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诗经》中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就是说官当得越大,就越要谨慎,古往今来都是如此,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明白这个道理。立政德,就是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历史和现实证明,从政者常修为政之德,社会才会风清气正,事业才会日新月异,人民才会幸福安康。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只有自觉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始终坚定人民立场、强化宗旨意识,时时处处讲操守、重品行,才能在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和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中,做到如履薄冰多积尺寸之功,如临深渊坚持守住底线,才能珍视权力,公道正派,清正廉明,克己奉公,以德律己,克服缺点,改正错误,提高修养,才能把自己修炼成一个道德高尚、受人民群众拥护的好干部。
一、新时代领导干部正确用权有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同时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首先就是要在民主法治前提下做到权为民所用。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第一,必须适应科学用权的新要求。
领导干部作为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骨干力量,科学用权至关重要。一要体现决策的科学性和责任性。所谓科学性,就是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不能违背群众意愿,不能为了一时一事的发展而作出脱离客观实际、损伤群众利益的决策。所谓责任性,是指领导干部应该形成这样一种习惯,即当你作出决策后,不管这个决策什么时候执行,你都要开始承担因这个决策而产生的责任。二要体现决策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用权对人民群众负责,做到决策公正、公平,必须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尤其要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要从最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出发,解决好群众特别关注和期盼的实际问题,切实将决策的公正性、公平性落实到为群众办实事中。三要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和公开性。要让群众有知情权和参与权,让群众把自己的愿望和要求通过正当的渠道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决策者广开言路,倾听群众意见,使群众知晓政府的方针政策、施政策略、执政方略等。绝不能从决策者所谓的“个人政策”出发,搞独断专行,排斥群众的合理化建议,无视群众的呼声,堵塞言路,导致出现干群关系紧张的局面。
第二,必须适应规范用权的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善于集中统一。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这些要求都是对“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明确规定。所以,一方面要端正态度,眼睛向下看,真正与群众交朋友,做群众的贴心人,把情感服务送到群众的心坎上。要在体察群众疾苦,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过程中,坚持以为民排忧解难为落脚点。另一方面要在当好服务者的同时,成为规范用权的自律者,自觉用党纪国法规范言行,切实加强学习与自我修养。对于领导干部最核心的要求就是要依法依规掌好权、用好权,坚决不能以权谋私,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那样,维护好自己规范用权的形象。
规范用权重点是严以用权。一是“严”在决策。这个决策,指的是发展方向和重大事项的决策。前些年,有的地方热衷于上城市建设的大项目,广场越扩越大,办公楼越建越气派。但群众一眼就能看出,其中不少是某些领导干部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其目的就是做给上边看,以便自己得到进一步的提拔重用。二是“严”在用人。用人是领导干部手里一项特殊的权力,也是风险最大的权力之一。如果人用不好,就可能贻误事业的发展。要坚持以制度用人,严格按照总书记“好干部”标准和中央“五个过硬”的要求,坚持选人用人的程序和标准;严格控制个人的好恶和影响,不以自己的眼光评判人,不按个人的交情选拔人,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三是“严”在花钱。大到一个地方,小到一个单位,每个领导干部在每次签字支出公款时,一定要想一想,这些钱都是人民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无论挥霍还是浪费,都是极大的犯罪。四是“严”在自律。焦裕禄没有让自己的孩子坐过一次公车,杨善洲没有用公权为亲属办过一件私事。在他们看来,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只能老老实实给人民办事。每个人都有享乐的欲望,尤其是面对种种诱惑的时候。但如果你想创造光彩的人生,就必须首先征服自己,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第三,必须适应务实用权的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古人的话说,“为官避事平生耻”。这就是要求,干部要敢于担当,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要务实用权,必须有所作为。干部担当的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这缺点那缺点,不干事就是最大的缺点”。