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得体会 > 其他心得

学习“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2-12-08 其他心得 我要投稿

  网络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学习“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心得体会(7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网络。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学习“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心得体会(7篇)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人与自然是好朋友,地球上除了人类,还有许多生物,人类要善待他们。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学习“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心得体会(7篇),欢迎大家阅读转发。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学习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篇1】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当天空失去了颜色,生灵在大地上无助地游走,人们戴起了口罩,遮住了双脸,形成了一层隐形的隔膜。一双双手搭建起了生命的桥梁,穿梭于黑暗中的白衣天使,照亮了前方的路。天边何时才能放晴?黑夜多久才会结束?我们在心里默默的祈祷:一切都会更好的。

全新的一天又来临了,我揉揉惺忪的双眼,慢慢地走到电视机前。看着不断上升的确诊数字,我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视线转向窗外灰蒙蒙的天空。我没法像电视里的那些医护人员一样冲在疫情的第一线,但一想到远方正处于危难之中的同胞,我不断地问自己:“我能做些什么呢?”

直到那一天,我看着手机上的那个绿色的小图标,忽然有了一个想法:除了聊天学习,它还能帮助我干点儿什么?

点开微信,一张熟悉的地球图像映入眼帘。但是人们总是不容易注意到,在地球的前方,静静地凝望着它的那个小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打开线上课堂,开始了一天的“云课堂”生活。当一天的辛劳结束,正等待老师下发作业并打印完成的时候,却意外收到了几个链接和一段话:“同学们,为了减少大家打印纸的数量,我们的作业由网上链接的形式布置,请大家及时完成!”我转头看了看放在打印机旁的一大摞纸,再回过头来看看老师发的信息,忽然明白了,这或许是绿色生活的另一种形式。在世界的某一处,还有一棵棵葱郁的大树正在茁壮成长。后来,我们亲切地称这种布置作业的方式为“无纸化作业”。

有了这样的作业方式,我又想到,既然有保护树木的方法,那有没有可以种树的途径。我的视线又转移到了其它的软件上。我比较喜欢徒步,一次在支付宝上发现了一个新的小程序——蚂蚁森林,一个通过走路步数和网络支付换能量种树的游戏。那段时间,我每天睁开眼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到“蚂蚁森林”里收取自己前一天走路的能量。时间久了,攒到一定量的能量,就可以在网上种树,然后支付宝平台就会帮你在荒漠化地区种上一棵真正的树。仔细想想,这样一来,不仅让我养成了每天走路锻炼,绿色出行的习惯,也减少了尾气排放,为大地增添了一抹绿色,何尝不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儿?只有和谐共生,彼此相依,才是人与自然最好的相处方式,才是一切问题最好的答案。

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句话“人们从前总是将动物关进笼子,现如今,动物却成功将十几亿的人类也关进了‘牢笼’”。世间万物从来都不应该站在对立面,一切的事物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一次的疫情,是人类为自己的贪婪和无知付出的代价,也必须要为破坏自然的严重后果买单。“绿色生活”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它其中的内涵,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总会在某一个时刻不言而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也是尊重人类自己的生命,负责自己的人生。

学习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篇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类的发展和社会上的经济发达很多地区建造了高楼大厦,因此疏忽了周围的自然环境,这对大自然是一种严重地破坏,对生态的不平衡。使大自然环境受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呢?有的工厂还排放乌烟,乌烟瘴气污染新鲜的空气,导致人类呼吸后身体健康会受到很大的伤害;有的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排放的污水和工厂排放的污水流向清澈的小河,这一来不但污染了水环境还致使河里活蹦乱跳的鱼死亡,这已形成一种频繁的现象,河上漂流着的杂物恶化了美丽的自然环境,使众多的养殖水面被迫放弃;还有人不懂得珍惜水资源,大量的浪费,这样我们大自然就会缺水。也许有人会这样问:"地球上的水资源不是跟空气阳光一样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吗?"事实上并非如此。

