3000人次。“只要工作一天,就要奉献一天,哪怕是生命!”除了资金捐助外,4月她还签下了器官捐献书。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朱丽华同志为榜样,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心系群众、热爱群众、服务群众,为打造党群干群关系最融洽城市贡献力量。
学习朱丽华同志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崇高追求。朱丽华同志主动投身残疾人事业,除了在自己诊所安排13名残疾员工外,还通过免费传授推拿技术让100多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自担任市盲人协会主席以来,朱丽华同志注重加强组织建设,推动工作走上正轨,并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以实际行动努力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朱丽华同志为榜样,始终保持争先创优、追梦奔跑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增强能力素质,为嘉兴争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锋、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而不懈奋斗。
《决定》要求,把开展向朱丽华同志学习活动作为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和“勤善和美、勇猛精进”的新时代嘉兴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
感动中国获奖人物的事迹资料(实用20篇)篇十
最近黄文秀的事迹在全网传开,看着她的张张照片和事迹的介绍,我内心深受震撼,对她心中无比敬佩,更无比惋惜!
正值美好年华,勇敢追逐梦想,尽情挥撒汗水!我们相仿的年纪,她是如此的伟大,是如此的无私奉献;用生命诠释了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用生命诠释了当代年轻人应有的初心和使命;她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不朽的丰碑!因此,我决心将他作为榜样,向她学习。学习她的无私奉献,不怕苦难,勇敢向前的精神;学习她敢想敢做,坚韧不拔的决心与毅力;学习她敢担当敢作为,有责任心。
我们是扎根基层的青年一代,黄文秀同志是基层优秀的青年代表,因此我们要向他学习,敢于直面挑战,她在基层工作中的优良的工作作风。我们应该积极的了解广大的人民群众的需求,年轻有为,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尽自己的微小力量!
感动中国获奖人物的事迹资料(实用20篇)篇十一
近日黄文秀的名字和事迹从广西传遍了全国,她是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百坭的村第一书记,一个永远阳光朝气、笑容灿烂的姑娘,从贫苦大山走出,学业有成后毅然放弃大城市的优厚条件回到家乡,不顾条件艰苦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最终因遭遇山洪不幸遇难殉职。这个30岁的女孩,不施粉黛,不穿裙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不忘初心”四个字诠释的淋漓尽致。
不忘来处,铭记初心。黄文秀同志在北师大硕士毕业后,她没有忘记还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乡亲父老,没有忘记自己苦心求学走出大山的初衷,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毫不犹豫的选择回到家乡奉献自我。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黄文秀同志守初心、怀真情的精神,始终把人民群众装在心中,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摒弃小我意识和享乐主义思想,同人民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做广大群众的的贴心人。
勇于担当,有勇有谋。百坭村是深度贫困村,初来乍到的黄文秀经常会“碰钉子”、吃“闭门羹”,面对乡亲们的质疑,她很快转变工作思路,从帮助村民干农活到下地种油茶,从闲话唠家常到帮助村民申领扶贫贷款,这个女娃娃用真心一点一点取得了贫困户的信任和尊敬。党员干部们要学习黄文秀同志敢担当、用真心的精神,多弯下身子倾听,多深入基层体察,把为民谋福祉、解难题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只有做到“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用自己的智慧与行动解决困扰群众的一切难题,才能获得人民的信赖和支持。
