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调研报告(通用34篇)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1
积极营造有利于安远县企业发展壮大的良好环境,是当前实现“苏区振兴发展、提升大产业”题中应有之义。为积极推进安远“构建大交通,打造大旅游,提升大产业,发展大教育,优化大环境”,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财源建设转型发展,摆脱安远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帽子,推动安远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安远县财政部门进行了深入调研,为优化安远企业发展环境积极建言献策,形成本调研报告。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一、安远县企业发展环境总体情况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条件,目前安远县企业发展总体环境呈现以下特点: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一)经济投资发展环境日益改善。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1、“项目带动战略”深入人心、深得民意,赶超发展的氛围日渐浓厚。安远县确立“工业强县”理念,以矿产品和农产品深加工、信息电子、旅游资源及产品开发以发展新型矿业、生物制药业、食品加工业、旅游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面貌蔚然改观,“三百山”城市功能、城市形象、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些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2、突出重点抓建设,企业投资硬件资源更上台阶。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吸引外来投资的首要条件。在城市建设上,安远县坚持资金向工业园区倾斜投入,在县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全力确保园区建设的资金需要,在县城南高标准打造九龙工业园小区,累计投入5400多万元进行水、电、路、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为满足产业园区建设发展需求,在版石镇建设了6700余亩的工业小区,投入1.44亿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建设标准厂房,还全新规划建设了占地面积7000亩的城北工业园,县工业园呈现“一区三园”(即九龙工业园、版石工业园和城北工业园)发展布局,入园企业累计60余家。
(二)招商融资优惠政策日趋成熟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和扶持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20__年安远县财政共安排了近五百万元企业扶持资金,发挥财政的综合作用,有效推动了营业税盈利点上调、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营改增税制改革、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税收优惠政策、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等。
2、通过引导信贷投入、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做优企业发展平台等举措,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20__年安远县实施了“小微信贷通”试点工作,该政策的实施为安远县的企业解决了近1亿元的银行融资贷款,有效缓解了小微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
(三)政务服务建设综合提高
1、机关效能建设严治实督、齐抓共管,服务企业作风进一步强化。通过抓好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的整治工作,开展“四城同创”,治理“三乱”,清理规范市场中介组织,打击非法集资,整治“四风”,治理“收红包”,“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以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相关工作,创造性地开展了财政系统“理财精细实,为政忠公能”主题活动,提升政府工作效率,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加强市场秩序整治,有效减少了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干扰,经营环境进一步优化。
2、提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优质服务,扶持企业意识进一步提升。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积极为企业提供相应服务项目,将企业的重大技术研发项目纳入地方科技发展计划,积极组织对企业员工的管理与技能培训,提供必要的资助;并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会计、审计、资产评估、产权交易、营销策划等方面的中介服务。
二、安远县企业发展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这些年来,安远县的经济发展环境虽然有了较大改善,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少亟待改进和提高的问题,既有政策上的限制,也有市场方的影响,更有安远自身发展的因素,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投资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1、政务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行政审批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思想不解放、观念陈旧依然是困扰安远县发展软环境改善的突出问题。虽然目前正在开展效能建设,但办事效率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上面政策虽好,下面落实很难,拖沓麻痹、懒散庸冷的机关作风“顽疾”仍没有去根,导致在建项目审批过程过长等。
2、企业激励政策细化程度不足,企业贡献率还不够强。涉企优惠扶持政策力度与周边县区相比情况,本县对现行各类促进工业企业激励扶持政策引导有待细化,在企业上台阶、纳税贡献、入规及对优秀企业家的奖励上存在资源分配机制不够细化,协调性不强,难以形成整体发展合力。扶持重点不够突出,目前财政扶持的专项资金名目较多,资金分散化明显,难以有效发挥引导和带动重点工业投资的作用。
3、信息沟通渠道不畅。目前政企信息互通常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政府的有关发展规划和各项扶持政策不能及时传达到企业。
(二)投资硬件要素保障有待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安远县是赣南唯一一个不通高速、不通铁路、不通国道的县,交通的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综合运营成本增加;融资方面,受国家宏观经济下行、增速放缓影响,资金链紧张,加上房地产市场低迷、整治非法开采稀土行为以及果业黄龙病等影响,生产经营压力加大,安远县45家重点税源企业20__年生活总值、销售收入及上缴税金与上年同期都有轻微下滑;用地方面,规划地上拆迁不到位,导致签约项目无法落地,部分产业转型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等待落地,用地需求存在缺口。用工方面,“普通工人难招,技术工人难留,科技人才难求,管理人才少有”,成为企业用工的共性问题,尤其是季节性、结构性用工矛盾突出。
三、优化安远县经济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
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当前,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推动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结合调查了解的情况和各方面的意见,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采取有力措施,改善企业投资和发展软环境。
1、进一步营造便捷高效的行政服务环境,全面促进政府工作提速增效。一是把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引向深入。抓实开展企业发展环境和行业不正之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加快以网上政府为主要载体的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开展绿色通道建设行动,以此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服务发展能力水平。二是梳理汇编优化发展环境政策规定。梳理、公示各部门的执法依据和法定职责,对涉及多部门职能确需共同办理的事项,应明确主协办关系限时办理,避免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相互推诿扯皮及效能低下。统筹考虑引进项目效益、本县可优惠的承载度、周边地区优惠力度等因素,制定较为平衡的优惠政策。三是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继续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和招投标中心建设,强化投诉受理中心建设。优化行政审批流程,逐步建立覆盖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的网上办理系统和监察系统。探索“一表制”审批、“一费制”收费。根据需求适时调整完善重大产业项目等绿色通道审批制度。界定中介机构与政府部门关系,督促中介机构规范开展业务。
2、强化扶持奖励政策,增强企业投资信心。
要紧紧抓住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特别是国家交通运输部、供销合作总社对口支援安远的历史机遇,加大与相关央企、国企的对接力度,争取在培育状大主导产业、推进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以夯实财政体制保障,提供优惠的政策环境。一是要发挥资源的优势,要对现有的扶持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进行一次系统的清理,能兑现的要继续实施,不能兑现的应该进行调整或废止。要制定扶持和激励政策,有选择地运用加速折旧和税收手段,引导和刺激企业的科研开发和技改热情,同时,要放宽非公有制经济进行经济领域的限制,发展多元化的投资格局。研究出台稀土废弃物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通过落户奖励、税收优惠、纳税奖励、财政补贴等措施,吸引总部企业或区域总部入驻我县。二是要整合资金,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扶持资金列入明年的年度预算,运用财政资金和政策两大手段,推动融资方式创新,针对重点发展的行业项目,完善税收返还和税率优惠等政策,支持优势产业与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结合实际,认真分析我县现有优惠政策与周边其他城市的差距,进一步调整、完善已有的政策措施,力争做到在政策的优惠程度上,不低于其他城市;在费用的收取标准上,不高于其他城市。三是狠抓政策落实兑现。要认真制定具体的奖励兑现措施,确保承诺得到切实、及时的兑现。
3、多管齐下,优化政企沟通。一是是做好与企业的牵桥搭线服务工作。严格落实对客商的优惠承诺,要切实落实重大项目推进跟踪服务制度,成立专门机构,对重点项目实行跟踪服务,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及时发现、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协调各方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使投资商放心投资、安心建设,真正使投资商“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二是落实服务监管制度。要落实责任。完善工业企业帮扶工作机制,对于部分企业困难和问题,会议逐一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具体帮扶措施、牵头单位、责任部门和办结时限,有关乡镇和各部门单位工作要落实到位,问题解决到位,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三是强化监督问责制度。探索设立企业投诉中心,坚持铁面执纪加大督查力度,以“钉钉子”的精神,建立定期调度,定期跟踪,定期通报制度,把工业企业帮扶和工作落实情况列入机关效能督查范畴。通过走企业,走单位,走人员等方式加强对部门单位帮扶工业企业的跟踪,强化实际效果。
(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支撑工业经济发展的硬件环境。
一是加大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投入的力度。建议以“大建设”为契机,加快道路建设,改造老城区路网,加快濂江河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寻全高速(安远段)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做好对现有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套,实施工业园区升级改造。做到规划先行,科学编制,高标准实施,大力推进重点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改善投资硬环境。二是化解融资难题。出台优惠政策引进大型金融机构入驻安远,积极争取中央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引导资金,创新银企合作模式,组建担保机构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三是化解用地难题。实施园区再造工程,充分利用废弃厂房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园。加强对批而未供土地指标的督查,对未按要求整改到位的项目试行剥离用地指标再分配,提高利用效率。三是化解用工难题。利用安远职校、职业技术应用学校等培育技术学工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引导、参与企业招工协作,解决季节性、结构性缺工问题。
总之,相关部门和乡镇要主动担责、主动作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推进安远县企业发展环境优化,进一步加强配合,齐心协力,鼓足干动,集中解决阻碍企业发展的热难点问题,以宽广的胸怀,为广招“天下客”奉上精致的菜肴和贴心的服务,真正让企业家舒心、放心投资,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的良性循环,努力形成思想放开、政策放宽、干部放胆、企业安心的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安远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跨越,以发展最新成果造福全县百姓。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2
一、基本情况
石家河乡地处县城南部山区,地域面积108平方公里,共有35个行政村,7975户,28735口人,耕地面积28257亩。有华兴铸造、中江禽业、华龙碳素、纸箱厂、彩印厂等骨干企业10多家。辖区内设初中1处,学区小学6处,在校生2146人,在校职工207人。乡镇级卫生院1处,在职职工29人。政府机关在职80人,全乡财政供养400人,其中的政府113人,教育253人,卫生34人。 20__年,全乡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9.6万元,国税完成361.9万元,地税完成76.1万元,一般预算支出510.8万元,其中教育支出64.1万元(不含县局代发工资),农、林、水、文体广播支出130.6万元,卫生支出8.7万元,行政支出120.7万元,抚恤和社会救济支出35.5万元,其他支出151.2万元。
20__年上半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8.3万元,完成31.2%,国税完成117.3万元,地税完成12.9万元,一般预算支出296万元,占预算的74%。
二、现状及问题
1、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上级接连出台一些政策性增支项目,本乡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投入也不断加大,出现
了负债、支出的增幅远远超过收入增幅的现象。靠本乡的地方收入和政策性转移支付已很难保证收支平衡,只能依靠上级财政补助。
2、乡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严重不足。农村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需要产业结构的调整,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而这些都离不开投入。财力的投入不足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滞后又会直接影响财政收入的增长。这种恶性循环导致的后果就是:发展越慢,财政越差;财政投入不足,发展潜力更差。
3、财源结构单一。长期以来,本乡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工业为辅,第三产业为补充。由于历史及地理、交通等原因,石家河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缺乏骨干纳税企业。工业基础薄弱,税源主体不佳,造成了乡财源的后劲不足和发展乏力,抗风险的能力较差。
4、政策性开支带来的支出压力大。一是增资政策带来的压力。近几年,国家几乎每年都出台增资政策,涉及面广,增资额度大。尤其是今年,人均月工资平均增长242元,全年财政增支达118.7万元,地方性各种补贴全年增长增支59.4万元,养老保险全年增长增支34万元;二是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计划生育投入、最低生活保障、优抚等,都需要乡财政配套资金,这些方面每年至少需要支出120万元,乡财政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
三、落实措施,改变现状
1、招商引资图发展。石家河地处山区乡镇,地理位臵、交通条件比较差,工业基础落后,招商引资、发展工业经济相对比较难,为了做好这一工作,本乡确立了“对外依托城区平台猛促招商,对内发挥资源优势生态招商”的基本思路,一方面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让客商了解临朐及石家河的投资环境、优惠条件和待遇,一方面做好服务工作,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让前来投资的客商放心、安心、顺心。近几年,向城区引进千万元以上的大项目14个,总引资额4.5亿元。临朐鑫德远东艺品、旗胜新科技、春远有色金属等规模企业已经投产达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落户乡内的中江禽业有限公司、香炉子山果品基地、五维山林等项目,为壮大支柱产业、建设生态石家河奠定了基础。
2、广开渠道抓财源。加快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龙头企业的发展,大力扶持私营企业的发展,逐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其对财政的贡献率;大力发展含税农业,以财政体制和财税政策为导向,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黄烟、肉鸭、建筑园林等支柱产业,逐步提高产业化水平,提高创汇增税能力;加强砂资源和矿山管理,有效杜绝国家资源、税收的流失。
3、借助外力搞建设。贫困的乡镇保吃饭都有困难,搞建设凭自身力量的确是“画饼充饥”,近几年,本乡借助外力促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山东桓台五维实业有限公司投资280万元建成鳄鱼山庄;沂源果品销售有限公司投资120万元建成明海果品基地;潍柴、潍坊城市信用社、北京金王集团等投资100多万元分别建成潍柴希望小学、春蕾希望小学、金王希望小学等。如果不是借助外力,单靠乡镇财力,以上建设项目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4、严格控制消耗性支出。一是按照“保工资,保吃饭”的财政开支原则,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控制招待费、车辆燃修、水电、话费等一系列消耗性支出;二是按办公室岗位确定基础包干,超支部分由个人负担;三是以岗位定办公费、交通费,实行基数包干到人,超支不补,结余留用。通过严控硬挤的办法,让有限的财力,发挥最大的效益。
5、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对全乡的预算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严格控制支出,专款专用,堵塞预算外资金管理漏洞,杜绝不合理的开支,壮大财政实力。
6、加强财政干部自身建设。创新理财思路,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开展财税工作;加强政治学习,提高财政队伍素质;加强廉政建设,依法理财,用扎实的作风,务实的态度,热情的服务,树立财政部门的新形象。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3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20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8.85亿元,同比增长10.1%;20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9.75亿元,同比增长9.2%;20xx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21亿元,同比增长8.3%;从以上可以看出,生产总值增幅趋缓,经济发展趋向稳定发展。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可比价增幅20xx年3.6%,20xx年4.2%,20xx年上半年4.5%,增幅逐年增长,农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第二产业可比价增幅20xx年12.2%,20xx年10.2%,20xx年上半年11%,增幅先降后升,工业经济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第三产业可比价增幅20xx年10.1%,20xx年10.3%,20xx年上半年4.8%,增幅先升后降,波动较大,不容乐观。
(一)农业。
1、夏粮生产丰产丰收。
根据全县小麦实产全面统计结果来看,今年全县夏粮播种面积为86.69万亩,同比增长2.0%;单产528.3公斤,同比增长0.59%。总产45.8万吨,同比增长2.6%。实现粮食产量十三连增。
2、畜禽产品售价波动严重,影响效益提升。
生猪价格经过去年的持续回落,从今年三月中下旬开始恢复上涨,目前生猪出栏价格为13.69元/公斤,同比增长1.78%。猪肉价格为22.80元/公斤,仔猪价格为21.55元/公斤,环比上涨1.17%,同比增长27.36%。仔猪价格伴随着生猪价格继续上涨。
第二季度鸡蛋价格持续下降,目前为7.19元/公斤,同比下降31.39%,环比回落1.24%,鸡苗价格为2.53元/只,同比回落 17.05%,环比下降了1.56%。鸡苗价格没有稳住,养殖户对于养殖前景仍然缺乏必要的信心。肉鸡价格为8.29元/公斤,同比回落15.50%,环比下降2.15%。牛羊肉价格延续跌势,双双回落。牛肉价格57.05公斤/公斤,同比降低1.23%,环比回落0.47%;羊肉价格为61.51元/公斤,同比回落1.30%,环比下降0.68%,20xx年5月份家禽养殖将至近几年最低点。
3、种植业效益稳定
相对于畜禽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种植业由于国家粮食收购保护价等原因,种植效益一直处于稳定状态。住户监测显示:每亩土地小麦和玉米均按亩产 500公斤计算,每年毛收入约为2360元,支出方面:种子80元、化肥560元、农药140元、机耕机收165元、水电费93元、人工155元、其他 52元等总计约为1245元,亩均收入为1115元,再加上小麦直补125元,每亩净收入为1240元。由于农资价格近几年一直处于涨跌不一的状态,农民种植粮食作物收入也相对稳定。
4、林果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全县优质果园面积达27.26万亩,果品总产量可达到30.74万吨,建成了鲁西最大的万亩大棚水果和万亩大樱桃生产基地,是鲁西北最大的果品生产基地。已形成了以苹果、梨为龙头,进而拉动桃、杏、葡萄、山楂、枣及特种名优果品为主导的果品大家庭全面发展的格局。从栽植特点上看,当前XX县的果树种植已从传统种植,逐步走向陆地栽培、保护地栽培、名优水果栽植相结合的生产模式。目前,XX县已逐步实现一个林果产业带,即以沙河地带为中心,外延辐射十个乡镇的果品生产带,年改接和新植一万亩新果园、壮大七大果品生产基地的林果生产总体目标。林果亩均效益约为6000元,相对于大田作物效益要高出许多,所以深受农户欢迎。
5、设施农业发展势头强劲。
全县共有各类大棚5.4万个,设施占地面积7.38万亩。形成了以斜店乡、烟庄街道为主的黄瓜蔬菜、兰沃乡、东古城的林果、贾镇的瓜果、店子镇的灵芝等特色种植基地,在拉动农民人均收入方面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调研情况看,一个1.5亩的冬暖式大棚每年可为农户带来2-3万元的纯收入,效益远超粮食种植。
(二)工业。
1、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当前工业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20xx年、20xx年、20xx年上半年的工业总产值同比分别增长 16.17%、15.92%、7.72%;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0.03%、12.93%、9.04%;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1.87%、 5.1%、1.24%;利税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1.29%、7.93%、1.40% 。近三年来来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呈下降趋势,反映当前工业生产增长放缓,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
2、部分重点行业生产形势稳中向好。虽然近三年来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但部分重点行业生产形势出现稳中向好的势态,比如交通设施制造业,通过调研,进入4月份以来XX县交通设施行业迎来销售旺季。XX县大部分交通设施制造企业订单已排到年底,订单充足,生产形势良好。国家由于加大中西部地区高速公路的开发,带动了交通设施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负责人预测未来两年内交通设施行业的市场行情都很好。XX县是全国交通设施制造的基地,据了解XX县交通设施制造业主要产品(如护栏板)占全国份额的30%。XX县交通设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扭转XX县工业生产放缓的趋势。
3、出口型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呈稳步增长态势。这种情况表现在钢材加工企业。出口业务给企业经营提供了较多的利润,主要原因是国内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加大,房地产、汽车等下游行业需求放缓,且国内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国内钢铁价格比国际上低,因此国内板材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优势。再有人民币的贬值也对出口企业形成利好。如XX县冠洲集团镀锌板、彩涂板13年出口量129855吨,14年出口量164785吨,15上半年出口量85867 吨,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4、经济总量规模持续扩张,实力不断增强。20xx年、20xx年、20xx年上半年全县纳入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别为239家、270 家、287家,20xx年比20xx年增加了48家。20xx年、20xx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为872.47 、997.63亿元,总量上提升明显。
5、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唱响主角。XX县大力实施工业带动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发展思路,发挥集群优势,突出产业特色,着力培植壮大精品钢板产业集群,取得显著成效。经过几年的发展,精品钢板产业集群已成为XX县最大的特色产业发展集群,区域面积85平方公里。目前,该集群内有企业142户,骨干企业主要有冠洲集团、中天复合材料、众冠钢板、通亚交通等。该集群拥有省级品牌2个、省著名商标2个,公共服务平台14个。以冠洲集团为龙头,加强产业延伸,重点发展汽车板、家电板、镀锡板、取向硅钢板等高端产品。截止20xx年底,该集群主要产品产量:钢板 971.5万吨、高速护栏板121.9万吨,占国内市场比重10%。
6、工业节能成效明显。近年来,XX县通过逐步加强各项用能管理,挖掘内在节能潜力,紧紧围绕节能降耗的目标要求,控制高能耗行业过快增长,加速淘汰落后产能设备。在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运行态势的同时,单位产值能耗稳中有降,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其中煤炭消费呈现下降趋势,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不断上升,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20xx年规上工业企业煤消费量比20xx年减少4.6%。
(三)服务业。
今年上半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3.1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6亿元;较去年增加48.2%,服务业地税收入15243万元,占地税收入的58.51%,同比增长-2.21%。
1、道路运输:今年,全县新增货运企业11家,货运企业达到116家。1-6月新增货运车辆1354辆,全县营运车辆总数达到7888辆,货运量达到796万吨,货运周转量达到112569万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9.5%、10.05%。
2、房地产业:截止到20xx年7月份XX县共有联网直报房地产企业20家,比20xx年的15家和20xx年的17家分别增长了33.33%、 17.65%;截止到20xx年7月份房地产企业占地面积为35亩,较20xx年的20亩,20xx年的24亩分别增长75%、45.83%,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办公条件有所差距,大部分都是租赁或合用的办公地点;截止到20xx年7月份房地产企业增加值为45900万元,20xx年为89500万元,20xx年为84300万元;截止到20xx年7月份房地产企业税收合计为4285.1万元,20xx年为7147万元,20xx年为5073万元,地税占到总税收的96%以上;截止到20xx年7月份房地产企能源消费量为0.014万吨标准煤,20xx年为0.23万吨标准煤,20xx年为0.24 万吨标准煤。
3、旅游业:今年,成功举办第十届梨园文化观光周等活动,接待游客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000万元。抓住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加快拓展市场空间,规划建设“梨园大世界”,进一步提升中华第一梨园景区品质。
4、批零住餐
批零行业整体平稳,经营情况不乐观。XX县城区内的几个大卖场经营基本平稳,商品零售额未出现大的波动,但人们消费欲望不高,除日常消费以外,对耐用商品、高端商品、奢侈品消费不足。受价格及市场行情的影响,目前煤炭已下降到今年最低水平,部分煤炭批发企业的现状是只要少赔钱或者不赔钱就出货,以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受国际需求减少等因素影响,钢材价格持续低迷,钢材企业也是勉强维持经营。
住餐行业整体趋于回暖,年内有望好转。部分住餐企业逐渐适应了政策影响,积极谋求转型,推出平民化、大众化的就餐消费,加上一些婚宴、生日宴和亲朋好友宴请数量的增加,客流量逐渐增加,企业经营状况得到了改善,接下来的几个月有望得到好转。
二、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方面。
1、重工业占比较大。20xx年、20xx年、20xx年上半年重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分别为66%、67%、69%。重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重占73.9%,工业结构层次仍然偏低。同时高耗能行业虽然得到有效调整,但所占比重仍然偏高。
2、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逐年减少,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20xx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1家,20xx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7家,20xx年上半年XX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数仅有3家,比去年大幅减少,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
3、中小企业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缺乏流动资金。个别生产形势较好的交通设施企业也存在流动资金缺乏的现象,如有充足的流动资金企业的生产销售能进一步提高。据了解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在:一是银行惜贷,贷款手续复杂,存在上浮利率的情况,造成企业财务费用高。二是20xx年以来企业受担保圈的影响较大。担保圈中有一家企业贷款不能按期归还,就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其他企业遭受重大损失和影响,即便是没有经营问题的企业,也会因联保而被冻结账户,导致资金困难,甚至资金链断裂。
4、土地资源紧缺。企业发展、转型升级、招商引资都需要土地,随着XX县工业企业户数的增多,可用土地面积逐步减少,用地成本不断提高。尤其是工业园区企业投资项目受制于征地难、用地贵,土地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二)服务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1、目前房地产企业。截止7月份房地产企业投资4.83亿元,增幅11.39%;房屋施工面积85.85万平方米,增幅13.78%(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7.39万平方米,同比-71.49%);销售面积9.5万平方米,同比-20.14%,从环比数据来看6月份销售面积为8.4万平方米,环比增13.1%;从环比和调研中发现目前楼盘销售处于平稳态势,看房询价的有所增加;资金短缺等问题仍然存在,截止目前全县联网直报房地产企业共有26个楼盘项目,其中五星金桂园项目由于资金问题处于停工状态;冠玉星湖湾项目由于市场销售低迷及资金问题开工较为缓慢,只完成了验槽工作;还有些项目已经开工,由于手续不完备还无法纳入到统计范围内,比如民生的冠洲印象等项目。
2、限额以上批零住餐行业存在的问题
企业布局有城乡发展不平衡,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待优化。截止到20xx年上半年,XX县共有34家批零企业,5家住餐企业,共计39家。这39 家企业中接近20家企业位于县城城区或者城乡结合部,19家位于乡镇驻地,城乡之间的企业布局存在较大差距。各乡镇之间的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个数也是参差不齐,多的乡镇能达到3-4家,如清泉、崇文、柳林镇,有的乡镇如梁堂镇、贾镇、万善乡至今还没有一家限上企业,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目前现有的限额以上企业大部分位于县城繁华地段或乡镇政府驻地,企业在地域分布上偏于集中,有待优化。
企业个数偏少,规模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效应。目前全市共有662家限上批零企业,XX县有34家,仅占5.1%,共有99家限上住餐企业,XX县有5家,仅占5.0%,与全市其他兄弟县相比,XX县的限额以上企业数量偏少。按照《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划分,目前XX县的39家限上企业中有 9家被划为中型企业,25家为小型企业,5家为微型企业,缺乏大型企业。并且这些限上企业经营模式单一,规模较小,难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企业经营的商品档次较低,经营粗放,品种雷同,名优产品不足。企业在软硬件建设方面存在很大差距,相关设施不配套,只能满足较低层次的购物、就餐、娱乐需求,已不能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休闲、以及商务活动等多方面的消费需求。反映当前消费时尚和潮流的综合性购物广场、星级酒店、大型超市和休闲娱乐场所还很少,难以满足消费者较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企业管理水平不高。调查发现,有的企业基本没有建立规范的统计台账,没有专门的统计人员;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学历、年龄跨度较大,综合素质整体偏低;管理者对市场形势把握不准,经营理念滞后,营销手段不够,营销措施不力,缺乏精细化管理,从而制约了批零住餐企业的发展。
电子商务对XX县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分流严重。目前电子商务风生水起,对传统实体店商家造成一定的冲击,而实体店短时间内难以完成转型。XX县限上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的等原因再向电商转型方面有很大欠缺,三联家电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家电零售的企业,随着电子商务日渐兴起,它的家电零售面临挑战,部分顾客对电商的青睐程度高于实体店,虽然该企业有自己的电商平台,但由于一些技术和营销方面的限制,搞得不是很好。
(三)道路运输行业存在的问题。
货运品种单一,行业依赖度高。一是随着国家治理污染力度的不断加强以及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煤炭需求量大幅下降,山西省很多煤矿从年初到现在一直就处于停产状态,煤炭出货量不高,特别是今年五六月份这种现象更加突出。二是钢铁、房地产等行业整体不景气,货运需求减少。而XX县的道路运输行业市场主要在山西省,并且以运输煤炭、钢材为主。受上述两大因素影响,XX县的道路运输行业出现了整体性不景气的现象。
行业运行不规范,企业同业竞争激烈。近几年来,道路运输企业和运营车辆持续增加,道路运输市场逐渐趋于饱合,供求矛盾日益凸显,同行业间竞争加剧。竞争加剧最明显的后果就是运费下降,运费虽然降下来了,但是货车司机的工资却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日均300元左右)。去年五、六月份运费价格大致在220元/吨,而今年同期运费价格是190/吨左右,运费价格降幅为13.6%。企业收入下降,但是各项费用和开支却没有减少,造成企业利润降低,经营步履维艰。
道路运输企业订单大幅减少,原有长期固定大客户消失蒸发。按往年的情况,一般规模比较大的运输企业都拥有一定固定的大客户,引用一句企业老板的话就是“活不用愁,就怕没车。”去年同期的情况是企业因为订单多现有车辆满足不了,而去租借别人的车辆。今年却是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车辆的运行都处于维持费用状态,几乎没什么利润;一些经常需要维修的老车,甚至处于亏损状态;还有一部分车辆由于订单减少甚至长时间没有订单而处于停运状态。
运营车辆骤减。报废车辆与新购置投入运营车辆存有时间差,新车不能及时投入运营,也会影响道路运输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甚至会使单个企业的效益明显下滑。
三、对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思考和建议
对于工业企业:
1、加强对全县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密切关注工业经济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健全完善经济运行监测和预警预测体系。认真组织开展工业运行情况分析,及时反映经济运行动态,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防范和化解运行中的风险,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创造良好条件。
2、做好新增企业的申报工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督促有关单位对XX县新投产企业和成长的企业进行摸底,对达到规模标准并且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加以指导申报,对接近规上标准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其次,在规模以上企业申报过程中,提高企业上报材料质量,减少出错率。
3、在贷款融资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当前国内经济形势下行压力较大,有些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行情还不好,流动资金的缺乏对这些企业来说是雪上加霜。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在银行贷款方面,降低企业的财务费用,给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将能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
4、要切实加大转型升级力度,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努力研发市场竞争力强的高端产品,向功能化、差异化产品发展,开拓高端市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传统产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一要加快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改进产品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二要加大科技和品牌投入力度,推动企业向产业高附加值方向发展,走高品质、高端产品、精品化路线,努力开拓高端市场,只要有好的产品就不怕没有市场。三要通过不断自主创新,开发新产品,延长产品的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等措施来消化生产要素成本上涨的因素,拓展企业的利润空间。
对房地产企业
1、有序开工房地产项目,对于保持房地产健康发展十分重要。一是要督促已供地、已开工项目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如期竣工投入使用,保障商品住宅有效需求;二是着力打造新区,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商业设施、工业厂房、办公用房、公共设施、商品住宅等,适度开发高档精品楼盘,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商业用房的需求。
2、继续培育好房地产的有效供应和有效需求。保证房地产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其重要作用,重视有效供应和有效需求。坚持住房市场化的方向,大力发展普通商品住房,使更多的人买得起房子。
3、要加强房地产行业管理,严格市场准入机制,加强监督,把好工程质量、促使房地产企业诚信经营、承诺兑现。建立健全房地产信息系统,建立不良经营行为公示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对于批零住餐企业
1、加大对批零住餐企业扶植力度,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使企业迅速膨胀规模,尽快成长为限额以上企业,积极扶持几家在批零住餐领域内有影响的企业成长为域内的龙头企业,带动XX县批零住餐行业整体发展。
2、积极排查和纳入够标准的企业为限上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上要有所突破,将限上企业个数纳入对乡镇的年终考核之中,督促各乡镇积极申报限上企业。特别是对于目前还没有限上企业的乡镇,要加大排查力度,尽快将符合标准的企业纳进来。
3、优化企业布局,提升企业经营水平,在商品质量、档次和服务标准上下功夫,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引导限上企业向乡镇延伸,均衡商业网点布局,方便乡村居民消费。
4、创优经营模式,打造特色品牌。企业经营者应充分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在激烈的竞争中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将很难立足。这需要企业自练内功,找准主业发展方向,走“专、精、特、新”经营创业之道,特别是住宿餐饮企业要运用积极的营销手段,开展包括低价套餐、积分折扣、团购优惠等形式多样的打折促销活动,以实惠价格薄利多销吸引顾客消费,以量补价,拓宽利润空间。
5、积极引导企业搭建电商平台,开展电商服务,依托淘宝、京东等第三方平台进行经营,拓展销售渠道。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4
xx市国土总面积188.2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29.7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8.9%,森林覆盖率64.5%。近年来,我市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全市11个县(区)已有5个县实行了全封山。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如何提高林农收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市委、市政府根据全市林业现状,因势利导、积极扶持广大林农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据统计,xx年全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318万亩,从事林下经济农业人口51万人,实现产值37.1亿元,其中林下种植业产值12.6亿元,林下养殖业产值14.4亿,森林观光旅游和农家乐等产值10.1亿元,参与发展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50元,其中来自林下经济收入302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9%,广大林农真正尝到了“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甜头。
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我市在木竹消耗量逐年降低的情况下,林业总产值却得到大幅增长。xx年全市林业总产值163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48%;与此同时,xx年我市林木采伐量只有30.5万立方米,比期间年均采伐量下降了41.2%;森林覆盖率从“十五”期末的61.1%上升到64.5%,增长了3.4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从“十五”期末的4253万立方米增加到4973万立方米,增长了17%。,林下经济的发展既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又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我市在发展林下经济过程中,注重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利用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的有利条件,结合农民经营习惯和当地优势产业,培育具有当地特色的林下经济产业。全市初步形成了崇仁麻鸡养殖加工,金溪芳樟种植加工,临川黄栀子和森林药材种植加工,资溪森林旅游和竹林鸡养殖,黎川香榧种植,南丰桔海农家乐,东乡花卉苗木,乐安竹笋和松脂加工,野生动物养殖等林下经济主导产业。
崇仁县是中国麻鸡之乡。近年来,该县利用松树林地资源优势,结合当地养殖习惯,把林下麻鸡养殖作为主攻方向来抓。xx年全县林下养殖麻鸡达5000万羽,麻鸡饲养专业户1600余户,麻鸡加工企业20多家,实现年产值9亿元。全县从事麻鸡养殖、加工的近3万人,农民来自麻鸡的人均年收入达500元以上。临川区依托天顺公司、荣裕药业、苍源药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林下药材种植和加工。全区共种植黄栀子12万余亩、金银花2万余亩,杜仲、大枣、黄柏、吴茱萸等木本药材林1万余亩,在林下套种元胡、白芷、青蒿等草本中药材5000余亩。xx年该区实现林下药材种植加工产值2.7亿元,解决了6000多个农村劳动力就业,就业农民人均年增收近5000元。金溪县大力发展芳樟产业。xx年全县芳樟种植基地达6万余亩。目前香料企业已发展到32家,100多个产品,达到年产10万吨生产规模,其中:天然芳樟醇、天然樟脑粉等4个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在中国香化协会天然香料排名中,金溪县成为国内最大的天然香料基地。今年10月在金溪县召开了xx省林产香精香料协会首届年会。
依靠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的强大拉动作用,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组织程度。主要采取了三条措施:
一是出台了《xx市知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鼓励企业创立商标,打造品牌。市财政对每个获得市知名商标的企业奖励2万元。通过鼓励和引导,共培育林下经济龙头企业53家,创立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品商标60余个。如崇仁县培育了麻鸡省级龙头加工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创立了“山凤”、“国文”、“食话食说”、“跃鸣”等诸多知名品牌;临川区培育了“苍源”牌金银花茶、“天顺”栀子黄天然色素等知名品牌;金溪县培育了“思派思”、“华宇”、“天香”等10多家香料加工龙头企业和一大批香精香料产品品牌。资溪县着力打造“中国生态旅游大县”和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品牌,今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9亿元。二是扶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以产品为核心,以利益为纽带,以自愿为原则,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销售,提高林农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xx县“恒丰特种养殖公司”实行“集中孵化、统一配料、分户饲养、联合销售”的模式,带动100多户农民从事蓝孔雀养殖生产,xx年销售孔雀5000多只,农户平均收入3万元以上。资溪县村民杨华利用马头山自然保护区优越的自然条件养殖蜜蜂,成立了吉森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免费向周边农民提供种蜂、养蜂用具和统一生产销售等服务,一年就发展到了500余箱,计划3年内将社员发展到200余户。黎川县推广龙头企业带农户发展的模式,从菌种制作到产品销售实行统一服务,全县年种植茶薪菇3亿袋。据统计,我市共成立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377个,参与林下经济的企业和单位194家,带动农户10.8万户。三是加强林下经济品牌
