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务范文 > 党课讲稿

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ZTJY第二期读书班上的党课辅导

时间:2023-11-08 党课讲稿 我要投稿

同志们: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自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到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再到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我们可以看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高度关注和重视主流思想舆论工作,这些重要论述和重要观点,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发展创新。借着此次读书班的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一、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的时代价值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马克思、恩格斯从实践维度来理解意识形态,一方面,强调“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智慧的历史的基础”;另一方面,指出“虽然物质生活条件是原始的起因,但是这并不排斥思想领域也反过来对这些物质条件起作用”。“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这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本身也具有相对独立性,且对社会存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既具有如移山填海般使“时代覆灭”的社会改变功能,同时又具有如“社会的水泥”般强大的社会整合功能。主流思想舆论属于思想舆论领域的“红色地带”,是确保舆论导向、构建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主渠道和立足点,也是充分发挥社会整合功能、避免出现社会动荡的关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进程上,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具有尤其重要的时代价值。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1.落实“两个巩固”根本任务,为“中心任务”的实现提供强大支撑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一方面,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另一方面,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确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回顾100多年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史、70多年的新中国奋斗史,归根结底都是致力于推进人民事业发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伟大历程。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不仅有利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为中心任务的实现提供强大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也有利于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人民的历史主动性,形成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从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

2.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马克思主义在强调物质生产的基础性地位的同时,也同样重视精神世界的充实与发展。马克思不仅强调人的需要的丰富性,认为人既有物质层面的需要也有精神层面的追求;而且把社会看作处在不断发展中的活的机体,认为实现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平衡是社会作为有机体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在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并将之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不仅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而且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

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可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从丰富精神文化产品供给的角度来看,通过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展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及时回应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议题,可以推出更多能够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的精神文化产品,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从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角度来看,一方面,有利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构建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价值体系,为人民精神生活提供积极向上的价值引领,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有利于强化对各舆论场域的引导与规制,破除资本逻辑带来的消极影响,抵御消费主义的侵蚀,遏制泛娱乐化倾向的蔓延,扭转现代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精神贫乏、心态失衡、人格扭曲等不良社会心态,以昂扬的奋斗意志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在推进物质生活富裕的同时积极推动精神生活富裕,并最终开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3.提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影响力,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任何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均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事物的产生、发展和灭亡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家的发展亦如此,不同发展阶段必然面临不同矛盾和环境,既要优化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也要处理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主流思想舆论必须担负起重任,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和深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立足于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和国情实际,中国不可能也不会走西方国家殖民性质的现代化道路或新兴国家依附性质的现代化道路,世界上也不存在让我们直接翻版或模仿的现代化样板,中国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在此进程中,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一方面,有利于提升“自塑”形象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确立自身的主体地位和话语优势,破除长久以来被西方垄断的关于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话语体系,更好地向外传播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新理念、新发展、新成就,展示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良好形象,为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另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应对国家形象的被动“他塑”局面,提升我国主流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重大国际关切和重大热点问题上的发声能力和速度,以更加广泛的媒体布局和更加多元的沟通渠道,积极回应各国人民的普遍关切,破除西方中心主义话语体系“他者化”的中国形象构建,改变当下西方出于自身利益对全球秩序以及各自角色的偏执定义和区别对待,有效开展舆论斗争、引导国际舆论,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二、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的现实挑战

从本质而论,意识形态作为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为维护和巩固社会经济基础及国家政治秩序服务的。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强调的,“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无论是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为了捍卫其经济利益和政治统治地位,总是竭力主张和推行与其统治地位相适应的意识形态。而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都是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国际力量对比、技术变革及发展环境的变化总是会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中来,恰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指出的,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不少挑战”。因此,作为集中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在各种意识形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主流思想舆论,在风险挑战面前总是首当其冲。

