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是党的纪检监察机关和政府监察部门行使的两项职能纪委是党的组织,是党的领导机关两个委员会&rdquo一是"五个团队&rdquo这是一个党委。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的文章6篇 ,欢迎品鉴!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第一篇: 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了解基层,贴近青年,更好地推动新形势下湖南共青团工作,团省委书记李晖同志率“走进青年·湖南团情大调研”赴**调研组于20xx年8月14日至17日对**市基层团建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这次调研以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92份)、团情统计表100份(回收96份),召开6个座谈会,深入到宁远、祁阳、冷水滩、零陵等县区的机关、企业、学校、社区进行实地调研。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一、**市基层团建基本情况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全市下辖2区9县,188个乡镇,9个街道办事处,5356个行政村,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76万,其中青少年182.8万。全市共有团委535个,基层团(总)支部10305个;团员37.32万人,专职团干部752人,兼职团干部8362人。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1、关于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情况
**市建立健全了基层团干部公开选拔、民主推荐、竞争择优、培养考核的新机制。以高校选调生为重点,选准配强乡镇团委书记,优先把新到乡镇的高校选调生和远程教育青年志愿者配备进乡镇团委班子,任命其为副书记,从源头上优化了基层团干部队伍的结构,全市各级团干部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0%。目前,全市188个乡镇,75%以上的团委书记均由28岁以下的青年干部担任,152个乡镇团委配备了兼职副书记。
对于村级团组织,团市委推行“团支书、青年能人、村委会副主任三位一体”配置村团支书,79%以上团干部除担任团的职务外,还兼任其他职务、从事其他工作。**团干部的任用53%是采取组织任命的形式,33%是采取公开选拔的形式。该市目前还没有通过海选任用的团干部。
团干部业务培训也列入了同级干教领导小组的年度干训计划,团市委于20xx年、20xx年、20xx年先后在市委党校举办了基层团干理论培训班,各团县区委也做到了每年开办一期基层团干培训班。20xx年、20xx年分批把11个县区团委书记送至中央团校团县委书记培训班进行了轮训。
调查显示,**市团干部队伍流动较快,36%的团干部任职时间为一年以下,44%的团干部任职时间为1-3年,持续担任团干3年以上的人数仅占被调查人数的20%。
2、关于共青团工作的环境
调查表明,**市各级党组织和党政领导对共青团工作比较重视,市委下发了“党建带团建”的相关文件,绝大部分基层党组织每年都召开一次研究团工作的专题会议,共青团工作的环境相对较好。但我们在调查中同时也了解到,少数地方对20xx年省委15号文件的贯彻落实情况不理想。有关调查情况见下表。
3、关于组织建设情况
**市“两新”组织的团组织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并已全部覆盖,团的基层组织不断壮大。截止到20xx年底,全市“两新”组织中共建有基层团组织323个,其中基层团委26个,团组织对“两新”组织团员青年的覆盖面得到较大提高。
一是在全市所有新型非公大中学校全面建立了基层团组织。九嶷职院团委、哈佛工程学校团委、育才科技学校团委等,已经成为非公院校团建工作的典范。二是非公经济组织的团建工作局面良好。去年以来,相继在祁阳白水工业园、步步高超市、江南奇正科技有限公司、万喜登大酒店等226家非公经济组织中建立了团组织。三是社区团组织建设开展较为顺利。自20xx年以来,该市积极探索构建社区“基层团委+社区青年中心”的新型社区青年工作网络,以社区为单位的“大团建”工作布局初步形成。目前,全市所有城市社区均成立了基层团组织,其中7个社区建立了青年中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团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方面
调研中,我们一方面感到**市团干部普遍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爱岗敬业、深入基层、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自觉服务大局、服务青年、服务社会,展示出了新时期青年干部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精神面貌,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团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带共性的问题。
(1)畏难情绪较重。由于一些地方的共青团工作受到资金、人力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共青团的工作难度加大,共青团的职能有弱化的趋势。在严峻的挑战面前,有的团干部知难而退、消极等待;有的自甘平庸、不思进取;有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问卷中,90%以上的人提出了团工作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工作难点,但鲜有人提出实质性、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调查显示,82%的团干部对团的活动感兴趣,但与此同时,大多数青年团员对团的活动表现出兴趣不大和观望的趋势。畏难情绪的存在影响了团干部队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削弱了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致使部分青年对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前景感到信心不足。
(2)活动创新不足。一些团干部往往依托和习惯于旧有的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现在日益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深入研究青年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真正静下心来深入谋划共青团事业长远发展的意识。团工作仍然仅仅停留在文艺表演、树立典型等活动中,对青年所关心的切身问题认识不足,使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团的工作成效大打折扣。调查显示,46.4%的青年认为团组织影响的事情是各类娱乐活动,65%的青年认为团组织只注重各类先进青年的选树、表彰,而没有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并有相当一部分青年对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存观望态度。
(3)存在短期行为。近几年来,随着团干部转岗机制的建立和改善,团干部任职时间相对缩短,人员流动逐渐加快,约有80%的团干部从事共青团工作的时间在三年以下。这一方面是个好现象,说明团干部成长较快,但另一方面也使一些团干部的短期行为表现得更加突出。少数团干部把共青团岗位看作个人发展中的一个过渡时期,甚至是仅仅当作自己走上其他工作岗位的一个跳板。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偏颇,导致了工作中的短期行为。少数团干部眼光短浅,作风漂浮,倾向于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应付手头工作,这一现象在乡镇团干部中反映得尤为明显。调查显示,近50%的农村青年认为身边的团干部在“应付工作”。
2、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
(1)农村团建薄弱问题没有根本改善。一是组织不完善,班子不健全。二是团员流失严重,外出打工、经商及外来务工青年游离于团组织之外的趋势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调查显示38.46%的团组织没有对团员实行团员年度注册管理,没有执行团员证管理制度,团员证失去作用,团员档案无人转接,**市个别学校积压的团员档案达五年之久。三是经费无保障,活动无阵地。由于缺乏必要的物质依托,难以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团组织地位下降。四是团干部待遇偏低。60%的村镇团干部月工资收入在1000元以下;大多数企业团干部收入情况较好,能够基本保持同级别工种的工资水平,但对于自己兼职的团工作则补贴很少,效益好的企业兼职团干部补贴也仅为每月20-100元;乡镇团干部的政治待遇落实得不好,调查中没有发现县级以下团委书记列席同级党委会的。村一级团支部由于减少两委班子人员编制和减轻农民经济负担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专职团支书没有经济待遇,很难将有能力、有热情的青年吸引到团的岗位上来,因此团支部书记一般由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兼任,导致村一级团干部队伍年龄偏大,知识层次较低,思想观念老化,严重困扰着农村共青团工作的发展。
(2)“两新”组织建团难和巩固难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一方面,由于“两新”组织的组织形式、管理体制和个体业主思想观念等方面的特殊性,共青团组织得不到重视,建团比较困难。另一方面,“两新”组织团的工作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还没有在新的环境中找到定位和生长点,加之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下“两新”组织优胜劣汰频繁和从业人员的不断流动,给团组织巩固和发展带来一定困难。近两年来,近一半的新建团组织由于企业经济效益滑坡或企业转产而再度萎缩。
(3)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团组织建设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兼职团干部增多,团干部对共青团工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团的活动受到一定冲击;二是企业减员分流,招工减少,导致团的后备力量得不到及时补充,团员青年队伍萎缩。某些国有企业在20xx年左右,平均每年招收大、中专毕业生100多名,到20xx年以后减少到每年十几人,团员数量在以发展一个退两个的速度递减;三是在生产经营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的困难企业,团的工作也随之停顿或半停顿,团组织失去载体、地位和作用;四是在改制后的中小型企业,合并或取消团组织机构的情况大量出现,团组织设置相对弱化。
(4)团组织最为健全的学校,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也面临一些新问题。在高校,由于普遍实行学分制和后勤社会化,原有的班级、团支部、宿舍的概念被打破,学生的组合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集体观念淡化,人员、时间难以集中,团组织的设置和活动遇到新问题。由于高校并轨,特困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帮助特困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维持正常生活、顺利完成学业成为高校团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中学,学生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和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不能积极参加团的各种活动,因此把团的活动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是目前中学团组织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学生价值观念、个人需求等方面的变化,以及网络、伪科学等对学生思想的侵蚀,也给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3、团的活动方式方面
