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报告 (篇1)
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重要性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下,社会各界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逐年提高,这无形中给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的教育带来很大的压力,但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现在各大高校多采用《形势与政策课》的形式,向高校大学生讲授我国现阶段的所处的经济水平以及国家近期所实行的方针、政策,只在乎于“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形式,从而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脱离实践,脱离生活,脱离学生,更脱离了大学生心境的培养,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提高。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现代高校大学生大多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处于家庭的核心位置,备受家庭长辈与父母的疼爱,这也衍生了许多专属于他们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如任性、敏感、自我为中心、情绪化等,抗挫折能力较弱,心理素质较差,且现代高校大学生身心尚未全面发展,分辨能力较弱,当面对外界无益诱惑时,多数大学生往往会选择错误或者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此时,就凸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我国现阶段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只有少部分高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点在大学生日常教育中展开,其余多数高校仅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辅助教育,以社团以及大学生主动参与的形式展开,且专职教师较少。由此可见,现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与完善有待提高,两者必须有机契合,才能更好的培养出优秀的现代大学生。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必要性
首先,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补充思想政治教育之不足。众所周知,现在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流于形式化,教育形式较为枯燥,这使得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越发的走向书呆子的道路,政治立场坚定,道德也很良好,但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与交流上却存在许多问题,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或者变故,抗打击能力较低,情绪失控等,诸如此类的心理的“疾病”就会缠绕过来且短时间内不能自行消失。因此,为了扭转如今高校大学生的这种现状,我们必须明白,在对大学生进行正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契合,使他们能够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下学习思想政治,更好的融入大学生活。其次,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之实效性。现代社会中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多为采用《形势与政策》的授课形式展开,多为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较为呆板,而随着社会潮流的不断变迁,如此教育模式已无法适应眼前飞速发展的社会了,所以,现在开始有必要改变这种教育模式,充分了解现代大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心理状况,丰富教育内容与形式,摆脱“教师在上,学生在下”的心态,以平常心与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解放思想包袱,敞开心扉,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路径
(一)改变单一的教育模式。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培养必须重视全面发展教育,以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必须完全了解与认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契合,良好的政治素养、思想品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同时,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政治立场坚定、道德品质极为重要的心理前提。将两者有机契合,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注入心理健康教育,改变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更好的为大学生服务。
(二)建立双重角色教师队伍。
在现代高校教育的基础上,将两者的有机契合,首先必须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逐渐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引大学生如何解决其所面对的思想问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改善心理状态。而如今高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契合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于高校教育中,双重角色教师队伍缺乏,因此,建议在高等院校的教师培训过程中,有必要开设一门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为一体的课程,将两者有机契合,培养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双重角色的高校教师队伍,进而培养出身心和谐、健康向上、具有优良思想道德品质与政治素养的当代大学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报告 (篇2)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缺失及反思
(一)课程教学目标把握不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的心理体验为主、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产生心理体验,促进学生个人成长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为目标。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大多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看作是心理健康知识的接受过程,注重知识的讲解,但却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的情况下,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也不能真正得以实现。
(二)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由于心理学师资力量的薄弱,教学设备的缺乏,使得无法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虽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已经作为大学生必修的教育课程,但由于条件限制,往往只能进行大班教学,而导致体验式教学无法普遍开展。而在教学内容上,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需求程度也是不同的,学生希望老师能够根据他们当下的心理需要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而教师往往按照教学大纲给全体学生安排同样的教学内容,没有照顾到个体差异性,缺乏针对性。另外,教师采用的教学案例缺乏时代感,跟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难以让学生产生共鸣。