宣传。组织龙头企业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和名牌产品,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和森林产品博览会,不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我市先后有崇仁麻鸡、乐安水煮笋、黎川茶树菇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山凤”牌麻鸡被评为首届中国名牌农产品,临川“天顺”牌黄栀子干果获xx省名牌产品,乐安“山蜂”牌蜂蜜荣获xx年xx省十大最受欢迎农产品。xx年,我市组织24家企业参加第五届农产品展销会,乐安“广雅”牌清水竹笋获畅销农产品金奖。
三、政策扶持,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根据市委、市政府即将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新增基地500亩以上的企业,纳入市级龙头企业管理给予扶持,并把林下经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到各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优先安排。各县(区)结合实际,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金溪县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作为香料原料基地发展基金,对规模连片开发100亩以上的基地,每亩补助50元。南城县设立林业产业发展贷款担保基金,财政出资100万元,向信用联社担保500万元贷款,作为林业产业大户担保基金,用于扶持百亩以上绿色产业大户扩大生产规模。二是整合项目资金。临川区按照“统筹规划、相对集中、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原则,统筹林业生态工程、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扶贫、农业产业化、水土保持、土地整理等多项涉农资金用于支持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三是加强信贷扶持。xx县对林农创办家庭林下种植、养殖场或成立特色种养的专业合作社,按城镇再就业和农民工回乡创业待遇给予担保免息贷款,对林农发展林下经济优先给予办理林权抵押贷款,共发放小额贷款1200万元。四是扶持科技创新。金溪县设立了香料产业研发奖励基金,对申办成功国家级和省级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质量检测中心和技术中心的,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的奖励;对获得国家专利的技术开发项目或开发国家级优秀新产品每个奖励5万元;对引进核心技术人才奖励5—10万元;对企业生产新产品的,当年银行贷款将分别给予其贷款利息15%、30%的贷款贴息支持。通过技术研发和创新,先后攻克了“分压蒸馏”技术、芳樟无性扦插繁育等技术难关,使芳樟产业科技含量大大提高,几乎垄断了全国的天然香精香料市场。荣裕药业依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技术,攻克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现已建成全省面积最大的标准化GAP中药材种植基地。五是强化考核。市委、市政府把林下经济发展纳入对县(区)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目标管理和年度考核。定时调度、通报林下经济发展情况,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有力地推进了我市林下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5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战略,省委、省政府将“生态美”作为建设西部强省的重要目标,市委、市政府将循环发展作为建设美好安康的主题,在生态资源方面,拥有全市、全省,甚至全国其他县区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何抢抓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立足独特的生态禀赋,将生态资源有效转化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究。
一、要更加透彻地认识县情
在省市加快发展、周边县区竞相发展的大势中,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全市处于什么位置,与省市兄弟县区、周边毗邻县区相比存在哪些差距,是加速发展应该首先研究的问题。从省市发展大势看,为基数,全省GDP 445 . 8亿、财政总收入2800. 亿元、人均GDP为38557元、人均财政收入74709元;全市GDP53.02亿、财政总收入5.8亿元、人均GDP为 700元、人均财政收入 762元;财政总收入为0.822亿元、人均GDP为20000元、人均财政收入370元。数据表明,我县与全省、全市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差距,而且差距趋势越来越大,已基本处于掉队的边缘。从周边县区的发展态势看,我县与重庆、湖北毗邻县以及本省其他县区也都还存在较大差距。可以说,落后是我们当前最大的县情。但落后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仅能表明我县在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中的位次,并是不是我县的特色和特点。面对差距,要在发展中跟进全省、全市步伐,要在县域经济发展竞争中实现赶超,就必须认清自身的优势。我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6%在全省、周边县区最高;人少地广、资源丰富,人均占有的资源也最为丰富,淡水资源、森林资源、生态资源等都很丰富;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良,生态、气候条件最适宜人居住、养生等等,可以说全县的山、水、林,甚至包括光、风、气候等都是财富,是今后赶超、跨越的巨大潜能和支撑,这些优势都是其他县区无法比拟、无法复制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我们的优势、发展我县的优势并将其转化为财富,通过合理的方法和途径,让全县人民都参与到财富的分配中来,在富民的同时实现县强目标,使经济社会水平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二、要更加敏锐地把握发展机遇
从发展现状和自身具备的优势看,我县的落后,是资源富集的暂时落后,面对拥有丰富资源的落后现状、面对加快发展的大好形势,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实现跨越、赶超目标,必须要善于把握机遇、抓住机遇。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上看,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必然,我县尚处于“四化”建设的起步阶段,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在发展的过程中又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可以少走弯路,在赶超发展的过程中必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我县全域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是属于生态功能区,加上我们自身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必将会迎来更多的发展先机。从中省市的政策机遇上看,中央扶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加大投资力度,而且作出了促进秦巴连片特困山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战略决策,有利于我们更多地得到国家项目和资金扶持;省上明确了陕南循环发展和移民搬迁的战略部署,有利于得到更多的发展倾斜;市上提出了建设美好安康的构架,有利于我县在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促进发展上得到更多支持。从我县自身创造的机遇看,县上确立了以“三项建设”为主线,以突出工作重点、彰显县域特色为工作主题,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全民创业为动力,创新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推动科学发展,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全面推动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宏伟目标。加之**人民历经贫困而产生的渴望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渴求干大事创大业的雄心壮志,为我县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必须敏锐地洞察机遇、抓住机遇、利用机遇推动县域经济加速发展。
三、要更加清晰地抓住工作重点
县域经济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在整体协调推进的基础上,要找到工作的突破口,抓重点、重点抓。就我县而言,重点要立足县域资源优势,突出在生态资源开发利用上下功夫。
(一)在一产上,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突出园区承载、企业引领、龙头带动,促进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发展,加快现代特色生态农业园区和家庭农场建设,推动特色主导产业做大规模,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以绿化苗木、经济林果、林下种养、林产品加工和以森林资源、水资源为依托的山林经济和涉水生态循环产业,充分发挥山林“绿色加工厂”作用,围绕生态这篇文章,做精以生态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二)在二产上,要大力发展循环工业。坚持以循环发展为方向,妥善处理好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关 ,逐步限制、淘汰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工业企业,积极培育以富硒食品、涉水产业和医药等以特色生态产品开发利用和加工制造为主的工业企业。要谋划经济增长点转型的问题,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依托一产在林产品加工、森林经济、绿色食品加工业上下功夫,坚持“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动作”,推动形成完备的产业链条,提高山林经济和涉水产品附加值,实现一产、二产的'互动共生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在三产方面,要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要积极争取尽快启动平镇高速,在打破交通瓶颈的基础上,大力包装推介旅游开发项目,通过招商引资,逐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创造条件与岚皋、平利和巫溪、城口等周边景区聚合连接形成大旅游区,推进境外产品本地化、本地产品区域化,增强景区互动性关联度;要立足生态禀赋,深度挖掘旅游优势资源,依托秦巴百里画廊景点,加快推进飞渡峡黄安坝、三道门森林公园、林麝生态养殖观光园等重点景区建设,着力改善旅游设施条件,提升旅游发展水平。
(四)在城镇一体化建设方面,要以生态立县战略为指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要扎实推进生态特色宜居县城建设,以城镇品位提升为目标,加快城区绿化、亮化、美化提级改造。围绕建设“生态特色宜居县城”,务实推进“四城同创”活动,(国家级卫生县城、国家级园林县城、省级生态县及全省绿化模范县等创建活动),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集镇社区的综合配套,全面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逐步实现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长远目标。
四、要更加科学地推动经济发展
在明确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方向和重点地基础上,要推动县域经济科学、持续发展,还必须找到正确的方法和准确的路径。
(一)要科学统筹谋划。最值得称道和最大的优势是生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必须紧紧围绕生态这个主题,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规划、谋划,无论是工业、农业还是第三产业,都要围绕这个主题进行规划,制定出县域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建立完善有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体系,围绕这个体系务实加以推进,确保经济发展的科学性、操作性。
(二)要突出抓好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项目是发展的载体,招商上发展的动力支撑,实现跨越赶超目标,最终要落实到一个个具体项目上,没有一批实实在在的项目作支撑,没有招商引资工作的强力推进,一切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完善项目规划体系,按照全域规划的理念,加快建立覆盖县域经济发展各个领域的专项规划,构建科学系统的经济发展项目支撑体系,用规划定项目、争投资、谋发展,增强项目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提高项目建设综合效益。同时,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投资的重要抓手,优化投资环境,让更多的项目、更大的投资落户,通过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要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县强必须民富,民不富则县不强。要强化市主体的培育,激活各类市场要素,引导支持城乡居民在各自的领域大胆创业。要加大创业培训和创业扶持力度,引导个体业主在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体系内创业、转业,加快完成全体经济向民营企业转型、产业大户向家庭农场转型。同时,编制返乡农民工创业项目计划,感召务工人员返乡,实现引资、引企、引人、引智并举,带动全县全民创业总量的提升,以民富实现县强,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赶超发展、跨越发展。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6
按照县委办公室的安排,县非公办对全县非公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针对全县非公经济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进一步了解和分析,提出了今后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的思路与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非公经济发展状况与特点
(一)发展总量持续扩张。
当前,全县共有各类非公经济组织1980户(其中法人企业786户),从业人员71000人,资产总额达到18亿元,法人工业企业按规模分:产值过亿元企业8户,过20__万元企业25户,过100万元企业76户,100万元以下489户。非公经济以矫健的发展态势活跃在我县工业、农业、建筑、交通运输、商贸流通、旅游、城乡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七大产业领域,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二)主要经济指标稳步攀升。
20xx年,全县非公经济实现收入49.8亿元,同比增长19.5%;实现增加值29亿元,同比增长25%;完成工业产值30.5亿元,同比增长23%。其它经济指标亦以较高增速超额完成市、县下达的非公经济发展年度目标任务,主要经济发展指标xx期间年平均增长18%以上。
(三)工业经济产销协调,产值稳中有增。
占全县工业主体的年产值100万元以上非公工业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奋力达产达效,综合开产率达98.7%,平均达产达效率为92.2%,产销率持续为96%,货款回收率为87%,四项主要运行指标实施情况良好,工业经济实现了量和质的同步提升。特别是建材、生化、冶金矿产、农产品加工、有机食品、装备制造等工业主导产业在产量(产值)增长,效益提高方面尤为突出。水泥、机砖、化工产品、硅钙、铁精粉、饮料酒、大米、面粉、膨润土、各类机械(钢构件)等工业主导产品产销协调、价格稳定、市场拓宽。
(四)规模企业运行态势良好。
占工业经济总量66%的20户规模企业运行态势持续良好。大秦汉、步步高升、盛华冶化、天汉科技、宏玮魔芋、汉南化工等骨干企业产值20xx年增幅同比超过50%,工业经济在规模企业的拉动下产值呈平稳、快速增长态势。
(五)重点项目建设进展不断创新高。
(六)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七)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不断强化,步入规范。
20xx年年初,结合我县实际,非公办制订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的创业辅导、人员培训、技术支持、信息咨询、融资担保、管理咨询、法律维权、组建专家顾问团、统计监测等10个具体工作入手,不断予以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收到成效。当前,我县中小企业非公经济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体运行较好,与省、市进一步接轨,开创了新局面,助推了非公经济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总量上特别是工业经济总量与本市工业大县(区)相比尚有差距,在全市平川县区处于较弱态势;二是工业产品尤其是主导产品高科技含量不是太高;三是融资依然有难度,具体表现在:银行贷款难,担保公司支撑作用不够明显,民间融资息高且风险较大;四是新办企业项目用地环节因种种原因不够顺畅;五是大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与企业发展接轨有差距,人才引进特别是高精尖人才引进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三、加快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今年一季度,我县非公经济发展形势依然良好,县委、县政府效能提高年、工业园区建设年、设立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1000万元专项资金3项举措将为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更为优越的环境和条件。如何把非公经济再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台阶,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1、保增长,促使骨干工业企业满负荷生产,确保工业产值持续平衡较快增长。一是协调好企业生产要素,组织好企业生产,100万元以上骨干企业开产率达到98%以上,达产达效率达到95%以上;二是运行质量稳定提高,货款回收率80%以上,亏损率稳定保持在零;三是积极引导企业开拓市场,挖掘潜力,提速增效;四是协调好、支持好信用担保机构运行,确保其为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作用。
2、蓄后劲,着力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与县内经济发展两轮驱动,年建设项目发展方面不断有新进展、新亮点。
3、抓重点,突出七大工业支柱产业。农产品加工、医药化工、建材、冶金、矿产、食品、装备制造业产值能力超过3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业:以双亚粮油公司,宏玮魔芋公司、永辉米业公为龙头,大力发展有机农产品深加工。20xx年,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过5亿元;医药化工:以玉虎化工公司、天汉科技公司为龙头,着力推进医药化工产值继续攀升。20xx年,医药化工业实现产值过5亿元;建材产业:以水泥、新型墙材为产业重点,大力发展互补型、配套型、协作型、扩散型建材产业。20xx年建材业实现产值过8亿元;冶金矿产业:以铁精粉、硅钙为重点,精深加工与提速并举,矿产业实现产值过8亿元,20xx年有望突破性发展;食品业:以三酒为龙头,拉动食品产业突破发展。20xx年,食品产业实现产值过3亿元;装备制造业:以步步高机械加工有限公司、泰安金属构建公司为龙头,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个工业产业。20xx年,装备制造业奋力完成产值过亿元,与全市装备制造产业接轨。
4、打基础,加大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力度。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中小企业促进局关于建设县域工业园区的政策和安排部署,按照打基础、扩规模、育企业、上水平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做好园区建设相关工作,打造出设施完善、产业突出、企业成长快、示范作用强的县域工业园区。
5、扩总量,放手发展、催生中小企业。加强中小企业的孵化器建设(创业基地、工业园区)和鼓励全民创业,持续扩张非公经济及工业经济总量。
6、上水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坚持正确的产业政策导向,引导工业各行各业快速、健康发展;二是实施培养发展人才计划,开展各种层次的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团队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三是积极开展科技创新,走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子,提升企业(产品)科技创新能力(注重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工业产值科技创新贡献率。
7、增效益,节能减排取得更大成效。抓好县政府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广泛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务求取得较大成效。节能减排工作重点放在建材(节煤)、生化(节水、排污),装备制造(节电)三个产业上,努力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4.2%,排污企业达标排放率100%的目标任务。
8、强服务,搭建政府保障平台。全力打造政策法规、产业引导、全民创业、生产经营、资金扶持、企业融资、信息报务、维权保障等8个涉及工业企业健康、协调发展方面的服务平台,搞好非公经济发展外部环境,推动非公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7
去年,区政协成立了专题调研组,就我区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开展重点调研,经过走访辖区范围内的近10家大、中、小型民营企业,召开了各类民营企业家参加的座谈会和政情通报交流会,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下调研报告。
一、近年来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
近年来我区民营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主要有四个特点:
1、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经济总量迅速扩大。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区民营企业总数由年的519户,发展到现在的3977户,增长了7倍多。截止去年底,全区共有个体工商户8691户,注册资金3.5亿元;民营企业3977户,注册资金29.8亿元;仅去年,全区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998户,新发展民营企业895户,新增注册资本12亿元,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2、规模企业优势显着,竞争能力日益增强。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全区的民营个体经济已由发展初期的主要从事商贸、饮食、服务业等比较单一的拾遗补缺行业,不断向各类工业、商贸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旅游业、服务业、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等行业拓展。初步形成了农工商并举、全方位拓展的民营和个体经济发展新格局,形成了一批初具特色的产业群体和块状经济。据统计,全区目前民营企业注册资本达100-500万元的有366家,达500-1000万元的有46家,达1000万元以上的有56家,而年底分别是30家、2家和0家。截止年底,全区民营企业的户均注册资金74.8万元,注册资金超过100万元的达468户,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1.2%和29.6%。
3、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贡献份额幅度增加。目前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已超过三分之二。名列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的高力集团的落户,科技、制药的崛起,铅锌银矿、金陵石化化工二厂等一批大中型国有集体改制企业的加入,我区建设、房地产、方圆置业、苏星汽车修理厂的成功改制都进一步增强了我区民营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同时,全区民营企业在扩大劳动就业上贡献突出,几年来共吸纳5400余人就业,成为吸纳征地拆迁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重要渠道。
4、政府职能不断转变,发展环境逐步改善。去年,区政府按照省、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发展,做好服务,狠抓规范,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工作中最关键的环节来抓,着力引导民营经济走规模发展的道路,走现代企业的发展道路,走改制发展的道路,不断拓展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提升民营经济的发展层次,增强民营经济的发展后劲,推动了民营经济增长速度的再加快,总量规模的再扩大,发展层次的再提升,使民营经济发展的大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在走访、座谈、调查中,听到了民营企业家对政府卓有成效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二、在民营经济发展中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区民营经济在发展规模、质量、环境等方面较之过去有很大的提升和改善,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省、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创造加速发展民营经济的最佳环境"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1、旧的思维定势依然存在计划经济时代民营经济就是私人经济、甚至个体经济的习惯思维普遍存在,认为"一切都是私人经营者自己的事"。虽然民营经济逐步上升为区位经济的主体地位,但过去有些管理部门职能没有及时转变,观念没有调整到位,这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政府部门对民营企业的指导作用。区由于历史的'原因由农业区转变而来,基础条件薄弱,传统的民营企业规模小、技术差、资金少,客观上需要政府部门的指导。当前政府部门往往"重视大型的、高利税的民营企业,忽视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行为,不利于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致使我区民营企业处于低层次的发展状态。
2、产业规划滞后缺乏对民营经济总体长远规划和相关政策的配套。目前,政府已十分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但究竟如何推进全区民营经济的发展,如何设计民营企业的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从哪里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如何抓落实、抓实效、抓成果,还没有可以遵循的长远规划和配套政策作支持。
3、管理阙失在对民营企业的行政管理行为中,甚至存在与公有制企业不同的双重标准,还不能做到主动地关心他们、主动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不合理的收费和不应该甚至非法的乱摊派时有发生。职能部门之间的规范相互冲突,市、区的同性质部门重复收费、国有企业享有的有关国家政策优惠,民营企业不能平等地获得,政策的不对等、信息不对称,在很大程度上使民营企业处在一种不公平的政策环境之中。
4、培训"短腿"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在企业经营活动中采用传统的"家长式或家族式"管理模式,现代管理知识匮乏和管理手段落后。加入wto以后,民营企业家迫切需要提高经营水平、管理创新水平,需要熟悉国际规范的知识和与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一些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劳资关系处理不好,容易滋生社会矛盾;有的经营者同时也受到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对企业科学管理重视不够,企业经营状况起伏波动较大。
企业的员工培训问题也比较严重,引进人才难或引进人才留不住,用人只能降低标准。在民营企业经营者的队伍中,不乏低学历者,企业经营者素质的提高没有部门来管、来抓。因此,导致民营企业短期行为和缺乏发展的长远眼光。
对劳动力的培训还没有有效的措施,没有能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合适合用的劳动力,大量的失地农民没有现代工业的劳动技能,就连基本的工作规范、法律常识、安全要求、企业制度都不了解,影响传统民资企业与现代工业的接轨。
5、服务不到位对引导懂管理、精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人才从事民营企业,缺乏独立运行的政策措施和优惠待遇,有一些优惠政策受到部分执行部门拖延、推诿不能落实而流于形式,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比较突出。我区工业园、创业园、科技园还很少有能真正让科技人员动心并去创业的优厚条件,与杭州、苏州等科技园相比,我区民营科技园对高科技项目在资金、地方性收费、土地出让或批租、人才使用等方面力度不够,在政策扶持上还缺少吸引力。其结果,使我区的民营经济多数处在附加值较低的传统产业之中,民营企业在低层次、低水平上重复扩张,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有些部门"重结果、轻过程,重口号、轻落实,重形式、轻扶植"的官僚主义作风。另外,在公有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的进程中,政府部门如何引导,使这些企业规范化,理顺原有劳资、债务、产权等关系,缺乏一个公正的中介组织(不是政府所属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帮助促进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规则来规范运作。
6、没有特色产业群区一直没有地方特色的产业群,象以纺织为代表的乡镇企业发展模式,以五金为代表的家庭作坊--家族企业发展模式,广东(东莞)以外来加工业为代表的产业群。目前全区以整机装配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农字号的奶业、花业没有形成产业规模,以汽车建材为龙头的商业、服务业起步晚,规模效益尚未体现,没有成为产业链。
上述问题的存在,从根本上阻碍了我区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区产业结构优化的进程,阻碍了经济结构调整的顺利实现,阻碍了利用民营企业优势来嫁接公有企业作用的发挥。因此,从我区整个经济发展的高度重新对民营企业进行定位,不断改善民营经济的经营环境和政策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三、关于扶植、促进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要确保我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步入健康的快车道,首先必须解决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和政策环境,引导更多有知识、善经营的高级人才加入民营经济的行业。同时,从地方政策上完善有关法规,确保民营企业的利益不受侵害。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规划要先行
在我区发展规划中,将民营经济发展规划作为一个专题加以研究,请专家论证,通过人大作出决议,纳入我区经济发展长远规划之中。还必须明确规定优先扶植的产业领域或高科技领域,作为镇街发展民营经济的依据。
第二,政策多扶持
其一,加强民营经济的政策制定工作,将民营经济的发展纳入地方法规的保护之下,使民营企业的经营者放心,让计划从事民营经济的人才放心。同时规范政府部门对民营企业的行政管理行为,将分散在不同职能部门有关民营企业的有关规定、优惠待遇和优惠政策以规范的形式固定下来,以便于执行。打破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界限,在科技项目申报、政府资金利用等方面应享受同等待遇。
其二,对民营高科技企业,建议设立"区长专项资金",同时配套专项政策和使用办法。其主要目的在于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吸引高级人才加入到民营经济的创业中来,以此带动我区民营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其三,建立我区鼓励高级人才创办民营科技企业、或到民营企业工作的特殊政策,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在市人才政策的框架内,建立人才储备制度,人事部门对民营科技园从事创业或工作的高级人才管理要提前介入。
其四,鼓励有条件的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对失地农民的生活、就业的关注是体现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招商局要引进投资少、技术要求不太高的小项目,或者主动的牵线搭桥,围绕大企业设置一些加工点,组织联营性质的合作社,给与小额的贷款,廉租用地等,帮助他们创业,带动就业,维护稳定。
其五,加大宣传与指导的力度,做到政策透明,执行规范,改变政府与企业信息不对等的情况,建议政府拿出专项资金,支持简报、电视台、广播电台辟专栏用于政策宣传、信息发布,节约民营企业管理、经营、交通的费用。
第三、管理更规范
规范政府部门对民营企业的行政管理行为。
一是政府应为民营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对我区的民营企业实行"挂牌管理"。即对民营企业的收费标准、税收标准、检查标准、由谁负责检查实施等,由区政府统一制定。检查人员凭区政府统一印发的证件从事对民营企业的检查管理行为,凡是超过规定的任何内容,企业有权拒绝执行。对于与市政府有关部门相抵触的标准,重复的收费要主动地协调,甚至干预。
二是对民营企业实施"素质创新计划"。参照国家经贸委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厂长(经理)培训的做法,对我区民营企业经营者坚持制度化培训,有效地提高经营者的综合素质。
三是关注改制以后的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去年以来,全区改制工作进展顺利,改制以后的企业情况复杂,区政府应当主动介入,帮助理顺产权、劳资关系,健全基本的组织、建立规范的企业制度、跟踪政策与法规的服务,减少社会矛盾。四是城市化发展中的原工商户的安置问题。大拆迁以后,本区的常住人口相对集中,在规划上要考虑划出一定的区域和空间,作为个体工商户、小型的民营企业的安置,不能一拆了之,不能一方面鼓励新人办企业,一方面又挫伤老业主的积极性,配合城市化的进程,设计功能区,科学指导安置,避免无序的竞争。
第四,思路再拓展
1、对现有的科技园或建设中的工业园区,按照"特事特办"的指导思想,最大限度地放活、放宽政策,激活一点,带动一片。梳理存在的问题,重新构筑我区民营科技产业的制高点,不要再错过时代所赋予我们的发展机遇,坚持"扶上马、送一程",切记"杀鸡取卵"。建议组成一个专家团到外地认真考察、取经,重点研究我区民营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问题。
2、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嫁接工程"。对具备良好发展前景、市场需求较旺、企业管理水平较高、综合素质较好的民营企业,经过政府部门的充分评估和认定,在自愿的基础上,按市场规则进行优势组合。将国有企业部分资产或全部资产与民营企业进行合作经营或合资经营,最大限度地将民营企业规模做大,在充分利用国有资产的同时,加快我区民营企业的发展步伐。针对区位特点,加大引入高新企业、环保企业、对外加工企业的力度。
3、协调并加快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策透明度,为非公有制的发展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区政府及组成部门要在互联网上开设政务信息公众网站,除涉及《保密法》规定的内容外,政府各部门制定的文件、规定,在按原渠道发布的同时要上网公布,把办事的政策、程序、内容、制度公之于众,并受理社会范围内的咨询、投诉事项。改善服务不能仅仅体现在门好进,脸好看上,要在推行人性化的服务,一站式、提醒式、上门式的服务上下功夫。
4、加大对民营企业荣誉激励的力度。现每年评选的我区民营企业"五十强",主要从利税指标来衡量,而且每年开一次表彰大会。对此,当前社会宣传力度仍不够,对提高民营企业知名度影响较小,民营企业兴趣也不高。今后要多增加民营企业评选的层面,如增设"发展最快的民营企业前10强"、"民营高科技企业前10强"、"民营企业管理优秀前10强"、"民营优秀企业家十佳"等。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以评促管、以评促改、以评促进、以评促誉,帮助民营企业提高知名度,改善企业的经营水平。
5、多渠道帮助民营企业融资,除了继续办好小额担保贷款外,牵线搭桥引入区外投资者加盟、与外省相关企业合作,形成产业群,改变单打一、体内循环的体制。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8
根据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要求和我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安排,我于5月22日到联系点乡村,走访部分群众,对联系帮扶人刘占国进行了深入座谈,就群众关心的就业创业等民生问题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隶属县乡,位于县域东南部,南与南和县相邻,现有人口4500人,共1200户。村民们多以传统种植业为主,部分家庭开设有家庭式小企业,多数村民没有固定职业,靠外出打工为生。是村有名的致富能手,两口子经营化肥、农药生意,芒种时节还利用大型拖拉机帮村民们耕地,日子过着红红火火,在当地小有名气。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地查看村容村貌,参观家庭企业,同村民进行座谈、拉家常等形式详细调研,了解村民生活状况,对创业需求,以及对人社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我发现村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新时期农村,农民们有着渴求学习的愿望和渴望求职的心情,创业前景非常广阔。村里像刘占国这样的许多同志,虽然创造了部分财富,被村里誉为致富能手,但其家庭式企业规模的扩张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企业发展的后续工作,即专业技能、资金、社会保险等方面得不到有效的支持,严重阻碍着创业道路。如何促使刘占国以及其他群众家庭式企业规模得到有效地扩张,求职者实现就业,结合人社工作实际,为其提供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课题。
三、我们的思考
(一)进行普法教育,营造和谐社会。通过介绍实实在在的案例,让刘占国感受到树立维权意识的重要性,学习人社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印制宣传页和悬挂条幅以及上门赠送、沿街散发、当街悬挂等宣传形式,向农村劳动力灌输依法劳动、依法维权的法制观念,并树立起刘占国带领大家学习法律法规的浓厚氛围,让大家都学法、懂法、守法,共同构建和谐的法制社会。
(二)完善基层服务平台,发挥积极作用。要进一步完善服务平台网络体系,最大限度的梳理局各股室业务事项,尽量简化审批手续,实施属地化管理,将办理事项下放到各基层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其在就业培训、人力资源交流、调解仲裁、社会保障等多方面作用,积极做好群众服务工作,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办理各种人社事项。
(三)实施政策倾斜,做好就业创业工作。通过基层服务平台对辖区内各类劳动者进行摸底调查,根据其求职意向和学习要求,分别开设相应的技能培训班,开展就业指导。在政策上要灵活运用,大胆施用,实施政策性倾斜,有针对性地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免费职业介绍,免费技能鉴定,以及对其子女上技校、毕业后创业予以资金支持等优惠政策。
(四)规范从业行为,提供社会保障。积极引导他们规范从业,派出相关科室人员到这里送上政策法规,按照个体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让他们签订劳动合同,保障用工双方的合法权益。社会保险方面,先让他们及员工参加工伤保险,以减轻他们用工风险压力,有效地保障劳动者因工受伤的赔偿待遇,从而避免劳动纠纷。积极引导他们参加养老保险,保障他们将来的老年生活待遇,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养老压力。
农村劳动力是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打造美丽生活的重要力量,人社部门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利用自身特点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服务,对于他们脱贫致富,维护家庭和睦,构建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9
一、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和壮大。党“__大”提出的“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制度”更是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是极其乐观的,前景也会是一片光明。
二、民营企业的优点
民营企业最大的优点就是对本身产品质量要求比较高。像贵宇企业,当客户需要某一产品时,他们会先送样。若产品客户不满意,他们还要重新试样,有时要重复多次,直到客户满意。所以产品在质量标准化生产和检验中达标率很高,质量稳定。这有利于企业的声誉。同时,民营企业更因为适中的价格,形成较强的竞争力,保持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三、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问题。因为企业创建时大部分资金都是自有资金,造成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严重短缺。而且企业缺乏有效的融资手段,大多靠银行贷款,且数额较小。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企业创办时的规模和创办后的发展。例如贵宇企业,创建时资金只有一万五千元,此后经历了几年时间才缓慢发展起来。而且大多企业需要短期的流动资金。在实践期间,恰逢快到公司发工资时间,但因为客户钱还没有打到公司帐上,造成资金短缺。为了不拖发工资,总经理只好借助贷款,但几次都无结果,最后还是托朋友帮忙才贷到。由此可见“贷款难”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
2、管理问题。家族化管理是民营企业的一大特点。李胜宇先生是贵宇企业的总经理,主要负责设于上海的公司。而在实践调查中我发现负责盐城分公司的就是他的亲弟弟李胜球先生,同时李胜球先生也是该企业的副总经理。再看公司中的员工,竟发现司机、秘书,还有几名员工,包括管理伙食的人员,都是家里的亲戚。这就导致企业的经营管理运作体系通过血缘纽带维系。而那些所谓的规章制度,在血缘纽带面前,也只是一纸空文。一旦出现什么问题,因为是亲戚,也不便说什么。这必将会引起厂里其它员工的不满。
3、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因为受资金及规模的制约,民营企业只能生产一些科技含量比较低的零件。例如贵宇企业大多生产各式弹簧,这些零件都以比较低的价格提供给厂商,厂商再利用这些零件制成高科技产品,推销到海内外,从中获得的利润可能是贵宇企业的几十倍。因此,民营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比较低。
4、员工总体素质水平不高。除了厂里的技术工程师外,一部分员工是技校毕业,一部分是初中或高中毕业,本科以上文凭为零。而且有些员工缺少责任心,有一次竟把客户要求的六个圈弹簧全部制成七个圈的,造成很大损失。
不仅员工,企业家素质也普遍较低。李胜宇和李胜球先生均高中毕业,都没有在经济和管理方面受过专业培训。而素质水平的偏低也将导致他们对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认识不够完面,洞察市场走势的前瞻性预测能力欠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5、安全问题。大多民营企业员工都需要和机械打交道,这就使得企业存在一个安全隐患问题。像贵宇企业这种生产加工零件的,操作时都需要员工手拿原材料,一不小心,机器就会轧到手。前段时间盐城厂里就发生员工手受伤事件。企业花点医药费是小事,影响了员工以后的生活就是大事了。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企业不重视职工的培训问题。民营企业很少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所以大多企业缺乏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给安全问题埋下了隐患。
6、用人机制不够完善。企业中专业性人才太少,造成生产时错误颇多,影响了工作效率,也浪费了材料。而且员工普遍积极性不高,没有将企业利益与自身联系起来,有少数员工就像在打发日子,等发工资。
7、食宿问题。员工的宿舍大多都是租在厂房附近的民房,条件可想而知。一日三餐也是由家里的亲戚负责,午餐通常是二荤二素一汤,但菜的质量也不太令人满意,有时竟会吃不饱。这在一定条件下影响了员工的工作情绪,不利于企业发展。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逐步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例如在有抵押的情况下,贷款额能大一些。也可以扩宽企业的筹资渠道,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企业创办时的规模,也可以促进企业创办后的发展。
同时也希望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能转变观念,大胆解放思想,多提供服务,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环境,力促民营企业发展。
2、企业要加强管理,最好是能由家族式管理逐渐转向现代企业科学化管理。企业要有严谨的规章制度,一旦触犯,不论是谁,同等对待。企业特别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及质量管理。同时,部分企业可以借鉴其它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并敢于在企业中大胆实践,为我所用。
3、鼓励将民营资本投入到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因为民营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普遍不高,造成所创经济效益偏低。我们可以鼓励一些有资金基础的民营企业或单独或合作,将目光转向高新技术产业。他们可以让一些小企业提供生产配件,经他们制成高新产品后推向市场,可以创造更多的利润,同时也可以带动那些小企业的发展。
4、民营企业要重视对员工的知识培训。在贵宇企业中,那些刚从技校毕业的或只有一两年工作经验的员工,完全可以由公司安排参加一些针对性的培训,例如财政、税务或机械操作等方面培训。一方面减少了他们在操作机器时的危险系数,一方面也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提供了一些知识基础。
企业领导人自身的培训也刻不容缓。因为企业家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该企业的发展前景,所以要进一步加强对企业领导人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尤其在市场经济及现代管理方面,锻炼他们对市场走势的洞察力以及积极应对市场经济的能力。
同时,领导人也可以率领员工到其它成功的民营企业进行交流考察。这样不仅能够让他们从中获得一点经验,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危机感,并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
5、要把工人的安全放在首位。对于一些没太多经验的员工,除了加强培训外,可以先从最简单的机器做起。保证员工在操作时精神状态正常,要让他们认识到发生意外时后果的严重性。一旦发生意外,要及时抢救,并给予一定的赔偿。最好每台机器前都贴上警示牌。时刻提醒员工要注意安全。
