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农民工转移培训工作,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扶贫办农民工转移培训情况汇报,欢迎大家阅读。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扶贫办农民工转移培训情况汇报一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根据蒙府办明电[20xx]89号文件要求,**县如下: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一、指导思想: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发展大局,按照**县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以“培养新农民、新农村”为己任,坚持体制和机制创新,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充分挖掘和利用职教资源,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民创业为目标,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我县农村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我办农民工转移培训基地建于**县农广校,于xx年起每年承担400名培训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为宗旨,以信息为导向,以服务为保障,以就业为目的,以政策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师资、设备、教材优势,真抓实干,认真实施农民工转移培训项目。20xx年共培训农民工458名,超额完成州扶贫办下达任务数400名的114.5%。其中,制鞋针车工27名,磨矿工175名,筑路工90名,餐厅宾馆服务员120名,大棚蔬菜栽培46名。转移401名。获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124名。省外输出22名,省内输出379名。转移就业率达87.6%,实现劳务收入382万元。分别输送到福建省泉州正原制鞋有限公司、**县矿冶公司、云南省路桥蒙新高速公路指挥部、**县奔牛酒店、**县美时美客餐厅、**县草坝镇果蔬协会,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20xx年培训目标是:培训农民工800人,其中引导性培训300人,职业技能培训500人。转移就业750人以上。截止6月10日,共组织农民工培训1期,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2人,为目标任务800人的0.78%,转移就业53人,转移就业率为85.5%。培训专业主要是客房服务、餐厅服务等专业,培训人员安置在源鸿酒店、啊罗烤鸡店等。
二、主要做法
1、成立培训部。抽调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成立培训部,农广校校长亲自抓,具体负责农民工转移培训工作。形成了工作有专人负责、部门相互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农民工转移培训工作,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我们必须从贯彻“”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政治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民工转移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重要性。为了统一广大教师的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学习了中央、省、州、县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为今后全面开展农民工转移培训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落实目标,明确责任。根据《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方案》等文件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将每年的转移培训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位教师联糸的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实行专人负责制,确保农民工培训顺利进行。
4、广泛宣传,形成舆论。利用光碟、各种会议、群团组织广泛宣传农民工转移培训政策、措施,进行了正确引导,既让全县中青年农民知道参加农民工转移培训的好处,推荐就业的安全性,又了解农民工转移培训的岗位、就业去向,激发了农村青年自愿参加学习,勇于外出创业,增收致富。
5、切实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排忧解难。积极建立初级职业技能培训点,解决他们的交通食宿问题,方便群众参加培训,免收培训费,补助生活费及路费。
6、采取订单式培训。**县农广校先后与福建泉州正原制鞋有限公司、助乐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一些企业等签订协议,根据企业的用工需求,输送培训合格的员工到厂工作.
7、整合力量,狠抓培训。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农民工转移培训力度。学校与企业联合,围绕培训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做好文章,科学设置专业,开办不同岗位的培训班,大力开展农民工转移培训。
扶贫办农民工转移培训情况汇报二
近年来,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按照中央和市的要求,坚持正确领导,狠抓部门配合,狠抓责任落实,同时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措施,强化基地认定,实行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农民工转岗就业率,使农民务工收入稳步增加。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智力更新情况
(一)基本情况:我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市西部,距××110公里,境内资源丰富,是全国著名的“生态示范县”、国家级旅游县、国家级产粮大县,素有“××之乡”、“××之乡”的美誉。全县设24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辖242个行政村,幅员面积1389.4平方公里。总人口92万,其中农业人口76万人,农村劳动力40.2万人,耕地面积42488公顷。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不断提升科技在农业经济中的支撑作用,先后曾开展了绿色证书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农业人才知识更新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科技入户、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工程,着重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技能、技术培训,依靠科技,培育特色,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20xx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3.7亿元,比上年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3483元,增长11.7%,粮食总产量达47.3万吨,农业科技贡献率达48.8%。
