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报告汇报 > 其他报告

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时间:2020-11-07 其他报告 我要投稿

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
  
  论文题目:试论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思路
  
  学生姓名:***
  
  学号:***
  
  系部:经济与法学系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在我国工业化发展初期,为了加快我国工业化发展步伐,国家提出农业哺育工业、加快工业资本原始积累的政策。在此政策指引下,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工业发展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成就,可是与我国蒸蒸日上的工业生产和日新月异的城镇发展不相协调的是我国农村发展的滞后、农民增收的缓慢,农民收入的绝对数和增长速度都远远跟不上跟不上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步伐。我国工农业两条腿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我国贫富差距的拉大,带来了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www.fwsir.com)因此加快农业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平衡发展和转型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的重要问题。认识到农民增收的迫切性之后,近几年我国政府也从多方面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举措,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减缓了城镇农村居民贫富拉大的步伐。可是我国的农民收入还较大的落后于城镇居民,无论从其收入增加的迫切性上还是从农村发展的潜力方面,进一步加快农村发展步伐、让农民进一步增收成为大势所趋,是我国经济发展一个新增长点,也是解决我国很多社会问题的关键所在。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一、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王庆关于黄冈市农民增收的思考[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2)。
  
  [3]顾馨梅新农村建设中促进苏中地区农民增收的对策研究——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23)。
  
  [4]赵航。王庆乡村旅游与农民增收[J]-乡镇经济2007(12)。
  
  [5]胡青丹国外财政支农政策对中国的启示[J]-企业导报2010(3)。
  
  [6]曾晓玲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与对策研究[D]硕士2005.
  
  [7]谢勇。徐倩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探源[J]-城市问题2003(5)
  
  [8]吕军书有效调控我国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J]-湖湘论坛2006(07)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9]吕军书缩小收入差距与构建和谐社会[期刊论文]-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02)。
  
  [10]陈赛蓉美国农业政策对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作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二、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本课题要研究的问题:
  
  1、从我国建国以来,我国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有哪些?知道了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才能够提出相应的对策或者是开发新的途径,或者是拓宽原有的收入途径以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这是研究农民增收问题所必须要了解的问题。
  
  2、在我国过去的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我国农业发展落后于工业发展,农民收入落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原因有哪些。从国家政策、农村地区发展局限性、农业发展局限性等方面对问题进行剖析,只有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3、在认识到我国农民增收的重要性好,我们国家主要从那几个方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有没有遗漏的地方,在三农问题上还有没有更加有效的方法途径。归根到底来说,农民增收与否主要取决于国家的政策倾向,因此向政策看起,借有力政策的东风增加农民收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4、发展较快的农村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怎么样才能让个别地区的成功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很好的推广。提出合理的、有效的、在原有基础上能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拟采用的研究手段:
  
  1、文献法,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搜集相关方面的资料,在网络上有针对性的搜集所需要的数据
  
  2、个案研究发,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说明问题
  
  3、经验总结法,对自己家乡所在地区的农民收入状况进行实地调查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4、调查法,通过其他同学对全国各地农村的不同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5、其他方式
  
  指导教师意见:(对本课题深度、广度、工作量及预期达到的目标的意见)
  
  开题报告,经过多次修改后,基本上已经符合学校对于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毕业设计的前期态度积极,认真准备,收集资料,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具体反映如下:
  
  1、按要求写好了开题报告中规定的所有栏目,格式规范;
  
  2、选题符合公布的选题范围和专业要求已经选题的思想性、时代性、开创性;
  
  3、选题与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与专业基础理论相匹配;
  
  4、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具备相应的资源条件和可能遇到的困难;
  
  5、进度安排合理。
  
  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二)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题目:大学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学院: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专业:应用心理学
  
  班级:心理***班
  
  学生:林**
  
  学号:****
  
  指导教师:闫**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逐渐开始关注大学生孤独感这一领域。在大学生孤独感的性别差异方面,目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唐民等人的研究表明,男生的孤独感水平高于女生。李传银采用UCLA量表的调查结果相反,发现女生的孤独感高于男生。国外Borys和Perlman的研究得到男女大学生的孤独感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这样的结果。在城乡差异方面,蒋艳菊等人的研究表明,生源地对于大学生孤独感体验的影响在总分上并不显著,但是在人际孤独这一因素上非常显著:农村生源的大学生体验到更重的人际孤独感。在专业差异方面,邓丽芳、王瑞和郑日昌的研究发现理工类大学生体验到更多的爱情孤独及社交孤独。在孤独感与网络的关系方面,刘加艳的研究发现网络使用卷入度越高,孤独感越强。但是,Shaw等人认为网络使用能够降低孤独感,孤独者可以利用网络来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张晓琴等人对84名经常使用网络的大学生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证实了网络服务对网络孤独的直接作用。在孤独感与人格的关系方面,邹赐岚的`研究表明孤独感与神经质和精神质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外向性呈显著的负相关。目前,对于大学生孤独感研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定性研究不够深入;二是,对孤独感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差异的研究结果尚存有分歧;三是,在影响因素的探讨上对生物、文化因素缺乏分析和研究。
  
  2.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在校大学生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他们将担负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重任,对国家未来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在大学时期个体心理和人格发展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克服孤独感并建立起亲密的人际关系,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最应该受到社会关注的心理要素是孤独感。孤独感是从人际交往中产生的,而人际信任是进行人际交往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孤独感的产生也是缺少社会支持的结果,因此人际信任和领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三者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但将这三者联系起来进行的研究较少,本次将对这三者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以便发现人际信任和领悟社会支持对孤独感影响程度和预测作用,为构筑适应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特点的、与健康生活方式相结合的理论和运作体系提供参考和理论基础,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交往观念,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1、研究内容
  
  本研究一方面拟揭示大学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现状,另一方面拟深入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
  
  2、研究假设
  
  (1)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2)领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3)人际信任与领悟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4)领悟社会支持在人际信任与孤独感关系中存在一定的中介效应
  
  三、研究方法与手段
  
  对济南大学大学生采用随机挑选被试、个别施测的方法,分别让被试依次填写人际信任量表(IT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EVSLS),对回收的问卷统一编号,以备以后统计分析。将收集到的问卷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来分析数据。
  
  四、参考文献
  
  程虹娟,方晓义,蔺秀云。(2005)大学生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3(3):304-306.
  
  黄才炎,严标宾。(2006)大学生手机短信交往行为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4(3):255-257.
  
  蒋艳菊,李艺敏,李新旺。(2005)大学生孤独感结构特点的初步研究。心理科学,28(3):690-693.
  
  寇宇。(2007)大学生焦虑与领悟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河西学院学报,23(6):98-101.
  
  刘加艳。(2004)大学生孤独感与网络使用特点关系的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2(3):286-287.
  
  庞彤彤,宋凤宁。(2006)大学生人际信任度研究。社会心理科学,21(1):63-66.全宏艳,叶茂林,何资桥,周恒彩,龙芬。(2007)领悟社会支持在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调节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5(6):598-600.
  
  尚丽娟。(2003)大学生内外控倾向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社会心理科学,18(4):19-21.
  
  田可新,唐茂芹,吴昊,李雪静,王秀梅。(2005)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4(7):657-659.
  
  徐含笑。(2007)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对人际交往中孤独感的影响。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6(10)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