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百坭村全村472户中有195户贫困户,得知要到这样一个深度贫困的村子赴任,黄文秀没有丝毫犹豫和畏惧,收起裙子、挽起裤腿,满怀热情和信心奔赴脱贫攻坚的一线战场。党员干部们要学习黄文秀同志肯吃苦、甘奉献的精神,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坚持以民为本、吃苦在前,作风过硬、工作务实,用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诠释共产党员的担当和作为。
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要通过学习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传承她常怀感恩之心、不忘初心使命的为民情怀,汲取她知重负重、直面挑战、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学习她扎根基层、无怨无悔的责任担当。只有俯下身去,沉下心来,为基层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永葆初心,牢记使命,才是对黄文秀同志最好的纪念。
感动中国获奖人物的事迹资料(实用20篇)篇十二
【颁奖词】重返舞台,放不下人间悲欢,再当爷娘,学的是前代圣贤,为救孤,你古稀高龄去卖唱,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台上,你苍凉开腔,台下,你给人间作榜样。
【人物事迹】。
郑州戏曲圈里有这样一位老艺术家:台上兢兢业业唱好戏,台下尽心尽力做善事,戏迷们夸他是德艺双馨的好人,他就是74岁的王宽。退休后,王宽夫妇陆续收养了6名老家的孤儿。为了供养这些孩子吃饭穿衣、读书学艺,王宽决定放下自己国家一级演员的身段,去茶楼卖唱,这一唱就是7年。起初,他的“上台率”并不高,每晚冷板凳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
但王宽依旧坚持每天骑着自行车,一家一家茶馆地跑,常常晚上六七点就去了茶馆,等到天亮才回家。后来为了能够让更多人点他的戏,王宽又学起了川剧变脸。如今,王宽夫妇苦心抚养的几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自食其力,而老两口却还在坚持资助老家的孩子。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办起一个孤儿艺校,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余热,让这些孩子学到一技之长。王宽老师用他的行动向大家传达爱的意义。
【人物故事】。
含辛茹苦,养孤育孤的王宽、王淑荣夫妇的故事感动了郑州、感动了河南、感动了中国。14日晚,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盛典如约而至,郑州报业集团记者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到王宽家和他们一起收看盛典。记者走进王宽家时,发现这里已经聚集了省市媒体近十家,不少邻居亲朋也都来到这里,人们和王宽一家围坐在一起,聊着王宽夫妇养孤育孤的感人故事,感慨颇多。
王宽老师对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坦言,在媒体的关注下,理解、支持自己的人越来越多了,感谢郑州报业集团及旗下媒体,时时为他们的善行鼓与呼。热热闹闹的王宽家,电视上的颁奖典礼催人泪下,很多人眼中都泛着晶莹的泪花,人们笑中带泪,说着大爱郑州,大爱河南!媒体人纷纷表示,王宽老师把人类最温暖的慈悲情怀化为行动,值得我们广泛传播!有一种爱叫“王宽家”,让人泪奔,我们将继续跟进报道,传递“郑”能量。
看到王宽夫妇走上颁奖台,家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泪水在每一个人眼中打转。“重返舞台,放不下人间悲欢,再当爷娘学的是前代圣贤,为救孤你古稀高龄去卖唱,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台上你苍凉开腔,台下你给人间作了榜样”,这是《感动中国》给予人物王宽的颁奖辞。
昨日,受fm91.2之邀,王宽老师和夫人王淑荣以及最早报道王宽家感人事迹的郑州报业集团的'记者走进fm91.2直播间,分享属于他们感动全国的故事。主持人和王宽夫妇一起回顾了他们养育孤儿16年的酸甜苦辣,听众纷纷在微信平台留言:王者之心,“宽”以待人!大爱无疆,感动中国,郑州大爱之城感动中国!郑州还是全国捐献造血干细胞最多的省会城市,为郑州点赞,我爱郑州!
