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是网络最新发布的《暑假社会调查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http://]。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暑假社会调查报告(一)今年是纪念“五四”运动爆发八十六周年,也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第21个年头。湛江师范学院大学生在党的号召下,多年来坚持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与此同时,我国的“三农”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了很大的篇幅讨论了“三农”问题。“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认为:“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在这一背景下,我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三下乡”服务队再此来到xx市xx县,开展对xx县第三小学的支教活动以及到xx村进行“三农”问题的实地调查。通过派发问卷和与当地农户交谈,着重从经济和教育等两方面浅谈“三农”问题。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一、xx市xx县现状
1、xx位于广东中部,珠江三角洲边缘,与广州从化、韶关新丰、xx英德和xx市清城区毗邻。
2、xx的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墨、铅、锌、锡、金、石英石、钾长石、花岗岩、瓷土、稀有金属、以及优质矿泉水。野生动物资源有黄猄、山猪、果狸、穿山甲、雉鸡、白鹇、龟类、蛇类等。植物资源有松、杉、樟、桐、黄檀,还有沙椤、观光木、白桂木、吊皮锥等珍贵植物,以及砂仁、巴戟、栀子、金银花、蔓京子、土伏苓、杜鹃花、黄姜等药材资源。
3、xx县近年来大力发展“三高”农业,网络农副产品资源非常丰富,土特产草菇、冬菇、茶叶、竹山粉葛、芦笋、琶江鸡、乌鬃鹅等闻名遐迩,柑、桔、橙、石硖龙眼、台湾青枣、柿子、青梅、柑榄等优质水果也颇有名气,深受欢迎。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4、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京珠高速公路、新白云国际机场等现代化交通设施的建设,给地处珠三角边沿的xx县带来了盈盈春意。经济发展的大潮给xx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广袤神州为xx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5、据统计,20**年上半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0、4亿元,同比增长21、3%,是近年来的最高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7、8%)3、5个百分点。
6、20**年市组织的农村小康达标验收小组对xx县农村小康达标情况进行验收。结果各专项分和总分均达到农村小康标准。
二、xx村的经济状况
1、全村情况:
1)全村共10多亩地,水田平均每人大概1分地,一般种水稻,每亩年产量700~900公斤。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水稻、花生、红薯(相对比较少),价钱不是很理想。村民的年平均收入为2000~几万不等:收入低的一般是只有耕地的,而收入高的一般有副业,如外出打工、办厂、搞养殖业等。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2)该村没有乡镇企业,正在修建的京珠高速公路经过该村,征收当地土地,大部分是耕地。村民对此意见不一,大概分为两个方向:一、积极。认为高速公路的修建会给村里带来商机,可以引进外资,本地村民可以在同等条件的情况下优先进厂工作,利于当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村民的收入,范文TOP100改善生活水平;同时村民可以放心地脱离耕地外出打工。二、消极。对喜欢耕地的村民来说每一亩地卖的价钱(700元/亩)太低,如果收成好的时候把全部稻谷卖后所得的钱是它的两倍多。相对而言,还是自己耕田好。也有商人计划在当地投资,当村民普遍认为卖地的价钱太低(卖期是50年)。
3)为了响应政府号召,减轻农民负担,该村实行“三并”政策(并村,并镇,并学校)。农村税费改革实行后,农民的负担是减少了,为支持农民积极地耕地,每位耕农可得到一些补助(每亩20元)。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4)村里有80%的青年外出打工。一般情况是:男的外出长期打工,过年过节才回家:女的在家务农,闲时去打短工,20~30元一天。
5)全村只有十几人买了医疗保险,十几块钱的。在镇级医院看病有50%的报销,在市级医院看的报销40%。
2、部分农户情况及意见:
第一户:(1)整个家庭有7亩多地,是农田比较多的一户,但劳动力缺乏,无法完成农务,只能付钱请人帮忙。要付钱的地方很多(交税,买肥料、农药,请拖拉机耙田)使得种稻谷的成本加大。种田没有什么经济收入。(2)家中有8人(包括被访村民夫妇,两个老人,四个小孩,其中大女儿和二儿子在深圳打工,三儿子当兵,小儿子读学前班,学费贵,450元/学期)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在外打工的孩子没钱寄回家,工资仅供自己使用,难以辅助家庭。有时在困难时也有亲戚帮助。(3)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到海边捞沙,15元/车。(4)该村民认为不会外出打工,觉得打工所得的钱只够自己个人消费。(5)该村民提到上级领导贪污严重。
第二户:(1)基本上大家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农田,人均3分多地,种的是稻谷;自留地是大队以前分下来的,一般种红薯。产量一般。正在修建的高速公路占用了一部分田地。种的作物主要是用来自己吃的;如果卖,一亩地的收成也就是700元左右。(2)被访者是男,大约在45~50岁,有三个儿女,一男两女。儿子在中山工作,大女儿在广州,小女儿在xx一中读书。家里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可惜他们都是初中毕业就去工作,所以工作都比较辛苦。(3)家中有六间瓦房。(4)除了种田,还养一些家禽和猪。猪是养来卖的。农闲时,一般骑车挨家挨户地去帮别人配锁,挣点钱。
第三户:(1)每人的农田不多,加上高速公路的修建,田地都被占用了,国家补贴4000元/亩。从明年起就没有田地可用,范文写作全部被政府征用,每年700元/亩。一般种花生、蔬菜等作物,产量不高,全是自己吃的,一年收入不高。(2)家中二男一女(儿女)外出工作,其中一男和一女在xx城区的电视台工作,由亲戚介绍的,工资在800~1000元;一男在广州的房地产工作,收入在1700元以上。电视台工作的那位男的还没有转正,只有800元/月。总体来说,比在家务农改善好多。
第四户:(1)家有3、4亩农田,4、5耕种。一般种水稻、花生和红薯。以往水稻的年产量为900~1000公斤/亩,今年上半年大约只有350斤/亩,因为今年干旱缺水。水稻一部分用来吃,一部分用来卖。红薯主要是卖或喂猪。(2)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卖水稻和红薯,而空闲时也会做点小生意,一般都是在附近城镇贩菜、贩米或贩猪等。一般是夫妻俩一起去。(3)重视健康状况,生病一定要看。
3、小结:
“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大问题,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它关系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万家富;农村定,思想汇报专题天下定!”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三农”问题,想方设法解决“三农”问题。
从上面的资料可以看出:
(1)大部分农户对“三农”政策并不了解。
(2)部分农户对政府工作不了解。
(3)农户的商业意识不够强。
(4)政府对农村的支助较少。
为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改善:
(1)加强政府政务的透明化,防止出现腐败现象。
(2)加强“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执行党中央一号文件。
(3)加大投入新科技和新的管理体制,大力发展“三高”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改变旧有的农村体制,变个体发展为整合全村资源。
(5)鼓励发展乡镇企业,以此为龙头疏导本地区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6)加强城乡结合的交通道路的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
三、xx村的教育状况:
1、全村情况:
1)该村全部符合义务教育条件的适龄儿童有上学,小部分家庭贫困的学生亦可在政府支助下上学,都可以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并且有约70%~80%的初中毕业生继续读书(包括高中和各类中专学校),如果家中的确是困难的,即使考上了也不能读了。一般高中毕业就外出打工,极少留在村里。现时村里有大学生20~30人,20**年是考上大学人数最多的一年,但还是在10人一下。
2)新的教育制度实行后,学校不能以任何名堂私自收取学生的钱,而政府拨款不够,所以现在学校很难改善师资和设备,负债很多。
3)村里有一所小学,不远;学生上初中就要到镇上;上高中的都要去县城。
4)村民都很支持儿女上学,对于孩子考上而没钱去读书的,家长都表示很无奈。
5)村政府对贫困家庭的优惠政策是:每户减免一个小孩的学杂费。
2、部分农户情况及意见:
1)被访者有三个孙子读书,两个读中学,一个读小学。学校离家比较近,平常有卖课外书,假期不用上补习班,在家干农活,没有电脑。
2)家中有三个小孩读书,分别上初中、高二和高三。家离学校大概一小时路程,家中所有人都支持他们上学。小孩除了正常上学外,还参加补习班,学美术,买了电脑。
3)家中有两个小孩在读书,上一年级。学校不远,没有参加补习班和兴趣班。
4)家中有一女儿上学,升高二,学校不远,在高岗中学。家人都说上完高中就不让她读了,原因是学费贵,每学期一千元左右,家里没钱供她上学。除正常上学外,孩子没有参加补习班等的课外活动,暑假回家割水稻。她除了买一些基本的学习用具外,还买了一些课外书。