(三)课程考核形式不灵活
目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也是按照学科评价的方式进行,多以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进行,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平时成绩一般包括课堂考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期末成绩则包含学生提交的学习心得、自我分析报告等,由老师根据材料予以评分。在这样的考核形势下,学生容易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学生的个性差异及个体发展得不到体现,学生提交的材料复杂繁琐,教师评阅质量不高。这样的课程考核方式不仅不利于维护和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反而变相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了学生的心理成长。
(四)课程开设年级较少
在不少新建本科院校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往往在大一新生入校的第一学期作为公共必修课程开设。然而,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仅在大一学期开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难以满足其他年级学生的需求。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希望在大一和各个年级都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大学生所占比例,希望在大二和在大三开设课程的大学生所占比例稍少。且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较少针对大二、大三、大四开设主题鲜明的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也较少开展心理素质拓展等第二课堂活动,学生未能有效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当中获取到解决心理困惑的方法和途径。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
(一)准确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同于其它专业的课程,该课程不仅要让大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对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还要增强大学生对各种心理困境的应对能力。所以,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应当正确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课程应该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成长为目标,以学生实际的心理需要为主要内容。既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把握好授课知识,更要重视激发学生内心的积极体验,通过课程创设多种心理情景,让学生在体验中不断自我觉察、领悟,从而培养和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心理健康教师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其业务水平是决定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新建本科院校当中,心理健康教师可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增强师资力量,如:外出培训学习、请专家专业指导、进行教学观摩、集体备课、教学研讨、教学比赛等方式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学校还应分期分批地对兼职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培训,以便打造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积极进取、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三)改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从单一转向多样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必修课程,课程内容是以课堂实践为主,课堂教学为辅。在教学模式上,首先可开展认知性课堂教学,传授较为系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其次,可采取活动性课程来开展实践训练,注重实践性与实效性,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大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再次,还可以开展矫正性课程,为大学生面临的各种心理困扰、心理障碍提供心理辅导或咨询。
(四)调整课程内容体系,提高内容针对性
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的来源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个性差异明显,因此,他们的心理需求也不尽相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课程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并且突出其实用性。对于大学生感兴趣的,符合其心理发展规律的内容,教师可以多讲、精讲。对于那些具有共性的内容则可以进行专题讲座,如:心理健康常识、情绪与压力管理、恋爱心理、入学适应问题、人际冲突的处理、自信心的塑造、挫折的有效应对、就业心理帮扶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并紧密结合各种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五)考核形式灵活、多样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评价的原则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可分三个阶段进行设计: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要进行“评估性评价”,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动机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做出评估,便于针对性地作出考核;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心理发展的状况,以及课程达到阶段性目标的程度做出判断;教学活动结束后要进行“总结性评价”,检验教与学的最终效果,对整个课程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做出评价。在进行课程考核时,可采用心理案例分析、心理剧演绎、素质拓展训练、团体心理辅导等多种方式进行,让学生在考核的过程中获得积极体验,积累学习经验,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三、结束语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建设过程中,教师应首先把握好课程的具体目标与总体目标;其次,在教学模式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程的趣味性、体验性、参与性;再次,在教学内容上,要根据学生不同的需要,灵活地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后,为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要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报告 (篇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的,旨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由于影响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构成、维护和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的途径也应当是多渠道、全方位的。本学年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育人为本,和谐发展”以及“乐和”学校文化的理念下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认真做好上海市心理达标校评估工作
