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工作调研报告(通用5篇)
儿童工作调研报告 篇1
一、基本情况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20xx年11月8日至11日,在民政厅带领下,赴无锡市和杭州市考察学习了两个市的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感受颇深,报告如下。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一)无锡市儿童福利院工作。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无锡市儿童福利院是隶属于无锡市民政局主管的无偿公益类事业单位,是目前无锡地区集重残孤儿、孤儿、弃婴、残疾儿童收养、代养、医疗、康复、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儿童福利机构。无锡市儿童福利院位于东北塘锡港路181号,于20__年3月迁入新址,总投资近8000万元,建筑面积13000多平方米,设有床位400张。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多年来,儿童福利院得到了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发展,儿童福利工作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树立了以人为本、以儿童为本的养育理念,通过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在医疗、护理、康复、教育、社工五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基础之上,将各项服务工作整合成一个科学连贯的工作系统,更加关注儿童生命成长的五大需求,更加注重“情能意知行”五大领域的和谐发展,着力打造“五彩生命树”工程,积极探索基于儿童全人格发展的抚育模式。在这里,每一个儿童生命个体都能够得到呵护,每一个儿童的生命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每一个儿童的生命权益都能够得到保障。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近年来,儿童福利院的各项工作通过全体职工的努力,在同行业中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连续9年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省民政厅颁发的“爱心奉献奖”;“江苏省涉外送养先进单位”;“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等一系列荣誉称号。与此同时,儿童福利院的建设和顺利运行也凝聚了社会各爱心单位和个人的爱心奉献,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孤残儿童的关爱扶持,使孩子们在沐浴在爱的阳光雨露中幸福成长。
(二)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工作
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占地面积123余亩,建筑面积18750平方米,设置床位500张。院内共有养护中心、生活中心、助康中心、教育中心、膳食中心等12幢儿童用房,还配备多功能风雨操场、标准塑胶跑道,院内小桥流水、绿草茵茵、假山亭榭,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配置了集儿童养护保健、康复训练、文化教育、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儿童福利机构,成为浙江省内规模、设施最完善的孤残儿童收容机构。
院内还创办了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新苗学校,学校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目标,践行“生活化、有效性”的教学理念,通过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对院内适龄儿童施以智力开发、弱智教育、脑瘫康复、聋儿语训等多项康复教育项目。学校设有亲子乐园,对0—3岁婴幼儿介入早期教育;康复训练介入引导式教育模式,采用个别化训练,小组化教学;幼教及小教按能力合理编班,以人性化的班别代替年级班。除了开设语文、数学等常规课程外,还开设美术、劳动、音乐、电脑、轮滑等特色课程。学校建立实践基地,开设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努力培养孩子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起到了辐射、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二、学习体会
(一)建立区域性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是目前做好儿童福利工作的当务之急。
为拓展儿童福利服务内容和范围,提升儿童福利服务水平,根据《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区域性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的要求,“无锡市儿童福利指导中心”在无锡市儿童福利院正式挂牌成立,其主要职责为:协助落实孤儿保障政策,代理儿童权益的相关事务,提供相关政策咨询;受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负责建立本地区孤儿档案,与社会散居孤儿的监护人签订协议;负责对孤儿养育状况进行定期巡查和监督评估;负责为孤儿监护人提供育儿知识辅导和康复技能培训;负责为孤儿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和就业安置指导,并为残疾孤儿提供康复训练;负责指导家庭寄养工作,并提供相关服务;负责指导基层儿童福利工作,开展儿童福利工作业务培训;负责开展困境儿童服务工作,拓展儿童福利服务内容和范围。
杭州市儿童福利指导中心依托儿童福利院的平台、借助现有资源开展相关工作,并逐步进行拓展和外延。市儿童福利指导中心的成立,不仅为做好儿童福利服务工作、保障孤儿合法权益提供了平台和有力支持,而且为创新孤儿管理,加快构建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创造了新的契机。
“有爱才有关怀,有爱才有奉献,他们用爱筑巢,他们用心引领,他们和孩子共同成长,战胜不幸,分享喜悦,满怀感恩,收获未来。”
(二)农村家庭寄养工作需要逐步向专业化道路。