虽然地球上三分之二的面积都覆盖了水,但这些水中97%是海洋。你们知道海水是咸的,剩余的少量淡水又大都集中在终年积雪的高山和寒冷的南北两极。这样,地球上可供人的水资源就更少了。有没有人想过,如果世界上只剩下一滴水了,人们一定认为非常珍贵,可以前人们是这样认为的吗?还有的小朋友在草坪上玩耍踏坏了小草。仅管边上都竖立着要保护小草,人人有责的牌子,可又有谁能真正做到呢?他们都不屑一顾;在茂密的森林中,猎人还要捕杀小动物,让许多小动物流离失所,失去自己的亲人,现在森林里的小动物变得越来越稀少了。这种种现象就是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被污染的源头。

大自然是伟大的,生态是复杂的,生命是奥妙的,而我们了解得太少了,尚不及"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地球是丰富多彩,物象万千的。一根草,一棵树,一个动物,一个群体,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社会。都是自然不断进步的结果。天生的动物,天生的植物,天生所有的植物,天生所有的生命都是有用的。它们的存在就说明有用。一看到森林,就向想到母木材;一看到河流就想到发电;一看到草原,就向想到牛羊肉和羊绒衫;一看到动物,就向想到能不能吃,能不能用,能不能入药。

珍惜动物是社会的财富,我们必须保护。一些虽很常见,但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我们同样应该爱护。植物也是人类的朋友。植物能够帮助人们净化空气,减少噪音,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真是为人类做了不少贡献。

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国还建立了不少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就地保护野生濒危动物。

大自然是我们可靠的朋友,它们无时无刻陪伴着我们。人类和大自然互相依存,共同构成和谐的自然界。我相信信息+创造=21世纪。

学习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篇3】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生命的摇篮,是宇宙间唯一一颗有生命的星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生物在繁衍,形成了今日生机盎然的大好局面,我们人类成了万物之灵。

在远古时代,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星球,还有各类丰富的资源,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我们更应该自理利用,把地球打扮得更加美丽。可是,却不然,人类在提高自身生活水平和科技发展的同时,不顾一切的破坏地球、破坏自然,使他遍体鳞伤: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大量的水被污染,大量的野生动物被捕杀……每天有55000公顷森林从地球上消失、15000万吨工业烟尘滞留在大气中、排放2-3立方公里工业废水、100多种生物灭绝、1400万公顷土地被沙漠吞噬……大家看看,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

头顶的天空不再那么蓝了,脚下也不再是一方净土了。人类究竟是聪明还是愚蠢?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水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环境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够了!够了!我们人类是该好好反思一下了!地球与自然母亲太慷慨啦!一切都奉献给我们,我们却回报了什么?1998年,他们终于恼羞成怒,用特大洪灾给人类敲响了一次警钟。如果我们仍然执迷不悟,长此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对于人类的这些行为,自然和地球母亲给我们留下了一句话:“谁无过,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人们仿佛已经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开始在享受环境的同时保护环境,希望与自然和谐相处。

说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打个比方,我们看一棵树要栽一棵树,要尽我们一切力量来补偿以前的过失,善待一草一木,保护动物……

人们开始植树造林、保护动物了,电视上也大量宣传环保的口号。人们在沙漠附近再上了防护林,防止沙尘暴。记得有一则新闻上说:“一位老爷爷在他们附近的荒山坡上值树,树苗小的时候,他每天都来看一回,浇浇水或除除草,现在树苗长大了,他还要去其他地方种树,他说,他老了还有他儿子,他儿子老了还有他儿子的儿子。”老人种树也有大半辈子了,也乐此不疲。一位老人都能如此,我们有什么不能?这则兴文报道后,更多的人开始植树。很多调皮的小朋友不再掏鸟窝了,而是在家长的陪同下筑鸟巢。这些事现在已经屡见不鲜了。

我相信这样下去,地球母亲定能恢复原先的美丽,人与自然会更和谐地相处,是人类更加兴旺,生活更加美好!最后请记住一句话:“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

学习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篇4】

四月上旬,我去乡下玩。到沟渠边欣赏风景时,蓦地发现一条不知名的黑色的鱼正在追逐着几只可怜的小蝌蚪,其中一只已经被那条鱼吞下整条尾巴。心中怜悯,用枯枝赶走了鱼,救下小蝌蚪。因为村上要用水,沟渠里的水被抽得日日递减,不多久就要干涸,那时,鱼和蝌蚪都不能幸免。再三思索后,我捞起了那几只小蝌蚪。鱼已经不知去向,就不再多费心思了。

可当我把它们带回家后,遭到了老妈的极力反对:“不行!

