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得体会 > 其他心得

《鸟的天堂》教学心得体会(通用33篇)

时间:2024-01-23 其他心得 我要投稿

《鸟的天堂》教学心得体会(通用33篇)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鸟的天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

  《鸟的天堂》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的名篇,主要写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枝繁叶茂的大榕树和众鸟欢乐飞翔情景。文章采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表达了作者对榕树和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通过此节授课,体会良多。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成功之处: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能最大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运用问题的设置,逐步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学会了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和想像的写作方法;在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上,采用多读和图文结合的方法,以直观的效果让学生理解作者对榕树的喜爱赞美之情,体会到作者内心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从而学生能有感情的去诵读课文,并通过多读在较短的时间内背会相关段落。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用丰富多彩的课件吸引学生,视频两面与背景音乐的结合能大大促进学生体会到文字所表达的情感。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不足之处:

  1、缺少小组间交流、配合。也有受疫情的影响,不能让学生通过小组的方式来交流,如此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就不太深入,学生在回答问题和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2、在各个环节的时间把控上,做的不够好。在讲授静态描写榕树的环节上时间较多,动态描写鸟的环节时间略短。

  改进方法:

  课前要充分的熟悉教材,把课堂中的环节设计好,授课时把节奏把握好。现代信息教学手段还要继续学习完善。

《鸟的天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记述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这篇课文是本单元组的第一篇课文,而本单元组的训练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因此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在学生明确了大榕树和众鸟的特点把握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带着“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的特点的,哪些句子写得好,为什么好”的问题,细细品读课文,体会写法的。

  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以读为主,让学生把心放进具体的语境中,边想像画面边体会情感,抓住关键的字词,读出感受,读出滋味,然后是师生评价,评价后结合体会再读再悟,使读的层次逐步提高,在读中体验和感悟作者的言语、情感的能力也随之提高。

  另外,在本课的学习中,还注意了读与写的结合,在领悟作者抓住榕树特点进行静态描写的方法后,进行了迁移训练,学习作者的写法,口头描述自己喜欢的一种花草树木。在领悟作者动态描写群鸟欢腾的热闹场景后,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描述可见同学们的活动——这些训练队直到孩子的写作能起到较明显的作用。

  本课的拓展练习,虽然之设计了一项,但这次抛砖引玉,却体现了多元化的原则:学生可以从环保的角度谈认识,也可用上本节积累的语言,也可学习本课的表达方式,因此呈现的果应是开放的,多元化的。

  但是,理想和现实永远是有差距的,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1 再以读促悟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程度参差不齐,所以,感情朗读的水平也参差不齐。

  2 由于这节课的目标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所以在体会方法的实际操作中,工具性的分量有点重了。

  3 拓展练习的开放性较大,所以学生写出来的东西面面俱到,层面很浅,倒不如专门落实积累或学习表达一个方面更扎实。

《鸟的天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3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福建省南安市兰园小学 黄定霞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这篇文章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文章。教学时,教师可抓住写树和鸟的几个重点段落的阅读,感受树和鸟互相依存的融洽关系,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华,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抓段落,谈感悟: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喜欢榕树还是鸟儿,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抓句子,谈感悟:

  在学生畅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再组织学生讨论,来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3、抓品读,促感悟:

  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自已朗读,自己感受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等。

  朗读既是理解课文的基本手段,又是获得语感及审美情趣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谈感悟,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欣赏角度,有利于学生展开自己个性化的见解,促进学生主动、生动、个性地学习和语感的发展。特别是结合多媒体课件提供的画面配乐朗读,可以促进学生产生用声音再创情景的欲望,从而对语言文字有更深的感悟。

《鸟的天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4

  对于小学语文课文来说,巴金的《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文中描写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的确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文。

  对于这篇文章的教学方法,我有以下两点反思:

  1、形象思维训练法:

  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

  我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获得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后,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了“鸟的天堂”录像,把学生带进一种特定的评议环境中,学生神情专注而投入,随后让学生看着早上没有鸟的这一棵大榕树,启发学生想想说说,“百鸟欢闹”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当再读到“百鸟欢闹”这一段时,学生已学沉浸在期中,仿佛身临其境,而让学生说说一只鸟的特写景头时,也能说得有声有色,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2、品词析句比较法:

  文章的组词成句构段的方法研究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感受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我抓住有关的句子进行比较、揣磨、欣赏,不断地提高其对语言感知的敏锐程度。

  如:教学第8自然段中“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对于“颤动”、“展示”这两个关键字,引导学生用其他词来替换。如用“显示”、“出现”或“抖动”、“晃动”等,用哪组词更好?在讨论、比较中,让学生体会到“展示”是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突出榕树的旺盛的生命力;“颤动”是短促而频繁地振动,课文把微风吹动,阳光照耀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不但美丽而且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榕树那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

  这样,关键文字抓住屯,学生品出了精妙词语,咀嚼出了它的神韵,从而在心灵上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促使学生语感不断地增强。

《鸟的天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5

  本次优质课选取了第一组课文最后一篇课文:巴金的《鸟的天堂》,选择的原因一是因为课时恰巧顺延到此课,这是一篇语言非常美的,相信孩子们对此课也很感兴趣。二是因为想从区优质课略读课文的研读中多加领悟,立足实践,真正的略读课文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中来。

  对于此课,我提前设计了预习学习单,将字词的学习放入到自主学习中来,并且以表格的形式梳理课文脉络,让孩子梳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经历,这样在课堂教学中直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为接下来的拓展延伸节省了很多宝贵的时间。

  在课文感知方面,由于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就需要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如借助多媒体播放了“众鸟纷飞”录像,学生神情专注而投入,随后再引导学生谈感受,将感受带入朗读效果就比较好了。

  课后练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由于本课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是一重点,所以我提前设计看生成单,学生当堂练习“找句子”,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着两种描写方法。随后又将这两种描写方法带入写作:以小鸟的身份写段导游解说词来表达自己对“鸟的天堂”情感。通过完成练习,课文再一次地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鸟的天堂”优美的环境成了学生赞颂的内容,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印入学生的头脑。

  当然此次优质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感谢组里的姐妹们给我提出了这么多宝贵的意见,每一条意见都是我需要努力的方向,今后我将在课堂语言上多加斟酌,教学设计上更加完善,给孩子预留出更多的时间用来交流与练笔,抓好重难点,取舍得当,同时也多向前辈们学习,争取在教学这条道路上走出自己的风格。

《鸟的天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6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这篇文章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文章。教学时,教师可抓住写树和鸟的几个重点段落的阅读,感受“树”和“鸟”互相依存的融洽关系,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华,进一步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抓段落,谈感悟: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说说喜欢榕树还是鸟儿,并陈述自己喜欢的原因。

  2、抓句子,谈感悟:

  在学生畅谈喜欢段落的基础上,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美。再组织学生讨论,来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去再现鸟儿在枝头欢唱,去感受美的画面、美的韵律、美的语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3、抓品读,促感悟:

  这是一篇训练学生朗读的好课文。在教学引导学生“品读”。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自已朗读,自己感受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在小组中读,推荐读等。

  朗读既是理解课文的基本手段,又是获得语感及审美情趣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谈感悟,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欣赏角度,有利于学生展开自己个性化的见解,促进学生主动、生动、个性地学习和语感的发展。特别是结合多媒体课件提供的画面配乐朗读,可以促进学生产生用声音再创情景的欲望,从而对语言文字有更深的感悟。

《鸟的天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7

  巴金笔下的《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文中采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鸟的天堂,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文。

  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改变了以往“牵着走”的方式,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因为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从课后提问和课后习题的反馈情况来看,这种方法是十分有用的,学生真正学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不是被硬塞进去的

