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乡镇紧紧围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发力,按照市委“*”总体工作思路,以“*”乡村振兴区域品牌为统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一山镇守,两河跨境”生态优势,以*试点试验区建设为抓手,聚资源、育品牌、促融合、勇创新,努力推动乡村“五大振兴”同步发展,着力绘就乡村振兴和美画卷。
一、突出规划先行策略,聚集人才抱团发展
一是锚定发展蓝图。聘请*研究院进行乡村振兴整体规划,确立“*”的发展思路,成功获批总投资*万元的*试验区项目。规划围绕*布局打造一条产业隆起带,招引做强产业项目,依托*村和*村两个党建融合发展村先行先试,集中打造农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秋月梨全产业链生态示范区和高质量果业示范区三大产业发展引擎。二是组建发展联盟。联合*等7家单位,组建首家镇级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服务联盟,围绕富民产业、数字乡村、人才振兴等方面达成*余项合作协议,积极开展融资洽谈、人才论坛、项目对接等*项活动*余次,争取发展资金*万元,省乡村振兴创客培育计划项目*个,培育省乡村好青年*人。三是搭建发展载体。按照“跨村联建”的思路,融合*个村庄建立党建融合发展区,投资*余万元建成“乡村振兴服务中心”,集镇域特色农副产品展示展销、农资农机推广使用、新型农民技术培训、乡村人才交流对接、乡村振兴项目孵化培育等功能于一体,内设*研究院“乡村振兴工作站”,以及“人才驿站”等,回引返乡大学生成为“合伙人”“新农人”,着力为镇域*个村庄、*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提供全周期专属服务、全环节培训指导和全方位要素支持。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二、打造镇域“三大品牌”,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成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在*村投资建成神仙湾、仙人谷、休闲垂钓采摘园等景点,以及配套娱乐设施和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扎实推进投资*余万元的金孤山红色主题文化公园、休闲民宿、野外露营等项目建设,配套建设亲子娱乐、旅游度假等点位,先后获评国家*级景区、*级示范社;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等历史底蕴,规划设置精品旅游线路,制作微度假地图,不断增加硬件支撑和文化涵养,串点成线、串珠成链,打造“农文红旅”融合发展新样板。二是打造“*”特色产业品牌。选取生态优势明显的*河流域、省级自然保护区*南侧区域,组建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联合社,注册“*”品牌,整合*个村庄近*亩土地打造秋月梨生态示范基地,搭建“一梨一码”质量追溯和“智慧梨园”全时监测两大系统,对秋月梨实施科学数字化种植,同时,积极培育网红直播等“新业态”,实现生产可记录、质量可追溯、电商可销售,以“数智”力量增添产业发展动力,一跃成为阿里巴巴数字农业全国第*号淘菜菜农场,村集体增收实现10%的目标,相关经验做法被中国改革报等媒体刊发。三是打造“*”高质量果业品牌。在*村扎实推进投资*余万元的“莓好小镇”项目建设,投资*万元新建“共富大棚”*个,创新实施高端设施农业建设,启动草莓育苗中心、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接待中心等项目,引进高架无土栽培方式,培育“五彩”草莓,注册“*”品牌商标,成功通过“中国有机产品认证”,荣获2022年全国草莓擂台赛*奖,年可带动集体增收50余万元。
三、探索发展“节会经济”,推动实现文化繁荣
一是统筹谋划,全力打造“四季节会”。按照“节会搭台、经济唱戏”的思路,成立工作专班,立足地域实际,统筹谋篇布局,制定了春天“赏花季”、夏天“烧烤音乐节”、秋天“丰收文化节”、冬天“迎春文化节”贯穿全年的四季活动,创新开展节会形式,努力提振消费市场,不断壮大“节会经济”。二是创新形式,增强乡村节会魅力。大力发展群众性文化运动,自发形成的“村晚”“村BA”“广场舞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样本”陆续上演,特别是*村自编自演的舞蹈在今年*市第九届广场舞大赛镇街组中还获得“最佳表演奖”的好成绩。同时,与*文化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让现代文化与乡土气息完美融合,满足不同层次的群众文化需求,吸引更多的人奔赴“小乡村”,切实把文化力量转化为活动流量。截至目前,三季节会活动共吸引市内外游客近*万人,全镇实现旅游消费总收入*余万元。三是文化繁荣,助力基层社会治理。随着各项节会活动的陆续深入开展,现场看“村晚”、线下参与“村晚”,已经成为*镇乡村新民俗,书法展、象棋比赛、女子拔河等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常态化开展,实现了“各有所乐、其乐融融”的目标,改变了以往因农村文化活动缺失,赌博、酗酒等各种陋习恶习频发的现状,通过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文化“小节目”,倡导文明新风、摒弃陈规陋习“大文章”,在润物无声间,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
四、深入践行“两山理论”,保持乡村生态优势
一是织就全域生态绿网。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累计投入*余万元,常年开展河道岸堤绿化工程、集镇休闲区绿化建设、果林建设等,截至目前,全域拥有林地面积*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空气优良率较好,构建起“青山环绕、绿水相间、绿带成网、低碳和谐”的绿化生态体系,形成了“一山镇守、双河跨境”的生态格局,先后荣获“*”美誉。二是打造宜居和美乡村。组织开展“扮靓一条主街、建设一个街心公园、打造一个休闲广场”品牌活动,建立“党建引领、书记带头、党员行动、群众参与”推进体系,以大竞赛、大比武的形式,广泛开展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学习,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村庄“颜值”有效提升,成功培育了以*村为典范的“网红村”,斩获荣誉无数。三是厚植绿色发展情怀。选拔生态护林员*人,对天然林分村定片、定面积,确定了专人管护,并签订了管护责任书。同时,认真抓好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责任制,成立镇森林防火指挥所,组建镇村干部森林防火巡逻队,积极开展演习演练,确保森林资源安全。除此之外,利用“村村响”、公开栏、网络媒体等阵地,持续宣传“两山理论”,提高群众绿色发展意识,加快推动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持久发展优势,真正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五、坚持党建领航铺路,建立建强组织保障
一是建立专班推进机制。抽调10余名精干力量,组建镇“事争一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专班,由党委书记任“班长”,分别召开专题会议*次,培训会议*次,实施全面动员部署,加速推进重点工作落实,系统谋划、一体推进乡村振兴各领域工作。二是建立竞赛比武机制。将2023年确定为全镇“基层基础工作攻坚突破年”,全面对照各领域大竞赛大比武方案,细化分解攻坚突破任务*项,逐项明确责任领导、具体责任人,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考评”,分领域组织“扛旗夺标”大比拼,切实推动先进工作再突破、短板工作快补齐、落后工作速提升。三是建立常态练兵机制。抓好“头雁”“雏雁”“群雁”三支队伍建设,依托镇党委党校,制定*余名“85” 后年轻干部“八个一”培养计划,设立“周一大讲堂”,邀请“田秀才”“土专家”“名支书”到校定期开展专题培训、素质拓展*余期,组织*名干部到浙江*开展“对标精训”,带领镇村骨干到*等地对标提升,实现“请进来”课堂教学与“走出去”观摩学习相结合,不断提升干部队伍在乡村振兴一线的眼界和本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