1.境遇之思:新征程的时空新场域中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

“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阵地也是不同时空境遇下所形成的场域。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从国家层面看,一方面,历经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另一方面,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从世界层面看,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这一复杂的新场域,在奋进新时代中,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社会格局的深刻调整,势必会催生更加复杂的利益格局,面对更加多元的价值诉求。不仅可能由商品拜物教衍生出金钱至上、物质至上的观念,还可能由消费主义造就人的异化和物化,遮掩人们精神世界的正向需求,甚至使人因现实发展和个人期待之间的落差,深陷空虚焦虑情绪或沉迷虚拟世界,并在媒介平台的同质化影响下,一些教条化的交往回路不断强化和自我封闭,使偏离社会价值立场的先入之见逐渐根深蒂固,带来多元样态的价值理念和社会思潮。另一方面,随着世界格局“东升西降”“西强东弱”态势的继续演进,基于所谓的“美国例外论”,逆全球化思潮上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威胁上升,西方敌对势力在继续对我国实施外部讹诈、遏制、封锁、极限施压的同时,更加注重意识形态领域的输出、渗透和斗争。比如,通过其主流媒体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修昔底德陷阱”等,鼓吹所谓的“言论自由”,或借助互联网的隐蔽性向我国输入“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意识形态终结论”等错误思潮,试图以文化虚无主义和价值虚无主义冲击我国主流思想舆论,动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根基和价值立场。

2.内容之困:主流思想舆论生产尚未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需要是人的本性,人的生命活动总是从需要开始的,在人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自然又会产生社会交往、享受、精神、发展等需要。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全面推进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精神文化需求的多样化,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自身发展的必然表现,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立场来抵制和消除消极需求,也要靠正面且丰富的内容生产来滋养和满足积极需求。正面优质的内容跟不上,“错误虚假甚至有害的东西就会传播蔓延,因此我们必须做强主流思想舆论”。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一方面,主流思想舆论的话语符号系统拓展与更新不足。我国主流思想舆论延续了传统优势,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阐发较多,惯于讲“人无我有”的中华文明故事,对现代化、国家化的元素融入不够,在理直气壮讲好中国发展和中国成就故事方面起步较晚、话语不足,甚至存在套用西方话语解读我国实践成果的现象,面临“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困境,存在“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人人皆媒体的全媒体时代,作为主流思想舆论载体的主流媒体时效性不足,发声稍显滞后,创新意识不够。主流媒体为确保其表达的严肃性、准确性,具有一定的规范和流程,话语也较为官方和学术。但在当下这个由技术进步衍生的信息碎片化时代,信息变得更加容易获取和传播,面对负面或虚假信息的社交化传播以及由此引发的民众质疑,主流媒体发声较迟或发声不当、解释安抚不足,往往容易引发公众猜忌,导致舆论反转,影响主流思想舆论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产生一系列负面社会影响,给公众以“后真相”错觉。再加之主流舆论的话语表达有时与受众的日常生活表达和网络型塑下的认知习惯差异较大,以及由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不同所制约的公众理解能力差异,与商业媒介、非主流媒介相比,主流思想舆论吸引力较弱,不仅难以实现预期效果,也易与民众特别是网民间形成鸿沟。