  在教学中,我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带起整篇课文的学习:作者和他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次看到什么景象?为什么两次所见所闻不一样?学生通过默读,通过思考,通过讨论和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以上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带领学生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脉络层次,初步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整体感知过程中,我还穿插对意义段的教学。

  “点面结合”是写景文章的常用方法。本文也采用了这种方法:作者在描写群鸟活动的场景时,运用了两个“到处”和三个“有的”对群鸟活动的情景进行了总体的描述,让读者有一个整体感受,这就是对“面”的描写。在此基础上,作者重点描写了一只画眉鸟,把它的姿态与叫声刻画得生动逼真,这就是对“点”的描写。我带领学生一起概括出怎样才能在写景时做到点面结合?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对景物的总体进行描写,然后抓住代表性的景物进行细致刻画。语文教学要做到一课一得。我为学生准备了一幅花园照片,要求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描写春天的花园。班上的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方法。

  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课堂。这篇课文的教学,学生的读显得有点欠缺,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进行不同形式的读。

《鸟的天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8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写了巴金先生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

  文章运用先整体后部分的方法描写大榕树,突出它的静态之美;用以静衬动、动中寓静的方法,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百鸟欢闹的场景。夸美纽斯说:“美的事物总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欣赏和感受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充分运用学校高端的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一体机,把大榕树的静态之美和动态之美直观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让孩子们如身临其境。

  2、罗丹有一句经典而耐人寻味的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练就一双发现美的慧眼,及时捕捉文眼、亮点,让学生欣赏和感受美。如《鸟的天堂》中有这样一句话:“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教学时,我让学生找一找用得特别传神的词语。有的认为“堆”字用得好,写出了大榕树枝叶繁茂的样子;有的认为“明亮”用得好,说明大榕树的叶子色彩鲜明,有光泽;有的认为“颤动”用得妙,写出了大榕树旺盛的生命力。学生通过赏析,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语言的优美性。

  3、形式多样的“读”的训练,贯穿教师的组织、引导和指点,促

  使学生能兴致盎然地读出形,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例如,当学生朗读“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这样的朗读指导:为了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读大榕树茂盛的句子时,语调要稍高,语速稍快,读出跳跃的感觉,边读边想象一片片叶子绿得发亮,在眼前闪烁的景象;读最后一句“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时,要带着深情的语气,充分流露出作者对南国的树的无比赞美之情。

《鸟的天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9

  前不久,刚上完鸟的天堂。此时,回想起来感触颇多。年轻的我也和许多同龄教师一样希望能借鉴、模仿一些名家的教学让课堂充满活力,并对使用多媒体教学特别感兴趣,总认为只要发挥它们的作用,课堂上一定是轻松自在、活跃非凡的。同时,一定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然而课堂、学生并非哪里都一样的,他们的个性很多时候造就了结果与设想产生出入,意想不到的问题悄然出现,因而教学时导致的一些遗憾就不可避免的发生。这些让我思绪波动了很长一段时间,同时也激励着我不断反思自己的点点滴滴。下面就《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一个导入片断谈谈自己教学时和后的一些感想。

  《鸟的天堂》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写景散文。它描写的是生长在我国南方的一棵美丽、壮观的大榕树,树上许多鸟儿在那里做窝、生活。文章以鲜明的动静对比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这棵大榕树是“鸟的天堂”。为了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让他们知道“鸟的天堂是怎样的”。我便在导入时,多媒体出示了大榕树上百鸟鸣、群鸟飞的录像,同时我通过语言描绘,创设了来到大榕树下的情境。本以为身临其境的观看录像能确切的让学生对鸟的天堂有所感悟,然而并非如此。

  师:(播放大榕树及树上百鸟飞、叫的录像。)同学们,在我国南方有一种美丽、壮观的榕树,它有着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树上住着许多鸟儿,它们自由自在地飞呀,叫呀,生活得多么快乐!这里就是鸟的天堂。

  (板书:鸟的天堂)

  师:今天,我们就跟随我国著名作家巴金一起去欣赏这美丽的鸟的天堂。

  师:请同学们迅速读课文,看一看,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是什么时候去的?看到什么?有不懂的词、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生:(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

  当时我想着这样的开场一定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饶有兴致地投入到阅读文章中来。但事实偏离了我的设想。学生观看影片时的确是聚精会神的。可以说是眼睛直盯着影片,一副被陶醉、完全吸引了得样子。我暗自庆幸,以为这一步走对了,并且走得还很不错。多媒体在这里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很多多媒体运用的思路在脑中一扫而过。接下来便是重点内容了,从初读到熟读再到精读,真正到读课文时,不少学生似乎一下子愣住了,跟课文就是接不上轨,自以为较完美的导入,一下子就不见影子了,后面的教学就未能达到设想的效果。

  为此我课后问了好多同学,让我大感意外。特别是个别的同学在第一节课学习之后,似乎对哪里是“鸟的天堂”存在着很大的困惑,有的似乎知道但又不甚清楚。对此我想了很久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结果呢?按常理来说,我所设计的导入应该是可行的,让学生直观的了解“鸟的天堂”是怎样的一个地方,然后在从文本中来体会“鸟的天堂”,从直观感知到引入文本,步骤清晰可见,问题因该不会出现在这里。思索再三也找不出缘由,我便又去问那些同学几个问题。

  1、你觉得从影片中你了解了什么?

  2、你对鸟的天堂有什么了解?

  答案是五花八门的。更出乎我预料之外的是,很多同学对影片所描写的就是“鸟的天堂”并不知晓。也就是说我在放影片时,描述大榕树时的一段话并没有被学生所接受,导致了后来再读课文时,学生概念的模糊。

  回想自己的导入,的确存在着一些弊端,对学生的认知差异分析的不足,对多媒体过于信任和依赖,让一篇优美的散文无法发挥它的魅力。

  现在我明白了,多媒体无法取代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的知识量决定着他们对天堂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我的导入虽然不唐突,但生硬的牵引学生让学生直接接受那棵大梧桐树就是鸟的天堂,其实已经失败了。结果必将导致许多学生无法理解和明白“鸟的天堂”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以至于学生在读文章时的兴趣不浓厚,也导致学生的思维无法打开,更好的融入到学习中来。

  对学生认识水平的了解过于简单,理想化是我这次失败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调查之后,我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了一次简单的测验,又制定了一个新的导入。那就是直接从文本入手,首先让学生一起对“天堂”来进行一下认识。当然根据调查学生对“天堂”的认识是不同的但这不会影响接下来的教学。反而会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人的天堂大家都知道,而鸟的天堂会是怎样的呢?作者又是怎样写的呢?对文本产生了兴趣之后,再来阅读文章,了解内容,学习方法那就轻松容易多了。综上两个导入,让我明白了一点。万事开头难,的确要想开好头,找到好的导入确实不易,但是我想:如果能把握好感知道目标,并把它辅射到每一个学生,让学生都能找到。那么学生就一定能活跃起来。以后如果遇到类似的事件,我会清楚得先考虑学生的认知、感知水平,并且明确一切应从文本入手。多媒体等教具的应用是为了文本服务,它们不能取代了学生对文本的认知、理解。以文载道,才能真正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学也就不再是遗憾的教学了。

《鸟的天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今天上了《鸟的天堂》第二课时,从准备到试教再到正式上课花了五天时间,教案也几易其稿,回顾这几天的点滴,收获颇多。

  《鸟的天堂》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巴金先生为我们描绘了人与自然的美好与和谐。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不难,难的是让他们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笔下的这种树与鸟、人与鸟、人与树的和谐之美。一开始我在教案中这样设计:在学习榕树这部分的时候,先让学生找到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的话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然后围绕这句话去找能够表现榕树美的句子,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到榕树的美,鸟儿能够在这样美的天堂里学习是多么快乐;学习鸟的部分时,先抓热闹一词,围绕这个词展开。还安排了一个句式训练和拓展训练写一写小画眉的感受。