3、小结: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大重要策略。由此,我国对教育的投入是一年比一年多。从20**年起,国家新增的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这说明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学校是造就生产力的生产力,尽管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学校是培养创造物质财富的人,担子更重,任务更大。
从上面的资料可以看出:
(1)家长的教育水平不高。
(2)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还不够。
(3)教育体制落后,大部分学生不能顺利升学,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为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改善:
(1)加强宣传,引导他们转变观念。
(2)通过再就业培训,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门路。
(3)鼓励民办教育,降低中高等职业教育的门槛,提高初、高中生的升学机会。
(4)引进新课程改革,从小学开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毕业后的社会竞争力。
四、总结
“三农”问题是一个宏大的课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应该说是一个挑战,而如果从我国农民的根本出路入手,将农业、农村和农民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因此,我觉得解决“三农”问题,应靠“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目前的税费改革、农产品的产销、城乡一体化进程、基层政府的管理、其他各种优惠政策的落实。借此加快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是农民确实感到实惠。另一手特别抓农村教育。目前中国乡镇企业面临着缺乏大量初、中级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工人的尴尬局面,而眼下的农村基础教育,将考大学作为惟一教育目标,专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含量太低,即使是传统的农村职业教育,一成不变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方法,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农村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的同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结构和布局进行全面改革。过去的经济学讲生产力三要素:人,工具,劳动对象。邓小平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是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渗透性因素,人掌握了科学技术就是先进的生产力,工具的科技含量越高就越先进。
要真正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解决“三农”问题,还是需要各级政府扎扎实实做好基层工作,多多听取农民的声音,了解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困难和障碍,转换政府职能,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
五、结束语
通过此次下乡实践活动,我们不仅在实践中深化了知识,而且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了解了xx村里农民的一些现状。对小学的支教,对农村的深入调查,都将永远在激情燃烧的夏天里留住!
暑假社会调查报告(二)
九八年那场洪水过后,(洪灾,只是长江地区而言,而宁阳地区只能是称之为降雨量比往年稍多而已),宁阳地区这几年来一直比较干旱,尤其是夏季。
夏季,对以长江沿岸地区的人们来说,要时刻做好防汛准备,而对于山东大部分地区来说,则是做好防旱工作。山东省境内的宁阳县,曾是一个美丽的农业县,由于最近几年的干旱。宁阳县各城镇的粮食产量停留在98年水平甚至还有些下降。
今年暑假走访了最南的一个城镇,发现干旱给他们带来的危害着实不小,许多地方由于井水短乏,造成一些农业绝产。有一个沙庄村今年的受害情况就整个城镇来说是中等的。那里的农田,干的崩崩的,用锄,用铲,都是十分困难的。人们从早到晚,不分昼夜。由于地下水短缺,从水井带了流出的水量可以和茶碗里倒出的水相提并论,以往井里有水,不是太缺乏的时候,交易亩的大概用7,8个小时。用电大概有35良,可今年,浇一亩地14个小时还多。而电每小时大约4度。这种情况无疑是给人们雪上加霜,水流的地方,能有水浇地,多也罢少也罢,这还是比较乐观的事,花钱多少不说。至少还有玉米吃。想那些无水之地的人们只能眼睁睁地看别人干。想象一下吧,天地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游人曾夸张的说那些地方放一把火就可以让整块田着火。可以想象田里的苗都快成什么样了?
