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得体会 > 其他心得

梁家何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3-01-20 其他心得 我要投稿

  网络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梁家何心得体会8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为了向他人展现自我能力,我们需要将心得写的出色,只有保持清晰的思维,我们才能将一篇心得记录好,下面是网络小编为您分享的梁家何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梁家何心得体会篇1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梁家河之行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习在梁家河谋事、创业、做人处处都透露了一个“实”字。可以说,40多年前,年轻的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三严三实”这个做干部的重要遵循。我理解习的“实”体现在三个方面。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首先,我认为凡事必须实事求是,只有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做到好心办好事。看到当年习打坝淤地的地方,感觉陕北跟我们赣南比,耕地少、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得多。习当年在解决这个困难的时候,就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通过因地制宜,从梁家河实际出发,带领群众通过打坝淤地,来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相信正是有了在梁家河的宝贵经验,让能够“居高位而知基层,揽全局更懂细节”。

其次,工作必须真心实干,只有干部带头,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想当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最大的问题,习就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想什么,他就带头做什么,群众盼什么,他就带头干什么。于是他就带领村民打井,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等,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照明等问题。他也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和真诚拥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定不能在群众面前夸夸其谈,说漂亮话,做表面文章。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部带头干。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今后,我们更应该在服务群众的工作实践中,以群众满不满意、实不实惠、幸不幸福来衡量和检验。

第三,我觉得做人做事必须实实在在,只有求真务实,才能真正树立干部的良好形象。据了解,梁家河村在建大坝时,在水沟旁铲土是个苦差,习总是会主动去水沟旁铲土。这虽然是个微小的细节,但却体现出习做人做事实实在在的朴实品质。我时常在思考,我们干部的形象怎么树?威信从哪里来?去了梁家河,听了事迹后,我觉得就是靠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实实在在、点点滴滴的工作累积起来。我相信自己多一点苦、多一点累,群众就会少一点愁、少一点难。

通过学习习当年在梁家河的动人事迹,更加坚定了我扎根基层,真心服务群众这一理想信念。

梁家何心得体会篇2

一口气读完《梁家河》,轻轻的合上书页,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深深地震撼了我。联想起刚刚结束的18个月驻村经历,既为自己追随人民领袖的足迹而感到自豪,又为自己的无所作为深感惭愧。有无数的感慨欲喷薄而出,俱化为扉页上的一句话

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梁家河学问之大在于他根植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发源于习仲勋红色革命传统严格的家教。习近平在前往梁家河时,随身携带着两大箱书,是村民们可以眼见的,而带来的融于血液中红色革命传统是村民们不可眼见的。

在七年知青岁月中,青年习近平在昏暗的油灯下,如饥似渴的学习,在艰苦繁重的劳作中历练,一面在书中汲取着精神思想上的营养,一面进行着他的农民化实践。

在生活中从不抱怨、不诉苦、很坚强,见识多广,性格随和,说话不偏激也不保守,为人很实在。理论上的认知,指导着习近平在知青岁月中开拓创新、快速成长,立下为人民服务、实现共产主义的宏伟志向,继而在持续的实践中又进一步将理论认知愈来愈趋于完美,与梁家河的工作生活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这种理论认知,实践于一村,便为全村人民服务,可使一村欣欣向荣;实践于一县,便为全县人民服务,使一县飞速发展;实践于一国,便与全国人民血脉相连,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最终带领全国人民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硕成果,并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有力的智慧支持。

梁家河学问之大在于是一肩挑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伟大事业。这一伟大事业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种空想,是要通过坚韧不拔的真抓实干来达成并必然可以达成。

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从一个北京娃蜕变为一个村里娃,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向群众学习,但又不仅仅向群众学习,以开阔的视野、无畏的胆识、有力的担当带领群众在梁家河建沼气池、铁业社、缝纫社、淤坝造田,成为人民群众信任的大队支书,成为全县优秀的基层干部。

