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事迹材料

学法主要事迹5篇

时间:2023-12-06 事迹材料 我要投稿

事迹材料可以通过印刷版、电子版等形式进行存档和传播,以确保其长久保存和传承,在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会遇到过事迹,对各类事迹都相当熟知,大家怎么来写事迹材料呢,下面是网络小编为您分享的学法主要事迹5篇,感谢您的参阅。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学法主要事迹篇1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陈萌同志作为旧县镇综治办主任,同时也是一名包村干部。经常要到所包村了解群众生活、化解群众纠纷。他深知综治和包村工作离不开法制,因此在工作中他带头学法、模范守法,积极普法。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一年中大大小小要带头开展包括国家安全、预防诈骗、禁种铲毒等法律宣传10余次,积极向群众普及法律常识。在宣传过程中,他创新形式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同文化站积极沟通,编排扫黑除恶、纠纷调解等文艺节目下村巡演22次,形象诠释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法律事儿”,巧妙普及法律知识,真正实现“台上唱戏、台下学法”,社会反响热烈。同时,在调解农村邻里纠纷、宅基纠纷方面,他不断的总结经验,在调解过程中坚持“以案释法”,达到调解一案,普法宣传一片的效果,让更多的群众知法、懂法、守法。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学法主要事迹篇2

李伟,男,汉族,中共党员,现任五圣新村党支部书记、法律明白人。他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心系百姓,情牵千家,本着为民解忧,帮民做事的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凭着自己的坚守和初心,用心用情帮助群众化解纠纷、普及法律,解决了一件又一件村民的揪心事、烦心事。一点一滴的细致工作逐渐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在他的领导下,五圣村法治工作走上了新台阶,受到郑家镇党委政府和群众的好评。

用心宣传。

“建设新农村,普法正当时”这是李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向村民普法的过程中,他坚持按需普法:春耕农忙,和村民们讲讲农资打假;夏季酷暑,给村里孩子说说防溺水;气凉秋收,给村民们讲讲防火灾。总之,村民需要什么他便普及什么。近几年,老龄化进程加快,村中老年人占比越来越高,老年普法成为他的“心头事”。电信诈骗近来猖獗,很多老年人缺乏分辨能力,极易上当受骗。李伟便常用村中大喇叭和村会议室普法,警惕电信诈骗,陌生软件切勿下载,银行汇款一定要电话核实后再操作。

用情调解。

2022年4月,居民李某来到社区求助,想让社区帮助自己解决养老问题。原来,李某是社区一位孤寡老人,几年前妻子、儿子相继去世,如今自己身患重病,独自生活比较艰难,对自己的养老问题很是担忧。李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多方了解、走访,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法,最终说服李某弟弟,由其扶养李某。同时,李伟专门邀请律师就此事达成书面协议并到公证处进行公证,李某表示非常感谢。他说,这是他的身份所在、职责所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好的为辖区居民服务,李伟经常在业余时间自学法律,向社区法律顾问学习,向老同志学习,各方面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李伟深知“法律明白人”的职责就是当好法律法规的“宣传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社情民意的“传递员”、法治活动的“组织员”、法治创建的“监督员”、法律援助的“引导员”,他用法律服务群众,引导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法治意识,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学法主要事迹篇3

赵若一、女、谢家集区孤堆小学三年级(2)班的学生,是一名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父母的言传身教,老师们良好的感染和熏陶,在她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一颗颗健康向上的种子,使她一天天茁壮成长起来。

一、自强自立,勇于担当

她在生活上坚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到自主自立,减轻父母的家务负担,提高自己适应环境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她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在家时间少。妈妈在安陆上班,下班后还要做家务,十分辛苦。为了减轻妈妈负担,她平时在家里学着做饭、淘米、抄菜、洗碗、擦地板、洗衣服等,家里的活,样样拿得起,放得下。有时候,妈妈回家晚了,她就主动做好饭,炒好菜,每当妈妈回家后,吃着她做好的可口的饭菜,赞不绝口。每次看到妈妈那幸福的表情,她的心里也像吃了蜜一样,别提有多么甜了!她的同学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宠爱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许多人把这种享受当成了理所当然,然而她却不这样认为。她认为同学们应该多为父母着想,替他们分担生活压力。在生活中,她处处事事注意做到自主自立,不惹父母生气,不为他们添麻烦。这样做,不但得到老师和父母和同学们的喜欢,而且还锻炼了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勤奋好学关心他人

