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人才队伍现状调研报告(通用3篇)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物资人才队伍现状调研报告 篇1
为科学谋划我县“十二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全县生物产业发展水平,实现以生物产业工业化提升生物资源开发产业化,促进传统生物产业向现代生物产业转型。根据3月1日县委汤副书记主持召开的“产业发展规划研究”会议,县创新办严格按照会议精神要求,由办主任带队,从3月18日开始,组织相关科室工作人员深入全县各乡镇、龙头企业,对全县生物产业发展现状、产业研发工作及十二五规划进行广泛调研,现将调研的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一、全县生物产业发展现状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全县生物产业产值达147407.7万元,其中:生物农业产值135943.7万元,占92.2%;生物林业产值3208万元,占2.2%;生物医药产值8256万元,占5.6%。在全县生物产业产值中,其中,灯盏花、除虫菊、三七、草乌、苦荞、魔芋等特色生物产业产值达28404.15万元,占19.3%,比上年增5175.15万元,增长22.3%,其中:工业总产值13492万元,比上年增4825万元,增长55.7%;农业总产值14912.15万元,比上年增350.15万元,增长2.4%。XX年第一季度,全县生物产业产值11428万元,其中,生物农业产值8128万元,生物林业产值600万元,生物医药产值2700万元。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一)生物药业发展成效明显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1、灯盏花产业逐步壮大
龙头企业红河千山公司发展灯盏花种植10135亩,主要分布在中枢、舞街、金马、旧城、永宁、白水6个乡镇。带动农户近1户,为农户创收4256万元,实现农户增收1970万元,生产灯盏花药材2230吨,平均亩产值4150元。公司生产灯盏花素46.5吨,销售产品32吨,实现产值946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9006万元,实现利润1261万元、利税2647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从开始,公司在工业园区新厂内大批量生产,同时还在玉溪江川代加工,扩大生产规模,生产质量稳定。经过几年的工艺改进和不断研究,公司在通过gap规范化种植基地认证的基础上,XX年2月又通过gmp生产车间标准化认证。另外,公司还开发了一些灯盏花健康系列产品,扩大了灯盏花的使用范围。
销售部门在维护好原有老客户的基础上,还开发了一些新客户,目前销售市场以云南制药企业为主,辐射到省外部分制药企业。
XX年,计划在全县发展灯盏花种植1亩,实现产值1万元。
2、三七、草乌等中药材发展形成规模
三七、草乌、半夏是我县继除虫菊、灯盏花之后发展起来的又一新兴产业,已逐步成为我县山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为培植好三七、草乌、半夏等中药材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发展起步阶段,大多乡镇都出台相应扶持措施促进发展。
XX年,全县种植三七7000余亩,主要分布在三塘、向阳、永宁3个乡,比上年增700亩,预计总产值达14000万元。其中,我县群众种植460亩。种植草乌3640亩,比去年同期减582亩,主要分布在三塘、向阳、白水三个乡镇。预计总产145.6万公斤,农民实现创收1100万元。今年,因干旱,全县草乌出苗率普遍偏低,加之草乌种植生产成本投入高,市场销路尚未完全打开,全县草乌亩产值估计与上年基本持平。种植半夏300亩,主要分布在三塘、向阳、白水、旧城四个乡镇,半夏市场价格稳定,平均亩产值在4500元左右。
在生物药材产业培植中,县创新办在努力开拓省内外销售市场,正同云南鸿翔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等药材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洽谈,邀请他们到我县开发生物药材产业。
(二)生物化工产业形势较好
1、除虫菊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近来,随着国际市场对无公害除虫菊产品需求量的加大,使我县除虫菊产业发展重获生机。同时,由于红河森菊公司多方融资,不断开拓市场,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自身存在的困难,从开始,四年来,公司先后共向花农兑现欠款1005万元,目前,基本兑清前几年收购的欠款。另一方面,公司又适当提高原料收购价格,致使全县广大农民逐步恢复对除虫菊产业的发展信心。在加工原料万分紧缺的情况下,公司于就开始从非洲肯尼亚进口除虫菊干花进行加工,现已呈现出客商订单积压,加工原料紧缺,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
目前该公司建成了一套1000l2co2超临界除虫菊素萃取及精制加工生产线,已安装超声波萃取生产线两条,生产线建成投产后,可以加工处理除虫菊干花10000吨/年,产值达3亿多,给农民带来1万/年的收入。
在产品开发上,公司现已自主开发的30多项除虫菊生产技术已申报了国家专利,其中20项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证书,3项获得新型技术专利证书。公司目前生产的主要产品有25%-70%的除虫菊素原药、云菊5%除虫菊素乳油、可湿性粉剂、水乳剂、除虫菊干花、80目花粉和花渣粉等除虫菊系列产品,市场销售情况良好。
XX年,红河森菊公司计划在全县种植除虫菊4万亩,收购干花5000吨。目前,县创新办正配合森菊公司深入到各乡镇宣传动员,抓好种植规划前期工作。
2、万寿菊产业快速发展
万寿菊是用途广泛的重要化工原料,全县种植万寿菊1050亩,主要分布在三塘、永宁两乡,农民实现创收126万元。
为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全面加快万寿菊产业发展,今年,针对百年不遇的严峻旱象,县创新办坚持“小春损失大春补,粮食作物损失经济作为补”的指导思想,协助县委、政府切实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结合万寿菊抗旱性强、适应性广、生长周期短、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率高,适宜我县广大地区种植的实际,积极引进国家万寿菊生产加工重点龙头企业曲靖博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到我县扶持带动发展万寿菊产业,并同公司签订生产收购合同,商定补助扶持办法。今年全县计划种植7000余亩,预计收花15000吨。
(三)绿色食品加工业前景广阔
1、阿庐牌荞系列食品倍受青睐
我县依托阿庐旅游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生产苦荞系列食品及保健用品,主要产品有13个荞系列食品和9个荞系列保健用品,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东、深圳、山东及省内各地州市,倍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该公司“阿庐”牌商标获得云南省商标称号,公司产品被评为“云南产品”,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推广种植苦荞15000亩,带动农户15600户,生产加工荞系列产品1120吨,系列保健荞枕48600个,实现产值1722万元,销售收入1693万元,上缴税金11.4万元,公司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从开始,该公司在县白水工业园区生物食品加工区内征地74亩,另新建生产加工厂,新厂区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2980万元,建筑总面积3600平方米,工程计划XX年全面完工投入使用。该工程竣工后,年生产加工能力是现在的5倍,年可生产加工荞系列产品5000吨,带动0户苦荞种植户种植苦荞30000亩,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000余万元,能够有效促进当地苦荞产业的发展。
2、魔芋产业种植及加工初见成效
魔芋是一种低热量高膳食纤维食品,有排毒、减肥、通便、洁胃的功能,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前景广阔。县境内大部分地区较适宜种植魔芋,我县依托鑫晟魔芋有限公司大力发展魔芋产业。鑫晟魔芋有限公司在县内外推广种植魔芋5000亩,为农民增收2500万元。公司建成魔芋加工生产线4条,共销售魔芋精粉42吨、素食品190吨,实现销售收入290万元。但是,由于公司投资融资困难,周转资金紧缺,群众所种植的魔芋大量销往外地,公司经营效益比上年有所下滑。
(四)传统产业发展不断改造提升
全县完成无公害蔬菜种植55756亩次,新增蔬菜基地余亩,与曲靖、广州等蔬菜客商签订蔬菜订单1200余亩,品种主要是白菜、莲藕、藩茄、莴笋、黄瓜、辣椒等10多个品种,实现产值6222.5万元;水果种植55936亩,新增高原梨、柿子740余亩,实现水果产值4077万元。
XX年,浙江、广东客商等在金马、中枢、永宁、白水4个乡镇种植大棚西瓜3720亩,预计实现总产14000吨,实现销售收入4200万元。