他为何总能事事走在前头,敢于排除万难,大胆做事,是因为青年习近平坚信只要是真心诚意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就不担心上级不支持,只要是建立在科学调查研究基础上做事情,就不担心会失败。

青年习近平的 多动脑筋一碗水端平做行动的巨人等准则影响培养出随娃、铁锁、黑子等一众能干的基层领导,为梁家河后续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产业等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带来了如今梁家河的富裕安康。

梁家河学问之大在于始终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青年习近平以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他求知若渴,扎根人民、团结群众。既虚心做人民群众的学生,又担当起人民群众的领头人。事为群众所谋、心为群众所想、行为群众所达,在梁家河经历七年岁月的积淀,他从马列名著中汲取营养,从人民群众中获得智慧,从创新实干中锻炼出火候,从黄土高原的根脉里孕育出梁家河的大学问。

这个学问虽冠以梁家河之名,却不独为梁家河所用,在中国大地上普遍开花结果,乃至于向全人类提供智慧支持。

这个大学问上以承接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精华,下以开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此学问五千年来从未断绝,绵延含藏于中华人民的血脉之中,由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以马列主义启出,于青萍之末,扶摇直上云海。

在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时刻,作为一名宣传思想战线的干部,我要认真学习梁家河的大学问,深入汲取梁家河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以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精神,将自己的理想与人生和祖国的前途与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成为知行合一的实干者。

梁家何心得体会篇3

1969年1月,不满16周岁的懵懂少年习近平从首都北京来到“穷山僻壤”的黄土高原一个小山村延川县梁家河。从此,在窑洞一住就是七年。这七年,让我们见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群众思想的诞生过程。

陕北七年,当知青们受不了恶劣环境难以生活而纷纷离开的时候,他还住在一个老百姓的窑洞里。他说他并不感到寂寞。因为晚上的时候,村里边那些半大小子都会围过来听他讲故事。大家有什么吃什么,晚上一起盖几个破被子,互相用身体来互相取暖。为什么大家对一个十来岁的小伙有如此的亲近感、亲热感。为什么其他干部开会时,群众说闲话,基本上没人听,乱哄哄的开始,稀里糊涂地结束。而他开会,大家静悄悄。因为,他没有把老百姓当外人,他深知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铸造江山的主人,共产党离不开老百姓。他不说大话、空话,都是大实话,都想听的话,他干的事都是老百姓盼望的事。(我们作为共产党人,我们一定要把他们放在心上,真正地为他们办实事—习近平)。

为老百姓建沼气池,解决了他们的取暖做饭,为老百姓建淤地坝,使他们多打粮食,解决肚子问题,修男女厕所,解决上厕所的尴尬问题,切切实实地为老百姓谋幸福,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过了“五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据习近平总书记回忆,晚上,窑洞里有四五个小伙子陪着我,晚上不仅是他们,村里的其他人,都是陆续地吃完饭以后进了我的窑洞,来串门,来听我讲古今,因为我的故事多啊。问我这个问我那个,北京什么样子,知道还有国外,美国是怎么回事,很好奇。你们都吃些什么,在北京吃什么,什么最好吃,你们都还见过什么稀罕事,《三国》、《水浒》、《红楼梦》是怎么回事。后来我就给他们讲了,讲《三国》、《水浒》、《红楼梦》,跟大家都是成为好朋友。面对数次申请入党屡屡受挫的精神痛苦,是普通百姓帮助他卸下了思想包袱,不懈追求人生理想。当他上大学离开梁家河时,因为睡得比较晚,早上一起来推开门呢,外面都站满了老百姓、乡亲们,因为我在里边睡觉,静静地等,感动地哭了。正是人民群众这些心灵馈赠,让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与老百姓紧紧连在了一起,人民情怀与日俱增,日益深厚。

