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受宣讲家网邀请,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我要报告的题目是《一篇奋进新征程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首要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党的二十大报告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阐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等重大问题,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和实践路径,就未来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制定了大政方针、作出了全面部署。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党的二十大报告有六个特点:一是“雄文大论”,气势恢宏,既指明我们面对的挑战,又着眼于未来,进行全面部署;二是主题鲜明,聚焦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三是通篇“新”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四是明确人民立场,“人民”一词在报告中多次出现;五是充满自信,党的二十大报告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成熟和自信;六是激情洋溢、催人奋进。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今天,我将从党的二十大召开的时代背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总体框架、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突出亮点三方面与大家分享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心得体会。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一、党的二十大召开的时代背景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大变局,有两个基本特征,不稳定、不确定,表现形式是动荡和变革。当今世界,纷繁复杂,世界各地都在历经巨大变化,比如地缘政治的冲突、大国间的博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在此背景下,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正逐渐崛起,世界权力中心正逐渐向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转移。这一转移尤其体现在经济领域。随着经济领域的变化,政治及其他领域也会相应发生变化。除此之外,我们还面对不确定的世界和未来,比如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冲击。这些外部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为我国发展带来一定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也对我国的生产生活带来冲击。我们面对的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挑战。在此背景下,我国发展面对一定压力:一是经济高速增长已成过往;二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还不足,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对外依赖度较高;三是我国低收入群体较大,一定程度抑制消费能力,不利于经济进一步发展;四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尚未完全解决;五是我们需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六是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七是我国生态环境欠账较多。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提前谋划,长远部署。
党的二十大召开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奋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党的二十大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下召开,肩负起为我国指明未来发展方向的时代使命。
二、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总体框架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文32000余字,内容丰富,逻辑清晰,主体部分共十五个章节,加上前言和结束语,共十七个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总体框架可概括为“一个主题、十六个方面成就、六个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个新使命、十二个方面新部署、一个团结奋斗的号召”。
(一)一个主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大会主题,一是明确了指导思想,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是明确了奋斗目标,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十六个方面成就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十六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了十三个方面的历史性成就。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此基础上新增了三个方面。比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条是新时代重要理论成果,摆在了第一位。
接下来,报告从各方面讲述十年发展的突出成就。十年来,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我们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我们经过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我们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我们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我们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我们确立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我们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我们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我想我们都很熟悉这些成就,因为我们都是新时代的亲历者。在讲到“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时,特别提到“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1945年,毛泽东同志与黄炎培先生在延安窑洞中有过一段关于“历史周期率”的对话,史称“窑洞对”。黄炎培先生希望找出一条新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支配。对此,毛泽东同志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就是我们党关于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
70多年后,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第二个答案,就是党的自我革命。新时代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就是一场伟大的自我革命。只有党不断地进行自我革命,才能保持清正廉洁,才能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才有能力带领人民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且,正因为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我们才推动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为什么把“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放在最后?因为,取得其他十五个方面成就的根基就在于坚持自我革命。在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执政党带领下,我国才能在几十年时间里走过别人几百年的发展道路,取得今天的成就。
(三)六个世界观和方法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概括了“六个必须坚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首先要站稳人民立场,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其次要立足中国,即“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我们要在守正的前提下推动理论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理论发展要紧密贴合实践发展的需求,回答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包含世界观和方法论,又包含党的工作的方方面面,是系统性的理论。“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党的创新理论气势磅礴,能够站在全人类的角度,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极具情怀的理论体系。
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完善。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把握好“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两个结合”“两个确立”等关键词。
(四)一个新使命和十二个方面新部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每次全国代表大会,我们党都会提出一个新使命或新任务。中国共产党是典型的使命型政党,在不同历史阶段都会提出具体任务,并能如期实现。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如此优秀、如此伟大的关键所在。
围绕这一新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家安全、外交、统战、党的自身建设等十二个方面全面部署,系统回答怎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十二个方面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出实现路径、工作重点、领导力量等,一些关键问题会在后面讲述,在这里不一一展开。
(五)一个团结奋斗的号召
党的二十大报告最后一部分,我称之为“一个团结奋斗的号召”。“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当前,我们面对着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乃至海内外中华儿女,显得更为可贵且更加重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