郑州报业集团记者在节目中分享了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从到20连续推出的6个感动中国人物的采写故事和推举过程,特别介绍了从最早报道王宽故事到今天王宽登上感动中国颁奖台的15年采访报道的心路历程,讲述了推举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感人故事。
在采访当中,谈及自己获得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的感受,王宽老师谦虚地说:“我和老伴儿能登上《感动中国》的颁奖台,拿到奖杯,这是党和国家给予我们的最高荣誉,我会将这份爱心延续下去。”
直播间里,王宽老师寄语听众: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大爱郑州,“郑”能量幸福蔓延。
感动中国获奖人物的事迹资料(实用20篇)篇十三
“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换;你是我的眼,带我穿越拥挤的人潮;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因为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
《你是我的眼》。
盲人歌手萧煌奇的一曲《你是我的眼》感动了无数人。为了让失聪的儿子能像正常人一样学习,一位妈妈辞职跟着儿子全程陪读,变成孩子的耳朵,从小学到大学,已经十几年。她就是我校机电专业杨乃彬的妈妈陶艳波。
在杨乃彬一岁的时候,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听说功能。这给了陶艳波和一家人很大的打击。
48岁的陶艳波,每天从早到晚,几乎都要陪伴在儿子杨乃彬身边,和儿子一起学习,做儿子的老师、陪读。
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走过了很多地方,但医生的结论始终让他们失望。很多人劝陶艳波把孩子送到聋哑学校,但是陶艳波没有放弃。为了儿子,她专门从老家黑龙江到北京去学习唇语,然后一点点地教儿子说话、识字。
陶艳波坚持让儿子上正常学校,为此她做出了一个难以让人理解的决定:辞职陪着孩子一起上学。就这样,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母子二人一起学习。陶艳波就是儿子的耳朵,就是儿子的向导。杨乃彬的学校、老师、同学也都为这对母子提供了最好的条件。经过不断练习,杨乃彬也能比较正常地和人交流。
杨乃彬希望的是回报。
如今,即将毕业的杨乃彬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回报父母,回报学校,回报所有帮助他们的人。
“很多人是带着敬意,在一次次的流泪与鼓掌中观看这部“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获奖人物在平凡之中孕育出来的伟大,又一次深深地感动了中国,但“感动中国”的意义不仅仅是给国人带来感动。有“感动中国”,更要有“行动中国”。
容易被感动是人类的良知与天性使然,它只是向善的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行善,把感动化为坚实的追随与行动。只有真正行动起来,才能带来道德的切实改变,“这个世界才会有爱而转动”。
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道德楷模的引领,也需要每一位国人的追随与效仿。感动了,哭过了,动起来吧,别只做一个“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感动中国获奖人物的事迹资料(实用20篇)篇十四
生活,让我接触的人很多很多,需要鼓励和赞赏的人也有很多,但从来没有对谁感动过,你是第一个,说不清为什么,看见你就有一种从未有过的亲和,回顾过去的很多很多,谁都感动不了我,只有你能让我感觉亲和,只有你给了我感动的'感觉,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感动中国郎平事迹及颁奖词!
【郎平雄心志四海】。