针对农村寄养家长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少,文化水平低,影响寄养儿童受教育的现实情况,儿童福利机构和家庭寄养指导中心除了加强对寄养家庭的筛选和走访巡查外,还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寄养家长的培训力度,建立寄养家长培训制度,定期给他们组织专门的儿童康复和儿童教育的培训。在有条件的农村社区,还可以组织家庭寄养小组的组长或负责人到其他地区或机构参观学习,全面提高家养家长的文化素养和家庭寄养服务的专业知识水平,增加对他们的支持,以更好地满足寄养家长和寄养儿童的需要。
(三)进一步需要完善儿童福利机构功能。
儿童福利院主要收容社会遗弃的孤儿、弃婴和残疾儿童以及部分服刑人员子女,还可以接收自费家庭无力照管的残疾儿童。因此,开辟一处能有效对农村家庭寄养工作的专业服务人员、寄养家庭家长、自费托养儿童家长以及孤残儿童进行培训的场所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深切体会。配备相关设备设施和培训专家,加强对上述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使他们能以专业的理论和技能,有效的服务于农村家庭寄养工作,让党和政府对孤残儿童的关怀能落到实处。
儿童福利院基础设施建设是民政部门切实履行社会福利服务、社会救助服务等职能的基础,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对孤残儿童的切身利益。直接决定着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也为地方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三、我市下一步努力方向
把保障孩子幸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做好四方面工作,让孤残儿童享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专业科学的医疗、正规传统的教育、和风细雨的关爱,并最终顺利回归社会。
一是护理养育精细化。对婴幼儿起居、饮食、游戏和早期教育等养育工作进行细化,明确工作职责,重点提高中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全体职工的专业素质。熟悉不同岗位性质,加强科室协调联动,着重提升“协调、管理、执行、参谋”四个能力,形成全院一盘棋的工作格局。采取“请进来”和“派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政府购买社工服务,聘请育婴、社工、心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到院精细陪护并矫治;积极争取上级业务部门下派的专业技术培训名额,尽可能安排职工外出学习;鼓励职工自学考试,对考取社工资格证的,除报销相关费用外,编外人员每人每月增资鼓励。
二是医疗康复科学化。重点为每个孩子建立“两证”、“两档案”,即医疗保险证、预防接种证和健康成长档案、心理健康档案。根据患儿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施治。对于可以手术矫形的儿童,一律送到专业医院进行医治,术后采取家庭寄养方式,实行“一对一”精心护理;对于不能手术治疗的脑瘫儿童,购买社会服务有计划地进行康复训练;对于特殊原因造成的其它隐疾儿童,制定可行的个案精细管护。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孩子收获信任和阳光。
三是学习教育多样化。积极倡导“行为收获习惯,习惯收获性格,性格收获命运”的教育理念,以简洁活泼、朗朗上口的短句编排了待人和就餐等8方面的行为礼仪,制作刊板,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和熏陶。组织儿童参观教育基地,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开展农田劳动和义务植树等活动,磨练坚强意志;游览风景名胜,让儿童体验美好生活。
四是生活照料人性化。培养孩子的亲情观念和感恩意识,给每个孩子制作相册,记录在院期间的点点滴滴;将弃婴入院时的衣服被褥清洗、消毒、包装。组织开展“大手牵小手,亲情伴我行”活动,一名职工、社工至少联系一名儿童,经常与儿童谈心交流,全面关注儿童的学习和成长。引导孩子利用零花钱为亲属选购礼物,回家孝敬长辈,密切亲属关系。通过“亲情日”活动引导孤儿亲属积极与孩子沟通,尽量领孩子回家度假,让他们感受家的氛围。
儿童工作调研报告 篇2
一、基本情况
(一)基础数据
县共16个乡、镇,175个村(居)委会,据统计,我县目前现有留守儿童127人;困境儿童2688人,孤儿119人。
(二)保障情况
县民政局高度重视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的救助工作,在充分发民政系统自身作用的同时,积极争取县宣委宣传部、团县委、妇联、县总工会等部门的配合和帮助,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形式多样的救助机制,全力推动全县困境儿童的救助工作。
1.准确、及时掌握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的最新实际情况。每年县民政联合县妇联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摸底调查工作,向学校了解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的学习情况,进村入户深入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状况,建档立案,实施有效的动态管理,全面掌握每名困境儿童的真实情况。
2.整合各项资源,广泛筹集救助资金。积极争取上级救助款项,发挥牵线搭桥作用,引导社会爱心人士、企业单位、公益组织与困境儿童结对帮扶,参与到我们助困活动中。将符合条件的困境女童纳入“春蕾计划”,精心运作,争取助学基金长期资助本县困境儿童。
3.丰富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困境儿童的主题活动。每年的“六一”联合全县各小学、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困境儿童的活动;在母亲节等节日,组织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共同过节,让留守儿童感受社会的关心;利用寒暑假,开展志愿者一对一帮扶活动,举办留守儿童暑期系列活动;积极发挥村妇代会作用,组织妇女主任上门入户关心帮助困境儿童。
(三)机构数量
目前我县儿童福利指导中心已成立,机构设在民政局内;县社会福利综合大楼已投入使用,可接受困境儿童入住。
(四)从事儿童工作的队伍情况
