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报告汇报 > 其他报告

数字化教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时间:2021-02-07 其他报告 我要投稿

数字化教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数字化教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1、社会发展的需要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在新世纪,以网络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社会的许多领域中正在引发各种深层的变革,从而加速了人类迈向信息社会的步伐。面对信息化浪潮所提供的机遇,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信息化、工业化并重,以信息化推进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如何迎接信息化所提出的新挑战?如何充分利用新技术所提供的巨大潜力构建21世纪的基础教育模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课题。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2、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校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办学条件较课堂好。目前,建立了“三网二站”,实现了“班班能”、“室室通”。学校拥有一个“主干为千兆、百兆到桌面、光纤vpn外连”的校园网,在校园内分布着451个信息点,教室、教辅室及办公室与主控室联网,计算机等多机一幕进课堂,计算机教学平台有36个。学校共有340台电脑,供学生用的电脑有248名,教师人手1台电脑。历来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的研究。XX年3月,进行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这一国家级的子课堂课题的研究。XX年1月,进行了“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研究”这一国家级的子课题的研究。XX年3月,进行 了“小学语文、英语跨越式发展研究”这一国家级子课题的研究。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还没有根本转变;对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的一些常用的、基本的教学模式了解不多;对先进的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掌握不够。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我管理等能力。因此,我校目前正处于教育改革与发展深层次矛盾更加突出的时期,学校在我市乃至省内外同类学校竞争承受着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压力。    

  (二)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传统教育观念的革新,改变学校教育的管理方式、思维和操作模式,推动学校教学、管理效率的革命性提高。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作用,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实现自由选课和自主择师创造了条件。

  3、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物质条件基础,使得学习的时空与资源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促使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拥有者,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师生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真正实现教学民主,从而使学生真正从被动状态下解放出来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4、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变革学生学习方式提供有效的经验。

  5、为学校办出特色,打造品牌,实现教育现代化跨越发展提供成功案例。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数字化学校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校,都有近80%的教室已与因特网连通,约10%的学校建成了无线网,少量学校已达到了学生人手一机的水平,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由传统教育向基于数字平台教育的转变。然而在我国, 数字化学校的建设只是刚刚起步。

  我们认为,素质教育如何体现课堂信息时代的现代教育特征,是能否实现教育现代化跨越式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建设数字化学校,培养具有良好信息素养、能适应数字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符合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的。建立一大批能够提供基于数字平台的教育的学校,将为中国的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数字化学校建设的内涵与理论依据

  (一)数字化学校建设的内涵

  数字化学校建设是以“数字化校园”概念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工程,通过校园网的设施建设和教育应用功能开发,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生活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下图),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管理数字化  教学数字化  数字化校园  科研数字化   德育数字化 

  数字化学校建设的概念与内涵

  数字化学校的特征是什么?我们可以分别从技术层面和教育层面加以考察。从技术上看,数字化学校的基本特点是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

  从教育层面上看,学校数字化建设必然导致教育过程信息化。信息化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材多媒化、资料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主体性与全面发展的理论是实验研究的哲学基础。马克思说:“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88页)。“人始终是主体。”(同上第4卷第143页)。主客体是人与世界的关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又是发展自身的主体。以裴娣娜的《发展教学论》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树立主体教育思想,探索学生自主发展的规律。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特别是internet)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实现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反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则为实现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教学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必经之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课堂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所以“情境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提供”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灌输者;要求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换句话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发现式教学”是学生掌握学科内容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

  四、研究原则

  1、基础性原则

  设施建设是基础,在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不但要做到针对需要、设计合理、设备配套、通道畅通,还要留有余地,便于今后扩充和更新。

  2、重点开发原则

  资源开发是重点,数字化学校的资源建设包括数字化图书馆、学科资源库、科研信息库等,应该作为重点建设项目。

  3、关键性原则

  师资培训是关键,数字化学校的教育系统的功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取决于师资队伍的信息化素质,因此要采取措施对他们进行强化培训,使他们不但能够掌握使用信息技术的一般技能,还要懂得任何有利用网上信息资料和开展网上教学活动。

  4、保障性原则

  政策配套是保障,在学校中发展网上教育,必须要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包括使用政策、绩效奖励政策等,对于积极投入信息化教育者,应该有较大力度的政策倾斜。