领导干部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中坚和骨干,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尽其责、求其效,切实解决好“为谁干事,怎么干事”的问题。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己行得正、做得端,才有底气去做别人的工作。以上率下,才能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如果自身存在问题,就会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不敢去硬碰硬,不敢去较真。党员干部要敢于担当,就必须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扰,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特别强调“为官避事平生耻”,就是要求大家脚踏实地、敢于负责、真抓实干,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要坚守敢于担当的从政准则,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要有“绝知此事要躬行”“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精神,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权力是和责任紧紧捆绑在一起的,有多大的权力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尽多大的责任才会有多大的作为。用权最重要的是要把权力用在为发展尽责、为人民服务上来。现在有一些干部不太习惯约束条件下的权力运行规则,认为当干部比过去难当了、做事情比过去难做了,不同程度地存在“为官不勤”“为官不为”的问题。依法用权与干事创业并不矛盾。党的干部就要勤政用权、勤勉干事,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勤而不廉要出事,廉而不勤要误事,不廉不勤更坏事。懒政怠政、为官不为,就是对权力的亵渎,贻误的是一方发展,辜负的是党的培养和百姓的期待。特别是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发展进入“转型期”,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改革发展过程中碰到的难题会越来越多。如果领导干部就不敢担责、不敢破难,那么许多改革发展措施就无法落地、改革发展目标就会落空。“权力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的干部,决不是党和人民需要的干部。领导干部敢于担当,最重要的就是坚守责任、认真负责,也就是面对大是大非要敢于亮剑,面对矛盾困难要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要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要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要敢于坚决斗争。
第四,必须适应民主用权的新要求。
民主用权是实现权力有效制约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权力不乱用、不滥用和不徇私、不枉法的重要保证。除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扩大基层民主,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等重大原则与根本要求外,一要合理分权。要通过对权力结构的适当分解、调整和合理配置,使权力主体相互制约,权力客体分而治之,权力环节相互承接,形成一个相互监督制约的有机整体。二要大力放权。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机制调节和管理社会、经济生活的作用。凡是能通过法律、法规、政策、经济手段解决的问题,尽量避免或减少用行政手段来解决。对必须用行政手段解决的问题也必须严格按制度和程序公开进行,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三要经常轮权。即对权力行使者的岗位要建立轮换制度,尤其是对那些掌握着人、财、物权的重要岗位的人员更要经常进行轮岗。对领导分管的工作要根据实际情况经常进行调整,防止分管时间过长,造成权力过分集中。四要以权制权。要善于根据合理授权、以权制权的原则,在设置一种权力时,一定要设置相应的权力对其进行制约,形成相互约束、协调运作的稳定的权力结构。
二、新时代领导干部要找准正确用权的有效途径
第一,警惕“上位者迷失”。
领导干部在整个社会中占据着政治优势,而且随着位置的不断提高,权力会不断加大、层次会不断升级,在这个时候,尤其要警惕“上位者迷失”。一要不迷失于权力。如果没有正确的权力观,权力在手就可能会腐蚀人,甚至可能是私欲和犯罪的酵母。权力的特殊作用使其很可能成为一种谋取私利的工具,掌权人也很可能成为别有用心的人的“攻关”对象。领导干部要努力做到清正廉洁,关键在于管好自己,管好身边人,管好子女,经受住权力、金钱和美色的考验。二要不迷失于法纪。依法治国首先体现在依法用权上,必须明白权力的边界,守住权力的底线。领导干部要带头增强法制观念和自律意识,敢于自觉接受监督,把一切权力都放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来运作,做事力争做到手段合法、方式合法、程序合法、内容合法,确保权力的权威。三要不迷失于自我。权力的构成要素包括职务权力和个性权力。领导干部除了用好职务权力以外,还应用好个性权力。这种个性权力以领导干部的个人修养为基础的,主要表现为品德和专长。重在不断强化自身修养,坚持以德服人,以德管人,要用公认的领导能力、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提升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力,提高行使权力的质量。
第二,加强“情商培养”。