我县民政局从事儿童工作人数2人,均系兼职。各乡镇委托民政助理员兼职从事儿童工作。
二、面临的问题
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主要面临家庭教育缺失、生活质量低下、人身安全难以保障、身心健康受影响四方面的问题。
1.缺乏父母家庭教育,儿童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绝大多数儿童的父母长期外出打工、患有重病、残疾不能实施有效的监护,他们一般与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生活在一起。这些长辈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难以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无法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另一部分困境儿童虽然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是由于父母忙于工作或自身文化水平有限,没时间辅导孩子的功课,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导致孩子无心向学,出现厌学、逃学等现象,学习成绩较差,儿童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2.家庭经济条件差,生活质量不高。留守儿童的的父母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大多外出打工,从事体力劳动,劳动时间相对较长,工资收入较少,一年难得回几次家,而留在家里的基本都是从事农活,经济来源单一且少,缺乏正常固定的收入,家庭生活主要靠政府救济、社会爱心组织的帮扶。家境经济收入全部用来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没有多余的钱来改善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瘠,生存质量相对较低。
3.监管缺失,导致困境儿童安全难以保障。困境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仍处于培养阶段,自我保护的能力还尚未健全,在缺少必要的监管和教育的情况下,常会发生生命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容易受到他人的人身伤害,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困境女童受到人身侵害,也会发生困境儿童被拐卖的情况。二是困境儿童安全意识淡薄,脱离监护人的看管,常发生溺水、交通事故、烧烫伤等意外。在暑假期间,经常发生男孩子趁家人不注意,到河里游泳,不幸溺亡的悲剧事件。
4.亲情的缺少,导致儿童的身体和心理不能健康成长。一方面,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家庭由于经济条件较差,一般只能完成孩子的“温饱”任务,无法提供孩子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食物,影响了孩子身体的健康生长。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或是身患重病、残疾,不能与孩子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父母亲情的缺少导致孩子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性格内向、孤僻、叛逆、自卑、不合群等。有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流,遇到问题憋在心里;有的孩子因为缺少父母的情感和心理关怀,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显得比较孤僻和自卑。
三、困境儿童救助工作存在的问题点
一是政府没有形成专门救助困境儿童的保障机制,虽然设立了孤儿补助金、贫困家庭补助,但专门用于救助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的资金却微乎其微,帮扶救助的覆盖面小,不能使全县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普遍受到救助。在本县各村(居)委会由于资金有限、疏于管理等原因,没有充分利用活动室去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的活动。二是缺乏社会公益组织的援助。我县各乡镇缺少社会公益组织成长的先天环境,虽然县城的爱心组织会给与一定的帮助,但是救助次数和被救助人数极其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全县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的救助需求。
四、工作建议
要想实实在在做好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的救助工作,不能光靠一方的努力,需要政府机构、学校、社会组织共同发力,才能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一)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可充分利用“六一”、开学放假等热点时期,利用微信、报纸、政府等平台广泛宣传救助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热心公益事业的优秀典型和先进事迹,弘扬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不断扩大救助工作的影响度和美誉度。通过开展多项爱心救助活动,吸引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更多爱心人士的积极参与。
(二)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跟上。本县的留守儿童与困境儿童大多数集中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充分关注各部分群体,建立关爱困境儿童的工作机制,实行班主任责任制,负责对困境儿童学习、心理上的指导,定期与困境儿童的监护人沟通孩子的情况,及时掌握孩子的身心状态。学习要建立困境儿童档案,实行动态管理,记录孩子的基本信息和在校各种学习生活状况。在学校教育中增设相关课程,加强困境儿童生理、心理、行为方面的教育,帮助他们顺利度过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