目前部分传统产业逐步向“品种优良化、布局区域化、管理规范化、生产规模化、销售订单化”五化方向发展迈进。
(五)其他新兴产业正在起步中
1、花卉产业有新的突破
苗木花卉产业是我县一个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花卉产业方面,我县在金马、中枢等地逐步引进玫瑰、火龙株等品种进行种植20余亩。苗木方面,目前,我县白水镇有观赏植物、绿化苗木基地2600亩,主要品种有清香木、石楠、拟单性木兰、云南尖顶红栾、云南樱花、多花含笑、云南含笑、火棘、鹅掌楸、大叶樟、滇朴、黄连木、长青藤等一批乡土苗木,年生产经营花卉盆景多盆(株),观赏绿化苗木50万株,现已成为我县重要的花卉生产基地,对全县其它花卉产业和专业户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县创新办向州创新办申报的《县乡土苗木及绿化树种繁植基地建设项目》已实施,标志着我县花卉产业开发工作已启动,我们正积极配合县林科所在白水镇抓好项目工程的实施。
2、重楼、金银花等新兴药材正在引进试种中
在旧城镇引进重楼、红花、铁皮石斛种植,三塘乡试验种植金银花100亩的基础上,今年,我县又在三塘乡试验种植柴胡30亩,在立岗、红石岩种植板蓝根600亩,进一步丰富了我县特色生物药业的种群。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实行目标考核
县、乡各级始终坚持把生物产业开发工作纳入对下中心目标责任考核,年初层层签订生物产业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产业工作重点和具体发展任务,做到组织有领导,实施有人员,工作有目标,生物产业开发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级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狠抓科技培训
为提高生产者科技素质和产业发展水平,各乡镇切实加大科技培训力度,采取举办培训班,请专家、乡土人才、科技示范户授课,播放电教片,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等办法对广大农户进行生产科技培训,解决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突出产业重点
在产业开发工作中,各乡镇围绕县委、政府的总体部署,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抓重点,立主体,打品牌,创特色。坝区乡镇着力发展灯盏花、除虫菊、优种蔬菜、水果等产业。山区乡着力发展三七、草乌、万寿菊、生姜、苦荞、魔芋、干果等产业,各自打造区域特色,全县初步形成一些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群。
(四)出台扶持政策
在新兴产业培植发展起步阶段,县级安排一定的扶持资金,大多乡镇都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从种子、化肥、农膜方面给予适当扶持。
(五)创新发展模式
各乡镇和龙头企业结合各自产业发展实际,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有的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有的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协会”模式,有的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合作社”模式,这些发展模式有利于“产、供、销”,“农、工、贸”的结合,有利于整合资源,发挥优势,互利互赢,共同打造大产业,达到1+1大于2的功效。
(六)依托企业带动
在灯盏花、除虫菊、万寿菊、苦荞、魔芋等特色产业的培植中,我县充分发挥红河千山公司、红河森菊公司、曲靖博浩公司、阿庐旅游食品公司等地方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品知名度,延长产业链,提高生产值,使产业逐步做到做强,健康发展。
(七)做到两个兼顾
各乡镇认真做到新、老产业发展统筹兼顾,同步推进,既注重引进培植新兴产业,又不丢传统老产业。在继续抓好蔬菜、水果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培植新兴产业,全面增强全县生物产业发展的储备总量和发展后劲。
(八)确保三个到位
一是领导到位。在产业培植工作中,县、乡切实把生物产业开发列入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行政主要领导挂帅抓,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成立由行政首长任组长,农、林、畜、生物产业办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生物产业开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抓规划布局,抓工作落实。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共媒发展。
二是服务到位。县、乡各级和龙头企业都配备精干高效的产业开发技术人员或生产辅导员深入到各乡镇村寨田间地头跟踪服务,技术指导,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在各生产环节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宣传到位。县、乡狠抓产业工作宣传,全面加大产业宣传力度,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引导,让广大干部群众知道发展什么,怎样发展,积极投身到生物产业开发工作中。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县生物产业总体实力还不够强,发展速度还不够快,制约生物产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全县生物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规模小。总体来看,全县产业仍然小而杂,什么都有,什么都不多,虽经多年培植的灯盏花、除虫菊、草乌、半夏等特色产业现有规模仍然还小,不够深层开发需要,特色效益不明显。
二是龙头企业带动不够,企业生产加工吞吐能力有限,产能小,技术研发创新能力较弱,龙头带动辐射作用有待提高。初具规模的蔬菜、水果等传统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销不能有效对接,产业链短,产品价值低,农民增产不增收,仍然存在大资源,小产值的状况。
三是生物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群众抗风险能力弱,企业信誉度不够高,某些农产品既使是订单生产,企业也常出现“打白条”或擅自单方违约,政府与企业,企业与群众打官司的现象时有发生,使一些多年苦心培植的产业一下走入低谷。
四是群众生产科技素质偏低,科技支撑不够,产品质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群众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对新产业的培植常持等待观望思想,发展缓慢。
五是产品深度开发不够,我县除烟草外,灯盏花、除虫菊等大部分生物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基本处于原料型生物产品,产品品种较为单一。
六是品牌带动效应不明显,全县至今没有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产品”称号的生物产品,除灯盏花“千绿”等6个产品获得“云南省商标”品牌,有一定的知名度外,其他产品市场认知度还很低,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
七是产业投入还不够,社会资本进入不多,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还将长期存在,扩大再生产和产品深层开发困难重重。这些困难和问题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四、生物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五个力度”
一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尤其在一些新产业的培植上,群众往往持等待观望的态度,需要各级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力度,投入一定的发展启动资金,发挥四两拔千斤的作用,扶之上马,送之一程。
二要加大项目投资和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大项目带来大发展的思想,多方争取上级生物产业项目资金扶持带动。同时又要优化投资融资环境,打造投资融资平台,敞开投资融资渠道,跨区域协作,引进实力较强的现代企业到我县进行生物产业开发,提升生物产业品位。
三要加大开拓创新力度。在优良品种的培植引进上,在高新产品的研发上,要全方位加强同科研院所合作研发,全面加大开拓创新力度,要始终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快一拍,抢一步”的发展战略思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全面抢占市场空间。