本学期是上海市心理达标校的首次申报和评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根据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学校的要求首批进行了申报。总结了近三年的工作情景,认真撰写了评估报告,并查找材料制作汇报PPT。按照评估标准逐条梳理几年来的文字,进行很多材料的搜集、整理、补充和装订工作。在区经过率78%的情景下顺利经过了区的评审,最终上报上海市教育评估院评审并成为全区首批上海市心理达标校(全区中小学首批经过的26所之一)。
2、举办第__届学校心理剧大赛
举办了第__届“明明白白我的心”心理剧大赛,本届大赛的主题是:“乐和少年健康欢乐”,要求参赛班级围绕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成长历程中的自我意识、学习适应、人际交往、亲子沟通、网络游戏、情绪调节、青春期等方面的问题、困惑以心理剧的形式演绎,鼓励原创。各班在知心委员的带领下,在班主任教师的关心指导下,进行自创自编自演。参与师生的热情和进取性都很高,首场中预年级和第二场初一年级的比赛中,有部分班级的心理剧主题深刻、资料丰富、表演精彩,体现师生对心理剧比赛的关注和日益重视。
3、开展青春期主题教育活动
青春期健康教育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加强女生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女生青春期的自我保护意识,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学校“成长驿站”心理中心和吴泾镇妇联联合举办了以“关爱女孩,关注未来”为主题的女生青春期保健知识讲座。六年级50名女同学参加了此次活动。就青春期女孩子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以及在生活中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等方面经过游戏的方式分别作了系统讲授,此次活动不仅仅让女生了解了青春期的心理、生理的变化,以及如何正确地看待这些变化,并且让女生们认识到自我所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进行改善更好地成长,深受女生们的欢迎和好评。
4、家庭教育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环境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家长、教师、学生是创设良好学习心理环境的重要主体,三者缺一不可。同时,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家庭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需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本学期举办了“玫瑰课堂—女生家长性教育”讲座。此次家庭性教育讲座应吴泾镇妇联的要求在吴泾中学进行试点,我认真制作讲座PPT,精心准备讲稿,经过视频资料、很多的数据、案例,剖析了引起当前青少年性开放、少女流产等问题的原因,引起家长对此重视并要求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进行性观念、性道德、性伦理等的教育。讲座之后,家长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今后要重视家庭性教育问题,来帮忙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传授科学的知识,开启孩子健康欢乐的人生。
5、进取参加心理培训和完成相关调研
本学期我参加了上海市“家庭治疗”的专业培训,路程远,培训量大,每次都在完成了工作了以后认真参加培训,圆满完成本学期的培训任务。利用暑假参加了NCDACDF国际生涯发展咨询师课程的学习,并取得了证照。另外配合上海市人口发展中心开展随迁子女人际交往状况调查,工作量大,涉及到每个年级好几个班级,我都认真按要求事先做好学生抽样工作,然后协调年级组和班主任分批完成学生测量工作,得到了人口中心工作人员的赞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报告 (篇4)
本学期以来,我校心理咨询室为全校学生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营造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起到了宣传和普及心理知识的作用,增强了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取得了圆满成功。下面简要进行这个月的活动总结:
一、领导关心,组织策划,学生会工作人员协作配合,积极互动。
校领导非常重视这次活动,按照学校的规定和要求,和学校政教处主任共同关心指导、精心策划组织了这次活动,顺利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以橱窗、展板等形式针对性展示高中生生活、学习等心理健康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信息,能有效地面对现在,应对未来。
二、活动总结,成效创新
我校在篮球场举行了现场心理咨询、测评及心愿墙活动。此系列活动由4个区组成,分别为心愿墙区、测试区、咨询区、以及心理趣味图片展示区。咨询区由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主持,其余三个区则由受过相关培训的学生主持。活动现场的趣味心理图片区吸引了众多眼球,很多同学认真分析了图片的涵义;更有大批同学纷纷涌到心语墙区写下自己的美好愿望,将自己的真心话传达给自己和朋友,很好的激励自己,表达情感;也有很多同学乐于做心理测评,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性格和气质类型,为以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准备。虽然测试的人较多,但同学门仍旧很耐心地等待结果的解释。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也有老师加入活动互动中。
高一和高二年级部分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顺利开展,通过此次团体辅导活动,促进彼此的交流沟通和了解,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形成团结互助,相互关心、友爱的校园氛围。通过自我探索,更好的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高三部分学生参加了考前缓解心理压力的团体辅导活动,有效的缓解了他们学习压力,放下思想包袱,轻松应对高考。
关于“让心灵沐浴阳光”心理健康手抄报评比活动也已开展完毕,已于月底前评比并交给学校政教处留存备案。但是不足之处就是有些班级上交材料不积极,以后工作中,我们需要注意考虑好时间安排。
三、认真交流,总结表彰
整个活动月开展完毕,对活动中做得比较好的进行了表扬,公示相关获奖情况,对活动中做得还不够好的地方进行了认真的总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在过去的一学期中,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今后我们要继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特别是广大教师要转变观念,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真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健康、温馨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前进、积累经验,力争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有成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报告 (篇5)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全面提高我校学生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装潜能,培养学生装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装人格健全发展。学校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对师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扎实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一、主题明确,精心设计。