【颁奖词】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人物事迹】。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中美巅峰对决,身高1米84的中国女排主攻手郎平击溃了美国女排的防线,帮助中国女排登上了冠军的宝座,赛后诞生了一个流行词——“铁榔头”。“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际,她毅然归国,担任女排主帅,累倒在工作当中;第二次是中国女排伦敦奥运会被日本队淘汰,同年龄队友陈招娣撒手人寰,这一系列的悲痛触动了郎平内心深处的女排情结,于是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再次走马上任,仅仅一年半时间,郎平就带领中国队于时隔重返世锦赛决赛舞台,最终夺得亚军,并于年重夺世界杯冠军。30年来,从担任主攻手时的“五连冠”到任教练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铁榔头”似乎已经是奇迹的代名词。
相关阅读。
郎平(中国排球队著名运动员)。
郎平,女,汉族,身高1米84。祖籍中国天津,著名女子排球运动员、教练员,1973年进入北京工人体育馆少年体校排球班练习排球,1976年进入北京市业余体校,同年入选北京市排球队;1978年入选国家集训队。凭借强劲而精确的扣杀而赢得“铁榔头”绰号。曾入选中国体育劳伦斯奖第二届(1980年)十佳名单。
荣膺1982年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mvp“[1]。1984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19获得国际排联颁发的“世界最佳教练”[2]。月,由知名排球教练、运动员和记者组成的评委会以100%的得票,正式入选排球名人堂,成为亚洲排球运动员中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郎平与美国名将弗罗拉·海曼、古巴名将米雷亚·路易斯并称为1980年代世界女排“三大主攻手”。
204月25日郎平被任命为新一届女排国家队主教练。2015年2月1日,郎平获2014cctv体坛风云人物最佳教练奖。
2016年2月14日晚,郎平当选《感动中国》20人物,
更多。
感动中国获奖人物的事迹资料(实用20篇)篇十五
【颁奖词】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人物事迹】。
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1389,这是随机选取的,2月2日这个时间节点,“宝贝回家”寻子网累计收获的成功案例;数字与日俱增,它意味着,经由“宝贝回家”的大爱护航,越来越多被拐、走失、流浪儿童与家人团聚,那些曾经伤痕累累的家庭随之走出阴霾,重见阳光。
20,张宝艳与丈夫秦艳友一同创建“宝贝回家寻子网”,专门帮助被拐卖的、被遗弃和走失的、流浪乞讨儿童回家。如今,在“宝贝回家”志愿者组织登记注册的志愿者已逾2.0多万人,成功救助和帮助离散儿童与家庭团圆达600多起。张宝艳是“十大法治人物”之一。9月20日,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主要事迹。
年,张宝艳、秦艳友夫妇自费创建“宝贝回家寻子网”,专门帮助被拐、被遗弃和走失的孩子以及流浪乞讨儿童回家。成立宝贝回家慈善基金。截至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已经拥有2万多名志愿者,遍布全国各地。两会期间,协会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交修改相关法律的建议。网站多次与公安部合作,成功解救了236名被拐及流浪儿童,借助网络的力量为流浪儿童铺就了一条回家的道路。
创办经过。
输入“宝贝回家”,网上跳出37万条信息。“专门帮助被拐卖的、被遗弃和走失的、流浪乞讨儿童回家”几个字反复闪动。网站创建人名叫张宝艳,创建于2007年的“宝贝回家”,已帮助168个家庭团聚。
张宝艳提出“建立打击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的采纳,
【法治心愿】消除犯罪,让宝贝们安全存在。[5]。
亲人团聚她喜极而泣。
11月24日,秦艳友与妻子张宝艳一起来到北京,参加央视举办的“12·4十年法治人物颁奖典礼”,主办方请来了因“宝贝回家”而成功找到亲人的一家三口,还有几位正苦苦寻觅孩子的父母。团聚的一家三口抱着张宝艳哇哇大哭,张宝艳喜极而泣。
而看到仍未找到孩子的父母,张宝艳用力地拥抱了他们一下:“你们一定要坚强些,孩子还在等着你们呢!”一堆人抱在一起,失声痛哭。
张宝艳说:“我会为一个家庭的重逢流泪,更会为还在为寻找亲人苦苦挣扎的家庭流泪。我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