卓颖同学勤奋好学、品学兼优、乐观向上,对待自己的学习能做到严格要求,精益求精,认真完成各科作业。她是班上的语文课代表,她的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乐观的微笑。她经常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并对各种活动出谋划策,出很多的点子,做很多的事情。她对人真诚,热情,乐于助人、关心集体。

身为班干部,她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老师分忧解难,做老师的好帮手。她常说:“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在别人有困难,

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发自内心地去帮助他们,别人的难题解决了,自己也会觉得很快乐。”

在学习上,她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方法传达给他们,用自己的切身体会鼓励他们,在她的帮助下以前班里的学困生学习成绩得到很大提升,我们班里的胡千千、杨晨同学学习成绩不理想,上课爱走神,作业完成质量较差,同学们都疏远她。于是,卓颖同学便利用课余时间帮她补课,还号召其他同学们帮助他们。在卓颖同学的帮助下胡千千、杨晨同学渐渐找回了学习的信心,学习成绩稳步提升。同学们把她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都愿意和她交流。每当同学们夸奖她的时候,她总是说:“我只是做了自己应做的工作而已,”平时她总是以一个优秀小学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讲文明,懂礼貌,杜绝沾染社会不良习气。她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善于帮助同学,积极参加各项活动的她是老师的好助手,同学们的好榜样。

学法主要事迹篇4

杨桥镇庙上村位于杨桥镇集镇,全村3400余人,历来民风较为彪蛮,村里一些青年人无所事事、滋事闹事,村民与毗邻的新楼、建陂等村纠纷不断,矛盾纠纷层出不穷。黄根生自2009年担任庙上村党总支书记以来,结合本村实际,在矛盾纠纷调解中,不断探索创新矛盾纠纷调解方式方法,摸索出一套成效明显的纠纷化解新路子。为了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黄根生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开展了“三个一”法律宣传活动,即:收集有关法律资料,为村民编发一份通俗易懂的法律读本;结合普法工作安排,每年邀请镇司法所的同志开展一次送法律课堂进村庄;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一套村规民约,使群众遵纪守法和自控意识不断加强。他还带领村“两委”干部,实行分片包干,分户包干,重大问题大包干的“三包干”和包自己、包家属、包亲戚、包邻居的“四包”内部矛盾排查协调机制。

几年来,协调化解村内大小矛盾纠纷68起。从2011年起,在村里组织13名思想好、有威望、办事公道的老干部和老党员组成“金牌调解队”调解村民纠纷“金牌调解队”成立以来,成功调解村民之间的山林纠纷、债务纠纷、耕地纠纷等诸多矛盾纠纷,经“金牌调解队”调解的纠纷成功率达100%,切实将纠纷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源头,实现了农村矛盾纠纷不出门。“金牌调解队”的经验做法被江西省电视台专题报道,庙上村也连续多年被评为分宜县综治工作先进单位。

学法主要事迹篇5

王庆厚,1947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2007年退休,2015年7月被淄川区司法局聘为特邀人民调解员,派驻到般阳路派出所工作,2016年被评为感动淄川模范人物,2017年被评为淄川区优秀社会工作人才、淄博市模范老人、淄博市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人民调解员,2018年9月被山东省司法厅评为首批人民调解专家,2019年被淄博市政法委评为全市政法系统十大先模人物。2021年8月,被推选为淄川区般阳路街道般阳社区“法律明白人”。

1、发挥文艺特长,积极做好文化传承工作

王庆厚同志自退休以来,始终坚持“退而不休、老有所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艺和政治优势,融入社会、奉献社会,为淄川区的文化事业发展激情唱响。他充分发挥自己在文艺方面的特长,在居住社区组织成立了“幸福乐坊”老年艺术团,参加各类演出220余场,既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还组织他的团员们深入农村、敬老院等进行公益性演出,他们演出的作品反映社会变化和党的政策,演出的小品也是他亲自创作、编排,如大型表演唱《俚曲悠悠唱淄川》《文明城市咱创建》等。聊斋俚曲是蒲松龄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历经300多年的岁月更迭,大部分曲牌已经遗失,为抢救这一历史瑰宝,2006年国务院将其列入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淄川区多名老干部投身到抢救这一遗产中来,王庆厚就是其中的一员大将,他与其他的老干部创作了聊斋俚曲戏《狐狸精传书》,并在省市区多次公演,为聊斋俚曲的传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被评为区优秀民间剧团。2020年民法典颁布后,王庆厚同志利用自己的文艺创作特长,创编了音乐群口快板《咱来说说民法典》,表演唱《老两口学习民法典》,三句半《依法治国谱新篇》文艺演唱节目,利用担任幸福乐坊艺术团团长的优势,组织法治宣传专场演出,深入社区,乡村演出36场,深受广大干部群众欢迎。观众称赞说这种文艺形式进行法治宣传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入心入脑。