根据活动安排意见,学校就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做了精心安排,从内容、形式、方法及效果方面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活动时间也做了安排。为了使活动落到实处,要求全体师生全程参与。及时收集活动材料,整理反馈信息,使活动落到实处。
二、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活动之初,学校就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栏等积极宣传师生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辅导,用鲜活的事例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消除。各年级教室黑板、主题班队会开辟了适合年龄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园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中的一些心理表现进行了指导。
三、讲座与讨论,辅导与自学相结合,消除教师。
学校在举办讲座的过程中,通过交流收集教师生活、工作中的困惑、疑虑,并组织大家讨论如何面对,集思广益,互相帮助,学会消除心理困扰。同时组织大家学习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和心理调查一书。对教师产生的压力、焦虑、急躁等及时等进行了疏导。相互学习、交流工作、学生教育、管理方面的经验,共同提高,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为了让学生学会消除心理困扰和的方法,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教会学生做人、合作,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使他们健康成长。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组织开展了“我健康、我快乐”主题班队会,教师针对学生中的表象、年龄特点进行了辅导,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的提高学生的能力,掌握解决自身存在问题的方法。
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搜集整理适合不同年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材料,及时播放并组织学生收看。重温了“开学第一课”的内容,为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打下基础。
在家长、学校共同协作下,开展了家校共育合格人才心理健康辅导和讲座,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让家长了解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意义,家校配合,为学生的成长、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报告 (篇6)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性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不同于传统学科课程,又不同于典型活动课的全新课程。它很少采用静态传授的方式,而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实施教学,这也决定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设计不能等同于大学课堂里的其他学科课程。因此,要使活动课的教学设计切实有效,首先需要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性质进行准确定位。
(一)注重体验性,寓心理知识于活动之中
大学生教育健康活动课跟传统学科课程一样,也需要给学生传授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保健的基本知识,但这种知识传授不是静态的接收,而是动态的,以活动为中介。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课跟其他学科的区别在于它并不要求和强调学科知识的全面系统掌握,也不要求理解的深刻和完整,它更多是根据心理保健知识要点和学生实际生活开展和组织教学活动,然后通过课程实施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心理体验和感悟,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认识的来源,并得以澄清认知,进而引发思考和成长,促进经验和直觉的内在提升。
(二)学生本位性,课堂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强调教育是一个“他助—互助—自助”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学所以达到的教学目的就是学生的自主自助。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他助和互助并不是目的,仅仅只是手段而已,只是借他助和互助引导出学生的自助。因此,它突出强调学生主体的思想,以学生为主,无论从课程的设计还是组织来说都是寓心理健康保健知识和技巧于活动之中,突显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主动体验和感悟,从而实现主动发展。
(三)课堂具有开放性,生成性
对于传统学科课程来说,教学的生成性是亮点。而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而言,生成性却是本质的存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不是“文本课程”,而更多是“体验课程”,这就意味着对任何给定的内容老师和学生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解读和理解。另外,作为“体验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主要是依靠团体内交互作用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的,而教学活动中的交互作用包括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往往是通过对话、交流、论辩等多种形式来分享彼此的知识经验和思想,进而互相补充、互相启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之间,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教学也因此变成不再呆板,变成一个不断动态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
(四)回归生活,通过生活学习生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以学习者自身所感受到、所观察到的生活经验,包括他们成长中典型的困惑或难题以及他们的兴趣、需要和爱好等来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常常是通过摹拟某种生活情景,借此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尝试从自身生活的直观性、本真性中去体验生活、理解生活,而教师主要是引导启发学生扩展经验,不断深化学生对自身经验的体验和感悟。如此一来,学习的过程由此变成学生生活经验持续不断发展改造和推进的过程,它是来源于生活经验并重建生活经验的过程。
二、心理教育教育活动课的目标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现代社会对每个人的基本要求,这决定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总目标是紧紧围绕着学生的身心各方面的特点、成长中普遍存在的困惑和生长环境展开,向学生普及科学有效、实用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技巧,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并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潜能的不断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目标主要是发展性的,也还包括干预性和防治性的目标。