一次惊险她想到了“宝贝回家”
2007年,秦艳友与妻子张宝艳创建了“宝贝回家”网站。后来她为此放弃了工作,成为“宝贝回家”的专职工作人员。创办此网站是因张宝艳曾遇见的一件事情:张宝艳的儿子跟着外婆外出玩,不小心走散了。几个小时的寻找,张宝艳一家人度日如年。所幸只是虚惊一场,但这给张宝艳最深的感受是,如果儿子丢了,那她也没法活。
从那时起,张宝艳就开始关注有儿童被拐的不幸家庭。有时看到电线杆上贴满寻亲启事,张宝艳说:“除了痛心外,也感到忧虑。这样的`寻找方式不仅费力,效果也不好。”张宝艳接触到网络,意识到这是寻亲最好的途径。
张宝艳辞去工作专职做起了“宝贝回家”。创建初期面临很多困扰。不仅没有工资每月打电话都要花上千块钱。随着网站知名度提高陆续有四名志愿者无偿加入他们每天要在网上发布寻亲资料还要随时跟进寻亲进展并且与警方联络。他们没有周末甚至每天工作时间超过十五六个小时。
20,25岁的小伙子小谢联系上“宝贝回家”的志愿者,说他在前被拐卖到了河南,他特别希望找到亲生父母。张宝艳和网站志愿者顺着零星线索开始工作,锁定方言为“牙牙”的地区是在陕西。
至于父母名字、长相,小谢一点印象都没有。志愿者不断从饮食、植物等方面启发他。好不容易,小谢想起来他小时候总能够看到飞机,还能隐约看到里面坐着人。张宝艳兴奋极了,初步断定小谢家应在汉江和安康一带。张再次把小谢信息发到网上,几天之后,有位安康的热心人打电话说,他们邻居家在20年前确实丢了一个孩子,但那家人是独子,跟小谢情况不太吻合。
张宝艳还是很兴奋地找到这家人,对方说他儿子小时候喜欢跟着邻居家的姐姐和哑巴哥哥玩耍。当对方看了小谢照片之后失声痛哭,连声向张道谢。很快,这个失散了20年的家庭最终团聚。张宝艳如释重负。
像这样顺利的寻亲经历并不常见,张宝艳和志愿者遇到的冷遇往往更多。张宝艳说,“宝贝回家”网站受到了很多质疑,她甚至在半夜三更遭到过辱骂。每次泪水之后,她依然会坚强起来,“还有那么多找不到亲人的家庭需要我帮忙!”直到张宝艳到北京录制节目的时候,她已经有了168起成功寻亲的案例。
她的建议促成了dna数据库建立。
经过3年探索,张宝艳跟公安部门建立了合作关系,她提出“建立打击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的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获奖后,张宝艳说她跟丈夫没有庆祝:“我们感觉这个没有什么庆祝的,说实话,很多志愿者都是默默地在做这个工作,这个荣誉不只属于我自己”
感动中国获奖人物的事迹资料(实用20篇)篇十六
张宝艳、秦艳友夫妇自费创建“宝贝回家寻子网”专门帮助被拐、被遗弃和走失的孩子以及流浪乞讨儿童回家。年成立宝贝回家慈善基金。截至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已经拥有16万多名志愿者遍布全国各地。两会期间协会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交修改相关法律的建议。网站多次与公安部合作成功解救了236名被拐及流浪儿童借助网络的力量为流浪儿童铺就了一条回家的道路。
创办经过。
输入“宝贝回家”,网上跳出37万条信息。“专门帮助被拐卖的、被遗弃和走失的、流浪乞讨儿童回家”几个字反复闪动。网站创建人名叫张宝艳,创建于20的“宝贝回家”,已帮助168个家庭团聚。
张宝艳提出“建立打击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的采纳。
【法治心愿】消除犯罪,让宝贝们安全存在。
亲人团聚她喜极而泣。
11月24日,张宝艳和丈夫秦艳友一起来到北京,参加央视举办的“12·4十年法治人物颁奖典礼”,主办方请来了因“宝贝回家”而成功找到亲人的一家三口,还有几位正苦苦寻觅孩子的父母。团聚的一家三口抱着张宝艳哇哇大哭,张宝艳喜极而泣。
而看到仍未找到孩子的父母,张宝艳用力地拥抱了他们一下:“你们一定要坚强些,孩子还在等着你们呢!”一堆人抱在一起,失声痛哭。
张宝艳说:“我会为一个家庭的重逢流泪,更会为还在为寻找亲人苦苦挣扎的家庭流泪。我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
一次惊险她想到了“宝贝回家”
几个小时的寻找,张宝艳一家人度日如年。所幸只是虚惊一场,但这给张宝艳最深的感受是,如果儿子丢了,那她也没法活。
从那时起,张宝艳就开始关注有儿童被拐的不幸家庭。有时看到电线杆上贴满寻亲启事,张宝艳说:“除了痛心外,也感到忧虑。这样的寻找方式不仅费力,效果也不好。”张宝艳接触到网络,意识到这是寻亲最好的途径。