人们为了浇地,打了不知多少井/可是都没有多少水。甚至是没水。(www.fwsir.com)这样的劳作,耗时又耗力,可回头看对村里没多少帮助,我采访了一个打井队队长,究竟谁的情况了解一下,井水的多少一是:地下水的水位,二是:井的位置。若是能打在比较浅的地方,还有能打出水来,在目前这种水位越来越低的情况,竞若能搭载泉眼上市最好的事了,可泉眼又能有几个呢?而目前的打井还不能准确的找出它的位置。而人们只好望着新打的井感叹了。
地下水水位下降的现象,早就不是什么隐蔽的问题了。只不过今年表现得尤为突出而已。以我家乡来说,我们现在没安上自来水,以往的用水是靠压水机来满足的,今年暑假期间竟然旱到压水机都不行了,只有靠挑水来维持日常的用水情况,而造成这情况的原因是地下水下降太快,而地下水水位下降太快的原因,有时人们无节制的用水,以及人们无意见的对地下水的破坏。
不敢想象在未来的几年里,、如果人们还没意识到地下水的使用问题,将是什么样的情况?
我们肆意的行为,热闹了大自然,这是大自然对我们敲响的警钟,为了我们的生存,让我们为保护地下水资源,保护大自然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吧!
暑假社会调查报告(三)
工作时间:xxxx年xx月xxx号
工作地点:xxxx村
工作单位:xxx大学xxxx班
策划人:xxx
指导老师:xxx杰
第一部分 xxx村概况
xxx村地属兰州市榆中县三角城乡,是一个拥有三千多人的村落。它位于101省道边,距离巉柳高速公路入口不远,可谓交通条件非常优越。虽然从整体上说榆中是山区,但是这里却是不多的平坦地带,并且水资源充足,所以地理环境非常好,适于发展农业,人均年收入达1700元左右。这虽然比不上美丽富饶的东部地区,但在贫困的西部地区已算是很不错了。村里设有医务室,小学,小卖部等,方便村民的生活。这里生活较安定,既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在这里发生,又没有听说什么名人的足迹,也许这就是农村吧。
第二部分 调查结果
经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在经济生活方面,最近几年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些提高,但不论从横向或纵向比较还是偏低;在教育方面,较之以前现在楼房高了,教室宽敞明亮了,但其他软硬件设施均相对落后;在计划生育方面,这里倒是抓得很严,可以说控制得还不错,但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下面就从经济,教育,计划生育三个方面来阐述我们调查后的结果。
经济现状:
1、生产经济:古来百难唯一农,几千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今日依旧在“土里刨食”。这个村子像全国千千万万的村庄一样,按人口分上几分到二亩地,种上一年一熟的小麦或玉米,便是全家人的口粮了。亩产八九百斤的粮食,除了吃还剩下多少,全要换成钞票,因为要付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化肥和农药都贵上了天,碳胺20元/袋,尿素80元/袋,一袋化肥能撒多少亩地?这还是好的,毕竟还有效果,不像农药,假的比真的好得多,白花钱不说还不管用;另外,在这个“水贵如油”的甘肃,浇灌用水都是50元一亩买来的,有水已经不错了,总比没有强。抛开这林林总总的花销不算,去年每亩地还要征收24元的土地税,今年应该不征收了。作为农民,他们的付出与回报实在是相差太悬殊了,无怪乎农业现代化迟迟不能实现,也许就是因为农民觉得养头骡子已经开销不小了,更何况联合收割机呢?无怪乎农业大生产至今遥遥无期,或许正是因为农民觉得种自家的地已经是赔本买卖,更何况把别家的地债也背上呢?
