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考察调研报告(精选3篇)
乡镇考察调研报告 篇1
20__至20__年这五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镇将紧抓建设幸福和强镇惠民目标,在五年内实现跨越发展。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一、镇情概况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镇位于三县(市)交界处,辖20个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7.4万人,镇域面积171平方公里。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省中心镇,市环境优美乡镇等诸多殊荣。主导产业为安全健康防护用品生产。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建设幸福和强镇惠民的目标,团结带领全镇党员干部群众,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凝心聚力抓发展、惠民生、强稳定,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继续稳定、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预定目标任务。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结合主题教育,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作为核心目标,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社会生产发展水平。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十四五”期间,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是:全镇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劳动健康防护用品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并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农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加快发展教育,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教育教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统筹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依托“双基”工程建设,保障群众生活便利,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医疗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落实计生政策,开展民政、扶贫、社会救济工作,保障民生。
三、发展路径
(一)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
科技有限公司口罩产业园项目加快我镇健康防护产业转型升级。经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协会成员反复市场调研考察,镇党委政府决定在镇工业园建设市安全健康防护用品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并注册成立科技有限公司。此项目是经省科技厅批复专项立项项目,是市20__年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企业注册商标:“EHS”,公司专业生产安全健康防护用品,折叠KN95口罩、医用平面口罩、防护服、纸尿裤及相关防护用品辅料。项目竣工投产后,可新增就业人数3000余人,预计每年上缴国家税收20__万元,对促进我市医疗安全健康防护用品产业的发展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效益显著。
市安全健康防护用品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200亩,项目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新建框架结构标准厂房6栋,共12万平方米,钢结构厂房四栋共6万平方米,购置折叠口罩生产线150条,平面口罩生产线50条,无纺布智能生产线10条,医疗防护用品生产线3条。目前安全健康防护用品产业园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已完成园区道路建设并挂牌取得土地使用权,目前正在编制一期工程设计方案,获准后即将申请环评等开工前手续。项目建设目标为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的安全健康防护用品研发生产基地。
(二)全面促进各产业发展
1、安全健康防护用品产业:目前全镇拥有各类安全健康防护用品用品生产企业8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4个,形成了KN95口罩,一次性平面口罩,纱布口罩为主导,各种棉织带子、普通包装为配套的安全健康防护用品产业集群。20__年,安全健康防护用品用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近2亿元,上交税金500多万元,从业人员4千多人。20__年9月获“省安全健康防护用品产业集群专业镇”称号。20__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协会全力保障省、市及湖北武汉防控物资供应。共捐赠KN95口罩70余万只,平价供应KN95口罩1039万只,平价供应一次性平面防护口罩167万只。20__年3月13日惠友公司获得省首张医用防护口罩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填补了我省医用防护口罩产品空白。
2、制刷产业:制刷业发起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未,开始生产排笔、毛笔、洗车刷、洗瓶刷、洗衣刷等日常生活用刷,逐步发展到今天各类工业刷、异形刷、滚筒刷等适合各行各业用刷的制造能力。全镇生产刷子企业近80家,从业人员近千人。规模企业有3家,拥有注册商标41个,省商标1个,产品3个,知名商标2个,年产值过亿元。
3、其他产业:除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制刷产业,还大力支持发展新型建材、塑料制品、新型材料等产业,涌现出四通管业、明丽碳化硼制品、宏之峰包装、西乡建材、久多防水等一批优质企业。其中四通管业有限公司获得省商标,市市知名商标、产品等多项荣誉称号。