张宝艳辞去工作专职做起了“宝贝回家”。创建初期面临很多困扰。不仅没有工资每月打电话都要花上千块钱。随着网站知名度提高陆续有四名志愿者无偿加入他们每天要在网上发布寻亲资料还要随时跟进寻亲进展并且与警方联络。他们没有周末甚至每天工作时间超过十五六个小时。
25岁的小伙子小谢联系上“宝贝回家”的志愿者说他在前被拐卖到了河南他特别希望找到亲生父母。张宝艳和网站志愿者顺着零星线索开始工作锁定方言为“牙牙”的地区是在陕西。
至于父母名字、长相,小谢一点印象都没有。志愿者不断从饮食、植物等方面启发他。好不容易,小谢想起来他小时候总能够看到飞机,还能隐约看到里面坐着人。张宝艳兴奋极了,初步断定小谢家应在汉江和安康一带。张再次把小谢信息发到网上,几天之后,有位安康的热心人打电话说,他们邻居家在20年前确实丢了一个孩子,但那家人是独子,跟小谢情况不太吻合。
张宝艳还是很兴奋地找到这家人,对方说他儿子小时候喜欢跟着邻居家的姐姐和哑巴哥哥玩耍。当对方看了小谢照片之后失声痛哭,连声向张道谢。很快,这个失散了20年的家庭最终团聚。张宝艳如释重负。
像这样顺利的寻亲经历并不常见,张宝艳和志愿者遇到的冷遇往往更多。张宝艳说,“宝贝回家”网站受到了很多质疑,她甚至在半夜三更遭到过辱骂。每次泪水之后,她依然会坚强起来,“还有那么多找不到亲人的`家庭需要我帮忙!”直到张宝艳到北京录制节目的时候,她已经有了168起成功寻亲的案例。
她的建议促成了dna数据库建立。
经过3年探索,张宝艳跟公安部门建立了合作关系,她提出“建立打击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的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获奖后,张宝艳说她跟丈夫没有庆祝:“我们感觉这个没有什么庆祝的,说实话,很多志愿者都是默默地在做这个工作,这个荣誉不只属于我自己”
所获荣誉。
张宝艳似乎在这里更多的只是“代表“,他们夫妇代表的是她们身后的千千万万的志愿者们,帮助别人寻找丢失孩子的志愿者。他们用默默无闻来行动着,用一颗感动你我的心在帮助别人重新找回家庭的温暖。或许找到的孩子是少数的,但是他们却从未放弃。在这条通往希望的道路上,失望与希望交相往复着,他们也正以别人无法企及的坚韧一路执着前行。
20,获得“感动吉林”人物奖。
2010年12月4日,获得“12·4十年法治人物”大奖。
年9月20日,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月10日,网易年度“最有态度公益人物”奖。
202月14日,获“感动中国”20人物。
人物评价。
阳春布德泽: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感动中国获奖人物的事迹资料(实用20篇)篇十七
【颁奖词】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人物事迹】。
郎平个人简介。
(中国排球队著名运动员)。
郎平,女,汉族,身高1米84。祖籍中国天津,著名女子排球运动员、教练员,1973年进入北京工人体育馆少年体校排球班练习排球,1976年进入北京市业余体校,同年入选北京市排球队;1978年入选国家集训队。凭借强劲而精确的扣杀而赢得“铁榔头”绰号。曾入选中国体育劳伦斯奖第二届(1980年)十佳名单。
荣膺1982年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mvp“[1]。1984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获得国际排联颁发的.“世界最佳教练”[2]。10月,由知名排球教练、运动员和记者组成的评委会以100%的得票,正式入选排球名人堂,成为亚洲排球运动员中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郎平与美国名将弗罗拉·海曼、古巴名将米雷亚·路易斯并称为1980年代世界女排“三大主攻手”。
204月25日郎平被任命为新一届女排国家队主教练。202月1日,郎平获cctv体坛风云人物最佳教练奖。
年在女排世界杯最后一场比赛中中国女排以3比1战胜顽强的日本队,时隔再夺世界冠军,并直接晋级里约奥运会。
年1月16日,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和中国社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育成,在京举行婚礼。
2016年2月14日晚,郎平当选《感动中国》人物。
感动中国获奖人物的事迹资料(实用20篇)篇十八
陶艳波,48岁,女。
48岁的陶艳波,每天从早到晚,几乎都要陪伴在儿子杨乃彬身边,和儿子一起学习,做儿子的老师、陪读。