(1)团的一些活动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当前各种思想观念互相冲撞、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复杂形势面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一些地方共青团组织的活动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加强,并有放松和弱化的倾向。活动的谋划比较侧重考虑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没有坚持把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放在首位;活动形式陈旧单一,口头说教多,春风化雨少;活动的内容比较重视提供项目、信息、技术等服务,或是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去满足青年的浅层次需要,而结合当前广大青年工作、学习、生活实际,针对他们的内心矛盾、思想困惑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开展活动少,难以真正触动青年的思想,引起他们的共鸣,教育效果不理想。
(2)打造活动品牌的意识不强。团组织开展的活动往往是出新多,深入开展下去的少;昙花一现的多,长抓不懈的少。由于缺乏精品意识,基层一些好的活动缺少深层次的挖掘和进一步的提升,缺乏具有较大规模的、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活动品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共青团活动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3)缺乏有效的活动载体。面对企业、学校、农村、社区等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少地方共青团的活动阵地在日渐萎缩,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更与青年的需求有相当距离,因此造成团的活动牵强被动、缺乏活力。
三、建议
团的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普遍是发展中的问题,主要是团的工作思路、工作模式、工作方法与不断变化的青年群体、不青年需求不相适应引起的。要正确认识湖南共青团的工作现状,看到成绩,找准问题,从宏观着眼,从微观着手,不断加强和改进团的各项工作。
1、从完善团的工作职责入手,找准共青团工作的定位
共青团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共青团的这一属性是团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的基础,是团的事业健康发展的保证。但是从现实来看,一些团组织一方面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没有完成,一方面又做了许多不属于团组织职责范围内的事,工作贪多但没有能力去完成,本职工作又没有精力去完成,到头来“种了别人地,误了自家田”。明确团的工作职责,一要坚持团组织的群团性质,克服行政化倾向。共青团不是行政部门,没有行政执法权,做行政工作没有法律依据,也缺乏相应的人力、财力。要发挥团组织的传统优势,在行政工作中,要多“敲边鼓”,多搞协调,做到工作目标的专一化和工作手段社会化的统一。二要切实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共青团组织肩负着凝聚和引导青少年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的重任。这一职责看似宏观,其实有许多具体的工作。共青团组织完成了这一职责,就是完成了党赋予共青团的使命。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广大青少年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以及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要做好青少年的维权工作,培养和引导好青少年的参政议政意识,为青少年广辟参与社会、接触社会的渠道和舞台,充分挖掘蕴藏在青少年身上的创新潜能和创业热情,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三要树立共青团的品牌工作。无论是团的哪一方面的工作领域,都要有团的品牌工作,只要这些工作能坚持下来,巩固下去,团的组织就有地位,团的干部就有作为。
2、从实现团的工作创新入手,增强共青团工作的前瞻性和适应性
目前共青团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团的工作方法、设置方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出现了团的工作方式滞后于青年的需求,团的设置方式滞后于改革的需要。团组织不是在引导团员青年而是被改革的需要和青年的需求推着走。因此,有必要从根本上改革团的各项工作,彻底扭转共青团工作的被动局面。一是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团员青年的思想状况和共青团工作的发展脉络,使共青团的工作更加具有凝聚力、吸引力和亲和力。二是要努力把握共青团工作的发展规律,不断创新团的工作方式,增强共青团工作的前瞻性。三是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开展工作。要在组织建设工作中引入需求原则,注重团组织作用的发挥;在活动开展中引入竞争意识,增强团组织各项活动的活力;在团员教育中树立平等观念,尊重团员青年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在团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导入先进的管理模式,使共青团的工作全面与青年接轨,与社会接轨。
3、从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入手,扩大共青团工作的覆盖面
共青团工作不能有效地覆盖和影响青年,使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淡化。它从客观上讲,是因为团的基层组织不健全,团的组织设置不能有效覆盖青年;从主观上讲,是因为一些团组织在工作中“抓大放小”、“抓易放难”,基础性的、不容易出成绩的、最需要团组织关怀的、不好抓的地方成为团组织的空白点。要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尤其是要把进城务工青年、农村留守青年、企业下岗或面临下岗青年、“两新”组织青年、社区闲散青年等相对弱势群体纳入团的工作视野,在这些人中间加大团组织的建设力度,把团的工作触角进一步延伸,兼顾各项工作的平衡。
4、从完善团的各项机制入手,改进团干部的工作作风
团干部的作风转变,要依靠团干部个人的自觉,更要靠机制的约束。一要完善团干部的选拔培养机制,真正把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干部选拔到团的各级领导岗位上来。积极推行公开选拔、民主推荐、竞争上岗的选拔方式,严把团干部的入口关。要建立团干部挂职、锻炼等制度,加大对团干部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二要完善团干部的教育培训机制,努力提高团干部的思想水平和政治素质。按照“党建带团建”的原则,把团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纳入党的干部培训教育的整体规划之中,落实团干部培训经费,健全团干部的学习制度。三要完善团的工作的运行机制。团干部的作风不实,从主观上讲是因为团干部普遍比较年轻,党性锻炼和个人修养不够;从客观上讲是因为团的一些活动项目本身不实,不具有可操作性引起的。因此,改进团干部的工作作风,最根本的还是要从抓团的工作的运行机制入手,使团的活动与团员青年的贴近度增强。通过进一步转变团干部的工作作风,使团干部做到远大理想与现实目标相统一,思想的活跃与行为的稳健相统一,工作品牌与工作创新相统一,团的岗位短期化与团的工作事业化相统一,促进团的干部健康成长和团的事业兴旺发达。
第二篇: 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市委、市*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要把保康打造成绿*xx示范区和都市xx,新的战略定位对全县干部队伍建设提出新的目标要求。因此,必须从干部选拔、培养、教育、管理等方面着力,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建设绿*xx示范区、都市xx提供坚强保*。现就干部建设调研情况如下:
一、从机制上创新,拓宽选人用人大视野
党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一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要牢固树立能人引领的导向,注重选拔能带领科学发展、促进跨越赶超的干部;树立创新创业的导向,注重选拔思想解放、勇于担当的干部;树立实干兴业的导向,注重选拔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干部,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干事的人泄气、不让素质高的人心寒,努力把全县干部的发展积极*凝聚到建设绿*xx示范区、都市xx上来,让人才铺就保康跨越发展之路。二要完善适应社会需要的培养使用机制。要始终把干部培养视线对准绿*xx示范区和都市xx建设主线,立足产业建设、城市管理、旅游开发等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注重选拔和培养智囊式的顶级人才、系统化的*人才、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层级化的后续人才、开放型的发展人才,努力形成干部培养使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互促。三要规范*开放的选拔任用机制。规范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全程差额等竞争*选拔干部的办法,真正把*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比如,对绿*xx示范区和都市xx建设急需的规划型、管理型人才,县委要专门腾出一批副科级以上岗位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打破地域限制、身份壁垒等干部成长的隐形台阶,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二、从培育上着力,实现能力素质大提升