  第一次试教,效果不好。特别是学习到描写鸟的部分时,由于之前我点了热闹,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在写小画眉的感受时,只能写到感谢人们,而没能想到树。作为引领者,没能引导好,学生的感受只能停留在浅层次上。第二次试教,学习鸟的部分时,改变了方法,还是采用围绕作者发的感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展开。这样学生的思维没有受到限制,在谈自己的体会时有一个学生一下子就说到了树与鸟、人与树以及人与鸟之间的关系。

  这堂课课我首先出示了大榕树的图片,让学生自由地说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榕树,然后与作者产生共鸣: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寻找体现榕树美的句子,给学生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只要是你认为能够说明榕树美的句子,说出理由就可。学生通过朗读,体会到了榕树的美,有一位学生说到了榕树美,为后面描写鸟多作了铺垫,因为榕树美,所以那么多的鸟都生活在这里。学习鸟的部分时,与学习树的部分一样,也是围绕作者发出的赞叹,去找能够充分说明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句子。重点的句子学生都能够找出来,而且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说到:鸟儿们可以在这里自由地飞翔,快乐地歌唱,我顺口接引:因为这里是鸟的学生马上就接口:天堂!加深了对鸟的天堂的理解。在学生找到描写画眉的句子时,采用了换位整合的方式:如果你是小画眉,你有什么感受?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的表现让人惊喜:编写小诗念的、编歌词唱的、说一说的,令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看似很成功的一堂课,其实存在着很多问题:

  描写榕树的段落中作者采用了见闻联想的写作方式,完全可以利用,让学生学一学。在朗读体会时有一位学生就讲到了见闻联想,没有深入地挖掘,仅仅一笔带过。如果让学生划一划见闻和联想,然后分角色朗读见闻和联想部分,那么这个知识点就可以有效地被掌握,可惜我没有利用好。

  在学习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个句子的时候,我安排了一个写话的训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个句式。由于没有安排好写作的时机和形式,学生的仿写显的有点呆板,有的学生干脆在鸟字旁边加上又,变成鸡字。现在回想起来,要是能够引导学生理解到鸟多、快乐,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让学生仿写这一整段话,那么效果会好的多。而且这个设计比较耗时间,应该放在课外来完成。

  虽然在课的结束部分安排的换位整合:如果你是这只小画眉,你有什么感受呢?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学生的表现十分的精彩,也达到了设计的目的,但是,花的时间过长。关键在于之前学生的体悟不够深刻,如能充分地利用文本,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那么表达的感受也许能够深刻的多。另外,也没有归拢引导学生进行多元体会,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

  尝试过,失败过,才会有成功。初为人师,没有前辈们坐拥江山的悠然与惬意,有的只是初生牛犊不怕生的勇气。在三尺讲台上传播知识的同时,自己也在不断地学习,并不断地进步

《鸟的天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1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得力助手。特别是创设情境,那绝对是多媒体的拿手好戏。因此,教学伊始,我就利用课件播放大榕树的录像,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化难为易。特别是在感受大榕树的树根和大榕树茂盛的枝叶时,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有了较为直观的理解,然后再引导学生细读句子来感悟文中语言文字的优美凝练,体会大榕树的美。再如在教学大榕树上鸟儿纷飞的场景时,我又借助课件播放群鸟在大榕树上活动的录像,展示鸟的天堂鸟儿翻飞,鸟声悠扬,令人目不暇接的热闹景象,真实地再现了众鸟纷飞的欢闹景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满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说说你看到鸟儿们在大榕树上干什么呀!这样既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鸟儿在大榕树上的快乐生活,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说话能力。

  (2)利用教师的导语,创设情境:

  上次听了张爱华老师的讲座后,我深受启发,觉得老师的导语在创设情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也开始尝试着采用多元化的具有启发式的导语,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如在引入第三段时,我就采用教师充满激情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刚才,我们和作者一起欣赏了这枝叶繁茂的大榕树,相信这么茂盛的大榕树一定会招引——许多鸟儿,是呀,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明媚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此时,又看到了什么呢?

  二、以读为本,促进学生感悟: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于学生自己去体会,去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也提倡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多引导学生去读课文,通过读来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文章的意境。如在教学感悟大榕树的美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整体感知,然后抓重点句,谈感悟,在欣赏了录像以后,我就引导学生找作者赞美大榕树的句子,然后让学生反复阅读,细细品味,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体会榕树的美,再组织学生谈感受,谈见解,在交流中去再现勃勃生机的大榕树。而在教学第三段时,在观看了录像后,让学生说说这一次的鸟的天堂给你什么印象,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学生抓住重点句“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从鸟的品种多,鸟的活动多来体会鸟儿欢闹的场面。

  三、引导质疑,鼓励多元化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教材的反应也往往是多元的。”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不是灌输给学生“死”的知识,而是通过学生的努力去学到真正有用的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活”的知识。古人云“学贵有疑”。学生之“疑”,是仔细阅读课文的产物,教师应鼓励提倡。因此,在教学“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一句时,我就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这句话,你还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的含义,让学生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重组,从而产生创造性的新发现、新设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课外延伸,激发情感:

  由于本篇课文,在写鸟儿热闹欢腾的场面中,学生只能感受到鸟的多,而对于鸟儿们在大榕树上生活得怎样快乐有一定的难度,这样一来,让学生感受到“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显得难上加难。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设想象,联想之桥,创设发现空间,提供创造平台。为此,我在学习了鸟儿热闹的场面后,就通过播放录像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鸟儿们在大榕树上快活生长的场面,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能有话可说,通过说话训练让学生真正感受鸟儿们快乐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接着又我让学生说“假如我就是这只小画眉,此时此刻你想告诉大家什么?”这样学生对榕树赞美之情,就自然流露。

《鸟的天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2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巴金先生《鸟的天堂》这么美的文章,“读”就是破文的途径,巴金深情地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完美,在教学时,我注重了激发学生主动探?学习的意识,让他们说自己所知,诉自己所悟。第一节课,我没有运用其他教学手段,直接领读了三遍。学生读书的兴致很高,学生透过读被大榕树的美丽所感染,被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所吸引,学习效果较为理想,简单朴实的语文教学方式“不一样形式的读”使课堂成了真正的语文课堂——读书的课堂。透过朗朗的读书声,课堂活了,学生思维活了,学习的知识也自然活了,学生在“读”中获得知识,这种知识是扎实的,因为本文本身就用语平实,读来优美动人,从学生作业上看,还是不错的。

  在教学中,本人也着重在阅读、写作方法等方面作了些伏笔。

  一走进文本背景与主题。“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极乐世界,常用来比喻幸福完美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文中指大榕树。我国南方的大榕树适合于鸟儿生活,称得上是鸟儿的“乐园”。本文记叙了著名作家巴金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景色。吸引激发孩子们将目光投向鸟的天堂,一齐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也生动地描述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群鸟活动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任何一篇文章在读的时候都就应不放一难,鼓励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一般要抓住作者的思想感情,但小学生常常又抓不住,这是为什么呢?不是学生阅读潜力欠缺,主要是作者思想感情不是直白地写在纸上,而是包含在具体的语言文字当中。比如,“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一句不仅仅仅是在写叶子的翠绿,明亮,更蕴含着对绿叶伟大生命力的赞美之情。再如“朋友说那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在读该句时,不但要读出农民对鸟的保护,还要体会到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赞美,因此,在读文章时,必须要透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鸟的天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3

  《鸟的天堂》一课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繁茂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副其实,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前,我深挖课文中的环境教育因素,明确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原因:

  其一,是因为生态环境好(榕树很大,很茂盛,周围是河流,气候适宜。);

  其二,是因为这儿的人好(农民不许人捉它们。)同时生态环境好又有人为的因素。在教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学生乐学、乐思。

  在教学“大榕树”和“众鸟纷飞”的部分时,我都请学生们自主阅读,说感受到了什么,喜欢那些句子和词语。学生们先是自己用笔勾画,接着又自由朗读起来,有时又听下来思考。我惊喜地发现在他们自由阅读中表现出来的乐学、乐思,表明他们已经不再是单纯喜好热闹的小朋友了,他们已经拥有自己的阅读经历,有了一定的阅读欣赏水平。

  二、自由交流,相互促进。

  在学生自主阅读后,我请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了。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文中的关键词句。例如: “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一句是本文的难点之一。在学生读书思考、小组交流,倾听学生富有创意的发言之后,进一步用课件展示图片加以突破,同时发挥教师自身语言的优势进行范读加深学生的体验:“这株老榕树已经有500岁了,但她还洋溢着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跳动着绿色的精灵,闪动着生命的光辉。这是一株大树,这更是一首蓬勃、宁静、壮美的生命赞歌。”阳光照耀着满树翠绿的叶子,每个叶片都闪烁着熠熠光辉。充满动感的画面配以精当优美的描述,大榕树涌动的生命活力人目入耳人心,难点亦随之突破。学生在朗读后谈出了自己的感受,看法。是每位同学读有所感,读有所思,读有所获。达到了很好的阅读效果。

  课后,我有如下几点反思:

  一、挖掘教材,培养问题意识

  课文一开始,我以天堂为美点,请学生们质疑课题,初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但是,当这些问题解决后,我紧接着又提出了问题,请学生们思考。如果此时能设计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们还想知道什么?”。这样学生会更有兴趣去阅读文本,并且积极思考,促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切实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位置。再继续引导,“这么的多问题,你认为先解决哪个问题比较合适呢?”这个问题帮助学生理清阅读的思路,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把学生从被动的“学答”地位提升到了主动“学问”的地位,为学生走向主体性、走向自主探究作了潜移默化的诱导。这样,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促进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主性,学习起来也就自然会兴趣浓厚,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在教学方法上,形式多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1.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上课之初引导学生质疑,在析疑、解疑过程中,仍不忘让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同时掌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语言文字训练及朗读训练中,让学生读、思、勾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词语训练中,用解释、比较、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又如指导读,有默读、齐读、自由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形式,并注意启发学生读的欲望,提高学生读的能力。我抓住写树和鸟的几个重点段落的阅读,从“分”到“合”,让学生充分感受“树”和“鸟”互相依存的融洽关系,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在读描写榕树叶子的段落时,学生特别投入,读出了真正的南国的美。

  3.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我运用了多媒体手段,体现了文字与形象的结合。例如,研读“群鸟纷飞”“枝叶茂盛”这一部分时,教师动情的介绍群鸟纷飞的情景,然后是播放课件,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接着让学生谈感受,在回到文章中去感悟语言,最后为画面配解说词,在这样的活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

《鸟的天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4

  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心雕龙知音》)也就是说创作者由体验唤起情感,文章是情感激发出来的,阅读者通过文章体验感情。如果文章是一个硬币,那么情感和文采就是这个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鸟的天堂》就是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巴金先生为我们描绘了人与自然的美好与和谐,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繁茂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名副其实。在准备这堂课时,我用心品读了大师的文章,决定采用“紧扣字词析句读中悟情”的方法突破课文。

  在表现榕树生命力之美时,课文中这样写道“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问孩子们如果把“似乎”去掉行不行?以此让孩子们感受用词要准确,一词之差,表达的意思就全然不同,没有“似乎”的句子就变成写实,显得不真实了;如果换成“我觉得”就把感觉和景物截然分开,语气平淡。 “颤动”如果变成“涌动、跳动、颤抖”,就不能把绿叶富有生命力的特有精神状态准确地刻画出来。“颤动”一词说明榕树的生命力十分旺盛,每个叶片都吐露出明亮的绿色,闪耀着生命的张力和色彩,所以作者说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似乎、颤动”传神地把当时作者的感受、联想融入于景,具有“物我两忘”的心态,意境深远,妙不可言。写榕树的叶子亮丽,又反客为主,写成“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叶子对人的吸引力太大了,让人不得不看,榕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

《鸟的天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5

  今天我给同学们上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在课前我做了很多的准备,因为是首次执教四年级,课文的篇幅也在不断的加长,所以无形之中有着教学上的困难。

  课文分为四部分进行讲解。第一部分讲述了观看“鸟的天堂”的时间,地点以及环境;第二部分讲了第一次经过时看到的景象及大榕树的茂盛;第三部分讲了第二次经过此处时百鸟齐飞的景象;第四部分则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当把课文分为几大部分之后,教学目标就更加清晰了。首先感受课文作者巴金先生的遣词造句之美,其次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这种自然之美,它那极具富有生命力的力量之美。

  在上课过程中,我遇到的难题就是孩子的拖音,在这个反反复复强调、示范,但他们却一再犯的问题之上,我想我要做的还有很多,希望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奶声奶气的音调可以改变,能够更加的规范、整齐、有力。

《鸟的天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6

  课文《鸟的天堂》描写的'是一棵栖息着无数鸟的大榕树,巴金写自己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和经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画面,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句子。

  在体会作者两次去大榕树的不同感受时,我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有的却没有加?在学生充分朗读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并让他们进行小组的讨论,引导学生通过结合上下文来分析两个鸟的天堂所带给作者的不同感受,接着找出文中的相关句子进行对比教学,前后对比作者到达大榕树的感受,也了解到鸟的天堂有双引号与否的区别。而在体会作者看见鸟儿后的欢乐心情,我则结合对鸟儿的描写的分析来取得突破。文中两个“到处”写出了鸟儿不可计数,后面一句“大的,小的……”则写出鸟的数量多,种类多。13自然段中则写出了鸟儿的活泼,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动作描写来突出鸟儿可爱活跃的形象,而衬托作者的心情。

  《鸟的天堂》向学生展现的是大自然的美,没得语言需要反复的品读,美的情感需要用心地体会。朗读是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有效途径,因此,我让学生多读文本,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鸟的天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7

  相同的文本,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学内容的取舍有变化。这是我在执教了《鸟的天堂》之后的感悟。

  因为接手新班,集体中的成员来自五年级各个班级,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不会读书,有的不善思考,有的根本没有接触过批注式阅读法。面对这样复杂的现实情况,我必须放慢脚步,带着孩子欣赏沿途的风景,在进行略读课文《鸟的天堂》的学习时,关注学情,有的放矢展开教学。

  我首先检查了学生对《鸟的天堂》的预习情况,有了欣喜的发现。学生在引领下,已经有了文本写作的意识,他们开始关注表达,关注作者如何有序地书写。在预习时,他们找到了表现时间顺序的词句,对文本的段落进行划分。知道了读书要从整体入手,关注内容,有了对文本脉络梳理的小尝试。在品词析句时,学会关注修辞的精妙与叠词的运用,写下读书发现。但是对于文本细微处的发掘,问题意识仍有待培养。

  有了对学生学情的把握,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一步发现语言美。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将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一同甄别。大家在讨论中发现了有些问题本身很浅显。如“为什么起初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为什么我们要继续拍掌?”这样的问题一读就懂,没有探究的价值。“为什么第一天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一只鸟,而第二天看到了很多鸟?为什么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为什么说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相比之下,这些问题更有利于对文本的深入学习。提问题要提像这样值得探讨、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