于是,纯粹的农民开始寻找别的出路,既然只种粮食不赚钱,那便种些蔬菜或烟草等经济作物。市场反映还不错,有些菜可以远销江浙、深圳。但是麻烦又来了,没人没钱没靠山的运输车在各个收费检查站被百般勒索,卖菜的收益远不够交一次“违规”的罚款的。所以,农民只得将菜卖给菜贩,这便又沦落到被剥削的境地了,菜价高低,只能听人摆布。以白菜为例,行情好时5毛钱一斤,一亩收益一千元,但时常总是1毛、2毛一斤,那200块钱够不够成本还是问题。如今谷贱伤农,菜贱亦伤农啊!
再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了城镇走上了了打工路,越来越多的田地荒芜了。不务农,农业怎么能够发展?只务农,农民又怎么能在物价高涨的今天生存下去呢?难题!
2、生活经济:xxx村的生活还可以说是现代化的,毕竟临近省会嘛。大多数家庭都能看上电视,虽然最多只有四个频道:大多数家庭都装上了电话,虽然现在装电话还要100元初装费;好在自来水和高压电已经开通,值得自豪的也就是电费了,0、47/度,比北京市也差不了多少。即便如此,经济上还是拮据的,因为除了上述开支之外,教育支出占了很大的比例。乡村学校巧立名目,各种各样的费用不断,一名小学生一年一百多,而初中生高大六百至一千,一个中等家庭只供孩子上学便已捉襟见肘,更不用论及其他了。
浅谈根源
农民大苦!也许你会说,他们生活还不错嘛,比旧社会,比“**”时,比改革开放前,都好得不知多少倍了。是啊,有着“阿Q精神”的中国人就是偏爱历史范畴的“纵向”比较,并以此而自喜于“成绩”中。然而,你有没有试着“横向”比较一下,农民生活的改善程度比工人,比商人,比政府公职人员,相差得是十倍百倍吗?在整个社会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时候,农民这一阶层还不是时刻挣扎仔温饱线上吗?他们赶不上普通人,更别提那腰缠万贯的老板于贫墨民脂民膏的“**”了。连村里的小孩都知道“最富的是包工头和当官的”。这还不算,试试另一种比较,中国的农民,比美国的农民如何?比北欧的农民如何?这么一说便可以让人觉得自惭形秽,惶恐不安了。难怪新任政府要着手于“三农问题”,难怪温家宝总理会面对着农业部的报告潸然泪下,他说得对:“农民实在是太苦了。”
苦难的根源在哪?不禁令人深思。从主观上,农民本身的知识水平是一个因素。除了基本的农业知识,其他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这是作为农民的致命弱点。当然这也不是说作为农民就天生受苦的命,客观因素也是重要原因。国家对于农民的扶持,直到最近几年才有较大改善。当然迟来的总比不来的好!农民还是非常高兴能有如此改善的。
除此之外,本着“态度决定一切”的原则,不仅是手中握有小小权力的干部,所有的人都应当转变观念,关心农业,关爱农民,不只将农民看作国民收入的一大来源,更要看到他们还过着怎样的生活。这次的班级活动就是一次很好的契机,让我们正视农村,关注改善农民生活的一举一动。
作为民生大计的教育一向都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让读书梦从憧憬走向现实曾经是许多贫困孩子的心声。关注西部的教育同样是我们这次对xxx村社会调查的一个方面。村小学那幢新盖的三层教学楼在xxx村那片低矮土房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为我们的心中添了几分安慰,毕竟这与我们印象中西部农村的落后与贫穷已截然不同。步入教学楼,朗朗读书声萦绕在我们的耳畔。每间教室都坐满了学生,他们聚精会神地听讲俨然成了这里最美的风景。教室里的桌椅显得有些陈旧,讲台也带着几分古老,黑板和粉笔是这里最主要的教学工具。学校的办公室由教室改装而成,几张办公桌和一边的木制长椅让这里显得有些空荡。墙角发黑的煤炉是这里冬天唯一的取暖用具。