  五、研究目标

  1、总目标

  建立创新型、开放式的现代化学校,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以新的人才观、教学观和管理理论为指导,超越传统的基础教育模式,为培养出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生发展目标

  (1)学生学会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

  (2)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师发展目标

  (1)使教师变经验教学为科研型教学,探索新型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学

  科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课堂格,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

  (2)提高教师在网上搜索、筛选和应用研究信息的能力;

  (3)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

  六、研究内容

  1、教学数字化模式的研究;

  2、科研数字化模式的研究;

  3、管理数字化模式的研究;

  4、德育数字化模式的研究。

  七、研究过程

  研究的时间自XX年2月至XX年12月,研究周期为2年。主要采用实验研究法,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研究。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XX•2——XX•5

  收集有关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有价值的信息,确定研究主题;制

  定课题计划,确定课题成员;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加强对师生信息技术的培训。

  2、实验阶段:XX•5——XX•12

  (1)第一阶段:初期(XX•5——XX•1)

  ①更新教育观念,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改革意识。

  ②进行前测工作,制定具体研究计划。

  ③收集整理全校教师实施多媒体教学的课件,建立资源库。

  ④初步形成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德育数字化模式。

  ⑤初步探索出数字化学校建设方案。

  ⑥进行经验总结,并写出阶段性的研究报告。

  (2)第二阶段:中期(XX•2——XX•8)

  ①修改完善研究方案,全员参与研究。

  ②总结出各种学习模式,完善学科教育资源。

  ③收集研究成果,编辑教师论文集、学生的学习活动集,汇集网络课件。

  ④全面推出示范课和成功个案。

  ⑤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学校建设方案和案例。

  ⑥进一步总结经验,并写出阶段性的研究报告。

  (3)第三阶段:后期(XX•9——XX•12)

  ①全面推广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德育数

  字化模式。

  ②录制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

  ③推出数字化学校建设方案和案例。

  ④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数据的统计,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汇集网络课件。

  八、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和实证调查结合。

  1、 实验研究,实践工作者与理论工作者相结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体现出数字化学校建设的特点,使实验在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中得到发展。

  2、就有关的问题进行问卷和访谈等实证的方法。

  九、研究的主要措施

  (一)切实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素养

  1、定期向外校聘请专家来我校开设讲座、报告,强化全校教职员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终身学习的意识。强化熟练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的信息素养是未来教育工作者必备素质的意识。

  2、全面提高全校教职员工的电脑运用水平,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基础实用的全员电脑培训,使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数字员工队伍。

  3、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提高电脑运用水平。

  (二)充分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学生不应仅仅只享受信息化的环境,还应在学校教师的组织下参加学校信息化建设,使学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培养信息素质和创新精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集体精神、信息理论、信息技术、活动技能等。

  1、学校现代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必须落实培养学生掌握利用网络的基本技能。

  2、开放学生电子阅览室,引导学生健康使用网络。

  3、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网网页的制作,建立班级或个人主页,既可培养学生的信息开发能力,又丰富了校园网上的资源。

  (三)加强“数字化学校”的硬件建设

  1、有计划地增加学校电脑的数量。学校将在今年内增加一个网络教室

  2、做好一年级新生网络教学实验班设施配套工作。

  3、建立一间多媒体报告厅。

  (四)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实现教学数字化

  1、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如:投影仪、视频展台、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等,取代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粉笔等。

  2、利用购买和学校自建资源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和丰富以多媒体素材、课件、学科题库为主的学校教学资源库,充分挖掘和延续学校无价的教学资源财富。

  3、积极倡导各学科根据自身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教学。

  4、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应与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相结合,使之成为学生未来学习的有效工具,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育信息化。

  (五)加强信息技术与科研的整合,实现科研数字化

  1、科研管理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自动化,及时地提供各科科研信息。

  2、通过数字图书馆建设为研究提供丰富的、最新的文献资料,使研究者可以迅速把握学术研究的前沿进展和动态。

  3、利用学科专业网站促进科研成果引入教学,逐步创立学科品牌。

  4、利用互联网促进科研资源、设备的共享,提高各科设备的使用效率。

  5、教师可以开展网上合作研究,或进行跨学科交流合作,从而有利于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