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对于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一个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没有什么比团结更重要。历史上,只要我们上下团结,就会成为大国强国,而一旦我们不齐心,就会四分五裂,走向衰落。这是一条很明显的规律。
三、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突出亮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之上,直面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地提出了许多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战略、大棋局。纵观这篇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通篇充满了敢于斗争的精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国的大智慧,饱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与天下情怀。
(一)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毛泽东同志指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三个务必”,“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其中,第二个“务必”呼应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党的干部必须要牢记“三个务必”,筑牢初心使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斗争的精神状态,不断克服困难。
(二)新时代十年的“三件大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回想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驱们当时对未来中国的期望,今天大部分都实现了。1935年,方志敏于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其中提到“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在那样一种艰苦岁月下,革命先烈依然对
未来满怀必胜信念。“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的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的携手了。”今天读来,内心依旧无比激动。方志敏描绘的“可爱的中国”,今天已经成为现实。我们要珍惜现在,携手奋进,为子孙后代打造更加可爱的中国。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有五个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
历史上我们也曾经尝试过其他现代化道路。19世纪中叶后,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企图走西方现代化道路。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标志洋务运动失败。20世纪30年代,我们再次学习西方现代化,却随着日本全面侵华而再次失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步探索出一条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实践已经充分证明,这条道路是正确的、符合中国实际的道路。我们在这条道路上成功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高质量发展的论述,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关注,比
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22年党的二十大再次重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未来,我们将会出台更多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尤其注重发展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实体经济。2016年中国制造业占经济的比重峰值达到32.45%,随后出现了波动中的趋势性下降,2019年降至27.17%。对于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量而言,实体经济的比重至少要保持在30%左右。报告还提到“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对外开放已经从改革开放之初简单的“引进来”与“走出去”向高质量的“制度型开放”转变。
(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我国第一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单独列为一部分,足见党中央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重视程度。大家要注意到,未来我国将会加大在教育、科技、人才领域的投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只有加大投入,才有利于我国在大国竞争中脱颖而出。
(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不同于西方的中国式民主。西方民主重在选举,我国民主既包含选举,也看重民主监督、民主协商,表现形式和运行规则与西方有很大不同。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民主权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内容上的整体性,强调党政部门的协同性、人民参与的全过程性。资本主义社会中,所谓自由民主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维护少数人的利益。而社会主义制度逻辑下的人民民主承载的是社会的属性和人民的诉求,在此制度框架中,全过程人民民主可以从时间和空间、内容和形式、实体和程序等维度来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全面依法治国放在第六部分“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里,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其单独列为一部分。可见,我们党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非常核心的地位,也能看出全面依法治国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如果没有法治,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则无从谈起。法治最为可靠、最为稳定,最能保障人民权利,保障社会发展按照法治的轨道进行,而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始终坚定中国特色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一个国家真正地强大,既表现在硬实力上,即军事国防、经济发展等方面,也表现在文化软实力上。近些年,我们党高度重视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培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中国自己的价值观体系。
(九)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在民生福祉领域,很多方面都是大家比较关注的,比如住房问题、老龄问题等。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提出“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
中国在世界新能源领域作出突出贡献。尽管在这一过程中,我国也经历了一些挫折,但回过头来看,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与布局极具远见,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在此基础上,我国才有底气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我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布局,在传统的马六甲海峡之外,我们开辟了新的能源通道,一条是中巴经济走廊,另外一条是中缅油气管道。加上俄罗斯对中国天然气、石油的运输渠道,中国和伊朗签署“25年全面合作计划”,我国正抓紧为实现多元化、保障国家安全和能源安全而全面部署。能源安全十分重要,关系到老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大家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
(十一)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国家安全问题单独列为一部分,足见安全问题在当前的紧迫性。国家安全涉及方方面面,比如政治、经济、军事、国土、文化、生态,等等。
以粮食安全为例。中国是人口大国,我们守住了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在粮食安全面前,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种子,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心我国种业安全和发展,多次强调要把民族种业搞上去。关于生物安全,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我们更加意识到生物安全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
(十二)全面加强练兵备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人民军队打赢能力。”
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
(十三)推进祖国统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讲到国家统一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十四)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第一,我们党有坚定的反腐败决心,即“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第二,我们党有明确的实施方法,即“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
(十五)必须牢记并始终坚持“五个必由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这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总体来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宣示了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来五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
我们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已经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我国经济总量已接近18万亿美元,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拥有全球最丰富最复杂的产业链条。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已经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加速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所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