领导干部也要提倡素质教育,塑造自己健康丰满的个性与人格,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活力。首先要善于自我情绪调控。在实践中,领导用权往往容易出现三种错误倾向,一是求快,形成欲速则不达的焦急心理;二是求大,形成偏向虎山行的暴躁心理;三是求全,形成事不随我意的迷惘心理。要处理好这些情况,必须学会处乱不惊,处惊不乱,保持清醒。同时要善于应对责任压力。更大的权力意味着更大的压力,领导干部时常要面临群众企盼的高水平、工作任务的满负荷、超越自我的高难度等来自各方面的强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要有化压力为动力的能力,有意识地容忍和接受工作中的一些挫折和压力,以此来检验磨炼自己,增强自我的意志魄力。还要善于把握提高权力运用情商的规律性。一切工作都有其规律,所以在平时工作中,领导干部要多思考、多调研,不断修正自己的知识和观念,达到明人明纪明事的更高心理层次。更要善于展现情商人格,领导干部应在用权中展现出道德高尚、行为正派、知识渊博、工作热情、办事公道的独特人格魅力。对被领导干部来说,这既是一种人格的景仰力,又是一种无形的号召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学会“合纵连横”。
简单地说,就是要有效处理好各种层次上的关系和矛盾。一要学会借势。既要善于借助别人的智慧,又要学会借助别人的力量,战略上力求主导、战术上充当主体,调动一切能够借助的集体力量。遇到攻难破险的时候,要注意找根源、突重点、抓关键,处处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态势。二要学会授权。“适度授权、视能授权”,就是要考虑对方的能力及其对该项工作的兴趣与爱好,做到因事择人。同时,还要授权留责,大力支持被授权人的工作,不要授权以后又乱加下涉,也不能授权以后撒手不管,而要授权不卸责,对工作要时常考察控制,出了问题要勇于承担责任。
第四,强化“民意吸收”。
领导干部能否真正完整全面地吸收民意,对行使权力正确与否关系极大。要多听社情民意,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充分听取广大党员、群众和下级组织的意见,尽可能地多掌握基层的实际情况和群众的普遍要求。要健全和完善信息收集分析和报告制度,适当扶持和扩大运用现代手段开展的民意调查活动,总结和推广一些地方实行的民主恳谈会制度的经验,并继续探索和创造一些适应新形势的有效反映社情民意的新的形式和制度。要多向专家咨询,认真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充分发挥专家和研究咨询机构的作用,使它们真正成为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的智囊团。要多“阳光”运作,因为暗箱操作是腐败的温床,如果用权越不公开,自由裁决权越大,制衡因素越少,诱发权力腐败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领导干部尤其要自觉地实行用权“阳光化”和公开化,在行使权力的具体内容、程序和结果上,毫无保留地主动向人民群众公开,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全程监督和群众的公开评议,最大限度地减少权力运行的随意性。
三、新时代领导干部要加强自我修炼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领导干部队伍思想建设是“关键的少数”,重中之重在于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党的十九大也对“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作出了专门部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领导干部个性魅力为基本内核的非权力影响力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如何塑造自身的领导魅力,已成为当代领导干部十分关注的话题。领导魅力作为领导干部影响被领导者、吸引追随者的一种特殊的力量,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不同的时代,由于被领导者对领导干部的素质、行为、气质、风度等心理期待和要求的不同,领导魅力的内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第一,不断加强正、严、慎的修炼。
“正”是领导魅力之源。包括为人正直、正派、刚正,处事公正、公平、公道。只有正直、正派、刚正不阿的人才会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权力,做到淡泊名利,清正廉洁,大公无私;只有正直、正派、刚正不阿的人,才能襟怀坦白,光明磊落,敢坚持真理。“严”就是严格、严肃、严明,首先严格要求自己,然后严格要求他人;严肃是一种认真的状态,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政治态度;严明就是要在经济和作风上严明纪律、规矩和要求。“慎”主要是慎权、慎独、慎交、慎欲,就是要慎重对待权力、慎重对待自己、慎重交往、慎重对待人生的每一个考验。只要以正为本,以严扶正,相互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就能够塑造一个正直可敬的形象,就能对被领导者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第二,不断加强达、诚、忍的修炼。
“达”即豁达大度。领导干部只有具备能容人之短、容人之长、容人之过、容人之能的雅量,才能感召天下志士仁人追随你。“诚”就是诚心、诚恳、诚实和真诚、坦诚、精诚地为人处事。领导干部“诚”意最能赢得被领导者的理解和信赖。在社会转型和大变革的时代,领导干部若能坚持以诚待人、以信处事,就能树起一面招贤纳士的大旗,这是增强自身向心力的一个无价且无形的资产。“忍”就是当受到挫折和委屈时,能以大局为重,为了维护大局而委曲求全、忍辱负重。“忍”不是退缩,不是放弃,而是一种求“伸”求“进”的特殊方式,是一种磨炼意志的过程。
领导干部只有加强以“达”容人、以“诚”感人、以“忍”励志的修炼,方能塑造出一个可亲可信的形象。当领导干部的有没有一个容人容事容言的雅量,这一点至关重要。现在讲领导干部德才的比较多,对领导干部度量的关注比较少。事实上,在领导行为中,度量是构建自身情商的一个先决条件。如果自身心胸狭窄、恃才傲物,下面的人肯定就不敢多言,说话会有所保留,甚至只说好话、套话、恭维话,最后通过沉默来抗争。当沉默都不行时,就会学着变得“愚不可及”,因为谁都清楚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掌控着下属的政治命运,在这种情况下,谁都得乖乖的。所以极不利于事业的健康发展。