  怎样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呢?我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首先要沉下心读书,找到自己的疑惑处。不能流于表面,为提问题而提问题。其次要学会确立的重点句段,从中寻找问题点。最后,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发现文中有价值的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敏锐的捕捉能力,发现文中的精妙处。在学习“大榕树”时,我鼓励孩子们学会从看似平常的字眼中寻找精彩。围绕“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中“卧”字欣赏,抓住“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中“堆”字品味,对“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中“叫、飞、扑”展开想象。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而我努力依据学情,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在问题意识的浸润中,伴随着思考前行,在读、悟、思中掌握学习语文的金钥匙。

《鸟的天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8

  《鸟的天堂》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的名篇,是一篇蕴含着丰富人文内涵的文章,不但文笔优美,而且包含哲理:只要人类尊重自然,大自然就会给人类以丰厚的回报。

  成功之处:

  本文抓住了“点面结合描写景物的方法”“点面结合的描写是写景文章的常用方法。”本文作者就能巧妙地运用这一方法。如,作者在描写群鸟活动的场景时,运用了两个“到处”和三个“有的”对群鸟活动的情景进行了总体的描述,让读者有一个整体感受,这就是对“面”的描写。在此基础上,作者重点描写了一只画眉鸟,把它的姿态与叫声刻画得生动逼真,这就是对“点”的描写。那么,怎样才能在写景时做到点面结合呢?如:写柳树,首先对柳树在四季的变化上都有不同美的感觉。春天的柳树“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夏天的柳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可以说,是对柳树总体的描述,也就是“面”的描写,这样的例子学生已掌握了不少“美丽的校园”“秋天的田野”“家乡的小河……”

  不足之处:

  1、小组间交流、配合不够。小组交流时,对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有待提高。另外,老师对学生的作品指导、评价力度不够。

  2、朗读既是理解课文的基本手段,又是获得语感及审美情趣的方法,如果能结合网络提供的画面多一些配乐朗读,就可以促进学生产生用声音再创情景的更大欲求,从而对语言文字有更深的感悟。

  改进措施:

  这篇课文的教学过于注重这种模式,而在必须程度上忽略了感情朗读,以及对某些重点句子的体会。对于文章作为游记的写作顺序也未能清晰的交待。看来,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用心性,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其他务必的教学程序,否则就会因此失彼,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是属于课堂调控方面的潜力,也是需要加强的地方。

《鸟的天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19

  这学年我担任初二级数学教学。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

  初二(8)班的同学的基础较差,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理想。由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例如我在讲授《平行四边形》的时候,由于这课的内容比较多,不同图形间的一些性质,特征有比较相似。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 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数学,就要让学生喜爱数学,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数学典故,让他们更了解数学,更喜欢学习数学。因为只有数学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解题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因为数学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 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

  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数学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想,多练。为此,在自修时,我坚持下班了解自修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扎实基础的方式,先打实他们的基础,然后想办法提高他们的能力。

  经过一个学年度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年度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今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年度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鸟的天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0

  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是识字、朗读、发展学生的语言。本课透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看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害虫的科学常识。课文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贴合儿童语言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学生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在动听的童话故事中,了解不同益鸟和益虫的捕食方式,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现将反思如下:

  在这堂课中,我认为自己在设计的过程中抓住了几个语言的重点。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有几个词语比较难以理解,分别是:可恶、蚜虫、盼望。在教学中,我现透过让孩子们观察棉花姑娘生病图,然后引出“蚜虫”一词,在理解时,现让学生自己说说蚜虫是怎样的害虫,转而理解“可恶”,再透过看蚜虫的图片,听老师简单介绍蚜虫,再次巩固理解“可恶”,从而理解“盼望”一词。

  课文的2~3自然段中,我将重点放在了朗读棉花姑娘的话“请你帮我捉害虫吧!”上,透过反复朗读,理解“盼望”之情。

  在整体教学上,我透过学生自己朗读,要求学生完成填空,复现生字,巩固课文理解。

  总体说来,本堂课能抓住课文的每一个语言训练点,能抓住文本,以识字、朗读、语言训练为课文主题。但整体性不够,问题过多而细碎,平均使用教学力量,若能提出一个整体性的大问题,再以此展开,对学生放得更多一些,也许会更好。

《鸟的天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1

  字理识字教学内容丰富,操作性强,我的学生对识字兴趣更是有增无减,乐此不疲,双边活动开展得相当好,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字理教学不仅抓住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识字,更科学有效地突破了识字教学字型识字教学的难点,下面是我在字理教学实践操作中的一些体会:

  (一)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有效地抓住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就得提高学生学生汉字的兴趣。

  一年级教学的生字大多数是基本字(象形字),字理识字教学中大多采用“朔源-----对照”的基本模式,也就是让学生了解这些字产生,演变的大体过程。例如,我在教“女”字时,我首先用投影片打出一个像跪坐的古代的女人形,引得学生观察图中女人的形状,动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然后用粗线勾勒出“女”字的大概形状,引导学生与“女”字的形状发生联想,接着,出示“女”字的象形字,使学生了解到“女”字就是根据古代女人跪坐的形象演变过来的,

  最后就是书写“女”字。这样,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强化了字型。在整个“女”字的教学过程中,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画面,再加上教师富有儿童情趣的解说,学生就如在看动画片一般,不仅有效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了解“女”字的字理,提高识字效率,更让学生愿学乐学爱学汉字,培养了他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今天,我更注重的是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甚至动脚,全程参与。在教学“大,十,七,土,从”等字时,我引导学生根据字型,用他们自己所能想到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这时学生的想象思维立即被激活,争先恐后地要把自己所联想到的动作表现出来,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下,通过自己地动脑动手甚至动脚,很轻松地愉快地记下了这些字。

  (二) 字理教学与培养能力

  经过一,二年级的字理教学,学生对各种偏旁部首形义有了比较系统的深刻的解,这对于学生的识字能力,辨析能力以及运用能力有了很大进步。

  如,在《静夜思》中,教学“霜”字时,打出投影,就告诉学生“雨”就象天地阴阳之气交合后下雨形,与云气或雨状的自然现象有关,“相”表示的是这个字的读音。那么,在以后的生字教学中再碰到有雨字头的字,如“雾,雹”等字时,学生就能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知道“雾,雹”是一中自然现象,“务,包”表读音,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识字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总多的汉字,复杂的结构,给学生的记忆也带来了困难,但汉字的形体结构却为我们编字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月月不分离,好似亲兄弟(朋);站在两日旁反而不见光(暗);等这些字谜通俗,形象,简短,有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益智性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取的识记汉字和娱乐益智的双重功效。

  (三) 字理识字在纠正错别字的作用

  汉字是由有限的笔画和偏旁组合而成,辨认不清就给汉字的认读,书写和使用带来了困难,特别又是那些部件较多的字,如“疑”字,拆开来看,匕古代指短刀,矢表示弓箭,右部件的上半部分代表长矛,下面代表走,合起来的意思是:军队打仗是,是拿短刀,弓箭,还是长矛?还是因为敌人太强大而撤走呢?拿不定注意.学生就象听故事一般,也容易加深印象,正确率也就提高了.综上所述,字理识字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识字,辨析能力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减少错别字的发生,多角度,全方位得丰富了识字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文化知识.