(三)政策制度保障到位。政府和有关部门重视并关注困境儿童群体,制定保障困境儿童完成义务教育的政策,使孤残儿童享受民政部门的资金补助。目前,我县对符合等级的残疾儿童及家庭有相关的救助政策,但对于不符合硬性条件而不能享受救助政策的孩子,政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或制定新的救助政策,将每个生活在困难中的孩子都纳入救助范畴,让他们也能无忧无虑地快乐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在,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我国未来人口和劳动力素质,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城乡社会稳定,因此值得全社会高度关注。
儿童工作调研报告 篇3
留守儿童工作基本情况
丰城市位于江西省腹地,国土面积2845平方公里,下辖32个乡镇(街道),550个行政村,总人口142万人。全市中小学校456所,其中完小204所,初小167所,教学点39个,初中3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普通高中9所,职业高中1所,特教学校1所。在校中小学生218770人,其中小学生139353人,初中生58886人,高中生20531人。丰城人向来走南闯北,今年外出务工人员高达39万人,全市留守儿童共有35208人,其中小学留守儿童19317人(男生10776人,女生8541人),初中留守学生15891人(男生8599人,女生7292人),其中父母双双外出的有2万多人。
主要做法和经验
坚持政府主管,组织各方力量积极参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留守儿童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日趋成为社会问题。丰城市委、市政府始终密切关注并高度重视全市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坚持 政府主管、教育主导、教师主力、学生主体 的原则,逐步实现了留守儿童与其他同学 同享一片蓝天,共同健康成长 的工作目标。一是大力实施农村教育布局调整 三集中 (即农村小学向中心区集中,农村初中向乡镇集中,农村高中向城区集中)。举办寄住制学校,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创造条件;据统计,自20xx年秋季实施 三集中 以来,累计投资2.96亿元,兴建改造校舍49万 平方米,建立寄宿制学校39所,接收寄宿制学生17000人,其中留守儿童12600人,占74.1 %。二是大力开展中小学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活动。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创优环境。重点加强了网吧、电子游戏室等规范经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孩子们的精神污染。三是明确乡镇村组在留守儿童工作中必须履行的职责和义务。要求乡镇、村组党员、干部了解本乡镇、村组留守儿童和家庭的情况,建立档案,为每个留守儿童落实联系人和代理家长,经常走访,进行义务辅导和监督,履行管理保护的职责,把对留守儿童的管护作为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来抓。四是要求教育、文化、公安、司法、妇联、共青团等相关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我市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县市,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作为我市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由市政法委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切实维护留守儿童的各种权益不受侵害,为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坚强保障。
坚持教育主导,创建留守儿童 亲情之家
留守儿童是广大中小学生中的一部分,他们的教育管理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学校是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主阵地,教育主管部门在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一是我市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把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作为重要内容,开展个案研究。我们在留守儿童比例较大的同田和蕉坑两乡开展留守儿童 亲情之家 试点工作,并及时将取得的经验向全市推广。因此在20xx年,我市各中小学校均建立了留守儿童 亲情之家 。 20xx年秋季,市文化教育局统一制作了一套留守儿童 亲情之家 工作制度,印制了一套留守儿童 亲情之家 工作档案,提出了全市中小学留守儿童 亲情之家 的建设标准、工作任务和要求。各校留守儿童 亲情之家 均做到 八有 ,即有牌子、有专用教室、有场地、有设施、有热线、有制度、有志愿者队伍、有活动;九种工作制度:工作制度、学习制度、教育管理和管理制度、活动制度、作息制度、值班制度、活动记录制度、信息卡制度、心理咨询制度。二是各中小学校都成立了留守儿童 亲情之家 领导小组。做到学校校长负总责,分管副校长具体抓,学校党支部、共青团、工会、综治办、政教处、少先队等组织直接抓,层层签订留守儿童帮扶教育工作责任状。我市各中小学校都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做到每月都有研究留守儿童工作的内容,每周都有活动安排部署。抓住目标要求和活动实施步骤,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具体目标和实施方案,以突出关爱为教育帮扶的核心,为留守儿童搭建了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平台。三是加大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考核力度。市教育主管部门把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列入各校年终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
坚持教师主力,切实负起关爱责任