建立完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干部培育体系,为建设绿*xx示范区和都市xx提供智力支撑。一是以解放思想拓展思维。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引导广大干部以*化视野、全球化眼光审视保康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大力破除因循守旧、封闭落后的思想,牢固树立加快发展、跨越赶超的理念;大力破除安逸享乐、怀旧陶醉的思想,牢固树立开拓创新、开放开发的理念;大力破除小进则满、不思进境的思想,牢固树立永不懈怠争一流、小县也有大作为的理念,以思想大解放推动能力素质大提升。二是以开放培训丰富知识。要建立完善干部学习述学、评学、考学办法,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实践水平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要全面推行外出培训、异地办班,各单位每年要结合部门职能、工作实际和发展需要,分批次、分层次组织机关干部到发达地区、产业大县考察学习,汲取经验。要根据全县发展需要,在省内外选择一批大专院校作为我县的干部培训基地,每年有计划、有重点地选干部到合作院校开展培训,提升能力。三是以实践锻炼提升能力。大力开展上挂下派活动,每年从县直单位和乡镇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省市有关部门跟班学习,提高干部的站位;有针对*地选择部分沿海发达地区与我县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每年有计划地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合作单位的经济开发区和经济主管部门挂职锻炼,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从相关单位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工作专班,长年到珠三角、长三角等地驻守招商,着力提升经济工作能力;积极选派机关党员干部到结对共建单位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让机关干部接地气、增阅历。
三、从源头上谋划,推进干部资源大整合
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类干部资源、人才资源,努力把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一方面,要统筹人员编制管理。建立完善人员编制总量控制、动态管理目标体系,统筹整合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空缺编制资源,适当调减富余的部门编制,重点保*公共服务、社会事业、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的需要,使编制分配与部门职能相适应,提高编制配备的科学*和合理*。在此基础上,加大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中招录公务员的力度,为绿*xx示范区、都市xx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要全面推进干部交流。要突出互补*流,立足事业发展需要,加大事业单位与党政机关、县直与乡镇、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等层面间的干部交流力度,以干部跨区域、跨领域流动促进理念碰撞、经验互融、方法创新;要突出结构*流,从干部年龄梯次、*结构、班子融合度、工作创造力等多个维度统筹审视班子组成,通过交流实现班子成员在领导经验、能力专长、个*气质方面的优势互补;要突出轮岗*流,有计划地实施干部异地、异岗、异职交流,努力实现轮岗对象的多样化、轮岗方式的多向化、轮岗空间的多维化;要突出竞岗*流,开展中层干部跨部门竞岗,变体内循环为内外循环,实现优秀人才与社会发展需求的有效对接;要突出培养*流,大力实施年轻干部成长工程,适时将优秀年轻后备干部推向基层一线、推向经济一线、推向招商一线、推向*维稳一线挑大梁,确保干部队伍群贤毕至,保持常新活力。
四、从管理上突破,营造干事创业大氛围
推进绿*xx示范区、绿*xx建设,不仅需要畅通人才引进的绿*通道,让优秀人才进得来、留得住;更要搭建人才释光的平台,让广大干部干得好、出成绩。
一要坚持绩效考评,促使干部干事创业。加大对干部经常*考察力度,改变不换届不考察、不调整不考察的做法,加强日常考察,实行反向考察,注重了解干部关键时刻和日常表现。要建立完善干部绩效考核评价办法,科学设置考核评价内容,合理赋予考核评价权重。要整合各种考核资源,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各行业及各系统的业务考核结果与干部个人业绩考核挂起钩来,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实绩,激励广大干部在发展上比快慢、在服务上比优劣、在能力上比高低、在贡献上比大小。二要强化日常监管,助推干部科学发展。坚持从严监管干部,不断拓宽监督渠道和空间,坚持八小时之内看政绩,八小时之外查足迹,实行干部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做到思想监督不留盲区,严格管理不挂空挡。要突出干部履职效能建设,加大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干部的问责力度,把治庸问责工作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挂钩,旗帜鲜明地支持鼓励那些干事热情高、工作敢突破、发展有贡献的干部。三要实行优胜劣汰,激励干部创先争优。继续完善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调整制度,不断拓展调整范围,着力疏通干部下的渠道。探索建立干部积分管理制度,从履职尽责、遵纪守法、社会形象、实绩考核四个方面对干部进行积分,对业绩突出的干部实行破格提拔、越级使用,对不适应现职、不适合岗位的干部对号入座、末位淘汰,引爆干部推动跨越发展的*。
第三篇: 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组织部在**期间开展干部队伍现状调查分析的有关要求,为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着力打造适应新任务、新要求的干部队伍,本人采取深入基层走访、个别谈心谈话等形式,对**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广泛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干部队伍现状及特点
目前,**编制干部192名,聘用干部51名。在编干部中党委班子成员14名,正科级干部4名,副科级干部21名,科级以下干部167名。**干部队伍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年龄层次分布较合理。截止20_年3月,**192名在编干部中,最大年龄58岁,最小年龄26岁,平均年龄38岁。25名科级干部中,最大年龄45岁,最小年龄31岁,平均年龄39岁。整个干部队伍老、中、青搭配,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二是学历水平整体均衡。14名党委班子成员均是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9名,占比64.2%)。全镇243名干部中,硕士学历1名,本科学历96名,大专学历人数约占总人数的 48.9%,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较好。
三是民族比例失衡。长期以来**汉族干部流失严重,其中2名通过州级遴选考试、1名调整至市委办、1名借调至市委组织部、1名提拔至琼科瑞克街道,大学生村干部共招录14人,有4人已辞职。**目前干部队伍民汉比例为30﹕1,汉族干部少且任务过重,已经影响了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如脱贫攻坚、综治维稳、基层党建、纪检监察等条口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已经出现了人员拉不开栓、力不从心的情况。
四是服从意识较强。从调研情况看,绝大多数干部在人员缺少、工作繁重、任务艰巨的情况下,都能够做到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找借口,自觉克服各种实际困难,严格按照上级指示精神积极主动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
五是精神状态较好。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全镇干部思想稳定、精神饱满。机关干部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能够坚守工作岗位,经常加班加点,仍然无怨无悔;村(社区)干部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工作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坚持克服困难,为群众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广大干部展现了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六是干部作风还需进一步提升。总体来讲**干部队伍作风是好的,但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如部分干部责任心不强,存在得过且过思想;有的学习能力不能适应当前工作需要,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弱;有的对上级督导检查存在侥幸心理,工作不实不细。
二、**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干部队伍一直处于人才流失、单位缺人状况。虽然**每年都在有计划的进人,但由于近年来项目建设、民生工程、食品药品安全、纪检监察等新的工作机构和任务量不断增加,加之每年市委、政府抽调干部和部分老干部因病请假等,潘津一直存在在编干部少,超负荷运转的问题,干部流失问题也很突出。如,243名干部不仅承担全镇约3万常住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还要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不放松、脱贫攻坚不松劲,稍显吃力。
二是专业结构失调。在编的56名机关干部中,大部分是行政管理、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涉及机关主要职能的机械、水利水电、农业、法律等专业的人才很少,一些专业性强的业务部门(如财务、审计)严重缺少技术型、业务型人才。目前**机关干部专业对口率仅为12.3%。
三是女性比例偏高。从近几年招聘或选拔进来的干部看,女同志偏多。目前**科级以下干部共218名,女性干部 151名,占比69%。**距市区相对较远,工作任务相对较重,女性干部在处理突发事件(防火、抢险、维稳、夜间值班等)工作中,有生力量相对薄弱。
四是基层力量薄弱。虽然经过近几年的整顿,**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了很大改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但对照新形势、新任务,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的班子人员配齐了,但是力量未配强;有的思想观念滞后,法制意识淡薄;有的工作作风飘浮,存在慵、懒、散等现象。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人才流失的原因。潘津留不住人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上级部门对乡镇人才的保障机制不足,优秀干部通过遴选、调离等方式流失较多,且近几年考录的年轻公务员经常因阶段性任务抽调频繁。2、基层工作强度大。常年加班,周末无休是乡镇干部的常态,包括家人的不支持、夫妻两地分居、小孩读书等情况,还有上班路途遥远,路上太奔波等都是乡镇干部想要调离乡镇的原因。3、职业迷茫。特别是这两年招录的大学生村干部,面对日复一日的写材料、做台账,认为自己现在的工作就是混日子,不想继续下去了,选择辞职。
二是流动机制不活。虽然每年**都有少部分干部调整、调动、交流等,但在同一个单位或同一个岗位任职时间过长的问题仍然存在。从干部谈话中了解到,有29.6%的干部从参加工作开始就在同一个单位,有11.8%的干部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就没有动过,这样容易出现工作没动力、按老经验办事、坐等提拔、不思进取等现象。