在杨乃彬一岁的时候,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听说功能。这给了陶艳波和一家人很大的打击。
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走过了很多地方,但医生的结论始终让他们失望。很多人劝陶艳波把孩子送到聋哑学校,但是陶艳波没有放弃。为了儿子,她专门从老家黑龙江到北京去学习唇语,然后一点点地教儿子说话、识字。
陶艳波坚持让儿子上正常学校,为此她做出了一个难以让人理解的决定:辞职陪着孩子一起上学。就这样,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母子二人一起学习。陶艳波就是儿子的耳朵,就是儿子的向导。杨乃彬的老师、同学也都为这对母子提供了最好的条件。经过不断练习,杨乃彬也能比较正常地和人交流。
如今,杨乃彬已经考上了大学,成为了河北工业大学机电专业的学生。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所有帮助他们的人。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陶艳波的颁奖词:
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更多与感动中国相关内容推荐: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肖卿福事迹材料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于敏传奇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纪清素材
感动中国获奖人物的事迹资料(实用20篇)篇十九
【颁奖词】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人物事迹】。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中美巅峰对决,身高1米84的中国女排主攻手郎平击溃了美国女排的防线,帮助中国女排登上了冠军的宝座,赛后诞生了一个流行词——“铁榔头”。“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际,她毅然归国,担任女排主帅,累倒在工作当中;第二次是20中国女排伦敦奥运会被日本队淘汰,年同年龄队友陈招娣撒手人寰,这一系列的悲痛触动了郎平内心深处的女排情结,于是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再次走马上任,仅仅一年半时间,郎平就带领中国队于20时隔16年重返世锦赛决赛舞台,最终夺得亚军,并于重夺世界杯冠军。30年来,从担任主攻手时的“五连冠”到任教练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铁榔头”似乎已经是奇迹的代名词。
【人物故事】。
刚刚过去的20对于郎指而言意义非凡。在带队成绩上,郎指提携朱婷、张常宁等一干年轻人,率领中国女排在世界杯和亚锦赛上双双折桂,时隔十一年重登世界之巅,第一时间直通里约奥运会;在个人方面,郎指与王育成教授完婚,找到了“找到了可以依靠的肩膀和心灵上的伴侣”。今年夏天的里约奥运,三大球项目中还得看郎指和她的“孩子们”。
在晚会现场,郎平透露了世界杯出征前日自己躲在小屋里默默流泪的原因。“就在那一天,我们要决定她去还是不去。”这个她,就是新女排队长、球队灵魂人物惠若琪,而且,作为一传和防守的核心,一时有找不到替补。“大家可能很难想象,为了这场比赛我们准备了三年,要出发了,突然说她不去了,而我还得装作没事儿一样,不能失控,因为队员要看着你,但完了事儿自己觉得为什么这么背啊,这口气儿换不过来。”郎平略显哽咽的'说道。
2013年4月,郎平众望所归,时隔15年后再出山重新执掌中国女排,在媒体见面会上,郎平坦言这是其职业生涯最纠结的一个决定。对此,郎平表示,“从内心来讲这支女排在走下坡路,但是作为老女排,我是有责任在女排最困难,国家需要的时候做贡献。但另一方面,觉得自己年龄也不小了,担心自己身体撑不下来。”白岩松问及目前的状况,郎平表示“身体现在还行,自己动嘴比较多,动手比较少,年轻教练成长比较快。”
2016年1月16日郎平指导和中国社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育成举行了小范围的婚礼,白岩松说,这是一个很罕见的婚礼——俩人结婚全中国感觉幸福。在白岩松提议观众现场祝贺郎平,并强调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瞬时,“郎平,幸福!”响彻现场,催人泪下。
