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计划总结 > 工作计划

小学生暑假计划书结尾

时间:2020-03-14 工作计划 我要投稿
2020-03-14

  一、家长要督促孩子认真完成暑假作业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放暑假,中国的学校一般都要给学生布置作业。由于假期相对较长,为了避免孩子将所学知识忘得个一干二净,让孩子适当做一些暑假作业也是完全必要的。家长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要引导和督促孩子有计划地完成暑假作业,以免孩子在临近开学时才突击赶作业。同时,家长还得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让孩子边做作业边玩儿或看电视。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二、家长要尊重孩子意愿,协助孩子制定好暑假计划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学生期待着假期的来临,但是假期结束后,很多同学抱怨暑假漫长,单调无聊。在调查中发现,有68.3%的同学觉得以往的暑假生活过得快乐,但也有25.1%的同学认为过得无聊,甚至有6.6%的同学认为过得不快乐。这说明他们的假期安排有问题。而在中小学生的假期安排上,家长的指导意见和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替带孩子制定假期计划。例如:一位小学五年级的男孩,一听到妈妈要替他选夏令营,立刻跳脚*:“我不要你挑,今年我一定要自己选夏令营!”另一位三年级的小女生,也一脸严肃地告诉爸妈:“我要自己安排暑假生活,你们不要管我!”这两位小朋友对父母的费心,竟然如此“不领情”,很让大人有挫折感。但如果换个角度来看,这两个小朋友的家长应该感到高兴:因为他们的孩子很有主见,而且勇于表达。此时,家长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仔细聆听孩子到底想表达什么?没错,就是要耐着性子听孩子说出心里话。我们大人老是嫌孩子“不听话”,其实,真正“不听孩子说话”的是大人。孩子要表达他们对暑假生活安排的看法,若大人连说话的机会都不给他,只要求孩子依照家长安排好的方式做,那这个暑假到底是谁在过呢?既然暑假是孩子的,就听听看他们想怎么过吧!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三、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户外活动,有利于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增强社会适应力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现在中国的孩子学得很苦,很累,整天就扎堆于书本之中,在学校忙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家里还要完成家长布置的作业,放松的时间、娱乐的时间几乎全被作业所占领。所以暑假期间还是要以休息为主,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后,身心疲惫,需要调整和休养。不过,休息也要讲究方式和方法,整天躺在床上睡觉,或者整天沉迷于电脑游戏、电视机,都不是好的休息方式。暑假生活应该是休闲的、积极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为了充实孩子的暑假生活,家长应给予孩子一片自由空间,鼓励并支持孩子大胆地参与生活实践,提倡孩子们多参加户外活动,外国人有一句话,叫”Beactive”,也是这个意思。提倡多与其他年龄相仿的人交往,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健全他们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参加社区活动、夏令营等,都可以磨练意志、增长见识、结识很多新朋友。目前,社会上不少机构在举办夏令营,家长要注意选择信用较好的、熟悉的机构,比如学校组织的夏令营活动,家长可以放心让孩子参加。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孩子会比以前更加乐观、开朗和自信

  四、家长要利用暑假的时间用多种方式与孩子沟通、联络感情

  利用暑假时间多与孩子沟通,加深两代人之间的理解,开展丰富多彩的亲情活动。抽出时间与孩子同乐。放暑假以后,孩子紧张了半年的心情得到缓解。他们在向往尽情玩耍开心的同时,更希望得到家长的陪同与关爱。特别是小学中高年阶段的少年儿童,正在处于性格形成及转型时期,尤其需要父母的引导。许多家长抱怨孩子有逆反心理,其大部分的成因都与缺少交流沟通有关。漫长的假期正是家长与孩子交流感情、增进了解的好机会。家长们普遍存在的一个错误认识是,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就行,特别是给足钱就可以了。实际上,孩子们更需要自己在父母心中有一个恰当的位置,他们需要被重视和尊重。暑假是孩子们娱乐身心、展示天性的大好时光,而家长应当是孩子暑期活动的向导和亲密伙伴。在工作之余,家长应尽量多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一起进行游泳、读书、旅游、制作小工艺品等有益的活动,既愉悦身心,又可以密切家长同孩子的关系,使家庭生活更加融洽和睦。特别是亲子旅游,不仅能密切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还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在旅行中所经历的新人、新事物、新环境能让孩子变得更敏锐、更能够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增强自信,提高生活能力、应急应变能力,这对激励孩子积极向上和身心健康都是极有帮助的。在亲子旅游过程中,家长还要注意自己潜移默化的教子作用,通过身体力行,教授孩子基本的社交礼仪,同时将公民道德和环保意识等贯穿其中。另外,我个人认为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读完后说说彼此的感受也是一种很好的交流的方式。这就要求家长必须在一定时间内,认真读这本书,读完后要考虑如何和孩子交流。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每个家长更直接的了解孩子心中对一些事物、对待一些人物的想法,更有利于引导、教育孩子,同时也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兴趣。当然这需要长期坚持下去,效果才显著。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