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防艾培训学习心得(精选3篇)
禁毒防艾培训学习心得 篇1
—捍卫美好家园,敲响希望之钟 当今世界,毒品和艾滋病已经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毒品犯罪、吸毒及艾滋病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所面临的共同威胁。在相关的一些调查中人们发现,很多未成年人在第一次吸毒前,并不完全知道毒品会给自己、家庭、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沾染上了毒品,既害了自己,也害了家庭和社会。通过对《形势政策——禁毒防艾》课程的学习,使我对禁毒防艾的知识有了更深入和系统的学习认知,对国家和社会的禁毒防艾形势政策有了明确的方向和了解,为自己成为当代高素质、高水平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迈出了重要一步,所以我认为这次的课程学习是必要的,也是自己必须掌握的。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历史上中国是一个深受毒品其害的国家,曾因为吸毒的人太多,而被称为东亚病夫;因为毒品泛滥,导致大量黄金白银外流,国力由盛转弱;因为毒品爆发了两次战争,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前车之鉴,镂骨铭心。这也是我们国家为什么对毒品问题如此重视,对吸毒行为采取严厉打击的原因之一。《关于禁毒的决定》把吸毒行为规定为一种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给予治安处罚、劳动教养,并对成瘾的吸毒行为规定要予以强制戒毒。更为可怕的是,据调查显示,在全部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中,感染途径以静脉吸毒为主的占总数的56.8%,其他途径包括性途径、血液途径和母婴途径传播也占了一定比例。可见,吸毒是感染艾滋病的最大恶源!如何堵塞这条恶源是我们各有关部门,包括广大社会人士需要共同努力的。 公文汇,办公文档之家
常见的毒品有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吗啡、罂粟、大麻、杜冷丁 、古柯 、可卡因 、冰毒等,吸毒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它对人体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三大系统以及各组织器官的功能代谢和结构会造成严重损害。吸毒会产生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减慢呼吸频率,降低肺功能,导致人体缺氧,产生肺水肿,最终因呼吸衰竭致人死亡;吸毒会影响植物神经功能,引起脑部化学物质改变、神经功能紊乱、智能减退、血液循环障碍、胃肠功能紊乱等,从而导致头痛、抽搐、胃肠绞痛等毒副作用;吸毒可直接损害人体免疫功能,使人容易感染疾病;女性吸毒者有闭经、痛经和排卵停止,妊娠妇女可导致早产、畸胎或胎儿死亡,若胎儿幸存也已成为毒品间接依赖者。同时,由于一些吸毒者采用静脉注射方式,他们共用未经消毒处理的注射器和针头,成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吸毒使人道德泯灭,人格变异,不顾念亲情,抛却社会责任感,以致许多家庭妻离子散,骨肉相残。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的亲人和家庭。由于消费毒品耗资大,其入不敷出者,为取得财源,获得毒品,不惜挺而走险,从事盗窃、抢劫、诈骗、卖淫等违法犯罪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的安定。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让我们记住民族英雄林则徐满怀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责任感,他排除万难,虎门销烟,打响了中华民族反侵略和禁烟的第一炮。在科技飞速发展,文明不断进步的今天,作为引领时代未来发展方向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抵制各种不良诱惑,不参与吸食和贩卖毒品等违法犯罪活动,增强防毒知识和拒毒信心,加强对艾滋病预防的学习,关爱艾滋病患者,绝不歧视和排斥他们。把自己从社会的污浊和病态之中脱离出来,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积极发挥当代大学生的高素质、高文化、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作用,在社会中形成一股“禁毒防艾”的新型力量,为社会的禁毒防艾工作做出有意义的贡献,在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和进步中展现出大学生的风采和地位。
稿子汇,范文学习文库
没有什么势力能挡住地球的春天,桃李纷然玫瑰鲜艳花花草草芬芳灿烂:没有什么势力能挡住中国的脚步,跨越苦难跨越贫困今天更将跨越毒品;禁毒防艾——一场震撼世界的战争,一曲人类前进道路上的长歌。禁毒防艾必将成为一个动人的故事,必将成为一个代代流传的传说让我们,向着堕落告别,向着希望迈进„„
公文汇 www.gongwenhui.com
禁毒防艾培训学习心得 篇2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我们会被各种各样的善与恶包围着,也时刻处于各种各样的选择中,我们必须分清哪些是善,哪些是恶,做出自己的选择来。像是毒品以及各种诱惑,我们就得坚定意志,拒绝不良诱惑。
我们都知道,19世纪以后,英帝国主义开始将大量鸦片输入中国,它不惜采取贿赂官吏甚至武装走私等卑劣手段。由此鸦片和大麻在神州大地上肆虐。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是由提炼罂粟而成,可作药用,但含有大量麻醉性毒素,一但上瘾,就难以戒除。人就变得瘦柴如骨,精神萎缩。当时的侵略者在中国倾销鸦片,我们国人吃了鸦片后,不仅身体素质变差,还使得我国的白银大量外流。虽然林则徐致力于禁烟,但还是阻止不了中国的破落。而鸦片成为了洋鬼子的一大功臣。
而现在新型毒品海洛因等也在国土上大行其道,走私案一桩又一桩,依旧有很多的人参与贩毒,藏毒,吸毒。尽管中国有专门的缉毒队进行大量的工作去减少毒品的流入,但成果并不明显。道高一丈,魔高一尺,吸毒者和贩毒分子也变更聪明了,更隐秘了。