四要加大质量品牌建设力度。质量是品牌的基础,品牌是质量的外在表现。要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质量意识,大力推进我县灯盏花、除虫菊等生物产业质量品牌认证工作,努力打造特色生物产品知名品牌。
五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在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创新工作中,要在深入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对有发展前景的产业要大力宣传引导,坚持重点产业重点宣传,新兴产业引导宣传,传统产业侧重宣传,做到宣传引导而不误导,在产业培植中引导群众对比算账。
(二)解决“六个问题”
一要通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升品牌效应,拓展销售市场,延长产业链,依托龙头企业带动,解决产业做不大,做不强,走不远的问题。二要通过优化布局,主打品牌,扩大规模,增加总量,解决产业小而杂,汽车拉不了,火车不够拉的问题。三要通过加强现代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生产者科技水平,集约化生产管理,解决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四要扶持企业强龙头,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最终都要依靠企业的成长壮大来支持,没有强大的企业就没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坚持以企业为主导,把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工作重点,发挥和依靠龙头企业的作用,带动提升全县生物产业,不断提高全县生物产业精深加工水平,解决产业无龙头企业带动和带动不力的问题。五要坚持以资源为基础,立足优势、面向企业、对准市场,着力解决“三有三无”的问题,既有资源无基地、有基地无规模、有规模无标准的问题,进一步加强生物原料基地建设。六要抓好营销拓市场,加强市场营销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市场信息捕捉能力,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努力在营销网络建设、开拓市场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解决少了卖不了,多了不够卖的问题。
五、“十二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
今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全面完成规划各项任务,做好“十二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一年。我们在调查摸底、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形势发展变化以及国家、省、州相关产业政策,正抓紧拟定《县“十二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尽快交县政府审定并颁布实施。
(一)县“十二五”生物产业发展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确定的生物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我县生物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市场需求,我县加快生物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总纲,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县的目标,面向健康、农业、环保、能源和材料等领域的重大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动力,以企业为主导,以产业化发展为手段,以生物产业工业化提升生物资源开发产业化为手段,促进传统生物产业向现代生物产业转型。围绕“立足、改造、引进、提升”的工作思路,实施特色、拓展、提升、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走“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着力实施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市场开拓、品牌培育、科技创新、招商引资六大工程,做强做大烟草、绿色食品、现代医药、特色林业、生物质能源及生物化工、畜牧、花卉园艺等七大产业,生物产业产值每年以22%的速度递增,到翻一番,实现从生物资源大县向绿色经济强县的跨越。
(二)县“十二五”生物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是市场前景广阔。生物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中最富有活力和先导性、战略性的新兴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生物应用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许多角落,生物产业为医疗、制药、农业、能源、环保、化工等行业开辟了广阔发展前景,形成了巨大的和潜在的市场。
二是国家及省、州对生物产业发展高度重视。进入以来,国务院制定了《国家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省政府成立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生物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先后下发了《云南省生物产业发展中长期纲要》、《关于加快推进生物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实施加快推进优势生物产业发展计划的通知》等文件。州委、州政府在深化州情认识的基础上,把生物产业作为我州的七大支柱产业来培植,纳入了农业产业建设“8311”行动计划来实施。特别是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生物产业作为一项拓展农业功能,促进资源高效流通的朝阳产业和承农启工、连城带乡的富民产业,国家及省、州对发展生物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必将进一步加大。
三是加快发展生物产业已经具备较好的基础和条件。我县不仅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水文气候条件,还有国家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建设在全县打下的农田水利设施优越条件,可以利用烟区农田进行有效轮作发展其它生物产业。
(三)县“十二五”生物产业发展目标
未来五年,全县生物产业发展的增长速度年均达到22%以上,到,力争全县生物产业总产值达到38.85亿元,实现在XX年15亿元的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
(四)县“十二五”生物产业发展战略
1、特色战略
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有资源优势的、具有特色的灯盏花、除虫菊、草乌、苦荞和野生中草药等生物产业,是我县生物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2、拓展战略
蔬菜、水果等传统产业优势明显,但产业链不长,效益偏低,要通过技术进步,向新的产业领域拓展,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开发效益。依托我县丰富的物种,积极开拓有条件提升的产业和项目,在健康、无公害、能源、环境等需求的巨大拉动下,将生物能源产业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优势的产业。
3、提升战略
运用新的技术和现代营销手段以及产业运行机制,继续改造和提升烟草、水果、蔬菜、灯盏花、除虫菊、万寿菊、三七、草乌、苦荞等产业,实现提质增效,形成我县的优势生物产业。
4、战略
我县生物产业知名品牌少,市场占有率低,品牌效应不高,至使我县产品难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因此,要围绕市场需求,加大龙头企业新产品开发创新力度,实施战略,着力开发我县除虫菊、灯盏花、草乌、荞系列名优产品。相关部门要积极鼓励支持,帮扶企业做好、做大名优产品,加强宣传,扩大市场。通过名优产品的开发,扩大我县生物产业的知名度,提高生物产业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大幅度提高生物产业的经济效益。
5、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持开发、保护并重并举,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大物种资源的保护力度和人工引种驯化种植,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五)县“十二五”生物产业发展重点