七年多的知青生活,是习近平总书记形成深厚人民情怀的重要时期。也是我们见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经历,他成为全党的核心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他从小受革命家庭的红色熏陶,15岁上山下乡,在陕北黄土高原度过艰苦的知青岁月,然后进入清华大学这个最高学府学习知识、开阔眼界。大学出来后又进入高层领导机关工作,进一步提升了眼界、增长了才干。紧接着沉到县里直接当县委书记这样的“一线总指挥”,一直在改革发展稳定前沿摸爬滚打,在县、市、省重要领导岗位做实际工作。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从下层军官到军委主席。从西北到华北,再到东南沿海地区。中国的西部、中部、东部地区都待过,党和国家各个领导层级都干过,农民、大学生、军人、干部都当过。这么丰富的阅历,在这么多重要领导岗位上历练过,有这么长时间的实践积累,所有这些都是干好领导工作的宝贵财富。

人们常说“厚积薄发”、“多年磨一剑”,这就是典型的厚积薄发,这就是典型的多年磨一剑。始终把对人民负责作为自己的天职,心里时刻装着人民、感情贴近人民、奋斗为了人民,用一言一行生动诠释“以百姓心为心”、“权为民所赋”的真谛。归结起来是一句话:习近平总书记这个全党核心的形成,是具有深厚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和实践基础的,是党和人民之福,是国家和民族之幸。毋庸置疑,基层干部的艰难经历,为习近平总书记从政后形成坚持走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的执政理念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不由得使我想起,2015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第一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是不完整的,加大投入支持力度,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还要做到精准扶贫。在他的身上,无不闪烁着群众思想的光芒,时刻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间。

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的知青生活,身上体现出来的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学习。

今天,对于我们检察机关,来说应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严厉打击发生在群众身边、侵害群众利益的犯罪案件,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 阅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 梁家河物业公司读书心得

★ 读童年河有感

★ 读童年河有感

★ 大学生村官参观梁家河村知青旧居有感

★ 读好书心得体会

★ 关于读活法心得体会

★ 读《谁动了我的奶酪》心得体会

★ 读中医心得体会

★ 读反腐倡廉心得体会

文档为doc格式

梁家何心得体会篇4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阅读《梁家河》这两句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习近平总书记说:“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15岁的习近平,孤身登上了开往延安的‘知青专列’。火车要开动的时候,车上车下的人都都哭了,唯独我在笑。”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样苦闷的日子里还能笑,需要具有忍人所不能忍,受人之不能受的气度和博大心胸。当时,“他父亲遭到批判关押,母亲下被流放,姐姐去了内蒙古……‘生存还是毁灭?’”我读到此时眼里也浸满了泪水,可他在“笑”中蕴藏着伟大。习近平总书记面对众叛亲离的困境都能从容坦然,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遭遇挫折,总是埋怨上天不公,抱怨时运不济……

“腹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习近平常说:“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不满16岁的他,来到那被群山阻隔、多风少雨的荒僻之地——梁家河。他不畏艰难,组织带领群众修道路、打淤地坝、办铁业社、建代销点、打大口井、发展沼气池等一件件利国利民的好事难事他都办成了。在《团结关》这篇文章中,“习近平说:我父亲经常给我讲团结的道理,要求我们从小就要做讲团结和善于团结的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给人方便,自己方便’。”他面对困难还能一心为民,大公无私,正如陈子昂的诗句“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只有他这样的圣人,才能心中时刻装着老百姓,一心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做群众的领路人。