三是思想认识不深。村党支部对发展青年党员不重视、无计划,党员结构不合理、不科学。村党支部没有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支部书记,只考虑如何留住自己的位置。有的村书记只在本村内部确定后备干部,对其他优秀青年视而不见。镇党委层面没有把年轻干部人才引进当做解决“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关键来抓,对干部的法制教育、干部作风上还存在教育不全面、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四是激励保障不足。目前全镇7个村村财自有收入虽全部超过5万元,但总体村集体经济困难,村财自有收入增收瓶颈难以破解,村干部干事创业财力支撑不足。“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干部工作在农村一线,条件艰苦,工作繁杂,待遇水平不高,且目前村级后备干部没有工资待遇,即使村里有较为优秀的青年,组织也有心培养,但青年本人对当村干部兴趣不大,投身村级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一是优化机构编制。紧紧围绕**干部队伍整体作用发挥不充分这个核心问题做文章,积极协调,主动作为,破解矛盾。首先认真全面梳理各科室的工作职责和人员配备情况,按照《自治州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直发力量实施方案》相关要求,镇级层面成立五大中心,进一步理顺机构的工作职责,查找职责不清和职能交叉的问题,明晰工作职责,合理调整现有人员,努力解决干部忙闲不均和活多人少的问题。
二是改善队伍结构。采取调任、竞聘上岗、公开招录等方式,有针对性的从年龄、知识、性别、专业等结构的合理性上选聘干部,及时补充干部缺额,逐步改善干部队伍结构。结合**干部队伍实际,有针对性地向人才办申请引进一至两名具有财务、审计、规划建设等方面特长的紧缺专业人才,进一步提高干部专业化水平。
三是培育后备对象。坚持标准,着眼长远,按照现有领导干部的一定比例数建立起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后备干部队伍,并建立后备干部个人档案。广拓渠道,严把关口,精心选拔有潜质、能干事、敢担当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科学考评、择优选任,干部的提拔使用首先从已有的后备干部人选中产生。
四是加大交流力度。注重从基层一线选用干部,对没有村(社区)任职经历的一般不予推荐,对长期在机关工作的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后备干部通过交流任职、挂职锻炼等方式,有计划地安排到村(社区)任职锻炼。
五是夯实基层力量。选优配强班子,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支部;注重从本村毕业大学生中推荐和发展一批年轻党员,并推荐参加大学生村干部、社区工作者招录考试,充实基层干部力量。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组织业务能力培训,提高基层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谈话,及时了解基层干部各方面情况,对存在的困惑予以疏导,对存在的困难帮助解决,做到“生活上贴心、待遇上暖心、思想上连心”,让干部实实在在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不断提升干部队伍工作积极性。
六是强化监督管理。发挥社会和舆论监督作用,多层次地了解和掌握干部的真实情况,对干部八小时以外实施全程监督,形成单位、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监督管理机制。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相关政策规定,为敢于担当负责的干部撑腰鼓劲,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进行调整问责。
第四篇: 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近日,按照省委统战部干部处《关于请做好统战部机关干部队伍建设调研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部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一次调研,根据各县(市、区)委统战部的调研资料和相关表格,以及本部的情况,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当前我市统战部机关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
1、市委统战部机关干部队伍基本情况。
市委统战部机关现有工作人员11名,其中女同志2名,少数民族1名,中国共产党党员10名。
(1)职务构成情况:主持工作的副部长(正县)1名,副部长兼侨联主席1名,助理调研员1名,科室负责人3名,主任科员2名,科员1名,司机2名。
(2)年龄构成情况为:35岁及以下的2名,36岁至40岁的2名,41岁至45岁的1名,46岁至50岁的2名,51岁至54岁的3名,55岁以上的1名。
(3)学历构成情况:大学本科8名,大学专科3名。
2、县级统战部机关干部队伍基本情况。
我市13个县(市、区)共有机关工作人员75人,其中女同志12名,少数民族1名,中国共产党党员69名。
(1)职务构成情况:13位统战部长中,有6位是由县(市、区)委常委担任。正科级的副部长19人,大部分兼任民宗办(局)负责人。其他副部长14名,主任科员5名,副主任科员3名,科员和办事员8名,司机13名。
(2)年龄构成情况:35岁及以下的18名,36岁至40岁的11名,41岁至45岁的21名,46岁至50岁的14名,51岁至54岁的8名,55岁以上的3名。
(3)学历构成情况:研究生1名,大学本科24名,大学专科33名,中专7名,高中及以下10名。
二、对统战部机关干部队伍综合素质的基本估计
总体来讲,我市各级统战部机关干部的综合素质是好的,用“思想好、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来概括是较为恰当的。具体体现在:
1、敬业精神较强。统战部门多年来被不少人看作是清闲、休闲、休身养性之处,似乎都是些软任务,干好或不干都影响不大。但从我市统战干部的精神状态看是振奋的,特别是不少从外单位进入统战部门的领导干部,能够很好地平衡心态,进入角色,干一行,爱一行,甘于清贫,打破寂寞,干出新思路,增强统战工作的影响,打开工作新局面。
2、大局意识较强。统战干部能够跳出部门意识小框框,从整体发展的大局出发定位统战工作思路,围绕发展想招、出招,出成效。如增强服务经济建设意识,紧扣大力促进光彩事业发展重点,走出去、请进来,开展牵线搭桥活动,以实实在在的统战方式在经济工作中的作为赢得党委、政府重视。如吉安县开辟的金华招商平台、永丰县开辟的香港招商平台都在县里影响很大,大大提升了统战部门和统战干部的影响力。
3、操作能力较强。统战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强,不少工作很敏感,难度较大。从近年来的情况看,大部分统战干部能够认真学习和领悟统战工作的有关政策,在实际工作中既坚持原则性又把握灵活性,虽然工作协调难度大,但敢于根据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现状创新工作方式,及时解决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如在宗教领域专项治理工作中,就有不少县创新了许多工作方式和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4、服务意识较强。统战工作的性质决定了统战部门的权力影响因素很弱,而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力则成了推动工作的主动力。我市绝大多数统战干部能够加强自我修养,增强人格魅力,将平等协商、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精神贯穿于具体工作中,以为人就是为己的态度对待和做好感情联络和沟通工作,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可以说,一些较大的有影响的活动都是争取各方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统战部门主动服务结出的硕果。
三、加强统战干部队伍建设的措施
19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以来,我们对统战干部队伍建设是比较重视的,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主要有以下措施:
1、争取党委重视,加强统战部门领导班子建设。一是20_年县级换届或届中调整中,我部领导主动向市委领导汇报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关于统战部长由常委担任的精神,并提出了具体的安排建议,经市委常委会研究,一次安排了6个县的统战部长进常委。二是争取分管领导支持,在召开全市性统战工作会议上,由分管领导向出席会议的县(市、区)分管书记提出加强统战部干部安排力度,加强班子建设。截止到20_年底,由统战部门科以上干部交流到外单位的有14人,外单位科以上干部交流到统战部门的有31人,虽然进多出少,但对盘活干部资源,增强统战部门活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三是通过协调机制的建立,加大干部使用力度。到目前止,我市除吉州区外,其他县(市、区)都形成了统战部与民宗办(局)合署办公的格局,13个县(市、区)都成立了光彩事业促进会办公室,大部分与统战部合署办公,部分县成立了侨联,归口统战部管理。这些机构的成立,为统战干部的培养使用建立了新平台,一批统战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大大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2、健全制度,在规范干部管理中增强统战干部的工作能力。一是部机关建立健全了考勤、学习、考核等制度,注重平时的培养和管理,在平凡的工作中培养干部的组织
纪律性、勤奋好学的精神。二是领导干部谈心制度。部领导经常性地与干部谈心,在非正式的氛围中沟通思想,解除思想疙瘩,去除工作包袱,振奋精神,形成合力开展工作。三是建立统战干部与党外人士交友联谊制度,要求统战干部在与党外朋友的交往中,自觉注重加强经常性的自我修养,不断提升各方面的品味,努力成为人缘好、人格好、形象好,深受党外朋友欢迎的统战干部。四是建立调研制度,每年通过承担一定的理论研究或调研课题,要求统战干部深入一线掌握情况,踏实工作作风,不断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增强组织协调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科学决策的能力,积累一定的组织领导工作经验。
3、加大培训教育的力度,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统战干部的综合素质。一是举办基层统战干部培训班,较为系统地学习统战理论和各领域统战方针政策,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和业务工作能力。二是及时推荐统战干部参加组织部门举办的中青班学习,全面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三是通过协调,参与干部年度考核或干部考察工作,了解其他部门和单位领导同志的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通过间接学习,既扩大了知识面,又能够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通过组织比较大的活动,给统战干部压担子,在活动中培养干部,锻炼干部,发现干部,对活动中脱颖而出的优秀统战干部及时向党委推荐予以提拔使用。五是将统战干部纳入全市“大教育、大培训”的自我教育和专题培训教育体系,努力打造学习型机关,通过自学或参加短期培训,学习法律知识、计算机知识、市场经济知识、领导科学等,并以学分制予以考评。六是通过参与中心工作或挂钩扶贫工作使统战干部了解基层,通晓相关知识,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夯实培养基础。七是通过外出考察扩大视野,拓宽工作思路,提高统战干部应对新形势、新情况变化的能力,及时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利用“他山之石”攻本地问题之“玉”,开创工作新局面。
四、进一步加强统战部机关队伍建设的建议