1、烟草产业
烟草产业今后的发展,要推进原料基地建设,优化资源配置,突出烟叶特色优势,加快推动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构建适应卷烟要求的原料保障体系,积极发展生态型、安全型产品,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努力提高产业总体竞争力。烟叶种植基地布局在全县8个乡镇,到,种植烤烟16万亩左右,产量50万担左右,实现总产值40000万元。
2、绿色食品产业
绿色食品产业今后的发展,要瞄准国内外绿色食品市场,充分发挥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加快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大力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不断扩大绿色食品加工产业规模。到实现总产值149000万元。
水果产业。今后水果产业的发展,要在调整品种结构、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通过无公害化生产、产品深加工和水果采后加工(包括分级、消毒、打蜡、包装等)、储运、市场体系建设等方式,打造高原梨等特色品牌,实现水果产业的升级,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到,全县各乡镇水果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实现产值36000万元。
蔬菜产业。蔬菜产业今后的发展,要扩大精品蔬菜、反季节蔬菜的规模化生产和外销品种,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和精深加工。到全县各乡镇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实现产值25000万元。
荞系列食品产业。依托阿庐旅游食品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全面加大旅游食品和保健用品的开发创新力度,从苦荞中提取芦丁的技术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到,荞产业发展到3万亩,实现总产值5000万元。
酿酒产业。依托红河苦矻矻酒业有限公司、兰益酒厂等企业带动,全面加大特色酿酒业开发。到酒产量达10000吨,实现总产值80000万元。
魔芋产业。魔芋产业发展要扶大扶强鑫晟魔芋有限公司,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加大素食品和保健用品的开发创新力度,到,在全县各乡镇种植魔芋0.5万亩,实现产值3000万元。
3、生物药业
全县今后要加快灯盏花、草乌、三七、半夏、金银花重楼、板蓝根等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依托现代制药企业和原料药生产企业带动,坚持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全县中药材品位,着力开发具有新疗效、新剂型的植物药、中药品种,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到,中药材种植发展到6万亩以上,总产值达到50000万元。
灯盏花产业。依托红河千山公司带动,到,在全县5个坝区乡镇种植灯盏花3万亩以上,实现总产值30000万元。
草乌产业。依托中药材企业带动,到,在东部山区乡种植草乌0.5万亩以上,实现总产值万元。
三七产业。依托中药材企业带动,到,在东部山区乡种植三七0.5万亩以上,实现总产值10000万元。
金银花、重楼、板蓝根、半夏等中药材产业。依托中药材企业带动,到,在全县部分乡镇种植半夏、金银花、重楼、板蓝根等中药材2万亩以上,实现总产值8000万元。
杜仲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生物药材生产经营企业到开发杜仲产业,使杜仲产业见到成效。
4、特色林产业
特色林产业今后的发展,要在加强生态建设的同时,强化资源培育和综合利用,加强绿色银行建设,积极发展核桃、油茶等经济林。到,特色经济林总面积发展到55万亩,特色经济林初见成效,达产后可实现总产值55000万元。
核桃产业。推广早实核桃等特色品种,优化区域布局,推进集约经营,进行深加工,到优质核桃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
油茶产业。选择良种,择优布局,到全县发展油茶种植30万亩。
5、生物质能源及生物化工产业
生物质能源及生物化工产业包括除虫菊生物农药产业、万寿菊天然色素染料提取。到,全县8个乡镇原料基地达到9万亩以上,产值可达34500万元以上。
除虫菊产业。依托红河森菊公司带动,今后要继续抓好品优良种培育、种植新技术和市场开发,加大原料基地建设,确保加工的需要。到,全县8个乡镇原料基地达到6万亩以上,实现总产值30000万元以上。
万寿菊产业。依托曲靖博浩公司带动,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单产,到,力争在建成曲靖博浩分公司,全县种植万寿菊达到3万亩以上,实现农业产值4500万元以上。
6、畜牧产业
今后要以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主线,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畜产品市场供应。大力推广畜牧兽医先进适用技术,提升科技水平,发展健康养殖,推进传统粗放养殖向现代科学养殖转变;强化动物防疫,构建动物防疫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积极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和饲料工业,推进产业化经营,提升产业效益;突出优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巩固提升生猪产业,发展壮大家禽业和奶业,加快发展以肉牛、肉羊等草食畜为主的草地畜牧业。到,实现畜牧业产值105000万元。
7、花卉园艺产业
以建设新昆明,拓展昆河经济带花卉产业为契机,高起点做好全县花卉产业发展规划,依托花卉产业集团,带动和发展花卉产业;加快花卉新品种引进与选育、野生花卉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建立花卉、绿化植物种子、种苗及种球的繁育体系;强化种植、病虫害防治、采后处理等技术的集成应用。以绿化苗木为重点,拓展延伸产业链,积极发展鲜切花、干花生产和绿化苗木、观赏植物的培育以及加工储运、物流配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花卉、绿化园艺生产企业群和花农合作组织联合体。努力将我县打造成又一花卉生产出口基地。到,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总产值达到10000万元。
(六)县“十二五”生物产业发展理念
在特色生物产业种植上,扩大野生名贵中草药试验示范种植面积,逐步引进领军龙头企业参与扶持和发展,加快高产高含量新优品种培育,提高科技含量。加工制造方面,依靠科技实施重点生物产品培育工程,推动生物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抓好生物产业高端产品的研发,变粗放型原料加工为产品制造,研发特色优势生物产品,加快新型食品开发,形成以特色产品加工、销售为龙头的“市场+科技+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体系,着力提升农工互动发展模式。
总之,生物产业种类多,产业发展周期相对较长,市场变化波动大,产业工作涉及面广,加快我县生物产业发展困难还很多,全县现有的发展水平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远。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把握市场行情,科学谋划产业布局,不断提高生产水平,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加大开拓创新力度,全方位抢占市场空间。
物资人才队伍现状调研报告 篇2
为做好物资采购管理工作,提高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全段生产工作提供物资保障,现对材料科的物资人才队伍及工作现状进行了调研,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物资人才队伍及工作现状
材料科现有人员五名,其中科长1人、材料员2人、管库工2人,平均年龄48岁。目前材料科承担三条线路等八个车间及三个公司的日常生产所需材料的采购供应和配送工作,其中房建维修设备换算总量为200万h㎡,给水设备换算总量为2400公里。20__年共完成物资采购任务万元,20__年1至7月己完成物资采购任务万元,占年度计划的37%。
二、物资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物资人才队伍不能适应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的需要。一是人手不够,现有材料科五名人员难以承担当前繁重复杂的物资采购和物资配送工作。二是材料科人员平均年龄48岁,已经处于老化阶段,需要配备年轻人员,才能适应物资采购管理发展的需要。