2、加入人民调解员队伍,作社会稳定磐石

作为老信访局局长,王庆厚具有丰富的调解矛盾纠纷经验。淄川区2015年建立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后,王庆厚积极响应区委号召,加入到特邀人民调解员队伍中来,工作中认真学习党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调解工作的新路子。探讨总结出“一杯茶降火、两句话平心、三味药和解、五个字醒脑”的调解工作新路子。坚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耐心细致、公平、公正、合情、合理、合法”的工作方针,使调解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调解家庭、婚姻、邻里、合同、校园等各类纠纷466起,一次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双方当事人心服口服、满意和解。写出调解工作手记30万字,并结集出版。他在调解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了“三味良药”。一是让当事人换位思考,进行自我剖析。遇事看到自己的问题和过错,不要“乌鸦趴到猪腚上,光看到别人黑,看不到自己黑”。二是让当事人宽容对方,由计较变原谅。在调解过程中,他耐心劝导当事人要互相善待、互相宽容,提醒当事人凡事要往宽处想、往远处看,不要钻牛角尖,只看眼前利益,要算大账,不要算小账。三是劝双方各让一步,由争执不休变为互相退让。矛盾纠纷调解中,他坚持“双方都能接受就是标准”的原则,反复劝说双方“各让一步”,劝当事人“退一步海阔天空”。在他调解的400多起纠纷中,涉及伤害赔偿的纠纷320起,赔偿金额共计260万余元,其中最多的一笔13万元,最少的一笔8元,都是一次调解成功,当即付款,双方满意。

在调解工作中,王庆厚始终坚持“情、理、法、德、和”五个字贯穿始终,把调解纠纷的过程作为对双方当事人进行思想品质教育和道德法治教育的过程。2010年10月,该同志散文随笔集《珍惜幸福》由黄河出版社出版,向广大读者传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和人生感悟。2018年7月,该同志调解工作手记《和解是福》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将自己的调解工作案例和解读奉献给读者,有效传递了调解工作正能量。

王庆厚说:听到当事人发自内心的“谢谢”二字,就是对我的最高奖赏,对于我们这些退休老党员、老干部来说,老有所为得人生才更有意义,有所贡献就更有价值,我会继续努力发挥余热,把调解工作做得更好,为构建和谐社会、文明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3、发挥自身特长,当好正能量宣讲员

丰富的经验更需要传播和推广。在创作歌曲、小品之余,他将对几十年来的感悟汇集成册,出版了散文、随笔《珍惜幸福》,在老同志中开展了“纵比知足、横比知福”的大讨论,引导教育身边人感恩、知足,成为社区“大总”。

2019年,公安部信访办主任王洪舟在听了王庆厚的信访工作经验报告后,于8月9日,专门邀请他到北京,为公安部信访办的40余名公安干警们介绍调访工作经验。2017年以来,到省内部分市县调解干部培训班讲课50余场次。2019年5月被聘为区委党校兼职讲师,为区镇村各级干部培训班讲课30余场次,2020年,先后为市老干局、区市政环卫中心、淄川理工学校、淄川二中等单位讲课6次。应滨州市司法局邀请,为滨州市骨干调解员培训班、无棣县骨干调解员培训班、阳信县骨干调解员培训班讲课4次。

多年来,他创作的作品内容广泛、健康向上、耐唱耐听,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多彩的艺术品位。既有“八荣八耻”方面的内容,也有歌唱家乡、颂扬祖国等方面的篇章,更多的则是充满人间情爱、歌颂祖国大好河山、为构建和谐社会吹风鼓劲的作品,在淄川广为流传,用不同形式向社会宣讲传播着正能量。

学法主要事迹5篇
热门事迹材料范文推荐:

★少先队员事迹材料通用6篇

★优秀少先队员事迹简介最新8篇

★优秀少先队员主要事迹【优秀3篇】

★优秀少先队员事迹精选3篇

★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8篇)

★十佳少先队员主要事迹(优秀10篇)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