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统战工作的新形势,反思我市统战部机关队伍的现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一是少数统战干部对新知识、新政策的学习不主动、不深入,甚至对待新问题还是用老政策来衡量、来对待,靠老底子吃饭;二是极个别的领导同志到了统战部,发现工作环境比原单位差,工作难度比原单位大,特别是统战部门没有权力,主要靠非行政权力方式开展工作,自感压力大,加上年龄不饶人,有种养老的感觉,造成工作动力不足,出现守摊子的思想;三是统战干部新进和新提的比例较大,现县级统战部机关共62名干部,其中任职不到3年的就有44人,占了七成。这些同志有工作激情,但领导经验和工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对统战理论和政策的系统掌握上还存在一些差距。四是统战工作的范围不断扩大,工作对象复杂,新领域的统战工作需要新的工作手段,如新阶层统战工作、社区统战工作、归国留学人员统战工作等,在我市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的开展都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联系渠道过窄、活动平台单一、工作载体老化等一系列问题。统战团体的工作也过多地沿袭了传统的行政统战工作路子,统战干部新的社会化统战工作本领亟需增强,解决“本领恐慌”的问题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统战干部之首要。五是统战系统合署办公、归口管理单位增多,既为统战部门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奠定了组织基础,又为统战干部的安排使用创造了新的平台,但也出现了增机构、增编制而经费不增或增幅过小的情况,难事大事统战部都要做,开支猛增,即使有的县解决了部分专项经费,也难解统战部经费紧张之苦,严重影响统战系统职能作用的发挥,进面影响到统战干部的干事热情和工作情绪。
要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统战机关队伍建设,我们认为应重点从建立健全有效工作机制入手。
1、建立健全上下联动的加强统战部领导班子建设的有效机制。对统战部领导班子的建设要有刚性要求,对部长进常委的问题,要像组织、宣传、公安系统一样实行一刀切,上面明确要求,不能讲条件。对统战系统单位要明确规定哪些与统战部合署办公,哪些归口统战部管理,哪些由统战部牵头协调,哪些应由统战部副部长兼任,只有政策强硬,监督实施到位,才能有力地形成大统战格局,推动统战工作形成新气势、发挥大作用、取得新成效。
2、建立健全统战干部教育培训网络资讯共享机制。鼓励人人成才,相信只要每个干部坚持不懈地努力,人人都能成才,这是一种新的人才观。所以,要教育鼓励统战干部不论学历高低,年龄大小都要坚持学习。不仅要把学习看成是做好工作的需要,而且要把学习作为干部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丰富干部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目前,各地统战部门都陆续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和网页,,而且,地级市以上也成立了社会主义学院,这对扩大统战干部知识面、获得相关信息、借鉴外地经验和强化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从统战干部队伍建设的角度看,相关网站上的资料却较为缺乏,社会主义学院的新课程资料也非常缺乏,这已成为制约统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一大瓶颈。希望上级统战部门建立起统战系统内部网上学校,收集全国各地统战干部培训教育的教材和新的资讯,提供统战干部自我教育所需要的各方面的知识。可先建立囊括市一级统战部相关资讯的网络中心,实行收费制。也可专门开通网上专题讲座,邀请上级统战部门的领导、各方面的专家和基层优秀统战干部参加。
3、建立健全统战系统干部上派、外派和下派实践锻炼机制。现在许多地方都向上争取有关单位下派人员到下级单位挂职,既锻炼了干部,又为基层带来了新的思路,也为争取上级支持开通了新的“绿色通道”。统战系统也可借鉴此种做法,上级统战部门有计划、分阶段选派干部到基层统战部门挂职,也可请上级统战部门协调,选派下级统战部门的干部跨省、地跟班学习。要求统战干部提拔到相应职位后,必须通过相关渠道进行锻炼。
4、建立健全统
战干部监督管理的有效机制。统战部门是清水衙门,但不是真空单位,如果不加强教育,又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制度,也容易出问题。这方面是有教训的。因此,建立健全统战干部监督管理的有效机制,对保证统战干部健康成长非常有意义。除建立定期的廉政教育制度、机关效能督查制度和党风廉政责任制等一系列制度外,还要从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行动上真抓落实。一要用共同的价值观念和共同的行为准则来统一认识。一个组织内,如果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行为准则,就如同一盘散沙。既要教育干部充分认识到统战工作不仅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而且也是党取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加强统战工作,做好统战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做好统战工作责任重大,且大有可为;又要教育统战干部增强事业心,充分认识到只有做好本职工作,我们自身的能力才会同步提高,个人才有进步成长的希望,也才能体现出我们自身的价值。要突出统战部“部风”建设,把制订“部风”作为加强机关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一个组织内的共同价值观念和共同行为准则的具体体现,是机关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要把“树统战干部形象,建党外人士之家”的活动作为一项精品工程长期工作抓下去,并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丰富内容,把统战部建成温馨家园,努力创造有利于工作开展,有利于树立统战干部新形象,有利于干部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二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缺乏工作的高标准和对干部的严要求,干部就会失去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对干部提出严格的要求,实际上是对干部的关心和培养。只有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工作标准,才能使干部有一定的压力,并由压力转化为动力,促使干部不断地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第三,要把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作为干部监督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当前,干部考核激励方面的制度制定了不少,但少有人动真格,具体操作过程中愿“唱红脸”的少,执行结果往往有效的比较少,不痛不痒的比较多,以至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应对机关的考核激励制度作新的探索,给干部以真正的激励,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
5、建立健全统战系统经费保障机制。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调整,统战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统战部门的工作量不断增加,急、难、热等不少敏感问题的解决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大统战格局的形成要靠比较充足的经费予以保证,单靠工作热情是难以解决问题的。对统战部门的工作经费问题,上级文件不能过于简单地要求予以保障而已,在作出刚性要求的同时,还应列出相应的经费项目和用途,并同财政部门联合下文予以明确和保障,如政治特别费、宗教维稳特别费、党外干部教育培训费、政协人事安排特别费等。要形成逐年经费增长机制,不能只靠统战部领导平时跑专项经费解决“无米之炊”之难,而要靠长效机制解决长远问题。
第五篇: 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为全面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政法队伍建设专题调研活动的安排,县委政法委围绕平安*县、法治*县建设,专门组织召开了县公、检、法、司分管负责人座谈会,抽调人员组成调研组,通过座谈走访、收集资料等多种方式,利用一个星期时间,对*县政法队伍建设现状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通过调查座谈和综合分析,初步掌握了全县政法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加强全县政法队伍建设的建议和对策,撰写了《关于*县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一文,供各级领导决策时参考。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政法部门包括县委政法委、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五个单位。全县现有在职政法干警688人,95以上干警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县公安局共有在职民警440人,编制473名,党员民警370人;硕士2人,大学本科139人,大专279人,高中(中专)20人;正科级8人,副科级37人,一般干部395人;内设10个科(股)室,8个直属单位,26个派出所。县法院共有干警104人,编制114人,党员干警80人,在读硕士2人,大学本科86人,专科15人,高中(中专)1人,副处级1人,正科级8人,副科级23人,一般干警72人;内设13个庭局科室,辖3个派出人民法庭。县检察院共有在职干警61人,编制70人,党员干警47人,大学本科41人,在读硕士2人,专科18人,副处级1人,正科级9人,副科级17人,一般干部34人;本院内设法13个处局科室。县司法局共有在职在岗人员57人,离岗退养人员工11人,编制77人,党员56人,大学本科18人,专科27人,高中(中专)12人;正科级2人,副科级9人,一般干部46人,内设7个科股室,指导管理14个镇司法所、15个法律服务所和2个律师事务所。县委政法委共有在职人员15人,编制12人,大学本科8人,专科7人,副处级1人,正科级5人,副科级5人,一般干部4人,内设四个科室。
二、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我县政法各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富民强县,跨越发展”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主线,大力加强政法队伍作风建设,认真履行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服务经济建设的职能,积极为全县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广大政法干警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明显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得到增强,有力地维护了全县社会政治稳定,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了平安*县、法治*县建设,赢得了社会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县公安局连续十一年被市公安局评为警风建设先进单位,连续四年被省公安厅评为优秀公安局,被公安部授予20_-20_年度全国优秀公安局荣誉称号。县检察院20_年被省授予“20_-20_年度江苏省文明单位”,20_-20_年度均被市检察院授予“先进检察院”,20_年被省检察院授予“先进检察院”。县司法局在20_年度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目标管理考核中排名第三位,在全县万人评议60个执法机关活动中排名第6位,在20_年度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中获二等奖。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抓班子,带队伍。近几年来,全县政法各部门狠抓班子建设,不断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加强班子思想建设。