2、配送滞后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存在点多线多及加上零星采购等诸多问题,给材料科物资采购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造成物资配送滞后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段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
3、物资采购计划分散不及时。由于物资采购计划分散不及时,使得材料科不能提前做好物资采购的准备工作,常常是临时抱佛脚,降低了物资采购和物资配送的效率和质量。
三、解决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1、加强材料科力量。要针对材料科人员少、年龄老化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强材料科的力量,建议把材料科人员编制从5人增加到7人,增加人员要年轻,以确保材料科能够按照段的要求,全面做好物资采购管理工作。
2、解决配送滞后现象。材料科要加强与车间和公司的联系,了解掌握车间和公司生产需要的物资情况,车间和公司要提前向材料科报送生产所需的物资计划。通过加强联系和沟通,使材料科能够高效率、高质量采购好物资,做到及时配送,满足车间和公司生产所需要的物资,促进车间和公司生产发展。
3、确保物资采购计划集中及时。段各个生产部门要重视物资采购计划,要根据生产的需要,集中、及时制定好物资采购计划,以便材料科能够按照物资采购计划,及时采购好物资,及时配送到各个生产部门,满足生产需要,促进生产发展。
物资人才队伍现状调研报告 篇3
海淀区文物资料状况海淀区是北京市的文物大区,文物分布之广、数量之多、级别之高以及其独有的特色在北京乃至全国都是引人注目的,海淀区的文物保护工作在维护古都风貌、促进首都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对我区的经济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也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首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旧城改造工作、旅游开发工作等同文物保护工作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矛盾。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有效、更合理地保护和利用好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文物工作面临的一大课题。文物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做好这项工作,是我们文物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深入认识我区文物资源的状况,研究新形势下文物保护及开发利用工作的思路及对策,促进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本课题组对我区文物资源的状况及保护利用的情况进行了细致而周密的调查研究,初步摸清了文物资源的底数,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报告。
一、文物资源的分布及特点
我区文物资源丰富、分布集中、特色鲜明。根据调查,全区现有各类文物古迹262项,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8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4项,文物暂保单位24项,历史文化保护街区1项,地下文物埋藏区3项。
(一)地上文物的分布及特点
我区文物数量多,分布广,但仍呈现出相对集中分布的特点,主要分布在以“三线一街区”为代表的四个区域。
1.长河沿线(从颐和园至高梁桥,并包括长春桥至玉渊潭的京密引水渠昆玉段沿线)。长河是一条对北京城的形成和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古河道。从曹魏时期直至辽金,即已对灌溉及北京城的供水起到了重要作用。元代水利学家郭守敬为提高大运河上游水位以利漕运,对以长河、西湖(今昆明湖)为主的西郊水系进行了大规模整治,客观上为明清时代西郊的园林开发创造了条件。如今北京城内的中南 海、北海、什刹海以及故宫筒子河的水,都是通过长河输送的。特别是到了清代,“三山五园”建成后,长河成了清代帝王西上颐和园的水路,因此,数百年来,长河两岸寺庙园林荟萃,人文景观不断,至今仍保留了大量的文物古迹。从西直门外的高梁桥至颐和园,两岸文物景点如颗颗明珠点缀长河,的有高梁桥、广通寺、极乐寺、乐善园(今动物园,属西城区)、五塔寺、大慧寺、白石桥(1997年拆除)、紫竹院行宫、延庆寺、广源闸与龙王庙、万寿寺、麦钟桥遗址、立马关帝庙、西顶庙、金河堤碑、颐和园等。在昆玉河南段,有钓鱼台与养源斋、摩诃庵、慈寿寺塔、恩济庄太监墓地等。
2.香山路沿线(从颐和园至香山公园的道路沿线)从颐和园经玉泉山至香山静宜园,也是一条重要的古道,是皇帝及王公贵族们出游的必经之路。因而,沿途亦保留了大量文物古迹,有遗光寺山门、玉泉山(静明园)、金山宝藏寺、景泰陵、普庵塔、妙云寺(石居)、卧佛寺、樱桃沟周家花园、团城演武厅、清代碉楼、碧云寺等。在这条线两侧,还大量分布着明代妃子坟、清代王坟以及近现代名人墓葬等。
3.西山山麓沿线(南接石景山八大处、北至凤凰岭的西山山麓沿线)。“天下名山僧占多”,西山一带的寺庙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南接石景山境内的八大处,北到凤凰岭一带,沿山一线分布着以寺庙为主的众多文物古迹。明人王廷相诗云“西山三百七十寺,正德年中内臣作”,可见,历的西山寺庙更是繁多。特别是在山后阳台山、凤凰岭地区,佛道寺观林立,碑碣石刻遍布。如山前有海淀区历史最悠久的寺院——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的兜率宫,清代改建的十方普觉寺(卧佛寺),仿五台山殊像寺而建的无梁殿旭华之阁,寺庙园林碧云寺,以及法海寺、晏公祠等,山后有黑龙潭龙王庙、大觉寺、普照寺、莲花寺、秀峰寺、响塘庙、金仙庵、妙峰山香道及遗址、黄普院、魏太和造像、龙泉寺、上方寺等以及大量田野石刻更是星罗棋布。
4.颐和园至圆明园历史文化保护街区这一街区,西接香山路,东连海淀镇,集中了北京西郊最的古典皇家园林,因其背临西山,南近京城,水源丰沛,因而,明清以来,成为的皇家园林区,有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万园之园”圆明园(现为遗址公园),以及清华园及近春园遗址(今为工厅及清华大学早期建筑等)、淑春园遗址等(今为燕京大学未名湖区)、畅春园遗址(现存恩佑寺山门、恩慕寺山门)、蔚秀园遗址、鸣鹤园遗址、朗润园、承泽园、吴家花园、达园等众多园林文物。
海淀区的文物分布呈现出上述特点,有其历史的必然性。首先,海淀镇的历史悠久,其聚落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随着北京城的发展,海淀镇也从古蓟城通往居庸关大道途中的一个重要村落,发展成为北京城西郊最重要的文化古镇。金代定都北京之后,西郊园林得到初步开发,“燕京八景”海淀即占其三,金章宗“西山八院”虽多已不存,但大多在海淀境内也是无疑的。元时,水利学家郭守敬为提高大运河上游水位“以利漕运”,对以长河、西湖(今昆明湖)为主的西郊水系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整治,客观上为明清时代西郊的园林开发创造了条件。到了明代,海淀镇已是园林荟萃之地,白石桥北的万驸马白石庄,号称“近郊园亭为第一”,武清侯李伟的清华园,米万钟的勺园各具秀色。清代经康熙、雍正、乾隆数代经营,在西郊兴起了造园高 潮,特别是乾隆年间对西山诸泉的再次大规模开发,把西郊的园林建设推向鼎盛,形成了的“三山五园”(即万寿山、玉泉山、香山、畅春园、清漪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由于皇帝在京的大部分时间居住在西郊御园,因而王公大臣和官府机构云集海淀,纷纷在此建造私家宅园,海淀镇空前繁华,商号多达100多家。虽因清末英法联军焚毁及民国战乱破坏,但时至今日,海淀镇及其附近,仍保留了大量皇家园林、私家宅园及遗址。而以颐和园为中心的“三山五园”,则成为联结海淀文物分布主要脉络上的纽带,使“三线一街区”紧密相连,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是海淀区文物资源的主要载体和基本格局,是承载着海淀区厚重历史文化的“文脉”。园林和寺庙是这一“文脉”中的灵魂,是海淀区文物中最重要、也是特色的部分。
海淀区的园林和寺庙,不仅数量多,分布广,还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的环境艺术和建筑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精华。圆明园遗址虽失去了昔日“万园之园”的辉煌,但却成了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香山静宜园在新的时代又成了盛世名园。皇家园林之外,海淀镇的乐家花园、李莲英宅院、萨利宅院以及附近的达园、承泽园、朗润园、吴家花园等王公邸园、私家宅园也都各具特色,它们与皇家园林一起,形成了蔚为大观的海淀古典园林体系。寺庙建筑中,也有很多的文物珍品,大钟寺的明代永乐大钟,有“钟王”之称,堪称稀世之宝;大慧寺的明代彩塑二十八诸天像,艺术价值极高;真觉寺的金刚宝座,为全国现存艺术价值的金刚宝座塔;卧佛寺内的元代铜卧佛,重达50万斤,为元代铜铸艺术精品。很多寺庙和园林还呈现出相互交融的特点,形成独特的寺庙园林景观。如万寿寺、碧云寺、大觉寺等。海淀区寺庙的另一特色是太监庙宇众多,或为太监所建,或为太监出宫后栖身之所,如大慧寺、摩诃庵、碧云寺、西禅寺、晏公祠、响塘庙、秀峰寺等。