《鸟的天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2

  前几天,我们里固小学的几位语文老师在电脑上学习了“小学语文名师特色教学”研讨会。听了杨昱婷老师和几位老师的公开课,领略了他们的课堂教学风采,欣赏了他们的课堂教学艺术。虽然时间不长但我们的收获不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杨昱婷老师执教的阅读课《玲玲的画》,现将我听完这节课的感受记录下来,如下:

  杨昱婷老师上的一节是《玲玲的画》,他的课最大的特点是设计精心,环环相扣,丝丝入扣,滴水不漏。在教学《玲玲的画》时,杨老师的识字教学这个环节,除了我们传统的识字方法以外,还让学生随文识字、利用形声字识字、游戏识字、自主识字、结合生活经验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增加了识字的趣味性,巩固了识字效果,方法多样、实用。杨老师特别注意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在写字时要求学生“身挺直、头摆正、肩放松、手握紧”,学生在老师的口令中开始写字,并且制定了评价标准,要求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要做到实事求是。这节课上,每当学生有精彩发言,杨老师就表现得异常兴奋,或者给学生一个轻轻的拥抱,或者及时的夸赞;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他就鼓励学生“别急,再好好想想”。 总之在这节课上,老师教得很轻松,学生学得很自在。

  这次听课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认真地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使自己的教学有所进步。

《鸟的天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3

  我一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通过短短一年来的初步双语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双语教学的好处,但同时,我也领悟到双语教学不是简单的学科+汉语,而是学科与汉语相辅相成的,即汉语与学科教学是自然的融合在一起的,汉语的引入应该为学科教学服务,而不是单纯的把母语换成汉语就行了,更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双语教学对我来说,实际上是一个在实践中慢慢地摸索,应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困难过程,有小心翼翼,但更多的是打破常规与勇往直前;有困难重重,但更多的是唤来欣慰与继续努力;我也有不知所措,但经常是一切迎刃而解。我们一直在努力着,争取多一点的收获。

  一年多的时光转瞬即逝,我们双语班的学生进步都非常大,真不敢想刚是由双语授课时他们的样子,那时的确很难,可是也有有很少一部分孩子的适应能力非常强,他们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学生们的进步就是我们的骄傲!

  一、教学与常规的关系

  既然学生们一时无法适应正规的双语学习,我们就让他们更自由一些: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更加有趣味性,适合学生们的特点。

  对于刚接触汉语的学生来说,需要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知道作为学生所要达到的标准,每一堂课,我都会先抓紧常规,给每一位学生讲清楚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每一天孩子们都在努力,都在进步,我很欣慰!

  二、教学与生活的关系

  作为教师,从学生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培养训练抓起。尤其注意到了教学与生活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一个学期以来,孩子们的进步非常大。尤其在生活中,不用再为他们担心,不会这,又不会那的。更让人欣喜的是,许多孩子都懂得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帮助别人,去关心别人。

  三、教学与双语的关系

  对于一直生活在母语环境下的学生来说,一下子去适应双语环境,在我们看来的确很困难。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们的语言接受能力极强,他们很快接受了。与之相配合,我们这些教师自然也应该与学生共同努力,努力去适应孩子们在双语语言上的发展。我们坚持去听汉语课,去把握孩子们一段时间内所掌握的汉语,并为双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工作。在双语课中,要把握住其中的基本原则:重点就是建立双语思维,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双语思维。应该说要一直在适应学生们的语言变化,同他们一起交流、教学,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很快乐!

  也许,在这一年多的时光中,我的工作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有我所期望的获得:学生们都进步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仍然会承接着前一阶段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努力。让咱们学校的双语试验教学更好!

  作为一名新疆的人民教师,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年的自治区双语强化培训,原来我是一名一直使用母语授课、但具备一定汉语水平的少数民族教师,在一年集中培训过程中,我的hsk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提高,基本达到使用汉语授课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当然,这种合格是一个低水平、低层次的要求,与真正双语教师的标准还差得很远,这需要我继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努力学习,提高双语水平,并带动其他少数民族教师学习汉语、掌握汉语、使用汉语,形成学习汉语的浓厚氛围,为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持社会稳定发挥自己的作用。

  目前,我县推进双语教学的热情高涨,少数民族群众要求子女接受双语教学的愿望十分迫切,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汉语言学校建设相对较为薄弱,办学规模较小,与教育需求之间产生了脱节现象,致使一些汉语言学校班额一扩再扩,教师负担沉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民语言学校要积极主动,取得汉语言学校的帮助和支持,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我认为,我县缺乏双语教师,但缺的是真正顶用的双语教师,如果学校现在的双语教师达不到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再怎么搞培训,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是一句空话,低素质双语教师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现象将无法得到遏制,这样做的恶果,最终将使我们的双语教学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误人子弟,少数民族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虽然推进双语教学是趋势,但也要看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会是双语教学与民语教学并存的局面,由于受教师资源所限,双语教学班的扩展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在大力推进双语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抓好民语教学,不断提高民语教学质量,尤其是理科民语教学质量,同时加授好汉语课,为推动双语教学打好基础。在新疆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贫困地区,能否实现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关键取决于科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我们能否为自治区各项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提升各民族综合素质的根本性措施,是我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是广大人民群众融人现代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需要,是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必由之路。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教育发展观,真正理解和把握双语教学的深刻内涵,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自治区2号文件精神上来,真正树立起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扎扎实实地做好推进双语教学的每一项工作,为自治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跨跃式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深化少数民族教育改革,为少数民族中小学全面实施双语教学奠定基础,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寓双语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不断强化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学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为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夯实基础。对深化我区少数民族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为此,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中小学双语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是一项关系全局、影响未来的事业。少数民族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自治区教育发展的重点。加强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对于促我区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素质,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与同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力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落实三个代表重思想的具体体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办好人民满意育事业,不断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的根本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代表了先进文的发展方向,也充分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大力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高少数民族质量的突破口,是少数民族群众获取更多知识信息,得更多发展机遇的通行证。正因为如此,我区少数民族群众对双语教学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他们不仅希望己学会、学好汉语,借助汉语吸收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现代信息,缩小同其他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差距,而且更寄希望于下一代“民汉兼通,成为能够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型人。

《鸟的天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4

  20xx年参加工作,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我应当教给孩子们什么?应当怎样去教?如何才能达到理想中的高效课堂?什么又是高效课堂呢?

  高效课堂有个基本的描述,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寒假里有幸拜读了薛法根老师的教育系列丛书,更加深刻理解了何为“高效”,让我日后的教学工作有法可依。

  一、教学目标简明:每一个教学目标的设置都要科学、适切、可测。不贪多,不贪大,要切实解决孩子们课堂上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让孩子的脑中留下知识,扎扎实实,切忌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让学生从目标上达到高效。

  二、教学内容简约:教学内容,是老师在一堂课上需要让孩子掌握的知识,这是老师最应当下大功夫的地方,40分钟的课堂,学生集中精力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选取让孩子们终身受用的“核心知识”显得尤为重要,薛法根老师对教材、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读,细心选取,让我受益匪浅,他总是能够清楚的发现教材的语文教学价值,这也是我日后努力的方向,不需要什么都讲到,课堂,要留下悬念和空间给学生,留下空白,就是给学生自由和发展的空间,创设了高效课堂。

  三、教学环节简化:语文学习是一件特别简单快活的事情,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科学的,是流畅的,是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规律的。我们没有必要设计那么多的学习环节,没有必要将心思花在精美的课件中,没有必要将问题设置得特别深奥来彰显自己的学识,比如: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殊不知体会的过程本身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学生特别害怕这种问题,他们会渐渐丧失了自己本应具有的探究精神。“勤老师培养了懒学生”!这样的现象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

  四、教学方法简便:薛法根老师课堂提倡:一根粉笔,一本书,简单意味着可以学习,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简便的方法、简捷的思路是为学生所喜欢、所乐意接受的。好方法是真正能为人所用的有效的方法。

  五、教学媒介简单:薛法根老师的课堂,没有花哨的课件,我觉得语文教学可以省略不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克服“浪费与作秀”。现代教学技术使用过度,也会让学生抓不到重点,被花哨吸引,一堂课下来抓不到精髓,扼杀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和丰富的想象力!