全县政法各部门领导班子能够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认真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武装头脑,着力在理论联系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县公安局新一届党委围绕“政治坚定、开拓创新、团结协调、廉政勤政”的班子目标,班子成员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奉献,面向全体民警喊响“自我看齐”的口号。县检察院班子成员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班子决策水平和驾驶全局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二是加强班子作风建设。县政法各部门坚持和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集体讨论研究决定。县检察院健全党组议事规则、检察长办公会制度,凡重大问题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县司法局党组班子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民主决策,重大事项实行集体研究决策,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做到对单位政务、财务定期公开。三是加强班子廉政建设。县政法各部门班子成员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班子建设的重中之重,严格制定了关于领导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决策和领导行为。县公安局党委制定并严格执行《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委中心组一般双查考核制度》等,按照治警先治长的原则,全面强化班子廉政勤政建设。
2、抓队伍,树形象。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县政法各部门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先后组织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立党为公、执法为民”主题教育、“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主题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题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思想教育。县司法局认真抓好局机关干部、基层司法所干警和公证律师等法律服务者三支队伍建设,认真落实每周三政治学习、周四业务学习计划,实行月考核、季讲评,定期不定期对机关作风情况进行抽查,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全面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二是深化教育培训,增强业务能力。近几年来,政法各部门鼓励干警接受更多层次的学历教育,更新知识结构,实现科技强警。现公、检、法、司有6人参加硕士研究生学习,20_年有5人通过了国家司法资格考试,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95以上,队伍文化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同时,狠抓岗位练兵,广泛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县公安局制定出台了《民警素质教育培训规划》,把培养业务尖兵、行业能手列入规划项目,形成制度,落到实处,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公安机关、争当学习型民警活动,聘请公安院校专家、教授定期为民警上课。县检察院开展了法律文书制作点评和比赛、汇报案件评比、多媒体操作培训等业务技能竞赛活动。三是坚持从严治警,健全长效机制。县法院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加强队伍管理的规章制度,该制度涵盖了人事、组织、教育培训、纪律、监督、目标考核、八小时外管理等各个方面,实行了打卡考核制度,加强了检查督促,对制度落实情况定期进行督促通报,把队伍管理纳入岗位目标考核体系,逐步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县检察院抓住“管理立规章、管理动真格、管理定责任、管理出效益”四个环节,建立了一套近60项的较科学、适合本院特点的规章制度。县公安局强化管警措施,以行为规范、规范、装备规范等“三大规范”为主要内容,在基层所队推进《公安机关窗口单位服务规范》、《公安派出所一日制度》,全面落实“首接、首问、首办”责任制,在全局推开公安部30项便民措施、省厅23条贯彻意见及服务经济建设20项承诺。同时政法各部门还完善了内外监督机制,进一步推行了警务、检务、审判公开。县公安局全面推行警务公开,在全县26个派出所及窗口单位普遍设立了警务公开栏,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县法院聘请了18名人民陪审员,并不定期地邀请人大代表旁听法庭,县检察院聘请了9名人民监督员,定期通过简报信息的方式向有关部门报送,全方位接受监督,这些措施使政法部门增强了执法透明度,以公开促进了公正。
3、发挥职能,维护稳定。政法各部门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最重要发展环境和投资环境,作为招商引资最具吸引力的竞争优势,树立“抓发展是硬指标,抓稳定是硬任务”的理念,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促进法治*县、平安*县建设,为*县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今年初,我县被省命名为“社会治安安全县”,9个镇被市命名为“社会治安安全镇”。今年我县还全面启动了“法治江苏合格县”创建活动。县公安局充分发挥维护稳定主力军作用,敲响公安职能奋进鼓,唱好平安稳定重头戏,坚持严打不放松,加大构建治安防控力度,全力遏制重大犯罪,20_年八类案件破案率达95.2,杀人案件破案率达到93.3,刑事案件破案率位居徐州市第一名。县检察院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认真查办职务犯罪大案要案,一批社会影响极大的案件得到查办,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不断加强批捕公诉,重点打击暴力犯罪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犯罪力度,全面开展刑事案件的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监管监督等,努力维护司法公正。县法院牢固树立审判为法院第一要务的理念,今年上半年共受理各类案件1451件,结案1351件,结案率达88,各项审判的质量和效率指标均有较大提高。县司法局巩固完善“大普法”、“大调解”体系,努力提升社区矫正、法律服务水平,各项业务均取得明显成效。
三、存在问题
1、队伍素质还不高。具体表现在:一是执法思想不正。少数干警宗旨意识淡薄、方法简单粗暴、公仆意识差,特权思想较重,有的部门对有经济利益的案件争着办,以罚款代管,使办案单位处于一种创收经济效益的状态,损害了部门良好的形象,影响了经济发展环境。二是作风不佳。少数干警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裁判不公,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搞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执法不公、不廉,违反程序执法,办案办事环节多、效率低、服务态度差的问题。三是办案质量不高。部分干警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办案能力,不思进取,特别是有的办案人员不认真判断案件事实,不认真研究法律规定,主观臆断,往往出现适用法律错误或与法律规定相悖的处理结果。据群众反映有的审判人员对当事人态度冷漠、粗暴,不允许当事人辨解,甚至与当事人当庭吵架;有的干警靠打、逼、吓、暴力取证和询问及口供,有的干警在八小时之外对“五条禁令”的贯彻时紧时松,有的干警扣押当事人财产物品不认真登记,个别严重的私自留用。
2、警力人员严重不足。县公安局警力严重不足,目前我县共有在职民警44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万分之3.76,远远低于全市万分之7.59的平均水平。警力不足,直接影响维护稳定各项措施的落实,导致基层民警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县检察院现有在职检察官35人,因人员少,干警长期超负荷,特别是业务部门人员短缺,任务繁重,经常加班加点。县司法局也存在队伍结构失衡,人员缺编严重的问题,基层司法所人员大部分是从乡镇其他岗位上转进人员,业务知识十分生疏,专业人才少,人员年龄老化,45岁以上即将离岗退养人员较多,中层骨干人员少,人员青黄不接。县法院由于近几年来案件数量的上升,办案任务的增加,审判队伍的力量和能力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队伍的执法理念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亟需加强人员,增加审判力量。
3、经费保障不完全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犯罪也呈视智能化、集团化,与犯罪分子作斗争也往往呈现出智能化的较量,政法部门经费保障显的尤为重要。就我县而言,政法部门的经费保障普遍不足,政法装备与政法的实际需求仍有很大缺口,运转困难。县公安局尤其是刑警、治安以至基层派出所作为一线实战单位,侦查破案昼夜,服务群众全天侯,通信、水电、车修等经费远远超出其他行政机关,办公经费缺口较大,全局120名事业民警工资仍由公安局自筹发放,一直未列入财政预算。县检察院经费保障不完善,物质装备较差,技侦大楼筹建资金缺口大,各项基础设施不完备。由于县财政困难,县司法局也存在基层司法所经费保障不到位,基层普法、办公经费难落实,部分基层司法所人员特岗津贴无保障等问题,目前基层司法所运转较为困难。县政法委由于平安*县、法治*县建设任务繁重,办公开支较大,办公装备条件较差,经费保障困难。
4、政法队伍流动机制不畅。政法队伍体制上进口不活,出口不畅,存在进人难、留住人才难的问题。《法官法》、《检察官法》对法律本科学历硬性规定和国家司法资格考试报名条件提高,在提高队伍素质和能力的同时,司法体制带来一定影响,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存在通过招录考试,招进人员但留不住人才现象,县检察院招录13人,已有3人调离,法院招录8人,已有4人调离,县司法局招录4人,现已全部调离。主要原因是法、检、司招录门槛高,进入必须是法律本科生,且还需通过司法资格考试才能具备法官、检察官条件,另外*县经济基础差、财政困难、福利待遇难兑现,留不住人才。另外,由于政法各部门领导干部职数、职级职数有限,人员得到提拔机会少,政法各部门横向交流和流动机制不健全,干部竞争上岗、轮岗、轮训、交流制度未有效落实,影响干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未能激发队伍活力。