  (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的整合,实现管理数字化

  1、加强校园网的管理

  办公电脑的管理,应确保其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优化网络共享功能,有效保证其用于办公、教学、上网查阅资料。校园网服务器实行登陆实名制和访问共享空间的权限制。

  2、实现学校管理和办公无纸化

  建立校园网内部电子邮件系统;为各科室和年级、教研组分配固定的校内电子邮箱;对校行政和年级、教研组负责人进行现代办公理念和技能的集中培训;制定学校无纸化办公的制度,所有校内范围的通知、发文一律由相关科室以电子邮件的方式传发。

  3、加强学校网站的建设

  组建学校网页制作小组,提高学校网站制作水平;充实和丰富学校网页的内容,同时建立各教研组自已的学科网页;做好学校网站的内外宣传工作,提高访问率,扩大学校影响,发动全校师生关注学校网站的建设。

  4、校图书馆实现电脑自动化管理。

  (七)加强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整合,实现德育数字化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信息技术与德育的整合,有利于形成德育网络、拓宽德育渠道、改进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实效。

  1、 建设网上班集体

  各班发动学生制作班集体主页,包括建立每个学生的个人档案,记录成长过

  程中的典型资料、学业成绩;建立评比栏,公布班级各项常规评比结果;开辟经验交流区,谈论班集体建设中服务工作的心德体会,促进自我反思和相互启发;设计综合评价专栏,每月由任课教师、班主任和同学对每位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提供优秀网站链接,让学生接受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

  2、 建设德育网站

  开展网上德育工作是我们构建德育工作新格局的需要。根据德育工作的特

  点,我们建设德育网站,形成多样化、多渠道抓好学校德育工作的格局。

  3、建设家校互联平台

  完善家校互联平台,促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实现家长、学生、学校、社会之间的信息互动与交流。鼓励学生参与网上活动、展示自我的个性化空间。

  十、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总结报告。

  2、学科实施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经验性论文。

  3、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专辑。

  4、学生电子作品。

  5、数字化学校建设方案及案例。

  十一、组织方式

  导师:蒋鸣和  上海市教科院现代教育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专家组副组长、教授

  顾问:唐晓杰  上海市教科院现代教育实验室副主任、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博士、副研究员

  谢  华  深圳市电教馆馆长、高级教师

  黄孔辰  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副局长、高级教师

  李吉南  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副局长、高级教师

  李  臣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科所所长、博士、教授

  阮泰桢  深圳市电教馆研究室主任、教授

  陈祥俊  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教研中心主任、高级教师

  黄爱华  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教研中心副主任、高级教师

  朱彩强  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教研中心副主任、高级教师

  黄晓波  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教研中心教研员

  1、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李小松

  副组长:黄雪秋  王  珂

  成  员:傅  卫  龚  开  王凤山  胡跃辉  陈  冰  叶海燕

  领导小组下设:

  教学数字化小组:(负责人:胡跃辉  陈  冰)

  科研数字化小组:(负责人:傅  卫)

  管理数字化小组:(负责人:龚  开  傅  卫)

  德育数字化小组:(负责人:龚  开  叶海燕)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小组:(负责人:杨  敏)

  学校网页制作小组:(负责人:唐晶岩)

  学校资源库建设小组:(负责人:傅&卫)

  学校图书馆信息自动化管理小组:(负责人:闫利军)

  2、实验小组:

  组  长:李小松

  副组长:黄雪秋  王  珂

  成  员:傅  卫  龚  开  陈  冰   胡跃辉  叶海燕  卢青芳 

  何冰峰  刘  文  杨  敏  周永耿   黄志敏  周远志

  赵葆东  陈  娟  唐晶岩

  XX年二月

  1、华富小学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李小松

  副组长:黄雪秋  王  珂

  成  员:傅  卫  龚  开  王凤山  胡跃辉  陈  冰  叶海燕

  导  师:蒋鸣和(上海市教科院现代教育实验室主任、研究员)

  顾  问:唐晓杰(上海市教科院现代教育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

  2、子课题项目:

  数字化学校建设研究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