许多染上毒瘾的人去向父母或亲戚骗钱。骗不到了就去偷、抢、去杀人。当然有些人吸毒并非自己的本意,而是在毒品贩子的煽风点火下,或是在朋友的推荐下堕下深渊。“你就试一下而已,再说你意志力不是很强吗?没事的”,“吸一点吧,那感觉会让你欲死欲仙”„„这样就会有人禁不住诱惑而吸了第一口,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一失足成千古恨。 我国虽建立了许多座戒毒所,但是戒毒是一件极其痛苦的过程。有的虽脱瘾了,但脱瘾后或许会这样想:“戒毒这段时间太苦了,再吸一次后与毒品再决心与毒品告别,就这么一次,而且刚脱瘾结束,不会成瘾的,我会完全控制住自己不吸的”。结果是吸了一次下一次决心,再吸一次再下一次决心,周而复始,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没有止境的吸下去。
从1992年起,国际禁毒日都确定有一个主题口号,以达到国际社会关注和共同参与的效果。20xx年的口号是:青少年与合成毒品。由此也可看出我们青少年的责任重大。 吸毒有极大的危害。不仅是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也是如此。吸毒影响社会经济财富的创造和积累。据联合国麻醉品管制局公布的最新数字,世界上吸毒人员超过5000万人。每年有几十万瘾君子因吸毒丧命。全球毒品交易额约达8000—10000亿美元,吸毒问题严重的国家,不得不拨出巨款用于防治吸毒及相关问题的开支;同时由于长期吸毒而使得吸毒者的劳动能力降低,或者导致劳动力完全丧失,从而影响社会财富的创造,也问接给国家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吸毒与犯罪是一对孪生兄弟。吸毒引起社会犯罪增加。一方面是吸毒者成瘾后,摆脱不了毒瘾的煎熬,为了满足毒瘾,铤而走险,进行偷扒抢窃,贪污、卖淫,甚至杀人的犯罪活动;另一方面是贩毒分子疯狂的报复,恐吓,暗杀等活动,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扰乱社会秩序。 吸毒损害本人健康,造成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性病的传播等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爱滋病的感染和传播。艾滋病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最凶恶的疾病之一,。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了HIV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便会发展为艾滋病。艾滋病患者,通常死于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所致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且死亡率高。据调查我国目前HIV感染方式主要是滥用毒品(静脉注射)来传播流行。云南艾滋病监测中心负责人指出:“目前,在国外的吸毒者中,艾滋病静脉注射吸毒者的感染率为23%,而我国边境一带的毒品流行重灾区,吸毒群体艾滋病感染率竟高达68%„„。”例如1989年在云南德宏地区爆发的HIV局部流行就是典型一例,146例吸毒者使用被污染的针头注射毒品而感染艾滋病病毒。
除了吸毒外,艾滋病传染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性接触传播;二是血液传播;三是母婴传播。目前,艾滋病仍然是不治之症。它威胁着每个人和每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这天旨在提高公众对HIV病毒引起的艾滋病在全球传播的意识。订为12月1日是因为第一个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此日诊断出来的。从此,艾滋病已造成超过两千五百万人死亡。即使最近世界许多地区的治疗管道已经改善,20xx年仍有310万左右(280万到360万之间)人死于艾滋病,其中约有57万人是儿童。
在地球上,平均每分钟都有一个孩子死于艾滋病,有超过1500万的儿童因为艾滋病而失去父母。目前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在全球居第十四位,更以每年百分之四十的速度递增。防治艾滋病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面对因艾滋酿成的一桩桩悲剧,我们不需要旁观者,我们要用自己的力量来扭转这场恶性流行病的传播态势——团结全社会的力量,以我们所能做到的各种方式,共同抗击艾滋! 20xx年12月1日是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英文主题Getting to zero),副标题是“全面预防,积极治疗,消除歧视”。 我们虽有“向‘零’艾滋迈进”的目标。但不得不承认,目前艾滋病传播与流行的条件依然存在,甚至有所加剧。青少年学生性观念已经发生较明显的变化;吸毒人群增加,且静脉吸毒的比例逐渐增高;预防艾滋病知识普遍缺乏等等。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预防艾滋病教育作保障,很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侵袭,甚至成为艾滋病的受害者。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艾滋病知识的学习,从而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因此在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艾滋病虽然可怕,但其传播方式明确。人们只要洁身自好、纠正不良行为,完全可以预防。而良好的卫生观念和行为必须从青少年时期培养。青少年是社会和国家的未来。做好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战略措施。 我们应该意识到艾滋病的传播没有国界,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是国际社会的一员,有责任和世界各国携手共同努力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不仅使青少年能及时了解与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同学们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青少年是社会和国家的未来,是全社会预防艾滋病的主力军。青少年参与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意义深远,不仅是为了青少年自己的生存与健康,而且是为了全社会、全人类的发展。青少年有责任成为抵御艾滋病在二十一世纪猖獗流行的最有生气的社会力量。