(二)地下文物的分布及特点
海淀区有着丰富的地下文物资源,且脉络清晰。目前,能够确定的较大的古文化遗址不多,史前聚落遗址尚未发现,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存在很多地方都有发现,特别是北京大学、上庄——马房一带有较多遗存,多分布在近代自然村落附近。汉代聚落遗址多分布于古道沿线,如万寿寺西侧、万泉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地都有发现。古墓中,战国时期的瓮棺墓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墓葬,主要分布在羊坊店至永定路一带。汉代墓葬分布广泛,且多以墓群为主,南至复兴路沿线,北到苏家坨一带,中部从万泉庄到海淀镇再向东北至清华大学、上地、清河一带,都是汉代墓葬较为集中的分布地区,其中仅上地就出土汉墓千余座。晋唐时期墓以八里庄一带、高粱河沿岸分布较多。辽金时代的墓葬以羊坊店、海淀镇、清河以及沿西山山麓台地分布较为集中。元代墓葬以山前地区分布较多,的颐和园耶律楚材家族墓地,尤其是耶律铸墓出土有大批精美的文物。明清时代墓葬数量更是众多,几乎到处都有分布,其中皇室墓葬、王公贵族墓以及太监墓构成了海淀区墓葬的重要特色,明代的金山墓区是十三陵外的皇家墓区,葬有很多夭殇的皇子、公主以及妃嫔,的景泰帝陵亦在这里。明代太监墓有的规模宏大可比王陵,如高时明太监墓(大工墓),较大的墓区在八里庄、魏公村一带。清代西山山麓有很多王坟,如七王坟、九王坟、瑞王坟、礼王坟等。清代太监墓规模远不如明代,多以墓园形式存在,有恩济庄、皂君庙、四槐居等10余处墓园,大太监李莲英墓即位于恩济庄。民国以来,西郊众多的名人墓葬构成了海淀区另一特有的文化景观,万安公墓中分布最为集中,有语言学家王力墓、哲学家冯友兰墓、史学家商鸿逵墓、八卦掌名家董海川墓、名医肖龙友墓、国画名家刘继卣墓等。在西山脚下,还分布着佟麟阁墓、孙传芳墓、王锡彤墓、梁启超家族墓、熊希龄墓、梅兰芳墓、马连良墓、刘半农墓、刘天华墓等。在我区地下文物相对集中分布的地区,市政府分别公布了恩济庄、金山、礼王坟等三处地下文物埋藏区。
地下出土文物是海淀区地下文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历年来的考古发掘、配合基本建设工程清理等工作收集有各类出土文物6000余件,主要有金银器、玉器、陶瓷器、铜器及墓志等以及各类石刻文物,其中尤以金银器、玉器、瓷器为珍贵,这些珍贵的文物,限于条件,尚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但却是一项巨大的潜在资料,随着文物事业的不断发展,随着条件的改善,终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文物资源保护利用状况
解放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在历届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区文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区的文物保护工作还是取得了很大成绩的,从以下一些统计数可见一斑: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从1958年第一次文物普查时的仅10处(全部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发展到现在的80处,包括全国重点、市、区三级保护单位,特别是1999年区政府公布了第二批18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24项暂保单位后,使得全区文物保护单位类别齐全,特色鲜明。
1.依法管理方面。文物保护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逐步纳入了法制化轨道,并且形成了比较健全的管理体系,1999年元月1日,区政府公布了《海淀区文物保护管理规定》,这是我区第一个文物保护方面的行政措施,在全市各区县中也是第一个,使全区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2.文物修缮方面。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单一投资修缮逐步发展成为以政府为主的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历年来,通过政府投资和管理使用单位通过各种办法自筹资金(包括吸引各种社会投资),已使45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维修,投入维修资金1亿6千多万元,使一大批文物古迹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3.开发利用方面。在全部80项文物保护单位中,对社会开放的已达40项,其中属管理开放的有29项,突出的有颐和园、圆明园、香山等,年客流量达1200多万人次,年收入超亿元,自然开放的有11项,如元大都土城遗址,已经成为良好的城市绿化景观。利用文物保护单位建成并对社会开放的博物馆9个,其中利用大钟寺建成的古钟博物馆,弘扬了中华民族的古钟文化,利用五塔寺建成的石刻艺术博物馆,成为展示和研究石刻艺术的殿堂,利用昔日皇家行宫万寿寺建成的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古代艺术珍品。山后阳台山、凤凰岭两景区,以丰富的文物古迹为依托,使旅游业的发展初具规模。其他还有市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9个,国耻纪念地2个。考古工作从无到有,现在拥有6000余件各类馆藏文物。
三、保护利用的基本思路
我区地处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地带,随着中关村科技园区开发建设工作的迅速开展,正确处理好文物保护、开发利用和园区建设的关系,已经成为我区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北京市的文物大区,我区不能仅仅依靠文物的数量说话,更要在质量上确立我们的优势,也就是要在管理水平上,在开发利用上取得突出成绩。因此,我区将继续加大保护管理力度,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不断开创文物事业的新局面。
1.抓住机遇,迎难而上
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既给我们的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同时给我们的文物保护、开发利用也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朱善璐书记在区委xx届二次全会上指出:“园区建设不是单项工程建设,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综合系统工程,是集科技、教育、文化、产业发展等于一体的工程,是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配套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一项大工程。因此,需要方方面面协调推进,缺一不可。”文物工作必然也是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园区的建设必然会更加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园区建设过程中政府必然要加大各项事业的资金投入力度,对文物事业都将是直接或间接的有利因素;城市建设和危旧房改造,会创造多种形式保护和利用文物的有利条件;园区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必将进一步增强全民文物保护的意识。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做好我区的文物保护及开发利用工作。
2.保护好文物是建设新海淀的必然要求
保护、开发利用好我区丰富的文物资源,是创建中关村科技园区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保护北京这一文化古都以及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总体要求。建设新海淀,要紧紧依托海淀区的区情,要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要创造有别于其他地区的鲜明特色。丰富的文物古迹,就是我区区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区的一大特色,保护好文物,就是保护了海淀作为文化区的鲜明特征,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化相互映衬,将会极大地提高中关村科技园区在国际国内的良好形象。
3.开发利用文物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合理开发利用好文物资源,将进一步促进我区的经济发展,如今,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龙头,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而我区丰富的文物资源,正是发展旅游业的最重要的依托,是旅游业的基础和灵魂,保护和利用好文物资源是我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4.充分挖掘文物资源的教育功能