多年的职业生涯,超负荷的大训练量,郎平身体出现了严重的伤病,医生说这些伤病会伴随她一辈子,“我膝关节(手术)比较多了,主要都是清理手术,做过7次,我的双胯做了一边一次,那个有腰间盘突出,(你可以发一个残疾证),绝对,我都不知道是几级了,然后颈椎做了手术,也是颈椎盘完全压迫神经,所以从整个运动创伤来讲,不下十次的手术。”
2013年4月25日,众望所归的郎平重掌女排帅印,尽管已经53岁了,但是一到训练场上还是原来那个劳心劳力的郎平,每堂训练课下来,不是膝盖肿了,就是腰动不了。仅仅两年,中国女排在郎平的精心打磨下,一大批有天赋能吃苦的90后小将脱颖而出。
谈及恩师郎平,世界杯mvp主攻朱婷娓娓道来,“就是她站在那儿的气场就很强,我觉得郎导始终就是郎导,‘铁榔头’我觉得谁都替代不了,至少现在是没有的。”两米副攻高妹袁心玥直言,“她对我们来讲也是一个非常鲜活的例子,就是中国老女排的精神!”二传沈静思感慨“郎导顶着巨大的压力,心服口服,真的!”。
1990年,中国女排青黄不接,郎平放弃国外俱乐部的优厚待遇,重新披上1号战袍返回国家队,当年带领女排斩获世锦赛亚军;1995年,已经成长为世界名帅的郎平再次回归,她放下四岁的女儿临危受命执教处于低谷的中国女排,再度带回到世界一流;现在年轻的中国女排,是一支凝聚新老女排血液的球队,已经牢牢打上郎平的印记,已经55岁的郎平目标不仅仅是下一个冠军,还有中国女排精神的延续。
和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聊到队长惠若琪世界杯的意外缺席,郎平眼中含泪释疑“她就是在那一天,我们来决定她去还是不去,所以从这点对我们来讲,就是一般人可能很难想象,比如我们为这个比赛(世界杯)准备了三年,然后要出发了突然说她不去了,你还得装的好像没事一样,因为还想我不能失控,队员要看着你啊,但觉得怎么这么背啊,这口气就是缓不过来。”
感动中国获奖人物的事迹资料(实用20篇)篇二十
1987年,江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用于敬老院建设的捐款,捐款人署名“炎黄”,1000元的捐款金额几近于当时一个人一年的工资。此后27年间,贫困学生、希望小学、敬老院、地震灾区都陆续收到了署名“炎黄”的捐款。
“炎黄”究竟是谁?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试图见到“炎黄”本人,可惜却总是因“地址不存在”或“查无此人”而大失所望。直到2014年11月20日,张纪清在银行向鲁甸灾区汇款后,突发脑梗晕倒,身上三张署名为“炎黄”的`汇款单暴露了这个善意的“秘密”,也让这个百姓感动和牵挂了27年的好心人第一次出现在了大家眼前。
“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你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你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你为我们点燃。”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炎黄”张纪清的颁奖词。
或许对于今天大多数习惯于功利、擅长于钻营的我们来说,张纪清很傻,傻到放弃自己致富的机会,把财富用来资助素不相识的人们。在这个文化越来越丰富的社会,我们的价值观也越来越多元,张纪清是凡人善举的少数,所以他能够感动中国。我在他身上看到的是改善世界的努力,哪怕力量微小,但坚守了27年。我们习惯于对社会发牢骚、对他人抱怨、也常常在对国家的指手画脚中和面对社会事件时那犀利的言辞中寻找存在感,但其实,社会不会因此而变得美好,它更需要我们付出实际行动。接受和付出都是喜悦的来源,但付出后的喜悦更持久。最近柴静自己出资拍摄的雾霾纪录片关注度很高,她充分利用自己的职业身份做到了让大家关注这个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这也是改变世界的实际行动。如果我们还没有张纪清心中那样的大爱,也没有柴静的职业和知名度带来的社会影响力,并不需要气馁。不是每个人都要那么高尚,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高尚。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和精力去主动行善、去改变世界,那么我们可以从不伤害、不破坏、不贱踏的行动开始,先做一个温暖的人。不要害怕被看做傻瓜,有时撇开功利和现实做一回傻瓜,心里会洒进更多阳光。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