“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的困难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在梁家河的七年,是总书记离开学校和家庭走向社会的人生第一站,也是他人生旅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站,不仅磨练了他的意志,也历练了艰苦奋斗的决心,锤炼了他坚韧不拔、坚毅刚强的性格,铸造了他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情怀。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能梅花扑鼻香。”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博览群书、勤学不辍,在苦难中《修身》,卓尔不群。《修身》一文中有这一段话“在梁家河人的印象里,习近平常看砖头一样厚的书,吃饭时在看,上山放羊时,手中还不忘拿书阅读。习近平总书记常常看书至深夜,有时脸都被熏黑了,连吐出的痰也是黑的。”我被他如饥似渴读书、孜孜不倦学习的精神所敬佩。他常对自己说:“一物不知,深以为耻。”阅读“砖头一样厚的书”,有古代的、现代的,有中国的、外国的,有文学的、哲学的、自然科学的……等广泛的阅读,积淀了丰厚的文化素养、知识素养、道德素养和理论素养。正因为在苦难中勤奋好学,不畏困难低头的毅力,总书记当领导讲话时,常常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妙语连珠,充满自信,使观众越听越越爱听,越听想听。这种学识,这种修养,这种格局,是他多年磨一剑的结果,在梁家河七年的学习积累也是很重要的。

反观现在的青年,条件好、日子顺,全国各地的图书馆窗明几净,屋内空调风扇应有尽有,可他们总是以没时间为借口不去读书;现在的官员,家家书架上琳琅满目的书籍,时间被各种应酬占据,又有几个能静下心来读书?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见缝插针地读书,我国的人文素养和年人均阅读量会大大提升,社会也更加文明!

从古到今,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拥有顽强的毅力。司马迁著作《史记》时,遭受了腐刑,仍然发愤继续撰写《史记》,最终完成了这部光辉著作。他的成功,最终还是靠坚持。在生活中,我们面临困难,不像他们把困难当垫脚石,而是当成放弃的借口。《梁家河》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毅力值得我们学习并发扬光大!

陕北七年正是习近平总书记“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第一所学校,在这所学校里他读懂人生、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的起点。

苦难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但在这所学校里可以收获到一部不著一字,却可以受用终生的人生宝典……请相信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大学!

梁家何心得体会篇5

赏读《梁家河》心得体会

?梁家河》是陕西人民出版社用陕北方言出版的一本纪实文学,主要写的是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以及梁家河1969年以来的发展史。出生在山西的我对陕北方言有种特别的亲切感,这种感觉冥冥之中将我带到梁家河,看着习近平同志是如何从迷茫彷徨的农村插队小青年成为带领梁家河村民脱贫致富的“好后生”。

拿到《梁家河》,映入眼帘的便是习近平同志说的这句话: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我带着“习近平同志为什么会来到梁家河,这个地方又有什么大学问”的疑问打开这本书,细细品读完发现,梁家河不仅仅是习近平同志思想得到升华和净化的地方,更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书中习近平同志带着法宝“团结观”扎根农村、扎根群众,带领村民沟口打坝、建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办铁业社、设代销点、开缝纫社、磨坊、种菜园、打甜水井、办扫盲班等,离开梁家河后依然关注它的发展,为村民通电、修小学、修桥等,正因为心里装着人民,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些事情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把它做好。在进行农民化实践的同时,习近平同志也不忘读书、修身。他把劳动外的所有时间都用来读书,从字典到名著,从古代到近现代,从本国到他国,他几乎读完了那个时代所有的文学书籍,正因为这样,他看问题才会比别人多样化、深度化、全面化,才有了现在的“脱口而出”。

作为一名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在****的这个特殊的平台上,更应该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团结观,深入基层、融入群众、扎根**;同时要多读书、读好书,增加知识面,提高文学和理论素养,不断学习各种办公软件,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做全面发展的**人,与**携手并进,让我因**而自豪,**因我而骄傲!