3.能力之限:主流思想舆论传播体系与奋进新时代的要求尚有差距

传播不仅仅要对内,也要对外,不仅仅是信息的传输,更是意义的构建。将以往“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深化拓展为“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关键和核心在于作为限制定语的“奋进新时代”,意味着在新的征程中对主流思想舆论传播有了新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对内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对外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与此相应,我国在主流思想舆论传播体系建设上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方面,媒体融合的成效不够,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尚不完善。自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正式提出媒体融合发展以来,我国的中央媒体、省级媒体、市级媒体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四级媒体融合发展布局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无论是在以移动端为主的全媒介传播平台建设,还是在平台的数字化、移动化、集约化实现程度方面,都与目标存在不小差距。媒体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发展不均衡,市级媒体“腰部塌陷”,县级媒体基层信息不够畅通、社情民意难以汇聚、主流价值弘扬不力、政府应急能力亟待提升,以及个别层级媒体中政事不分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仍然存在;舆论治理以及线上线下媒介空间的信息监管等尚显不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均有待提升。另一方面,随着劳动分工以及劳动过程的转变和媒介技术的发展,西方核心国家在整个资本投资和利润赚取中,将传播和信息上升到中心位置,推行霸权统治和强权政治的方式也逐渐由政治权力控制演化为媒介控制,全面开启了媒介垄断这一帝国主义新样态。而我国主流思想舆论传播,无论是在规模、影响力还是在互联网传播、网络媒介技术创新和数字技术运用等方面均显薄弱,尤其是互联网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存在“被垄断”的嫌疑和“攻击—反击”模式的重复。再加之发声渠道布局不足、与其他传播渠道的协同不够,以致中国国家形象的文本虽然逐渐进入国际传播体系,但在国家形象的构建过程中仍然伴随“声音比较小”“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问题。

三、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的未来进路

党的十九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党的二十大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本质要求及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和实践路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也是近代以来无数中国人的期盼和梦想。“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巩固和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使之成为多元化思想的强势舆论,不仅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步前行。按照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部署、提出的要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试提出以下思考,作为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的现实路径。

1.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健全网上网下综合治理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姓“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本质属性。“舆论工具一旦不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不按照党和人民的意志、利益进行舆论导向,就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损失。”要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意识形态工作的全过程,所有具有媒体属性和舆论功能的传播平台都要纳入管理范围、所有新闻信息服务和相关从业人员都要实行准入管理。不仅要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还要健全网上网下综合治理体系,双管齐下,共同发力。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重大要求,健全主流思想舆论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作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首要政治任务、最大使命担当,及时跟进讲、全面准确讲、平实平稳讲,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以制度形式规定各级党组织的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明确党员领导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健全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检查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宣传纪律,把“四个有利于”的标准具体化,贯穿到主流思想舆论工作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各类人员身上,做到层层把关、人人负责。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着力破解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之中所面临的诸多难题,如在内容方面的同质枯燥、实效性与针对性不足,在形式方面的手段单一、“大水漫灌”及精准性不够等,把更多网民力量汇聚为主流的正能量,以润物细无声的内容和手段贯穿于网上网下的方方面面,实现空间上相融相生、时间上同频共振,“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从而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

坚持系统观念,协调推进网上网下综合治理。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对于舆论治理来说,不仅关涉现实世界,也关涉互联网领域。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本质上是现实世界意识形态风险的网络空间转向,其与现实世界意识形态风险叠加不仅造就“乘数效应”,而且反向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上网下要同心聚力、齐抓共管,形成共同防范社会风险、共同构筑同心圆的良好局面。”一方面,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在发挥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促进相关媒介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同时,严格资本介入网上网下新闻采编播发、个人信息采集、大数据收集分析等业务的准入门槛,强化市场监管和反垄断规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既注重现实惩戒,也注重规范互联网言行。另一方面,要统筹完善网上网下的法律法规和体制机制,利用数字技术打造国家大数据中心、意识形态安全数据库、一体化数字治理平台等,依法对各类型平台搭建者、运营者、传播者等进行全过程监管,形成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格局。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丰富主流思想舆论话语内容及表达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必须用来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的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之一。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说到底仍是做人的工作,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价值旨归,用丰富的内容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表达方式,更好发挥出意识形态工作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作用。