(二)文化结构:我县农村人口76万人,其中男性41.8万人,女性35.2万人,男女性别比约为1.2:1;大专以上学历3026人,占农村劳动力的0.8%;中专及高中学历55074人,占13.7%;初中文化218286人,占54.3%;小学及以下文化125614人,占31.2%;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培训人、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120xx人、农业人才知识更新培训1620、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0686人、实施农业科技入户20xx户、新型农民科技培训5000人。
(三)年龄结构:我县农村劳动力16岁-30岁12.9万人,占32.1%;31-45岁15万人,占37.4%;45岁以上12.3万人,占30.5%。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情况
(一)项目实施情况
1.劳动力资源状况
我县总人口92万人,农业人口76万,农村劳动力40.2万人。至目前止,我县通过内转外输共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20.8万人,占农村总劳力的51.8%。留在农业的劳动力19.4万人,占总劳力的48.2%。而留在农业的19.4万劳动力中扣除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所需劳动力,我县还有约10万人亟待转移就业。
2.项目完成情况
到目前止我县已转移农村劳动力20.8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20686人,转移就业19774人,转移就业率95.6%,其中20xx年培训10744人,转移就业10421人;20xx年培训农村劳动力9946人,转移就业9353人。我县通过公平公正的招标方式认定定点培训机构35所,两年来共举办培训班371期,培训专业有:汽车驾驶员、焊工、车工、缝纫工、采矿工、计算机操作员等25个专业。
(二)主要做法
按照“抓培训、强素质,重输出、增收入”的思路,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部门服务、农民受益”的原则,提高转移意识,优化就业环境,实行积极的转移就业政策,推动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大规模转移,实现多层次、宽领域就业,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1.强化组织领导、部门联动
我县县委、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把它作为全县“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从领导、政策、资金、项目加大力度,成立了大足县劳务开发领导小组,由县长亲自挂帅,农业局、财政局、农办、劳动保障局、教委、科技局、建设局等为成员单位,下设办公室于农业局。各街镇乡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配备得力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同时,在村上设立了信息联络点,负责信息收集和反馈,初步建立了县、镇、村三级联动的组织机构网络,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将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纳入了年度目标考核。形成了政府调控,农业部门牵头,县直相关部门参与,各街镇乡具体实施的“劳务经济”产业链条,建立了“上下互动、责任共负、合力攻坚、风险共担、各记其功”的运行机制。逐步改变了过去外出务工主要靠“亲带亲,邻带邻”或者是靠血缘、人缘、地缘关系的打工方式,使外出务工由零星松散型向有序化、规模化输出转变。
2.严格基地认定、整合资源
建立健全培训机构。以优惠的政策鼓励和引导各培训机构实现资源重组、优化,实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我县劳务办、阳光办按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认定办法》的要求,由培训机构报名申请,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认定原则,采取招投标及申报审核认定的方式择优认定了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等11所职业学校和24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有效整合了全县教育资源。同时,积极引进外部办学机构联合办学,提高办学质量。
3.强化培训、促进就业
我县各定点培训机构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抓好“订单式”的培训,为使务工人员“输得出、留得住、挣得钱”,积极整合县内外培训市场,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和劳动力输出工作结合起来,探索出了一条经济有效的路子。按照“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采取长短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随招随训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岗前教育,重点从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社会知识等方面进行培训;按照“以需定供,定向就业”的路子,开展家政服务、汽车驾驶、计算机、缝纫、家电维修等方面的技能培训项目,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向企业输出合格技术人才。
4.特色引路、树立品牌
我县是全国甲级旅游开放县,大足石刻及龙水小五金驰名中外,在劳务输出上力求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突出品牌,讲求效益。在课程设置上单设了石雕石刻、五金工艺品制作等,“石刻工艺师”、“五金巧匠”等品牌劳务已初俱模型,逐渐走俏于劳务市场。
5.规范操作、严格监管
一是全程监管。为保证培训转移学员的真实性,县劳务办严格按照《大足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施办法》执行,制定了培训转移全过程服务监管程序。二是严格资金管理。我县严格按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采取免费培训、降低收费标准和收费培训三种形式,采用直补学员和直补培训机构紧密结合的方式。各培训机构也严格按照专项资金管理要求,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专帐专户,实行专款专用。培训补助资金的使用去向县劳务办、财政局经常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确保培训补助资金到人头,农民受益得实惠,奖励资金到学校。如:我县在对农村汽车驾驶员采取直补的方式,将县内符合条件的汽车驾驶学员统一到县劳务办,由劳务办核对学员身份,财政部门负责现场发放补助资金到学员手中(汽车驾驶员培训补助标准:a照补助500元,b照补助400元,c照补助350元)。三是规范档案管理。县劳务办专门将档案资料建设要求及所需资料明细纳入《大足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办法》之中,形成一种格式化的档案资料。同时建立了培训转移学员资源信息库档案。
6.典型引路,扩大规模
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农民工培训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树立政府职能部门的良好外部形象,形成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良好氛围。我县对部分培训专业采取直补的方式,现场发放财政补助资金到培训学员手中,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农村学员的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三)取得的成效
我县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不仅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为推动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效果表现在:
一是农村劳动力务工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劳务收入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20xx年,我县劳动力转移就业收入11.8亿元,占gdp的17%,占农业产值的50%,农民务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7%,人均增收145元。二是推进了农村城镇化进程。通过农民工的流动,大量富余农民由农村向城镇聚集,由农业向非农产业流动,由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一部分农民在城市里有了稳定的收入和固定的居所,变成了城市居民。三是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科技转化能力的提升,农业集约化生产规模加大,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业中释放出来,通过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不仅提升了农民的商品意识和效益观念,还有效开发和利用了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推进了农村耕地资源优化配置,促使传统农业向规模农业、高效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
(四)体会
1.搞好宣传发动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
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多,达10余万人,占全县总人数的11%,已成为我县农民快速增收的“瓶颈”。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让更多的农民由农村向城镇聚集,向非农业流动,培养成为合格的产业大军,是新阶段调整结构,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最直接的渠道和最现实的手段。促使更多的农民转变思想,树立新的择业观、就业观,引导农民积极参加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实现有序转移就业。我县劳务办、阳光办通过召开会议做宣传、进村入户做工作和充分利用两社、两网、一报等新闻媒介,科技赶场,召开院坝会,深入田间地头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加大转移就业各项政策的宣传,让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真正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做到家喻户晓。20xx年,全县共发放宣传资料30000份,咨询人数2800人次,出动人员320余人次,车辆34车次,电视报道7次,报纸12次,张贴挂图105张、标语415条、横幅42幅,举办座谈、培训会65次。
2.抓好教育培训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成功实施的关键
一是提升培训质量。结合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的实际,我县相关定点培训机构有针对性的聘请市里专家、教授、企业老总等,采取现场观摩、现场指导、亲身示范等方式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提高培训实效。二是开展多层次培训。围绕建筑、缝纫、纺织、机械、电子、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实行校—校、校—企或校—场(厂)联合办学,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点培训、定向培训,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新机制。同时结合我县特色产业,开展了五金加工、摩配、石雕艺术、采矿等特色专业培训,确保了培训转移的质量。
3.提高服务质量,优化输出环境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实施的有力保障
一是优化转移环境。切实落实了培训补助、收费减免、输出奖励、回乡创业、维权保障等政策。联合司法、工商、劳动保障等部门做好农民工工资清欠问题,使农民工做到就业能安心、生活可放心、致富有信心。二是强化信息服务。构建资源调查体系,摸清劳动力资源状况,畅通信息渠道,为农民与用工单位架起沟通的桥梁。
4.采取有效措施,打通输出渠道、实现农民工有效转移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最终目的
我县通过各级劳务开发机构、职业培训基地、劳务中介组织、积极加强与市内外农村劳务服务组织、中介组织、经纪人的衔接,互通用工信息,切实搞好传、帮、带工作,培育壮大有地域特点和亲邻关系的劳动力转移群体,努力扩大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农村内部和农村外部的转移空间,促进劳务输出良性循环。重点是打通县内和县外输出两个渠道。在外输方面,主要开拓沿海各大中城市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包括家政服务、缝纫、旅游配套服务产业等,同时,加强与县外公司的合作,加大向县外输出劳务开发工作力度。在内转方面,重在开源。充分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上岗培训。由于我县是全国甲级旅游开放县,旅游服务及五金制作劳动力需求空间大,同时,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我县优质粮油、瘦肉型猪、枇杷、笋竹、冬菜调味品五大产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工人行业的比重逐渐增大。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存在的问题
(1)我县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基数大、素质低,转移就业困难。全县还有约10万人亟待转移就业。这些人大部份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没有一技之长,转移就业非常困难。
(2)农民工输出存在盲目性。大多数农民外出采取的主渠道仍是亲帮亲、邻帮邻,投亲靠友或自主外出打散工的方式,有的一时找不到工作而滞留于城市里,为社会的稳定带来了隐患。
(3)培训经费和工作经费不足。一是培训经费:市里下达我县培训5000人的任务,按每人300元标准补助,总的补助资金控制在150万元内,而我县今年实际培训了9946人,扣除像汽车加驾驶等技术性强的培训专业(标准按a照补助500元,b照补助400元,c照补助350元)补助的费用外,实际其它工种培训补助标准按剩余资金平摊到每个学员头上,补助金额人平不足200元。而农民要学好一门专业技术,培训费用一般都在1000元左右,剩下的费用农民自己承受不起。二是工作经费:由于上级部门没有配套的工作经费,县劳务办的工作经费主要由县财政拨付,而我县是一个吃饭财政,拨付经费完全不能满足劳务开发工作的需要。
2.建议
(1)建议上级部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不作指令性安排,由各实施县(区、市)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自行安排培训,实行培训一个补助一个,凡是符合培训补助条件的均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避免有的地方为完成任务而弄虚作假,有的能够超额完成任务而无资金补助的现象
(2)建议市里出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专业(工种)分类(分a、b、c、d类),并按工种分类出台相应的财政补助标准,形成全市统一的补助标准,以便各区县劳务办执行。
(3)建议要加强管理,积极维护务工者的权益。政府在劳动力转移中主要职责是维护经济秩序,保护务工者的权益。当前,应着力抓好两点:一是按照“有序输出,规范管理”的原则,加大管理力度,把好用工考察、培训、规范用工合同等关口,在务工人员集中的地区建立服务组织,维护务工人员的权益。二是严厉打击黑中介和坑骗务工人员的行为,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切实保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4)建议上级配套一定的工作经费,以利劳务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