(一)发展性心理教育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目标主要是发展性的,面对全体学生并注重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积极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包括普及应用心理学知识理论和心理保健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和接纳自我,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社会交往技能、情绪管理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促进自我成长和生涯发展等。
(二)干预性和防治性心理教育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除了要实现集体发展性辅导外,同时也关注学生成长中的困惑和危机问题。这些危机问题,包括学习不良、人际关系不良、情绪失衡、消极自我防御与挫折等。心理健康活动课通过关注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针对大学生轻度的心理障碍或者成长中的心理危机在课堂中进行团体干预,以缓解和解除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同时,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自助能力,即帮助他们将知识和价值观转换为行动或行为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理性和全面的思考习惯,对于各种问题可以通过权衡利弊,联系未来,作负责任的决定和改变,以减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达到预防目的。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学设计
从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本质我们可以知道它具有体验性、本位性、开放性和回归生活这些主要特征,而它的目标又兼顾了发展性心理目标和障碍性心理目标。由此,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学设计就要兼顾体验性、生活性和本位性的特点,还需要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设计教学主题单元,精选教学内容
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选择的课程内容来实现的,内容是目标的载体。因此,要合理设计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课,正确选择课程内容非常关键。由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总目标来看,课程内容应囊括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各个主要领域———学习、生活、生涯、人格、情绪等。因此,整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课设计以主题辅导的方式会更切合这门课程。另外,在具体主题单元的教学设计里,要根据主题模块和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资源设计教学内容,从学生当下的生活状态中挖掘有价值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针对性地指导,以满足学生心理全面成长的需要。另外,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课是以活动为中介,通过引发学生的主动体验和感悟式学习产生效果。它要求学生的高度参与、主动体验、主动感悟,这也就决定了活动课教学内容选择还需兼顾活动性和发展性。于是,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不适宜灌输知识,更多是选取贴近学生实际心理生活的热点或焦点问题来作为教学资源,将心理知识或者技术蕴含在辩论、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等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切身体验和深刻感悟,并激发学生自发的自我成长、自我训练的兴趣和动机,进而澄清错误的观念,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总结出自我心理保健的途径和方法。
(二)教学设计以良好的氛围营造和有效互动为基础
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课主要是以班级集体教学为主要组织形式。根据心理学家勒温的团体动力学说可知,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课是通过团体内各种潜力的交互作用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的。在这个动力整体内,其中任何一个部分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另一部分的变化。因此,在活动性、体验性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里,互动是衡量教学设计是否确有成效的重要指标,也是达成心理健康根本目标的基本条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每个学生是否有机会发现自己错误的认知,是否有机会澄清自己的认识而引起认识的改变,是否引起情感的迁移或投射,新行为的形成或强化是否顺利完成都依赖于教学中成员间的有效互动。因此,教学设计时课堂布局采用环形、马蹄形、分组的布置更利于便于心理活动课的顺利开展,因为这些课堂位置的布置可以缩短师生、生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更利于沟通交流。另外,有效互动的重要保证是自由、安全、和谐的心理氛围。只有在开放接纳、温暖的心理氛围中,学生才能放心以主人的姿态积极参加各种讨论和互动,将自我开放、畅快地表达,才能尽情宣泄等。为此,教师在教学氛围营造时摆正老师在课堂中地位非常重要。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中教师不再是以知识的绝对权威者的姿态,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平等的参与者,是活动的引导者。在教学设计为消除学生参与活动的顾虑,可以选用热身活动、表演、游戏等方式,便于营造轻松愉悦、富有安全感的课堂心理氛围,合理引导学生积极体验,主动反思。
(三)避免单一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设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至关重要,因为它在是达到教学目标的一个中介、联结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以活动为主,教学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原则和模式,最常见的模式是“课堂导入—创设情境—讨论—升华—总结”,但若活动课都采取这种模式或僵化地套用这种模式也会让课堂效率降低。因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形式非常多样,包括课堂教学活动形式、课内外的训练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其次,心理活动课包含了学生成长困惑范畴内的不同的主题单元,不同主题不同内容应该有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另外,学生的心理现象具有复杂性,活动方法具有多样性。由此可知,大学生心理活动课不能固守单一模式,而是需要综合运用辩论赛、小组讨论、讲授讲解、角色扮演、实践操作或行为训练方法等多样方法和形式。另外,教学里教学信息的传输依靠于传播教学信息的载体。一般来说,运用得较多的教学媒体主要有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电视机、录音机、幻灯机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选择和运用传播媒体必须考虑它的特征和运用范围、程度,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选择最适合的媒体,这样才能发挥其效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报告热门工作报告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