5、内部监督力度还不够。县政法各部门都根据各自的业务特点,普遍制定了相应的规定、纪律、制度、办法等,但在个具体落实上,却缺乏广度和深度,没有起到干警之间相互监督,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的作用。使得目前我县政法机关内部启动监督程序力度不大,特别是错案责任追究不尽人意。表现在政法机关内部拉不开情面,怕得罪人,处罚力度经常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对办理错案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往往只停留在批评、警告或罚款上,缺少严厉措施起不到警示作用,会对队伍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四、强化队伍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针对我县政法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当前在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方面,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干警政治素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占领政法干警的思想阵地,在广大政法干警中深入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主题活动,教育广大干警知荣辱,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不断提高干警严肃公正执法的自觉性。在组织学习教育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更新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用正确的理论指导,解决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育干警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从思想上解决好“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接受人民监督,努力提高政法队伍的社会公信度,树立自身良好形象,使全体政法干警都牢固树立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自觉地坚持为民执法、公正执法,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2、从优待警,加强对政法部门的保障力度。县财政要逐步增加对政法机关的经费投入。一是要保证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按照“从优待警”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工资资金的管理,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优先保证政法部门编制内人员基本工资和各项特岗津贴及时发放,让干警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二是要加大对办案经费的保障力度。办案是执法机关一项基本职能,要逐步增加对政法部门办案经费的投入,对大要案经费要实行专项报批、专项安排。避免出现让办案人员垫支办案经费的现象。三是要大力支持政法部门业务建设。通讯、交通工具和基础设施是政法部门履行职能必需的物质条件,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办案的效率和质量。要安排资金逐步改善政法部门的装备条件。要结合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提高政法部门的装备水平。四是要加强基层基础。要加大对基层所的办公经费的支持,配齐配强必备的交通工具、通讯办公设备,解决部分所无住房办公的问题。同时,多调配一些有一定基层经验的干警深入一线,促进开展;从多角度关心一线基层所,解决干警的后顾之忧,保证干警全身心投入。
3、从严治警,加大政法队伍内外监督管理力度。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加大政法队伍的管理监督力度。首先,要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健全纪检、监察、执法督查等内部监督机构,充实监督力量。按照责任到人、相互制约、领导把关的要求,在立案、侦查、批捕、起诉、审判、执行和行政执法等各个环节,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堵塞漏洞。其次,要加强外部监督管理。主动接受党的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进一步完善向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的报告制度。继续聘任一批社会各界政治思想好、素质高的人士任廉政建设监督员,加强对政法干警的监督。大力推行警务、检务、审判和政务公开制度,完善警风评议、院风评议、行风评议制。深化警务、检务、审判、所务公开,以公开促公正、保公平。不断增强政法的透明度,使群众对办事程序一目了然。三是要大力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把纪律作风整顿作为一项制度,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经常开展警示教育,让干警深刻领会“严是爱,宽是害”的道理,做到思想上警钟长鸣,行为上严于律己。要把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教育干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干警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对容易出现腐败的执法部门和执法环节,要加大查处力度,大力开展专项整治。认真核查群众举报的政法干警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以权谋私和腐化堕落等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清除队伍中的害群之马。切实解决少数干警办案效率低下,态度简单粗暴,随便吃请受礼,侵犯群众利益等问题,树立政法干警公正、文明、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
4、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干警的业务素质。政法部门要营造好学上进的良好学风,不断增强学政治、学法律、学业务、学文化、学科技的自觉性。要在继续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加大岗位培训力度,努力办好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班,不断提高干警的业务水平,完善专业结构。在培训内容上,按照“要精”和“实用”的原则,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特点,在内容安排上各有侧重,以提高培训效果,促进干警向知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着力提高政法干警的业务素质。加强干警的学历教育,开展岗位业务培训,努力培养高新术人才和特殊专业人才,使广大干警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的内行。通过培训,力争在短期内,培养造就一批精通政法业务、懂得使用现代科技手段的高素质人才,从而推动政法部门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为经济建设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
5、加强对政法的组织领导,保证政法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县委、县政府要把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政法部门和干警依法履行职责,千方百计为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履行职责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要着力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用足用好现有编制,对公安局33名空余编制,建议通过接收部队转业干部和公开招警尽快补齐,对法院10名、检察院9名和司法局9名空余编制,建议通过公务员招考尽快补齐,将全县800名保安队伍工资纳入县、镇财政预算,保证及时足额发放。进一步建立健全政法部门人员横向交流制度,健全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人员轮岗、轮训机制,激发队伍活力,调动广大干警积极性,要认真落实政法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逐步改善政法队伍的通讯装备、办公用房、公务用车条件。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坚决维护政法干警的合法权益,及时研究解决政法队伍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落实“从优待警”的政策措施,保护和调动一线干警的积极性,逐步改善政法干警的条件和生活条件,使政法部门各项得到及时、正常、有序地运转。
第六篇: 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为深入了解我县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工作情况,强化司法行政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水平,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_年工作安排, 5月,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采取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调查走访等形式,对我县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司法局共有编制62人,在编人员58人,人员配备占全县总人口的0.65‱和0.60‱。有内设机构30个,均为股级单位。其中局机关5个,占16.67%,司法所25个,占83.33%。58名干部职工中,局领导4人,占6.90%;
中层干部29人,占50%;
有工人5名(其中行政工人2名、事业工人3名),占8.62%;
科员7人,占12.07%;
副主任科员32人,占55.17%;
主任科员10人,占17.24%;
副处级4人,占6.90%。人员结构为:
(一)年龄结构:县司法局人员年龄在35岁以下共12人,占20.69%;
36岁至40岁共14人,占24.14%;
41岁至49岁共24人,占41.38%;
50岁以上8人,占13.79%;
全局职工平均年龄47岁左右。其中,局机关人员平均年龄达51.5岁,基层司法所平均年龄达42.5岁。
(二)性别结构:县司法局人员男性共50人,占86.21%;
女性共8人,占13.79%。
(三)知识结构:县司法局人员大专以下文化共4人,占6.90%;
大专文化共22人,占37.93%;
大学文化共30人,占51.72%;
研究生及以上学历2人,占3.45%。
(四)人员结构:县司法局人员中,学校毕业生16人,占27.58%;
部队转业干部11人,占18.97%;
社会公招及其他途径进入司法行政队伍的共31人,占53.45%。工作5年以下3人,占5.17% ;
6—10年4人,占6.90%;
11—15年8人,占13.79%;
16—20年11人,占18.97%;
21—29年18人,占31.03%;
30年以上14人,占24.14%。
二、总体评价