赏读《梁家河》心得体会范文

这几天读了《梁家河》,让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作为当代新青年我们应该把书中的精神融入到个人成长中,使之成为自己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逆境中成长,在成长中战胜一切困难,这也是我们当代青年所要学习的。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历程给他带去的不仅仅是感动,是一种责任,一种力量,更是一种担当,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与尊敬。

?梁家河》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情节生动,具有浓厚的陕北乡土气息,有很强的可读性、思想性、教育性。该书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以及深刻体悟,对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素质,让当代青年坚定理想、立志成才都有着重要意义。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这正是我要学习的,树立自己要有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复兴民族的梦想,坚持学习的态度,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为广大人民群众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生活七年,他扎根老区,时时刻刻为人民的需求着想,带领全村人民谋幸福,全心全意为百姓办实事。为了帮助村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他“绞尽脑汁”提出了很多想法。为了真正意义上解决村民的难题和困扰,他想尽一切办法,和村民们日渐融入到一起。他始终把全心全意为梁家河人民谋利益当做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中汲取能量更强大;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意更珍贵持久。梁家河,是孕育习总书记青年梦想的地方,也成就了当下伟大的中国梦。习总书记在梁家河完成了人生的蜕变,他无论在地方任职还是担任国家领袖,始终心系梁家河的父老乡亲,不忘梁家河对他的恩情,梁家河的故事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

作为一名职场新人和一名预备党员,我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从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增强本领,在了解社会的基础上提出真知灼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最重要的是要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坚持从推动国家发展和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需求出发,不断在为祖国和人民的奉献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赏读《梁家河》心得感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的,读书相当于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旅游,走进文字的世界,体会书中人的心路历程,品味书中的一切。

项目部前几天发了《梁家河》这本书,怀着好奇与敬畏的心情认真读了这本书,总书记说过,青年人要立志做大事,而不要立志做大官。作为一名基层工作的青年人,《梁家河》对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坚定理想信念,扎根群众,服务群众。

另外还学到了习总书记很多优秀的精神。习总书记酷爱读书,在梁家河人的印象里,习近平经常看砖头一样厚的书,吃饭时看、放羊时看、白天抽空看、夜晚在窑洞里借着微弱的煤油灯看;习总书记不怕吃苦,露天厕所,夏天有蚊蝇,冬天寒风刺骨。贫瘠的土壤,干旱的气候,落后的“老镢头”、没有弹性的木扁担,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可是习总书记依然做好长期留在梁家河的打算;习总书记奋勇当前,因为自然环境恶劣,粮食生产不足。当时延安地区的人民锅里没粮,口袋没钱,生活穷困。习近平当选大队支部书记后,开始计划在梁家河沟口打一座水坠坝。为打消老乡顾虑,他耐心做思想工作,主动干重活儿。

在梁家河习总书记是踏踏实实为百姓做事的。习总书记的经历教导我们无论在什么位置都要努力,才会有收获。习近平不仅深深地爱着这块土地,而且深深地爱着这块土地上的人民。人生而平等,对智障残疾人尤其要关心爱护和帮助,总书记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梁家何心得体会篇6

一到梁家河村,首先进入我们眼帘的是丰收的粮仓、宽敞的村路、湍急的小河、整洁的窑洞、新建的瓦房……一派群情鼎沸、绿水青山的景象。村委会大院里悬挂着习总书记“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第二故乡”的巨型大红匾牌,村委会的墙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标语格外醒目。这边誓词阵阵,那边诵读声声,远方红旗飘飘,人流川息络绎不绝,团体活动一波一波,村史馆外排起了长队,来自各地的人们在这里凝聚共识,亲临受教,感受着领袖当年的艰苦环境和梁家河的崭新风貌,梁家河今天发生的巨变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缩影。然而40多年前,梁家河是陕北高原农村普普通通的一个小村庄,这里不通公路不通电,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是一个“贫穷”与“落后”的无名村落。1969年,包括习近平在内的一批北京知青的到来,打破了梁家河原有的那份静谧。

习近平15岁来到梁家河插队,在这里整整度过了7年的知青生活,在梁家河入了团入了党,并担任大队党支部支书。习近平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求真务实,实干创业,可以说习近平同志的“初心”就在梁家河形成的。习近平说,“我的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获得的,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使我形成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品格。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基层的艰苦生活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而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想起在那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还能干事,就有一股遇到任何事情都勇于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都能处变不惊,克难而进!”见证了习总书记7年知青岁月里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拼搏奋进的青春,