6、努力完善用人机制。企业要具有比较灵活的用人机制,做到能进能出。要根据企业需要招聘各种人才,甚至不惜重金招聘高级专业人才。要注意调动员工积极性,最好施行“多劳多得”政策,再根据每月收益情况给员工发奖金或给予其它奖励,让他们切实感受到企业的兴衰与他们个人利益紧密地连系在一起。
同时,在人才引进上要有创新。对于外地的专业技术人才,我们可以从工资、住房及儿女上学就业等方面给予优惠或帮助。
7、对于员工的食宿问题,我们应力求达到他们满意。因为一群闹情绪的员工,他们的工作效率可想而知。贵宇企业目前就在积极改善员工的食宿条件。总经理听到了员工的反映后,很快地在厂房附近建了几间宿舍,在厂房里也安装了自动饮水机,同时也要求煮饭人员提高了饭菜质量。虽然这一改善需要花费一笔不小的资金,但从长远的眼光来看,获益的还将是自己。
8、民营企业要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近几年来,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祖国大地上,我们怎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呢?我们都知道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所以我们要坚决贯彻“以质取胜”战略,杜绝以次充好,欺骗客户或消费者的现象。努力打造出自己的品牌,获得信誉,抢占市场。
9、企业家要有不怕挫折,勇于开拓的精神。当今很多著名的企业家开始创业时都并非一帆风顺,正是因为他们拥有不怕挫折的精神,才能够获得今天的成功。所以,拥有一颗不怕挫折,永不言弃的心对每一位企业家而言都格外重要。
而对于那些已拥有一定资产的民营企业家,则需要勇于开拓的精神。不要只局限于自己这一狭小的经营领域,可以对其它企业通过兼并、联合或其它方式,实现资金、人才、技术的优化自己制,甚至可以发展成一条龙服务,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求得更大的利润。
总之,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整体发展状况良好。尽管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但只要对此加以正确引导,不断完善管理和用人机制,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我相信我国的民营企业一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10
xx镇是国家级生态镇,湖南的门户镇,资源优势明显,林业资源丰富,林地面积14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14万亩,楠竹6万亩,森林覆盖率89%。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加大发展林下经济力度,特别是从去年以来,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一城三地,推动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努力把建设成为最美的民族风情森林小镇。
1、林药、林花、林禽、林蜂立体综合开发基地。基地为xx镇石斛兰种植专业合作社自筹资金70万元兴办。xx年2月,在县政府和xx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基地由中心村搬迁至黄洞口村实施。使用流转林地500多亩,在办理好土地林地流转和基本解决“三通一平”的基础上,合作社充分发挥丰富的兰花、中药材资源优势、林地优势、地理环境优势和技术优势。根据省、市和国家发展林下经济的意见和市场需求,基地计划按因地置宜和长远与眼前效益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林药、林花、林禽、林蜂和产品加工、销售、旅游休闲相结合的立体综合开发模式。林药以仿野生贴树、贴石和林下大棚生态种植铁皮石斛为主。林下主要种植湖南药物志记载,畅销全国和东南亚的产名贵中药材升麻和草珊瑚、金线莲、白芨等丰富的中药材。花卉以春兰、蕙兰、四季兰、寒兰和具开发前景并已登录注册为国字兰花品种建兰、湘南鹤顶兰、绿嘴红花虾脊兰为主。林间发展绿色生态养鸡、养蜂。在搞好林下种植、养殖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林药(铁皮石斛系列保健品)加工销售和旅游休闲,争取获得最大效益,为发展林下经济作出示范。石斛兰产业实行“企业+协会+农户”的模式,实现产销一条龙,搭建大棚80个,大棚种植16000盆,种植石斛兰500亩,仿野生贴树种植铁皮石斛80多亩;种下山兰200多盆,长势喜人。春兰、蕙兰、盆景、盆栽观赏铁皮石斛各式盆景和创意新颖别具特色的壁挂式石斛板已上市销售。
2、林畜基地。该基地为明星村深丘湾组党支部副书记钟礼韶自筹资金30万元兴建。主要从事黑山羊生态养殖。放养山林面积300多亩,在解决种羊>范文素材网:<、养殖技术和安全越冬等难题后,获得了显著效益。现存栏280多头,年出栏60多头,收入超过10万元,并带动了五户农户养殖。
3、林禽基地。上里村党支部书记李建秀,发挥交通方便优势和优越的场地优势。投资20万元,建土鸡林下养殖场,放养山林面积30多亩,自繁自养,主要由夫妻俩人管理,现存笼13000多只。一般20天出售一批,一年出售12—15批,年收入60万元左右,带动农户养殖1000—20__只的15户,500—1000只的8户。
4、林驯基地
(1)野鸡林下原生态养殖基地。中心村西边山组钟云成,21岁。20__年初,投资4万元,利用林下有利条件围网、搭棚10亩养殖野鸡。从衡阳先后购入三批野鸡雏鸡计1800只,仿原生态林下养殖。野鸡抗病力强,成活率高,放养半年左右,每只可达2—3斤可上市。主要销往广东,另附养本地土鸡20__只。现已销售1500只,销路极好,价格高出家鸡几倍,年收入可达10万元。但因交通不便,三个村民组100多户的大村,至今未修通组公路,严重影响村民发展产业。
(2)林下原生态石蛙养殖基地。石蛙为难得的山珍,销售市场极好。上里村西丰组卢房优根据市场需求,于20__年自学技术,筹资10万元,选择社会治安好,水好、环境好的寒坳细坑兴建石蛙原生态养殖场(基地),现已建养殖棚260平方,养殖池5个,高价从广东引进种蛙200对,经过精心养殖、繁殖,现已出售第一批石蛙,收入2万多元,见效快。计划再投资20万元,扩大养殖棚和养殖池400平方。由于获得了很好效益,已有几户农户准备养殖。
1、缺乏对国家发展林下经济、政策和发展模式、技术的了解。对国家发展林下经济的政策和申报发展林下经济产业项目的要求和条件不了解,故难以得到政策扶持,加快产业发展。
2、缺乏发展林下经济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和打造品牌的发展思想和认识。只有一个名符其实的石斛兰种植专业合作社,其他都是一家一户单独生产经营,又没有龙头企业带动,故难以将项目做大做强,带动千家万户发展为大产业。
3、缺资金。农户积极性高,迫切要求将项目做大做强,但缺资金,农村要求代款难解决,影响产业发展和农户积极性。
4、缺乏方便的交通。林下经济产业基地,一般都在村边、山边,远离公路,交通不便,影响农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如中心村西边山组相连有拦江丘、打苟洞三个村民组,是一个100多户的大村庄,急需政府帮助解决通村公路。
1、加强引导和扶持。按照林下经济与林业产业化建设、旅游产业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因地置宜,突出特色,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确定林下经济发展方向,模式和目标。认真搞好规划论证,建立项目库,为立项开发和招商引资提供依据,确保林下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2、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和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林下经济是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和旅游开发的绿色产业体系综合性大产业项目,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应利用各种关系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和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促进我镇林下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3、引进人才和新技术新品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林下经济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应加强与有关大专院校联系,聘请有关专家、教授当顾问,结合邀市、县科技人员,搞好技术服务。为打造区域品牌,争取最大效益,实现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4、建好基础设施,提供优质的硬件环境。路通财通,目前,我镇11个行政村还有塘田村没有通水泥路。全镇106个自然村还有42个没有通水泥路,都是简易沙石路面。今后要充分利用中央对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的倾斜政策和十三五规划的有利契机,改善道路交通和人畜安全饮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11
近年来,大力发展以“乡镇增财力、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为重点的乡镇经济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这是因为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乡镇经济最能激发基层的活力和创造力,对推进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发展乡镇经济的重要意义
1.乡镇经济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引擎与支撑。发展乡镇经济要站在中央“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和理解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乡镇经济的发展是乡镇范围内的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致富农民、繁荣农村就要依靠乡镇经济的带动,做大做强乡镇经济,才能够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而提升农村产业化水平,推进城镇化进程。
2.乡镇经济的发展将有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小城镇建设将是我国目前二元体制结构改变的交汇点与平衡点,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的格局,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是乡镇经济的发展的趋势。而乡镇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生活,扩大经济辐射面,从而有力的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3.乡镇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整个县域经济的运行。乡镇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丰富的发展资源和发展空间,具有不同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发展潜力巨大,通过生产要素的不断聚集、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及市场机制的作用将影响整个经济的运行。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同时,县域经济的发展会使周边乡镇迅速成为其中心城市的卫星小城,带动它的全面发展,进而整个经济的互动会愈发明显。
二、乡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制约乡镇经济发展的瓶颈。一是缺工业用地,有的大项目无法落户;二是缺优秀人才,各行各业缺领军人物,有的企业老板缺乏社会责任感;三是缺稳定且充满活力的乡镇干部队伍,尤其是搞经济工作的人太少;四是缺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有些地方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五是机构改革中出现了管理“梗阻”,新的条块分割,使乡政府职能弱化,成了政治上的空架子,经济上的空壳子,无权无钱,使得调控、协调能力变弱,难以担负起组织乡镇经济发展的重任。
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二、三产业严重滞后。乡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一直不足,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犹如杯水车薪。由于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普遍落后、老化陈旧,很难对农业生产提供持续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大幅下降。农业产品加工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普遍不高。乡镇的
工业建设起点不高、层次较低,技术水平仍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经济超常规发展主要是依靠增加投入和铺设新摊子,实行的是外延式扩张,缺乏对传统产业改造和辐射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还不十分明显。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人均收入少,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市场取向改革不到位以及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和开放的非均衡的发展也是导致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重要因素。
3.对发展乡镇经济的思想认识不清。有些乡镇的党政领导缺乏对乡镇经济的整体认识,认为发展经济是省市区(县)各级领导的事情,自己所处的乡镇区域小,招商引资困难,能够把目前的乡镇企业保持现状,不让其迁走或破产就是行了。乡镇企业绝大多数为私营企业,一般是本地人投资或借资兴建。私营企业主多是农民,思进心不强,加之整体素质较低,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洞察能力使其不能做大做强。此外,农民种地,农资价格偏高,收入也不多,虽然近几年政府给种粮补贴,但很难改变农业整体收入低的现状。大多数农民宁愿取得较小的土地收益,也不愿意流转自己的土地,思想上是小农意识作祟,认为土地是自己的,纵使无力耕种也不愿让给他人经营。
4.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认识不足。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支持主要表现在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政治、社会和舆论环境。但是,政府的职能部门在土地使用、项目审批、工商税费等方面由于认识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而民营经济的
目标本身具有趋利性,个别的企业在成长初期,为了发展会偷税漏税,尤其是法制不健全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短期化行为,甚至是违法乱纪行为。对民营企业缺乏必要的监管,势必会导致恶性循环,民营企业局限于“小打小闹”,很难发展壮大,不能真正发挥民营企业拉动乡镇经济发展的作用。
三、发展乡镇经济的策略
1.以招商引资为突破,破解乡镇特色经济发展资金难题。乡镇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是要加大投入。在乡级财政实力薄弱、资本积累困难、政府投资困难的情况下,要把推进乡镇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放在招商引资、启动民资和项目建设上来,招商引资是最为有力的依托。要优化经济环境,把握招商引资的主动权。一是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可采取土地入股方式,来吸引企业的进入;二是完善招商引资措施,大力推介乡镇的地理位臵优势、交通发达优势、土地资源优势、投资环境优势,降低“门槛”,放弃眼前利益,谋求长远利益;三是坚持发展规模型企业和质量效益型企业并举,形成“大中小结合、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格局,逐步建立“投资-回收-积累-再投资”的良性运作机制,培育新的增长极。
2.以现代农业建设为抓手,破解农业增产不增收的难题。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主要做到“三抓”。一抓基地建设,“突出特色、壮大规模、集中连片、整体开发”优化品种结构,壮大规模。二抓示范点建设,集中建设一批农业专业化生产示范基地,
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三抓科技,继续加大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工程”,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
3.以农业结构调整主线,破解产业结构单一的难题。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要求,合理调整产业布局,优化农业结构,拓展发展空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资源配臵,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提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在“一村一品”的基础上探索“多业并举”的发展模式,实现增值增效。种植业向优质化、集约化发展,养殖业向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
二、三产业向观光型、效益型发展。农业结构调整要重点突出本乡镇发展的特色和优势,努力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化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
4.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着力点,破解农民增收难的难题。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也是促进农村环境田园化重要载体。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拉长产业链、实现农业外延增值。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首要的是抓龙头企业,建原料基地,之后是用发展工业理念提升传统农业。以公司为依托,以专业村、专业合作社、专业户为主体,以服务为纽带,合理布局并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的结合,形成“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市场品牌化”。农业产业化经营,会促进农村分工分业,同时提升农产品增值空间。
5.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契机,破解农民知识化难题。农民要富裕必须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外出务工农民的收入,而且可以促进本地区的土地流转,提高土地收益。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的能力,加大农村劳动力输出力度。健全劳务协作机制和信息网络,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引导乡镇、中心集镇附近的农民率先从土地上脱离出来,使更多农民在输转中实现劳务移民。
四、发展乡镇经济应重点把握的几个方面
1.农业集约化发展是必然趋势。由于小农经济存在缺乏大规模公共设施建设能力、无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高成本、低收入、阻碍技术进步等等弊端,它的必然结果是两极分化和土地兼并。而发展现代农业是个动态的概念,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对农业集约化水平要求也必然越来越高。调查显示,74%的村干部和农民认为有必要健全农村的集体经济组织。随着农村经济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各地农村已经自发地出现了一大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涵盖了农村的各个领域,包括生产经营,加工销售,技术服务等等。因此,发展乡镇经济就要不断探索集约化发展之路。
2.农产品深加工是主要发展方向。农产品加工是农业与市场连接的重要纽带,是农产品商品化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同时也
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根据各地的资源优势,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按照各自的经济实力确定起步水平,制定发展规划。生产过程和产品向标准化,加工生产和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加大农业支撑的保护力度,以此带动农业附加产值产出效益的能力。
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原则。目前,我国自然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耕地、草地等主要农业资源不断减少,严重制约了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高。要转变农业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发展,就要由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转变为保证数量、注重质量追求社会效益室外发展方式;由单一农业功能转变为多元化的农业功能;由牺牲环境、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绿色”节约型、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方式。
加快乡镇经济发展要以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为重点,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选择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模式,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断创新乡镇经济发展机制,增强发展活力,促进乡镇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12
总投资162.8亿元的铁路计划于今年8月1日货运通车,10月1客运通车,作为境内没有铁路通过及铁路站场的,为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我们认为如何就近连接铁路站场,实现我县客货与铁路站场互通,是促进我市铁路站场经济充分发挥的首要工作。5月19日,县政府组织县人大、政协、发改、经贸、交通、建设、旅游、外贸等部门赴、三门两地铁路站场进行调研,并对两地站场的建设情况进行深入了解。
一、铁路站场的作用
一方面,发挥客货中转、运送、补给作用。铁路运输最基本的任务是安全、迅速、经济、合理的运送旅客和货物,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在完成上述任务时,铁路站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辐射作用。在工业产品、农副产品运输、劳务输送和旅游产业中展示作为,充分发挥铁路运输的辐射优势。货运方面,主动与现代物流接轨,自觉将自己纳入现代物流体系,加强与公路、水运的联手,在现代物流中寻求“多赢”效果。客运方面,充分发挥低价、准时、快速、安全的特性,大量开行朝发夕至、夕发朝至列车,为旅客出行提供越来越便利的条件。
二、实现“三通”是确保铁路站场经济效益充分发挥的保障
1、高速公路与铁路站场互通
当今社会,高速公路已经逐渐成为主要公路运输方式之一,实施高速公路与铁路站场互通,对扩大铁路站场经济辐射范围,提高铁路站场使用效率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国道、省道与铁路站场互通
国道、省道是公路运输的根本,是连接城市间的纽带,更是大多数人民群众的首选运输方式,为充分发挥铁路站场的作用,更广泛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实现铁路使用价值,实施国道、省道与铁路站场间互通意义重大。
3、沿海港口与铁路站场互通
市作为省第四大港口城市,如何开发一港六区,提升港口开发建设速度,实施沿海港口与铁路站场互通,对充分实现水路、铁路、公路运输互补、提升铁路站场使用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充分发挥铁路站场集散功能有促进作用,也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海上”的有效举措。
三、当前我县连接铁路站场的两个方案及四条线路
从铁路线路走向及铁路站场布置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县的现有交通网络及地理位置,按照就近连接的原则,通过调研,我们提出两个连接方案及四条连接线路。
方案一、连接旁站
第一条连接线路:取道上三高速——高速————74省道过境附线(预计XX年完工)——旁站
各分段距离:上三高速段约26公里,高速段约9公里,74省道过境附线段约7公里。
预计总里程:约42公里
新建里程:约7公里
通车时间:XX年
第二条连接线路:取道60省道(改扩建为一级公路)——高枧——34省道————74省道过境附线(预计XX年完工)——旁站。各分段距离:60省道段约30.5公里,34省道段约7公里,74省道过境附线段约7公里。
预计总里程:约44.5公里
新建里程:约7公里
通车时间:XX年
方案二、连接邵家渡站
各分段距离:上三高速段约26公里,高速段约16公里,大道段约4公里,铁路站场段约3.6公里。至大道连接线 预计总里程:约49.6公里
新建里程:约3.6公里
通车时间:XX年9月
第四条连接线路:取道104国道——市——大道——铁路站场至(即将完工)——邵家渡站大道连接线
各分段距离:104国道段约50公里,大道段约8公里,铁路站场至段约3.6公里。大道连接线
预计总里程:约61.6公里
新建里程:约3.6公里
通车时间:XX年9月
综合以上两个连接方案及四条连接线路,通过调研比较,方案一线路XX年才能建成通车,方案二线路可与铁路同时通车,考虑到各连接线的建设进转度,我们认为,铁路建成通车后,当前的最佳连接站场为连接邵家渡站,最佳连接线路为第三条连接线路(取道上三高速——高速——北——大道——铁路站场至——邵家渡站,通车里程为约50公里,理论用时约35分钟),该连接线路的优点为:能与铁路同时通车、路线较短、公路等级高;缺点为:与其他几种连接方式相比收费成本较高,且受高速入口不便限制。大道连接线
从长远角度出发,若方案一连接旁站全线贯通,对我县镇、镇、镇的橡塑制品行业、汽车用品行业影响较大,该方案的优点为:线路更短、收费更省、成本更低;缺点为:公路等级低(60省道部分路段为三级、34省道段也为三级)、通车时间晚。
四、邻近的铁路三门站、站对我县经济的影响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邻近的铁路三门站和站对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大。
从经济效益方面分析,我县XX年的年客运量为985万人,货运量为613万吨,一直以来仅依赖公路运输为主,存在运能小、能耗高、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等缺点,严重制约了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阻碍了需要大宗货物运输项目的进入。随着铁路的开通,我县到铁路三门站仅需半小时,到站约35分钟左右,将为我县客、货到达沿海地区节约大量运输成本,也为引进大项目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从社会效益方面分析,首先,确保了各类民生物资的安全、快速、经济、准时到达,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保障;其次,为我县的工业企业、服务业输送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更加便捷的条件,也为我县的劳动力输出及旅客进出提供更加廉价、便捷的交通工具;同时,对我县的物流业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打破以公路运输为主导的传统运输模式,为我县的橡塑制品行业、汽车用品行业、产业用布行业等领域的货物进出提供运速更快、运能更大、更安全、更经济、更准时的运输条件。
从我县的旅游业方面分析,XX年我县的旅游景点共接待旅游人次538万,同时根据旅游统计数据的星级宾馆接待人数、非星级接待人数以及本地一日游和外地一日游的人数、海外接待人数,折合旅游人数228万左右,根据客源地统计,约30万人次左右的游客会选择火车为交通工具。我们认为,随着铁路的开通,将会有更多的游客选择来我县游玩,外来旅客将会更多,对我县的三产发展将会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五、建议与要求
1、建议加快实施74省道过境附线
从长远角度来看,74省道过境附线若不及时通车,旁站仅为三门一县所用,以当前三门县42万的人口及其客货运量来看,站场效益将受到限制,三门港作用及发展也将受到抑制。相反,的客货运量首选流入旁站,另外上三高速以上的新昌、嵊州市若走沿海铁路通道也将有大批的客货流入;随着境内的60、62省道的相继扩建,届时磐安方向的客货也会有部分流入。可见,加快实施74省道过境附线对三门、乃至经济影响之大。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13
一、发展现状
东桥镇村后村原位于东桥镇北部偏僻山区,距福州近100公里、距县城40多公里。全村190户726人,党员29人,XX年前人均收入不足1300元,村财不仅零收入还负债较多,是名副其实的空壳村、典型的山区贫困村。XX年起该村遭受地质灾害后实施造福工程,村民陆续搬迁下山,开始建新村。由于工程量大、资金不足等原因,至XX年新村基础建设仍不完善,无村部办公、村道泥泞、村民看不上电视、水电未配套,村民生活水平低。XX年11月,市卫生局下派驻村干部黄荦到该村挂职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村党支部班子也得到调整优化。新班子讲团结、讲奉献,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致力发展,短短几年村路、闭路电视、自来水、电网、体育健身场所一应具全,很快扭转了该村落后的面貌,成为具有社会主义新农村雏形的新村。今年2月17日,省委副书记在该村调研后提出,该村党支部的先进做法、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推广。之后不久,闽清县委在全县开展了“学村后、强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推广村后村的先进经验,推进“核心工程”建设,并以此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大发展,挑“海西”大梁,树闽清形象。
XX年,该村村民人均收入达4100元,比XX年增加了2倍多。今年年初,该村先后被评为市级卫生村、县综治先进村、未成年人零犯罪村,被市委文明办推荐为市级文明村。
二、主要做法
1、着眼长远,编制发展规划。村两委坚持发展为大、规划先行,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研究制订了《村后村三年发展规划》,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今后三年的目标任务、主攻方向、工作重点。特别是根据规划内容,找准了符合村情实际的发展经济路子,村集体和村民收入不断增长。大力完善新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浓厚的发展氛围、良好的道德风尚、文明的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村民安居乐业。
2、突出核心,建设坚强堡垒。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后村党支部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在班子建设、制度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和党员先进性建设上下功夫,努力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作用。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把一些年富力强、有经济头脑、群众威望高,有强烈事业心和开放意识的党员吸收到党支部、村委会领导班子中来。二是带好党员干部队伍。加强村干部和党员的教育培养,把农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村干部,使党员干部成为国家政策的宣传员、农村经济的信息员、解决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成为发展生产的技术员、带头人。三是树立良好形象。党支部办事公道正派,勤勉有为,党组织的威信高,工作力度大,凝聚力不断增强,群众对党支部十分拥护。
3、因地制宜,培育农业经济。村后村两委一班人把党交给的责任担在肩上,把人民的福祉挂在心头,带领群众拔穷根、闯富路。针对村集体无收入、群众贫困、村民脱贫致富愿望强烈的实际,村两委与村民共同探讨致富之路,并到镇里、县里、市里跑市尝跑项目、跑资金。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村两委决定依托镇里的食用菌基地,成立村食用菌种植协会,由党员大户带头兴办种植基地,采劝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的方式,引领群众发展食用菌生产。建起了党员食用菌栽培示范基地,由党支部牵头,派村干部到县、镇学习技术,动员5名党员带头示范,发动17名群众参与。为解决资金难题,村两委把争取来的经费存于农村信用社,再贷给种植农户,而且只要求种植户以生产收成的蘑菇等价抵还贷款。经过3个月的生产,取得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东塔牌”食用菌外销到新加坡及港澳等地。一期20万袋规模的基地实现产值60多万元,基地纯收入16多万元,菇农每人净收入1万多元,村党支部(村委会)与协会收入2万元,实现了建国以来村财收入“零”的突破。预计今年可种植100万袋,目前已完成50万袋的培育规模。为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路子,党支部还带领33名党团员到位于高山地区的旧村建立“党团员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发展高优林、果、粮生产。同时积极牵线搭桥,介绍村民外出应聘就业,全村80%青壮劳力实现输出就业,村民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14
为准确了解和掌握杭州市网络经济发展现状,从政府服务监管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和措施,促进我市网络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作为杭州网络经济行政服务监管部门,组建了网络经济调研组,从20xx年4月份开始,进行了专题调研。本次调研的具体情况如下:
一、杭州网络经济发展的背景
网络经济,可以概括为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特别是互联网) 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其本质上是一种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的高级经济发展形态。网络经济是国家大力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战略举措。作为“中国电子商务之都”,杭州大力支持和发展网络经济,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
在20xx年至20xx年四年间,杭州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以促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工业企业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多项政策,大力推进了杭州市经济、社会信息化基础建设,扶持高科技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杭州市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信息化硬件资源基础和技术支撑。20xx年,杭州市政府出台了《杭州市电子商务发展实施纲要(20__-20xx年)》和《关于促进杭州市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首次直接针对杭州的电子商务发展制定了稳定和具有阶段性、科学性的政策规划。20xx年以后,杭州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大企业培育计划、中小企业“瞪羚计划”和《打造“中国电子商务之都”三年行动计划》等,提出了打造“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的目标,并采用直接财政补助、优化服务、设立企业荣誉等手段和方式,促进和引导企业应用电子商务。20xx年9月,杭州市建立电子商务进企业专项资金,据了解已为15000多户企业提供了财政资金补助,共发放专项补助资金3700多万元。20xx年8月,杭州?康电子商务网络有限公司等10户企业被杭州市政府授予“20xx年度杭州市电子商务应用示范企业”的称号,并进行了资金奖励和广泛宣传。数年以来,杭州市出台的诸多扶持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点面结合,有效地促进了杭州市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繁荣。
杭州市的网络经济发展,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和优势。一是发展环境优越。杭州拥有一批高等院校和大中型企业,it产业人才济济;杭州市场经济发达,民间资本充裕,社会需求旺盛,具有明显的市场优势;杭州市政府深入实施打造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电子商务进企业、网商培训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又为杭州市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20xx年以来,杭州市委、市政府就制定了一系列的互联网经济激励、扶持措施,每年用于人才引进和技术创新、企业融资方面的财政奖励、资助资金达3亿元以上。二是聚集优势明显。杭州拥有以“中国化工网”、“中国钢铁网”等为首的众多行业性电子商务网站,在20xx年,在中国行业电子商务网站top100中,有31户杭州企业入选。全国3000多家领域电子商务平台中,1/6落户于杭州,位居全国第一。20xx年,淘宝网以2083亿元的交易额占据了全国c2c交易市场80%以上的市场份额。三是模式创新突出。近年来,以移动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兴网络经济模式在杭州迅速崛起并得到快速发展。20xx年9月,阿里巴巴宣布成立阿里巴巴云计算有限公司,期望能通过反馈消费者数据给中上游制造业,让他们生产出更好、更适合市场的产品。20xx年6月,中科院杭州射频识别技术研发中心揭牌,杭州市宣布将要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物联网产业基地和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城市,力争到20__年将物联网产业培育成千亿元产业。
二、杭州网络经济的基本状况
本次调研活动通过座谈会、实地走访和问卷的形式,对杭州参与网络经济的企业进行调查。调研组成员与阿里巴巴、淘宝网、博库书城、老板集团等33户参与网络经济的典型企业的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召开了2次网商代表座谈会。设计了调查问卷,发放了1000份的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84份,并对工商部门掌握的企业登记数据、经营型网站备案数据及经营情况信息进行了分析。经由上述几种手段分析显示,杭州网络经济的基本状况为:
(一)网络经济产业分布:
全市参与网络经济活动的企业(以下简称“涉网企业”,指依托网络发布产品相关信息或从事网上交易的企业。)42288户,有效网址65328个。涉网企业占全地区188664户企业总数的22.4%,其中第三产业企业数量为25336户,占所有涉网企业的59.91%;第二产业企业数量为16566户,占39 .17%;第一产业企业数量为386户,仅占0.92%。
全市参与网络经济活动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涉网个体工商户”,指依托网络发布产品相关信息或从事网上交易的个体工商户。)1729户,占全地区290979户个体工商户总数的0.594%。
全市涉网企业注册资本共有3494亿元,其中第三产业注册资本总额最高,达到2266.63亿元,第二产业注册资本总额为1188.92亿元,第一产业注册资本为38.45亿元。
(二)网络经济行业分布:
全市42288户涉网企业中,从行业分布看,“制造业”和“批发和零售业”是涉网企业的主体。数量位居第一的是“制造业”,有15224户,占全部涉网企业的36.00%,其注册资本总额达到1078.89亿元;数量位居第二的是“批发和零售业”,有13151户,占31.10%,其注册资本总额为516.99亿元。
(三)网络经济交易模式分布: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直接通过网络交易的主体15916户,其中企业15800户,个体工商户116户。从交易模式看,大多数网络交易的主体同时开展b2b和b2c交易,共有11057户,占总数的69.48%;只进行b2b交易和b2c交易的企业分别位居二、三位,为3160户和1580户;只进行c2c交易的主体相对较少,为118户,其中116户为个体工商户,2户为网络交易平台举办方企业;同时有b2b、b2c、c2c交易的企业是网络交易平台举办方企业,为1户。
(四)涉网企业规模分布:
全市涉网内资企业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下的有32930户,占涉网内资企业的80.75%,其中注册资本在50 -100万元的涉网内资企业最多,达到14665户,其次为注册资本在100-500万元的涉网内资企业有9815户,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下的涉网内资企业有8450户。
全市涉网外资企业注册资本在500万美元以下的有1098户,占全部涉网外资企业的77.11%;注册资本在50万美元以下的涉网外资企业数为549户,50-100万美元的涉网外资企业171户,100-500万美元的涉网外资企业位378户,500-1000万美元的涉网外资企业148户,1000万-1亿美元的涉网外资企业167户,1亿元以上注册资本涉网外资企业为11户。
(五)涉网企业地区分布:
从涉网企业的地区分布看,全市共有5个行政区内的涉网企业数在4000户以上,3个行政区内的涉网企业数在500户以下。萧山地区涉网企业数最多,达到6706户,占全市涉网企业的15.86%;拱墅区涉网企业数为5745户、占13.59%,西湖区涉网企业数为4936户、占11.67%。
(六)网络交易平台总体情况:
全市共有网络交易平台23个,主要分布在以下4个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以及“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其中只提供b2b交易的平台9个, 只提供b2c交易的平台2个, 只提供c2c交易的平台2个,同时提供b2b、b2c交易的平台9个,同时提供b2b、b2c、c2c交易的平台1个。
20xx年度,网络交易平台上发生交易笔数共有150504.5451万笔,交易金额为2101.35893亿元,其中只提供c2c交易的平台交易笔数最多,达到150000.08万笔,交易金额为2083.05亿元,平均每笔交易金额为139元;交易笔数位居第二的是同时提供b2b、b2c交易的平台,交易笔数为475.5万笔,交易金额为4.8415亿元,平均每笔交易金额为102元;交易笔数位居第三的是只提供b2b交易的平台,交易笔数为20.55万笔,交易金额为13.47亿元,平均每笔交易金额为6553元。
(七)企业关注问题情况:
从问卷调查的反馈意见情况来看,受访企业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于政府服务、政府监管、信用建设、自身经营等几个方面。
1.政府服务。有30%(143户)企业关注政府服务,他们主要希望政府能加大力度推出更多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政策,包括推出电子商务的税收优惠、财政资金扶持、开展并完善行政指导等工作。有9.3%(45户)企业关注资金支持性问题,希望政府能为其提供财政资金支持;有8.5%(41户)企业关注信息共享的问题,希望政府能够完善政务公开,通过适当的方式将政府各职能部门掌握的企业基本情况和信用信息向公众开放查询,提供具有权威性的第三方资信认证平台,以促进网络经济诚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2.政府监管。有35.1%(170户)企业希望政府能完善法律法规,加快自身信息化和管理队伍建设,建立科学高效的网络监管工作机制。细化分析之,被调查企业主要关心政府监管网络经济的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展市场准入监管,包括主体准入和商品准入。被调查企业基本认可参与网络经济活动的各类企业和个人应当进行实名认证,并在经营性网站上开展“网上亮照”,公开企业基本登记信息和个人实名认证信息,确认交易主体的合法身份和资格资质,以降低交易过程中信息不确定的风险。同时,也有部分企业表达了实行实名制可能会带来管理手续繁多、产生管理费用和对网店进行征税等问题。商品准入方面则希望政府职能部门能对网上经营的商品进行经营资格、产品质量等进行审查。二是开展经营行为监管,主要是希望政府职能部门加强打击不正当竞争、虚假广告宣传、侵犯知识产权、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经营行为的力度,净化网络经济竞争环境,推进网络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3.信用建设。有16.7%(81户)企业关注网络经济中的诚信体系建设,包括消费维权、市场规范性、企业及行业自律等方面。在消费维权方面,企业希望政府职能部门加大消费维权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培养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加强消费维权网络建设,完善异地消费维权体系,加强对商家售后服务的监管。在配套法律法规建设方面,反馈意见主要着眼于企业级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在企业和行业自律方面,反馈意见主要集中于组建行业协会,加强行业引导工作,开展企业间培训、交流,建立行业诚信自律体系等。
4.自身经营。有70.5%(341户)企业关注自身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中人才资源、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处于较为突出的位置。有17.6%(85户)企业关注人才问题,反映为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缺乏精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营销的综合性高端人才,传统制造业聚集的区域缺乏电子商务管理人才等;有7.9%(38户)企业关注自身管理水平的局限,主要是电子商务业务与线下经营业务的协调、经营模式缺乏创新等问题。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15
一、xx乡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村经济来源单一,收入不稳定。由于畜牧养殖和外出打工分别占农民人均现金毛收入的35.6%、32.64%,一但畜牧养殖业和外出务工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当年农民的现金收入。如20xx年受国际金融和猪流感事件的影响,xx乡生猪出栏价格从20xx年的8元/斤降至20xx年上半年的4元/斤,仔猪出栏价格从20xx年的18元/斤降至20xx年上半年的5元/斤。由于生猪、仔猪出栏价格降幅过大,且生产成本并没有下降,因此养殖户20xx年上半年养殖越多亏损越大,部分养殖户不得不放弃养殖外出务工,留下来的也不得不大量削减养殖数量,只保留部分母猪。外出务工收入20xx年上半年呈下降趋势。据49.1%的外出务工家庭反映,外出务工子女20xx年上半年汇款回家的很少,没有活干,工厂时常停工,主要还是受国际金融的冲击。
二、人患大病、大牲x生病死亡、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大、高等教育成本过高仍是导致农民反贫的主要原因。调查中10人认为家中有人长期生病或大牲x生病死亡是导致家庭反贫的主要因素,占调查户的8.9%;6人认为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大是其反贫的主要因素,占调查户的5.4%;3人认为高等教育成本过高是导致其反贫的主要因素,占调查户的2.7%。
三、农村农业基础设施不足和落后。调查中13人建议政府加大对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占调查人口的11.6%。20xx年至20xx年上半年,xx乡新建成的水利沟渠共计5.8千米,目前xx乡农田水利沟渠待建和需维修的仍有175.5千米。耕地多是小梯田或斜坡,面积小不利于机械作业,仍属于牛马农耕生产。四、农村交通落后。虽然全乡5个村基本实现了通村公路,但路况差,目前连五级乡村公路标准都还没有达到,客运车辆不能通行,只能通行普通农用车辆,路况十分恶劣,24公里的通乡村公路就要花1.5小时才能走完,20xx年到20xx年上半年没有整个乡村公路投入的维修资金不到10000元。76个村民组仍有21个组没有通公路,农民生产生活仍是靠肩挑马驮运输。
五、农民缺乏先进的劳动技能。调查中有28人建议政府加强对农民先进生产技术培训力度,占调查人数的34%。目前,xx乡有在册一户一技能人数为592人,占总人口的7.3%,但多是以普通农业生产技术为主,如生猪养殖户中,真正掌握先进生猪养殖生产管理技术且能长期发展并赚钱不足10户,而大多数仍是传统养殖模式,不善于学习和接受别人先进的养殖模式,一但生猪价格出现较大波动,生产就出现亏本。
六、乡镇农技部门人才严重缺乏,没有发挥应有的技术指导作用。20xx年xx乡畜牧兽医站、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机技术推广站分别有编制2人、3人、2人,但截止20xx年上半年,三个站在册人数为零。xx乡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在没有技术员指导下只能靠传统经验生产,先进农业技术、畜牧业技术得不到推广利用,农业、畜牧业技术服务落后严重制约xx乡农村经济发展。
