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办事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及县委县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的系列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严格落实衔接阶段内“四个不摘”要求,有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下面我就*办乡村振兴工作今年以来工作进展、工作建议和存在问题简要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压实责任,凝聚强大工作合力
今年以来,*办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按照市委一号文件中确定的年度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认真贯彻“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一是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成立以党工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办事处主任为组长的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10次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二是压紧压实学习责任。充分利用党工委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党委班子会、主题党日活动、村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例会等形式,坚持每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会议、文件精神,截至目前,党委班子共开展学习22次,开展驻村第一书记、村书记、信息员业务政策知识培训2次。三是压紧压实整改责任。依照省考核组反馈问题,统筹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问题整改工作,逐项制定问题清单、摸排流程和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建立销号台账。截至目前反馈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
(二)携手共建,实现美丽乡村创建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一是规划设计实现科学共谋。一方面我们整合各类资金4000余万元,完成了共计5个示范村及6个整治村的村庄编制规划和美丽乡村设计方案,科学引领乡村建设。另一方面整合资金200余万元,配备集办垃圾车4台、垃圾箱800个、垃圾桶8907只,实现“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办转运、市处理”五级联动处理机制。二是人居环境实现改善共建。投入789多万元拆除某库区41处矮围,使某库区水质达到I类饮用水标准;投入507万元开展某办内河综合治理,将“臭水沟”变成了“景观河”重点整治了某河;累计投入300多万元对主要公路两边绿化升级改造,打造了沿线生态游园示范带;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治理,购置加盖环保垃圾桶9900个,提高了居民环境卫生水平。三是村庄清洁实现建设共管。统一清理示范村和整治村生活垃圾858吨,水塘137口,沟渠86公里,畜禽粪污120吨,清除村庄乱搭乱建78处,违规广告和破损宣传标牌96个,拆除敞口垃圾池370个,实现了“扫干净、码整齐、整通透”的管理目标。四是乡风文明实现效果共评。全办44个行政村(社区)实现红白理事会覆盖率100%。开展“乡风荣誉榜”选树活动,选出包括“好党员”、“好媳妇”、“好婆婆”在内的典型人物120人,形成了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典型积极向的和谐氛围;44个村(社区)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健全了“五有”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组织了美丽乡村现场观摩会,对垃圾治理、厕所革命、护林防火等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比。五是资金利用实现利益共享。全办创建乡村合作公司55家,产生效益2340万元,积极提供就业岗位信息鼓励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累计为75名脱贫劳动人口提供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农业技术培训117人。光伏收入来源稳定,某办光伏19座,1112KW。共收益630余万元。已全部分配到村。其中80%以上用于公益岗位、村小型公益事业用工。由市统一招标的公司进行运维管理。村也自设光伏管理岗位,进行日常巡查维护,确保光伏正常运行。光伏年收益100万元左右,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可以为脱贫户参与集体公益性岗位提供财力保障。
(三)把握重点,推动乡村振兴强基固本
1.以人才强办为重点,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积极实施人才强办战略,深化基层人才机制改革,通过对外信息交流互通、制定相关制度等从而吸引专家、企业、返乡能人等,为某办产业发展、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提供智力支持,实现人才和乡村振兴有机统一。一是专家引领明方向。某公司总经理投资1.2亿元在某村打造旅游度假区,已经正式开园。老总投资5000万元,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园。董事长在某村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万平火龙果基地,准备打造生态园。某村村干部放弃襄阳高薪待遇,积极引进企业到某办投资。