儿童工作调研报告 篇4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规模不断扩大,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留在农村,由此产生了一批特殊群体,即 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其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儿童。即没有能够跟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前往城市接受教育,而是被留在家里,在当地农村上学的农村流动人口的子女。
孩童时期是人的身体发育、性格养成、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缺乏父母关爱与呵护的留守儿童,由于没有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他们极易在心理、生理、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产生很多偏差性的问题。虽然国家在近些年加大了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力,也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有效政策与措施,加强文化与心理的教育与引导力度、保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等以改善留守儿童的现状,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覆盖了整个社会,而且留守儿童的数量持续增长的趋势。因此,在留守儿童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无论是新出现的还是已有的,均亟待解决。
大观镇留守儿童现状
据新华网发布的全国妇联的最新研究报告给出的最新数据指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有5800万人。四川农村留守儿童人数高达230余万,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最高,达到11.34%,而且在各地分布很不均匀,凸显教育失衡问题。南溪区作为宜宾市全域开放的桥头堡,经济发展和市民素质需要并驾齐驱,而留守儿童过多的问题势必影响未来南溪的全面发展,所以对南溪区留守儿童的关注与关爱必不可少。
(1)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选取南溪区相对发展较好的大观镇进行留守儿童的调查,对包括大观镇中心校、长庆九年制学校在内的十所小学采用统计学中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全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真实可信,后期数据分析相对可靠。此次调查的小学有大观镇中心校、牟亭小学、菜花小学、胜利小学、飞马小学、民康小学、兴旺小学等八个小学,地理位置均衡,学校规模层次明显。调查分为学生调查问卷(附件一,包含数据统计)、教师调查问卷(附件二,包含数据统计)、学校概况了解等几部分构成,年级横跨4至6年级,共涉及近1500余名学生,近百名教师,回收有效学生调查问卷150份,教师调查问卷17份。
(2)数据简析
在这次学生调查问卷统计中,父母均在身边的学生有33(22%);父母一方在外打工的学生30人(20%);双亲均在外打工的学生81人(54%);其他情况学生6名(4%)。其中,女孩有68人(45.33%)、男孩80人(53.33%)、未填写2人(1.33%)。父母不在身边时,98人(65.33%)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父母超过一年以上不回家的学生91人(60.66%)。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依靠外出打工的学生75人(50%)。每月花销在100元以内的学生107人(71.33%)。
在这次的教师调查问卷统计中,认为留守儿童与外出打工父母联系的主要方式是电话联系的老师有17人(100%)。留守儿童有心事的时候,主要向老师倾诉,共9人(52.94%)。相对其他学生,认为留守儿童偏内向的老师有10人(58.82%)认为无差别的老师有7人(41.18%),认为留守儿童学习有一定差距的老师有15人(88.24%)。走访调查的老师的班级内留守儿童人数多、占比例大。当学生感到孤单或不开心的时候,多数老师能做到主动找学生谈心。
支教队员在走访调研过程中,通过与几所学校的老师沟通交流,得知为了增收致富,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随之留守儿童的比例也将逐年增高。对于这些留守儿童的心理、性格、生活的关心与引导刻不容缓。
(3)存在的主要问题
留守儿童比例过高。
双亲均在身边的只占总数的五分之一,学生主要构成是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人数在农村相当庞大、影响范围很广,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监护弱化。这些留守儿童的监护主要依靠单亲或者隔代监护,甚至是其他监护人对其监护。留守儿童的教育、亲情培养、安全都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对其成长十分不利。
心理、性格问题。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很少,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内向、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班级中留守儿童人数过多,任课教师一般不能及时照顾到每位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使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健全性格得不到有效引导。