七、乡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投入不足,养殖协会没有发挥作用。是以保护青山绿水,发展畜牧养殖和生态农业为目标,以开发森林探险游观光游为思路的乡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xx乡林业收入占全乡财政收入的30%以上,林业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60%以上。20xx年xx乡全面开始了天然林禁伐,从那时起在保护青山绿水方面,政府采取了许多行政措施,如控制砍伐指标减少数量,加大打击乱砍滥伐力度,在森林防火上下功夫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青山绿水是保住了,但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也没了。如何实施“东羊西猪”大力发展畜牧业,如何搞特色养殖、种植,创建生态农业,使农民从农业结构调整中重新得到稳定的收入,本世纪以来几届乡党委、政府以资金扶持少数养殖户,组织部分养殖户学习培训先进养殖技术,积极开展畜牧疫情春防、秋防等服务,为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乡政府本身就属吃饭财政,没有财政收入,在对畜牧业养殖发展、生态农业的创建投入上也是杯水车薪。20xx至20xx年由于得到省直机关党建扶贫工作队的帮扶,xx乡在畜牧养殖业投入上共投入了33.9万元,主要用于改善养殖户的圈舍和购买优良品种,而其它年份却没有对畜牧养殖业的直接投入,20xx年也没有这方面的资金,且在特种养殖、种植上政府几乎没有资金投入。xx乡现有养猪协会一个,但多年来协会没有后续资金投入,协会会员没有开展活动,整个协会没有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形同虚设。
一、转变思想观念,用市场经济发展观引导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决定出路,乡党委、政府要带头转变思想观念,用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来引导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加强对农村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要抽出时间下村进行调查研究,到周围县市调查了解农村市场,充分利用互联网掌握农村市场信息需求,经过分析研究后用来指导农村农业的结构调整。要充分利用现代的传媒网络,加强对农民教育,使其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展观转变为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市场经济观,为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奠定基础。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交通、通讯、信息大通畅,农产品大流通。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了解家底是乡党委、政府必须提前做好的工作,要派人提前做好乡项目库的建立,做好5年或10年乡项目建设规划,平时做好群众的思想宣传,鼓励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同时要积极向上级政府部门争取项目支持,充分发挥了当前“一事一议”项目的作用,做到施实一个,高质量完成一个,管理好一个,使其长期发挥经济、社会效益。特别是在农村道路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的后期管护上要引导村、组建立管护的制度,形成管护长效机制。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未来旅游业的开发联系起来,为将来旅游业发展奠定好基础。
三、加大农业先进技术培训力度,创建典型示范,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农业技术水平,是其农业增产,经济增收的重要途径。乡党委、政府一要多方面引进农业先进技术人才,为农民提供技术报务;二要花钱聘请农业技术专家到乡村,分期分批的对农民进行农业先进技术培训;三要培养领头雁,在技术、资金、市场信息上帮助示范户发展壮大,通过示范户带动周围的群众共同致富。四是要结合实际,发展市场需求的商品。如利用茶元、塘头村高海拔气候特点,在夏季大量种植冷凉蔬菜。
四、建立农村稳定的信贷体系、互助组织,带动农村全面富裕,鼓励土地流转,为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打好基础。在鼓励现有农村信贷服务的同时,政府要教育好农民,要学会用明天的钱、用别人的钱做自己想做的事,只要看准一个项目就应当大胆的把握时机尝试一个项目;要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农业发展基金,并且每年以百分之几的递增资金投入,为农民提供低息或贴息贷款服务,为暂时存在困难且又是好项目的农户解决燃眉之急,渡过难关20__年度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20__年度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要调动农民自身的潜力,指导其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如养猪专业合作社、养羊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等,或者是农民专业协会,让这些农民合作组织发挥它的协作、互助作用,同时在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合理进行土地留转,一是解决土地荒芜问题,二是为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经营提供土地,真正实现农产品商品化。
五、提高农业服务水平做好农业服务,确保农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一个地方农业服务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其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作为基层政府,一要做好国家政策落实服务工作,要将上级党委、政府制定的“三农”政策切切实实逐一兑现给农民,要调动全体基层力量,将上级党委、政府“三农”政策向农民宣传到位,实施到位,使农民得到实惠,共同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二要为农村建立和培育农产品市场,使其最终实现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商品化、集约化。要排除地方政府保护主义,鼓励农产品流通、交易,要培养乡土物流人才,发展壮大物流业,要筹资为农村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贮藏设施、有条件时还要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三要培养一支技术过硬、思想过硬、能吃苦耐劳的农业专业技术队伍,做好对农民技术培训和服务。四要建立农村信息技术服务网络。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在互联网上搭建一个农村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利用广播电视传媒,利用现代交通枢纽将农民的农产品变成商品,将农村的自然资源变成商品,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
六、朝旅游业方向发展,在特种养殖、种植上下功夫。要长期保护青山绿水和野生生态资源,必须走旅游业和特种养殖、种植发展道路。地处三地四县五乡镇交汇处,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优势潜力,要充分利用施秉县北环路打通后的机遇,把未来发展融入施秉、镇远、石阡、余庆旅游发展圈,逐步开发佛顶山、九龙山健身游、探险游、观光游、乡村避暑游和乡村特色食品小吃游。要与石阡的窑上景区、施秉的杉木河、黑冲、云台山景区连成一遍,通过发展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保护青山绿水的目的。石螃、野蜂、野猪、野山羊、五步蛇、乌梢蛇、古妮虫草是野生自然资源特色,但现在人们仍在非法猎取,除了继续打击不法行为外,政府应鼓励部分农户从事石螃、野蜂、野猪、野山羊、乌梢蛇、古妮虫草等野生动植物的人工养殖种植,用来满足市场需要,减少对野生资源的破坏,实现保护野生生态资源目的。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16
一、基本情况
河南村地处牡丹江市和海林市之间,西距海林6公里,北距海南乡政府以南2.5公里,海浪河从村北缓缓流过,河水清澈,环乡公路从村边经过,交通便利,为河南村富民产业和公益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发展环境。
1、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完成情况
海南乡河南村被海林市政府列为新农村建设“一区”示范村,结合河南村的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规划为基础,以“四通五改三新三提高”为重点,“四通”即:通路、通水、通话、通广播电视;“五改”即:改厕、改圈、改灶、改房、改变传统落后的生活习惯;“三新”即:培养新型农民、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创建农村新的精神面貌;“三提高即: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着力建设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一项有特色的支柱产业,一个畅通的公路网络,一套完整齐全的配套设施,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和一个文明进步的村规民约。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使河南村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宽裕,村内环境整洁优美,村民思想道德良好,村级民主管理健全,公共设施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力争到,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00元以上,人民群众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标准。
2、今年的目标任务和推进情况
河南村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大力实施村屯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发展壮大绿稻、西香瓜、食用菌产业,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想方设法增加群众收入。
2.1产业发展。
根据河南村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挖掘潜力,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主要发展绿色水稻、食用菌、西香瓜三个主导产业。
一是发展绿稻产业。由于河南村种植水稻具有多年的历史,种植水稻栽培技术经验丰富,对发展绿稻产业有一定优势,创意包装绿稻品牌,广开销售渠道,提高知名度,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采取大中棚育秧技术,提高绿稻品质,实现绿稻种植1500亩。同时还将积极引导广大农户大力发展有机稻产业。
二是壮大食用菌产业。利用河南村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食用菌规模计划发展到15万袋,到20xx年发展到100万袋。
三是推进西香瓜产业。根据河南村素有西香瓜一品村美誉,种植经验娴熟,村两委班子规划三处西香瓜种植园区,集中推进发展西香瓜产业。到20xx年西香瓜种植面积稳步发展到1000亩。
2.2、环境卫生。
①村屯“四旁”(村旁、河旁、路旁、宅旁)全部达到“六清”(清垃圾、清淤泥、清柴草、清边沟、清路障、清粪便)的标准,实现村内环境整洁美观。
②对于村内产生的垃圾,实行各家各户园内堆放,由每户自行将垃圾运送到村外平方米的垃圾处理场,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日处理。
③畜禽实行户户圈养,牲畜群路过散落的粪便及时清理。
④人畜饮用水达到卫生标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0%,到达到100%。
⑤村民庭院内外环境卫生清洁,无三堆存放,花草树木成簇,生机盎然。
⑥环境保洁,落实专人,负责村内垃圾清运,保证道路及公共场所环境清洁,空气清新,提高群众生活环境。
2.3道路建设。
①硬质路建设。河南村共有道路6条,3000延长米。已修水泥道路2条,1000延长米,还剩4条延长米没修。河南村采取村民自筹,集体出资、向上争取的方式,总投资30万元,在基础上,新修水泥硬质路4条,延长米,计生局包扶河南村,并积极出面与交通局协调,修建水泥路1000延长米,计生局协调相关领导无偿给付河南村水泥100吨,用于硬质路改造建设,基本实现村屯道路硬质化,硬质化率96%。
②边沟。全长6.2公里,已修2.2公里,还剩4公里没修边沟。计划投入8万元,修建u型槽水泥边沟2公里,计划投入8万元,修建u型槽水泥边沟2公里,两年内实现边沟硬质化达到100%,保证边沟排水畅通。
2.4、绿化美化。
①环境绿化美化。本着不留死角,不留裸露土地的原则,科学规划,实现路旁、村旁、沟旁及房前屋后全部栽种绿化树。投入2万元,村内主次干道栽植垂榆600株,实现街道绿化100%。边沟外侧进行彻底平整,栽植花草,达到美化绿化。计划再投入2万元,在每两棵垂榆中间 栽植云杉树种600棵,做到绿化树种高低错落有致。
②庭院净化美化。庭院内栽种花草,设置盆景,有条件农户沿房屋和杖墙壁栽种攀岩藤条式花果或花木。
③公共场所绿化美化。河南村现有村办公室,村供销商店公共场所两处,对这两处场所分别设置花坛,栽植花期长的花草,美化香化公共环境。
2.5杖墙和房屋外饰。
①杖墙。河南村主次干道两侧的杖墙投资1万元,用白灰粉刷一新,达到整齐划一。
②房屋外饰。对主干道路两侧房屋外墙采用帖面、粉刷或彩绘等形式进行装饰,形成统一格式,效果鲜明,特点突出。
2.6公益事业。
①为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活跃乡村文化娱乐生活,河南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计划在投资20万元,修建一处占地面积1000—1500平方米的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广场,并安装体育健身器材,供人们享受新农村带来的喜悦成果。
②以村办公室为中心,修建完善占地面积700平方米的农民服务中心,建成集办公室、党员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图书阅览、村民培训等多功能于一身的综合活动场所,并在村委会广场安装上了计生局为河南村协调解决体育配套健身器材10件,供村民健身之用。
二、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入户调查问卷和村班子及村民代表座谈中发现,在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个别问题及认识上的误区。
(一)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不够。虽然中央、省级媒体对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较大,部分党员群众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位。同时,由于对不同的少数民族、不同类型的村民组、不同的经济实力和地理位置缺乏相应的建设标准,目标不明确,具体操作中难以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积极性。
(二)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与误区。一是存在着尚有较为严重的“等、靠、要”思想。调研发现,基层干部虽然对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很清楚,但是说起如何结合实际推进工作,却要等上面布置;多数农民也没有把自己摆进去,表示“上面要干啥就干啥”。村干部认为提不提新农村建设,对抓建设促发展没有区别。干部对于新农村建设存在模糊认识,思想上希望立竿见影、早见实效,指望两三年工夫就能建成新农村。
(三)农业生产力水平有待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适应市场化发展的需要,分散、小规模的粗放经营格局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效益低下,市场竞争力不强,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繁重。
(四)农民增收既面临着农业内部受资源约束,增收发展潜力不大的压力,又面临着农业外部就业竞争加剧的巨大压力,提高农民、转移农民、致富农民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繁重。
(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免征农业税后,农村财政“缺口”大,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短缺,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很难开展,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六)农村稳定工作亟待加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凸现,件增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繁重。
(七)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开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一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二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正常的办公费用难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发挥不够好,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四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对策及建议
通过全方位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河南村在新农村建设中还需进一步探究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为促进河南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快速跨越发展,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新形势。要利用明白纸、标语横幅、群众会议等将新农村建设的意义、标准、进行全方位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围绕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要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领导。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期盼什么,需要什么,他们最有发言权,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部门积极配合、村组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的领导机制,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三)要凸现新农村建设新亮点。要以示范村建设为主体,全力提升示范村建设的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配套化。一是要超前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要求,把小康住宅、道路建设、环境美化、设施配套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依据这一主体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二是要高起点建设。对于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要坚持20年不落后,30年能改造的要求,对于各项配套建设力求高起点、高标准,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切实达到以点带面、示范引导的作用,进而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
(四)要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手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通过工业拉动、城镇带动、招商推动、民营激活等方式,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快速转移。要采取“内外抓、综合抓、重点抓”,既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加快村级经济开发,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抓好面上增收,全方位开辟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渠道和途径,又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农村贫困人口等特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做好扶贫救助工作;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具体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多途并进,多管齐下,不断开拓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不断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五)要打造农村新经济。建设新农村,最根本的是发展农村经济。要着眼于壮大村级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要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种养殖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六)要建立农民新保障。做好学校危房改造和减免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工作,推广农村改厕、改水,继续抓好规范化卫生所、农村文化大院、农村敬老院建设。特别按市政府关于建设“和谐新农村幸福新农家”项目文本,建立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建立健全以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
(七)要培养造就新农民。要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促进就业为目标,实施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网络和劳务输出服务机构,开辟转移就业“绿色通道”,全面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增加务工收入。
(八)要弘扬农村新风尚。要突出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和人口科技文化阵地建设。一是以文明村建设为抓手,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大力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人口素质教育、婚育文明教育,推进农村人口计生工作和谐稳定发展。二是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文化,促进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17
根据市委的安排,__月__日
**日,市委组织部牵头,从市人大、市委党校、市财政局、民政局、农业局、中小企业局等单位抽调15名同志组成三个调研组,由市委组织部三名县级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六个县市区,对全市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调研采取听取县市区委汇报,召开由乡镇___,县市区人大、农业、民政、财政、土地、信用社、中小企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村级经济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进村与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等个别座谈、发放调查统计表等形式进行。共调查24个乡镇、97个村(其中经济强村35个,中间状态村18个,经济薄弱村44个),召开座谈会30个,座谈党员干部群众572名,基本摸清了全市村级经济发展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全市3705个行政村(居),XX年村级经济总收入共304.3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除农业税附加和公益金)3.6亿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125个,占3.41%;50
100万元的142个,占3.88%;10
50万元的433个,占11.83%;5
10万元的421个,占11.5%;3
5万元的522个,占14.26%;3万元以下的1148个,占31.4%;经济空壳村813个,占22.2%。
总的看,我市村级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级对发展壮大村级经济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级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积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把加快村级经济发展作为增强村级服务功能,保证基层组织运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措施,列入重要议程,紧紧抓在手上。各县市区专门组织调研,分析现状,研究措施,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文件,明确目标任务,落实领导责任,强化督促调度,推动了村级经济健康发展。岱岳区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实施村村富
工程,逐村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帮促措施,一村一策,加快发展;肥城市落实大班子领导干部联、乡镇领导干部包、市直部门帮、经济强村或强企业带的帮扶制度;宁阳县把村级经济发展情况作为考核乡村班子的硬指标,严格奖惩,调动了乡村发展村级经济的积极性。各乡镇也都通过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等形式,教育引导他们解放思想,增强发展欲望,还通过制定扶持政策,落实年度目标责任制等措施,督促村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村级经济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各级广泛引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由单一的生产经营向资产经营、资本运营转变,以农为主向多业并举、一二三产业并重发展,形成了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村多策的多元化发展格局。XX年,全市村级集体收入构成中,集体经营或承包企业收入2.2111亿元,占44.28%,果园、鱼塘、四荒和机动地承包收入0.9095亿元,占18.21%,有偿服务收入3810万元,占7.63%,盘活闲置资产收入2152.38万元,占4.31%,化解、清欠债务收入1175.52万元,占2.35%,其他收入12517万元,占25.07%。村级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日益多样化,呈现出收入来源渠道不断拓宽的趋势。三是村级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地由于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班子状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村与村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XX年,除农业税附加外,全市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仅占三分之一,而3万元以下的村占到53.6%。经济强村干部精神状态好,发展氛围浓,发展环境好,路子越走越宽,发展后劲十足。这些村,群众生活富裕,社会稳定,各项公益事业发展快。而村级经济薄弱村基础差、底子薄,缺资金、缺人才,村干部待遇无着落,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信息不灵,发展难起步,增收无门路。这些村,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差,公益事业难兴办,正常运转难保证,村级经济及社会各项发展缓慢。
二、主要做法
在发展村级经济中,各级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
1、拓宽思路,多渠道、多形式增收。调查发现,有经营性收入的村,都能因地制宜,选准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不断拓展增加村级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一是靠企业。对原有村办企业,不断加强管理,挖潜增效,并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经营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村级经济增长。新泰市小协镇小协村,提出了在位子交票子,不交票子让位子的口号,直接经营的8处企业,今年可上交村利润700多万元,5处改制企业可为村里增加收入300多万元。有的村,依托区位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兴办企业,通过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各类服务增加收入,有的还以租赁土地、以土地参股入股等方式,增加村级收入。肥城市老城镇杨庄村以260亩土地折价入股,与杨庄煤矿合作新上了废纸脱墨浆项目,村集体每年分红100多万元。有的村,选准项目,利用公共积累新上企业,增加村级收入。新泰市东都镇南鲍村依靠原有集体积累,先后建成了电线厂等10余家企业,XX年集体增收416万元。目前,全市有383个村靠发展企业实现了强村富民。二是靠服务。一些村在推进农业种养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积极围绕农户需求,通过成立致富协会、行业协会等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批发市场等形式,为群众提供中介、流通和科技等有偿服务,以服务促经营,以经营养服务,增加村级收入。宁阳县东疏镇郑庄村大力发展奶牛养殖,村里建起了养殖小区,为养殖户集中提供场地、技术、防疫、销售等服务,年增集体收入30多万元。肥城市边院镇济河堂村积极发展有机蔬菜1400多亩,通过有偿服务年增加村级收入40多万元。目前,全市农村共建立了63个批发市场、186个农村经济合作社,237个致富协会。一些村发挥劳动力比较富足的优势,积极与一些有资质、有信誉的劳务中介组织联合,组织跨省、跨国劳务输出,收取服务费,增加村级收入。全市依靠有偿服务增收的村共有207个。三是靠资源。一些村充分利用土地、四荒、四旁、山林、河砂、石材等资源优势,通过租赁、拍卖、承包、入股等方式,稳定增加村级收入。泰山区大津口乡范家庄村针对村里荒山多、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引进泰山茶苑、茶厂等项目,每年集体增收10多万元。肥城市孙伯镇庄头村在路边、沟边种植速生杨8万多株,实行村集体统栽统管,收益分成,村集体每年增收100多万元。东平县彭集镇后亭村公开拍卖河砂资源开采权,村集体年增收20多万元。有的村充分挥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增加村级收入。泰山区大津口乡栗行村、沙岭村,岱岳区下港乡木营村、肥城市仪阳乡刘台村、东平县梁林村等山区村,积极开发旅游资源,集体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全市依靠资源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1290个。四是靠资产。一些村以明晰产权、规范管理为重点,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实现水库、机井等农业设施和闲置房屋、农业机械等存量资产合理流动,优化组合,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村级收入。岱岳区马庄镇坊子村对闲置的原麻纺厂院进行了公开拍卖,村集体收入10多万元;宁阳县堽城镇东台村利用闲置的学校院落,引进浙江一织布厂,村里以电力设施、厂房入股,每年增收近5万元。目前,全市95%以上的'农村闲置资产都得到了有效利用。全市依靠资产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354个。五是靠争取。充分利用上级在山区开发、小流域治理、土地整理开发、村村通
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及物资支持。东平县大羊乡南留屯村,依托村内小流域治理项目,对上争取无偿扶持资金300多万元,把多亩山岭薄地整治成了优质果园,并承包到户,年增加村级收入40万元。六是靠清欠。一些村对债权、债务进行集中清查、清理。对债权,积极清收,特别是一些原先三提五统
尾欠数额较大的村,通过清欠增收辐度比较大。同时,对债务采取清欠还债、降息减债、以物抵债、债转股、依法核销等形式,妥善处理解决,减轻村集体负担。XX年,全市村级清欠收入达1175.52万元,偿还债务6461.23万元。 2、优化环境,强化帮扶。调查发现,各地都把优化环境、加大扶持力度作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实行领导干部和部门包村,有力地增强了村级经济发展活力,拓展了发展的空间。泰山区、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了税收返还政策,将各村年度工商税收(包括招商引资进入县、镇工业园的项目)新增地方财力部分,按10%至50%不等的比例返还给村集体,调动了村级发展民营经济、增加集体收入的积极性。岱岳区马庄镇老宫村引进了东马石膏粉有限公司,预计年实现利税1000万元,村集体仅靠地方税收返还一项每年就可增收20多万元。同时,各级还坚持实行包村工作制度,从县市区直机关抽调精干力量常年驻村,充分发挥各部门在资金、技术、信息、物资等方面的优势,为所包村提供有力支持。两年来,县市区共安排工作组315个,抽调县乡机关干部1253名,提供帮扶资金20__万元,实施打井、调水、修路、山区开发等重点工程项目431个,引进和帮助新上项目76个,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有的县市区按照地域相近、条件相似、便于工作
的原则,选择部分经济强村或强企业与经济薄弱村结成帮扶对子,教方法、帮资金,带动和促进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县市区和乡镇还积极为村级发展提供资金扶持。泰山区针对部分村难以运转的实际,按照因地制宜、保障底线、体现政绩、优劳优酬的原则,由区财政列支100万元,支付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费用。肥城市石横镇对6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每年都从镇财政分别拔付5万元,以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上来。
3、加强管理,增收节支并举。各级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开源节流并举,加减法一起算,一方面千方百计增加村级收入,一方面厉行节约,管好用好每分钱。一是减少干部职数。落实了村干部四定
(定编制、定岗位、定职责、定报酬)改革措施,大力推行两委
干部交叉兼职,使享受固定补贴和误工补贴的人数尽量控制在规定的标准和范围之内,减轻村集体负担。今年,岱岳区明确提出取消编外人员,计划生育专职干部、计生小组长、村民小组长等全部由在编村干部兼任,大大减少了村干部人数。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村两委
干部17093人,平均每村4.7人,干部总数比XX年减少7500多名。二是推行农村财务双代管。普遍实行了农村财务由乡镇代理记帐、代管资金,大部分村取消了会计、现金出纳,设立一名报帐员,既加强了监督,又有效地减轻了村级的支出压力。三是规范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各级严格执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定,对村级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理财等工作程序和内容进一步作了规范,并坚持定期检查督导,实现了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新泰市健全完善了现金管理、开支审批、村干部任期审计、离任审计等制度,还设立了农村财务网络监控中心,与乡镇双代管
服务中心微机联网,进行远程监控,实现了农村财务的会计电算化、监督网络化、运作规范化。
4、更新观念,选用经济能人担任村干部。调查发现,各级充分认识到,用好一个人就能激活一个班子,找到一条路子,带富一个村,特别是选用经济能人担任村干部已成为各级的共识。去年以来,各级都结合实施递进培养工程,大胆选用政治素质好、能够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人才担任村干部,有的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为村级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去年以来,全市共调整经济薄弱村班子598个,876名致富能手被充实进村党支部班子,其中327人担任了党支部书记。他们上任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种渠道增加群众和集体收入,使这些村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发生了很大变化。东平县提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双强(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标准,改善农村干部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肥城市王瓜店镇蒋庄村,原来的村干部观念陈旧,发展经济没能力、无路子,集体经济空壳。XX年,个体大户孟凡胜回村任党支部书记后,提出了经营农村的思路,仅春季植树公开拍卖树点,村集体就增加收入20多万元。为切实提高农村干部致富能力,各级认真落实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知识培训五年规划,大力实施十百万工程,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知识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双带
能力。去年以来,我市共培训农村党员干部31430名,建立县级科技知识培训示范基地37个,乡镇示范服务基地128个,培养建设科技致富示范村321个,党员科技致富带头户15908个。
三、存在问题
我市村级经济发展虽然找到了一些路子,创出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过调研,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特别是经济薄弱村,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农村干部发展经济的素质能力不强。一是思想观念陈旧。有的村干部市场经济意识不强,思路狭窄,认为发展集体经济就是办企业、上项目,贪大求洋。有的村干部认为当前主要是发展个体民营经济,发展集体经济不合拍,过时了,以为只要群众富裕了,集体有没有收入无所谓。泰山区省庄镇安家庄村地处山区,是有名的花卉苗木专业村,村里无偿提供技术、信息、销售等各项服务,群众收入虽然比较高,但村集体经济空壳,村里办公用房只有两间1965年盖的土坯房,村干部也十几年未发工资。东平县老湖镇南辛庄村,群众在村里的帮助下,通过特种动物养殖走上了致富路,有的户年收入达17万元,但村里不收服务费,集体无收入,运转非常困难。二是责任意识不强。有的村干部安于现状,只守摊,不创业,怕担责任,怕冒风险,等靠要
思想严重。有的村虽然有发展基础和发展条件,但由于原先办企业、上项目受挫,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思想,顾虑重重,不敢闯、不敢干。有的村干部虽然自身致富能力很强,但主要精力用在个人致富上。新泰市石莱镇胡家泉村的两名村干部,都是致富能手,家里有波尔山羊养殖、羊肉加工等项目,年收入比较高,但对集体发展考虑得很少,主动做工作少,只满足于完成上级任务,致使村集体无收入。三是工作能力差。缺思路,少办法,过多强调客观条件,不从主观找原因,怨天忧人。调研发现,有的村虽有近千亩土地,但一年到头只能收一季小麦和一季玉米,没有任何增加集体收入的门路,村干部畏难发愁,只等上级扶持,全村坐等受穷。有的村虽然有土地、山林、四荒,但经营方式不合理,一次性低价拍卖,影响了村里的稳定持续发展。
2、村级债务负担沉重。截止XX年底,全市3705个行政村(居)中,有债务负担的2528个,占69.07%;村级负债总额达11.76亿元,平均每个村32.13万元,有的村竟高达5800万元。负债的主要原因,既有搞道路建设、通水通电、修建学校等公益事业形成的,又有盲目发展村办企业和盲目搞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造成的,也有为完成上级任务,贷款垫付三提五统、农业税等形成的,还有一些村在近两年的村村通工程建设中,形成了新的债务。债务中既有各类金融机构的贷款,也有群众的高息借款。利息越滚越大,连年增加,有的村由最初的几万元累加到几十万元,根本无力偿还。特别是一些村,因欠群众高额借款,潜伏着很大的不稳定因素。沉重的债务负担,使这些村疲于应付,甚至有的村干部经常被司法机关传唤、拘留,根本没有精力谋发展、搞建设。东平县接山乡林马庄村因打井修渠、修路架电、新建学校等已累计欠外债284万元,积重难返,越陷越深,发展难度非常大。
3、村级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多。一是自然条件差。有的村地处山区、库区,土地贫瘠,耕地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产条件差,治水、修路、通电成本高,发展没优势,这样的村全市达315个。有些山区村,虽然林果等农副产品产量较高,但受交通条件制约,产品运不出、销不了,增产不增收。东平县老湖镇有22个村属库区移民村,村里没有一寸土地,原先集体收入全靠公益金,自去年取消公益金后,这些村集体没有一分钱的收入,并且公益金不在转移支付范围,下一步得不到转移支付资金,村里运转困难,村干部待遇也落实不了,情绪非常低落。二是政策不配套。农村税费改革虽然减轻了农民负担,但也使村级收入锐减,原先村级组织运转还能由三提
来解决,现在只能靠较少的农业税附加,如果村里没有其他收入来源,运转难以保证。特别是下一步农业税全部取消后,运转将更加困难。而现在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来优化村级发展环境,拓展村级发展空间,促进村级增收。如土地政策,越来越严格,村里即使引来了项目也难以落地;税收政策,在利益分成上,村里得不到任何收入;一事一议
规定过死,每人每年必须限制在15元以内,一些公益事业根本无法兴办,等等。三是人才、资金、信息匮乏。调研发现,我市农村许多有头脑、有技术、有本事、有门路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尽管就业困难,也不愿留在村里,一些高中毕业生也千方百计外出找出路,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发展资金方面,由于金融机构对村级贷款控制过严,使村里很难得到必需的资金;上级的一些帮扶资金过于分散,对一个村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不能集中财力解决发展问题。一些村对外接触少,走不出去,请不进来,信息渠道不畅,加上群众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关心,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即使村里想发展也缺门路、无项目。
4、非生产性支出大。调研发现,目前村级事权过多,支出项目多,资金缺口大。XX年,全市村级运转支出总额5.31亿元,运转资金缺口219.5万元。特别是一些非生产性开支比较大,突出表现在干部工资、计划生育和报刊征订上,基层反映比较强烈。目前拿工资、吃补贴的村干部职数还比较多,工资支出比较大。XX年,全市村级干部报酬总额8971万元,平均每村2.5万元,村干部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工资的村达2133个,占58.3%,有64个村只能靠贷款来发工资。
计划生育要求配备三大员
(药管员、统计员、宣传员)、计生主任、协会会长、育龄妇女小组长和查访员(每个村民小组各一名),人员比较多,有的不允许兼职,必须专职配备,绝大多数村超过两委干部数,有的竟多达19人。并且计生干部的待遇标准比较高,还必须优先保证。基层普遍反映,计划生育工作检查过于频繁,重过程、重形式,培训、考试、宣传资料、档案、板面要求高,费用大,一般村用于计划生育的开支每年都在2万元以上,有的村高达15万元。报刊征订工作,尽管中央要求大村不得超过800元,小村不得超过500元,但是有的部门、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摊派报刊仍比较多,有的村征订报刊种类多达25种,个别报刊份数太多、定价过高,而且必须完成。据统计,XX年,全市征订报刊杂志的费用达到1277万元,平均每村3490元,有的高达6万元。肥城市孙伯镇岈山村共有712人,每年工资支出2万多元,计划生育经费2万多元,报刊征订8000多元,而去年村集体收入只有2.8万元。类似这样的支出,很多村依靠自身的集体收入根本无力承担。有的为了应付这些支出,甚至采取借贷举债的办法,致使村级债务负担又雪上加霜。
四、对策建议
1、扶贫攻坚,率先突破经济薄弱村。对经济薄弱村特别是空壳村,采取县乡领导干部包村、市县直部门对口帮扶、强村或强企业带动等办法;
2、大力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继续深化递进培养工程,解决好村级经济发展人才匮乏的问题。结合今年村级班子换届,广开视野,扩大民主,大力选拔那些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有经营头脑和管理经验、乐于奉献、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利益的优秀人才进班子,特别是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核定干部职数,从严把握,大力推行交叉兼职,包括计划生育干部、生产组长、工勤人员等,能兼的一律兼起来,最大限度地减少村里吃补贴的人数。结合学习党的思想,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市场经济、实用技术和政策法律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带动致富能力。加强农村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增强他们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总结成功经验,采取工资统筹、办理养老保险等措施,保证村干部待遇落实,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落实目标责任、民主评议、考核奖惩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管理监督。建立健全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理顺两委关系,保证村级组织协调高效运转。
3、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市财政、农业、土地、工商、税务、金融、计生、政法等有关部门,根据各自业务职能,提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齐抓共管、齐帮共扶的强大合力。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村级事权,严禁各种形式的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取消一切不符合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不得强迫村里出资兴办各种基础设施项目。严格执行中央订阅报刊的政策规定,加大查处力度,坚决杜绝除党报党刊以外的其他报刊摊派。总结县乡化解村级债务的办法,拓清底子,研究措施,积极化解村级不良债务,能挂帐的挂帐,能停息的停息,能核销的核销。同时,要求乡村量力而行兴办公益事业,严防增加新的债务负担。
4、提高民主决策和经营管理水平。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制定细致的工作标准,进一步健全决策机制,规范决策程序,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完善民主理财制度,加大审计力度,全面推行农村财务双代管。落实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对公开时间、程序、内容、形式等进行规范,加强群众监督。进一步健全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机制,杜绝跑冒滴漏,并通过多种方式改革产权制度,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5、进一步加强对村级经济发展的领导和指导。市委制定关于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意见》,明确目标任务,理清发展路子,落实领导责任,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基层政权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关注基层、理解基层、支持基层,积极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多渠道、多形式增加村级收入,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和有效发挥作用。认真落实市级领导干部联系困难乡镇,县乡领导干部联系贫困后进村和市、县直部门包村制度,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点子、找路子、搞服务、引项目,协调资金,优化环境。把村级经济发展纳入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农村党建三级联创
活动,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绩和评先树优的重要内容。加大村级特别是负债严重、运转困难村的转移支付力度,集中扶贫资金,破解发展难题。总结岱岳区实行村村富工程,加快村级经济发展的经验,召开现场会议进行推广。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总结各级发展村级经济的先进经验,树立一批典型,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经验做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面上工作开展。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18