(三)继续加强环保工作力度
一是继续落实《大气十条》、《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聚焦空气质量改善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做好秸秆禁烧、扬尘治理、非道路移动机械登记管理等工作。
二是突出精准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聚力攻坚“散乱污”企业治理,严防“一刀切”,严格“切一刀”,确保整治成效。同时,切实推动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有效解决,防范生态环境领域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事件发生。
三是强化农村“千吨万人”水源保护,持续开展黑臭水体排查治理。用好第三方为治理工作赋能,严格履行黑臭水体退出程序,做好群众评议、公示等工作,以依法治理、科学治理、阳光治理赢得广大群众的真心认可。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就是围绕“农业必须强、农村必须美、农民必须富”的目标积极稳妥推进。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二是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治理"五清四乱"为突破口,结合美化、亮化、绿化等措施,让农村成为人人向往的农家乐园。三是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包括特色种植、养殖、乡村旅游,坚持质量兴农,乡村绿色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五)加强公共事业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1、文化教育体育事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深入开展“身边好人”评选活动。全面完善提升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争取数字农家书屋全覆盖,开通“政民通”智慧乡镇平台。挖掘乡村文化能人,培养文化辅导员、志愿者队伍,以队伍建设带动活动有效开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弘扬西乡优良学风,尊重教育规律,实现办学品位和教学质量双跨越。
2、卫生事业。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和卫生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卫生人员专业知识和医疗水平,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全民卫生知识,倡导和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彻底根治脏、乱、差等不良卫生习惯,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新征地100亩重建镇中心卫生院,争创二级医院,新建100张床位的医养结合型医院。
3、深化平安建设。以“两代表一委员”参与化解矛盾纠纷机制、“警民联调”工作机制等多元化解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集中整治各类治安问题,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推进“平安村”“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强化对刑满释放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患者、吸毒人员等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全面开展风险管控、隐患排查、应急救援及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全面强化消防、交通、校园、防汛抗旱等各方面安全监管,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消除安全隐患,遏制事故发生;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食品监管体系,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继续抓好食品药品及农产品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打击违法犯罪,全面治理“餐桌污染”,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四、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镇工业经济历经多年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和产业集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距高质量发展还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秩序不规范。尽管安全健康防护用品用品、刷制品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但各企业间缺乏完善有效的良性竞争,市场秩序混乱。各企业之间相互恶性价格竞争,导致企业内耗重重,产生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
2、企业缺乏竞争力。目前企业大多为上世纪九十年代生产工艺和设备。随着市场需求的骤增,大多企业仍然购置和引进别人的闲置设备,不舍得投资购买先进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导致低水平重复投资,造成产品工艺低、档次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3、产品档次低。目前二个产业中60%的企业以生产传统产品为主业,虽然市场销路好,但其附加值低,加上相互内耗,企业获利极微,多数企业财政零贡献,企业发展可持续性弱,未来发展严重受阻。
4、集群组织松散,产业链短。主导产业组织结构松散,彼此间联系少,缺乏应有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每家企业都作为单独个体面对市场竞争,而不是联合起来形成集群共赴市场大潮。大部分企业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目光,不注重在产业链延伸上做文章,生产成本高。除此之外,在产业链的延伸中,能够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社会化服务机构很少,政府和社会提供的服务领域比较狭窄,只能为企业解决一些经营过程中自身难以解决的行政性事务,而为企业提供降低成本、高效益的经营方面的服务很少。