一个干干净净的家会被蝌蚪弄脏的!

快把它们扔了!

这怎么可以?难道要让它们被天敌吃掉吗?绝对不能扔掉!

这个家不能有任何脏东西!

蝌蚪是益虫!

……经过激烈的争论,老妈向我妥协,但要留下蝌蚪,必须把它们放在阳台上。这我同意,让蝌蚪经历必要的大自然的考验对它们也是有好处的!

我把小蝌蚪们安置在阳台上的小水缸里,还特意放了些水绵、螺蛳和鹅卵石,尽量使环境与野外的一样。从此,我开始了“养蝌蚪之行”。为了能使蝌蚪正常生活,我翻遍了家里的大小养殖书籍,千方百计为蝌蚪创造有利的条件。每天早晨醒来后,我总要去看看蝌蚪怎么样了;一放学,换下鞋子就冲向阳台,与蝌蚪共同分享喜悦与忧愁。偶尔为蝌蚪换换水,天天给蝌蚪喂食——熟菜叶与少量熟蛋黄。毕竟水缸不同沟渠,不能进行循环,只有靠“人工循环”了——烈日当空,我把水缸挪到半遮阴的地方;倾盆雨下,我把水缸移到雨少下到的地方;热了,搬到阴凉处降温;冷了,放回屋里保暖……在我的精心照料下,小蝌蚪一天天地长大了。终于有一天,其中两只小蝌蚪长出了后腿。虽然那后腿细细的,黑黑的,还不足两毫米,但挺精神。我分外高兴,一整天情绪高涨,从此越发地关心小蝌蚪了,希望它们早日变成小青蛙。

4月30号晚上赶回乡下,匆忙中忘了带小蝌蚪回去放生,一路上懊恼不已——这一呆就要五六天,小蝌蚪在家里怎么活呀?!

越想越不敢想。到了乡下,我吃不下睡不好,一闭眼,满脑子是小蝌蚪,连做梦都想着回市里把小蝌蚪带来。也许是上苍可怜小蝌蚪,5月3号,老妈回市里拿东西,我死缠烂打地央求她带回了我的小蝌蚪。当我再见到小蝌蚪时,心中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但再仔细一看,天!

都变成小青蛙了!

只是尾巴还没有退化。我兴奋不已,围着看了许久,许久…… 5月4号,在雨中,我带着小蝌蚪来到了河边。我轻轻地倾斜器皿,“小青蛙”、螺蛳以及鹅卵石缓缓入水。望着“小青蛙”们疾游远去的影子,心中隐约飘出一丝失落。风儿拂过,芦苇轻摇,水面轻漪,田野中的农作物沙沙作响。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心中失落遁无,沉入回忆:4月2日,小蝌蚪来我家;4月25日,有两只长出后腿;4月27日……

学习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篇5】

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只有从源头上使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下来,生态环境质量才能明显好上去,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重点是调结构、优化布局、加强产业全链条,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既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又降低污染排放负荷;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可持续的、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和能源产业,发展高效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经济社会价值,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要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要统筹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治理,加强江河湖库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有效保护居民饮用水安全,坚决治理城市黑臭水体,实现这一目标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构建一体谋划部署、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

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执行力,心怀“国之大者”,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坚决做到令行禁止,要大力宣传绿色文明,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确保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更加磅礴的力量!