一、我区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区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发展较好,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以20__年为例,各项农业工作指标均顺利完成,蔬菜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面积达到18、6万亩,产值突破9、3亿元,标准园建设成效显著,建成千亩蔬菜标准园7个;农村沼气建设指标全部完成,新建沼气池300个;惠农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共落实农机具、良种、沼气、一事一议、设施蔬菜等方面的补贴资金1600余万元;农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测土配方施肥、植物检疫、病虫防治、农民培训、农业执法、种子管理等方面工作成效明显;新增专业合作社8家,土地流转面积突破8000亩,“三资”管理趋于规范,所有村街全部建立了财富积累机制。农业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建设和谐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存在的问题
(1)资金不足。发展现代农业各方面的要求比较高高,从生产设施建设到栽培管理都较以往更加严格,为此,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而据我们调查虽然近两年各级对农业有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但仍不能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农村信用社、农行等金融部门不愿发放小额贷款,更加加剧了资金瓶颈问题,制约了农业产业发展。
(2)组织化程度不强。当前农民进入市场很不顺利,原因之一是组织化程度低。针对目前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现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最好办法是通过合作社组织农民。但就目前全区的实际情况看,各类合作社数量虽比较多,但真正能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并不多,没有具备一定实力的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很难将农民有效组织起来,抱团发展。
(3)品牌效应不太明显。以蔬菜为例目前,虽然我区已经注册了“营绿”、“碧缘”、“乾绿”等蔬菜品牌,但在开拓蔬菜销售市场方面都处于各自为政、各找出路的局面,没有拧成一股绳,创立代表本区域蔬菜特色的大品牌,致使蔬菜产品知名度不高,品牌效应不明显。
(4)技术服务不能及时跟进。专业农技人员缺乏,基层农技推广组织不健全是我们的现状。所有技术服务工作全部由农业技术综合股一个部门承担,业务上不堪重负,乡镇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完全处于“真空”状态,有名无实。区农业局现有工作人员中,非农专业人员多,涉农技术人员少;工人多,干部少;初级及中级职称人员多,高级职称人员少。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全面的技术服务,对服务的水平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的技术服务队伍现状严重阻碍了农业向前发展。
2、发展对策
(1)拓宽融资渠道。建议政府在加大农业发展扶持力度的同时,积极组织建立产业发展融资平台,适当地为融资提供担保,协调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合作社及农户的关系,使二者之间建立起合作互信关系,提高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政策吸引,调动社会资金参与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全方位、多角度的拓宽融资渠道。
(2)加大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建议制定专项的扶持政策,对发展有机蔬菜产业的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予以扶持,使其运作更加规范,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其中。
(3)培树“广科源”蔬菜大品牌。建议对现有的蔬菜品牌资源加以整合,聚零为整,抱团发展,逐步培育并树立在京津市场叫得响的,能反映有机蔬菜发展特征的大品牌,进一步提高我区蔬菜的知名度。
(4)建立健全农技服务体系。建议区政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技服务体系,重点是加强乡镇农技服务队伍建设,落实人员编制,给予经费保障,使空转的乡镇一级农技服务机构真正运转起来。在确定人员编制中,重点向农业系统予以倾斜,落实高层次人才待遇,引进和吸收一批具有高级职称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扎根,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三、农村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农民负担监管还存在一些间接收费问题。一是少数部门仍然违规向村集体收取资料费、培训费、学习考察费等费用;二是村街报刊超限额,存在报刊订阅向村街摊派,部门刊物过多过滥等问题。在今后的监管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工作力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减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列入专项治理的重点内容,属于哪个部门,由哪个部门负责治理,没有文件依据收费的要坚决不能再收。明确要求乡镇各部门确需向农民或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收费的,需要经过区减负办审核备案,以防止乱收费行为的发生;村街订阅报刊应坚持自愿的原则,不能强行摊派。报刊征订要严格按照省规定的标准执行;三是加大农民负担的执法检查力度,督促减负工作的更好开展,查漏补缺,确保今后农民负担执法检查中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2、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问题突出。一是村民实际筹资比较困难,部分村街存在集体垫资现象,把应发给村民的福利代替筹资。二是由于申报程序比较繁琐,部分村街申报项目的积极性不高。三是上级资金拨付迟缓,造成报帐不及时,影响下一年度项目申报。四是未将筹劳纳入奖补范围,奖补数额小,难以满足村街公益事业建设的实际需求。今后我们将尽量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重点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3、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够规范。一是管理体制不畅。各乡镇(办事处)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具体负责业务的是乡镇财政所长,长期以来财政部门执行的业务处理程序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处理程序,与农经部门的业务处理程序有很大的差别,实际工作中很难贯彻落实农经部门的政策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二是村街各项财务监管制度很难落到实处。从调研中发现有的村街民主理财小组难以真正发挥监管职能,对村集体的财务收支活动的监管流于形式;有的村街大额开支没有履行民主议定程序;有的村民代表不是村民大会选举产生,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调研中还发现有的乡镇“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对于村街财务审批手续把关不严,收入不及时入帐。村委会开支严重铺张浪费,个别部门违规向村街收费等现象。在今后“三资”管理中,一是要继续加强财务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程序;二是规范农村集体财务收支审批程序;三是切实履行民主决策程序,实行民主理财。
4、农村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尚不健全。一是三资管理工作体制不顺,人员短缺。二是由于村街干部基于村街稳定因素考虑,对历史遗留问题大多本着后人不理前帐的态度,对清理核实和履行民主监督程序心存疑虑,对应收款不积极清收,应付款不主动偿还,对无偿或低偿使用村街资产的情况也采取回避的态度;此外,区城区周边村街出租资产的数量较多,情况复杂,资产清理起来比较困难,而其它村街基本上可利用的集体资产又很少,因此村街对建立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也影响了此项工作的开展。在今后工作中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乡镇村街开展此项工作的督导检查力度,深入村街指导工作开展,通过反思已建立机制村街的经验做法,推动未完成村街的工作,完善相关措施,力争年底前实现全覆盖。
5、农村经济审计处于“真空”状态。我区没有开展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工作。具体原因是:一是农经管理体制不顺。我区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全部由乡镇(办事处)财政所代管,农业部门的相关经济政策及报帐制度不能在乡镇(办事处)财政所代管的村街帐务中得到较好的落实,造成开展审计监督工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二是审计力量薄弱。我区农经人员少,县乡两级农经管理人员只有3人取得审计证,审计力量与任务相差悬殊,致使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难以开展。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存在的困难依然是农经管理体制不顺和审计人员缺乏。建议区政府充实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19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历年来,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修水工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呕心沥血、夙兴夜寐,制订、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采取了一揽子办法,取得了卓然成绩。使我县工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初具规模。在今年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会上,我县工业园区更是取得了综合发展第一的好成绩。
今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增大和我县地理区位还处于劣势、产业集群还未形成以及20xx年我县决战工业700亿宏伟目标的确定,需要我们再一次深入思考我县工业发展思路、模式、路径。
元宵节过后,我校本着锻炼教师、发挥咨政作用的宗旨,成立了修水工业经济发展调研组,并请来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吴志远博士指导,对修水工业经济进行调研。
我们的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工信委、国土局、矿业局、环保局、统计局、人民银行修水支行等单位调研,组织了发改委、财政局、劳动就业局等单位负责人和供电公司、裕发食品、凯达服装、辉运饰品、新中英陶瓷、华伟矿业等企业负责人座谈。
通过调研我们梳理出发展修水工业经济的三条建议和一些公共扶持政策,这些建议更侧重于思维层面,旨在开启多种视角,具体操作层面的做法还有待相关部门专题调研并制订措施。文中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坚持产业集群,优化区位条件,努力形成反梯度发展态势。
1、强化集群公共政策研究,坚持集群发展模式。加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制订和实施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制度,坚定不移地走集群发展的模式。
过去,企业选址首先考虑的是成本因素,更倾向于沿海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接下来,当劳力等成本控制不下来时,关注产品市场区位因素,产品市场销售量大的地区成为企业首选。现在,企业发展更趋向为集群发展。研究表明,产业集群发展可给企业带来最大的利润。产业集群也就成为最大的区位优势。产业集群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集群为近距离的相关或上下游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竞争合作平台,成为吸引更多同行参与的“吸铁石”,集群的最大功能在于为集群内企业提供低成本环境和创新环境。无数事实证明,集群才真正是企业成长的“摇篮”和“大家庭”。
我们可根据本地特色资源、市场需求、区域分工来大规模引进关联度大的中小企业,同时加大目前我县“两头在外”企业的“嵌入式”发展,加大对这类企业的补贴,重点支持这些企业信息化、企业家培育、蓝领工人培育以及工业物流等,增强其稳定性和本土化,形成中小企业集群。大量稳定性强且逐渐本土化的中小企业的存量成长为集群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同时,集群的形成还需要行业中的大企业的参与。大企业的形成既可依托已有中小企业的重组整合,还可以通过招商引资来解决。
从集群培育的角度看,如果产品差异性较大的企业大量扎堆,是不利于企业长期成长的。所以,我们要摒弃无序式的、面面俱到的产业布局,根据国土空间开发和布局、本地资源优势,有选择地规划和打造若干专业集群。将支柱产业的摊子铺大了并不能降低县域经济风险,反而可能因资源配置拮据而导致整体陷入困境。
我们要尽快了解和掌握集群治理的先进理念和基本规律,可通过颁布地方性政策、制定各种战略计划以及开展促进集群创新的财政支持等方面帮助实现企业间良性互动,以此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2、坚持有限目标原则,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鉴于我们工业积累和现状,我们要坚持有限目标的发展原则,注重区域专业分工,要采取非平衡发展战略,有重点地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在实践中,可考虑对现有工业项目运行状况进行分类梳理,从历史和现状两个维度、从多指标分析入手,全面详细地掌握各工业项目在县域经济中的重要性、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和发展潜能,再据对各工业产业进行排序并扶优限劣,逐渐凸显我县工业特色,营造主业优势,打造地方品牌。对我县来说,区域专业分工是实现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发挥优势、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形成专业化经济格局的重要方式。只有长期坚持才能真正实现产业规模扩张,达产达标乃至实现工业经济总量的跨越增长。地方经济越专业、越特色,就越具有向心力,对后续资源的吸附能力就越强,地方经济规模就越可持续,才能真正做大做强,进而突出地方特色,做出地方品牌。
3、研究市场供求状况,锁定招商引资范围。长期以来,工业企业投资区位选择都十分关注运输成本因素,特别是“两头在外”的企业。修水因为地处山区,交通条件并不十分便利,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工业企业的投资意愿和积极性。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运行条件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特别是以扩大内需为核心的经济结构调整的国内背景下,不少出口企业已开始关注并满足国内市场,中部地区市场需求潜力较大。中部地区市需求场规模将成为替代具有成本优势的重要工业区位因素。修水地处三省九县中心地带,工业的发展需要改变传统理念,扩大内需并以我县为中心辐射的中部地区市场应该成为当前修水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目标所在。
当前,可以组织专门队伍科学、深入、细致研究以修水为中心的适度区域范围内的市场需求特征和市场潜能,并结合修水现有资源与条件,确定可供选择的产业发展方向,进而锁定招商范围,招商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被动或主动地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更重要的是形成对未来国内外企业跨区域布局时的重要影响力。我们可以主动谋划,要变被动招商为主动招商,积极引导长期以来“两头在外”运转模式的企业转向关注和研究内地市场,促使企业商业模式或商业战略转型,如果能实现这种转型,企业物流成本将大大下降,企业在修水投资的盈利可能性将大大增加,修水必将成为良好的工业投资聚集地。
4、优先抓好矿业产业集群。我县矿业经济发展主要瓶颈在于科技创新,为此,我们要不断强调科技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工作管理水平,熟悉科技型企业的特点,不断优化并适应科技型企业所要求的区位条件。同时,我们可以通过项目带动、以引入若干具有竞争合作关系的骨干企业为抓手,精心打造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实现矿业经济规模化、精深化、集群化发展。反梯度战略是不少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的成功案例,我们完全可以在自然资源和基本的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大胆发展和拓展矿业经济,在产业链打造上下功夫,形成局部优势,以此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创新思维,突破工业发展瓶颈
1、跳出工业发展工业。修水工业怎么抓?我们认为,有必要从一、二、三次产业内在关系中找到依据乃至办法。三次产业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而这种关联性又必然影响着三次产业包括工业各自的发展过程,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要特别注重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和联动性。近年来,我县城市建设和第三产业发展就为我县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要继续坚持。
从实践操作层面看,可以形成以修水农业乃至旅游业优势、品牌和名气为抓手的工业经济。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并营销修水区域品牌,通过修水区域品牌的提高,进而优化修水工业区位条件,带动工业发展。一、三产业为工业发展打造影响力,工业为一、三产业奠定基础。
2、跳出修水发展工业。基于各地差异和经济的互补性,我们要主动谋求跨县资源的整合和区域经济互动发展,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多赢共享的良性互动新格局。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向上级政府、部门争取对口支援的机会,另一方面,主动与周边地理优势地区、产业优势地区对接,参与区域分工。
我们可以赴周边地区广泛协调并征集意见,积极谋划政府间合作并由此带动政商全方位互动。一是可考虑将修水现代农业、旅游业发展与周边地区结合起来,支持并匹配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从而共享跨区域范围工业发展成果。二是可考虑在与周边对接过程中寻找工业分工的突破口,主动纳入周边工业分工体系,加大中间产品生产范围和规模。依托周边强势产业并与之配套,逐步形成低端集群,慢慢发育,渐渐由低端集群向高端集群发展。在此过程中,要未雨绸缪,建立良好的公共科技政策体系,支持集群的渐进升级,最终形成创新驱动的县域经济态势。待时机成熟,再通过周边寻求或直接寻求与外部更大区域范围的对接,进而实现在更大范围中寻找丰富的市场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企业资源等。
3、跳出融资看融资。越是粗放的工业发展模式越迫切需要金融支持,越依赖银行贷款投放,大量低效率企业的融资冲动往往不符合贷款要求。银行业是风险管理行业,银行的信贷对象是集约化水平高的经营主体和项目。所以,我县工业发展思路要逐步调整到企业集约发展、可持续发展上,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信贷融资问题不仅仅是融资本身问题,而是县域工业发展思路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问题。低效率企业融资难问题恰恰在于低效率企业本身。我们要详细诊断修水传统工业中落后产能状况并提出有效的优化举措。
从另外一个层面看,融资问题的解决又往往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整体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的角度来抓,单纯的政银企对接往往难以奏效。优化整体金融生态环境就是培育和增强修水经济软实力。
三、强化工业发展软环境,培育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沃土。
1、打造企业家成长摇篮,培育商业文化。企业成长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阶段性,拔苗助长型的公共政策推动必然失效或扭曲企业投资行为。公共政策支持应从推动企业扩规模即达产达标向提升质量方面转变,更侧重于支持企业技改、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家及员工培训。
企业家是生产要素配置和投资的决策主体,企业家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和力量。古往今来,经济生活中无数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告诉我们,贫困与欠发达状态的根本原因是人力资本的不足。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王国中的国王”,一批具有宽广战略眼光、积极的市场开拓精神、高超的管理创新能力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队伍将是修水工业经济腾飞的奠基者。企业家的经营能力是市场经济中最稀缺的资源,也是经济欠发达县域经济中最稀缺的资源。
如何培育、开发并利用好这个最稀缺资源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由此可见,企业家的培养十分重要,应列入公共培训计划,建议在县委党校开设企业家培训专题班。可重点将返乡创业人员作为修水本土企业家队伍来打造,建立并搞活企业家协会,培育企业家间频繁的的互动交流学习机制,了解并政策上支持企业家成长,逐步构建修水主流商业文化,一个地方商业文化氛围的多少往往与一个地方经济繁荣程度成正比。如果说融资问题是我县工业运行面上的问题,那么,企业和企业家素质才是影响或制约修水工业运行内在的根本性问题。
2、大力培育蓝领文化。打造一支规模充足、稳定性强的具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熟练一线工人队伍,使其成为企业乃至我县工业战线的生力军,并使其成为我县产业文明的缔造者和传承者,这将是我县工业发展史上的一项战略工程。实践早已证明,产业工人队伍的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实干精神是产业经济发展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基于此,我们要突破传统思维,在已有各种保障用工招聘措施的基础上,还须大胆创新,大胆尝试,研究性地开展工作,拿出有效措施,大力培育蓝领文化,政企分工,制定中长期产业工人培育与激励政策,激励广大职工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逐步稳定并壮大现代产业工人队伍,为我县经济发展建功立业。
3、从形象和品牌上抓工业。形象和品牌优势可以通过努力获取,并可大大缓解修水地理区位的不足。一方面,大力推进修水行*体制改革力度、加大法治建设力度,维护经济秩序,做出亮点,并通过各种媒体扩大宣传,形成舆论优势,以此来凸显我县本地特色,进而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形成吸引力。同时,当前要注意防范和避免非银行金融机构行为可能导致的县域经济风险。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修水地区形象塑造,做好区域营销,为大规模引入项目奠定基础。同时,可考虑从修水发展历史中寻找工商业文明成果和经济发展线索。
四、公共政策扶持重点
1、突出强调并从政策上支持“科技强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将成为我县工业发展的主导推动力。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县工业曾一度辉煌,就是因为我们敢为人先与科研结构对接,宁红和上海中医学院,康顺与景德镇陶瓷学院。为此,我们要重视科技创新政策。大力加强与知名科技中介机构的对接与联系,或扶持培育本土的科技中介机构。以此扩大我县科技信息来源渠道,通过科技资源,逐步优化修水的工业区位因素,这对急需技改转型的传统产业企业乃至新兴行业企业的引入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大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实行产学研协同发展模式。大力鼓励和支持企业与上级科技部门、科研院所、相关行业知名科技企业对接,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当前我们需要在推动协同创新广度和深度上有所作为,不拘一格地吸纳各种创新资源,大手笔借助外部创新资源快速提升我县创新能力,大量科技资源的汇聚将无疑对修水跨越发展形成巨大推动力。
2、加大对企业家和工人的培训力度,优化我县人力资源状况。我县有部分企业家多年来从“草根”到“贵族”靠得是自己的经验和不知疲倦的拼搏。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深知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具有时代发展眼光、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家对企业长远发展起着决定性因素。解决好家族管理、企业运作、战略发展、核心竞争力等等问题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因此,企业家们渴望通过培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和素质。同时,我县企业员工队伍也缺乏经常性的高水平技能培训。鉴于此,我们认为,相关部门宜迅速针对这种情况开展调研,了解需求,政企合作,达成共识,制定相应的培训政策和制度。
3、加大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综观当今工业发展形势,信息化已成为改善工业运行状况、优化工业产能的重要关键手段,信息化与工业化高度融合是当今工业运行的基本特征,信息化既降低了工业运行成本,又改善了工业运行的效率,可直接将工业运行推上快车道,加大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完全可以在一定程度弥补其因“两头在外”而增加的物流和信息成本。我们可以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刺激政策,逐步地帮助企业完成并运用信息化。
4、加大对区域物流业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我县传统产业比重较大, “两头在外”企业较多,产品市场范围较广,工业企业对运输物流的依赖性较强,为实现由易到难地优化我县工业发展区位条件,物流业应作为当前修水最主要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先导性服务业来规划、落实。物流业的先导性发展将有助于相应地改善我县工业区位中的其他条件,比如可扩大修水工业产品市场范围,降低工业运行成本。近年来,物流业的发展受到了各界关注,宏观决策部门多次出台支持物流业发展的全国性政策措施,我可以抓紧调研,掌握全面信息和数据,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同时,在国家支持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地方性配套支持措施,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我县物流业发展。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20
全国农村有劳动力4.9亿之多,其中有1.2亿进城务工。今后除继续挖掘大中城市的就业潜力外,如何进一步发展县域经济,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值得各地认真研究。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调研组日前到江苏、吉林两省就此开展专题调研,提出了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相关建议。
一、发展县域经济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具有重要作用
(一)当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
总体上看,有3个明显特征:一是第三产业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二是外出务工是近年来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增长因素;三是县域经济已日益成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体。
(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程度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很强的关联性
从重点调研的几个县市的情况看,可以得出以下两条基本结论:
第一,县域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由于其第二、三产业能够创造出较多的就业岗位,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比较容易。江苏省太仓市和吉林省通化县就属于这一类型。如太仓市乡镇企业众多,县域经济发达,市场就业空间广阔,不仅当地现有农村劳动力已基本实现就地转移,还吸纳大量外来农村劳动力就业。同样,吉林省县域经济比较发达的通化县,紧紧围绕制药做文章,不断加强药材基地建设,延长药材生产产业链,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吸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第二,县域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二、三产业发展难以满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劳动力外出务工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形式。江苏省阜宁县和吉林省东辽县就属于这一类型。阜宁县是江苏省重要粮食产区,人口106万,其中农村人口76.9万,农村劳动力41.4万。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当地二、三产业难以吸纳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成为当地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几年来,这个县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努力拓宽劳务协作渠道,强化农民工权益保护等各项措施,已经逐步形成了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流动有序、管理规范、服务完善的城乡一体化的劳务输出格局,目前有万人到外地就业。东辽县也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人口4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万人。为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近年来,当地政府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契机,实施项目兴县战略,努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同时,该县不断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
(三)发展县域经济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具有重要作用
1.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低成本、高效率地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与大中城市相比,县域经济是城乡结合的经济,县域内有连接城乡的县城,有星罗棋布的小城镇,还有很多乡镇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对技术含量的要求相对较低,从而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所需就业费用和城市基础设施费用也低。农民就近就业,亦工亦农,农时务农,闲时务工,进退自如。据有关专家测算,在城市中安置1个劳动力需要4万?5万元,而乡镇企业吸收1个劳动力仅需4000元。
2.发展县域经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可以更多地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一是中小企业大部分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具有较强的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二是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要求相对较低,适应我国农村现阶段劳动力的素质水平;三是中小企业投资规模小,容易创办,适应民间资金的规模特点;四是中小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动员了民间资金的生产投入,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推动了城镇化建设和农村第三产业的兴起,进一步扩大了就业领域,有效地转移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近年来,有一大批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奋斗有成,积累了创业的资本,通过优惠措施,引导这部分人回农村发展,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就业。
3.发展县域经济,有利于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提高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一是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分散居住的农村人口不断向小城镇聚集,增加对电力、交通、供水、餐饮、娱乐、商业及社区服务等需求,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二是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小城镇连接大中城市和广大农村的桥梁作用日益加强,从而促进农产品交易市场、农村资金市场及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发育。
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工作重点
(一)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挖掘农业就业潜力。要从资源条件出发,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种植业、养殖业等优势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推进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业带的建设,形成专业化优质高效农业生产体系,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提高粮食综合效益,使粮食产业成为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农牧林产品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支持以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重点引导扶持农民、企业发展自律性的农产品行业协会和以农产品生产或营销专业户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形成专业农户、专业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农产品行业协会构成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二)加快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拓展本地就业空间。当前,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仍然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和蓄水池。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鼓励、支持、引导乡镇企业发展。要进一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和二次创业,提高乡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建立新型乡镇企业。要按照现阶段我国乡镇企业梯度发展的规律性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做好乡镇企业的空间布局和产业接续转移,促进乡镇企业的产业升级和产品升级换代。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手工业、特色旅游业发展,支持建立农村专业商品交易市场,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发展经纪人队伍。
(三)加强小城镇建设,发展小城镇经济。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加强对县域小城镇建设和村庄集镇建设的规划指导,逐步形成以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有机联系一般集镇和中心村的城镇体系。县城建设要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增强集聚和辐射能力,发挥地域性经济、文化、商贸中心的作用。继续开展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建设,引导小城镇发展特色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功能。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严格土地利用整体规划管制,依法用地,加强城镇建设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协调,严格按功能区规划建设。
(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民工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一是要加强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应尽快扭转全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局面,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投入,减轻农民教育负担。全力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推动农民职业教育。二是要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不断扩大农民工免费培训规模,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农民工培训。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建设。
(五)尽快消除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障碍,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一是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二是要完善土地制度,推进农民承包土地合理流转,保护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合法权益。三是要健全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养老和失业保险制度。四是积极推进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县级公共财政建设。五是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加快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六是改进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加大对农民工维权的支持力度。
三、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坚持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切入点来加以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既为大中城市提供了各种生产生活资料,又为大中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市场需求。要充分发挥县域经济产业聚集的平台作用,把“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升到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层次,转换工作思路,真正跳出就“三农”抓“三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才能加快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
(二)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县域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建议进一步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县市配置资源的权利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要研究合理划分县级事权,加强和完善县级政府的社会管理权、公共服务权、市场监督权等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使县级政府有更大的发展自主权和决策权,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要强化产业政策的指导作用,按照投资体制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减少行政审批项目,下放投资项目审批权限,将投资项目的决策权下放给各类投资主体。
(三)进一步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一是要加强规划指导。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县域特别是广大农村交通、通讯、供水、供电、教育、卫生、广播影视、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和建设。提高县城连接干线公路网络的公路等级,加快县乡公路、乡村道路建设。加强城镇生活及工业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加强城乡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搞好生态环境建设。三是要加强对县域产业发展的协调和支持。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加强协调指导,支持各类优势企业进入县域发展特色产业,加强不同地区之间、中心城市与县域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鼓励沿海发达地区向内地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县域经济支柱产业、特色产业项目给予专项支持。加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指导和技术服务。四是进一步完善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县级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中央对省级的转移支付资金重点补助到县(市),省级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以县(市)为单位进行测算核定,确保按时足额到位。不断拓宽筹资渠道,加大对农村社会公共事业的投入。要进一步降低对欠发达县公共投入和基础设施专项资金的县级配套比例。
(四)要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要采取“抓大促小带中间”办法,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抓大”就是要引导规模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过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结对联谊、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务工经商,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扩大富裕面。“带中间”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业户群体的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某一产品、某一环节上做优做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要进一步消除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凡是法律规定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都可以进入。同时,国家要在税收、投融资、资源使用、人才政策等方面,对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给予支持。
(五)进一步加快推进县域特色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命力在于特色。目前,我国东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集群和“一镇一品”的特色经济发展格局,中部地区部分县市的“一县一特”型县域经济也已出具规模。要适应国际制造业中心向我国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快实施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下一步,各地要进一步结合本地优势资源、综合考虑交通区位、产业结构、市场定位、科技水平等综合因素,在全国、全球经济发展新格局中,打造自己的特色,扩张自己的优势,建立自己经济发展的“坐标系”,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
(六)加快提升县域经济工业化水平。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环境,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使县域经济逐步改变单纯依靠农业发展的状况。坚持资源型和非资源型产业并举,大力扶持一批骨干企业,壮大支柱产业,培育知名品牌。积极发展专业市场带动的工业生产体系,努力做到“专精特优”;积极发展产业配套型和科技应用型工业企业,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努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注重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鼓励工业园区打破行政区划界限,集中连片布局,推动资产重组,促进乡镇企业向产业集聚区和小城镇集中,提高县域产业集中度,逐步形成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分工协作的区域发展格局,探索区域特色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全面发展的新路子。
(七)进一步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的环境。积极创建“服务型”政府,最大限度地实现审批畅通和办事高效;在服务领域上,要由单一搞审批办手续向搞好产业指导、信息咨询和市场体系的健全完善等方面拓展;要不断健全行政效能评估监督制度,从源头治理,从机制入手,坚决清除一切不利于环境发展的障碍。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21
一、xx乡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村经济来源单一,收入不稳定。由于畜牧养殖和外出打工分别占农民人均现金毛收入的35.6%、32.64%,一但畜牧养殖业和外出务工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当年农民的现金收入。如20xx年受国际金融和猪流感事件的影响,xx乡生猪出栏价格从20xx年的8元/斤降至20xx年上半年的4元/斤,仔猪出栏价格从20xx年的18元/斤降至20xx年上半年的5元/斤。由于生猪、仔猪出栏价格降幅过大,且生产成本并没有下降,因此养殖户20xx年上半年养殖越多亏损越大,部分养殖户不得不放弃养殖外出务工,留下来的也不得不大量削减养殖数量,只保留部分母猪。外出务工收入20xx年上半年呈下降趋势。据49.1%的外出务工家庭反映,外出务工子女20xx年上半年汇款回家的很少,没有活干,工厂时常停工,主要还是受国际金融的冲击。
二、人患大病、大牲x生病死亡、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大、高等教育成本过高仍是导致农民反贫的主要原因。调查中10人认为家中有人长期生病或大牲x生病死亡是导致家庭反贫的主要因素,占调查户的8.9%;6人认为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大是其反贫的主要因素,占调查户的5.4%;3人认为高等教育成本过高是导致其反贫的主要因素,占调查户的2.7%。
三、农村农业基础设施不足和落后。调查中13人建议政府加大对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占调查人口的11.6%。20xx年至20xx年上半年,xx乡新建成的水利沟渠共计5.8千米,目前xx乡农田水利沟渠待建和需维修的仍有175.5千米。耕地多是小梯田或斜坡,面积小不利于机械作业,仍属于牛马农耕生产。四、农村交通落后。虽然全乡5个村基本实现了通村公路,但路况差,目前连五级乡村公路标准都还没有达到,客运车辆不能通行,只能通行普通农用车辆,路况十分恶劣,24公里的通乡村公路就要花1.5小时才能走完,20xx年到20xx年上半年没有整个乡村公路投入的维修资金不到10000元。76个村民组仍有21个组没有通公路,农民生产生活仍是靠肩挑马驮运输。