  六、教学用语简要:言简意赅,简单的课堂,其独特的神韵就在于此!

  其实,简约是一种教学中的大气度、大智慧!它来源于对学生真切的、真诚的、真实的爱;来源于教师丰厚的修养和教学的艺术;来源于对教学生活的发现和深刻的认识!做到了简约也就做到了课堂中的高效,“简约而不简单”向理想中的高效课堂努力。

《鸟的天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5

  20__年4月11日,我们全校教师到“学案教学”课程改革实验基地灵石二中参观学习,经过匆匆忙忙一天的参观学习,受益匪浅,现就本人学习后的感悟谈几点看法:

  灵石考察学习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点:

  1、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灵石二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讲规范、重实效的自主学习训练,以及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等方面为学生创设营造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灵石二中的课改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2、学生真正“动”起来的课堂

  灵石二中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整个课堂上都是由学生根据学案通过小组自学来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整个课堂学习的气氛很浓,尤其是课堂教学效果更是让人不可思议,能使多数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掌握一节课的主要内容。真正还课堂于学生,还时间于学生。

  3、讲科学重实效的管理方法

  听了曹教研员(女副校长)“座谈会”上的讲话,使我受益匪浅,灵石二中经过多年的课改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肯定与它的科学管理分不开,曹教研员说灵石二中对教师的管理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质量占80%,常规占20%”这样就会使所有的教师尽量少做“额外功”,通过教师管理学生也尽可能使学生少做“额外功”,最后使灵石二中的师生都做“有用功”的效果。把小组的学习做好做细了,班里的学习成绩就上去了,班里的学习成绩上去了,学校的成绩也就上去了。

  灵石二中的“学案教学”课改给了我自己很深的启发,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课改又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的其它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来设计部署。要搞课堂改革,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从一些应付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钻研教材教法,去研究钻研课改,去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有效的管理,只有这样课改才能成功。当然,我们可以取长补短,把他们成功经验用于自己,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的开展教学,尽快提高自己的认识,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鸟的天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6

  这一学期的拓展课是“高中数学思想学习的方法好研究”。老师最少的题量为我们分析讲解最典型和常见的题型,帮助我们摆脱题海之苦,提高数学成绩。

  通过本学期拓展课的学习,我能大概了解、掌握了部分的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多交叉、多广度,深度上对知识加以拓展和提高,并且能在平日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所拓宽和发展,对课堂内容知识的归纳,总结,梳理等方面有进步,培养了自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好良好的习惯。

  在学习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的同时,对一些在课堂上或是平时不懂、迷惑的地方进行探讨,更好地加强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数学思想中的“分类讨论”,“函数数学在不等式中的应用”,“参数问题”等有了深一步的研究好拓展,便于让我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加以应用和解答。臂如:①对于参数问题的学习,我们通过学习不同的例题,通过研究、分析得到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与途径------分离参数,变换主元等常用的解题方法。②对分类讨论这一问题的研究: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存在不确定的元素及公式,概念的分类……,并研究了基本步骤等等。

  总之进入高中以后,数学学习的方法好内容都有了很大转变,题目的难易程度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及时消化吸收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也成了我的困扰。但通过此次学习,我发现数学学习其实是有径可循。对于一些问题要予以归纳总结,并作一些相配套的练习,以达到巩固效果。一学期来,我收获了很多,尤其在学习方法上有了系统的概念,能够更好地高中的数学学习。

《鸟的天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7

  本学期,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作为科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我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在工作中,我主要作好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备课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我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较的发展和培养。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良好的成绩将为我今后工作带来更大的动力。不过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一如既往地勤勉,务实地工作,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二级三个班的政治科任。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科任,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二政治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注重研究教材。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但由于本学期授课时间较短,复习内容较多,复习比较仓促,同时发觉很大一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不高,致使本学期教学成绩未达所想。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鸟的天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8

  当前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中学生真正对作文有兴趣的少,普遍害怕作文,厌烦作文,写不好作文。我通过多年的作文教学,谈谈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问题有如下几方面:

  1、 断了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

  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熟了,有先决条件了,就可能写出好文章来。因此,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在读书上下工夫,让学生吸收各种各样的知识。“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可见多读书是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而现在,学生主动阅读的少,阅读视野窄,断了学生的“活水”源头,学生头脑干涸,无水可流,怎写得出文章呢?学生说:“我不会写”,其实往往就是没得写。

  2、远离生活,漠视心灵

  我们现阶段的中学生大多不了解社会,不熟悉生活。学校讲封闭式管理,家长害怕学生混入社会,沉重的课业负担把他们关在教室里,没有时间了解社会。所以作文时就只有瞎编乱造,无病呻吟,甚至故作高深。

  3、语文教师自己不会写作文

  古代私塾先生诗写得好,才会被请去当老师。朱自清、叶圣陶等人既是语文教师,又是著名作家。所以提高语文教师的写作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针对“下水作文”的讨论已很多,我认为还是应该提倡的。试想,语文教师如果只会“看”作文,出作文题目,还妄下评语,是“难服侍的婆婆”,故作老道的“医生”,而自己不会写作文,是多么尴尬的事啊!

《鸟的天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29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培训心得体会通过这期培训学习,使我对新教材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对具体实施有了一定的思考。

  一、对新课改的思考:

  在本次培训中,执教教师根据不同类型的课例展示,为我们做了精彩点评,并通过几位教师从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话,习作教学,、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等几方面的教学建议中,使我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新的诠释,对北师大版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做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二、对教师角色的思考:

  1、教师应该是课程改革的推动者。

  课程的实施者及课程的解释者,通过教师的实施和解释,课程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

  2、教师将成为课程研究的设计者。

  教师在推行新课程的过程中必然发现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思考和改进,提出看法,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我们的教材。

  三、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力争一切活动都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师要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明确规定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要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学生也不是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应该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互相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表现。另外课堂上应该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这样的教学,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要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让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课堂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

《鸟的天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30

  我曾经问学生们:你知道什么是体育课吗?你希望体育课怎样上呢?80%以上的学生说:体育课就是打球、跑步等。但他们更多的希望是上体育课时玩游戏、打篮球和跑步,我想,现在学生们都非常喜欢体育课的,我应该引导他们,通过发挥他们每个人自己的优势、长处来更好的上完一堂体育课。

  例如在进行耐久跑练习时,以往本人一贯的教法是,规定学生在200米环形跑道上跑4—5圈,作为一种练习手段,教师则不时用哨声或大声吼叫等练习手段提醒和督促学生跑起来,结果教师在精神上很累,学生跑得又累又费劲,课堂气氛十分沉闷,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后来,本人尝试了另外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自择练习手段。有些学生选择连续三分钟运球上篮,有的选择连续跳绳三分钟,有的选择五分钟追逐跑,有的选择五分钟带球突破射门等。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情感,来体验耐力练习的乐趣。这样学生的练习热情很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绝大多数学生的耐力素质提高较快。教师也教得轻松,教得愉快的感觉。这种改变传统学习的耐久跑方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强化的情景下,激发了学生练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认为,跑只是一种手段,提高学生的耐力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课堂上只要有利于受教育者提高心肺耐力的一切有效手段都可以进行大胆的试验。

《鸟的天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31

  第一次听卢臻老师课,卢老师的课不像以往的理论讲座让人感觉那么遥远,有实例,似乎很近,就在我们身边。很佩服卢老师的博学,很欣赏卢老师的感性,又感动于卢老师的直率与真诚。