这就是我们调查的一所普通的西部小学的景象。孩子们只盼着能够正常上学,对学校的设施已经不敢再有任何的奢求;老师只想能够按时拿到应得的一点工资,对于奖金也无幻想。这里的小学已告别了昏暗的教室,告别了缺乏书籍课本的岁月,告别了缺少老师的日子,但是在如今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时代,我们依旧能够发现学校的某些方面依旧存在着问题。
学校的14名教师负责着260多名来自本村与邻村孩子义务教育的小学6年。每位老师课表上密密麻麻的课程安排,让我们体会到教师的艰辛。教师队伍的人才匮乏成了在师资力量方面制约本校教育的重大问题。年轻有才华的教师不愿呆在农村小学;从东部前来参加助教的教师几乎又都去了中学;本地的教师由于缺乏进修学习的机会,知识体系显得相对有些落后,无法跟上时代的节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许多老师都要承担交叉学科的教学任务,不仅加重了教师的备课负担,还使教学效果降低。更不用说那些培养学生兴趣的美术音乐等课程,根本没有专业教师,只能有感兴趣的老师客串。学校虽然也获得了一台“李嘉诚基金”捐助的电脑,却由于缺乏具备电脑知识的老师,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最让教师们怨声载道的还是收入问题,工资延期发放有时甚至受到不明原因的克扣。辛勤的工作却换不来应有的报酬,这对他们的安心工作带来了影响。村委会对学校的教学不仅显得不够支持,时不时还干涉了教师的任务。教师被村委会赋予了政策的义务宣传员的称号,写标语成为比教学更重要的任务。许多西部农村的小学教师都面临着同样的难题,但现状使他们不得不接受这一切。
教学设施的落后和教育经费的不足同样是制约教育的一个因素。在黑板和粉笔依旧充当主角的教学环境下,投影仪成了最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上公开课才能用投影仪是这里的基本标准。学校虽然也有了自己的图书馆,所藏书籍却大多破旧并且过时。我们无法体会到这些孩子面对着枯燥的板书,听着不标准的英语发音的感受。或许他们已经习惯于这种授课方式,这种学习环境,但是这些简陋的设施又如何能启发和培养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何能让他们在这样枯燥的教学环境下去感悟知识世界的多彩缤纷;如何能为他们铺就一条迈向未来的求学之路。
在这次社会调查中,最让我们欣喜的是国家对西部贫困地区教育的大力支持。“二免一补”在温家保总理“让每个贫困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的承诺中带给了贫困学子。“免书本费,免学杂费,补寄宿费”是“二免一补”的核心承诺。学校的师生以及村里的村民对国家的这项助学政策都大加赞赏。在xxx村小学我们已经看到了受到资助的孩子总共有40多人。因家庭经济原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现象相信会越来越少。
调查中有个教师告诉我们,其实这里的每个孩子无论出身贫困或富裕同样都怀着大学的梦想,但是他们中真正迈入大学校门的却是寥寥无几。在他们跌倒于追逐大学梦的道路上时,也许是他们自身能力有限,但落后的教育同样也要承担一些责任:或许是由于教育设施和方法的落后,无法为孩子们指明学习的方向,无法满足于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无法让他们用宽广的视野去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许多有着潜力的人才没有被发掘,有时即使被发掘由于各方面原因最终还是被埋没了。在这个本应有着平等教育权力的社会里却由于地理因素导致教学条件的差异,让孩子们无法体会平等,可能还未起跑就已经放弃。这不仅给他们带来了遗憾,同样也是国家的损失与悲哀。所幸的是近年来升学率已有明显提高:小学升初中100%,初中升高中30~40%,这对于西部农村教育来说已经很不错了,虽然和东部的差距仍然很大。