5、龙头企业、主导产品缺乏。一是能够带动整个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少,由于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资本薄弱,人才缺乏,经营粗放,导致抗风险能力低,产业竞争能力弱。二是产品品种多,能较好迎合市场需求,但缺少“高、精、特、新”竞争力强的主导产品。
针对上述制约因素,在“十四五”期间,镇将从以下几点进行突破:
1、突出规划为引擎,发展定位准确。全镇800多家安全健康防护用品用品企业、80多家制刷企业都存在产品繁杂众多,档次高低不一,规模大小不等现象。适时制订行业发展规划,引领集约化、集群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应编制安全健康防护用品产业、刷类产业发展规划,将医用卫生用品、特种劳防用品、普通安全健康防护用品用品和工业刷、民用刷列为主打产品,并对产业链进行科学定位,重点打造安全健康防护用品用品、刷制品为主导的效益高产地,确保安全健康防护用品产业逐年增长8%以上,刷类制造逐年增长10%以上。重点打造区域功能更加完善的服务集中区,确保集群要素互通,资源共享,重点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形成货畅其流的资源配置和产品直销网络。
2、突出结构升级,增强发展后劲。推动传统技术的改造升级。积极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大力支持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加快安全健康防护用品用品刷类制造设备升级改造。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对两个产业落后产能的改造,全面推进传统技术的升级。实现年产值20__万元以上的企业超过15家。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牢牢把握国家产业政策走向,合理调整发展方向,引导企业向日用安全健康防护用品用品,特种安全健康防护用品用品等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高附加值的方向拓展。争取到20__年,两个产业所占经济比重达70%。促进规模企业升级,重点引导规模企业实行强强联合,组建产业集团,实现集群内企业既能各展其长,竞相发展,又能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充分利用市加入合肥经济圈的历史性机遇和当前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通过联营、控股、合资、合作等方式吸引外来资本推动企业扩能,调整产品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实现差异化发展,促进提档升级。
3、突出品牌打造,壮大发展实力。品牌是企业的重要内涵和巨大无形资产。以、名企、名品为依托,做强做大区域品牌文章。打造创业名镇,打响产业名片。在抓好“思通”、“花蕾”、“锦江”、“朝霞”、“惠友”、“幸达”等现有国内知名品牌建设基础上,大力实施“品牌兴业”、“品牌强镇”战略,做好产品品牌包装与策划,强化品牌宣传与推介,让品牌赢得荣誉、赢得市场、赢得财富、赢得竞争力。大力支持企业申报专利,促进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发高科技产品,向高科技要效益。
4、突出社会服务,强化发展保证。扎实推进劳动力市场建设,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积极拓展融资服务,积极协调各金融机构为促企发展服务。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服务,通过市发改委、科经局、商务局网站及镇政府网、企业群及时发布传递各类信息,帮助企业掌握市场动态,着力推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走产学研发展之路。组建产业集团公司,利用行业协会所特有的纽带作用,降低企业成本,实现资源共享,引导安全健康防护产业和制刷产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乡镇考察调研报告 篇2
镇在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特色品牌,提升文化竞争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和探索,虽有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河包镇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基础设施现状。
河包镇综合文化站于20__年7月开工,20__年12月完工已经全部竣工投入使用,总投入150万元。建筑面积1197。74m2,占地面积1035m2。镇上建有标准的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和电影放映厅等,其中藏书3000余册,还有光盘、投影仪和vcd等硬件设施。所辖3个社区、3个行政村,每个村(社区)都建有农家书屋,分别藏有图书20__余册
(二)文化资源现状。
1、物质文化。河包镇具有独特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可谓中西文化集汇一体。一是报恩塔。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的报恩塔,又名白塔寺的白塔,距今800多年历史。该塔于1992年3月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因该塔年久失修,自然风化严重,塔身西、南面通体裂纹最宽处达18公分。市文物局于20__年进行过一次修缮。现正在申报成为国家文物。二是斜塔。其倾斜角度约为30度,远远超过的意大利比萨斜塔的清代年间的斜塔,目前正在申报成为县级文物。三是真原堂。这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法国人修建的一座25米高的砖木结构双钟楼的教堂,占地2300平米,是大足、荣昌天主教又一活动场所。并于20__年申请成为县级文物,正在申报成为市级文物。此外,还有明朝景泰七年塔等文物。