在梁家河村史馆里,一幅幅珍贵难忘的图片资料,一件件留存至今的生产工具,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仿佛是栩栩如生的历史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生动地见证着当年习近平栉风沐雨、筚路蓝缕的艰辛,述说着习总书记与人民群众鱼水情深的故事,反映着青年习近平心系群众、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优秀品质。

我们边走边看边听讲解,不知不觉融入那个年代的记忆之中:青年习近平带领群众建起了四个淤地坝、挖了饮水井,使村里开始有余粮了;带领村民修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解决了全村的烧火问题;带领大家开办的缝纫社、铁业社、代销店、种蔬菜,改善了村民生活。走进习近平曾经住过的窑洞,长木桌上整齐摆放着的搪瓷缸子等生活用品、大通铺土炕、简陋锅台和灶具,都反映了当年知青生活的艰苦,也是习总书记7年磨砺的见证。炕桌上那盏煤油灯格外引人注目,在那种艰苦环境下,青年习近平时刻不忘读书学习,阅读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树立了崇高信仰和坚定信念。可以看出,当年习总书记在梁家河切身践行着延安精神,以及“心系群众、不等不靠、艰苦奋斗、敢为人先、一身正气”的作风,深深值得我们学习。

宝塔山下,延河岸旁,梁家河村,处处留下了我们接受教育的身影。一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响彻云霄,庄严的《入党宣誓》铿锵有力,《延安保育院》的故事催人泪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铭记心中,《回延安》的诗句久久回荡,《革命先驱雕像》前我们肃然起敬、寄托哀思。一场场特殊意义的主题教育活动,立意高远、内容丰富;一幕幕真实生动的场景,身临其境、感悟至深。大家畅所欲言,纷纷把所看、所学、所感分享交流,心灵一次次受到冲击和震撼,思想一次次得到洗礼和升华。学习最大收获是:习总书记在梁家河谋事、创业、做人处处都透露出一个“实”字,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三严三实”的根本内涵,深切感悟到伟大思想的历史源头,体会到了人民领袖的博大情怀,大家更加坚定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担当,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和决心,以实际行动践行“梁家河精神”。

梁家何心得体会篇7

通过领会梁家河精神,使我更加完整、深刻地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的非凡的成长历程,更加系统、深入地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内涵,更加自觉、坚定地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今后要努力做到:

一是坚定信念。习近平同志以对党的崇高信仰和“为人民做实事”的执着追求,带领梁家河人矢志不移、艰苦创业,挥洒了忠诚与实干的火热青春。发扬梁家河精神,就是要树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进一步增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工作。

二是一心为民。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村与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时刻不忘“什么叫群众”,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发扬梁家河精神,就是要永葆“立根于群众”的情怀,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群众视为亲人,与群众打成一片,真心为群众服务,扎扎实实为改善民生贡献力量。

三是艰苦奋斗。面对恶劣条件、重重困难,习近平同志带领梁家河村民治沟治水、抗击灾害、发展生产,谱写了一曲曲艰苦创业的动人之歌。发扬梁家河精神,就是要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以顽强的拼搏精神,做好人社工作。

四是实干担当。习近平同志从梁家河的实际出发,带领干部群众打井抗旱、打坝造田、修建公路,以实干和担当精神,推动梁家河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发扬梁家河精神,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作风,讲实话、用实劲、干实事,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五是敢为人先。在习近平同志带领下,梁家河的干部群众,建起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全省第一个沼气村和第一家代销店,把群众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敢去想的事情办成了。发扬梁家河精神,就是要“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开拓创新、奋发有为。

六是廉洁奉公。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的一言一行留下了公道正派、克己奉公的佳话,赢得了群众发自内心的尊敬,也深深地影响了一届届梁家河村党支部班子。发扬梁家河精神,就是要恪守“三严三实”要求,坚持原则、廉洁奉公,“一碗水端平”,不搞任人唯亲,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守住底线,以公平公正取信于民。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梁家河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加坚定信念、服务群众、勇于担当,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梁家何心得体会篇8