坚持“内容为王”,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丰富话语表达方式。主流思想舆论的实质仍是信息服务,内容是安身立命之本,更是吸引注意力、增强引领力的关键,是“渠道”和“技术”的基底。要建立科学化、大众化、国际化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做好“四个讲清楚”,阐释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成就及世界意义,以深层次内涵的诠释与相关内容延伸为主旨,提升内容的原创水平及权威性、专业性。要深入了解、研究和贴近国际话语思维和表达习惯,围绕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事件、重大问题和普遍关切,及时用中国话语表达中国观点、表明中国立场、彰显中国价值,在国际事件、世界大势和人类命题等一系列具有现实公共性与潜在风险性的议题上发出中国声音,以敢为人先的姿态形成引领示范效应。要从大众的情感特点出发,利用媒体融合技术将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融于一体,注重线上线下的互动表达,将智能算法、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运用在信息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借鉴现代数字媒介的用户参与、内容生成、精准推送、反馈改进等机制,提升主流思想舆论的“时、度、效”,增强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

坚持包容和自律相结合的原则,将宏大叙事与个人叙事有机结合,真切把握社情民意。随着社会分工愈加细化,个人的原子化情况愈加严重,社会板块愈加破碎,个人往往很难与社会的宏观层次发生联系,进而怀疑社会或认为社会与己无关。基于此,在信息碎片化时代,我们在注重个人诉求表达、聚焦个人需求差异化的同时,也要借助主流思想舆论的宏大叙事来形成对社会、国家、历史、文化等的整体性认知和根本性解释,并由此推导而出个人为构建理想社会所应进行的行为。要在创新并丰富宏大叙事模式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宣传奋进新时代中的先进典型和身边榜样,讲好平凡的小人物,讲好发展中的小故事,把宏大叙事解构为系列小叙事,用小视角彰显大主题。要充分运用媒体和互联网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发现矛盾问题、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充分保护广大群众依法享有的言论自由。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尊重民意、重视民情、倾听民声,让互联网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及时解决群众所急所忧所思所盼。要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坚决同网上和社会上的负面舆论作斗争,不断压缩“黑色地带”的生存空间、减弱其影响力,积极吸纳转化“灰色地带”,使主流思想舆论成为民意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3.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这是随着新技术发展的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也是提升主流思想舆论传播能力的必由之路。全媒体,一般是指“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强调信息传播已突破时空限制、物理限制、主体限制,将各种各样的应用聚合于一个互联网媒体平台,集成了内容、信息、社交、服务等各种功能,其根脉支撑是数字媒介技术,其现实展开是传播体系的内外联动一体化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全力突破数字媒介技术研发体制机制的约束,创新数字媒介技术的协同研发机制。数字媒介技术是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技术支撑和重要驱动力,而美国及其伙伴国家正通过建立“技术多边主义”框架下的排他性“技术联盟”,在5G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及云计算等领域全面扩张,并试图以技术垄断、围堵其他国家科技成果、主导技术规则等方式打造媒介帝国主义。基于此,我国要加快建设和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大力推动新技术的融合及创新,对内探索运用新型举国体制突破核心技术、谋求核心环节自主权,对外加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的跨国技术协同研发合作力度,努力使我国在以人工智能、新材料、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等为技术突破口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抢占先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破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媒介传播领域的科技霸权,最大可能限制媒介被西方资本“赋魅”,最大力度维护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安全。

坚持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形成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资源渠道融合、技术与内容驱动、跨界跨业合作的主流媒体群。简言之,对内宣传,要按照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原则,沿着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不断完善四级融合发展布局,创造出与新的使命相匹配的新管理机制;要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地方媒体和中央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借助移动客户端甚至超级客户端推动技术的集成化,创新数据集成平台,强化打通各类数据壁垒的能力,建立能够深入分析数据的计算平台,实现各级各类主流媒体客户端的融合,并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对外宣传,要统筹国内主流媒体和国外主流媒体的交流合作,统筹正面舆论宣传与教育、科学、文化、体育等方面的人文交流,建立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特别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就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出的“五点主张”为遵循,深化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在虚拟与现实两个维度打通国内、国外两个层面的话语传播路径,增强在国际舆论场中定义舆论议题、掌控舆论议程的能力,推进媒体国际化布局,最终以“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既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也宣介好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内容仅供学习,如需复制请赞助VIP会员,赞助后即可全站范文免费复制!


赞助会员请点击:开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