在容人问题上,春秋时期的齐桓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齐桓公与管仲曾经有过一箭之仇,但齐桓公当上国君后,捐弃前仇,拜管仲为相。结果,管仲将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民富国强。如果当初齐桓公记住一箭之仇,没有容人的雅量,就不可能有后来的管仲相齐,也不可能有他后来的霸主之位。所以,身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有容人的雅量,能容人者方能容其言,能容人者方能容其事,能容人者方能容其过,能容人者方能容其物。尤其要容得下曾经反对过自己的人,容得下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容得下与自己有过节的人。领导干部胸襟开阔,有容人容事容言的雅量,下属的聪明才智才能源源不断地涌流。否则,大家就会像《皇帝的新装》里的大臣们一样,谁也不说实话,都以好话、套话、假话、恭维话来应付领导。更有甚者,领导说什么他就做什么,什么脑筋也不动,最后就成缺乏朝气与活力的“一潭死水”。
第三,不断加强学识、见识和胆识的修炼。
学识指的是领导干部自身在学术上的造诣和理论上的修养。见识是领导干部个人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识别能力和对客观事物之间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把握能力与水平。胆识是指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敢于迎难而上、勇于开拓创新、富有担当作为的胆略和魄力。
学识是静态的,但却是基本的,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是构成领导力的基础;见识是动态的,它是建立在学识基础之上的,是由领导干部丰富的阅历、广泛的社会知识和实践经验积聚而成的个人素养,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养成的独具慧眼和有独到见解能力;过人的胆识是破解新难题、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的必备条件。如果三者有机融合,方可提升领导水平,方能赢得追随者的钦佩。
第四,不断加强主见、创见和远见的修炼。
所谓主见,即对事情作出的确定性的看法和意见。一个有主见的领导干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往往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能够根据事态发展和情况变化确定正确的工作策略,而不是惟书惟上;同时,善于学习别人的经验,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学有所用,而不是盲目地跟风赶浪;在班子内讨论问题时,既能坚持原则有定力,又善于上下结合,集思广益,权衡利弊,果断拍板。
所谓创见,即建立在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基础之上的新思路、新办法、新见解,它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前提。处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国际国内挑战严峻的新时代,面对经济全球化以及入世带来的激烈竞争,领导干部如果不善于提出一些富有创造性的见解,领导工作就难以打开新局面、难以有所新作为。
所谓远见,即对事物未来发展动向、时代发展趋势、矛盾变化情况所作出的具有预见性的判断。领导干部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走在时代前面把航导向。要真正履行好领导干部的这一基本职责,就必须事事立足长远,面向未来,审时度势,深谋远虑,只有正确认识、运用客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在把握未来、开创未来、挑战未来中做到富有远见卓识。
总之,领导干部如果没有主见,就不能积极主动和因地制宜地贯彻执行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如果没有创见,就难以应对复杂局面并有所作为;如果没有远见,就会陷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危险境地。主见、创见和远见应当是一个现代领导干部造福于现在、决胜于未来的看家本领。
第五,不断加强毅力、魄力和能力的修炼。
毅力是一种坚强的意志力,是领导干部一旦确定目标就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到底并努力促使其目标得以实现的心理品格。它在行为上表现为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魄力是一种敢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善于在领导工作中敢于对具有创造性、风险性的决策果断拍板的气势。能力是指领导干部为实现组织目标,在领导过程中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综合本领和水平。
能力包括的内容极为丰富。领导干部除了应具备基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履行领导职责所必备的组织协调能力、科学决策能力、知人善任能力、随机应变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资源调度和整合能力、抢抓机遇能力、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等以外,尤其要注意提高洞察能力和求变能力。洞察能力,是指能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问题的关键和症结所在,及时看到现实存在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差距,敏锐觉察到别人没注意到的细节和变化的能力。具有卓越的洞察能力,就能见微知著,深刻了解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和经济科技的发展动向,从而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求变能力,则是一种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综合体现,领导干部只有具有求变能力,才能与时俱进,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求变能力的本质是创新。信息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万事万物瞬息万变,没有主动寻求变革的创新意识和推动创新的能力,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前景都是难以预料的。