  第一次分析教学评一体化,由于没有系统的认识,利用课下我对卢臻老师的文章进行了初步的学习。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整体格局为“三环四步”。“三环”指教学的三个主要环节(1)依据课标,参考学情,师生共同定标;(2)围绕目标,依托文本,师生合作达标;(3)基于学习,及时评价,师生共同验标。“四步”主要指达标、验标环节的四项教学活动:(1)教师设置情境,学生依标自学;(2)学生合作探讨,教师指导学习;(3)小组展示学习结果,教师组织学生完善;(4)学生互评学习结果,教师提炼、总结、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为主,“教”为从,学而后教,教师始终是站立在学生身旁适时指导的共学者;自学为主,互学为辅,先自学后合作,学生始终是以独立的个体进行学习的生命体。

  卢老师提出的“教学评一体化”的观点,就是老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测都是围绕一个“点”来进行的',这个点就是目标(当然目标的落点也有讲究)。这样把原来不好考量的目标变得可以考量,我们作为领头羊让学生知道该到哪里去,也自然地做到了高效。

  回到学校,回味卢老师的讲课,我在想:这种教法适合我们学生的学情吗?我们能全盘照搬吗?学生多年形成的听课习惯,能一朝改过来吗?相比已经习惯的教学方法,哪种更高效呢?卢老师多次强调“教什么” “怎么教”的问题。其实在我们的备课过程中,我们一直都在这样问自己。回顾曾经的课堂,学生听课情绪挺好的,也时常能看到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我想我还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有所选择的,课堂形式应根据具体内容而变化,不应是固定的,千篇一律的。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一切教学设计都是围绕着学习目标这个点,确定了这个点,课堂就有了主心骨,设计思路便清晰了很多。一个爱岗敬业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依靠经验教育人,他会着力教育,发现并按教育规律的要求科学施教。教师不应拘泥于前人,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批改作业,管理班级,都应将自己的教育行为置于科学认识的洞察之中,在教育规律限定的范围内科学地规划、组织、实施,因材施教。

  每次踏入我校教学楼,总会看到这样的标语: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怀。颇有感触,心理学者研究表明:学养+见识+气质+品质=容量。卢老师谈到了教学效益,每节课后我们都会去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投入与产出。如果仅把“教学评一体化”当作一种教学模式,机械的照搬,我想也不会有多好的教学效果吧。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有时我们会感叹教师的清贫与平凡,对大多数老师来说,工作就是这样琐屑而平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既不会有可歌可泣的闪光事迹,也不会有悲壮辉煌的精彩瞬间。平平淡淡才是真,点点滴滴皆育人。对于一个优秀的教师而言,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丰富精彩的生活本身!教师的一生也许终不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应像山间的小溪,以乐观的心态一路欢歌,奔向海洋;当如馨香的百合,轻展带雨的花瓣儿,聚合摇曳的身影;当如灿烂的星辰,甘于在静寂里守望天空。只有这样,他才会在付出青春韶华,付出苦汗心血的同时,收获桃李芬芳,实现人生自我。

  总之,卢老师的课解决了我在细化课标中的很多困惑,为更有效地教学指明了方向。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林;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我想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脚步不停,思考不止”,无愧于学生,无愧于三尺讲台!

《鸟的天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32

  一、学校课改的三要素:课程、教学、评价。

  1、课堂必须要实现两大转型(课堂转型就是育人模式的转型,教育的转型):

  由教师传授型课堂向学生学习型课堂转变,体现“学生学习为本”的理念。我的理解是,学习一定要发生在学生身上,才有意义,否则就是“单相思”。

  由知识掌握型课堂向学生发展型课堂转变,体现“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我的理解是,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要强调能力的培养、情感的培养,知识是死的东西,要将死的知识变为活的能力,教育才是真正的开始。 2、实行“学本式”课堂改革模式:

  这种模式的理念是:“先学后导、互助展评”,强调“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因学活教”

  这种模式有着三大特征:自学、互学、展学。即要求“情境自学,合作互学,展示激学,提升领学”。因而,这种模式要落实“三大”行动:

  ①“学本式”课堂是基于“自学”的卓越行动。

  自学是指“有明确目标,有深度思维参与,能引发行为反思的阅读时间活动”。我的理解是,有明确的目标、有深度思维参与、有行为反思这三个方是对自学提出的要求,在这三个要求的指导下,我们的自学方能更加有效,而不是教学中的“放羊式”,漫无目的。同时,强调自学时定好目标,即强调目标导学,也就是要强调自学中的指导,而不是强调自学后的检查。另外,为了更好的搞好自学,自学需要解决三大问题:自学时间,自学方式,自学工具。自学时间可以安排在课外,也可以安排在课内,这里我们提倡安排在课内,用以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对于自学工具的研发,目前多用的是导学单或者叫导学案。导学单的设计多用问题化的方式,但是问题化不等于习题化,问题不等于习题,问的方式要多问为什么,少问是什么。问什么就是强调一个思考的过程,然而恰恰就是学习与思考是同步的。思考才是课堂的原动力。

  ②“学本式”课堂是基于“互学”的教育卓越行动。互学前要处理好以下问题:

  1、小组规模的设置最好在4至6人间。

  2、座位设置,课桌摆放要有利于学生交流互动,有利于教师行走在学生中。

  3、分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4、小组内成员要进行分工。

  5、精心设置合作学习的内容。对于学生的“盲点”,要通过合作补充把“盲点”做亮;对于学生的“误点”,要通过合作纠错把“误点”做对;对于学生的“弱点”,要通过合作总结把“弱点”做强。

  6、教会学生怎样交流。

  ③“学本式课堂”是基于“展学”的教育卓越行动

  二、为什么要强调合作学习:

  有利于矫正传统个体化学习固步自封与心灵幽暗,倡导竞争中的合作,改变畸形的竞争文化有利于弥补教师群体化教学所带来的辅导不足与指导不力,确定学生是最大教育资源的新观念,形成“点对点”的帮扶机制和管理格局。有利于弥补传统讲授型课堂所带来的重点不明、难点不清。确定“以学定教”的新思路。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合作学习要避免:合作学习形式化的问题,交流对象的精英化问题以及展示学习不可持续的问题。

《鸟的天堂》教学心得体会 篇33

  《5以内的加法》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加法,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学生已经在幼儿园或家庭教育中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甚至有部分孩子已经会计算100以内的加法了。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合成知识去做加法。

  一、重视加法含义的体会,突显分与和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既是加法计算的依据,又是用加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基础。教学例题时我利用多媒体动态呈现情境,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楚图意(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接着我以提问的方式告诉学生第三句话:一共有多少个?通过一起说一说,大本领的“小老师”领着说,指名说等环节让学生结合情境描述,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再抽象出“3人和2人,合起来是5人”,让学生对“合起来”要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体会到“把两个数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让学生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

  对于3+2的计算,可以是由图上数出,也可以想3和2合成5,在这里我问:“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5人的?”有学生说是数出来的,但回答不出是想分与合,这时我引导他们用学过的分与合知识计算,有孩子想到“3和2合成5”,让学生自觉地与已经学过的分与合的知识建立联系,从而感悟计算的方法。

  二、练习设计注重层次性,拓展学生的能力。

  “想想做做”第1~3题的练习中,分别是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数、画圆圈、和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第1题我重点指导学生说清楚图意,归纳成“3只小鸡和1只母鸡,合起来是4只”,“2只青蛙和2只青蛙,合起来是4只”突显加法含义,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把两个数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第2题通过画图操作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第3题重点指导“几和几合成几”的方法来口算,引导学生说好一句话“因为几和几合成几,所以几加几等于几”。练习题从直观形象逐步过渡到抽象概括的过程,同时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拓展能力。

  立足教材内容,尽可能让每个孩子参与学习是我追求的目标,本课将“理解加法含义,领悟计算方法”作为重点,鼓励学生结合动态情境图体会感悟加法含义,突显分与合的思想学会加法口算。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