开发利用文物,不能只着眼于其经济效益,更要注重其潜移默化的文化渗透功能,注重其独特的社会教育功能。随着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对人的素质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面对的将是学习化的社会,而在学习化的社会中,文物因传播知识、陶冶情操以及给人以审美的愉悦、艺术的享受等方面的功能,其充当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教化作用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源,是连接群众与历史文化的桥梁,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我区众多的革命文物,如双清别墅、李大钊烈士陵园、三·一八烈士公墓、辛亥滦州起义纪念塔、“保卫华北”石刻等,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的实物教材,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要特别注重发挥文物资源的社会效益,为我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四、对策与建议
1.切实落实文物工作“五纳入”,建立文物保护新体制
1997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文物工作“五纳入”,即把文物保护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市政府在1996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文物工作的通知》中,也明确提出了“五纳入”的要求。我们认为,“五纳入”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物保护新体制的核心内容,是做好新时期文物工作的重要保证,只有切实落实“五纳入”,才能明确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职责,才能充分体现政府的管理职能,才能使文物工作得到切实加强。因此,我区应积极、认真地贯彻落实“五纳入”,制定并实施具体措施和方案,以进一步搞好我区的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
2.加强宣传和研究工作,提高认识,促进全民文物保护
北京是全国的首善之区,海淀又是北京市的文物大区,其丰富的文物资源,是海淀作为文化旅游区的重要特征,因而,我区的文物宣传,要立足高远,从大的文化角度把握,把我区的文物推向全国,推向世界。文物宣传工作要树立全区一盘棋的思想和“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观念,颐和园、香山公园等开发较早的文物旅游景点,虽不是区属单位,但依然是我区的文物资源,其旅游业的发展,必定能带动周围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对这一类极为重要的文物,无论其归属是哪里,理所当然仍应是我们宣传工作的重点。山后地区丰富的文物点,更应借助阳台山、凤凰岭的旅游开发广为宣传。要充分利用文物工作的独特优势,借助各种媒体宣传文物工作的重要意义,扩大文物事业的社会影响。让文物走近人民,让人民了解文物、热爱文物,促进全民文物保护意识的提高。
要积极开展地域文化研究,挖掘我区文物资源的丰富内涵。我区丰富的文物资源,具有鲜明的特色,然而,在同某些区县的相比中,我区地域文化的研究开展得显然不够,如宣武区对“宣南文化”的发掘和弘扬,东、西城对“胡同文化”、“四合院”的开发和宣传都做得有声有色。其实,“西山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厚,其中又可分出众多专题,如寺庙文化、园林文化、太监文化、以妙峰山进香道为载体的西山民俗文化等,都需要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组织专家召开研讨会,推动’西山文化”的深入研究,推动海淀地域文化的大力弘扬。
3.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多渠道筹集文物保护资金
资金投入是文物工作的老问题,也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文物保护工作做得好坏,同资金投入程度关系极大,我们认为,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特别是对于文物修缮工作来说,各级政府的投入是主要渠道,毕竟,大多数文物只是潜在的资源,还面临着自然和人为的破坏,而保护文物,保护好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政府责无旁贷,因而,要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各级政府还要不断加大投入。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仅仅依靠国家拨款来从事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用好、管好财政拨款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文物资源的优势,不断探索对文物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新途径。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不出卖文物的前提下,从社会、企业、个人多方面引进、筹集文物保护资金,适当时候可以建立文物保护基金及相应的基金会,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采取捐资、集资、募捐等办法,鼓励各种社会资金修缮保护文物,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事业。只要符合“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就鼓励其对文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保护,特别是有些具备了开放条件的文物保护单位,更要在把“死文物”变成“活文物”上想点办法,利用文物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此,必将有利于文物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
4.加强文物抢救维修和保护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随着中关村科技园区各项建设工程的开展,未来几年,我区基本建设工程同文物保护之间的冲突势必进一步加剧。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地下出土文物的抢救性发掘工作,把地下出土文物的流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建设、规划部门要同文物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协调,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要有文物部门的参与,尽可能在工程开工前进行前期考古勘探。特别是清河、永丰、上庄一带,为古代京城通往居庸关的必经之处,地下古文化遗址及墓葬较多,随着北部地区开发建设,特别是永丰科技园建设步伐的加快,要特别注意配合基本建设工程进行抢救性发掘。
利用市政府3年内投资3.3亿对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抢险修缮的大好机遇,制定我区的文物修缮规划和具体方案,积极争取资金,并由区财政投入配套资金,对我区有险情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全面修缮。同时,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保护,也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5.建设海淀博物馆,发挥馆藏文物的作用