禁毒防艾培训学习心得 篇3
20xx年3月25日27日,我参加了肇庆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实施成效与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修订》培训。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良多。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接受继续教育。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教材实验操作上的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灵活选择教法。
新课程标准的五大基本理念之一是“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并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尤其是那些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同样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而非岐视,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1、开放教学过程,使学生各有所得。在学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应重视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根据不同的课型,这种操作过程应当没有固定的程式,应当根据教师的个性以及学生的情况等多种因素决定具体的施教措施。
2、注重引导学生自学思考。“自学”,即学生自己看书、理解教材,教师指导学习的方法;找出重点划下来,发现疑问做标记。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看书思考,不仅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下一步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勤思善学的良好学习习惯。
3、注意让学生在“做数学”中进行数学探究并发展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几何“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可这样引入:我们生活在丰富的图形世界里,圆和圆组成的图形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画面,你能列举两个圆组成的例子?由学生举出实例,丰富学生对客观世界中两个圆之间有着不同位置关系的感知,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可能。设计问题:由于圆与圆大小异同的多种不同位置,构成了多姿多彩的画面,你知道两个圆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吗?请画画看。这里不直接给出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先让学生画一画,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获得不同的带有个性色彩的“知识”。画两圆外离,把其中一个圆的半径逐渐变大,这时又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些现象之间有相互的联系吗?通过这个问题的探究,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图形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互相依赖,了解“数量关系”是刻画“位置关系”的一种简明的符号语言,并得到两圆五种位置关系的判定。通过实验、制作、量度等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亲身体验,尝试错误和成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发展个性特长。
二、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三、开放教学评价,调动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评价的实施,应该注意:
第一,突出评价的主体性。数学开放式教学评价不能仅仅评“教”,更应该评“学”,即数学开放式教学评价应突出学生这一评价主体。评“学”的目的,就在于促进主体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来,不断进行自我调节并逐步向学习目标迈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第二,注意评价的整体性。数学开放式教学评价应掌握统一的评价标准,着眼于一节课的整体评价,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评价不同领域数学知识联系与教学,还应注意评价数学与其它学科知识的联系,更应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数学观与价值观的形成过程等素质的评价。
第三,关注评价的动态性。教学评价的目的不应只是用总结性评价对开放式教学进行判断、或是给出一个等第,而应把数学教学评价与改进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紧密结合起来。
在新课标的学习与实践之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冲击着站在课改浪尖上的教师们。我们曾经困惑,不知所措,但通过学习,我们又会新的姿态站在教育前沿。无论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我们紧跟着新课标、新理念,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切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