二是吸纳贤才添动能。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继续选派“三支一扶”人员、西部志愿者、特岗教师等到基层一线,制定合理政策,吸纳返乡人才,助力推进乡村振兴。返乡大学生夫妻打造网红打卡点,多次在人民网、湖北日报、中国城市画报等媒体报道,成为网红打卡地。目前全办返乡创业知名人士10余人。三是制度管理明职责。建立办村两级组织架构图,将干部职责分工与办事流程上墙,以责任上肩推动工作落地。坚持用实绩评价干部,修订《村(社区)“两委”干部管理考核办法》,根据村级综合目标考核划分三个等次发放村干部报酬,形成有为者有位、有为者有得的用人导向。
2.以特色社会化服务为重点,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围绕当前农村“田无人种、田种不好、种田不赚钱”的问题,*办全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于2023年7月19日与市供销合作联合成立了公司,联合农业专业种植合作社7家,购买签约农业机械30台车,安装GPS定位系统24台,建立耕种防收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投资2000万元的烘干中心和500万元100亩的育秧育苗工厂建设,预计年前可以建成。目前已对5个村开展托管服务,共计托管土地7000余亩,直供化肥48吨,小麦种2.4万斤,油菜8000斤,为全面完成今年秋冬播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3.以巩固脱贫成果为重点,筑牢乡村振兴坚硬底盘。
今年以来,*办始终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振兴领域的首要任务,持续不断地抓紧抓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1)强化资金项目管理。严格按市级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范项目库建设,强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全办累计整合扶贫专项财政资金总额度561.9万元,统筹用于产业发展22个总计534.9万元占比95.1%。按照到户、到村、到办原则,顺利完成登记扶贫项目资产17项,确权资金总额183万元,全部为经营性资产。
(2)开展常态化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通过部门比对预警、干部入户排查、农户自主申报等方式,及时将符合条件对象纳入监测帮扶,杜绝“体外循环”现象。召集各村信息员开展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培训会3次。印发防返贫监测帮扶政策读本100本,提高群众对巩固脱贫成果工作各项帮扶措施的认可度、知晓度。截至11月份,2023年大排查7942户。纳入三类监测对象0户。应消除风险户3户11人。需清退回退0户。部门风险预警信息808条,符合上报条件0条。自主上报信息1条,居民经济状况信息核对1条,符合三类监测户纳入条件0条。
(3)坚持精准施策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开展常态化排查,解决风险隐患。一是继续落实教育帮扶政策,按照市级要求实施“双线”控辍保学,压实控掇保学责任,积极开展控辍保学入户摸排,严格防控辍学现象发生,落实义务阶段教育资助全覆盖。二是继续落实健康帮扶政策,脱贫人口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根据政策享受政策减免,全办脱贫人口中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四类慢性病患者1102人,全部落实慢性病签约服务。三是继续落实危房改造政策。建立农村危房改造动态管理机制,开展居民自建房安全大排查,累计排查653户,其中存在安全隐患的自建房54户,完成有人居住的168户的鉴定工作,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8户,补助资金48.75万元;四是继续落实饮水安全保障。每年都会采取农户自己申报和村委及驻村工作队摸排方式进行全面摸排,确保安全。住房、饮水安全率达到100%,实现集中供水,水量、水质都有保障。五是继续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全办低保705户1344人享受低保。脱贫人口及三类人员共计:452户862人。其中:边缘户18户46人,突发严重困难户6户14人,脱贫户不稳定10户27人。特困供养:全办257人享受五保。其中:脱贫户206户212人。每人每月最低享受补贴1024元。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还较落后。近几年通村公路全部硬化,通湾公路硬化率也达到了90%,出行问题得到解决,但部分公路等级较低,偏窄,与当前农村发展不太适应,大部分村道路扩宽迫在眉睫。
二是扶贫资金缺口大,产业发展见效慢。大部分农业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产业化程度仍然很低,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效益不明显,且选择的项目多为长期效益的项目,例如茶叶、油茶等,具有短期效益的项目较少,导致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低下,部分村组“空心化”严重,缺少年轻劳动力和社会力量参与,产业发展慢。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坚决防止新的致贫和规模性返贫。
(二)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严格按照市级安排部署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紧紧围绕某办发展中心大局,做好乡村振兴衔接各项工作。
(三)进一步发动群众。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引导群众参与到村级建设的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