五、农民缺乏先进的劳动技能。调查中有28人建议政府加强对农民先进生产技术培训力度,占调查人数的34%。目前,xx乡有在册一户一技能人数为592人,占总人口的7.3%,但多是以普通农业生产技术为主,如生猪养殖户中,真正掌握先进生猪养殖生产管理技术且能长期发展并赚钱不足10户,而大多数仍是传统养殖模式,不善于学习和接受别人先进的养殖模式,一但生猪价格出现较大波动,生产就出现亏本。
六、乡镇农技部门人才严重缺乏,没有发挥应有的技术指导作用。20xx年xx乡畜牧兽医站、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机技术推广站分别有编制2人、3人、2人,但截止20xx年上半年,三个站在册人数为零。xx乡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在没有技术员指导下只能靠传统经验生产,先进农业技术、畜牧业技术得不到推广利用,农业、畜牧业技术服务落后严重制约xx乡农村经济发展。
七、乡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投入不足,养殖协会没有发挥作用。是以保护青山绿水,发展畜牧养殖和生态农业为目标,以开发森林探险游观光游为思路的乡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xx乡林业收入占全乡财政收入的30%以上,林业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60%以上。20xx年xx乡全面开始了天然林禁伐,从那时起在保护青山绿水方面,政府采取了许多行政措施,如控制砍伐指标减少数量,加大打击乱砍滥伐力度,在森林防火上下功夫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青山绿水是保住了,但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也没了。如何实施“东羊西猪”大力发展畜牧业,如何搞特色养殖、种植,创建生态农业,使农民从农业结构调整中重新得到稳定的收入,本世纪以来几届乡党委、政府以资金扶持少数养殖户,组织部分养殖户学习培训先进养殖技术,积极开展畜牧疫情春防、秋防等服务,为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乡政府本身就属吃饭财政,没有财政收入,在对畜牧业养殖发展、生态农业的创建投入上也是杯水车薪。20xx至20xx年由于得到省直机关党建扶贫工作队的帮扶,xx乡在畜牧养殖业投入上共投入了33.9万元,主要用于改善养殖户的圈舍和购买优良品种,而其它年份却没有对畜牧养殖业的直接投入,20xx年也没有这方面的资金,且在特种养殖、种植上政府几乎没有资金投入。xx乡现有养猪协会一个,但多年来协会没有后续资金投入,协会会员没有开展活动,整个协会没有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形同虚设。
xx乡农村经济发展思路
一、转变思想观念,用市场经济发展观引导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决定出路,乡党委、政府要带头转变思想观念,用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来引导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加强对农村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要抽出时间下村进行调查研究,到周围县市调查了解农村市场,充分利用互联网掌握农村市场信息需求,经过分析研究后用来指导农村农业的结构调整。要充分利用现代的传媒网络,加强对农民教育,使其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展观转变为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市场经济观,为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奠定基础。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交通、通讯、信息大通畅,农产品大流通。农村基础设施的落后,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了解家底是乡党委、政府必须提前做好的工作,要派人提前做好乡项目库的建立,做好5年或10年乡项目建设规划,平时做好群众的思想宣传,鼓励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同时要积极向上级政府部门争取项目支持,充分发挥了当前“一事一议”项目的作用,做到施实一个,高质量完成一个,管理好一个,使其长期发挥经济、社会效益。特别是在农村道路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的后期管护上要引导村、组建立管护的制度,形成管护长效机制。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未来旅游业的开发联系起来,为将来旅游业发展奠定好基础。
三、加大农业先进技术培训力度,创建典型示范,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农业技术水平,是其农业增产,经济增收的重要途径。乡党委、政府一要多方面引进农业先进技术人才,为农民提供技术报务;二要花钱聘请农业技术专家到乡村,分期分批的对农民进行农业先进技术培训;三要培养领头雁,在技术、资金、市场信息上帮助示范户发展壮大,通过示范户带动周围的群众共同致富。四是要结合实际,发展市场需求的商品。如利用茶元、塘头村高海拔气候特点,在夏季大量种植冷凉蔬菜。
四、建立农村稳定的信贷体系、互助组织,带动农村全面富裕,鼓励土地流转,为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打好基础。在鼓励现有农村信贷服务的同时,政府要教育好农民,要学会用明天的钱、用别人的钱做自己想做的事,只要看准一个项目就应当大胆的把握时机尝试一个项目;要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农业发展基金,并且每年以百分之几的递增资金投入,为农民提供低息或贴息贷款服务,为暂时存在困难且又是好项目的农户解决燃眉之急,渡过难关20__年度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20__年度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要调动农民自身的潜力,指导其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如养猪专业合作社、养羊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等,或者是农民专业协会,让这些农民合作组织发挥它的协作、互助作用,同时在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合理进行土地留转,一是解决土地荒芜问题,二是为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经营提供土地,真正实现农产品商品化。
五、朝旅游业方向发展,在特种养殖、种植上下功夫。要长期保护青山绿水和野生生态资源,必须走旅游业和特种养殖、种植发展道路。地处三地四县五乡镇交汇处,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优势潜力,要充分利用施秉县北环路打通后的机遇,把未来发展融入施秉、镇远、石阡、余庆旅游发展圈,逐步开发佛顶山、九龙山健身游、探险游、观光游、乡村避暑游和乡村特色食品小吃游。要与石阡的窑上景区、施秉的杉木河、黑冲、云台山景区连成一遍,通过发展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保护青山绿水的目的。石螃、野蜂、野猪、野山羊、五步蛇、乌梢蛇、古妮虫草是野生自然资源特色,但现在人们仍在非法猎取,除了继续打击不法行为外,政府应鼓励部分农户从事石螃、野蜂、野猪、野山羊、乌梢蛇、古妮虫草等野生动植物的人工养殖种植,用来满足市场需要,减少对野生资源的破坏,实现保护野生生态资源目的。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22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迈进及科学发展观的践行,作为.市首批大学生村干部,我到村工作已近两年了,为了更好的推进新农村建设,我通过走访农户及查阅有关档案资料等方式对村基本情况及发展中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
一、村现状:
村位于镇政府2公里处,南与村相邻,北与村相邻,西至村,东至村,总面积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亩,总人口人,共户,由个村民小组组成,其中有名低保户,五保户。我村交通便利,村里共有砖瓦厂和养殖场等企业余家,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农业和外出务工。
基础设施现状:由于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以及在我村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下,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在交通方面,村民出行难的问题早在几年前就已基本解决,四条总长7.26公里的水泥硬化路贯穿我村;在用电方面,覆盖率达到100%,且全年故障率控制在0.1%以下;在用水方面,村委已于20xx年上半年对吃水困难的一,二,三,四,八,九组居民进行了送水工程,村民吃水不再难;在住房方面,我村的小区建设已取得第一阶段的成功,由于地下煤层采空,我村八,十组部分房屋成危房,经开会研究,动土施工等一系列程序,两组共97户居民已经全部搬迁到统一规划的小区中居住。但这些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远大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因此,今后,我村基础设施建设仍将是一个很大、很重要的一项工作。
我村的环境状况:近几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宣传教育下,我村认为环境自治才是行之有效的长远之策,为此村委进行了一系列的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如引导村民从根本上消除垃圾,污水等污染源,村里道路两旁种上了绿树,进行改厕建设等等,随着村民们科学知识的不断提高和村委的不断引导,我村的大部分村民已经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能很好地去维护,但仍有少数的人致广大村民的长远利益而不顾,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仍有发生。为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的环保宣传会加大力度,使村民从思想本质上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从根本上做好环境保护,真正为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村的计划生育工作及治安管理工作现状:一直以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得以深入开展和广泛宣传,使村民对计划生育这项战略性的国策有了深刻的认识,绝大部分群众都能够自觉遵守,我村的计划生育工作一步步走向成熟,连续三年,我村被市计划生育委员会检查验收并得到好评,但仍有极少数的群众,由于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不能够很好地执行党和政府的计划生育政策,因此,计划生育工作还任重而道远。同时,经村两委班子和治安主任的努力,我村近几年没出现过一起事件,打架斗殴,小偷小盗现象也不复存在,极少数发生口角现象都通过村委会协调及时被制止,治安管理工作趋于稳定状态。
二、在工作中所采取的方法及取得的成绩
20__年初,旱情严重袭卷我省,我村也未能幸免,部分小麦已经呈现枯黄现象,在配合村委召开了紧急抗旱工作会议之后,村两委干部投入紧张的抗旱工作中去,我村利用新打深井对一,二,四,八,九组部分麦地进行浇灌,我每天穿梭于各组麦地之间,查看是否有接头处漏水导致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同时由于水管有限还得协调各队在浇地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小摩擦,那段时间,由于经常在浇过的湿地里来回走,我有双鞋跟都拧掉了,但是看到被抢浇的200多亩麦苗又绿绿葱葱的,心里甭提多高兴了,民以食为天,自己只不过累一点,但却能保住村民们的口粮,有什么值得抱怨的呢?
20__年三,四月份,手足口病开始蔓延,我村十组连续出现3例病例,我主动申请负责我村手足口病的防控,那些天,我每天早早起床步行半个多小时赶到十组小区处监督村医对外环境进行消毒,待外环境消毒完毕,我挨家挨户上门提醒和查看村民内环境的消毒,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每天最少四次喷洒84消毒液进行消毒,同时到人多的地方对手足口病的知识进行讲解,消除村民们谈病色变的观念,对他们宣传十五字方针,要真正做到家庭及个人的卫生清洁。对于已出现的3例病例,我每天和村医一起上门查看病人情况,同时做好隔离记录,到现在为止,我村组小区及与其紧挨着的组小区再无一例病例发生,孩子们的健康有了保障。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23
内容提要: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与一个地区农村社会发展进步和农民思想意识、生活水平是否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国家减免农业税等优惠政策实施后,布尔津县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发生了明显变化,各个乡(镇)村(社区)依托自有优势,围绕土地、林地、畜牧养殖、旅游服务、劳务等,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乡村集体经济得以不断发展壮大。但在集体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对布尔津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客观分析,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集体经济、资源优势、科学经营、奖惩激励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整个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是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的物质基础。近几年,布尔津县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大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和扶持力度,农村级集体经济的总体实力得到了不断壮大。
一、发展的基本现状
据我们调查资料显示,截止x年底,全县辖x乡x镇xx个行政村,x个居委会,目前,乡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为.x万元。其中:村(社区)级集体经济收入为.xx万元,集体地面积x亩收入x万元,集体林面积x亩收入.x万元,草集草场x亩收入.xx万元,集体畜头(只)收入.x万元,其他经营性收入.x万元。xx个行政村和x个社区居委会中:x万元-x万元的xx个,占村总数的.x%;x-x万元的xx个,占村总数的.x%;x-xx万元的xx个,占村总数的.x%;集体经济收入---xx万元以上的x个,占村总数的x.x%;集体经济收入xx万元以上的x个,占村总数的x.x%。
二、呈现的主要特点
近几年来我县乡村两级党组织从各自的实际出发,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依托地缘、资源、产业等优势,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从全县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来看,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依托土地资源优势,开发农业增收,仍然是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据统计,我县农村集体共有集体地.xx亩,平均每村.x亩;集体林x亩,平均每村.xx亩;草集草场x亩.平均每村.xx亩,总数收入.x万元,占总收入的.x。特别是杜来提乡耕地面积大,各村预留机动地相对较多,周边宜农荒地也较广,在全县集体经济收入x个到十万元以上的村中,该乡就占了x个,其中最多的杜来提乡草原新村集体地x亩,承包费x.xx万元,集体林x亩,收入.x万元。这些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采取集体所有,农户竟价承包经营办法,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依托集体资产优势,实行多种经营,仍然是乡、村级集体经济最普遍的经营方式。我县大部分乡、村的集体经济规模较小,经济总量不大,区位优势不明显。这些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搞活集体资产经营,促进资源转化增值,增加集体收入。主要是利用集体统管的荒地、荒滩、林场、草场、养殖场(集体畜)、房屋等资源,通过招标承包、招商引资,使用权出让,租赁经营等途径,搞综合经营性开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x年全县各村集体畜头(只),收入.xx万元。杜来提阿肯齐村集体林x亩,收入x.x万元。窝依莫克乡托洪台村水费收入x.x万元。禾木哈纳斯村房屋租赁一次性收入x.x万元。
(三)依托地缘区位优势,发展二、三产业,成为乡、村集体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增长点。按照“围绕旅游办基地,办好基地促旅游,搞好旅游促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挥靠城、靠路、靠景点的优势,修建饭店、市场、出租门店等设施,围绕第三产业求发展,成为乡村集体经济增长的新亮点。目前,由各乡镇村自主开发建设了“阳光沙滩”、阿合贡盖提民俗风情园、白桦林休闲园等多个旅游景点和配套服务网点,使乡村集体年增收多万元。例如,窝依莫克乡养殖示范区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在旅游沿线建起了“大药房”,一部分用作村办公室,一部分用于出租,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近x元。
(四)依托资源优势,组建农村股份合作社,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新渠道。在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许多村集体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想出了很多好办法、新点子壮大集体经济。例如,托洪台村积极兴办农村股份合作社,按照“参股不控股,监督不经营”的原则,采取村集体出资、村民出力的方式,成立了“托洪台湖股份合作社”,增加集体收入,达到了村集体与村民共同获利的“双赢”效果。窝依莫克村在不影响正常办公的前提下,把村办公室的临街处全部建成了门面房,增强了集体经济。
(五)依托帮扶共建,确保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上下联动工作形成合力。建立了滚动帮扶重点村发展集体经济工作制度,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结合起来,并选派了xx个有一定综合实力的县直部门滚动帮扶贫困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这一举措收到了明显成效,在圆满完成第一轮帮扶目标任务的基础上,x年又启动了第二轮帮扶工作,各帮扶单位累计投入万,为x个重点帮扶村购买了只生产母畜、新建了村级办公阵地及配套设施、安装了有线电视等。针对部分村资源匮乏、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的问题,采取强乡帮弱村、强村带弱村的方式扶持“后进”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例如,杜来提乡采取牧业村给农业村借畜、农业村给牧业提供草料的方式,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格孜托别乡通过给村集体借畜、划拔集体畜的方式,确保了“空壳村”不出现反弹。
三、当前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原因
总体来看,虽然布尔津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从整体来看,乡村集体经济整体的实力还比较薄弱,特别是从我县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和经济大环境等主客观条件分析来看,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因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所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增收渠道不宽,收入乏力的问题.x年全县农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总数收入.xx万元,其中直接经营收入仅为.x万元,发包上交收入.xx万元。
发展水平不平衡的问题。就全县整体情况来看,杜来提乡、阔斯特克乡是村集体土地较多的村,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水平整体比较高,年收入大多都在x万元以上,
全县年收入超过xx万元的村只有x个,超过xx万元的只有x个。而一些地处偏远,而又无资源优势的村,年经营性收入只有x万元,可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还非常薄弱,无钱办事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干部素质不适应的问题。尽管目前乡村干部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村干部文化层次普遍较底,思想解放不够,发展意识不强,对市场经济知识知之甚少,也没有经营管理的经验,不能顺应市场的要求,从市场发展需求出发寻找路子,因而,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基层工作不到位的问题。一是部分乡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人多地少,自然资源匮乏,发展的空间很小。加之县、乡两级对集体经济特别是薄弱乡村的集体经济扶持不够。不仅总体上数额小,而且扶温饱的多,扶根源的少,极易返贫。二是一些乡、部分村的发展思路不清,缺乏长远规划,增收路子窄,发展点子少,短期行为多,滚动发展慢。
(二)主要原因
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与近年来农村个私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显得相形见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识不浓。不少人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认识不足:一是“过时”论。认为现在大气候是鼓励发展个私经济,再讲发展集体经济不合时宜。二是“畏难”论。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集体资产管理难度大。三是“无用”论。认为现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无关乎农村经济发展大局,不须再强调集体经济作用。此外,在一些贫困村还存在“等靠要”的.心理,自我发展意识不强。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条件薄弱。全县不少集体经济薄弱村所处地理位置偏僻,可开发利用资源较少,而且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技术落后,经济的发展空间很小。只能靠机动地获取有限的收入,缺乏新的有效的增收渠道。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干部能力不强。村干部在素质上差距还比较大,特别是在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群众上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少数村干部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别有目的不是千方百计想办法、找思路,而是想从中捞取好处,谋取个人利益;不少村党支部书记整日忙于乡镇的中心工作,很少有时间谋划村里发展大计,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存在“小富即安”思想。
四、进一步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的对策
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保持农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县、乡、村三级联动,各级领导及各乡(镇)和有关单位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意识,立足现实,放眼长远,积极培育和扩大集体财源,拓宽增收渠道,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创造力、凝聚力的物质基础。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认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为村集体经济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选优配强村领导班子,要加大村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将有经济头脑,有实干精神的能人选进村级领导班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二)因地制宜,多轮驱动,扩大乡村集体生产资料规模。
各乡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牧则牧。也可以发展第三产业,购置农业机械,入股搞合作社等多种形式。
第一、抓住农区畜牧业和现代畜牧业加快发展的机遇,充分挖掘农牧区的载畜潜力,不断扩大集体畜、禽养殖规模。
一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挖掘乡(镇)村的内在潜力,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多方筹措资金,根据自身的发展能力,不断扩大集体畜群的数量。
另一方面,把扶贫项目购进的牲畜作为乡集体扶贫基础畜,无偿转借分配到各重点贫困村,由村集体负责承包经营。每轮帮扶任务完成后,基础畜如数返还乡集体,形成“牲畜轮借,帮扶轮茬”的滚动发展机制,在滚动发展中增加集体的生产资料。通过x-x年的发展,使每个村集体畜达到头(只)以上,有条件的村达到头(只)以上。
第二、结合退耕还林工作,用足、用活、用好国家政策,在保证效益、有利增收的前提下,稳步增加集体林面积。
借助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的补助资金,县乡村三级联动,积极开展工作,多渠道筹措资金,除将不宜耕种的土地还林还草外,把荒山荒地及其它宜林地一起纳入了还林还草工程,通过国家和集体出资,农民出力的方式大幅度增加集体林面积,在农民受益的同时,增加集体收入。种植业扶贫项目主要以低产田改造、发展黄豆基地和饲、草料基地为主。布尔津县现有盐碱低产田x.万亩,因盐碱化而弃耕的土地x.万亩。可通过争取扶贫项目,实现低产田改造,扩展黄豆基地和饲草料基地建设。
第三、积极利用喀纳斯旅游资源优势,为农村发展集体经济谋求一席之地。引导乡镇立足本地优势,在全县旅游开发的大框架、大规划下,积极参与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在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旅游服务方面创收,增加集体收入。如禾木喀纳斯乡、冲乎尔乡、窝依莫克乡、布尔津镇都可以借助旅游的优势,发展集体经济。
(三)明确奖惩,加强激励,督促乡(镇)村、帮扶单位形成发展集体经济工作合力。
一是通过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这一有效途径充分调动各方的工作积极性。由县委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目标管理责任状,明确乡(镇)、村、对口帮扶单位和下派干部的工作职责,按照百分制量化集体经济发展目标任务,层层签订责任状,逐级落实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责任主体。每年把各乡(镇)、帮扶单位、下派干部落实责任状情况与乡村综合评比、帮扶单位评优定等和干部考核结合起来。完不成任务的乡(镇)和单位取消年终评优资格,党政“一把手”、下派干部,取消年终评优资格,并与工作较好的单位和个人一并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
二是实行村干部结构工资制度,改变那种干好干坏都拿相同报酬的旧模式,把村干部的报酬与村集体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多劳多得的工作机制。村干部是村民自治的代言人,是由村民自主选举产生的代表村民管理村级事务的特殊群众,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只有通过引导和制定激励措施来实现。为达到这一目的,我县制定并实行了村干部结构工资制度,把村干部工资划分为基础工资、奖金和发展集体经济效益工资三部分。基础工资、奖金部分由各乡党委、政府根据各村的集体收入状况和每年年终考核情况确定。在此基础上,按照集体经济依靠自我投入和滚动发展增收的部分核定一定比例作为发展集体经济效益工资发放给村干部。
(四)加强监管,科学经营,引导乡村集体经济步入长期稳定增长的良性发展轨道。
一是加大对乡村集体资产的监管力度,每年由县委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乡级集体资产进行一次专项审核,乡(镇)负责组织人员对各村进行一次审核,全面排查掌握各乡(镇)村集体资产的数额和各项财务开支情况,摸清各乡(镇)村集体经济收入底数。强化村账乡管制度,建立乡、村集体资产专门台帐,定期进行登记更新。
二是完善乡村集体资产承包经营制度,向科学经营要效益。对现有集体耕地和集体畜,坚持扶优扶强的承包方向,结合养殖示范区、种养示范户建设工作,改变以往撒“胡椒面”的方式,集中发包,确保规模经营。发包采取公开竞标的方式进行,根据集体资产安全运营的需要,明确规定经营能力、赔偿损失能力等承包条件,经过可行性论证后才能发包。对大规模承包经营集体资产的,预收部分承包费或以固定资产作抵押。所有承包行为必须签定书面承包合同,并经过公证部门的依法公证后,才能承包。
三是逐步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工作失职、失察、失误导致集体资产流失的,将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要求其追回流失的资产或按一定比例进行赔偿,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五)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做好“五个”结合。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放在整个农村工作中通盘谋划,实行“五个”结合:一是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整个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二是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体制创新相结合。三是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相结合。
四是发展与管理相结合。五是“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加大对经济落后村的帮扶,使其尽快摆脱贫困局面。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24
为全面深入了解xx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近日,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xx镇xx村、xx镇xx村、xx镇xx村、xx镇xx村等乡镇实地调研,对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主要发展模式
1.资源开发模式。开发利用村组集体土地、林地、“四荒”地、塘库等资源,通过自营、对外承包或入股等方式,发展种植养殖业、观光农业、休闲旅游等产业,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2.资产营运模式。利用集体现有办公用房、闲置村小、集体果园、经济林园等可利用资产,采取招商引资、租赁经营等模式,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3.合作投资模式。主要通过把财政资金、帮扶资金等,发展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村集体从中获得入股分红、固定收益。利用省扶持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等,采取自营、联营、租赁等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4.土地经营模式。对开展土地整理的村集体新增收益按农户、村集体、业主x:x:x分成,对整村整片流转土地的村集体,航测新增土地面积流转收益按村集体、农户x:x分成,向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流入方收取基础设施使用费和土地流转管理费服务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带动人。一是干部职责模糊。部分村干部对自身肩负的职能职责认识不全,村干部分工中谁负责发展村集体经济无明确安排,导致缺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牵头人和负责人。二是干部能力不强。目前,留居农村担任村干部的人员存在年龄偏大、学历较低、思想保守等问题,缺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三是干部动力不足。一些村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意愿不强,存在消极懈怠心理和畏难情绪,认为发展村集体经济不但自己要承担风险,在收益分配上也没有优势。
2.缺乏规范运行的集体经济组织。一是集体经济组织不够健全。大多数行政村尚未规范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经济组织,由村“两委”代为负责发展集体经济,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二是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大多数村集体经济存在产权结构、治理机制、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不明等问题。三是缺乏专业化运营管理团队。大多数行政村缺少懂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回引各类乡村精英人士较困难。
3.缺乏持续稳定的增收渠道。一是收入来源渠道单一。全区大部分村的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资源性资产承包收入、集体闲置资产租赁收入、土地流转管理服务费收入等,合资合营、引资联营的经济实体极少。二是可利用的资源资产有限。目前村域界限可供村集体直接支配利用的资源资产仅为少量的“四荒”地和闲置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办公用房等。同时受交通、区域等因素影响,部分村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差,无业主承接,集体资产、资源未能发挥作用。三是长效政策扶持不足。发展村集体经济缺少长效发展配套政策支持,特别是在资金、用地、信贷、税收等方面缺少专项政策,不能形成助推集体经济发展的合力。
4.缺乏协同运转的制度机制。一是缺乏风险防控机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的项目大多为农业项目,尚未建立起农业险种齐全、风险分担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二是缺乏激励保障机制。村“两委”干部、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人员与集体经济经营收入之间没有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村干部和经营管理人员干事热情难以调动。三是缺乏收益分配机制。绝大多数村集体经济组织未建立兼顾各方的收益分配机制,导致在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经营过程中,出现股权占比不明晰、收益分配简单、集体资产流失等现象。
三、对策与建议
1.充实集体经济组织带动人。一是明确基层干部职能职责。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未规范建立前,由村“两委”代为履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职能职责,并加大对不作为干部的问责力度,推动村“两委”干部积极盘活利用有限的资源资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二是加快确定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统筹区、乡、村三级人才资源,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书记,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通过合法程序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提高管理运行效率。三是有效发挥乡村能人带动作用。运用“物质+精神”双重手段,促进新乡贤、优秀农民工等各类乡村精英人员回归家乡,构建乡村能人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合作机制。
2.全覆盖建立规范运行的集体经济组织。一是规范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村级建制调整契机,同步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经济组织,并按照“旧账分开、新账统一”原则,规范管理集体资金、资产、债权债务。二是平稳过渡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有序做好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农村集体资产核实和财务合并工作,坚持集体资产权属不变,经济利益关系不变,农民享受的政策不变,充分尊重和维护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三是加快完善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管理制度。持续巩固清产核资、成员界定和股份量化成果,理顺集体经济组织内部产权关系,完善集体资产“三会”制度,实现集体“三资”监管制度化,防范集体资产流失。
3.拓展集体经济多元增收渠道。一是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深度挖掘生态、水文、历史等资源,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康养农业、生态旅游等多种产业,通过产业业态的多元化发展,形成多种集体经营性收入来源。二是加快探索社会化共营合作模式。将集体的资源占有优势、组织协调优势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市场适应优势相衔接,鼓励村集体将财政支持资金投入所形成的资产、村集体自有资源资产等,通过租赁转包、作价入股等方式,引入新型经营主体联合经营,通过固定分红加收益分红等复合收益模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三是加快探索协同化抱团发展模式。鼓励多个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共同出资的方式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联合社,拓展集体经济发展空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飙升。
构建集体经济组织协同运转体系。一是完善集体经济风险防控机制。建立集“农业保险、风险分担、监督有效”于一体的集体经济组织经营风险防控体系,协调保险机构开发覆盖各类农业经营项目的保险产品,建立健全农业产业项目风险分担机制,有效防范集体经济经营管理风险。二是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将村“两委”干部、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人员薪酬待遇与集体经济经营收入相挂钩,通过“保底底薪+绩效奖励”的薪酬结构、股权激励等方式,激发基层干部、乡村能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动力。三是优化收益分配机制。探索建立兼顾各方的收益分配机制,因地制宜制定兼顾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新型经营主体、经营管理人员、特殊群体的收益分配机制,用好各类财政惠农政策和扶贫政策,支持集体经济组织以股份形式入股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明确股份占比和收益分配模式,保障村集体经济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25
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等各项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求真务实,突出“发展”,县域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是我县经济发展生机最旺盛、增长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发展比较协调、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几年。其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高
全县经济快速发展,项目建设成效显著,转型升级不断推进,发展质量有效提升。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8.7亿元,同比增长16.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3.7亿元,同比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81亿元,同比增长23.9%;第三产业增加值43.9亿元,同比增长11.3%。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3.4、8.2、4.4个百分点。民生继续得到改善。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6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085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18万人;完成了20所农村学校的校安工程,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率达100%;全面完成了今年农村改水改厕项目,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7个,新建村级卫生室30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着力开展“阳光行动”,落实农村低保对象2.6万人,五保供养标准较去年提高200元,新建农村敬老院、五保之家等11个;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共参保43250人,新增4348人;解决城镇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共497套,新建农村沼气池6208口。
(二)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20__年完成农业总产值51.1亿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6.81千公顷,同比增加1.39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0.69千公顷,同比下降14.1%;全年粮食产量54.76万吨,同比同比增长0.37%,其中:秋粮产量28.64万吨,同比增长1.92%。油料产量1.78万吨,同比增长13.6%;茶叶产量0.19万吨,同比增长0.3%;养殖水产品产量9.36万吨,同比增长5.4%。
现代农业稳步推进。今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温氏集团、春云科技等产业化项目。洞庭黄龙在天津股交所挂牌,这是县内企业挂牌上市零的突破。凯佳生态、九洲生态城、左公水乡等现代农庄建设扎实推进,鹤龙湖农庄等17家现代农庄评为全省星级乡村旅游点。粮食生产再获全省先进,水产总量连续15年居全省第一,畜牧工作荣获全省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高。
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县共硬化通乡镇(村)公路230公里,硬化率达85%以上,通组、通户硬化率均超过60%。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14个,全县共新增垃圾围(池)2720多个,建设乡村垃圾站220多个,50%以上的村庄实行了卫生保洁制度,实现了垃圾集中管理清运。全县共新建沼气池6208个,累计完成沼气池建设41045个,仅沼气一项就覆盖全县30%以上的农户,加上电器、液化气和气态生物灶等在农村的广泛使用,全县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60%以上。
(三)工业和建筑业提速增量
产业经济提速升级,工业经济加速扩张。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68.9亿元,同比增长34.3%。全县规模工业达到152家,同比增加23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6.7亿元,同比增长28.6%。建华管桩、福湘木业、洞庭生物、长康实业、义丰祥实业等企业效益提升。大地化工、长元人造板、科英机电重组盘活。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4.5亿元,同比增长35%。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44.6亿元,同比增长52%;
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积极搭建产业承接基地。20__年全面完成2条主道的电、供排水、排污系统建设,着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绿化、亮化等相关配套工作。今年园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家,新增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47.7万元,同比增长64%。园区共引进招商项目16个,协议引进资金6.7亿元。全年新开工项目15个,尚达木门、菲菲毛巾、驿通电子、新源变压器、波士家俱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为构筑大园区,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奠定了基础。
建筑业稳定增长。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33家,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5亿元,同比增长36.7%。实现利润1.7亿元,同比增长47%。全年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9.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4%。
尽管我县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与兄弟县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县经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优。县域经济特色不浓,各地之间结构趋同,缺乏浏阳生物医药、花卉、望城现代农业之类个性鲜明的特色产业;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传统农业产业仍然在唱主角;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农业生产生活服务还停留在相当原始的水平;产业链短,集约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不多,未能形成强势产业链,其知名度、市场影响力、辐射半径、规模效应还十分有限。
二是规模企业比重不大。据调查,我县现有企业784家,但规模企业只有149家,仅占19%。工业企业相当一部分为传统产业,规模不大、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年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占9.8%,年产值在5000万元至1亿元企业占3.4%,年纳税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有1家(今年可望有两家),年纳税在100万元至1000万元的企业不足十家。目前全县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和国家级龙头企业。虽然我县近年来引进了如远大低碳科技园、中国(湖南)轻工产业园、长丰新能源汽车、中铁轨道等财源性、税源性大项目,但还未形成生产力。由于企业规模不大,全县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难以得到质的提升。
三是资源要素制约严重。
一是用地紧张。近年来,由于我县引进项目较多,用地指标不够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县每年的用地指标在700亩以下,而实际需要量在5000亩左右,致使中铁轨道等一大批已落户项目无法开工,用地难已成为招商引资的最大障碍。
二是资金紧张。园区建设、项目征地拆迁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尽管县委、县政府通过引进商业银行、争取贷款、向干部借款等筹集了不少资金,但与实际需要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使建华二期等好项目无法开工建设。另外,由于国家宏观调控,使中小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目前,我县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缺口在3亿元以上。
三是用工紧张。随着新《劳动法》的实施、工资协商制度的即将推出,企业用工短缺、用工成本高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县部分企业的一大难题。用工短缺直接导致了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特别是由于几次实施有序用电,生活用电无法保证供应,很多企业员工辞工,进一步加剧了用工紧张形势。