四、新时代领导干部官德人格修养要与时俱进
官德和人格,笼统地讲,就是做人为官的资格和品格。人格是个人人品中比较稳定的因素,领导人格是领导魅力的体现,也是干部品德修养的集中体现。领导干部的官德人格修养,是其做人立身之本和为官立业之基,尤其是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纵深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形势下,加强官德人格修养更有其特殊的意义。概括起来讲,领导干部加强官德人格修养应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正确处理做人与做官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考察调研时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同时要求,“要力戒浮躁,多用一些时间静心读书、静心思考,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使自己任何时候才不枯、智不竭。要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敞开思想谋划新思路,放开手脚追求新突破,善于从事物的对立面、差异性、因果联系中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要增强信仰力量和道德力量,正确对待权力,正确对待名利,正确对待群众,做到坚定清醒有为、为民务实清廉。”
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为领导干部的官德和人格修养指明了方向,一要不为名利所累。如何对待职位,很能反映一个人的基本觉悟和思想水平。一个人不论职位高低,都不应把职位看得过重,更不能被其压得直不起腰来。领导干部要明白,职位是为党工作的岗位,职位的变动是工作的需要,职位的提升是责任的加重,职位的调整必有其合理性。二要不为家庭所累。领导干部担负着较重的责任,“忠孝不能两全”的矛盾就更为突出。既然走上了领导岗位,就要有牺牲小家顾大家的思想品质。三要不为安逸所累。在紧张工作之余,人们往往有求安逸的想法。但是,作为领导干部,应当有“国家忧患我为先,人间幸福我在后”的胸怀。
第二,正确处理德与才的关系。
群众形象地说,缺智的干部是“次品”,缺德的干部是“危险品”。领导干部必须德才兼备,有德无才不行,有才无德更不行。值得深思的是,现实生活中重才轻德、以才代德的现象并不鲜见。其实,从广义上讲,才也是一种德。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领导干部在道德建设上,要做到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忠诚坦白、正直无私、胸襟开阔、容人容事。这是领导干部的党性观念、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的综合反映。领导干部始终是群众中的一员,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凌驾于群众之上的“官老爷”,而要讲真情厚谊。领导干部的高尚品行,不是脱离群众的清舟,不是对权力和责任的任性,不是不关心群众疾苦的轻率。一个领导干部只有心系群众、情注人民,始终与广大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做人为官才不会离“谱”、出“格”。
第三,正确处理权力与责任的关系。
“公生明,廉生威”,领导干部廉政本色,本身就是一种人格力量。实践证明,谁办事公道,谁廉政勤政,谁就有权威。清正廉洁是领导干部人格修养的一个永恒主题。要做到这一点,最根本的就在于处理好权力与责任的关系。
一方面要正确认识手中权力。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为人民所用。一分权力,十分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大。领导干部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如果在思想上不警惕,行动上不检点,就可能把权力异化为徇私、谋私的手段和工具。另一方面要正确使用手中权力。当前要特别注意对所谓“好事”、“好处”保持警惕和距离。当“好事”临头、“好处”近身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想一想自己的地位和身份,想一想党的根本宗旨。领导干部有自己的职责、任务,有自己的生活待遇,应当而且必须集中精力做好工作,远离财色,防止发生问题,力避瓜田李下之嫌,始终保持清廉洁正直的形象。
第四,正确处理自律与他律的关系。
加强官德人格修养,固然离不开党组织的教育、培养和方方面面的监督,但最根本的还要靠自觉,这就需要在“慎独”上下工夫。“慎独”既是道德修养的一种重要方法,又是一种很高的道德境界。它要求人们不仅在众目睽睽之下能注意自身的言行,遵守道德规范,而且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也能严格自律,表里如一。真正做到“慎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是一个逐步积累、长期实践的过程。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干部受酒绿灯红影响的时间和场合增多,给加强自身修养和自我约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做到“慎独”,关键在筑牢思想防线,把好人生道路上的一些重要关口。清代张伯行在《禁止馈送檄》一文中写道:“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一个封建官吏尚能如此,作为一名新时代领导干部,就更应该珍惜、爱护自己的名节。无论在任何情况、任何环境下,都要做到德高不自矜、功高不自傲、位高不自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