学习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篇6】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远政策,是为了国家能长久发展的必要手段。生态兴则文明兴,一个国家的发展绝不可能只依靠工业发展,为了保障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我们必须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不放松,唯有如此,才是国家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长久保障。同时,我们也要集结国家、社会、个人的力量,全民动员,从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通过加强对国民环保意识的教育,让生态保护成为我们的日常行为生活的一部分。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是一对矛盾体,而是相辅相成的,生态文明遭到破坏,经济发展也不得长久。因此,我们要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系统总结生态环境领域发生的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坚定信心、凝聚力量,继续朝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学习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篇7】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十三五”期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污染防治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雾霾少了”“环境美了”,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切身感受。

生态好,发展才会更好。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的背后,是我们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坚定走上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

“擦亮”蓝天

走绿色发展之路

“十三五”期间,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擦亮”蓝天,很多地方不再把生态环境保护看成是给发展“拖后腿”,而是将绿色发展作为新机遇和抓手,努力走出一条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双赢之路。

在河北省迁安市的市标广场,用不锈钢打造的“铁原子”城市雕塑静默矗立。迁安拥有丰富铁矿,一度钢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钢铁让当地人富了起来,也曾让当地群众饱受空气污染之苦。

去产能成为河北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之策。自-年以来,“钢城”迁安累计压减1000万吨铁、1000万吨钢的产能。同时,当地钢铁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并不断延伸产业链,开发新产

品,提升钢铁产业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近几年,迁安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迁安市的绿色转型并非个例,“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超低排放清洁煤电供应体系,光伏、风能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首位,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23。4%。

“蓝天白云更多,清新空气常在”正成为现实。今年1-9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2%,一些城市已经较大幅度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标。

保卫碧水

壮士断腕动真格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以往,我国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在资源环境方面付出了沉重代价,导致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

洱海是大理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母亲湖”。近年来,随着大理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外来人口逐渐增多,餐饮客栈服务业快速发展,加之洱海流域截污治污设施基础薄弱,以致污染日益加重。

为还“母亲湖”一份健康,近几年,大理壮士断腕,全面打响环湖截污、生态搬迁等攻坚战。-年4月,洱海迎来史上最严整治,洱海核心区所有餐饮、客栈一律暂停营业,配合整改。-年6月,4400多公里的污水收集管网建成,实现了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

动真格也见了真效果。随着整治工作不断推进,洱海水质得到了极大改善。-年洱海水质实现6个月Ⅱ类,-、-年连续两年洱海水质实现7个月Ⅱ类,今年1至5月洱海水质为Ⅱ类,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趋势总体向好。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助推了全域旅游发展,-年大理州共接待游客53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941亿多元,均实现同比增长。

应该说,水污染问题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形成的,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向水污染宣战,应成为个人、社会、政府的共识。一方面,要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另一方面,政府要严惩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和违建项目,健全水环境监测网络,严格控制各类环境风险。

守护净土

精准治污下功夫

富饶肥沃的土地,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藏。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才能让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地域性、长期性等特点,因此

在治理上就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扎实有效开展修复,避免盲目“一刀切”。

保障耕地安全,才能“吃得放心”。目前,我国已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四年负增长,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未来,还要将污染耕地修复纳入生态建设长远规划,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配套政策扶持,如通过国家专项基金,对以净化为目标的耕地修复工作给予启动资金和相关政策支持,减轻地方政府压力。

严格建设用地准入,才能“住得安心”。要严格落实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做好污染状况调查、监测和评估。对存在污染风险的地块,不一定急于修复、急于使用,如果不能确保安全就坚决不用,特别是不能作为住宅、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用地。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离不开资金、技术等要素的保障,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和监督。由于土壤污染的特点使得其很难引起关注,还应加强土壤污染的科普与宣传,增强全社会保护土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使土壤污染防治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人都是受益者。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汇聚全社会的磅礴力量,久久为功向前进,我们一定能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以上是《学习“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心得体会(7篇)》的范文参考详细内容,讲的是关于蝌蚪、我们、自然、人类、发展、和谐、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内容,看完如果觉得有用请记得(CTRL+D)收藏。

学习“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心得体会(7篇)
热门心得体会范文锦集范文推荐:

★学生土木工程实习心得七篇

★新时代青年学习黄文秀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七篇

★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共生心得体会美文7篇

★毕业生实习个人心得感悟七篇

★土木工程实践心得体会七篇

★对奋进新时代的理解感悟心得体会7篇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