四是要素紧张。今年以来,“电荒”问题十分严重。我县为保民生、保稳定,已4次实施有序用电。有序用电期间除留三千保安负荷外,工业企业全部停止生产,累计投产时间近60天。另外,我县工业所需的煤炭、钢材、成品油、铜材、甲醛、木材、粮食、亚麻等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均超过了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造成企业生产成本升高,运输成本加大,企业盈利空间压缩。
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行动,是实现“强盛湘阴”的根本途径。为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努力完善发展思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26
一、忘私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
俞垛镇忘私村地处里下河地区,南与镇相邻,省级河道唐湾河穿村而过,水陆十分便利,全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810户,总人口2118人,村地域面积3000亩,耕地面积2502亩,人均耕地1.18亩,20__年村集体纯收入100万元,农民纯收入7000元。村里三分之二大部分村民主要通过种田和上班取得收入,部分村民承包农田种植稻麦和林木,还有部分村民从事畜禽养殖,另外还有少数的个体业经营户,主要从事机械加工、造船。
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与思考
1、充分利用土地,让土地出金子
农村经济要发展,农民要增收,离不开土体,土地出效益。如何让土地出金子?我有几点思考。第一,我们要强化科技服务,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含量。让农民增收,最直接的就是让农田增产,我们要利用本村与镇农机站结对挂钩这个优势,多派村干部到农机站学习新的农业知识,还可以请农机站的工作人员到我们村宣传和推广农业技术,并对我村村民进行培训,让农民科技种田。而且这方面我们也已经有了成果,譬如说我们村率先实行的麦套稻技术,已取得了成效,还有在粮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全量还田方面我们也都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帮助农民增加农田产量。以后我们要做的是继续和农机站保持对接,不断投入新的农业技术,继续走科技兴农的道路。第二,我们村地靠集镇,目前通往集镇的通北公路全长大概400米,而且这条公路宽广,交通便利,但是路两边仍是农田,还没有开发,而且我们村的村民坐落主要集中在庄中心,而且住房紧凑,大都是旧房,庄中心的道路狭小,不方面行车,只能由自行车和电动车行走,所以大都村民再造房时豆想搬往集镇,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将通北公路两侧的农田开发,建住宅区,促进本村经济发展。
2、充分利用优势,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农村经济发展,光靠农业还不行,我们还要发展工业。我们村南与镇相邻,省级河道唐湾河穿村而过,水陆交通便利,我们要充分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来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目前我村已经完成了一个500万、一个300万的招商引资项目。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水陆交通建设,充分发挥人际作用,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的推展。
3、充分发挥特色,让造船业形成气候
俞垛镇是一个鱼米之乡,我们村从事船舶运输业的比较多,所以这也促进了我们村造船业的发展,目前我们村已经有两个造船厂,但都是粗放型的经营模式,而且也没有形成规模,所以我们要提供便利和平台,促进造船业的发展,让造船业形成气候,成为我村的优势。
4、溱湖会船,发展文化经济
我们村地靠溱潼镇,是俞垛镇的一个文化大村,每年都会参加溱湖会船比赛,参赛的有贡船、龙船、篙子船、划船等,连续几次获得会船比赛的一等奖。鉴于这样一个文化优势,我们要充分发挥出来,让文化充实我们生活和思想的同时,我们还要想法子让文化出经济,推出我们自己的文化节目,同时也为招商引资坐铺垫。
三、总结
在市镇党委、政府要领导下,在我们村村干部的努力下,在我村广大村民的充分参与配合下,我相信我们忘私村的集体经济发展会蒸蒸日上,村民的生活会更加富裕,共同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27
民营经济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福利、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摸清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了解民营经济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现就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做一简析。
一、民营经济的主要特点
(一)民营企业实力增强。2019年末,全市个体工商户累计达21371户,本年新增2062户;从业人数98944人,本年新增4669人;注册资金累计达150918万元,本年新增9440万元。私营企业累计达1964户,本年新增251户;从业人员52365人,本年新增1790人;私营企业注册资本达373164万元,本年新增79494万元,新增企业户均注册资本达到317万元,远远超过全部企业户均注册资本190万元。
(二)民营经济量质同升。2019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累计完成1090945万元,同比增长8.8%;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64.8%,同比增加1.5个百分点;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达86.2%,同比增加16.9个百分点。拉动全市gdp增长8.4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17.2:58.9:23.9,其中,二产业发展明显加快,增速快于整体民营经济1个百分点。
(三)民营工业整体向好。2019年,全市民营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471488万元,同比增长9.5%,增速比去年同期减缓3.4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增加值占民营经济增加值的43.2%,同比缩减0.9个百分点。民营工业对民营经济的贡献率逐步提高,民营工业对全市gdp的贡献率为28.8%,同比提高10.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经济增长2.8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长有33.5%来源于民营工业。
(四)民营投资大幅回落。2019年,全市民营企业完成投资额614935万元,同比下降16.2%;全市民间投资累计完成571794万元,同比下降13.0%,比去年同期降低2.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总投资的32.9%,其中: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268704万元,同比增长5.9%,占全市民间投资的比重达47.0%,同比增加8.4个百分点,农户投资21000万元,同比增长1.1倍。
(五)消费市场平稳运行。2019年,民营经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678876万元,同比增长13.6%,同比回落1.3个百分点,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99.2%。民营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47609万元,占民营三产的比重达18.2%,同比回落1.0个百分点;增长11.6%,增幅同比回落0.1个百分点;民营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47682万元,占民营三产的比重达18.3%,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增长4.4%,增幅同比回落2.1个百分点。
二、民营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民营经济下行压力凸显。整体宏观经济形势对我市民营经济冲击较大,民营实体经济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生存发展困境,受当前价格回落、成本上升、利润空间缩小等影响,企业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凸显。
(二)资金瓶颈制约十分严重。多数民营企业存在固定资产挤占流动资金现象,加之市场行情不好,资金回旋空间几乎没有;同时民营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经营风险大、信用度较低,加上抵押和担保制度不完善,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采取惜贷政策。
(三)产业结构层次依然偏低。受市场准入、企业自身素质等条件限制,我市民营经济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行业,装备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低,一些产业能耗高、产业链短、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很容易受市场波动影响。
(四)企业管理水平尚需提高。多数民营企业还未建立现代管理体系,管理水平较低;标准化工作滞后,产品质量堪忧、竞争力不强;技术创新、教育培训等资金投入较少,研发能力不足;民营企业中有影响力的品牌较少,品牌经济发展还需加大力度。
(五)服务环境有待逐步提高。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性障碍还存在,许多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难以完全落实到位;民营经济具体管理办法还不尽完善,有关扶持发展民营经济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实际工作中难以真正兑现;全民创业的发动面不够,创业文化氛围尚未形成。
三、对策及建议
(一)抓好政策措施落实,促进民营企业健康成长。继续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相关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位,并结合措施出台当地支持政策,并开展涉及各部门政策的细分工作,通过对政策的贯彻实施,加大财税支持、加快结构调整、缓解融资困难等,积极推动全市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促进民营经济协调发展。根据国家和省相关产业政策,结合本地实际,确定有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点,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将其做大做强。在发展好农副产品加工的基础上,抓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和产品,向终端产业和产品延伸,努力实现产业升级。
(三)建设综合服务平台,构建民营经济服务体系。以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为依托,建设民营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整合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吸纳具备条件的融资担保、信用评级、财税代理、法律顾问、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电子商务等专业服务机构入驻,抓好政策、服务、信息的整合、链接、共享工作,为民营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四)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缓解民营企业资金制约。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激励等机制,鼓励和引导各类商业银行为民营提供贷款服务,发挥好主渠道作用;引进各类民间银行等投资主体到我市落户,盘活金融市场;引导民营企业诚信合法经营,改善自身融资环境;帮助有实力的企业民营企业加快上市直接融资步伐。
(五)引进培训多措并举,提高民营企业整体素质。人才引进方面,要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系统网络优势,适时组织开展网上招聘活动,为民营企业引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人才培训方面,坚持自主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重点培训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管理专业人才,培训企业全员操作技能,提高民营企业整体素质。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28
一、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长顺县交麻乡交麻村下辖16个村民组,502户,总人口2053人,耕地面积5410亩。主要产业是以养猪、养鸡、养羊为主的畜牧业,以烤烟、生姜为主的种植业,全村集体经济偏于薄弱。
狂年来,随着中央、省、州、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我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本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
全村主要是以畜牧、种植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xx年,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2万元,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0元,其中:来源于农业方面的收入25万元,在全乡4个村中处于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
1、从业人员分布情况。现全村共有2053人,其中:男性1211人,女性842人,18岁以下人数为264人,18―60岁之间人数为1567人,60岁以上人数为222人,劳动力人口数为1567人。根据20xx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全村1567人劳动力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农业人口有1193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76%;从事二、三产业的为374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32%,其中:23人从事交通运输业,35人从事批发与零售业,316人从事其他行业。
2、产业结构情况。农业产业结构中主要以“玉米、油菜”种植为主。以20xx年为例,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10亩(含复种指数),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530亩,总产量63.25万公斤,在粮食作物中以玉米、油菜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生姜为主,以林果业为补充,畜牧业以养猪场和分散喂养猪、牛、羊和鸡为主。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截止今年12月上旬,建设有乡村公路1条,约7.8公里,一事一议项目通组公路硬化正在建设中;现有田间道路25条,约10公里,全部道路均为泥巴路;水利设施建设上,坝塘共8个,小水池120个,沼气池80口。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
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通电、通电讯。现交麻组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252户1003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847人,参合率90%;全村有17户农村危房改造户,目前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建有中小学1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三免一补”政策已落实到位;农村税费综合改革以及相关惠农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实。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村“两委”班子共10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5人,村民委员会委员5人;全村共有党员52人,其中:男性党员45人,女性党员7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村委会到鼓扬红岩的乡村公路多年得不到修缮、路面硬化以及多数田间道路过窄、过陡,雨天行走艰难,从而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物资运输,增加了生产、生活成本;二是水利设施落后,水池、水窖修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村民的农业生产、生活用水;三是村容、村貌等基础卡设缺乏统一规划,多数组建设杂乱无章,比较凌乱,路面硬化、绿化、美化、净化设施建设不到位,环境卫生条件差,全村的16个小组均无垃圾处理池;四是农村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差,设备、设施落后。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我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全村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不高,劳动力素质低。全村的田地比较零星、分散,多数是梯田和坡地,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基本上还处于“牛耕马驮”的小农经济状态,增加劳动力成本的同时,也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我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困难。劳动力素质低,村民还有相当数量的文盲、半文盲,其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盔则满”心理,农民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3、农民收入低,产业化水平不高,增收渠道窄。当前,全村仍面临着缺乏新的产业支撑,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产品价格偏低,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农民增收难等诸多困难和问题。20xx年,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1050元,在交麻乡乃至全县村委会中处于中等水平;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除烤烟种植具有一定产业化外,蔬菜种植产业化规模还较小,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生姜、核桃种植才刚刚起步。
4、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统一布局。我村在新农村建设上,村“两委”班子存在思路不够清晰,缺乏统一规划、安排和部署。有的组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上还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在宣传、发动群众方面也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对如何建设、怎样建设本村的新农村思路不清、路子不宽;在工作上存在不主动、不积极,工作方法不多,还存在“等、靠、要”的现象;这些将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整个村委会的新农村建设进程和质量。
5、新农村建设,“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十分突出。近年来,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以及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部分村民小组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建设,但“重建设、轻管理”成了一大弊病。新建成项目和原有集体资产的日常的管理维护不到位,对这些资产,村组没有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维护制度,集体资产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不能保值增值,反而存在严重的减值和流失的隐患,部分村民对建成的设施保护意识薄弱,特别是在村组公房、乡村道路、水池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上意识淡薄、方法不到位。
6、村委会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一是全村组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村“两委”班子成员中,小学、初中程度文化还占56%的比重,这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和后劲不强,在带领群众致富的路上力不从心;二是基层组织建设还有待完善、加强。目前,塘坎组和大地组两小组组长一职还空缺,无人担任;三是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下步工作打算及对策
(一)加大新农村建设和各项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涉及“三农”问题的法律法规,宣传党委、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有关决议、决定和重要举措,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村组会议等进行多渠道宣传,在村内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央“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突出新农村建设主体意识,加强班子建设。新农村建设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一个好的班子带领大家向前发展;村党总支与村委会加强团结,紧密沟通、严密组织,要形成一支有号召力,能干实事,乐于奉献的村“两委”班子,明确党组织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建设的主力是农民自己,激发广大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是关键。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动员全体村民以集资、投工投劳等方式积极参与各村组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建一个,成一个,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过多的增加群众和村组集体负担,搞举债、负债建设,要量力而行,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三)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逐步落实。村级“两委”班子须认真研究,立足本村实际,突出本地特色,提出符合本村实际的新农建设发展规划,统一布局,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生态环境,对于新农村建设,要按照规划稳定有序推进。对于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乡村道路规划、小学软硬件建设、垃圾处理池建设、村民科技文化室建设等建项目要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逐步和安排。
(四)抓好农业科技文化的培训、推广。一方面要继续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用,加大利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积极推广运用各种集约、高效、节约型农业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和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如积极推广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农村劳务的开发,全面实施农民工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积极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民的收入。
(五)要抓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培育,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明年,我村将加大产业化进程步伐,形成以“科学种植稳村、科学养殖兴村、特色养殖富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在今年推广杂交玉米、烤烟和生姜种植的基础上,明年将大力推广有机高粱的种植和200亩核桃种植;养殖业方面,在稳定商品猪、商品羊出栏数的基础上,加大扶持绿壳蛋鸡养殖户的养殖力度,为我村产业化打下基础,从而可以推动我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要搞好规划,必须保护好耕地。应坚持“围绕增收调整结构”的思路,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对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扶持、培育,并发展好现有的优势产业,在做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要注意确保粮食产量稳定、确保畜禽养殖安全。因为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六)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完善各种制度。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和完善各项村规民约,增强我村各干部和村民对公共基础设施的保护意识,确保公共基础设施安全完整,增强群众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加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确保我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总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长期性、持久性的过程。新农村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从解决农民最关注、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产业支撑和改善生产环境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的积极性。我相信,只要我们村干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积极理清我村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用3至5年,完全可以使全村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民生活更加宽裕,村容村貌更加整洁,农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和谐。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29
按照市政协20xx年《工作要点》安排,10月22日至23日,市政协副主席成登鹏带领经济科技委员会部分委员对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工作进行了调研。委员们实地察看了西安银行铜川分行、耀州联社、陕西天马电缆有限公司、铜川市蓝天包装有限责任公司、铜川恒晟科技材料有限公司、陕西秦龙山水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详细了解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情况,听取了市金融办关于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汇报,与部分金融机构和民营企业协商交流,对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一、基本情况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围绕稳增长、促投资、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主线,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铜川市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十条措施》、《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方案》等文件,强化政策引领,加大支持力度,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小微贷款增速明显。
截至9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9.64亿元,同比增加27.1亿元,增长11.65%;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4、18亿元,贷款户数5539户,单户授信1000万以下小微贷款余额25.29亿元,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0.22%,贷款户数5485户,同比增加2467户。
(二)对接资本市场,壮大民营经济。
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投资百利科技公司、天健九方毫米波芯片等项目。设立飞龙投资基金,投资盛晖莱、中传网络等企业和澳威激光、辕点汽车项目,推动项目落地;由铜川汇能鑫能源有限公司受让浙江海越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取得上市公司海越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引进域外上市公司落户铜川;积极推进民营企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交易板挂牌,有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三)丰富金融业态,优化金融生态。
组建铜川市金服转贷公司、铜川市金服投资公司,持续为市金融服务公司赋能。建成铜川特色金融街区,积极推动8家企业入驻,进一步丰富域内金融业态。开展金融领域专项整治和专项行动,严打“套路贷”和高息民间借贷,加强金融监管,创造良好金融生态。
(四)完善融资体系,增强担保实力。
组建混合所有制融资担保公司,设立陕西农担铜川分公司,推进担保体系建设;对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实施资产重组、剥离不良资产,增强融资担保实力。
(五)开展融资帮扶,纾解融资困难。
扎实开展经营困难企业帮扶工作,以“投贷联动”“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经营困难企业融资发展。截至目前,累计帮扶企业38家,累计投放帮扶资金1.15亿元,协调贷款1.4亿元。帮助恒源地产、秦龙山水、丽天餐饮等企业成功化解累计5000余万元债务风险,避免了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发挥中小微企业转贷基金作用,为中小微企业解决短期应急周转资金。
二、存在问题
(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强。
主要表现为政策宣传力度不够,银企信息不对称;部分金融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不积极、不主动;区县金融专业人才少,不能有效运用金融工具灵活服务企业。
(二)金融产品不够丰富。
我市金融机构虽然根据企业融资需求推出了“诚信纳税贷”“小微快贷”“经营快贷”等信贷产品,但仍不能满足民营企业多元融资需求,还需在创新丰富金融产品上再下功夫。
(三)融资担保公司实力弱。
我市融资担保公司数量少、注册资本低、竞争力弱,目前全市共有5家融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总额只有3.21亿元,净资产4.1亿元,存量担保20笔、在保余额4775万元,代偿金额7729万元,担保放大倍数仅为0.12,服务民营经济的能力较弱,民营企业担保难问题依然存在。
(四)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少。
我市在信用评级、资产评估、投资咨询等方面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偏少,现有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普遍规模偏小、收费偏高,增加了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五)民营企业管理水平低。
我市很多民营企业存在产权制度不明晰、信息不透明、财务不健全、发展不稳定等问题,企业自有资金不足,不能提供担保或抵押,信贷风险高,难以达到银行放贷条件。一些民营企业家信用意识较差,民营企业缺乏金融专业人才,对融资工具了解较少,这些原因又进一步增加了企业融资难度。
三、对策建议
(一)继续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力度。
一是金融机构要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扩大信贷投放,对暂时困难的企业尽量不断贷、不抽贷。
二是有关部门要加大金融政策宣传,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要对民营企业贷款重点银行给予相应的.民营企业信贷规模、授信权限、绩效考核等政策支持。
三是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激发银行服务民营经济市场活力。
四是财政部门要对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方面贡献大的金融机构加大财政资金支持。
(二)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扩大直接融资,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新三板”、陕西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交易,同时加大对挂牌并实现融资民营企业的奖励力度。
二是加快推广“投贷联动”模式。借鉴西安银行铜川分行“投贷联动”试点经验,大力推广由市国资委入股小微企业、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担保、银行授信的“投贷联动”模式。
三是实行“产业链贷款”,围绕核心企业增信,开展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金融服务模式。
(三)创新金融产品。
结合铜川实际,根据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发展需求,探索推广“订单金融”、“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等金融产品和服务项目,进一步丰富金融产品。
(四)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和中介服务。
一是建立以市融资担保公司为龙头,区县融资担保公司为补充的全市融资担保体系,引进民营融资担保公司,活跃融资担保市场。
二是壮大担保公司实力,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引入企业注资参股,进一步扩大融资担保公司资本金规模,力争使全市担保公司注册资本总额达到10亿元,进一步提高放大担保倍数,提升其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三是规范现有中介服务公司,积极引入新的中介服务公司,清理整顿中介服务公司不合理收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银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免费为企业提供资产评估等融资服务。
(五)创新还贷方式。
一是探索无还本续贷模式,对信用良好、生产经营正常的民营企业采取无还本续贷,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对暂时遇到困难、但产品有市场、项目有发展前景、市场有竞争力、诚信经营的民营企业采取无还本续贷或者分期偿还本金等方式,减轻企业到期还款压力。
二是加大财政资金注入力度,扩大转贷基金规模,更好发挥“过桥”资金作用,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六)加强企业自身建设。
一是企业要引进金融专业人才,健全会计制度、完善财务报表,加强自身建设,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机制。
二是要提高企业家信用意识,建立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信用等级。
三是市金融办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管理经营人员金融知识培训力度,帮助企业不断提高管理经营水平。
(七)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
一是继续组织好政银企对接座谈会,推动银企融资对接,提高企业融资质量和效率。
二是建立网上民营企业宣传展示平台,对全市民营企业信息进行集中宣传展示,对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各项政策进行宣传解读,实现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民营企业信息共享,为金融机构服务民营经济提供更加便捷的渠道。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30
一、大棚发展现况
西屏乡柏林村位于江油市城西12公里处,距绵阳市不到30公里车程,区域优势明显。盘江新河穿村而过,属盘江二级阶地,水利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辖6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456户,1559口人,基本农田900余亩。地震前有种植大户1户,种植面积200余亩,现有蔬菜大棚10棚,养殖大户3户。20__年,村民耕地亩产值约1000元,而蔬菜亩产值约4800元,约为耕地亩产值的5位。现阶段我村大棚特点是菜棚建筑质量低,防寒能力弱,种植环境差,冬季不易生产。
二、存在的问题
大棚蔬菜种植经历了近3年的发展壮大,已成为我村产业开发的重头戏,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取得的成绩让人鼓舞,可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集中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于传统农耕思想观念较重,村民认识不到位,限制了大棚蔬菜发展
由于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不少农户对发展大棚的认识不够,种棚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不能将种植大棚当作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严重束缚了思想解放。绝大部分农民思想观念陈旧,接受新事物意识淡薄,种植停留在传统的农作物上;还有部分村民缺乏种植技术,别人种啥他种啥,别人干啥他干啥,边种植边摸索,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也有一部分农民形成了“以土为本”过分依附土地的思想;还有部分村民存在“小富即安”的现象,易满足于现状,不能把结余投入扩大再生产,无法获得更多更大的结余,缺乏改变现状的冲动和欲望;另外,绝大多数农民缺乏开放意识、商品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在生产过程中害怕失败,怕担风险,缺乏战略性和前瞻性眼光。此外,抱有种地不如打工思想的人很多,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靠种植生活的村民很少,种地的积极性不高。
二是大棚种植缺乏专业技术支撑,经济效益低下,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集中反映在:
1、农民缺少蔬菜生产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知识,蔬菜技术人员数量不能满足需要,且缺乏在田间地头的实地指导。
2、农户对引进特优品种力度不够,主要还是以往的西红柿、茄子、黄瓜、辣椒等大众化品种,没有依据本村资源特色形成“一村一品”的规模化种植。
3、一些种植户一遇到蔬菜产品及农药化肥种子市场价格波动,就会迅速减少种植面积,有的甚至放弃,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村里大棚蔬菜发展的良好氛围,不利于大棚蔬菜的稳定协调发展。
4、5.12大地震后,大棚蔬菜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基础设施受损严重,地震时期蔬菜卖不出去,再加上唐家山堰塞湖泄洪,蔬菜不能采摘,很多种植户资金积压,大棚种植面积大量减少,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
三是销售渠道不畅,受外地蔬菜市场冲击,抑制菜农种植大棚的积极性。
我村的蔬菜种植总体上讲,由于数量少,技术含量低,种植成本大,在市场上竞争能力太弱,大部分菜农是自种自销。再加上外地蔬菜的调入,影响了大棚种植菜农的销售和种菜的积极性。
三、对策和建议
为切实有效解决大棚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推动我村大棚产业开发不断向前发展,经过深入调研,认真分析,形成的解决思路如下:
1、加强宣传力度,帮助村民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小组会等形式,让他们认识到:种植大棚蔬菜是投资低、收益高、见效快、适合农村发展的好项目。同时,也可以采取带出去到我县九岭镇大棚种植成功的示范点实地学习参观,增长见识,让广大农民朋友切身感觉到在身边的真实例子。包村干部与村干部要各尽职责,逐门逐户做大棚种植宣传思想工作,通过深入细致地讲解和引导,让群众在思想观念上有所转变。
2、实施跑动战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大种植规模 引导农户自身尽力筹集建设资金,完善大棚菜地基础设施,改善种棚环境条件。如在大棚间建设各种管网和道路,同时,协调水利部门实施打井和防渗滴灌工程。当然这些工程单靠农户自身的力量是不行的,还要靠各级政府的强力推动,两委班子一定要抓住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契机,积极与县、乡两级相关部门联系,争取资金上的扶持。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小额贷款的优惠条件,加大投资;或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吸引外资。农业发展必须形成规模优势。有规模才能有效益,产业化必须规模化。因为只有当生产有一定规模来自周边县市的商贩才会源源不断,产品才不愁销路。
所以我村蔬菜生产还应再接再厉,逐步形成区域化、规模化,最终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
3、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蔬菜产量,促进农民增收 菜农种植户一定要继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通过书本、网络等方式不断了解种植技术方面的知识。村两委班子要定期组织农户召开村民小组会,通过交流学习的方式,不断提高种植技术。同时,要与县、乡农业部门及时联系,聘请农业技术员到我村进行实地指导,使大棚生产各环节都有可靠的技术保证。
4、积极发展宣传作用,打通销售渠道,形成公司与农户订单销售模式
5、充分发挥好农业局大棚蔬菜建设项目的带头作用,塑造龙头企业,打造蔬菜品牌,吸引更多的投资,形成产业化。
要通过电视、报纸、广告牌、打电话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成立配菜公司,打造我村蔬菜品牌,拓宽销售渠道,争取将蔬菜打入城市超市和批发市场进行销售,提高村民的收益。
通过这次调研,使我村村民对发展大棚蔬菜有了新的认识,为我村今后大棚蔬菜发展规模化提供了一个参考思路。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31
农村问题是农民,农民富则农村富,农村富则国家安定。发展农村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村小康社会、和谐农村的建立。因此,开展xx乡农村经济调查,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找准工作切入点,是此次工作的目的。
xx乡基本情况
xx乡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城北部,距施秉县城48公里,距遵义地区余庆县城19公里,东与白垛乡、南与牛大场镇相交,西与余庆县白泥镇毗邻,北与镇远县大地乡、石阡县坪山乡接壤。xx乡怀抱九龙山,北靠佛顶山,位于省级旅游景区杉木河上游,年平均气温14.9℃,年平均降雨量1080?,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自然资源丰富,有红豆杉、榉木、水青杠等国家保护珍稀树种和五步蛇、石螃等珍稀动物。全乡总面积180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6909亩,其中稻田5088亩,旱地1821亩,林地面积213227亩,占总面积的79%。地属山区,高山林立、岩容发达,东北方较高,海拔为1869.3米,西南方偏低,最低海拔为656米。全乡辖5个村76个村民组,110个自然寨,2087户,8140人,居住有汉族、苗族、土家族等民族。全乡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土豆、油菜、烤烟,是典型的农业、林业乡。
xx乡农村经济现状
xx乡现有人口8140人,其中男4397人,女3643人,劳动力5138人占总人口的63.1%,20xx年已外出务工1791人占总人口的22%、占劳动力的34.9%。农村经济来源主要有畜牧养殖、外出务工、烤烟和水稻种植。烤烟生产主要分部在北部的塘头、茶元两村,20__年和20xx年烤烟产值分别为108万元、157.21万元。水稻种植主要是西面的xx村和中部王家坪村、九龙村。畜牧养殖方面,中部和东面的九龙村、茶元村,以饲养山养为主,西面的xx村以喂养母猪和生猪为主。20__年xx乡人均纯收入为1486元,20xx年为人均纯收入为1806元。五个村均无村级集体经济来源,是典型的空壳村。
此次农村经济调查,我们从全乡随机抽取了112户,占总户数的5.4%,调查人口为508人,占总人口的6.24%。调查人口中,20xx年人均现金毛收入为4881.5元,其主要经济来源有畜牧养殖、外出打工、种植烤烟等经济农作物、经商、粮食生产、其它,它们分别占毛收入的35.6%、32.64%、13.82%、5.57%、4.18%、8.6%。20xx年人均支出为3744.1元,其主要支出对象为生活支出、生产投入、建房、酒席、购置农机和车辆、医疗、教育,它们分别占支出的32.97%、18.86%、14.51%、10.88%、8.62%、7.03%、7%。20xx年人均粮食产量为637.7公斤。
调研发现
一、xx乡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村经济来源单一,收入不稳定。由于畜牧养殖和外出打工分别占农民人均现金毛收入的35.6%、32.64%,一但畜牧养殖业和外出务工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当年农民的现金收入。如20xx年受国际金融和猪流感事件的影响,xx乡生猪出栏价格从20xx年的8元/斤降至20xx年上半年的4元/斤,仔猪出栏价格从20xx年的18元/斤降至20xx年上半年的5元/斤。由于生猪、仔猪出栏价格降幅过大,且生产成本并没有下降,因此养殖户20xx年上半年养殖越多亏损越大,部分养殖户不得不放弃养殖外出务工,留下来的也不得不大量削减养殖数量,只保留部分母猪。外出务工收入20xx年上半年呈下降趋势。据49.1%的外出务工家庭反映,外出务工子女20xx年上半年汇款回家的很少,没有活干,工厂时常停工,主要还是受国际金融的冲击。
二、人患大病、大牲畜生病死亡、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大、高等教育成本过高仍是导致农民反贫的主要原因。调查中10人认为家中有人长期生病或大牲畜生病死亡是导致家庭反贫的主要因素,占调查户的8.9%;6人认为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大是其反贫的主要因素,占调查户的5.4%;3人认为高等教育成本过高是导致其反贫的主要因素,占调查户的2.7%。
三、农村农业基础设施不足和落后。调查中13人建议政府加大对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占调查人口的11.6%。20__年至20xx年上半年,xx乡新建成的水利沟渠共计5.8千米,目前xx乡农田水利沟渠待建和需维修的仍有175.5千米。耕地多是小梯田或斜坡,面积小不利于机械作业,仍属于牛马农耕生产。
四、农村交通落后。虽然全乡5个村基本实现了通村公路,但路况差,目前连五级乡村公路标准都还没有达到,客运车辆不能通行,只能通行普通农用车辆,路况十分恶劣,24公里的通乡村公路就要花1.5小时才能走完,20xx年到20xx年上半年没有整个乡村公路投入的维修资金不到10000元。76个村民组仍有21个组没有通公路,农民生产生活仍是靠肩挑马驮运输。
五、农民缺乏先进的劳动技能。调查中有28人建议政府加强对农民先进生产技术培训力度,占调查人数的34%。目前,xx乡有在册一户一技能人数为592人,占总人口的7.3%,但多是以普通农业生产技术为主,如生猪养殖户中,真正掌握先进生猪养殖生产管理技术且能长期发展并赚钱不足10户,而大多数仍是传统养殖模式,不善于学习和接受别人先进的养殖模式,一但生猪价格出现较大波动,生产就出现亏本。