结束这次调查,留给我们的只有思考。我们的能力实在有限,无法为这所小学的教育献上一份哪怕是微薄的力量。西部的教育虽然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差距尤其是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太大。教师是教育的灵魂,只有在灵魂的带领下教育事业才可能进步;好的教学设施让教师的教学如虎添翼,事半功倍;良好的国家政策可以说为教育事业添加了一份催化剂。当这三者能很好的结合时,相信西部教育辉煌的明天已不再遥远。
资料:1、现阶段xxx村每户生育1-2个子女
2、墙上标语:认真贯彻计划生育,争取少生优生;育有两女儿且父母结扎的家庭,两女儿高考各加10分等。
结论:计划生育在西部农村已取得显著成果,但仍任重道远。
分析:在一些关于计划生育的小品及影视作品中,经常利用农民的形象来阐述计划生育的必要性,何也?因为国家减轻人口压力的关键在农村。此次,在xxx的调查中,得知现每户只有1-2个子女,较以往多辄4-5个,数目上大大减少,自然人口素质也大大提高。这是计划生育在农村可喜的一面。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这其中暗藏隐患。在调查中,多数父母选择少生在于:一是超生就意味着沉重罚款,二是生活负担尤其是教育负担较重。这些都是现今普遍不富裕的xxx村民所无法承受的。然而这种强硬政策并不是长久之计,也很难确保在经济条件提高了之后计划生育政策的继续执行。所以在农村贯彻计划生育的关键在于转变农民的各种封建思想。
“多子多福”:这是我国一直存在于广大群众中的想法,“儿女绕膝”对思想相对保守的他们来说意味着一种幸福,一种诱惑,还多了份期待与靠山。然而在中国农村普遍欠发达的大环境下,这种想法所造成的就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的恶果。孩子一出生,当父母的就必须对他负责,从上学到婚嫁,作为几个孩子的父母,能有多少钱咂进去?砸锅卖铁,家徒四壁,日子还怎么过?笔者来自较发达的东部,也曾调查过当地被江泽民誉为“中国农村之希望”的华西村。“要那么多孩子干吗?卖啊?”华西村一个初为人父的小伙子这样半开玩笑的反问到,“一个就够了,我们供他上学,栽培他考上大学,说不定还能出国。”这位父亲在我们面前憧憬着他孩子的未来。确实,没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材,农民又何曾不是这样,但成材的费用却是实实在在横在他们面前的一道坎。不富裕的他们有时不得不放弃这种想法。上学难以为继,辍学便成了必然的选择,务农打工成了唯一的出路,这又直接导致农民的素质难以提高。
“儿子比闺女好”这种观念根深蒂固。生不到儿子就意味着无法传宗接代,灭了香火,对不起列祖列宗。生个儿子脸上就有光,腰板就能挺,死后也有脸见泉下各位祖宗,也留了个种在世上;而女儿只是“泼出去的水”长大后也是别人家的人,女儿生个儿子还得随别家的姓。这种封建思想助长了人口的泛滥。嗟乎!难道生儿子只为有个传宗接代的工具乎?笔者曾看到过某县计生办主任生四女而终得一子,揭发后虽被法办却无怨无悔。而我们在xxx也亲眼看到一户困难家庭舍弃闺女而让大小两个儿子上学。令人震惊,但毕竟如此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要想根除只能徐而图之。
建议:1、客观面对性。“性”,现在就整个中国而言还是比较敏感的话题,但人之常伦却需要客观面对。在如何避孕及产后结扎都需要我们村里的干部解放自己,把知识灌输给百姓们。
2、提高妇女的地位。只有提高了农村妇女的地位,生男生女才没有太大的区别。这样就逐步消除了“儿子比闺女好”的思想。
3、提高社会福利。只有这样才能转移他们的“靠山”,消除“多子多福”的思想。
- 家乡整体社会调查报告
- 关于网吧的暑期社会调查报告
- 春节社会调查报告
热门调查研究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