2、非物质文化。河包镇非物质文化也较丰富多彩。其民间歌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代表作品有:《姑娘出来收衣裳》、《稀烂背篼眼眼多》、《送郎》、《天阴落雨又落沙》等;同时河包人民还创造了肉龙、儒龙、火龙、小金龙、草把龙、板凳龙、亭子戏、缠丝拳、小洪拳、纸扎工艺、车灯舞、高跷狮子舞等。其中肉龙是河包镇人民独创的一种民间舞蹈,它是耍龙舞的一种,具有浓厚的喜庆色彩。1984年,河包肉龙代表XX县参加XX市舞龙比赛并获得金奖;20__年,河包“肉龙”代表XX县参加XX市元宵节龙舞汇演,获二等奖。肉龙被收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一书。
(三)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情况。
目前我镇正在以金凤山公园为开端和依托,以报恩塔、斜塔和真原堂等文物古迹为亮点,着力打造河包镇金凤山生态旅游观光园。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发动更多的人投入到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列中来,采取各式各样的措施确保文化遗产的完整。
二、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专业人才队伍。
一是乡镇文化站建设比较落后,设施设备简陋;二是缺乏高水平的文化经营人才和文化专业人才;三是老百姓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薄弱,对文化产业发展认识不到位,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没有较系统较完整的文化产业规划。
虽然我镇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有着优秀文化所赖以生存的优良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但文化产业的定位、发展规划尚未形成。对我镇的文化产业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不透彻,应该走怎样的发展道路缺乏深入的探索。没有围绕文化产业进一步充分挖掘文化旅游内涵,也没有打造出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品牌来充分发挥我镇的独特文化资源优势作用,更别说引入企业投入来发展文化产业。
(三)对文化产业培育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文化市场活力不明显。
从目前的体制和情况来看,文化事业的发展紧紧依靠镇财政的支持,而没有市、县财政的支持,导致公共基础文化设施不齐全,缺乏人力、物力、财力和场所等。对文化产业的开发、舞台精品艺术的打造及文化人才的激励等方面经费无保障,导致传承、深入挖掘、整理、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困难重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经营性文化产业一片空白。
我镇目前从事文化信息方面的企业仅一家小网吧,其它有些零星的照相馆和打印部,规模和效益之小几乎可以略为不谈。
(五)缺乏综合性的文化体育广场。
目前河包镇正在规划建设文化体育广场事宜,此广场占地20亩,功能设施齐全,资料已报市体育局。目前正在设计平面图和效果图。
三、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科学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国发[20__]3号文件精神,按照“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创建多元化投资机制,开发特色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市场建设”等要求,认真分析我镇的文化资源优势,理清我镇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指导和引领全镇文化产业发展。
(二)培育壮大特色文化产业骨干项目。
我镇应重点培育和发扬光大肉龙表演,出台相关支持政策,留住精英,引进战略伙伴。依托报恩塔、真原堂、斜塔、景泰七年塔等几个市、县级文物,打造河包旅游亮点。
(三)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求,加快实施文化产业重点工程,推进城镇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积极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建设项目,并不断完善文化功能配套设施,提高管理和使用水平。
(四)积极引进和培育文化人才。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人才是关键。目前,农村文化专业人才不足,文化创新、经营管理人才奇缺。树立人才是文化资源第一要素的观念,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推荐选拔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创业环境。
乡镇考察调研报告 篇3
洪江市塘湾镇是位于洪江市东部的一个偏远小镇,素有怀化市东大门之称,全镇土地面积66.8平方公里,下辖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1.3万人,因为各方面综合原因,导致我镇农民经济收入依然以农业为主。
党的xx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目前,我镇农业发展现状如何,全面推进现代农业面临什么困难,围绕这些问题,最近,我们通过走访、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等方法,对我镇的这些情况作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镇农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气候环境、农民素质偏低等因素严重制约我镇农业发展。正视农业发展现状,全方位推进特色农业是我镇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
一、综合能力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镇的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农业生产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十五”时期,据不完全统计,我镇粮食总产量年均稳定,单产年均超过600斤,高出“九五”38.9%。从调查结果看,受到国家的粮食综合补贴、畜牧业生产补贴和免除农业税政策的农民分别占到94.2%、86.0%和96.7%。
二、存在问题依然突出
