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的《中外编辑出版史》课程已经告一段落,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习,我已认真的了解了我国编辑出版史的发展历程,对各个时期,各个时代的编辑出版活动都有了细致入微的了解。我想,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工作将会有很大的帮助,任何一门学科都要以史为鉴,作为编辑出版,这一从古至今,一直以传承文明,宣传文化为几任的学科更是如此。在学习过程中,我对尤其是清代的《四库全书》特别有感情,在这里想写一些学习感想。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四库全书》清乾隆时编纂。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之一,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三千五百零三(3503)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四库全书》重视儒家著作,把儒家著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把儒家经典放在四部之首,把一般儒家著作放在子部之首。轻视科技著作。认为西方现代科学技术,是“异端之尤”,可以“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除了农家、医家和天文算法类收录少数科技著作之外,一般科技著作是不收录的不收戏剧著作和章回小说。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从《四全书》修成至今已有200余年。七部之中,文源阁本、文宗阁本和文汇阁本已荡然无存,只有文渊阁本、文津阁本、文溯阁本和文澜阁本传世至今。入党申请书文渊阁本今藏台湾省,文津阁本今藏北京图书馆,文溯阁本今藏甘肃省图书馆。文澜阁本在战火中多所残阙,后来递经补抄,基本补齐,今藏浙江省图书馆。从《四库全书》的编纂,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对于传播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200多年来,递经战乱,如果没有集众书于一身的《四库全书》,古籍将会大量散失,从而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失。其次,在古籍整理的方法上,尤其是在辑佚、校勘、目录学、汇刻丛书等方面给后人留下许多有益的启示:在辑佚方面,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佚书并收入《四库全书》者共有385种,不仅使不少亡佚已久的古籍珍本重见天日,而且为后代的辑佚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在校勘方面,四库馆臣网罗众本、慎选底本等做法,为后代的校勘工作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在目录学方面,《四库全书总目》的学术价值是古代任何官私书目无与伦比的,其编纂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汇刻丛书方面,清人以《四库全书》为榜样,掀起了编刻丛书的热潮。近年《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和《续修四库》 稿子汇 www.gaozihui.com
希望有机会,能够去浙江图书馆,看一看保存下来的存书。感受下古代“中国社会百科全书”的魅力。
热门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