六、乡镇农技部门人才严重缺乏,没有发挥应有的技术指导作用。20xx年xx乡畜牧兽医站、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机技术推广站分别有编制2人、3人、2人,但截止20xx年上半年,三个站在册人数为零。xx乡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在没有技术员指导下只能靠传统经验生产,先进农业技术、畜牧业技术得不到推广利用,农业、畜牧业技术服务落后严重制约xx乡农村经济发展。
七、乡镇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投入不足,养殖协会没有发挥作用。是以保护青山绿水,发展畜牧养殖和生态农业为目标,以开发森林探险游观光游为思路的乡镇。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xx乡林业收入占全乡财政收入的30%以上,林业收入占农民家庭收入的60%以上。20__年xx乡全面开始了天然林禁伐,从那时起在保护青山绿水方面,政府采取了许多行政措施,如控制砍伐指标减少数量,加大打击乱砍滥伐力度,在森林防火上下功夫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青山绿水是保住了,但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也没了。如何实施“东羊西猪”大力发展畜牧业,如何搞特色养殖、种植,创建生态农业,使农民从农业结构调整中重新得到稳定的收入,本世纪以来几届乡党委、政府以资金扶持少数养殖户,组织部分养殖户学习培训先进养殖技术,积极开展畜牧疫情春防、秋防等服务,为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乡政府本身就属吃饭财政,没有财政收入,在对畜牧业养殖发展、生态农业的创建投入上也是杯水车薪。20xx至20xx年由于得到省直机关党建扶贫工作队的帮扶,xx乡在畜牧养殖业投入上共投入了33.9万元,主要用于改善养殖户的圈舍和购买优良品种,而其它年份却没有对畜牧养殖业的直接投入,20xx年也没有这方面的资金,且在特种养殖、种植上政府几乎没有资金投入。xx乡现有养猪协会一个,但多年来协会没有后续资金投入,协会会员没有开展活动,整个协会没有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作用,形同虚设。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32
一、xx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xx地区辖7县1市,现有总人口798.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39.62万人,农村劳动力455.64万人,乡村从业人员412.11万人。国土面积26853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549.44万亩(其中,水田68.66万亩,旱地480.78万亩),保障灌溉面积431.3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1.75%)。
(二)20xx年农业农村经济情况
1、预计20xx年,xx地区国民生产总值(GDP)6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31元/人,其中:工资性收入85元,家庭经营收入1850元,财产性收入35.92元,转移性收入360元。
2、主要农作物生产值情况:20xx年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954.22万亩,产值190.73亿元,(其中,玉米257.24万亩、23.35亿元,铃薯5.3万亩、86.7亿元,水稻66.32万亩、5.76亿元,小麦92.29万亩、1.22亿元,油菜85.52万亩、2.41亿元;蔬菜253.98万亩51亿元,烤烟66.98万亩、13.49亿元,茶叶面积29.2万亩、1.38亿元,中药材20.7万亩5.5亿元。预计20xx年粮食产量263.05万吨,占全省粮食总产的23.65%。畜牧业肉类总产33.67万吨,其中生猪28.95万吨、产值55.4亿元,肉羊0.50万吨、产值2.4亿元,肉牛2.12万吨、产值7.5亿元,预计20xx年xx地区肉类总产33.67万吨,占全省肉类总产的17.5%。
3、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至20xx年12月,全区共有龙头企业97家,其中部省级龙头企业21家,地市级龙头企业97家,拥有资产亿元,20xx年营销总额9.5亿元,带动农户130余万户;全区已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943家,社员28945户,合作社拥有资产5.4亿元,流转土地87.3万亩。
20xx年农村沼气建设投入建设资金11475万元,农村户用型沼气池5.1万口,大中型沼气池3口,沼气后续服务站95个,现全区建成农村户用型沼气池23.4万口,适宜建池覆盖率达到29%,综合三改配套率达到62%。
二、期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判断
期间,地委、行署认真落实试验区的相关精神,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农业结构调整为抓手,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确保粮油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以生态畜牧业、马铃薯、蔬菜、茶叶、水果、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一)粮油生产总量不断增加,单产水平不断提高
在粮油生产上,以稳定发展,确保粮食基本自给为目标,通过加强优良新品种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普及,在稳定粮油作物播面的同时,努力提高单产,实现粮油生产稳定发展。20xx年与20xx年相比,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5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由250.52万吨增加到20xx年的263.05万吨,粮食单产水平由262公斤/亩,提高到276公斤/亩,全区粮食需求总量约322万吨,常年生产量达到270万吨,调入量17.46万吨(主要是粮食品种之间的调剂,其中大米约14万吨),调出3万余吨,总体看来,粮食基本实现自给。油菜种植面积85.52万亩,常年总产万吨左右,单产公斤,并以康星油脂有限公司为龙头,促进了油菜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二)农业生产结构逐步调整,优势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期间,xx地区结合本地实际,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以生态畜牧业、马铃薯、蔬菜、茶叶、水果、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强化投入力度,以良种繁育为基础、基地建设为中心、标准化生产为保障、产业化经营为动力,加快优势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1、生态畜牧业发展迅速。
xx地区充分发挥具有污染小、天然草场面积大(620.33万亩),灌木林(630万亩)、林地(1800亩)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总量大(年生产量326万吨),绿肥种植广(300余万亩)、人工草地保留面积大(80万亩),饲料来源广泛(年可用于饲料的粮食和农副产品200余万吨)等优势因素。以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的重点,突出抓好规模养殖和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创新工作机制、调整生产方式、提高科技含量、组建合作组织”的四项措施,强力推进生态畜牧业的发展。20xx年与20xx年相比:肉类总产由29.42万吨增加到33万吨(增加112%),畜牧业产值由40.61亿元增加到67亿元(增加164%),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由37.86%增加到38%(提高1个百分点),养殖户由1.8万户发展到13.6万户(增加7.5倍),养殖业收入由287.79元增加到631元(增加219%),养殖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比重由14.1%提高到20.5%(提高6.4个百分点)。按照规划至20xx年,xx地区投入发展畜牧业的资金稳定在3亿元,养殖户达12万户,肉类总产增加到50万吨,产值达20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50%,养殖业收入达20xx元,占农民纯收入比重增加到30%,培育龙头企业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xx个,至20xx年,xx地区畜禽生产量上升至全省第二位。
2、马铃薯产业稳步发展。
xx地区充分利用海拔高、气候冷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优势条件大力发展马铃薯生产。通过加强马铃薯良种扩繁体系建设,大力推广脱毒马铃薯,加强马铃薯市场建设,加快马铃薯加工业发展等措施,促进马铃薯产业的稳定发展。现xx地区成为国家确定的马铃薯种植发展优势区域,成为全国马铃薯四大主要产区之一,成为我省马铃薯最大产区。20xx年与20xx年相比:马铃薯总产值由34.1亿元增加到86.7亿元(增加2.5倍),种植马铃薯农户由40万户发展到86万户(增加2倍),马铃薯单产水平由1212.1公斤/亩提高到1278公斤/亩,马铃薯收入占农民总收入比重由5.3%提高到9.5%(提高4.2个百分点)。按照规划至20xx年,xx地区投入马铃薯产业的资金达到5000万,种植农户达90万户,马铃薯总产值达亿元,占农民收入比重增加到12%,马铃薯龙头企业发展到家,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xx个。
3、蔬菜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xx地区充分利用海拔跨度大、生态类型丰富,交通(铁路、公路)建设加快等有利条件,通过强化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加快蔬菜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对蔬菜产业扶持力度等措施,促进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20xx年与20xx年相比:蔬菜种植面积由172.1万亩增加到253.98万亩(增加1.5倍),蔬菜总产值由20.97亿元增加到51亿元(增加2.4倍),蔬菜单产水平由13.2公斤/亩提高到62.5公斤/亩,种植蔬菜农户由135万户发展到170万户(增加40万户),蔬菜收入占农民总收入比重由9.14%上升到14.98%(上升5.8个百分点)。按照规划至20xx年,xx地区投入蔬菜产业的资金达到1亿元,种植农户达180万户,蔬菜总产值达90亿元,占农民收入比重增加到20%,蔬菜营销与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50家、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xx个。
4、茶叶产业迅猛发展。
xx地区充分利用荒地、坡地资源丰富,宜茶面积大等优势条件,以茶产业作为生态治理、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通过强化政策和资金扶持,全面整合“乌”、“三”、石漠化治理、整村推进等工程(项目)资金发展茶产业,以新茶园种植及无性系茶苗推广应用为基础,加快准建立茶园基地建设和无公害及有机茶产地认证,促进茶产业快速发展。20xx年与20xx年相比:茶叶总产值由0.365亿元增加到1.37597亿元(增加3.8倍),种植茶叶农户由3.8万户发展到7.6万户(增加2倍),茶叶收入占农民总收入比重由0.5%提高到2.6%(提高2.1个百分点)。按照规划至20xx年,xx地区投入马铃薯产业的资金达到1.5亿元,种植农户达35万户,茶叶总产值达30亿元,占农民收入比重增加到%,茶叶龙头企业发展到20家、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xx个。
5、特色经果产业加快发展。
xx地区充分利用海拔跨度大、生态类型多样的有利条件,以苹果、核桃等为重点,整合“三”生态保护项目、退耕还林巩固成果项目、国家生态功能区建设项目和争取国家、省级精品水果项目,加大特色经果业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土地流转,以特色产业基地和精品示范基地建设为基础,以水果产业基地高标准建设为抓手,全面推动特色经果业的发展。
6、中药材产业呈快速发展之势。
xx地区充分利用半夏、大方天麻、百合等一批地道药材在国际国内影响较大的优势,通过制定规划、加大投入力度,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基础,以示范基地建设为核心,以“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产业化经营模式为主体,加快中药材种植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促进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20xx年与20xx年相比:中药材种植面积由8万亩增加到20.7万亩(增加2.5倍),中药材总产值由0.9亿元增加到5.5亿元(增加6.1倍),种植中药材农户由1.6万户发展到3.5万户(2.2倍),中药材收入占农民总收入比重由0.005%上升到0.218%(增加43倍)。按照规划至20xx年,全区中药材种植农户发展到12万户,中药材总产值达到30亿元,中药材收入占农民收入比重增加到1.23,中药材龙头企业发展到3-5家、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xx个。
(三)优势特色产业占农民收入比重不断上升
优势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益,不断发展成为xx地区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中最大的增长点。20xx年与20xx年相比,优势特色产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由30.475%上升到66.96%,已成为农民收入中最大比例部分。同时,随着优势特色产业的不断发展,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产业集成度的不断上升,优势特色产业的经济效益也将更加凸显,为该区生态治理、脱贫致富,以及为xx地区乃至全省“工业化、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期间,既是xx地区获得投入最多的时期,同时也是xx地区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投入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力度最大的时期。据统计,xx地区在生态畜牧业、马铃薯、蔬菜、经果、茶叶、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投入上,20xx年与20xx年相比,由0.4365亿元增加到7.2292亿元,投入增加16.56倍。其中:生态畜牧业投入资金由1255万元增加至34887万元(增加27.8倍);马铃薯产业投入资金由20xx万元增加至4200万元(增加4.2倍);蔬菜产业投入资金由590万元增加至4580万元(增加7.76倍);经果产业投入资金由20万元增加至3180万元(增加xx9倍);茶叶产业投入资金由500万元增加至9460万元(增加19.92倍);中药材产业投入资金由900万元增加至985万元(增加17.8倍)。经果业、生态畜牧业、茶产业、中药材产业成为投入增加最多的产业。
(五)产业化发展不断加快
期间,xx地区结合优势特色的发展,以加快产业化发展为核心,通过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和促进“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促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扩大产业基地规模,促进优势产业区域的形成,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集中度,加快农产品名特优品牌建设,加快产业化发展。20xx年与20xx年相比,xx地区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方面的龙头企业由20家发展到6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发展到784个。目前,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00家,固定资产达亿元的龙头企业有75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xx55个。建成特色经过林130万亩、生态畜牧业人工种草基地113.2万亩、商品蔬菜基地131.9万亩、茶叶基地29.2万亩、中药材生产基地20.7万亩,较20xx年分别增长65%、87%、11%、217%和228%。累计获得无公害产地认定61个,面积56.31万亩;产品认证47个,年产量18.75万吨;有机农产品认证20个,绿色食品认证1个,质量管理体系认证9个;获xx名牌产品称号9个、省证明商标xx个,地理标识产品4个,专利授权4个;获xx省名特优产品27个,地区优质农产品认证130个。目前,全区已建成优势特色产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400余个,初步形成以、为主的优质肉羊产业带,以、大方为主的马铃薯商品薯产业带,以、大方、为主的夏秋反季节蔬菜产业带和以大方、为主的优质辣椒产业带,以苹果、核桃、樱桃、柑桔为主的精品果业产业带,以、为主的高山生态有机茶产业带,以半夏、大方天麻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带。此外,xx地区的xx县获“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大方县获“中国皱椒之乡”及“中国天麻之乡”,xx县获“中国竹荪之乡”,xx县获“中国贡茶之乡”,xx县获“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等称号。
(六)结合实际,制定了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规划
地委、行署及相关部门结合本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十二五”期间,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3321”工程,即:建设300万亩草地畜牧业、300万亩特色经果林、300万亩蔬菜,200万亩茶叶、200万亩中药材。配合3321工程的实施,提出了建设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工程和“十带百园”(xx个5万亩以上的的xx大特色产业带,3个5000亩规模以上的特色农业示范园),具有全区的战略高度。另外,xx地区根据本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结合省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分别制定了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特色经果林发展规划、茶产业发展规划、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及油菜油脂产业发展规划等。这些规划的制定,进一步明确了该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定位、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对于下一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七)不断建立和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20xx年以来,地委、行署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毕地党发[20xx]6号)、《关于建设特色农业基地的意见》(毕地党发[20xx]12号)、《关于实施“三万”农业示范工程推进特色农业基地建设的意见》(毕地党发[20xx]13号)、《关于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的意见》(毕地党发[20xx]19号)、《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的意见》(毕署发[20xx]3号)、《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毕署发[20xx]6号)、《关于大力推进特色林果产业发展,促进生态建设和农民增收的意见》(毕地党发[20xx]17号)、《关于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毕署发〔20xx〕26号)、《关于加快高山生态有机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毕地党发[20xx]16号)、《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毕地党办发[20xx]2号)等一系列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文件,提出加快发展马铃薯、草地生态畜牧业、特色经果林、蔬菜、高山生态有机茶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提出了“做优基地、做大产业、做强加工、做响品牌、做活市场”,“贸工农、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思路,在全区组织实施“3321”工程即特色农业基地建设。
三、试验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期间是试验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快时期,但是,由于该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口众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较差,在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尚存在以上方面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
一方面由于该区域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较差、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人口多,另一方面该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长期以来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严重不足,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差,受自然灾害影响大。目前区域内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在保灌田土的覆盖面、人均半亩口粮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的水、电、路配套等方面严重滞后,亟待改善。仅靠试验区自身力量,短期内难以解决,要实现试验区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下大力解决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
二是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虽然试验区结合当地实际,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在土地制度改革试验、林权制度改革试点,财政扶贫资金贴息、信用社贷款的扶贫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改革创新的力度和深度有待提高,特别是作为“先行先试”的试验区,在政策优惠制定方面,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体系改革与建设方面,在农业科研机构体制改革方面,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投融资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方面,在调动农业科研、技术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等等方面,均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建立起调动多方积极性,促进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确实提高该区域在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中的承接能力。
三是投入力度亟待增强。
期间,从中央到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政策,特别是对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工作给予最大力度的支持,试验区成为投入增长最快、增长最多的时期。但由于该区域长期投入严重不足,欠账较多,加之区域内原有的自然经济条件较差,从改革开发以来相比较,无论是投入的总量,还是人均的投入量,试验区均处于较低水平,投入力度亟待加大。
四是科技支撑能力较弱,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
近年来试验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显著进步,特别是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区域内农业生产的方式较粗放、良种覆盖率和良法到位率不高,标准化规范化技术的普及率不足,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等问题较普遍,随着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科技支撑能力弱的问题也日渐凸显,区域内的农业科技研发能力、科技储备能力、农业技术推广与示范能力、产业化升级的科技支撑等都还较弱,迫切需要得到加强。试验区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6.4年,低于全省人均受教育年限为6.75年水平,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接受新知识、技术能力的能力弱,特别是试验区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外出务工,滞留农村的多是老年、妇女和儿童,农业生产劳动力素质亟待提高。
五是保障体系有待健全。
试验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产业技术支持体系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技术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体系、市场营销和信息体系建设等方面,有待加强和完善。
四、对促进实验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
试验区成立以来,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支持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工作推进建议方案的要求》精神,积极支持试验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试验区人口数量、国土面积是全省第二大的地区,贫困人口是全省最多的地区,是全省具有重要战略的地区。加快试验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于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地委、行署及相关部门结合本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了“3321”工程(300万亩草地畜牧业、300万亩特色经果林、300万亩蔬菜,万亩茶叶、万亩中药材),结合工程的实施,制定了建设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工程和“十带百园”(xx个5万亩以上的的xx大特色产业带,113个5000亩规模以上的特色农业示范园)措施,明确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定位、发展思路和目标,思路清晰。
我们认为:在促进试验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要始终坚持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带动战略,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用产业化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用城镇化理念促进农村发展,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在巩固粮食基础的前提下,要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项目为载体,良种良法配套为基础,规范化基地建设为重点,产业化发展为保证、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根本,下大力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促进试验区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1、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加快体制机制建设。
充分发挥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有利条件,加大改革创新步伐,要创造更宽松的政策环境,制定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体系改革与建设,加快试验区农业科研机构体制改革,创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机制,建立充分调动社会各类资源积极参与试验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为试验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加大对试验区支持力度。
从中央、省级层面,要制定对试验区更大的支持政策,在项目、资金、人才等各方面,进一步加大对试验区的支持。特别是要加强试验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在水利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水电路配套等多方面给予更大支持。
3、加大对试验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支持。
一是建立试验区与省级农业主管部门、省级农业科研机构建立紧密联系的专家团队制度,充分利用专家资源优势,为试验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充分发挥专家团队优势,获得信息、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更大的支持。
二是建议试验区农业主管部门,按照确定的重点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加强与部、省相关部门单位的联系,组成特色产业专项考察调研组,深入试验区开展专项调研,从全省发展的战略高度,对试验区各优势特色产业,再次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进一步理清产业发展思路、明确产业发展的措施,促进区域产业之间的合理衔接,强力推进该区域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
三是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在农业产业化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农田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民科技培训等方面,将xx地区纳入优先支持和建设范围。
四是试验区政府、农业部门,要充分考虑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充分整合有效资源,促进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共同推进产业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33
XX年的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后,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必须正视存在问题,咬住争先晋位目标,奋力推进“生态立县、药业兴县、旅游强县”战略,努力建设人均经济强县,全面提高城乡群众收入水平。
——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县在深化县情认识、找准经济发展差距的基础上,确立并全力实施“生态立县、药业兴县、旅游强县”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带动,狠抓产业开发培育,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自XX年“6.9”后,六年间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2.2%、11.2%、10.5%和11.9%。XX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99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71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20__元,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1亿元,增长18.4%。p>
客观分析县域经济主要数据,整体呈现出增幅较快、但水平很低的特点。一是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XX年全县生产总值仅占全省、全市份额的0.029%和0.57%;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省18212元的32.7%和全市10046元的59.2%。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6.7:31.7:41.6,与全省11:56:33和全市24.8:38.6:36.6比较,农业所占比重仍然偏高,且布局散、规模小、特色不明显、产业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同时,工业企业设备落后,市场狭窄,技术含量低,多以资源粗加工为主,对县域经济贡献率低,还不能发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功能。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生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处在起步阶段,产业发展优势不明显。二是产业发展缓慢。生态旅游、绿色中药两大主导产业发展缓慢,市场影响力、辐射范围十分有限,对县域经济拉动力较弱。绿色中药虽初具规模,但产业链条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精深加工瓶颈难以突破,仍处在出售原材料的农业产业初级阶段。生态旅游虽已起步,但推出的旅游产品缺乏特点和亮点,配套的服务功能尚不完善,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财政增收困难,发展投入严重不足。多年来,由于没有稳固财源,地方财政收入极其微薄,转移支付主要用于保工资和保运转,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困难,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乏力。四是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薄弱。近年来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靠中省项目拉动,地方投资比例低,项目统筹能力差。县乡村道路网点少、等级低、通行能力差,交通瓶颈问题尚未彻底根除;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瘠薄,地块狭窄,人均耕地面积小;城乡基础配套设施落后,市场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五是贫困面大,城乡群众增收乏术,部分城乡群众生产生活还比较困难。XX年,我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40元,分别是全省12858元的64.8%和全市10155元的82.1%;农民人均纯收入20__元,分别是全省3136元的64.1%和全市2884元的69.7%。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中,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是主要支撑。六是城镇化水平低,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不强。我县虽有3个建制镇,但规模偏小,城镇基础设施不健全,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渠道不畅,市场化程度低,对县域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弱。目前,我县城镇化率不足30%,明显低于全省的42%和全市的38%。
——建设人均经济强县势在必行
在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确定了“培育特色产业、建设人均强县、构建和谐、打造熊猫家园”的载体,力争通过2至3年的努力拼搏,使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亿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左右,从人均经济指标上快步跟进和奋力赶超省市平均水平。
确定这些目标,一方面是我们实现建设人均强县、奋力争先晋位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我县人口少既是劣势也有优势的特点。我们虽然在经济总量方面无法与其他县区相比,但人均指标上却蕴含着潜力。具体讲,一是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经济发展正处在新的战略机遇期。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出台了多措并举突破县域经济和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商贸流通、公路交通、财政金融扶持政策、乡镇机构改革、扩权强县等利好政策,必将推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具大。随着“生态立县、药业兴县、旅游强县”战略的深入实施,我们在产业培育方面多年的努力终将获得丰厚回报。三是具有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后发优势明显。全县各级班子紧密团结,各级干部齐心协力,广大群众求富思进,加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催生的强大精神动力,必将驶入突破发展的快车道。特别是随着西成高铁客运专线过境设站、“引汉济渭”工程等重点项目年内的开工,县委、政府发展农业三大产业的决定落实见效,大熊猫生态旅游开发项目的顺利推进,必将推动快速发展。只要我们凝心聚力、奋起直追,按照“抓特色比亮点、抓增长比人均、抓稳定比和谐、抓管理比环境”的发展思路,把省市推进县域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那么我们必将把落后的劣势转变为后发的优势,迅速掀起突破发展的新高潮。
——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突破发展
发挥比较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首先,在农业方面,以农业产业化为目标,强力推进生猪、山茱萸和板栗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坚持抓大户、抓示范、抓规模、抓亮点的思路,出台相关政策措施,设立专项资金进行扶持和补助,促进三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按照一村一品模式,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积极发展天麻、猪苓等中药材,搞好土鸡、中峰、大鲵等特种养殖业,抓好核桃、食用菌等林副产业。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补贴政策机遇,搞好山地综合开发,大力发展后续产业,形成特色鲜明、多元互补的产业格局。其次,在工业方面,继续以山茱萸等产业为龙头,着力开发天贝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山茱萸保健酒、农家香公司的系列农产品等项目,并辐射带动同类产业和相关产业的配套发展,形成以技术为先导,以名牌产品为基础,以骨干企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同时,将水能和矿产开发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作为发展龙头逐步壮大。第三,在三产方面,充分依托自然生态优势,围绕大熊猫栖息地、秦岭珍稀动物园重点开发农业观光旅游、民俗旅游、科考旅游,组织好茱萸花节、大熊猫节等旅游节庆活动,扩大我县旅游宣传面。积极发展物流、商贸、信息等服务业,全面提升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缺乏可供出口的资源和产品,居民消费能力也非常有限,因而投资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要继续抓住国家扩内需、促增长、保民生的政策机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突破发展主攻方向,精心论证、筛选、储备一批带动力强、关联度大、附加值高、有支撑作用的大项目,全力以赴抓好重大产业项目、重点基础建设项目、民生保障项目、社会事业发展项目的争取和实施,重点争跑高速路新连接线、东陈路、污水及垃圾处理厂、大熊猫生态旅游综合开发等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投资、推进大发展。要加快项目开工和建设进度。对扶贫重点村、椒溪河流域土地整理、金水河梯级电站开发、经济适用房建设、乡镇卫生服务体系、佛中扩建、大熊猫生态旅游和天美、秦隆石材等投资额超500万元的大项目,要倒排进度,明确时限要求,确保及早动工建设。
大力推进城镇化,催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要抓紧实施县城规划修编工作,统筹编制村镇建设规划,力争我县乡镇列入“陕南陕北百镇”建设计划,积极做好西岔河撤乡建镇争取工作,通过各方面的措施,努力提升县城和重点集镇的品味。要不断改善建设基础设施条件,扩大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县城、重点镇和一般乡镇三个层面梯次推进的发展体系。坚持“抓龙头、做大做强中心县城”和“抓基础、大力发展小集镇”相结合,突出搞好中心县城和重点集镇建设,借助三河口库区移民机遇,鼓励和引导群众向集镇集中,扩大县城及大河坝镇、陈家坝镇规模和容量。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引导农民出村出镇发展服务业,发挥小城镇对周边经济、文化、服务的辐射带动作用。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强化“民营经济就是县域经济”的观念,按照“优化环境、宽松政策、取消门槛、放手发展”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全民创业活动,落实税费减免优惠政策,从税收、贷款、工商管理、土地使用等方面积极扶持城乡群众兴办个体私营实体,最大限度地拓宽群众就业门路,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把招商引资作为实现突破发展的根本出路,下更大的力气,投入更多的精力,坚定不移地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牢固树立开放兴县思维,突出中药材、农林产品、矿产等特色资源,做好优势项目的策划、包装、推介工作,主动出击,广泛联络,大胆借用外力推进发展。要加大投资环境整治力度,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认真落实发展环境一票否决制度,严厉查处破坏投资环境行为,夯实各乡镇、各部门主要领导抓投资环境的责任,最大限度地实现工作效率提速,及时为企业生产经营排忧解难。
切实增加城乡群众收入,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本着“跳起来摘桃子”和跨越突破发展的原则,县委、县政府提出今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00元和1XX元,力争尽快赶上省市平均水平,为建设人均经济强县奠定基础。当前,一是要围绕增加群众收入,进一步搞好百名干部进村入户帮助农民增收工作,切实帮助农民选准发展项目和拓宽增收渠道,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增收计划,努力从影响群众增收的各个环节入手,分解指标,明确任务,多措并举,确保群众收入有较大幅度提升。二是要突出重点,加快发展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以个体工商为主的非公经济和以生态旅游为依托的第三产业,为增加城乡群众收入提供稳定可靠的途径和支撑。三是要衔接好统计数据与考核指标,确保把城乡群众收入情况真实的反映出来。
同步推进社会各项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要继续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切实抓好信访工作,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局面平安和谐。扎实做好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工作,积极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和国家级卫生县城,精心组织好今年的高中考,协调推进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农业农村基础建设、恢复重建和民生工程建设,加快××中学扩建项目建设进度。切实维护和改善民生,扎实细致安排好城乡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积极拓宽就业渠道,确保群众生活不发生问题。高度重视防汛、地质灾害防治和安全生产工作,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篇34
“税收分析是税收管理的眼睛。”税收分析在推进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时期税收管理思想和管理目标的转变,要求税收分析不能局限于税收计划完成进度分析,更应该注重从经济税收关系角度认识税收职能和目标实现的关联度。下面就xx县经济税收协调发展作初步分析与思考。
以xx年为例,对xx县域经济发展和地方税收概况作如下分析
从以上分析情况看,xx县域经济发展和地方税收的关联十分紧密,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强GDP的税收能力。
经济发展是地方税收的源泉。因此,要在不断加速扩张经济总量的同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形成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一在工业经济方面,主打“三类经济”,即围绕建设好“三个基地”(全省重要的水泥生产基地、全省碳酸钙新材料产业基地、全省最大的大理石板材加工基地),主打“石头经济”;围绕创建好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推动产业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主打“循环经济”;围绕发挥好品牌和产业基地优势,主打医药食品产业经济。
二在农业经济方面,瞄准“多样、精致、高效”农业方向,做大规模、做足特色、做深加工,形成百名大户、千户农庄、万亩产业的发展格局,打造全省知名的现代农产名县。三在现代服务业方面,要加快旅游产业、现代商贸业的发展,强力推进新兴服务业发展,努力构建省级区域性物流中心。四在非公有制经济方面,应当在继续推进工业核心化战略的同时,注重使非公有制经济在质和量上都有一个实质性的提升,如围绕三大支柱产业扶持有配套的非公有制企业,实现产业的科学布局和分工,搞好产业辐射,延长产业链,形成生产要素互补、上下游产业配套、合理分工的产业布局,使非公有制经济对县域经济的贡献更好地从地方税收上体现出来。
(二)按照区域统筹发展战略,立足产业集聚集群抓好项目建设,壮大经济税源规模。
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是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税源规模壮大的最重要途径。积极对接昌宁高速的开工建设,广昌到吉安高速的启动,衡茶吉铁路的东延,规划打造“四大重点区域板块”,即新老城区及周边统筹发展区域,藤田、陶唐产城融合统筹发展区域,龙(龙冈)上(上固)君(君埠)旅游产业统筹发展区域和全省知名农产名县统筹发展区域。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保持地方税源可持续增长。
一是立足招大引强上项目。围绕我县的资源优势和初步形成的三大产业基础,瞄准国内500强、上市公司、央企、科研院所招商,着力引进固投5000万元以上项目。二是是突出招商重点。在打通连接长三角、珠三角、闽西经济区交通大动脉的基础上,加强形势分析和监测,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三是加大外资引进力度。筛选一批传统优势企业、一批成长型企业、一批服务业企业,重点扶持,促其改造升级、靠大联强、做大做强,打造一批行业“小巨人”。
(四)加大地方税收管控力度,实现经济税源向税收的转化。
经济是税收之源,要使经济税源有效转化为税收收入,必须通过强化税收管控实现。一是严格依法治税。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认真执行各项税收政策,严格组织收入纪律,健全完善“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管理、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的横向互动机制,加大税收违法惩治力度,规范纳税行为,大力组织税收收入。二是加强税源监控。加强基础性管理,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进一步夯实征管基础。针对不同纳税人,进行科学分类管理,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实行重点监控,对新建、续建重大项目专人跟踪管理,分级监控。
加快征管信息化应用进程,进一步整合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流程,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加强税源调查和分析,研究收入增减变化的情况及原因,分析税收与经济结构关系,准确把握税源变动。三强化社会综合治税。大力落实江西省税收保障办法建立健全以“政府领导、财政牵头、部门配合、司法保障、信息支撑、社会参与”社会综合治税体系,积极构建协税护税网络,形成政府依法管税、税务部门依法征税、纳税人依法纳税、社会各界综合治税的良好局面,形成强大的税收征管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