我区地下出土文物非常丰富,多年来收集了各类文物6000余件,使我区的馆藏文物从无到有,并逐步形成了年代序列较为清楚、文物类别比较丰富的特色,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文物极为珍贵。部分珍贵文物在1994年曾赴日本东京练马区进行展出,引起轰动,成为我区与练马区友好往来的使者,为展示我区的文化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多年来,我区的馆藏文物,因库房简陋狭小,一直缺少良好的保管条件,无法进行分类存放、也无法进行整理研究,不具备陈列、展示的场所和条件。因此,为了妥善保护和充分利用好我区珍贵的馆藏文物,也为了宣传和研究我区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建设一座高水平的区属博物馆是非常必要的。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北京市登记注册的各类博物馆总数目前已超过100座,其中绝大多数属北京市文物局、中央各单位及其他市属部门,以各种专题类博物馆为主,门类较为齐全,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对外地博物馆的考察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博物馆在当地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如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作为一个地区级的博物馆,无论其设计思想、陈列内容还是管理水平都已堪称一流,已经成了四川省的一个文化精品工程。北京市各区县大多也建起或正在建设自己的博物馆,而从我区来看,馆藏文物已具备建设一座较高水平的博物馆的基本条件,博物馆的建成,将使我区拥有一个展示我区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成为我区宣传近现代革命史和现代化建设成果的场所,有助于提高科技园区的文化形象,也将成为展示我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因而,从各方面来看,我区都迫切需要建设一座区属博物馆。
位于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区的海淀镇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保存有很多有价值的古代建筑,其中位于彩和坊24号的李莲英宅院是保存完好的清代小宅园,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可考虑在此建设博物馆,融入中关村西区的环境建设中,既保护利用了古建筑,又能发挥文物藏品的展示功能,宣传、弘扬海淀悠久的历史文化,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区文化事业的发展。
6.以点带面,加强重要历史地段保护,促进人文环境风貌的改善
以“三线一街区”为代表的海淀文物分布区,集中展示了海淀区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这些重要的历史地段,迫切需要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以保护其特有的人文环境风貌,在这些地段进行工程建设,建筑体量和高度应进行严格控制。文物保护的实践证明,将一些确有保护意义的历史地段划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加以保护,是保持城市发展的历史延续属性和文化特色,展示历史文化名城传统风貌的现实可行的做法,北京市东城、西城等老城区的保护工作在这方面已经先走一步。我区的文物保护工作,应在切实保护好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基础上,渗透到文物古迹相对集中,历史人文环境风貌较有特色的地区,由点及面,对一些重要历史地段进行重点保护。颐和园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其周围的环境风貌更应悉心爱护,避免兴建高层建筑导致其景观遭到破坏,颐和园至圆明园街区已经公布为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在此范围内的建筑更必须遵守有关规定,以保护皇家园林的独特风貌以及燕园、清华园近代建筑群的良好景观。长河沿线和以阳台山、凤凰岭为中心的山后地区,应成为我区历史地段保护的重点。长河应该保持其水系的自然风貌,河道要顺其自然,不要做大的裁弯取直,沿岸大量文物古迹、遗址和旧时风貌应保留,以保护这一地区的人文景观和环境风貌。阳台山和凤凰岭地区在行政区划上分属聂各庄和北安河两乡,但在文物分布上是一片相对集中的地区,这里有着丰富的文物资源,更兼自然风光秀丽,因此,在旅游开发与建设中,要特别重视对其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并尽可能将其申报为历史文化保护区,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使人们能够在现代生活中也能够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到地域文化的鲜明特色。
7.利用多种方式开发文物资源,促进文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遍布我区城乡的数百处文物古迹,可开发利用的人文景观还是很多的。以前,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下重保护轻开发利用思想的影响,一些领导和群众对文物保护的认识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认为给文物保护进行投资是背包袱,是把钱扔进无底洞,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北京市来说,文物旅游已经成为北京市旅游业的重要支柱。在海淀区,开发利用较早的颐和园、静宜园、圆明园等文物景点都已成了的旅游胜地,其创造的经济效益以及由此而带动起来的服务业的兴盛是有目共睹的。可喜的是,我们现在已逐步认识到文物古迹的独特魅力和巨大文化内涵,认识到合理利用文物资源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好文物,就延续了文物的寿命,也就使文物资源得到了更长久、更充分地利用,这也是我区文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随着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给我区的文物开发和利用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从目前我区文物的现状及开发的可行性来看,我们认为,我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项目的开发利用工作:
(1)开发大慧寺。大慧寺位于我区钢铁研究总院内,临近中关村大街中段,交通便利,因地处机关大院内部,长期以来未能对社会开放。50年代即已定为北京市重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其明代建筑、雕塑、壁画三大艺术珍品极为珍贵,尤其是28尊明代彩绘泥塑诸天像,在北京地区,极具开发利用价值。以大慧寺开发为突破口,以开发促保护,力争利用3年时间,恢复大慧寺山门、天王殿、弥勒殿及东西配殿等原有建筑格局,并将其建成古代雕塑博物馆,成为对广大市民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阵地和游览休闲的场所,成为中关村大街沿线一处亮丽的文化设施,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化相互交融,相映生辉,以提高中关村大街的文化品味,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开放利用的目的,以此带动全区文物工作再上新水平。
(2)收回摩诃庵。摩诃庵为明代京西名刹,嘉靖二十五年(1546)建成,大雄宝殿内绘有明代壁画,东院金刚殿内的32体金刚经刻石极为珍贵,现寺院建筑格局完整,四隅有碉楼,这种格局在寺庙建筑中极为少见,寺原为明嘉靖朝太监赵政家庙,赵政之墓亦在寺内,墓规模宏大,墓道很长,形制特殊,60年代挖防空洞时,对该墓进行了发掘,现地宫中仍存有精美石雕。现为八里庄小学管理使用,由于文物保护管理的要求,使八里庄小学的发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因此,通过适当的方式,将八里庄小学迁出摩诃庵,既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又保护了我区一处珍贵的文物古迹,同时为对其进行进一步开发利用腾出了较大的空间。计划对大殿及配殿修缮加固,山门及四隅碉楼大修,恢复部分配殿,并修缮赵政墓地宫,收归文物部门,建成专题类博物馆对外开放。
(3)请回北魏石佛。魏太和造像(俗称北魏石佛)是北京地区最古老的石造像,也是凤凰岭风景区最的人文景观,自1998年被盗又被追回后,现存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该地区的旅游开发,仍应以魏太和造像为中心,搞好北魏石佛石刻园的建设,争取早日请回北魏石佛,并逐步修缮龙泉寺、上方寺元代砖塔、关帝庙、金仙庵等文物景点,以此带动阳台山、凤凰岭地区的旅游开发工作,同时制定该地区文物保护的整体规划,加强旅游、规划部门同文物部门的协调,特别要注重对该地区文物环境风貌的保护,避免破坏性开发。目前来看,阳台山和凤凰岭的旅游开发都尽可能地利用了本地区的文物资源,但其文化内涵的深度开发显然还是不够的,如妙峰山香道的民俗文化还有待进一步挖掘,要在考古发掘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适当恢复几处茶棚,丰富景区景点内容,同时积极申报该地区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以达到依法保护其人文环境风貌的目的,促进文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物资人才队伍现状调研报告(通用3篇)热门调研报告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