近日,我仔细研读了《梁家河》一书,并查阅了《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等书中参考的资料。通过对相关书籍、文章的学习,系统了解了总书记在梁家河村插队七年的岁月经历,深刻感悟到习近平总书记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和复兴民族的梦想。

?梁家河》通篇运用群众语言,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不同人物的鲜活形象,生动地还原了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点点滴滴,读起来让人感觉眼前有画面、耳旁有声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间,同这里的父老乡亲一起以实际行动践行和发展了延安精神,赋予了他新的时代内涵。在这七年的艰苦岁月里,总书记将延安精神融入到实践中,实事求是、埋头苦干、大胆创新,带领梁家河的父老乡亲改善了这里的条件,并在实践中逐渐培育了适应时代发展的崇高精神,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下面,我结合自身工作生活,谈四点体会:

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1968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主动申请到陕北农村插队,为总书记认识中国农村、了解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所思所想以及确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梁家河插队时,他并没有因为父亲的问题对自己失去信心,而是以立足于实际、立足于群众、立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宏大视野,通过与农村、农民的接触,更为深切地意识到中国社会发展的出路在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更加坚定了对党的忠诚和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作为一名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要注重通过日常社会实践锻炼,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保持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二、要有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梁家河是习近平总书记挥洒了七年青春的地方,通过在基层与乡亲们同甘共苦,经受了磨难,锻造了意志,砥砺出坚强。面对梁家河艰难的生存条件,总书记没有选择退缩,而是继承延安时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带领梁家河父老乡亲改产生产生活条件,培育出苦干实干、拼搏奋斗的崇高精神。在《沼气专业户》章节,为建好沼气池,总书记跑了四川5个地区的17个县,为了查看沼气池哪里漏气,用手一遍一遍的摸满是大粪的沼气池,为了能够让沼气池排气,被大粪喷了一脸,最终建成陕西首个沼气池,打破了“沼气不过秦岭”的谬言。基层虽然苦、虽然累,但能磨炼意志、增强才干,也大有可为。对于我来讲,要学习总书记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真正沉在基层、服务基层、造福基层。在思想上,要保持旺盛斗志,奋斗不息;在工作上,要不避困难,勇挑重担;在生活上,要吃苦耐劳,克勤克俭。

三、要有扎根基层的为民情怀。每一个人都是有情怀的,一心为民的情怀最无私,最受人尊重。在《泪别梁家河》章节,总书记说,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习总书记带领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等发展生产的为民情怀,也充分体现为民造福的初心。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政法工作的根本立场,也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作为全区政法工作的带头人,我将扎实开展大调研,全面了解群众对政法工作及平安最真切的需求,发挥民智、借助民力,坚决打赢扫黑除恶和政法综治助力脱贫攻坚战,让群众带着满满的安全感迈入小康社会。

四、要苦干实干、担当有为。作为共产党人,不求当多大的官,只求为老百姓多做实实在在的事。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其重要的民生。作为全区政法工作的负责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践行“五个扎实”、实现追赶超越为目标,坚决履行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等“四大任务”,争创“平安鼎”、绘制平安地图、加强法治碑林和平安碑林建设,树立碑林政法品牌、打造碑林政法铁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上就是这篇范文的详细内容,涉及到梁家、群众、习近平、总书记、人民、我们、生活、学习等方面,觉得好就按(CTRL+D)收藏下。

梁家何心得体会8篇
热门心得体会范文锦集范文推荐:

★实现中国梦心得体会大全

★基层干部走访贫困户心得体会优选范文三篇

★行风评议心得体会范文甄选三篇

★2023版年轻干部培训心得体会典型5篇

★《永远在路上》反腐片观看心得感悟5篇

★讲正气树新风查摆问题阶段谈心活动及心得体会四篇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