近年来,县司法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争创一流班子、一流队伍、一流业绩、一流形象为目标,扎实推进素质提升、环境创优、管理创新、作风改进“四大工程”,使司法行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明显提高,为平安XX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坚持学习与实践并重,深入推进素质提升工程。县司法局把队伍建设的重点放在素质提升上,从学习与实践两方面着手,狠抓“两着眼、两加强”,极大地提高了司法行政队伍的思想素质、业务本领和实战能力。一是着眼服务大局,加强政治思想教育。针对有的司法干警法律意识、依法行政意识、大局意识、民本意识不够强的情况,县司法局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公正廉洁执法”、“争当人民好公仆”、“弘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等活动为载体,以解放思想为突破口,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手段,每周五召开全局例会学习法律法规政策,持之以恒地对干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使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与时俱进,有力地推动了司法行政工作。二是着眼司法行政,加强业务培训。县司法局把学法、懂法当成全系统一项政治任务和必修课来抓,采取诸如“调解观摩”、“走出去、请进来”、召开“培训会”等多种方式加强业务培训。近年,县司法局多人次参加“清华大学”培训班以及“全国地市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充电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共组织司法行政系统干部参加“政法干部培训班”150余人次,多次到周边区县学习交流工作经验。通过这些活动,县司法局干部队伍的法律知识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二)坚持硬件与软件并重,深入推进环境创优工程。近年来,县司法局把队伍建设的基础放在优化工作环境上,着力推进三个“改善”。一是改善基层司法所办公环境。近年来,县司法局借助国债资金支持中西部司法所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国债项目。通过新建和购买两种方式完成了25个司法所办公用房的配置,并集中为25个司法所配备了办公设备,实现了电脑、照相机、办公桌椅、空调、文件柜“六统一”,极大地改善了乡镇司法所的工作环境。二是改善调解员待遇。为了推动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筑牢“第一道防线”,县司法局每年拿出20余万元,按照“以案定补、考核发放”的办法,依据调解纠纷数量和质量,补贴调解员,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三是改善社会环境。县司法局坚持主动向县委、县政府和上级部门汇报工作情况,注重加强与乡镇和其他单位的沟通联系,赢得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司法行政工作的关心、理解与支持。
(三)坚持制度与考核并重,深入推进管理创新工程。县司法局把队伍建设的中心放在管理创新上,从制度约束和目标考核着手,大力推进三个“强化”,深挖干部队伍的工作潜力。一是强化规章制度。县司法局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出台了首问责任、网上签到、差旅费报销、日常工作管理等一系列新的规章制度,理顺明确了班子成员、各科所室的职责分工和工作任务,严格推行了全局上下班网上签到,并规定纪检组长、相关科室负责所有规章制度的监督落实,做到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现了规范化和有序化。二是强化目标责任。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县司法局每年年初制定《年度目标责任书》,把任务细化到科室、司法所和每个干部职工身上,并由局领导与各科室、司法所逐一签订责任书,做到了人人有任务、人人担责任。三是强化工作考核。县司法局制定了《工作目标量化考核办法》和《干部职工日常工作考评办法》,每年年终召开干部职工大会,让每位同志公开述职述廉,接受大家的考核评议,并将考评结果与绩效工资、评先评优挂钩。
(四)坚持勤政与廉政并重,深入推进作风改进工程。县司法局把队伍建设的关键放在作风改进上,做到了三个“狠抓”。一是狠抓行政效能建设。在全系统开展了“行政效能建设”活动,健全完善了政务公开、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等制度,从源头上遏制了政令不畅、行政不作为等问题,促进了机关工作提速增效。二是狠抓廉政建设。一方面,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全系统形成了人人讲廉政、人人抓廉政的工作机制;
另一方面,从制度、教育、监督入手,修整完善了惩防体系,干部队伍中形成了人人不能腐败、人人不敢腐败的良好氛围。三是狠抓监督约束。在全系统开展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对外聘请了政风行风监督员,公开了举报投诉电话,并通过走访服务对象、发函征求意见、个案调查等形式,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对内采取领导点、互相提、自己讲等方式,及时查找并纠正存在问题,促进了各项制度的落实,保证了政风行风持续好转,在基层干部群众中树立了“政治忠诚、作风优良、业务精通、执法公正”的良好形象。
20_年,司法行政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人民调解宣传工作受到司法部基层工作司表彰;
澄溪镇人民调解委员被司法部表彰为“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桂溪司法所、澄溪司法所被市司法局表彰为“重庆市模范司法所”;
“五五普法渝州行”知识竞赛答题活动被市司法局评为优秀组织奖;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和社区矫正工作分别被市综治委和市司法局表彰为先进单位。“司法E通”信息管理系统得到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光磊、市政府副市长刘学普等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先后有15个市内外司法局的同行前来交流学习;
司法局在全市区县司法局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中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单位;
司法局被县政府表彰为“依法行政先进集体”;
陈永明、王必超二同志连续9年获得优秀荣立“二等功”;
五洞所谢兴琼同志被市司法局表彰为“重庆市十佳人民调解员”。
三、目前司法行政工作遇到的困难
(一)“三偏”现象严重。一是年龄“偏大”。县司法局干部职工平均年龄在47岁左右,机关干部平均年龄达51.5岁,基层所平均年龄达42.5岁,局机关人员老化现象尤其严重,年轻干部偏少,这给司法行政工作的开展带来了难度,影响了工作质量和效率。二是法律专业人员“偏少”。全局接受国民教育法律专业毕业的人员偏少,仅6人,占10%。绝大多数同志的学历是通过党校、电大函授、自学考试等渠道取得的,总体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与学历不相称,存在较大差距。三是待遇“偏低”。县司法局干部职工的职级待遇偏低,主任科员仅10人,占17.24%,远远低于其他区县水平(如:武隆72.55%,铜梁55.56%,奉节54.54%,潼南32.25%),多数干部到退休时仍为副主任科员,严重影响了职工的积极性。
(二)人员编制、管理体制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县司法局机关工作人员与司法所工作人员不能相互合理流动。20_年,我县基层司法所改革收编。基层司法所被确定为县司法局的派出机构(XX编委发〔20_〕10号)。但是,县编办将司法所人员与司法局机关人员编制分开管理,分别办理编制管理手册,导致司法所与局机关人员之间不能合理流动,这种做法不利于县司法局对干警队伍的管理,与加强“两所一庭”建设的要求不相符,也不符合《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镇综合改革切实加强和改进乡镇工作的意见》渝委发〔20_〕27号的规定,阻碍了司法行政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基层司法所缺编缺员问题非常严重。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对司法所人员配备、模范司法所创建以及满足社区矫正工作需要等要求,每个司法所至少在3人以上。目前除桂溪司法所是3人,澄溪、太平、新民、沙坪司法所为2人以外,其余20个所均为1人,缺编缺员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县模范司法所创建达标和日常工作的开展。
四、工作建议
司法行政机关是政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维护稳定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要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进一步落实司法行政干部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经济待遇,充分调动广大司法行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忠诚、作风优良、业务精通、执法公正”的司法行政队伍。
(一)强化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保持思想教育的经常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针对干部队伍的思想现状和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有效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疏导人、凝聚人、激励人的作用,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政治思想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认真开展“弘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和“人民好公仆”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干警乐于吃苦、乐于奉献、乐于拼搏,努力塑造一支思想素质过硬、政治立场坚定、宗旨意识明确的干部队伍。
(二)增加编制,解决基层司法所严重缺编缺员的问题。一是社区矫正工作力量极其薄弱。《刑法》修正案(八)于5月1日正式施行,明确社区矫正工作由司法行政机关承担,社区矫正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社区矫正工作任务和责任十分重大。同时,也要求对矫正人员的矫正管理必须是2人以上(比如调查、取证等),而目前我县基层司法所1人情况居多,社区矫正工作力量极其薄弱,难以胜任此项工作。二是人民调解工作依法实施有困难。《人民调解法》的实施,要求基层司法所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调查、取证、调解等工作至少要求2人才合法。三是创建模范司法所工作人员配备差距大。模范司法所创建达标必须要求达到3人以上,创建模范司法所工作人员基本保障不够。同时,基层司法所还承担了其他(如法制宣传、安置帮教、法律援助等)大量的工作任务,我县基层司法所多数为1人的现实难以保证工作的正常、有效运转和有序、合法运行。基于以上原因,建议增加人员编制,确保基层司法所工作正常开展。
(三)加强机关和基层司法所人员双向流动。县司法局机关人员不能与基层司法所人员双向合理流动问题亟待解决。建议县编制部门从司法行政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需求的客观实际出发,认真贯彻执行《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编办、市司法局、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司法所建设意见>的通知》(渝委办〔20_〕20号)和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镇综合改革切实加强和改进乡镇工作的意见》(渝委发〔20_〕27号)的规定,完善我县司法局干部职工的管理体制,从而推动司法行政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开展。
(四)完善司法行政工作保障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司法行政工作保障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确保队伍充满朝气和活力。一是相应增加主任科员职数,提高主任科员所占比例;
二是落实司法局机关工作人员岗位津贴。
推荐阅读:
关于加强纪检监察机构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问题及建议【五篇】
党建引领纪检监察工作的调研报告【三篇】
糖酒会调研报告3篇
关于党史教育调研报告【四篇】
2023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集合3篇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通用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