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今年以来,我市坚决扛牢政治责任,以“薄弱村”全面清零为重点,集体经济全域提升为目标,聚力攻难点、破堵点、创亮点,打造党建引领“强引擎”,激活集体经济“大活力”。全市共有374个“薄弱村”纳入建档立卡管理,已有39个“薄弱村”摘帽退出,集体经济村均增收11.6万元。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一、“挂图”作战、攻坚推进。一是严明责任,以抓脱贫攻坚一样的决心抓集体经济“消薄清零”,并作为全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重大检验。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市委书记要求把“薄弱村”清零作为底线任务,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与县(市区)委书记逐个谈话明责,县(市区)组织部长逐个签署“责任状”。二是严实举措,市委组织部印发“消薄清零”攻坚方案,制定“薄弱村”退出验收操作办法,市、县、乡、村四级层层编制“消薄清零”攻坚作战图,统一搭建“消薄清零”攻坚行动信息化管理平台,全市374个“薄弱村”纳入建档立卡管理,全面实行“挂图”作战、攻坚推进、销号管理。实行组织、农业、财政三方联合验收,按照村级申请、乡镇申报、县级核查、市级抽查的步骤,申报一个、验收一个、退出一个,以周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三是严格考评,发挥考评“指挥棒”作用,将村级集体经济“消薄清零”纳入全市年度综合绩效考评,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关键内容,对未如期完成清零任务的县(市区)党建考核不能评先,县乡党委书记不能评优,对“数据注水”“数字退出”和“假退出”的坚决惩处。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二、破除瓶颈、改革闯路。着力探索改革性举措,创新性模式,以“硬支撑”强化“硬保障”,实现薄弱村“退得出列、兜得住底、稳得住效”的效果。一是高标准农田改造“高丰模式”。以国家高标准农田整治项目为依托,着力破解田块零碎、生产低效问题,通过集体主导、乡贤垫资、社会入资,集中连片整治“巴掌田”“斗笠田”,推动“小田改大田”“低产改丰产”,实现粮食增产量、大户增效益、农民增收入、社会资本增信心、村集体增实力“五方共赢”。以汨罗市高丰村为代表,37个村跟进推广实施,13.1万亩农田完成改造,村集体土地托管和流转服务平均增收10万元。二是宅基地有偿使用“改革创收模式”。对接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对历史遗留超省定面积的宅基地自愿退出或实行阶梯式计费,合理利用腾退宅基地开展土地增减挂钩、流转、抵押再利用,集体增收全部投入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农业产业。以汨罗市三新村为代表,拓展覆盖18个村,实现试点村单项增收达13.7万元。三是乡村互助社“服务创收模式”。由村集体主导设立“乡村振兴互助社”,开办综合服务代办点、家政养老服务、劳务派遣公司、农业服务队等综合服务性组织,推出车险车检代办、通信代收费、劳务中介等多元服务,让村集体得收益、老百姓得实惠、经营主体得便利。以汨罗市石仑山村为代表,23个村成立“互助社”,设立82个经营性服务组织,参股群众获分红收益户均0.8万元,村集体每个净增收9.8万元。四是乡村共享贷“金融创收模式”。依托国家乡村金融扶持政策,融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信用体系建设,与银行合作开展“乡村振兴共享贷”,村集体实行免抵押贷款300-500万,到期自动续贷展期,投入县级国有融资平台运作,盈利收入按约定金额返还,村集体实现保底增收。以汨罗市马桥村为代表,重点投入18个无自主产业薄弱村,实现集体经济兜底保障,村均约定年收益10万元。五是承接乡村基建“项目创收模式”。坚持村集体主导、党员能人牵头,组建村级小型工程施工队,承建本地道路建设、农田改造、绿化造林等基本建设项目,坚持自己的人做自己的事,大幅度降低人力成本、融资成本,达到了政府省钱、集体增收的多赢局面。以华容县兔湖垸村为代表,67个村组建工程施工队,村均承接基建项目增收10万元以上。六是红色资源开发“文旅增收模式”。充分发掘利用红色资源,盘活利用生态资源,采取村集体土地和闲置资产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采取公司化合股经营,大力拓展红色观光、果蔬采摘、农业体验、周末度假等附加产值,改变“抱着金饭碗讨米”的局面。以平江县芦头村、华容县南竹村为代表,13个山区湖区村庄变“景区”,半年接待游客超170余万人次,集体分红收入村均达20万元。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三、配足资源、强化保障。推动人力、财力、政策等要素资源向“消薄清零”集聚,对成效明显的村给予重奖,干部给予重用。一是干事有劲头,把集体经济发展纳入干部培训、党员教育、人才引进的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千名优秀年青干部下基层”活动,全市择优选派驻村工作队员1472名、“金融村官”731名,全员轮训102名乡镇书记、1370名村党组织书记,创新做好“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示范工程,一村选聘一名创业有成的寓外党员为“荣誉书记”。二是干好有甜头,市县财政整合5000万元“薄弱村”集体经济引导资金;明确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片区40个,按照实际投入的10%(最高不超过100万)进行“后奖补”;规定驻村帮扶资金50%以上定向投入;引导集体经济利润的20%用于工作奖励。三是干部有奔头,以集体经济发展为主要依据,启动全市“十佳乡镇党委书记”评选,重点选育“百名担当作为好支书”,授予“百名能工巧匠”荣誉称号,优先推荐纳入乡镇公务员定向考录,年内解决30名优秀支部书记乡镇事业编制,组织编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