虽然我镇的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总体看,现代农业发展滞后仍是新农村建设亟需解决的最突出的矛盾。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我镇农业生产仍然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经营的怪圈。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实际机播、机收、机电灌溉率不高。农民出售农产品多以原粮、活畜为主,农产品深加工少,附价值很低。从调查结果看,我镇农业生产“地力差,部分地区水资源缺乏”、“农业灌溉条件差、农业生产基本靠天吃饭”和“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的原因分别占到了55.3%、36.9%和44.5%。目前仍有78.2%的农民以散养的方式从事养殖业,有95.6%农民以承包耕地为载体从事种植业,有91.3%的农民“出售农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
(二)农民素质低、适应性差,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目前,在近1万多农村劳动力中,文盲率为0.6%,小学文化程度占17.4%,初中文化程度占64.6%,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7.4%。农村平均受教育年限7.9年,不足初中文化水平。而在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流动过程中,出现的农民人力资本的“逆向选择”现象:流出就业非农行业的基本是年富力强、受过较多教育的农村“精英”,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人力资本含量和劳动技能较低的儿童、妇女和老人,进一步从总体上降低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农民素质。无疑,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其素质偏低,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三)落后的思想观念仍是农户走入市场的障碍。塘湾镇的农民仍然沿续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习惯,思想观念保守,在寻求项目和资金投入上多希望政府给以扶助,“等、靠、要”思想往往相当的严重。相当的一部分村民固守以农为本的生存观念和温饱型目标,小富即安,脱贫致富的心理预期不高。
(四)受固有观念的制约,资源开发利用和经营模式停留在初级水平。偏远山区人地矛盾相对突出,资源的利用成为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一些干部的视角仍停留在种植业的发展和有限的土地开发上,对广大的山林资源和旅游资源有所忽视,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而对土地资源的深度开发,充分利用尚有所忽视,从而陷入“山区资源缺乏”的怪圈。资源开发视角及经济发展思路的不同,导致山区乡村产业结构不合理,户营经济模式单一。
(五)经济发展中“短视心理”造成集体实力日渐削弱,对户营经济的扶持存在误区。这里的“短视心理”是指部分村干部群众中存在的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利益,重个人利益,轻群众利益,享乐主义,摆官架子的不利倾向。由于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加之片面地看待户营经济的发展,多数村干部对集体经济发展抱的期望不大,导致近年山区集体经济实力处于缓慢的发展趋势。
由此看来,由于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因素的存在,要加快塘湾镇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缩小乡村致富的差距,就应该通过合理的规划,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遏制山区农民致富缓慢的势头。
三、村庄层面村民的全方面合作是新农村建设的契机
合作的本质就是弱势小农通过联合而组成组织,在市场经济中集中力量,互帮互助,共担风险,最后实现共沾利益。村民合作组织可以是专业化的,比如购销合作社;资金互助合作社;生产型合作社。但是实践证明由于村民观念还不够新,合作意识还不到位,所以成效都不是很显著。
从实际出发,在村庄建立综合性的合作社效果会更明显。因为农民大多数还是兼业化小农,他们不仅耕种着土地,种植着各种粮食作物,而且绝大部分家里还搞些养殖。如养些猪、羊、鸡、鸭、鹅等家禽家畜。结合农民这种兼业化经营的特点,合作组织要尽可能为社员提供综合服务,所以,合作组织要在实践中摸索出综合服务形式,有资金互助服务,有以图书借阅、电脑查寻、电视放映、专家技术人员讲座等形式的信息服务,各个种植、养殖小组的内部技术互助(如统一防疫)和农资统一购销服务以及产品销售信息的收集与发布等等。
而且,从完整意义上来讲从完整的意义上讲,合作组织是一个人群共同体,具有经济性、社会性、文化性,合作的经济与合作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合作的经济就没有合作的文化,反之亦然。“奉献、劳动、参与、团结”的合作理念,以及地方传统戏、大众化的舞蹈、群体演唱等等平民化的集体文艺,本身就是对大多数人既“经世”又“济用”,大家聚在一起开心了,精神世界丰富了,身体健康了,本身就是“经济”。总之,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在劳动人民那儿,两者是一体的。这也是在发育农民合作组织时必然产生农民文艺队的原因。
同时,因为合作组织实质是群体的自治动员机制的表达,所以当前由于农业税全免等而导致的村“两委”的功能转变也是与合作社一致的。甚至,在中国农村特有的小农村社的地理状况和制度沿袭下,一个少则不到千人,多则三五千人的村子,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等村“两委”班子如果一心地想解决群众的事,那就必然是协调、服务等合作上的事了,难道还有什么别的事吗?其实,合作的政治、合作的社会、合作的经济、合作的文化是四位一体的。这也是合作组织发育过程中积极借用村“两委”等体制内资源,促进村两委职能转变为地方自治功能、促进村民(如阶层、代际)关系改善的原因所在。
农民的全面性合作是进行村庄建设、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核心任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塘湾镇的农村经济一定能够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奔小康。
乡镇考察调研报告(精选3篇)热门调研报告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