儿童工作调研报告 篇5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中国转型时期的一个独特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心理和监护等产生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湖南是劳务输出大省,在1200多万人口的劳务大军中,夫妇共同外出打工的占到1/3;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的儿童约占在校儿童的60%,形成了数百万留守儿童群体。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因为范围广、影响大、形成因素复杂、解决难度大,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年,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撰写的《千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报告》中指出:农村留守儿童是可悲、可怜的,是一个庞大的被忽视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民之痛,社会之痛,中国之痛。我国有八亿人口在农村,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必然趋势。因此,农村留守儿童这个问题将不但会长期存在;而且,农村留守儿童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这是一个不容忽视且必须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努力的问题。
我们在对湖南省韶山市四乡三镇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原因及其解决途径。
韶山市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及分析。
韶山市现有人口10万,其中农村人口不足8万;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有2万1千余人,占农村人口比重的26.3%。此次调查以韶山市所辖四乡三镇为调查区域,调查对象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九年级在校生,年龄分布在7 16岁之间。其中男生人数占48.1%,女生人数占51.9%;留守儿童人数占总样本数40.44%;男性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总数47.7%,女性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总数52.3%。
韶山市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突出问题
安全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得不到家庭和父母的有效监管,祖父母等临时监管人又因年老体弱、文化层次不高等多种原因无法有效行使对留守儿童的监护权,容易产生各种安全问题。比如,由于监护人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卫生保健知识,疾病预防意识薄弱,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和护理而影响健康;或者是由于监管人安全护意识不强而使留守儿童受到他人人身侵害,尤其是留守女童被猥亵的情形令人揪心。20xx年5月26日《中国青年报》报导,由于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四川省富顺县某镇一个13岁的初三女生,在事先无人知情的情况下生下了一个孩子,尚未成年的女孩竟然当上了母亲!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得不到家庭和父母有力、有效的监管,容易受到他人的侵害;也容易行为失控,走上违法犯罪甚至自杀轻生的道路。
学习问题
当前,隔代监护在农村留守儿童中所占比例较大,但由于老人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的监护往往局限于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难以引导孙辈进行正常的学习,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严重缺位或断层。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监护人认为,他们最要紧的是管好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至于学习的事一方面要等孩子的父母回来管教;另一方面要靠老师的帮助和孩子自觉,他们没能力,也管不好孩子的学习。即使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要承担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劳作任务,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由于孩子的学习无人辅导,独立作业能力不强,学习自主性差,大部分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平平,少数孩子有厌学情绪,甚至有逃学行为。这就出现了一个悖论,大部分农民外出打工本来是希望让孩子上学在经济上有较多的保障,尽可能使之接受更多的教育;而小学、初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又很需要父母的关爱、指导和家庭教育;这个时期父母双方或一方 缺席 ,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与健康成长。正因为这个悖论,使得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渐突出。调查中,教师也普遍认为,留守儿童学习问题较严重,父母外出打工以后,孩子的学习成绩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成为 双差生 。
品行问题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不能得到父母的亲情、关照和教育,缺乏良好的家庭管教氛围,留守儿童在行为习惯上易发生消极变化。主要表现在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校纪,小偷小摸,看不良录象,同学之间拉帮结派,与社会上的问题青年搅在一起,抽烟、酗酒、赌博甚至走上抢劫等违法犯罪的道路。一些无学上、无工打、未成年的留守青少年品行问题则更多,不少外出务工家庭往往是 富了一代人,垮了几代人 。难怪不少农村中小学教师发出感慨: 父母打工挣钱,大多是为了孩子,但因此而毁了孩子,真是得不偿失。 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一位留守男孩由于家里缺乏管教,从偷同学、偷老师开始,最后发展到一有机会就溜出学校,见东西就偷;在屡屡与其监护人协商但无效果之后,最后无奈的学校只能派专人时时盯着他,以防其不良行为。
儿童工作调研报告(通用5篇)热门调研报告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